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

“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

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二、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

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

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

应当是: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不应当删去。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孩子跌掉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

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 "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 "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故答案应当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

个分句.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7、连动句的缩句

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

此句缩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另外,句子中的“着、了、过”不能省略

修改病句的原则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动得要巧,尽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务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错改错。

(一)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方法来改。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二)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有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改正病句时,应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在尽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造当的修改、调整。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雕饰句子。这样做,往往会背离原意而达不到正确改正语病的目的。

(三)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辞、逻榻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看具体的语境。

我们还要注意,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处;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总之,要记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词不当.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季节”,主宾不搭配。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造成主语残缺;b。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②谓语残缺。有两种情况:a。一句话说了主语,还没有说完谓语,却又另外起了个头,因此造成谓语中有残缺;b.由于缺少谓语中心语造成谓语残缺。

③宾语残缺。往往由于宾语前的定语太长,使得中心语残缺。

④定语、状语缺少或者不完整。⑤缺少关联词语. 例如: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这个句子的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①主语有多余成分;②谓语有多余成分;③宾语有多余成分;

④定语多余;⑤状语多余;⑥补语多余。例如:

①《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又如:

②欢迎领导到我校光临指导。

“到我校”即“光临",造成赘余,修改的办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复。

(五)结构混乱

①词序不当。几种情况:a。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b.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c。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d。多层定语语序不当;e.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如:

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被阉割过的封建帝王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设着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杂糅。有两种情况:a。两种说法混杂;b。前后牵连。例如:

客房内均设有闭路电视、国际国内直披电话音响、房间酒吧等应有尽有。

该句把两种句式拼在一起造成杂糅.一种是“客房内均设有……酒吧等”,另一种是:“客房内闭路电视……应有尽有”.两种句式应删其一种,从而保持句子表达的明确。

③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也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④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另外最后一句“引起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

王新和李红赛跑,经过一段激烈的竞争,终于他取得了胜利.

“他”是指王新还是李红不明确。又如:

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

“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②意思混杂,不知所云.例如:

这些年,写文章的人特别喜欢“该”和“其"这两个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该"和“其”当然可以用,因为今天我们用的是现代汉语,很多时候,用“这”“那”“他"之类,文章更流畅.这就提出一个问题:“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

前面说“该”和“其”当然可用,中间又讲现代汉语中的“这”“那"“他”使文章更流畅,最后又说“该”和“其"要用得恰到好处,使读者无法明白“该”和“其”与“这”“那”“他”用哪个更好。

③歧义句。例如:

请你代我买两张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飞机票。

此句有两种理解:其一,往、返共两张.其二,往,两张;返,两张。又如:

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30%,受到上级表扬。

此句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①强拉因果。例如: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③概念误用。例如: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④主客倒置。例如:

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⑤否定不当。例如: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⑥前后失衡,缺乏照应.例如:

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

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怎样扩句?

句子可以扩充的有五个地方:

(1)“谁"的前面;

(2)“是”和“动作”的前面:

(3)“什么”的前面;

(4)“怎么样”的前面;

(5)“怎么样”的后面。

例句:英勇的战士狠狠地打击来犯的敌人。

(“谁”之前)(“动作”之前)(“什么”之前)

刘胡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是"之前)(“什么”之前)

海娃非常高兴.(“怎么样”之前)

海娃高兴极了。(“怎么样”之后)

一个地方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枝叶。如“刘胡兰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在“英雄”的前面就加上了“一位”和“了不起".

扩句应注意什么呢?一是不能违背原意;二是不能改变结构,三是必须搭配恰当;四是力求内容丰富。如把“小兰上学去”扩成“小兰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的小路上学去”,扩充的部分就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又如:“禾苗点头"扩成“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当然是对的,但算不上好。因为“禾苗”前可以扩充而未扩充.如扩成“田里的禾苗在微风中点头”就比较好.但仍不算很好,因为扩充的两个枝叶都是“在什么地方”,还可以加上什么样的,怎样的一类词语,变成“田里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

扩句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第一,画一画,看看扩充哪些地方;第二,想一想,

可以加进哪些枝叶;第三,连一连,看看搭配是否恰当。

缩句的原则和方法

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江西省南城县实验小学余戈 一、缩句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缩句就是把一个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达到这个目的就可行了。这与初中和高中阶段要通过缩句找准句子的主干是两个不怎么相同的概念。所以有时候老师们为一个句子怎样缩才达到最简,某个词语要不要缩掉而争得面红耳赤是没有必要的! 二、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完整的句子。 三、缩句的教学方法 教小学生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抓句子的主干。一般就问两个问题:一是“谁干什么”?或谁是什么?二是“谁(或什么)怎么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就缩好了句子。 四、缩句的基本方法 一、去掉修饰的词语或词组。 1.一般情况下,“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通通都去掉。(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这几个字呢?后面会有特殊情况下的缩法。) 2.一般情况下,“得”的后面都去掉.(如:屋子里热得象蒸笼。)“得”后面的都只是修辞前面这个热的,所以缩出来的句子就是:屋子热。 3.句子中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一类的修饰词都要去掉。如: “清晨,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从窗外很清楚地传了过来”应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的修饰词语,最终缩成“鸟叫声传了过来”。 4. 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二、保留句子的主干。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根本原那么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那么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构造,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存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那么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存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认中的否认词要保存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那么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效劳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假设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那么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存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存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展,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假设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假设缩成“教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假设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缩句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来源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构造, 三是缩写后仍旧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纳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一定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比如:“大熊猫贪心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可以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由于“大熊猫”和“竹叶”是完好的观点,“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其实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存一些必需的附带成分 比如:“我班先进学生常常主动热忱地帮助后进学生”。假如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存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带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认句中的否认词要保存 比如:“真实的革命者不可以低下尊贵的头”只好缩成“革命者不可以低下头”。如

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好相反了. 同理,“真实的共产党员不可以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益”只好缩成“共产党员不可以出卖权益”,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益”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存 比如:“密密丛丛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当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可以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跑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当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可以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边的“着”“了”“过”应保存“着”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 旧围裙里兜着很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从前兜,仍是此刻兜不理解。“了”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已经达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风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仍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旅游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旅游香山”,是正在旅游。仍是以前旅游不清楚。可见谓语后边的“着”“了”“过”不可以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好地保存 比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查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查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查核”或“自己进行了查核”意思都不完好。 7、表示方向的词组作壮语时应当完好地去掉 比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可以缩成“骏马在奔驰”,别的,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向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可以保存“在”字,应当同后边的状语一同完好地去掉。 8、对于补语的办理 第一,动词谓语后边的补语一般应保存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

缩句的基本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 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 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 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 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 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 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 “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精品资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 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 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 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 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

缩句的八条要求 十五种病句修改方法 修辞方法

缩句的八条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句: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越升越高的圣诞树。 缩句:小女孩看着圣诞树。 2、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句: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骨气。 缩句:中国人不能失去骨气。 3、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份。 例句:我们班先进同学经常主动帮助后进同学。 缩句:先进同学帮助后进同学。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被”必须保留。例句:茂盛的榕树枝叶把视线挡住了。 缩句:枝叶把视线挡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必须保留。 例句:她的旧裙子里兜着许多火柴。 缩句:旧裙子里兜着火柴。 6、复指成份应完整的保留。 例句:同学们自己精心组织了一次热闹的晚会。 缩句:同学们自己组织了玩会。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完整地去掉。 例句:鲁滨逊在荒凉的孤岛上生活。 缩句:鲁滨逊生活。

8、疑问句中表示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句: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 缩句: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 缩句的原则: 标准:1不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2不改变句子原来的结构,“把”“被”字句不能变。 3不得留下多余的枝叶。 4压缩到不能再压缩为止。 十五种病句修改方法 改动一般不超过三个字,要么是删掉,要么是换位置,要么是换词。 ⑴主谓搭配不当: ①主语:一句话中说得最主要的人、事、物,多数是名词、代词。 ②谓语:表示语言、动作或状态的动词、形容词。 ③宾语:就是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⑵主宾搭配不当。例:哈尔滨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①去掉“七月”。②“七月”放在“哈尔滨”前。③“的城市” 换成“季节”。) ⑶动宾不搭配。例:现在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可爱的 声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 (“那熟悉”前“加听到了”。) ⑷修饰语和中心语不搭配。例: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个道理还

缩句的方法

缩句的方法 一、缩句的方法: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在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如:“她的胸前”。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妙的XXX用巧妙的办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有学生缩成“XXX用办法借到箭”。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透露表现借箭的方式,也该当去掉,缩成“XXX借到了箭”才妥。相似的另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如“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坚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这种句式和上面的分歧,“拉过”不是修饰“坐下来”的透露表现方式办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该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再如“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是复合宾语句式,“散步”是宾语“许多人”的补足宾语,该当缩成“广场上有人在散步”。

2020年缩句的基本原则

作者:败转头 作品编号44122544:GL568877444633106633215458 时间:2020.12.13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 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 ,可缩成“老王高兴” 。 缩句方法: 1.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2. 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缩句原则

缩句原则 ●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句式如下: 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 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 ●缩句的八点细则: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句:A: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B: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 缩成:(1)熊猫吃叶。 (2)大熊猫吃着竹叶。 2、保留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句: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缩成:(1)学生帮助学生。 (2)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3、否定句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句:A: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B: 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 (1)革命者低下头。 (2)革命者不能低下。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句:A: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B: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 (1)枝叶挡住了。 (2)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例句:(1)“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2)“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3)“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句:“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 (1)“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 (2)“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句: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 (1)骏马在奔驰。 (2)骏马奔驰。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 (1)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2)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王老吉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王老吉高兴”。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 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 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得基本原则 一就是不改变原句得意思, 二就是不改变原句得结构, 三就是缩写后仍然就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与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就是“谁干什么”法, 二就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就是词或词组而不就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得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与“竹叶”就是完整得概念,“熊猫”与“大熊猫”得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就是语素而不就是词,“竹叶”才就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得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与“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得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得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得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得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得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得“把”字与“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得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得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得“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得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就是以前兜,还就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得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就是正在上,还就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得香山” ,若缩成“我游览香山”,就是正在游览。还就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得“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她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得考核”应缩成“她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她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得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例如:“骏马在辽阔得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得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得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得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得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得雪花落在她得金黄得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得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得老王高兴得跳起来” ,可缩成“老王高兴” 。 缩句方法: 1、 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得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 词、数量词、表示程度得词、表示时间得词、表示地点得词、介词结构等。 2、 借助“得,地,得”——去除“得、地”前面得词语,去除“得”后面得词语。3、 “自我提问”法—— “谁怎么样?” “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4、 “主谓宾” 判断法——根据句子得主谓宾语进行划分,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得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得原则有三条。一就是不改变原句得意思,二就是不改变原句得结构,三就是缩写后仍然就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与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就是“谁干什么”法,二就是“什么怎么样”法、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就是词或词组而不就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得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与“竹叶"就是完整得概念,“熊猫”与“大熊猫"得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就是语素而不就是词,“竹叶”才就是词。类似得如“公园里得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得笑脸”中得“月季花”与“月光照进了我得办公室”中得“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得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与“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中得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得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得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得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得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得“把”字与“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得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得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得“着”“了”“过”应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得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就是以前兜,还就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得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就是正在上,还就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得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就是正在游览。还就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得“着”“了”“过”不能去掉。

缩句的原则和方法

缩句的原则和方法 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XXX余戈 一、缩句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缩句就是把一个句子“删去枝叶,保留主干”,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达到这个目的就可行了。这与初中和高中阶段要通过缩句找准句子的主干是两个不怎么相同的概念。所以有时候老师们为一个句子怎样缩才达到最简,某个词语要不要缩掉而争得面红耳赤是没有必要的! 二、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完整的句子。 三、缩句的教学方法 教小学生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抓句子的主干。一般就问两个问题:一是“谁干什么”?或谁是什么?二是“谁(或什么)怎么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连接起来就缩好了句子。 四、缩句的基本方法 一、去掉修饰的词语或词组。

1.一般情况下,“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定语、状语)通通都去掉。(为什么要加“一般情况”这几个字呢?后面会有特殊情况下的缩法。) 2.一般情况下,“得”的后面都去掉.(如:房子里热得象蒸笼。)“得”后面的都只是修辞前面这个热的,以是缩出来的句子就是:房子热。 3.句子中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一类的修饰词都要去掉。如:“清晨,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从窗外很清楚地传了过来”应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程度的修饰词语,最终缩成“鸟叫声传了过来”。 4.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二、保留句子的主干。 1.缩出来的句子符合以下六个根本句式: 谁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谁干什么?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 一是“谁干什么”法, 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 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者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 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代理防水工程资质雅典表维修 官网 妃美整形美容医 院官网 江诗丹顿维修 官网 水利工程需要什 么资质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 A: 老人们钓鱼。 B: 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 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 缩句只能压缩 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 “老人们”爱好干什么, “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 , A 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 ;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 ,明显改变 了句子的原意; 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 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 句把 “到 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 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 句是正确的。

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缩句的基本原则与方法LT

3.固定词语、短语和专用名词一般不要缩减。 这样的句子缩写的时候还有一定的争议,看情况而定。如“五星红旗”可以保留愿意,最多可以缩写成“红旗”,而不能再缩写成“旗”。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笔者认为缩成“中国共产党是救星”最好,宽泛点说,也可以缩成“共产党是救星”,但不要缩成“党是救星”。再如:“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最好缩成“五星红旗飘扬”,而缩成“红旗飘扬。”或“旗飘扬”则容易引起歧义。 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 复指成份的处理 复指成份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例如:“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这一句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复指短语,其中的主要词语是“雨来”和“李大叔”,因此,应该缩成“雨来掩护了李大叔”,也可以缩成“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李大叔,但不能缩成“小英雄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因为这样一来,宾语的指向就不明确了。 2.对于补语的处理 有的老师在教学生缩句时,爱说一句原则:“主谓宾保留,定状补删掉。”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缩句时补语是否能都缩掉,要看句子的最后完整性。如果删掉补语,不影响句子的完整,就应全缩掉。一般说来,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而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笔者认为:处理补语的关键还是看它是不是在句子中起到主要成份的的作用,一般是“主+谓+补”结构的补语应保留。 缩句示例: 第一组: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最简略,正确) 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不够简略) 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不够简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