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梁配筋注意事项

文中略词说明:

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

图集答疑:《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08G101-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

砼教材:《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三校合编,2012

1梁配筋要配什么?

1.1受力筋:

梁端支座负筋,跨中下部纵筋,全长布置的抗剪箍筋(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要求),抗扭筋(在梁受扭时,一般出现在何种受力位置?主次梁交接处,次梁若为刚接,梁端的负弯矩会对主梁产生扭矩。另外没有次梁而板较厚的边梁,也会有一定的扭矩。对于协调扭转?而扭矩较大的梁可按砼规?建议的考虑内力重分布处理,即将次梁或楼板设铰处理,采取放的方式来减少主梁承受的扭矩。而对于非协调扭转的构件,比如雨棚梁,不能采用放的方式,只能硬抗。),吊筋?,上部通长筋,附加横向钢筋。

受力筋为承受对应的力所设。

1.2非受力筋:

架立筋,腰筋(一般不注写,列于总说明中),拉筋(?)。

2通长筋

2.1何为通长筋:

通长筋,也称贯通筋,就是考虑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而“通长”布置的受力筋。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

2.2何时设置通长筋:

通长筋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的要求(高规,6.3.3),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和次梁,除计算需要配置的上部纵筋外,没有通长设置的,面筋一般不拉通。如果次梁的跨度较大(大于6m),一般也将上部纵筋的角筋拉通。但这样也会带来梁两端钢筋配置的协调性问题,配筋难度又增加了。

2.3设置通长筋的目的:

设置通长筋主要是考虑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通长”设置能保证梁各个部位的这部分钢筋都能发挥其受拉承载力。

2.4通长筋的根数、直径和总面积:

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一、二级应同时满足钢筋直径14和1/4面积的要求,三、四级只需满足直径12要求,见高规6.3.3),因此支座纵筋包含有通长筋,可采用“角部大直径拉通+中部小直径”的支座配筋方案。如果不能满足1/4要求,需增加支座负筋拉通的数量,或在中间增加直径不同的非拉通钢筋与支座上部钢筋搭接(在平法标注中,该钢筋外不加括号)。

3架立筋

3.1何为架立筋:

架立筋是为了固定箍筋而设置的非受力钢筋,布置在梁跨内截面的上部。

3.2设置架立筋的目的:

架立筋是为固定箍筋而设置,平法标注中外加括号表示为架立筋。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通长筋可兼作架立筋,如果不能满足箍筋肢数要求,可在中部增加架立筋。

3.3何时设置架立筋:

箍筋需要有钢筋固定,多少肢箍就至少应有多少根纵筋通过。抗剪计算需要的箍筋肢数可能会多于框架截面上部计算需要的贯通筋根数,这时就需要设置架立筋。对次梁,跨中上部不需配受力纵筋,也需要配置架立筋来固定间隔布置?的抗剪箍筋。

3.4架立筋的最小直径要求(砼规,9.2.6)

梁跨<4m,架立筋直径>=8mm;

梁跨4~6m,架立筋直径>=10mm;

梁跨>6m,架立筋直径>=12mm.

3.5通长筋和架立筋的区别:

非支座负筋拉通的通长筋和架立筋,在平法图中以括号来区分,本质不同在于通

长筋要满足受力的要求,架立筋则不必。反映在施工中即,非支座负筋拉通的通长筋与支座负筋搭接长度需满足

l的要求;而架立筋只需满足150mm搭接长度

E l

即可。按锚固长度25d计,20直径的钢筋,搭接长度前者为500mm,后者150mm,差别还是很大的。

3.6通长筋和架立筋的搭接:

a) 当梁上部通长钢筋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时,可在跨中范围内搭接。(通长钢筋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连接形式,搭接的要求见下,若为机械连接的话,只需套筒连接即可,不必考虑什么搭接长度了。另外,一级框架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搭接。见图集P79的注。)

b) 对非支座负筋拉通的通长筋和架立筋需在支座侧搭接。

4上部纵筋

4.1上部纵筋的配置

支座两侧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纵筋,宜尽可能选用相同直径(不同根数),使其贯穿支座,避免支座两边不同直径的上部钢筋均在支座内锚固。(引图集P28)一般在跨内,取支座两边较大的配筋值进行配筋,两边配筋一致;外部悬挑较大时,第一层上部纵筋还要通长锚固到跨内的相邻支座,以保证安全。悬挑较小的情况,悬挑端部配筋小于支座另一侧的配筋,可将内部支座配筋全部或部分拉通至外侧悬挑端。

对于以边柱、角柱为端支座的屋面框架梁,当能够满足配筋截面面积要求时,梁上部钢筋尽可能只配置一层,以避免梁柱纵筋在柱顶处因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导致不方便施工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引图集P28)此种情况不明。

4.2上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

1)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三种锚固方式:(图集P79&80)

a)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并向下弯折。伸入柱内长度>=0.4l abE,弯折15d。

b)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并在加锚头(锚板)锚固。伸入柱内长度>=0.4l abE。

c)端支座直锚。伸入柱内长度>=l aE且>=0.5h c+5d。h 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0.5h c+5d可理解为伸过柱中心线5d。

注意:1.直锚时为l aE,即考虑了此时钢筋的直径等影响。

2.对a)锚固方式,当水平段锚固长度不足时,不能采用加长垂直段以补偿总锚固长度的做法。可以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减小钢筋的直径,使弯折前的水平段满足0.4要求。(图集答疑P44)

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也为三种,不过是将抗震锚固长度l abE和l aE换为了锚固长度l ab和l a。(图集P81&82)

3)非框架梁、井字梁:(引图集P33)

图集只标示了一种:伸至柱边并弯折。但有两种设计方式,构造也不同:(引图集P86)

a)设计铰接,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35l ab,弯折段长度15d;

b)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0l ab,弯折段长度15d。

采用上述两种的哪种构造,在平法施工图中应注明。

4.3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

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一般都伸出两侧,不存在锚固问题。但有时支座两边梁的宽度可能不一样,致使宽度较大一侧梁的部分纵筋不能伸至对侧,这时便存在锚固问题。具体锚固要求,在图集中并未找到。

4.4上部纵筋在端支座和中间支座的截断:

支座上部非通长纵向受力钢筋应向两跨内延伸,延伸的长度通常是根据弯矩包络图来确定。对不等跨的框架梁和连续梁,相对较小跨内的支座和跨中往往也有负弯矩,此时较小跨内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如果按本跨的1/3截断是不安全的,因此规定按左右两跨净跨的较大值进行截断。

并且当两相邻跨度相差较大时,可以在施工图中用原位标注标明小跨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通长设置。(图集答疑P43)

第一排:l n/3;第二排:l n/4。l n为左右两跨净跨值的较大值。

4.5上部纵筋(通长钢筋、支座纵筋、架立筋)的搭接:

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连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3范围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见3.5。

5下部纵筋

5.1下部纵筋是否全部伸入支座

梁下部纵筋可不必全部伸入支座(平法标注为: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如6d25 2(-2)/4,表示上排纵筋为2d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的4d25全部伸入支座),砼规9.2.1规定,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但一般钢筋是要全部伸入支座的。

当梁(不包括框架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缘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 n i(0.1l n i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引图集P33,87)

5.2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

1)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框架梁(即上面两种情况、位置的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同上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构造。上下是一致对应的。框架梁端支座处下部钢筋的锚固比较严格,以考虑地震作用下可能的弯矩反向等情况。而非框架梁则不必,只需满足一定的直锚长度即可,见下。

3)非框架梁、井字梁:(引图集P33)

a)不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带肋钢筋12d,光面钢筋15d;

b)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按砼规相关规定变更。

5.3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构造:

5.3.1为何在中间支座锚固:

连续梁中间支座的下部纵筋通常受压,但在斜裂缝出现和粘结裂缝发生时,也有可能承受拉力,所以也应保证有一定的锚固长度。(引自砼教材)

5.3.2锚固方式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直锚。若出现柱两侧梁的梁高不同而梁顶平齐时,梁高较大的梁的下部纵筋则需要满足平直段长度后向上弯折(见图集P82),当然这是针对框架梁,非框架梁直锚即可,不必弯折。

1)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伸入柱内长度>=l aE且>=0.5h c+5d

2)非抗震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伸入柱内长度>=l a

没有h c的要求。

3)非框架梁L

a)不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带肋钢筋12d,光面钢筋15d;

b)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时,按砼规相关规定变更

非框架梁在端支座和中间支座的锚固要求的相同的。

5.3.3梁下部纵筋的节点外搭接:(图集P82)

梁下部纵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

搭接要求:搭接区距柱边应>=1.5h0,且搭接长度应>=1.5l l。

6纵向构造钢筋(腰筋)

6.1配置要求

当梁的腹板高度(腹板高度计算方法见,砼规,6.3.1)

w 450mm

h≥时需在梁两个侧面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砼规,9.2.13,200mm和0.1%要求)6.2配置原因

设置腰筋是为了抑制梁腹板高度范围内由荷载作用或砼收缩引起的垂直裂缝的发展(引混凝土教材P108)。

7拉筋

配置要求: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6mm;

当梁宽>350mm时,拉筋直径为8mm。

拉筋间距为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引图集P87)

8抗扭钢筋

8.1抗扭钢筋和纵向构造钢筋的构造不同:锚固

侧面构造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可取为15d;受扭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 l或l l E

(抗震),锚固长度为l a或l a E(抗震),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以保证扭筋发挥其受力。(引图集P28)

非框架梁的受扭筋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0l ab,弯折段长度15d。(应图集P33,规定同非框架梁上部纵筋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的锚固要求。)

8.2受扭纵向钢筋的间距

受扭纵向钢筋应满足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要求,且不再重复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8.3受扭纵向钢筋何时可代替构造钢筋

当梁侧面布置有直径不小于构造钢筋的受扭钢筋时,受扭钢筋可以代替构造钢筋。(引图集P87)

9附加横向钢筋

9.1何为附加横向钢筋,为何配置?

在主次梁交接处,或梁下部(上部没有问题)有集中荷载时,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梁下部传入,可能会引起集中荷载影响区下部混凝土产生裂缝或撕裂;并且此种间接加载方式会导致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因此,在集中荷载影响区范围内配置附加横向钢筋。(砼规说明,9.2.11)

砼规9.2.11规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另,不允许用布置在集中荷载影响区内的受剪箍筋代替附加横向钢筋。

附加横向钢筋包括附加箍筋和附加吊筋。一般采用附加箍筋,不够时再附加吊筋。

9.2集中荷载影响区是何区域?

即下图梁宽b到3b+2h1范围内。

a) 当传入集中力的次梁宽度b过大时,宜适当减小由3b+2h1所确定的布置宽度;

b) 当有两个沿梁长度方向相互距离较小的集中荷载作用于梁高范围内时,可能形成一个总的撕裂效应和撕裂破坏面。偏安全的做法是,在不减少两个集中荷载之间应配的附加钢筋数量同时,分别适当增大两个集中荷载作用点以外的附加钢筋数量。

9.3 附加钢筋应配置多少

集中力全部由附加钢筋承担,所需总截面面积为

A sv >=F/(f yv sin α)

注意,对附加箍筋,A sv 是左右两边所有箍筋各肢的总截面面积;对于附加吊筋,A sv 为左右弯起段截面面积之和。

9.4 附加箍筋的直径、肢数、间距及个数确定

附加箍筋的总面积可以由公式确定,具体的直径、肢数、间距及两边各有多少,如何确定?

a) 箍筋的直径和肢数和梁内集中荷载作用处的箍筋一致; b) 箍筋的个数一般为左右两边各3个,总共6个;

c) 箍筋间距一般取为50mm ,次梁侧第一个箍筋距次梁边50mm 。

d) 单体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在次梁每侧附加2排@50的主梁箍筋(每排箍筋的肢数按单体设计图)。(据公司说明)

9.5 附加吊筋的直径、根数和弯起位置、角度? a) 附加吊筋的弯起及距次梁底面的大小

附加吊筋的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且其尾部应按规定设置水平锚固长度(20d

距图集P87)(引自砼规说明);附加吊筋距次梁底面应不大于200(据公司设计说明)。

附加吊筋自梁边50mm处弯起,当主梁高<=800mm时,弯起角度为45度;当主梁梁高>800mm时,弯起角度为60度。

b) 附加吊筋的直径和根数

附加吊筋的直径和根数根据计算确定,一般取2d12或2d14就够了。

10箍筋

10.1箍筋的作用(引自砼教材)

1)提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抑制斜裂缝的发展;

2)联系梁的受压区和受拉区,构成整体;

3)防止纵向受压钢筋的压屈;

4)与纵向钢筋构成钢筋骨架。

10.2箍筋的最小直径要求

1)非抗震设计的梁构件(包括非框架梁和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砼规9.2.9-2,高规6.3.4-2)

2)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根据抗震等级不同而不同(高规,6.3.2-4,强条)

10.3箍筋的最大间距要求

1)非抗震设计的梁构件(包括非框架梁和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砼规9.2.9-3,高规6.3.4-3)

2)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根据抗震等级不同而不同(高规,6.3.2-4,强条)

3)另,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有额外要求(高规6.3.5-2,4,5)

a) 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箍筋间距

b) 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间距

c)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10.4肢数和间距的要求

梁宽小于350时可用两肢箍;梁宽达到350时,需用4肢或以上的箍筋。(是何原因?)

高规6.3.5规定:

a) 对一级框架,要求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箍筋最小直径为10mm。

因此对于宽度大于600mm的一级框架梁,加密区箍筋需设置6肢(梁宽650~800mm)。因本条,一级框架慎用300宽的框架梁,因用2肢箍不满足200mm 的要求。若用,可全长用3肢箍。

b) 二、三级框架,要求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且箍筋最小直径为8mm。

因此4肢箍只能用在梁宽不大于750的梁中,800mm需用6肢箍。

c) 对四级框架,要求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大于300mm,且箍筋最小直径为6mm。

10.5箍筋间距和肢距是指净距还是中心距?

10.6箍筋在什么地方加密?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支座处,支座负筋和上部纵筋搭接处(见图集P52)

11注意是多少面积的1/4是指何处的配筋的面积

对通长筋是指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的较大值,对简支端支座负筋是指跨中纵向钢筋。

120.3/0.5要求

防止在较强地震作用下出现梁下部钢筋过早屈服甚至拉断。

13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

以往似用截面注写,课程设计是用的就是。毕业设计时用的是平面注写了。平法,包括平面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截面注写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当表达异形截面梁的尺寸和配筋时,用截面注写方式相对比较方便。

14梁中纵向钢筋的水平和竖向间距

为什么要设定最小间距(图集答疑P42)

最小水平间距: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有足够的握裹力,使两种材料能共同工作,同时也为了施工浇筑混凝土方便;

最小竖向间距:使能符合计算时确定的截面有效高度。竖向钢筋不可随意加大,否则会影响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

见图

(完整版)梁配筋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

01柱配筋注意事项:

7.特别注意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表中数值要增加0.1; 8.柱子纵向钢筋间距不满足规范要求,如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9.柱子纵向钢筋总配筋量超过规范要求,如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10.忽略部分规范中的规定,如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02梁配筋注意事项: 1.框架梁和屋面框架梁标错,如WKL标成KL; 2.跨数标错,有一边悬挑的标A,有两边悬挑的标B; 3.局部跨梁截面和其他截面不同,梁原位标注漏注; 4.箍筋:《抗规》6.3.3第3条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6.3.3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配筋率2.05%,箍筋直径最小10mm; 5.通长筋与支座负筋对应不上 6.梁端铰接设计时,其上部纵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值的1/4

L5(1)端部按铰接设计,上部纵筋2根14=308,5根18=1272,308/1272<1/4 7.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2根18=509,7根20=2199,509/2199<1/4 8.梁端钢筋的水平锚固长度不足

端部按铰接计算,梁混凝土等级为C25,其需要的最小锚固长度:0.35×40×18=252>200 底筋锚固长度12d=12×18=216>200 9.纵向钢筋一排放不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第3条,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doc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 剪力墙中配筋构造要求是什么,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2、厚度大于160mm的剪力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当其厚度不大于160mm时,也宜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双排分布钢筋网应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应采用拉筋连系;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的600mm. 3、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以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4、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测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15d后截断。在转角墙端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5、剪力墙墙肢两端的竖向受力钢筋不宜少于4A12的钢筋或2A16的钢筋;沿该竖向钢筋方向宜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为250mm的拉筋。

6、剪力墙洞口上、下两边的水平纵向钢筋截面面积分别不宜小于洞口截断的水平分布钢筋总面积的1/2.纵向钢筋自洞口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洞口连梁应沿全长配置箍筋。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50mm.在顶层洞口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相同的箍筋。门窗洞边的竖向钢筋应接受拉钢筋锚固在顶层连粱高度范围内。 7、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结构中重要部位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可适当提高。

梁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 于14mm,且分别不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 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x≤0.25*ho,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o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x≤ξb*h0; 钢筋等级为HPB300时,ξ b =0.576 钢筋等级为HRB335/HRBF335时,ξ b =0.550 钢筋等级为HRB400/HRBF400/RRB400时,ξ b =0.518 钢筋等级为HRB500/HRBF500时,ξ b =0.482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 ┏━━━━━━┳━━━━━━━━━━━━━━━━━━━┓ ┃┃位置┃ ┃抗震等级┣━━━━━━━━━┳━━━━━━━━━┫ ┃┃支座(取较大值) ┃跨中(取较大值) ┃ ┣━━━━━━╋━━━━━━━━━╋━━━━━━━━━┫ ┃一级┃0.40,80ft/fy ┃0.30,65ft/fy ┃ ┣━━━━━━╋━━━━━━━━━╋━━━━━━━━━┫ ┃二级┃0.30,65ft/fy ┃0.25,55ft/fy ┃ ┣━━━━━━╋━━━━━━━━━╋━━━━━━━━━┫ ┃三、四级┃0.25,55ft/fy ┃0.20,45ft/fy ┃ ┗━━━━━━┻━━━━━━━━━┻━━━━━━━━━┛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受弯构件不应小于0.2和45ft/fy的较大值.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0.30%; 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5%和0.4%. 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表3.4.3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 ┃吊车梁: 手动吊车┃lo/500 ┃ ┃自动吊车┃lo/600 ┃ ┣━━━━━━━━━━━╋━━━━━━━━━━━┫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 ┃当lo<7m时┃lo/200(lo/250) ┃ ┃当7m≤lo≤9m时┃lo/250(lo/300) ┃ ┃当lo>9m时┃lo/300(lo/400) ┃ ┗━━━━━━━━━━━┻━━━━━━━━━━━┛ 注: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梁的规范要求(新)[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 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 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1.5d ;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2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0l /5,0l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 ,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 ;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0l /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0l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0l /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的规定;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 ,d 为箍筋直径 2) 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 ,并不应大于400mm 。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5根且直径大于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d ,d 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 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t f /y f 二者

梁配筋注意事项

文中略词说明: 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 图集答疑:《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图解》(08G101-1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 砼教材:《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五版)》,三校合编,2012 1梁配筋要配什么? 1.1受力筋: 梁端支座负筋,跨中下部纵筋,全长布置的抗剪箍筋(有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要求),抗扭筋(在梁受扭时,一般出现在何种受力位置?主次梁交接处,次梁若为刚接,梁端的负弯矩会对主梁产生扭矩。另外没有次梁而板较厚的边梁,也会有一定的扭矩。对于协调扭转?而扭矩较大的梁可按砼规?建议的考虑内力重分布处理,即将次梁或楼板设铰处理,采取放的方式来减少主梁承受的扭矩。而对于非协调扭转的构件,比如雨棚梁,不能采用放的方式,只能硬抗。),吊筋?,上部通长筋,附加横向钢筋。 受力筋为承受对应的力所设。 1.2非受力筋: 架立筋,腰筋(一般不注写,列于总说明中),拉筋(?)。 2通长筋 2.1何为通长筋: 通长筋,也称贯通筋,就是考虑到框架梁在地震作用过程中反弯点位置可能变化而“通长”布置的受力筋。一般支座负筋的两根角部钢筋拉通作为通长筋。 2.2何时设置通长筋: 通长筋是对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的要求(高规,6.3.3),无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和次梁,除计算需要配置的上部纵筋外,没有通长设置的,面筋一般不拉通。如果次梁的跨度较大(大于6m),一般也将上部纵筋的角筋拉通。但这样也会带来梁两端钢筋配置的协调性问题,配筋难度又增加了。

剪力墙配筋的解惑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 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 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 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 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 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 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 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 有时配筋很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 0.20%)。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 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 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 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 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 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梁钢筋的绑扎注意事项

梁钢筋的绑扎注意事项 1、钢筋在安装前,首先核对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蓝图相符。 2、梁钢筋的绑扎应确保主筋、箍筋的绑扎根数及间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错位焊接,焊接接长应大于10d,焊接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4、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架立 筋与箍筋绑扎牢固;调整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同时 配合进行。次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放在主梁上部纵向钢筋之上,为了保证次梁钢筋的保护层 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将主梁上部钢鞘降低一个次粱上部主筋直径的距离加以解决。 6、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如图2-19。 7、箍筋在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布置,箍筋弯钩采用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8、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与柱交接处箍筋应加密,其 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梁柱节点处,由于梁筋穿在柱筋内侧,导致梁筋保 护层加大,应采用渐变箍筋,渐变长度一般为600mm,以保证箍筋与梁筋紧密绑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或塑料卡),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2mm时,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小于22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I 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 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50%。

板配筋注意事项

板配筋注意事项 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 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

梁板的配筋计算方法

梁板配筋的计算 以问答的形式来表达 问: 作用在板上的荷载总值为4.84KN/m平方 现浇板计算:内力弯矩=6.59KNM 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M=6.59KNM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我不明白。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梁配筋计算: 板传来:16KN/m 梁自重:0.25*0.5*25*1.2=3.75KN/m 0.25、0.5、25、1.2各代表什么? 梁内力M=0.125*20*6的平方=90KNM 梁配钢筋:As=90000000/(310*0.9*460)=701mm平方,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实配钢筋为:4二级钢筋18,钢筋面积为1017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 这是使用89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的一道实例题,计算方法是用该规范附录三中的“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系数表”进行计算的。该附录给出的计算公式是:As=M÷(γ×f1×h)。 式中:As—受拉钢筋面积;M—作用的弯矩;f1—钢筋的设计强度;h-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γ—系数。系数γ是根据系数a从附录三中表格查得的。系数a= M÷(f2×b×h^2)。式中:f2—混凝土的设计强度;b—构件截面的宽度;h^2—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h的平方(原公式中符号有脚标,这里无法输入故省略)。现在逐条回答你的问题: 1.板配钢筋:As=M*1000000/(210*80*0.9)=436mm平方, 括号里的数值代表什么? 括号里的210—Ⅰ级钢筋的设计强度(即公式中的f1);80—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即公式中的h)(这里是等于板厚减去保护层厚度);0.9—计算系数(即公式中的γ,可以作为经验系数)。 2. 选实配钢筋为:一级钢筋10@150,面积为523mm平方。这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Φ10@150表示板内配筋为Φ10间距150mm,面积为523平方毫米是指一米宽的配筋总面积(计算时板宽度是按一米计算的),计算方法是:Φ10钢筋的单根截面积为78.5平方毫米,则总面积为1000÷150×78.5=523。(因未完全理解你问题的要点,这段也许是多余的。) 实配钢筋面积与计算所需钢筋面积的关系,一般相差在正负5%以内都是允许的,但要满足规范中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如不满足则要加大实配钢筋的面积。(可能这个是你问题的要点。)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

剪力墙的自动组合截面配筋方法 一、YJK的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 在计算参数的构件设计部分,设置了两个对剪力墙自动按照组合截面配筋的参数,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另一个是“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1、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 勾选该项,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这样的计算方式更加合理。 详细计算方法见用户手册第四章第六节剪力墙部分内容。 2、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 即是否按照组合墙方式配筋。 二、规范要求对剪力墙的截面配筋应按照组合截面进行 规范条文: 《混凝土规范》第9.4.3,…在承载力计算中,剪力墙的翼缘计算宽度可取剪力墙的间距、门窗洞间翼墙的宽度、剪力墙厚度加两侧各6倍翼墙厚度、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1/10四者中的最小值。 《抗规》第6.2.13-3,抗震墙结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计算内力和变形时,其抗震墙应计入端部翼墙的共同工作。 不勾选如上参数,即是以往的设计方法。以往的设计,对于带边框柱剪力墙,最终边缘构件配筋是先几部分构件单独计算,然后叠加配筋结果,一部分为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暗柱计算配筋量,另一部分为边框柱的计算配筋量,两者相加后再与规范构造要求比较取大值。这样的配筋方式常使配筋量偏大。 以往的设计,对于带翼缘剪力墙,软件在剪力墙墙柱配筋计算时对每一个墙肢单独按照矩形截面计算,不考虑翼缘作用。对于由墙肢相交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把各个墙肢的配筋相加得出的,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三、YJK的剪力墙自动组合截面配筋过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端柱”,则软件对带边框柱剪力墙按照柱和剪力墙组合在一起的方式配筋,即自动将边框柱作为剪力墙的翼缘,按照工形截面或T形截面配筋。 勾选“墙柱配筋设计考虑翼缘墙”,则软件对剪力墙的每一个墙肢计算配筋时,考虑其两端节点相连的部分墙段作为翼缘,按照组合墙方式计算配筋。软件对翼缘的考虑不一定包含翼缘的全部长度,有时仅考虑翼缘的一部分参与组合计算,即考虑的翼缘长度不大于腹板长度的一半,且每一侧翼缘伸出部分将不大于4倍翼缘厚度。但软件对短肢剪力墙自动考虑翼缘的全部长度。 如果两端的翼缘都是完整的墙肢,则软件自动对整个组合墙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一次得出整个组合墙配筋,下左图即是。对短肢剪力墙将按照双偏压配筋计算。 如果某一端翼缘只包含翼缘所在墙的一部分,则软件对该分离的组合墙按照不对称配筋计算,得出的是本墙肢配筋结果,下右图即是。按照不对称配筋方式才能得到经济合理的配筋结果,因为对于不对称的剪力墙组合截面,按照对称配筋总是两端取大,造成浪费。

配筋的计算方法

配筋的计算原理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钢筋算量注意事项,易错点汇总

钢筋算量注意事项,易错点汇总 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 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 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 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详见03G101-1) 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 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 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 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横向钢筋(箍筋)不进支座,进入支座也是构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柱、墙进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稳定作用,只要一个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时需要隔一拉一。梁进入支座时也是纵筋进入,但连梁到了顶层要求箍筋进入支座,因为顶层连梁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锚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约束住,不崩出去。梁箍筋的计算长度是每跨的净跨长减去100MM,也就是说,梁的箍筋是从柱边50MM开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须布置且加密;这一点在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只与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有关,与支座究竟是柱还是墙或者是其他主梁无关; 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问题与梁的类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类型(边支座\中支座)有关; 框架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0.4倍LAE(LAE为一个锚固长度)+弯钩15D(D为钢筋直径);如果边支座的宽度本身不小于钢筋的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的钢筋则可以不必弯钩进行直锚,但此时直锚长度必须不小于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锚固长度为一倍LAE,面部通长筋在跨中1/3区域内连接(冷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须满足连接长度规范; 次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直段12D+弯钩15D,在中支座的锚固长度是12D;记住了,这就是框架梁与次梁的区别; 关于梁中架立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的连接长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梁中架立筋和构造腰筋的连接长度不论什么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样,遵守受力主筋的连接规范; 主梁箍筋的加密长度问题,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识有误.实际是,一级抗震结构,主梁箍筋加密长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级抗震结构,才是梁高的1.5倍. 算量方法: 一、梁 (一)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

钢筋混凝土第十章梁板结构试题

第十章梁板结构(40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按弹性理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时,称为单向板。 2.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可按方法进行计算。 3.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柱和墙上的构件。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看成支座。由此假定带的误差将通过的方式来调整。 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 5.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 、。 6.钢筋混凝土塑性较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 、。 7.现浇肋梁楼盖的主次梁抗弯计算时,支座按截面、跨中按截面计算。抗剪计算时均按截面计算。 8.楼盖的内力分析中,如果按弹性理论,计算跨度取之间的距离,如果按塑性理论,则取之间的距离。 9.楼盖设计中,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为: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有活荷载控制的组合,取,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对结构计算,取,对倾覆和滑移验算取;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厂房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 10.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中,截面的相对压区高度应满足,调幅系数 一般不宜超过,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 M的,其中 M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11.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 12.无梁楼盖内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13.雨蓬除应对雨蓬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的验算。

14. 现浇肋梁楼盖的板按连续梁计算,将_ _作为板的不动铰支座, 对板的转动 约束用__荷载加以考虑。楼面荷载的传递路线为__—→ _→ —→柱。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72分) 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 次梁按连续梁计算,不按交叉梁计算,仅在下列情况下才成立 (A)主梁线刚度比次梁大得多 (B)主梁线刚度比次梁小得多 (C)两者的线刚度大致接近 (D)与主梁的刚度无关 2. 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 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 这是考虑到 (A)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的弹性约束 (D)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3. 整浇楼盖的次梁搁于钢梁上时 (A)板和次梁均可用折算荷载 (B)仅板可用折算荷载 (C)板和次梁均不可用折算荷载 (D)仅次梁可用折算荷载 4. 整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 中间区格内的弯矩可折减20%, 主要是因考虑 (A)板的拱作用 (B)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一部分 (C)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挖潜 5. 五等跨连续梁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的活载布置为 (A)1, 2, 5 (B)1, 2, 4 (C)1,3, 5 (D)2, 4 6. 五等跨连续梁边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时的活载布置为 (A)1, 3, 5 (B)1, 3, 4 (C)2, 3, 5 (D)1, 2, 4 7. RC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A)混凝土的拉压性能不同 (B)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C)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 塑性铰的形成 (D)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8. 下列情况将出现不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A)出现较多的铰, 形成机构 (B)截面ξ=0.35 (C)截面b ξξ= (D)斜截面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9. 弯矩调幅值必须加以限制, 主要是考虑到 (A)力的平衡 (B)施工方便 (C)使用要求 (D)经济 10. 连续梁采用弯矩调幅法时, 要求ξ≤0.35, 以保证

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

剪力墙结构配筋图规律总结 连云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马占勇 搞要:对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进行总结,以便设计效率提高。剪力墙结构的配筋分为墙体分布筋和边缘构件配筋。配筋首先满足电算结果,其次满足《抗规》的构造要求。边缘构件箍筋计算可考虑墙体分布筋。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配筋规律墙体分布筋边缘构件配筋 前言: 剪力墙结构为一种常用结构形式,多用于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配筋的安全与经济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现对剪力墙结构配筋图规律进行总结,以便设计效率提高。 实例分析: 现以18+1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为例进行总结。该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剪力墙结构墙的配筋分为墙体分布筋和边缘构件配筋。墙体分布筋首先满足电算结果,其次满足《抗规》6.4条的构造要求。关于边缘构件,首先也应满足电算结果,其次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根据轴压比情况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以及不同的约束边缘构件;而此以上各楼层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当然也应满足电算结果。

以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 一、墙体分布筋 首先满足电算结果。除地下室处该处大多数情况,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 此时应满足《抗规》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6.4.4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l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lOmm。 对于200mm厚剪力墙,水平筋一般采用 8@200(双层),竖向筋一般采用 10@300(双层),即可满足安全经济的要求。 另外,《高规》7.2.19 房屋顶层剪力墙、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纵向剪力墙以及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间距均不应大于200mm。所以相应部位剪力墙,水平筋采用 8@200(双层),竖向筋一般采用 10@200(双层)。

梁配筋注意事项

框架梁配筋注意事项 框架梁 1.项目概况了解。 在开始前,提前了解项目基本状况(地理位置啊,抗震等级啊……)以及统一措施(尤其与梁配筋相关部分要认真看)。 2. 材料准备, 建筑图(总图和相关子项图)、结构模型、模板、统一措施、钢筋截面面积表、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附加箍筋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规范。 3.理清结构模版与建筑图关系。 梁分布、降板等、楼梯部分、于地下室交接部分;有大水池或者配电房等特殊结构要注意,钢筋需要放大。 降板(卫生间一般-0.50)。上翻梁(实线)。标高、主梁能否兜得住次梁。 4.利用模型提计算书、梁截面、剪力图转化DWG。 5.处理DWG为需要1:10比例。 放大1000倍,字体缩小0.5倍。计算值字体红色,冻结不需要图层。对标准层配筋值进行归并。(注意归并后图形比例)。 6.新建图纸JZ…DWG。 引用模板、计算书、梁截面,定好位后,关闭不需要图层。 (让梁截面和计算值错开一些)(引用的模板要关掉所有不需要图层REIN-TEXT-THCK-sdim内部-洞口边线—标高共用-索引—SLAB……) 7.开始配。 先配标准层。CLTH-CLTV-KLTH-KLTV分好图层,养成良好习惯。画一根直线,一根一根画,细心,认真。标注位置,对齐,统一美观。不重不漏。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内容

f t /f y=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引用的文件无法显示:工具—选项---文件--) 添加---浏览—确定 再打开就OK了。 吊筋的校对 -217 8.校核更优配值。 当梁有较大变动时要重新校对。有降标高的一定要和建模型画模板的同志确认。 9.(1)块名相同,粘贴无法取代旧块,要先删掉旧块,PU清理,再贴。 (2)上部钢筋是下部>=1/4 (3)XL/LL没有跨数。 (4)梁支座最大配筋率控制在2.75%以内;优先控制在2.5%以内,当超过时,底筋不应小于支座顶筋的一半。 (5)点铰时,支座筋不应小于底筋1/4. (6)支座配筋超2%时,箍筋最小直径不小于10.

梁板柱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