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内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湖北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

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白云矿总储量超过3 亿吨,年产量200多万吨,是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水晶、云母蕴藏丰富,品位极高。

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南方第一漠”银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窖山“千家峒”,以及三国古战场遗址黄盖湖等,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旅游资源特色。

4、经济社会

4.1 人口与城镇化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万人,位居岳阳市各区县第七名,常住人口5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8 万人,城镇化率47.6%。低于岳阳市54.01%的平均水平,在岳阳各区县排名第五,亦低于湖南省50.89%的平均水平。

4.2 经济产业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亿元,增长11%。三产业结构比为13:55.5:31 .5。

5、城镇建设

5.1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

至2015年末临湘市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用地为15.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 年的7.8 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5.8 平方公里,增加8.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995 年的7.2 万人增加到2015 年的14.2万人,增加约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中心城区建设水平较低,居住用房60%以上为低、多层自建房,土地率利用率低,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城市开敞空间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需求。5.2镇区建设

现状镇区建设主要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如107 国道、京广铁路、S201 线等分布,呈明显的“点一轴”分布状态。

因临湘建设条件较好的用地大部分集中在中部区域,且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而南北两端分布了较多基本农田与山林,发展建设受到限制,因此在现阶段,临湘市整体镇区发展呈现出中部较快,南部和北部较慢的态势。镇区之间的现状联系不畅,道路网密度较低,路面质量较差,导致城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联动发展的优势。

5.3乡村建设

目前,临湘市共有114个自然村,构成中心村——基层村两个层次的乡村型居民点,其中具有中心村性质的村庄有7 个,分别是:盛塘村、渔潭村、柳厂村、金盆村、龙窖山村、璧山村、长源村,其余为基层村性质。

临湘乡村建设主要存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均建设用地大,目前临湘人均耕地约1.12 亩,为全国人均量的70.4%,而人均建设用地207 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偏高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畜牧养殖业比重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外向度不高。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的技术等级低,

道路质量较差,农村的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尚未建立。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基础性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制约村镇现代化发展。

5.4工业园区建设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湾工业园和滨江产业园为主的“一区二园”空间布局。

1) 三湾工业园区建设

三湾工业园区位于长安镇、城南乡三湾地区,东靠京港澳高速,西依五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北抵临湘城区,连接京广铁路、107 国道、S301 省道以及武广高速铁路,以轻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及文化附加值较高的传统手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于2003年8月开园至今,实际开发面积为3.2 平方公里。已经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5 个,协议利用外资8.4 亿元。

2) 滨江产业园建设情况

滨江产业园北临长江,东临赤壁市,南接冶湖和洋溪湖,西与城陵矶新港区毗邻,连接湖南和湖北,沟通沿江和内地。滨江产业园由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与岳阳港临湘港区鸭栏码头合并统一管理,且已初步纳入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列为岳阳市沿江经济带、全省36 个重点产业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发展炼油化工产业、催化剂及助剂产业、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业、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四个产业。

2007年8月,临湘滨江产业示范园开园,已开发建设1.68 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生物药业区、轻工纺织区、机械制造区三大主导产业。被湖南省经信委授予“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称号。

2012年省石化行管办会同省农药协会考察了滨江产业园后认为,近几年临湘市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江产业园区,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招商方面要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动脑筋,主动对接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产业转移化工农药企业;主动对接岳阳石化产业,依托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央企,引进一批石化下游产业项目;依托国发绿色化工公司,引进一批光气衍生产品生产企业,要依托园区现有企业,积聚一批产业链延伸和产品互补的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湖南化工农药产业基地。指导了滨江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013年,园区平台不断优化,完成了三湾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园的合并,以“一园两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融入岳阳绿色化工园,促进规模效应与错位发展。

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临湘市是连接湖南湖北两省的重要交通走廊,是洞庭湖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及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化工产业。

2015年,临湘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园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紧紧把握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一带一部”新定位,及临湘市作为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化工制造类重点县市,以及拥有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开发的新机遇,奋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临湘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潜在矛盾,主要体现在:

1、土地资源与开发现状矛盾突出。

土地开发的粗放型特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城郊结合部的无序发展,导致大量的零散和城乡插花地段的形成,同时,对于应予保护的山、林、湿地、水面也不断被侵蚀,导致成片成规模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且重复拆迁成本高。

土地的粗放型开发导致政府土地收益率低,使政府无从用土地资源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在宏观上没有对空间和土地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土地供应盲从局部利益和项目引资,从而导致土地供应的过度自由化,难以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2、城市空间格局不清晰,空间结构亟待完善。

截止到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状空间布局仍是东西向带状发展为主,向北受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南则受地形条件和工业组团的影响较大,现状城区用地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南至京

港澳高速公路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区域,缺乏进一步的发展用地。在“95版”规划中,依托高铁站点规划了城北组团,以期拉开城市的发展架构,但由于高铁站迟迟未建设,导致城北组团至今仍未实施。因此,当前城市空间布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完善。加快三湾工业园“退二进三”建设,突破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北寻求城市发展用地,已成为临湘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三湾工业园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三湾工业园,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兆邦陶瓷、新美陶瓷为龙头的建材矿产产业片区,由于其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和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

4、滨江产业园现状产业基础较薄弱、未形成“产城一体”格局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产业基础薄弱:一是园区产业上下游配套不足。从园区目前的引进产业情况来看,传统的化工农药等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云溪化工园、岳阳临港新区等产业的对接性不强,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园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高增长性和可持续性。二是企业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园区企业以原料粗加工的发展模式为主,亟需转型升级,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应打造知识产权优势园区;充分利用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机遇,多引入技术含量高、产值高、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

“产城一体”格局尚未形成:园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生态有待完善。园区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七通一平”,但是路网、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仍需继续不断完善。现有建筑以工业厂房、居住、办公为主,生活娱乐等服务设施缺乏。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与园区产业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5、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混杂,内部交通联系不通畅。

临湘市目前的城市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即G107,该路过境交通和城市的人行、车行等各类交通混杂,与城市内部其他道路网缺乏便捷联系。北部的临江产业带与中心城区的道路联系也有待加强,而且现状京广铁路和桃矿铁路专用线对城市空间分隔较为严重。

6、城镇等级体系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行政建制和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临湘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体系缺少层次,等级体系不完整;同时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封闭、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

7、城镇职能有了初步的分工,但产业特色不突出。

临湘市各乡镇的发展与资源条件和各自发展特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江南镇的化工农药产业、羊楼司镇的楠竹产业、詹桥镇的酿酒产业等,但从总体上分析,大部分乡镇之间存在职能结构雷同、分工不明、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状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95版总规”(2012年修改)要点

城市性质:湘北边贸门户,岳阳都市区的重要增长极和综合服务中心,以临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城市规模:至规划期末(2015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km2,远景(2030年)预计达到3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0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以内。

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北拓南优、西延东控。建设时序为近期建南,适时北拓。

北拓:利用对接滨江产业新区、武广高铁和平缓的用地优势,向北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沿长安河两厢向北延伸,通过多条主干道路的联系,实现与南部建成区的快速对接;

南优:优化用地布局及企业构成,进行产业置换,建设为功能齐全的高端城市山水生态组团。

西延:处理与五尖山森林公园用地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继续向景区延伸。同时引导城市产业用地向西适当延伸,依托临湖公路和铁路线的交通优势,加强与岳阳云溪的对接。

东控:改造东部老城,考虑城市形态及集中发展的原则,季台坡以东不宜继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心、三轴、四组团”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两心:北部城市中心和南部城市副中心;三轴:沿107国道、长安河和上港溪的城市发展轴;四组团:根据自然山水和交通线的分隔,形成城北、河西、河东、三湾四个组团。

二、“95版总规”(2012年修改)实施情况—中心城区实施成效

1、正确引导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强化了城市功能。

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市用地主要向北、向南发展,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年的7.8km2增加到2015年的15.8km2,增加8.0km2,年均增加0.40km2;城市人口由1995年的7.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4.2万人,增加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2、建设了一批区域性重大项目

(1)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的设立和启动。

(2)鸭栏长江三千吨级码头的建设。

(3)临湖公路的提质改造,使临湘城区与岳阳市区联系更便捷。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中心城区内外交通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95”总规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中心城区主次干路网的形成,城区内部交通通行能力极大提高,先后开发建设了福桥路、南太路、北环路、长杨路和长白路,硬化改造了长五路、南正街、城中南北路、长安河两岸以及40多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了北正街。道路广场用地在1995年0.34 km2的基础上增加到2.1km2,年均增加0.09km2。

对外交通方面,在建和改造完成的公路有杭瑞高速、临湖公路(107国道)、临湘大道连接线、临鸭公路和最江公路。使得中心城区往各个方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临鸭公路的建成对加强市区与滨江产业园便捷的交通联系,对促进临湘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临湘市城市建设在“95版总规”的指导下,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城区商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商业网点1.89万个,有各类市场42个,其中批发市场6个,农贸市场20个,综合性市场16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8个,其中百货店1个,超市2个,商品交易市场3个,建材市场2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商业网点密布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商业设施的日臻完善拉动了临湘市的经济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38亿元,有8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临湘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图书馆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全市卫生系统现有卫生医疗机构485家。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6家(县级综合医院一家、县级专科医院三家,二级甲等医院两家),中心卫生院4家,乡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基层血防站3家,村卫生室和城区合法诊所349家。2015年末,全市共拥有病床199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7张;医疗工作人员1843人,其中主治医生373人,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使用基本药物,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7‰。基本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至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有环卫公厕35座,独立式公厕23座,附件式公厕12座;铁质果皮箱285只,胶质垃圾桶3200只;垃圾中转站31座,垃圾屋及垃圾池147个,现有各种

机械设备28辆;消防设施现有各类消防车辆6台,其中行政执法车一台,16米高举喷射消防车一台,泡沫消防车一台,抢险救援车一台,水罐消防车两台。另外还新建了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民生所需的市政建设项目。

5、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伴随着临湘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力完善,城市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同时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如富临家园、吉祥嘉年华、扬德云水湾、盈泰阳光城、锦富豪庭、名流花园等居住区的建设,使得临湘市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6、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加快,城市品质不断提高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工建设了长安河风光带、白云湖公园、星河广场等公共绿地,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km2。其中白云湖公园为城市综合性的水上公园,面积37公顷;长安河风光带沿长安河南北流向,贯穿城区中央,长安一桥、二桥、三桥依河而建,横跨河面。两侧河坡、河岸的绿化乔灌木、草坪及绿化设施与河道水面组成了游园,共有绿地面积15公顷,城区内沿街绿地主要有临湘大道及107国道绿化带,是城区主要的道路绿化带,包括道路和交叉路口的绿化总面积约为10公顷,为城市绿心、绿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园林绿化加大“建绿”、“创绿”、“养绿”力度,全面加强了行道树截顶改造和补栽工作,全年提质改造绿化面积15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 5公顷,已有建设局、直属粮库等7家单位获得“省级园林式单位”称号。

7、指导多项控规、专项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自“95版”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市域内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江南镇总体规划、源潭镇总体规划、羊楼司镇总体规划、聂市镇总体规划和忠防镇总体规划等,2015年初,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全覆盖,启动了全市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和乡镇建管站的复建工作,为城乡健康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组织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加强控详规划编制与执行,详规面积达1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62%,分别为北环路片区控详规划、城北新区控详规划、临湖大道小区控详规划、白云湖新区控详规划、三湾工业园控详规划、向阳路片区控详规划和工贸小区控详规划。控规的编制较好的落实了总规对于基础设施与公益设施用地控制,逐步优化形成了城市主干道路网框架,有效的指导了城市土地开发的健康发展。

三、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国家宏观规划和政策红利为临湘市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国家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推进中小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符合条件农业人口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有序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提出,实行总体宽松、差别引导的城镇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和城镇落户限制,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进一步吸引农业人口向城区的转移和集聚。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增长,为中小城市预留更多空间,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2)多规合一试点政策,为临湘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注入强大推力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文件,临湘市被列入“多规合一”工作试点县市之一,为推动试点城市的规划改革,国家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多规合一”的实施可推动临湘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多规合一”工作不仅是规划的协调统一,更是城市管理流程、管理体系的再造。随

着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减少项目的审批流程和城市管理效率,减少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

3)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临湘属于国务院公布的141个资源成熟型城市之一,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其产业转型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临湘依托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和优化升级。对临湘而言,延长矿石产业链条,变粗加工为深加工,变原石贩卖到就地加工,是城市转型最为重要的策略,同时还应关注与资源型产业关联度高的替代产业培育。

2、长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区域发展红利将加速临湘城市发展

(1)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沿江城市发展,培育多个增长极。《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临湘作为湖南省的滨江门户城市,在长江经济的带动作用下,迎来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际遇。临湘市区域性交通资源较好,且具有建设水运交通的自身优势,可充分依托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使其临湘成为岳阳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临湘可充分利用边界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对外联系的窗口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对接沿长江工业与物流产业带,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制造、生物医药、港口物流等产业,有利于促进临江新区的建设和临湘市经济发展。

(2)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依托沿江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设施上,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上,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

《规划》确定打造沿江发展轴,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运输体系,增强武汉长江新区的带动辐射功能,提升沿江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汽车、食品等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型升级,打造沿江产业走廊。

临湘作为省际毗邻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受长江新区的辐射和沿江城市的带动可共享区域上的资源,并实现与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导向,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紧抓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里、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交通方面,加强与岳阳及周边区域的联系,有序推进跨区域转移和承接。

(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到2020年把岳阳洞庭湖区域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安全保障区、国家生态农业带动区、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区。

临湘作为岳阳“岳—临—荣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基础设施和加速产业转型发展的

机遇,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面向岳阳,面向区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并实现与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全面转型发展。

临湘地处洞庭湖平原,沿江沿湖资源丰富,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的迅速推进,滨江滨湖旅游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升级。临湘要借助洞庭湖旅游开发的优势良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神秘临湘”的旅游品牌。

(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规划定位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的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岳阳是3+5城市群之一,是对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呼应长三角的前沿与中心城市,以农产品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石化中心、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为侧重,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临湘作为岳阳的一部分,在长江经济带对岳阳的大好形势下,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驱动下,发挥地区优势,成为中部地区产业强心。主动参与长株洲潭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化工、建材、农业等大产业链的协作,全面融入岳阳产业集聚区以及长江沿线经济产业带。

3、根据岳阳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明确临湘在岳阳的地位

结合《岳阳市城市总体(2008—2030)》(2017年修改)提出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岳-临-荣都市圈的建立明确了临湘在岳阳的角色定位,使其融入岳阳中心城区,加强区域对接,联动发展产业导向。在农业方面重点要充分发挥近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农业商品化为中心,建立多品种的现代近郊农业商品基地;工业以现有中央、省属企业和园区、基地为节点,建立沿长江走向、连接岳阳纸业——华能电厂——巴陵石化、松阳湖临港产业区及云溪绿色化工工业园——长岭炼化——临湘生化工业园的沿江工业带,重点发展发展石油化工、电力、造纸、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物化工工业,同时要努力做大做强岳阳县和临湘市的陶瓷工业集聚区;利用临湘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洞庭湖航运物流带和长江航运物流带。

4、城区发展空间受限,急需明确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由于受到对外交通线路的限制,临湘现状城区用地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南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区域,用地较为局促。随着三湾工业园的建设,京广铁路以南的城市可建设用地已基本告罄,通过对京广铁路以北用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突破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北寻求城市发展用地已成为临湘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5、临湘工业园的建设将对城市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大交通干线,加快构建沿长江经济带,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打造属于岳阳也属于湖南的长江经济带”。临湘工业园呈一园两区的工业空间布局,包括滨江工业园和三湾工业园,滨江工业园处于湖南长江经济带的有利位置,依托黄金水道,布局沿线优势传统产业,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建材、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化工、物流等产业集群。目前,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三湾工业园,由于其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和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城市与产业发展要求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园区面临迁移与更新,这对城区工业用地位置和规模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6、适应“新常态”,紧抓区域合作机遇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倡导综合发展,关注生态、生活、生产的互动平衡,协同推进新型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临湘利用这一发展契机,推动本市传统工业向现代化转变,有序进行新型工业化项目改革。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城市转型,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竞合关系,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临湘市的产业结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脱颖而出,成为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热点。

结论:随着近年来宏观政策背景、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变化,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城市规划一系列新的理念的提出,临湘市内、外围环境的变化和改善,对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重新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从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临湘市城市发展进行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城市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保护、城市安全等关键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该规划将带动临湘市社会经济开放发展、重点发展、跨越发展。

第三章规划期限和规划依据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期限为2016年至2030年,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13年版)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6、《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7、《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8、《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9、《临湘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10、《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5)》(2012修改)

11、《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12、《临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13、《临湘市发展总体规划(2014 —2030)》(多规合一)

14、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各行业相关规划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战略政策,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战略发展新思路,结合临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的战略新目标,努力做美城区,做强园区,做旺景区,逐步将临湘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安全、宜居的山水城市。

1、体现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强调将临湘放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远景发展和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布局研究,把握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带动

市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促进城乡社会、

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筑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

2、明确其作为岳阳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城市服务职能,提升城市产业素质,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全面进行制度创新,培育城市现代文明风尚,达到全面提高城市品位的要求。

3、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城市各行各业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力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在社会不断进步中保护好临湘人民生存的环境。

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市民提升良好的生活、工作、物质和休闲环境。建设文明、优美、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的生态、安全、宜居的山水城市。

二、规划原则

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其西临岳阳,北连长江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一体化。注重统筹兼顾,促进临湘市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达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2、战略引领、突显优势原则。突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研究区域格局变化、产业发展对临湘的影响,突出临湘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建设,强化临湘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及岳阳市的综合竞争力。

3、可操作性、延续性原则。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编制,增强规划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

4、多规统筹、优化布局原则。对接多规合一,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临湘市各部门、行业等专项规划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同一个空间、同一张蓝图,实现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

第五章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1、“湘北门户”——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

临湘市位于湘、鄂两省交汇处,省际边贸优势明显,地理区位条件较为优越。临湘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中部,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毗邻,南距长沙、北距武汉各180 公里,既处在“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经济辐射区内,也处在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临湘城区处于湘、鄂毗邻9 县(市)的轴心位置,具体位于临湘市的中西部,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临湖公路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市区,武广高速铁路穿越城市北部边缘,其西部紧邻岳阳市,距岳阳市中心城区仅45 公里,为“岳-临-荣”城镇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北地区重要的边界商品集散中心,并且滨江产业园区拥有3000吨级鸭栏长江货运码头和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货物可以通江达海。

2、“黄金水道”——优质的长江岸线资源

1)拥有38.5公里的长江岸线,为沿江产业提供空间

临湘市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位置,并拥有38.5公里的优质长江岸线资源,但实际可使用的岸线资源仅2.47公里,岸线码头资源非常稀缺,规划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对岸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省级毗邻资源,加强区域对接,开展区域合作,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城陵矶新港区、武汉新港和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启动建设临湘、云溪、城陵矶港、赤壁、洪湖流域协作示范区。

2)通航能力强,岸线腹地较大

目前,长江岳阳段尚未开发深水岸线仅有20公里,其中临湘段未开发深水岸线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官洲至大清江段8公里为深水岸线,常年通航水深超过4.5米,可以较好的解决上游城陵矶港至武汉航道的通航能力低的问题;在枯水位时,靠近长江江南镇长江村地段堤岸,水深有14米,临近岸线腹地较大,规划可充分挖掘深水岸线资源,建设深水港区,发展壮大航运物流业。

3、“资源型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临湘市作为资源成熟型城市,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铜、铁、钒、铅、锌、钨、铍、锑、锂、铌、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粘土、矿泉水等35种之多。其中钨、铅锌、白云石、石灰石、长石、独居石砂矿等均为大型矿床。享有稀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之乡的美誉,一直是我国陶瓷、玻璃、电子、钢铁工业重要原材料供应地。依托资源,形成了化工等传统工业发展基础目前已形成了化工农药、建材加工、浮标制造、采矿等数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是临湘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滨江产业园区邻近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和云溪绿色化工园,石化资源丰富,生产原料互补,可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化工产业集群,有利于发展石化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4、“山环水抱,天人合一”——有机的山水城市格局

临湘市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镇谷花洲海拔23米。长江流经市境西北边沿,全长38.5公里。境内河流众多,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临湘山峻水曲,阡陌纵横,自然山水秀丽灵动,多样的地貌类型和丰富的河流水系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临湘山水风貌,山水环境是临湘的优势资源之一,也是临湘未来立足于区域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临湘城区现状整体格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长安河从城市中间穿过,五尖山及余脉等或大或小的自然山体环绕整个城市,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城市的发展和自然山水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山水城市“景城一体”、“山城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

5、“神秘临湘,千载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临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湖湘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融合、积淀,加上“屈原遗风”和“三国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瑶族文化多种主题文化交汇,挖掘潜力较大。

临湘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有全国湿地旅游示范基地黄盖湖、全球300万瑶胞寻根的精神家园—千家峒遗址、城郊公园——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中国地区最大人工沙漠——江南大漠、白云湖城市风光带、大云山风景区、棋子山风景区、聂市古镇等八大景区资源。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

1、紧握区域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红利,积极参与到区域中,注重与城市的对接和融合,在资源共享优势下,谋求共荣发展。

融入区域,共享资源。临湘应积极融入岳阳城区,作为岳临荣都市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岳阳市在国家宏观发展背景下的新发展。利用自身临江和省际边界城市特征,为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打造平台。

紧抓“多规合一”试点政策,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管理和资源的多方协调,为城市的战略发展找寻新的定位和机遇。

2、理性看待外在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的战略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各项因素带来的矛盾与挑战,明晰角色定位,谋求协同发展。

如何在城市空间拓展中,实现建设行为与土地资源的契合临湘未来面临着快速的发展机遇,在

空间上要对体系进行完善,融入区域,就会有空间上的拓展对接,而建设用地会与基本农田等生态保护用地有所冲突,开发与保护应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予以协调平衡。

临湘市自采矿以来,陆续出现了泥石流等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强降雨的袭击,全市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不节约的风险并存。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临湘市的优势所在,如何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山水资源的背景下寻求发展,是临湘市下一步思考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对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指引上强调绿色发展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

积极承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转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容易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在“四化两型”建设的背景下,临湘市需要对引进的产业进行甄别。

三、城乡发展目标

1、实现“经济跨越”

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共享区域提供的资源,争取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战略支持,结合各乡镇土地承载力,实施分区发展,增量发展与存量同期展开,同时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跨越性转型,实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构建自然与经济协调的长江中游生态经济示范区。

2、保障“城市安全”

以保障山地型城市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前提,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进行市域层面的产业和城市建设的统筹部署以及城市用地的综合布局,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本底的干扰,构建自然与社会协调的生态安全示范区。

3、建设“宜居城市”

依托生态资源及景观资源优势、历史文化积淀、山水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构筑社会与经济协调的生态宜居城市示范区。

四、城乡发展战略

1、空间发展战略——西融岳阳,北连长江

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政策机遇,加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的发展联系,切实发挥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城陵矶新港区、武汉新港和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启动建设临湘、云溪、城陵矶港、赤壁、洪湖流域协作示范区;结合《岳阳市城市总体(2008—2030)》(2017年修改)提出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与“岳—临—荣”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并构筑沿“岳—临—荣”直至长沙的区域银带;与此同时,推进岳阳楼区—城陵矶新港区—云溪区—临湘市一体化建设,构建滨江产业走廊,打通中部城市群黄金走廊。2、产业发展战略——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在区域融合中实现全产业链对接,紧抓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发挥地区优势,融入湖南省“一带一部”发展战略,成为中部地区产业强心。对接沿长江工业与物流产业带,发展绿色化工、高新技术、航运物流等产业;对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推进湘鄂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一体化,融入区域产业格局;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业升级;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增强区域竞争力。

重点加快北部临江新区内滨江产业园发展、南部三湾工业园区产业转型,通过对临鸭公路实施改造以及规划新建道路加强临江新区与长安城区的联系,缩短两组团间的空间距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产城人互动的有机体系,完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目标。

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由传统农业产业链向休闲农业产业链衍生,重点提高楠竹、茶叶及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功能区和羊楼司为副中心的综合经济区、黄盖湖生态旅游经济功能区、龙窖山生态旅游功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高效链接、联动发展。

战略型产业:生态旅游、现代航运物流、高新技术、绿色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

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域层面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强化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财政、人才、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多种形式的研究合作,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介宣传力度。

支柱型产业:化工农药、建材加工、现代农业、浮标制造。

有序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强规模效益;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人才,改善管理,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型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及加工、机械制造。

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提高产业准入环境标准,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企业合并、促进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中远期通过政策逐步引导造成生态破坏和高能耗产业的有序退出。

3、生态发展战略——保护山水环境,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1)通过划定环境功能分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

通过划定环境功能分区、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对经济和建设活动进行选择,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依据《湖南省环境功能区划纲要》和《发改规划[2014]2477号: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并结合《临湘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将临湘市共划分为5大环境功能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

2)建设宜居优美的城市环境,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因此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同时应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加强长江沿岸和港口水利环境保护,加强对龙源水库、团湾水库、五家塘水库、栗楠水库等水源涵养地的保护,重点建设黄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利用适宜当地的生态化设施,如植草沟、湿地、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水体等,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与城市绿地和水体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同时,加强五尖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建设城镇环境设施,推动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4、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全景临湘,全域旅游

1) 发展全域旅游。立足临湘山水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战略新思路,围绕树立“全景临湘、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构建“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力争把临湘建成以文化为核心吸引、以休闲度假为功能主导的自驾体验型全域旅游目的地,实现临湘旅游全域发展、强势崛起。

2) 提升服务水平。关注国内外科技创新和旅游市场变化态势,重点贴近散客特征,大幅提升临湘旅游亲切感与舒适度。构建网络一体化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体系,制定人性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

给机制和保障机制,提供主客共享、国际水准、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临湘旅游服务水平,为打造区域一流的休闲自驾旅游提供服务保障。

3)龙头引领。整合空间资源,以大项目带动临湘旅游全域升级。重点培育“神秘临湘”、“三国水岸”两大旅游名片,优先开发五尖山、6501景区两大龙头抓手项目,有步骤、分批次逐步推进龙窖山、黄盖湖、聂市古镇、棋子山、大云山等景区开发,形成景区系列品牌名片,通过复合型发展,做大新产品业态、做足文旅融合功能、做优休闲度假功能、做强旅游度假经济、做响自驾旅游品牌,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

4)主动承接。主动承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珠三角等周边区域旅游市场,对接长江旅游带沿线城市群,不断推动临湘旅游与武汉、长株潭、珠三角旅游的互动和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湘鄂粤旅游旺三角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北接武汉”的发展战略,借助武汉国际重要客源市场的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积极推动实现与武汉的交通互联、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营销互动,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互利共赢。

第六章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特征

临湘市现辖3个街道、10个镇以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市域总人口为53.75万人,人口密度312.9人/km2。

市辖街道包括长安、五里、桃矿3个街道办事处,建制镇主要包括江南、聂市、黄盖、忠防、坦渡、羊楼司、桃林、詹桥、长塘、白羊田10个镇。

1、城镇化水平偏低,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万人,位居岳阳市各区县第七名,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城镇化率47.6%。低于岳阳市54.01%的平均水平,在岳阳各区县排名第五,亦低于湖南省50.89%的平均水平。

2、资源利用粗放,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临湘市GDP在岳阳市各县(市、区)的排名较低,还处于工业化主导城市发展阶段,传统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且粗放式经济增长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展较慢,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畜牧养殖业比重偏小;低档次、大路货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高的名优特新产品明显不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外向度、农村城市化水平低,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呈现传统产业分散且单兵作战的局面,在产业链延伸、优势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等方面亟待加强。

图:临湘市GDP在岳阳市各区县对比单位(亿元)

2004-2015年临湘市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图

君山区临湘市平江县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汨罗市云溪区岳阳楼

产值112.7 213.57 216.95 260.8 289 332 315.6 294.4 528 3、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

目前,临湘市小城镇发展规模小,人口集中度低。突出表现为城镇人口少、面积小、功能不全、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对人口的吸纳力降低,对要素的聚合力减弱,公用设施建设形不成规模效益,乡村发展则面临着技术层次低、规模不经济、环境恶化、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城乡联系的渠道不畅通、各类功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中心镇、小城镇、乡村之间缺乏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地形成产业分工合理,梯度推进的发展格局。外延式的城镇化发展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4、城镇数量多,密度较大,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特色不突出

临湘市现有城镇13个,城镇密度0.7个/百km2,是全国城镇密度0.21个/百km2的3.3倍,城镇数量明显过多。临湘市各乡镇的发展与资源条件和各自发展特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儒溪的化工农药产业、桃林的鞭炮产业、詹桥的酿酒产业、聂市的黑茶产业等,但从总体上分析,大部分乡镇之间存在职能结构雷同、分工不明、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状况。

5、城镇等级体系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行政建制和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临湘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体系不完整,同时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封闭、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

6、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农村的水、路、气、电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尚未建立。

二、行政区划调整

2015年9月22日,省政府召开的湖南省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动员会议,此次调整,全省共需撤并500个以上乡镇,减幅约为25%;撤并1.6万个以上的建制村,减幅约为39%,使全省乡镇总数控制在1500个左右,建制村总数控制在2.5万个左右。

临湘市政府根据临湘行政区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的特性与紧迫性,做出了临湘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已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后,临湘市共减少8个乡级建制,现辖江南、聂市、黄盖、坦渡、羊楼司、桃林、詹桥、长塘、白羊田、忠防10个镇,长安、五里、桃矿3个街道办事处,方案调整内容如下:

规划期末临湘市行政区划情况一览表

行政区划调整表

三、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 万人,常住人口5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城镇化率47.6%。根据人口规模预测(详见《城市规模论证报告》),2020年临湘市域人口总规模为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9.4万人,城镇化水平57.2%;2030年临湘市域总人口规模为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29.3万人,城镇化水平70.3%。

参照临湘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对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在中心城区及各建制镇进行分配见下表:

2020年城镇人口分配一览表(单位:万人)

2030年城镇人口分配一览表(单位:万人)

四、规划空间层次

规划空间层次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和规划建设区。

1、市域:临湘市全部行政辖区,总国土面积1718km 2。

2、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原则,与市区行政区划有机结合;以自然山水为界;有利于规划管理、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的原则,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长安街道办事处116 km 2;五里街道办事处123km 2;五尖山公园14km 2;临江新区30km 2,总面积约283km 2。

规划区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为:1、临湘城镇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

的共同体;2、临湘市乡镇区划的调整。

3、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本次规划中心城区即一城两区,包括长安城区和临江新区,总用地面积约49km 2。长安城区具体范围东至季南坡路,西到五尖山森林公园东侧控制线,南抵栗楠村,北至武广高速铁路,用地面积约36.1km 2;临江新区包括江南镇儒溪居委会、莼湖居委会、洋溪村及鸭栏村的一部分,用地面积约12.9km 2。

4、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是指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圈定明确的城市边界; 保护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保护乡村与基本农田;实现高密度、更加紧凑的发展模式。规划确定长安城区开发边界范围为:东至最兰坡,西至五尖山森林公园边界,南至三湾工业园南部,北至武广高速铁路、白云矿区,面积为59km 2;临江新区开发边界范围为:西临长江、洋溪湖岸线,东抵冶湖岸线,南至洋溪村村

界,面积为21km2。

5、规划城市建设区:是指本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8km2,其中长安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8.4km2,临江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4km2。

五、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借助国家政策和区域环境的大背景,充分把握自身的资源特征、区位优势和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领市域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个统筹”,深化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四项改革”。形成城镇体系完善、空间分布合理、经济全面发展、城镇功能健全、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宜居、人口转移顺畅、公共服务共享的市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1.1推进六个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1)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随着临湘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通过“生态优先,底线控制”、“战略引领,科学发展”、“多规统筹,优化布局”、“信息共享,公众参与”,理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环保等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合理划分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有效界定规划管控边界,建立信息化规划管理手段,制定动态维护政策,实现“多规”的统一和一致,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一城带三镇,一环三轴”城镇体体系格局。

①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耕地与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②完善城镇职能等级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为主体,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

③加强中心城市各区片的沟通协调,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培育中心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市域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④依托现有有城镇发展基础以及交通、资源等优势,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人口集聚程度高,产业支撑能力强,地区特色突出,按照人口集聚程度高,产业支撑力强,地区特色突出,交通通达性良好等原则,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选择一批重点镇集中适度度发展,辐射射带动周边边农村地区。

⑤把农村居民点纳入统一规划,以镇为单位编制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恶化的状况。

①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四纵三横”交通网。

②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③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加快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村镇建设,建设以“生态斑块,绿色生态走廊,生态防护带”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

④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联动,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①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②以城陵矶港物流基地和云溪区化工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材料、化肥、生物医药等临港型大工业。

③发展城市工业的延伸配套产业,加快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增强城市对农村的产业带动效应。

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通过深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努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力争到近期2020年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

①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②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统一就业服务内容与标准,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同等的就业指导。

③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相衔接的框架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

把推进农村经济增长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①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导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③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改建乡镇文化

站。

④繁荣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①加强水域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②加强控制农业面源、工业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④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环境监控能力。

⑤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1.2着力深化四项改革,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2)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财产权利

3)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4)稳步开展用地制度改革,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2、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3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7:1。积极支持重点城镇发展和中心村建设,城乡实现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表

沧州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办法

沧州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办法 CFS-2011-14003 沧州市城乡规划局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管理 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及《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规划设计条件是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提出的规划建设要求,是指导和审定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总平面设计以及土地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相关规定,提出规划设计条件。 第五条规划设计条件的提出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为依据; (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 (三)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 (四)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五)合理节约和集约用地,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景观; (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

(八)符合城市防灾、减灾要求,保障城市安全。 第六条规划设计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用地范围、面积、性质和可兼容内容,包括规划用地、可建设用地和可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规划道路、绿地及河流等其他用地。 (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包括容积率(或允许的建设总量)、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临近历史风貌地段、文物古迹、视线景观走廊、电台、电信、气象台、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应按相关规定控制项目的建筑高度。对沿街建筑有控制要求的应提出明确的建筑控制要求。 (三)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设施配置要求。 (四)绿化配置要求,包括绿地率、公共绿地、绿化带、防护绿地等。对古树名木应明确提出保护要求。 (五)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六)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提出的其他要求。 第七条规划设计条件分为强制性和指导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包括:用地范围、用地面积、用地性质、容积率(或允许的建设总量)、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退让、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面积(或建设规模)。 2 指导性内容包括:建筑风格、色彩和景观环境等要求。 第八条规划设计条件中用地性质分类原则依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第九条可兼容性用地应在规划设计条件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规划设计条件的提出应满足《沧州市城乡规划局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内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湖北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浅谈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的一点认识

浅谈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的一点认识 摘要:包头市新都市区是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针对规划在公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议论观点,文章从新都市中心规划对城市格局影响、建设的经济性以及功能布局等三个方面的进行了简洁明了的论证,阐述了包头市新都市区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及其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都市规划认识 Abstract: new capital city baotou city is the new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city to determine key construction area. In planning in public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y views about,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 capital city centre for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influence the econom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layout of the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argumentation of simpli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capital city baotou city planning the possi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 Keywords: new urban planning know 包头市新都市区位于新老城区之间,在空间上处于城市的几何中心。从最初的概念设想,到最后市人民政府的审定,新都市区规划先后历经三届市长、长达四年的时间。其间经过多次调查研究、专家评审和重大修改。2007年,随着建华南路的铺通、科技馆、体育场、会展中心等大型公益型建筑的紧张建设,新都市区建设的大幕正式开启了。 近年来,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都市区的宣传常常都会见诸报端,因而,新都市区的规划也越来越被广大市民所熟知和评论。成为非常有代表性的热点话题之一。这其中就有不少对新都市区建设和规划有很多不理解或者说不赞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 1、认为新都市区规划破坏了包头市原有的城市格局。提出这些疑问的多是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学者和专家。他们对包头的规划有着非常深的情感。“一市两城、绿地分隔、组团布局”是50年代初包头市新市区建设时确立的城市空间形态。这就是在规划界常说的“包头模式”。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包头模式”对于城市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由于本次规划的区域位于“一市两城”的中间,客观上是利用两城之间的空间做文章,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一规划破坏了包头市传统的空间结构。 2、认为新都市区选址有问题,拆迁量太大,建设成本投入会很高,目前包头市城市建设用地还很充足,因此,建设新区不值当。提出这些疑问的多是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沧州西部新城

西部新城强势迎龙年 自席卷河北省的“三年大变样”浪潮以来,整个沧州的城市发展就与西部新城牢牢绑定,不可分割。兔年岁末,龙年将至,对于象征整个沧州新都会水准的西部新城而言,城市的未来景象已经愈发清晰。 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通车,沧州到北京不到1小时,到天津仅用20分钟,如此速度不仅助力沧州跨入京津一小时经济圈,更为沧州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的机遇,而首当其冲的获益者必然是西部新城。作为联动环渤海与长三角的动脉,以及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京沪高铁被看做带动区域经济腾飞发展的优越道路。在2012年,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加与环渤海经济活动的升级,高铁对于沧州的重大意义将更加全面地展现在每一个狮城人的面前。 2011年11月30日上午,西部新城举行了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开工奠基仪式,21个企业总部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市相关领导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培土奠基。市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说,实施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是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也是各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扩大沧州影响的重要窗口。沧州新城企业总部项目,包括沧州日报社传媒大厦、渤海大厦、天成大厦、图书大厦等21个工程,总占地448亩,建筑面积90.178万平方米,总投资34.6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与沧州体育馆、沧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一场三馆”遥相呼应,对塑造沧州西部门户形象,建设功能完备的迎宾商务大道,构建完善

的城市道路景观体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项目落成,也就是沧州新的中央商务区与中央生活区圆满璧现之时,沧州的都会进程更将掀开崭新的一页。 回首2011 流津时代与狮城共进 在2011年,整个西部新城最为令人瞩目的大事件,当数体量约1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流津时代横空出世。大手笔的规划、极富未来人居生活理念的规划思想,以及涵盖“政商文教”等多元化业态的现代建筑,将为西部新城构筑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生活平台。 2011年11月10日上午,位于沧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流津时代接待中心,举行了盛大的落成揭幕仪式。项目发展商,实力雄厚的沧州建投公司,和北京上市地产企业万方地产的高层领导共同参与了揭幕仪式。现场配合河北省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标准的制定,双方就升级区域优势,以流津时代为样本、建设高标准生态示范小区的话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2011年12月4日,流津时代为回馈狮城父老,倾情冠名“2011沧州群星演唱会”,为沧州带来周华健、迪克牛仔、苏慧伦、黑豹乐队等诸多华语音乐圈中的明星大腕,为狮城带来一场高水准的音乐盛宴,更为沧州的2011留下一串完美的音符。 品阅千载筑创未来 流津时代2012再展宏图 作为西部新城最具规模的大盘,体量近180万平方米的流津时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剖析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 强大动力和载体。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把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做强,科学合理地把城镇规模做大,坚持不懈地把城镇功能做全,精心细致地把城镇环境做美。为了摸清我县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际调查与查阅文献等调查方式,得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岳阳市城镇化现状 岳阳目前代管汨罗市、临湘市2个县级市,辖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4个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3个区,设有国家级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岳阳市现有人口约550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经过多年建设的发展岳阳市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率高达49.7%。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五线(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 7国道、长江)等多元交汇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特别是洞庭湖大桥的通车,构成了“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 1 9 9 2年,岳阳被国

务院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城陵矶港早在清朝时 期就是湖南对外开放设立海关的唯一口岸,1996年,长江八 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对外轮开放。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城镇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域性物资集散、建材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重点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般乡镇建设,全县的城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一是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电力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城镇自来水供应已达98%。三是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得到增强。2011 年,全市形成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特色食品、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体系,城镇服务业发展迅速,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 (四)城镇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岳阳市以创新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把产业聚集和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促进本市城镇体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大大改善了岳阳市的投资环境。 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辐射作用不明显、经营观念不强。

包头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和其他建制镇城市规划区范围。 白云鄂博矿区、石拐矿区的城市规划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本条例。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分区规划、重要的详细规划和各类开发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的详细规划 按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具有相应规划设计资格的单位编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旗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同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自治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详细规划由旗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报旗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项专业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建制镇规划、村镇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审批或者其授权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城市规划确定保留或者预留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园林绿化、风景名胜、文物古迹、永久测量标志、学校、医院、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用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加以控制,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进行实施,任何部门和单 位不得侵占或者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附件 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 (2016~2022年) 一、线网规划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182.5公里,设车站125座,其中换乘车站18座。预计2020年,公共交通系统占城市全方式出行比例达到20%,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达到35%。 二、建设规划 (一)建设方案 至2022年,建设1号线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42.1公里。 1号线工程自包钢至二里半机场站,线路长约27.8公里,设站22座,投资201.9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2号线一期工程自新贤城至沼潭南站,线路长约14.3公里,设站11座,投资103.6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8~2022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 采用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的B型车,6辆编组。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05.52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122.21亿元,由包头市财政资金筹措,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

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四)实施保障 近期建设项目由包头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包头市地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包头市城市综合管廊试点,统筹规划、协调建设,避免相互制约。与铁路部门保持沟通,尽早稳定城市轨道交通下穿工程和与铁路客运站的换乘衔接节点。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专项规划设计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接驳,重点控制好车辆段和停车场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重视沿线物业开发,创新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探索设立轨道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提高运营效率,提升项目整体收益;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附:包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示意图

沧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2001年11月6日--市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市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惩处建设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省城市规划条例》、《省城市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办法》、《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建设部部令)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市城市规划区。凡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土地利用和各项工程建设,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市城市规划区围:市所辖新河区、运河区、沧县全境及大浪淀水库所占区域。由规划建成区和规划控制区组成。 (一)规划建成区围:南至307国道以南500米,北至北二环路以北500米,西至西二环路以西500米,东至径一街以东500米,市城市规划区神黄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两侧各500米。 (二)规划控制区围:规划建成区以外至城市规划区围的区域。 第四条黄骅港城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可派驻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规划管理工作。 (一)负责规划建成区的规划管理。

(二)负责规划控制区所有选址意见书和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审批;负责规划控制区市计划部门下达计划的建设工程、城市水源地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规划管理。 (三)负责城市规划区的规划检查,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 第六条新华区、运河区、沧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辖区围具体行使下列规划管理权: (一)负责在规划建成区的城市居民和村民翻建住宅的初步审查,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核发规划许可证。非规划特殊要求,不得批准在建成区新建、扩建平房住宅。 (二)负责协调组织编制规划控制区村镇规划,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按法律程序报批。 (三)负责对其发证建设项目的监察。 第七条沧县、南皮、孟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权限以外所辖区的城市规划管理。 第八条城市建设、土地、房管、市容、文物、人防、水利、地震、园林、市政、公用、环保、公安、工商、供电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及有关规定协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细则的实施工作。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第九条城市规划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编制。其中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十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结合项目建设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城市重要区域或地段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各项规划应注重城市设计。 第十一条抗震、人防、电力、电讯、防洪、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保、园林、绿化、文物保护、广播电视、消防、教育等专业规划,由其主管部门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二条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编制,经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019446723.html,零售生意人门户-乐商网2009-1-24我要发布 岳阳市政府已经转发《岳阳市2005-2015年商业网点建设指导性意见(草案)》。根据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到2015年,岳阳全市各类商业网点将达到近9万个,从业人员增加56万人,全市市场年成交额达到340亿元。 据悉,从1978年至2004年,岳阳市的商业网点从69个增加到232个,从业人员从5.2万增加到26万。重点发展3个一级商业中心,按照规划,到2015年,岳阳将重点发展一级商业中心3处,二级商业枢纽20个以及三级商业网点和大型批发市场。一级商业中心主要包括:铁路车站广场京珠高速体系。由于城市东移, 铁路车站广场、巴陵中路、京珠高速一带将成为居住最为密集,行政机关办公首选之地。这一区域将重点发展大型综合市场、仓储商场、连锁超市、物流交易市场及租赁业务等网点市场体系。南湖及沿湖旅游网点体系。以“南湖秀水”为主景的南湖旅游走廊,以“岳阳名楼,君山名岛”为主题的沿湖风光带和以“洞庭湖大桥、洞庭大道园林、琵琶王立交桥”为主轴的交通风景线三部分组成。重点发展地方名优和旅游摄影等特色网点为主,逐步发展形成集旅游消费、特产购销、风味饮食于一体的完整商业旅游网点体系。城陵矶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港口和外贸码头,结合城陵矶旧城改造,沿通海路、城陵矶路、桂花园路建立以外贸、信息、商务、中转、储运为主的骨干网点,形成规范高效快速的物流商贸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国际型自由贸易区或外贸保税区仓库。 此外,根据城市东移北靠,南延西展的发展战略需要,在东至京珠高速、南至新开、西至挂口、北至城陵矶区域,将建设和完善以中型综合商场为主的区级商业枢纽。在每个居民小区建设和完善以小型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商业为主的三级网点网络。在现在基础上,新建岳阳商品展示配送中心、糖酒批发市场、农机市场、粮食和饲料市场、化工原料市场、现代化生猪屠宰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广源物流配送中心。“一核二带三轴四区” 布置商业网点按照规划,岳阳市将以“一核”、“二带”、“三轴”、“四区”的空间格局布置商业网点。一核为一个核心区,即市城区;二带即长江和京珠高速公路;三轴即沿107国道和长江的三条城镇经济发展轴线;四区即四个城镇经济区,包括以市城区为中心,临湘市和岳阳县为副中心的北部城镇经济区;以华容县城为中心,注市和塔市驿镇为副中心的西部城镇经济区;以汨罗市为中心,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为副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以平江县城为中心,伍市、南江和长寿镇为副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岳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岳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依据《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指岳阳市市区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市、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物流基地,宾馆酒店与餐饮业,特种行业共九部分。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确定的用地范围一致,包括“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城区、云溪—松阳湖—道仁矶组团、路口—陆城组团、柳林—林阁老—君山组团、筻口机场组团,总用地面积92km2,9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北至城陵矶,南至湖滨、奇家岭,西至洞庭湖、长江岸线,东至一零七国道。 第四条规划依据(略)

河北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河北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郭健 【摘要】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沧州市为例,在深入分析沧州市城镇化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沧州市的发展条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 引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大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全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不论是从发展空间还是政策基调看,城镇化都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驱动力量。 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大战略选择。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达到46.8%,“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打造发展新引擎”成为河北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的七项重大任务之一。 2011年,《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沧州市作为“河北沿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北省“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政策的重要落实地区(渤海新区是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举全省之力打造的两个区域重点增长极之一)。然而,2012年沧州市城镇化率仅为44.03%,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城镇化水平。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推动全市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沧州市必须面对的一项课题。 1.沧州市概况 1.1 基本情况 沧州市地处华北地区东部,外沿渤海,内环京津,是河北沿海地区三个中心城市之一,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的关键城市之一,也是河北省“壮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培育沿海经济隆起带”政策的重要落实地区。截至2011年底,全市总人口为719.77万人。

[vip专享]021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设计说明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体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规划设计条件 (1)本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红线图; (2)本工程征地放样资料; (3)本工程土地使用条件; 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1)《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 3.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住宅智能化参照图标》(GB/T50314-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8 5.其他设计依据 (1)《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2)《建筑设计资料集》; 二、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东向桥头堡,先后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最佳首选城市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市隔江而望,环邻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和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及明光市。县城新安镇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京沪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州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来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建阳县,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定名来安县。来安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2)用地概况: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市中心,地块最南端为文昌路,最东边靠香樟路,北邻北外环路,西侧临近公园路,一条建阳路将地块分为A地块和B地块。地势相对平整,无复杂地貌,南北平均长约330米,东西平均宽约1000米,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05701平方米,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4891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254614平方米。其中A1、B1、B2地块均为高层居住区,配置住宅底商,幼儿园、开关站,A2为自然生态绿化公园,农贸市场设置在A3地块,综合 楼设置在B1地块。

沧州市临港区域情况简介

沧州市临港区域情况简介 沧州临港经济区地处环渤海的弓顶处,北倚京津、南接山东,在中国经济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中处于重要位置。该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临港开发区、港城开发区、南大港管理区、化工园区六个县市区,土地面积3321平方公里,占沧州总面积的23%;人口70.4万人,占沧州的10.3%。2005年区域生产总值116.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财政收入10.14亿元,分别占沧州的12.8%,15.6%和11.3%。 2005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沧州要在河北省第二次经济翻番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增长极。根据这一指示,沧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一名市委常委挂帅,统携沧州临港区域的临港经济协调发展委员会,并把建设综合大港、打造临港经济区作为全市的战略重点加速推进,努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为发挥优势,尽快打造出举足轻重的经济增长极的基本要件,自2005年5月份协调委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建设现代化综合集枢纽港、国际性物流中心、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工和能源基地”的定位来统领整个区域发展全局,以建设沧州综合大港为重点,整合东部资源、发展临港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滨海新城,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快推进。 在工作推进上,一是高标准编制四大规划。分别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辖区内六个县(市、区)、332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总体规划;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沧州黄骅港综

合港区总体规圳;委托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制定了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化工设计院联合编制了临港化工原区总体规划,为今后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四项《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进入最后审批阶段,依此为依据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适时启动综合大港建设。应该说,综合性大港建设是实现临港经济区突破性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极的龙头所在。黄骅港工程的建设,为发展综合性深水大港创造了条件。目前黄骅港一二期已建成1个10万吨级、4个5万吨级、1个3.5万吨级码头,形成了近7000万吨的吞吐能力,一举成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特别是实施修建的双导堤外航道整治工程,使航道治理大见成效,经受了2005年8月份“麦莎”台风的考验,困扰港口建设的航连回淤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神华集团今年计划将航道挖深至-12.5米,可以满足1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港。因此,黄骅港建设深水大港,实现由煤炭输出港向综合性深水大港转变具备了最重要的条件。为尽快启动综合大港建设,我们在保证煤炭运输畅通的前提下,按照港口规划,实施分期推进,于2005年11月25日,在港区举行了沧州黄骅港综合港区前期工程开工奠基仪式,拉开了建设综合身性大港的序幕,前期工程投资22亿元,建设周期三年,工程内容包括疏港公路、防波大堤、深水航道、临时围堰、两个5万吨级码头、6个10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岸线、航道出入口和吹填3.8万亩土地。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勘测设计、论证、评审立项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路基3.5公里。建成后,将和天津港、唐山港一起成力环渤海区域的国际性团组

《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公示主要内容 1、规划背景 为防御减轻园区洪涝灾害,指导园区防洪工程建设,保障工业园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编制《海南东方工业园区防洪专项规划》。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东方工业园区用地:东北临东方市区,东至西环高速铁路,北至八所港,西至海边,南至通天河北侧,规划面积为56.44平方公里。 3、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原则上与《海南东方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30)》一致:即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4-2020年,中期为2021-202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4、规划原则 坚持贯彻“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坚持标准、汛期安全”的总原则。实行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3)防洪减灾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4)统筹协调防洪减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5)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6)防洪建设与洪水管理并重的原则

(7)蓄泄兼筹、洪涝并治的原则 (8)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9)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的原则 (10)坚持常规规划建设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原则 5、规划目标 (1)防洪目标: 结合东方工业园园区发展以及总体规划,本次防洪规划的防洪目标为:进一步提高东方工业园区防洪减灾能力,北部湾海堤以及罗带河堤防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有效解决园区内防洪问题,确保防洪安全。 (2)治涝目标: 排涝系统规划目标:通过各种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东方工业园园区全面达到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的排涝标准。 6、现状水系 东方工业园区内主要河流为罗带河。罗带河发源于境内的茅刀岭,流域地势东高西低,上游为丘陵,山丘海拔在100m~300m之间,流域下游为宽阔的滨海平原,海拔在30m以下。罗带河流域集雨面积246平方公里,河床全长46.8公里,由东向西流经乐妹、新宁坡、罗带直至八所港入海。1996年以前,罗带河天然河道在旧铁路桥下约600m处折向西北方向,蜿蜒前行,后紧临东方市鱼鳞洲南侧汇入北部湾。1996年以后,人们在原河道入海口前的拐弯处(旧铁路桥下约600m)截断原河道,并开挖新的、长1.3km的顺直河道,使得河流直接向西流入北部湾。目前,罗带河出海口位于东方工业园区中海油化工城北侧。 罗带河主要支流为关沟,关沟位于罗带河左岸,集雨面积41.5km2,关沟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