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内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湖北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白云矿总储量超过3 亿吨,年产量200多万吨,是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水晶、云母蕴藏丰富,品位极高。

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南方第一漠”银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窖山“千家峒”,以及三国古战场遗址黄盖湖等,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旅游资源特色。

4、经济社会

4.1 人口与城镇化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万人,位居岳阳市各区县第七名,常住人口5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8 万人,城镇化率47.6%。低于岳阳市54.01%的平均水平,在岳阳各区县排名第五,亦低于湖南省50.89%的平均水平。

4.2 经济产业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亿元,增长11%。三产业结构比为13:55.5:31 .5。

5、城镇建设

5.1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

至2015年末临湘市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用地为15.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 年的7.8 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5.8 平方公里,增加8.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995 年的7.2 万人增加到2015 年的14.2万人,增加约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中心城区建设水平较低,居住用房60%以上为低、多层自建房,土地率利用率低,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城市开敞空间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需求。

5.2镇区建设

现状镇区建设主要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如107 国道、京广铁路、S201 线等分布,呈明显的“点一轴”分布状态。

因临湘建设条件较好的用地大部分集中在中部区域,且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而南北两端分布了较多基本农田与山林,发展建设受到限制,因此在现阶段,临湘市整体镇区发展呈现出中部较快,南部和北部较慢的态势。镇区之间的现状联系不畅,道路网密度较低,路面质量较差,导致城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联动发展的优势。

5.3乡村建设

目前,临湘市共有114个自然村,构成中心村——基层村两个层次的乡村型居民点,其中具有中心村性质的村庄有7 个,分别是:盛塘村、渔潭村、柳厂村、金盆村、龙窖山村、璧山村、长源村,其余为基层村性质。

临湘乡村建设主要存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均建设用地大,目前临湘人均耕地约1.12 亩,为全国人均量的70.4%,而人均建设用地207 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偏高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畜牧养殖业比重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外向度不高。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的技术等级低,

道路质量较差,农村的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尚未建立。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基础性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制约村镇现代化发展。

5.4工业园区建设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湾工业园和滨江产业园为主的“一区二园”空间布局。

1) 三湾工业园区建设

三湾工业园区位于长安镇、城南乡三湾地区,东靠京港澳高速,西依五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北抵临湘城区,连接京广铁路、107 国道、S301 省道以及武广高速铁路,以轻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及文化附加值较高的传统手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于2003年8月开园至今,实际开发面积为3.2 平方公里。已经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5 个,协议利用外资8.4 亿元。

2) 滨江产业园建设情况

滨江产业园北临长江,东临赤壁市,南接冶湖和洋溪湖,西与城陵矶新港区毗邻,连接湖南和湖北,沟通沿江和内地。滨江产业园由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与岳阳港临湘港区鸭栏码头合并统一管理,且已初步纳入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范围,列为岳阳市沿江经济带、全省36 个重点产业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发展炼油化工产业、催化剂及助剂产业、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业、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四个产业。

2007年8月,临湘滨江产业示范园开园,已开发建设1.68 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生物药业区、轻工纺织区、机械制造区三大主导产业。被湖南省经信委授予“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称号。

2012年省石化行管办会同省农药协会考察了滨江产业园后认为,近几年临湘市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江产业园区,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招商方面要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动脑筋,主动对接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产业转移化工农药企业;主动对接岳阳石化产业,依托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央企,引进一批石化下游产业项目;依托国发绿色化工公司,引进一批光气衍生产品生产企业,要依托园区现有企业,积聚一批产业链延伸和产品互补的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湖南化工农药产业基地。指导了滨江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013年,园区平台不断优化,完成了三湾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园的合并,以“一园两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融入岳阳绿色化工园,促进规模效应与错位发展。

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临湘市是连接湖南湖北两省的重要交通走廊,是洞庭湖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及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

强化工产业。

2015年,临湘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园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紧紧把握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一带一部”新定位,及临湘市作为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化工制造类重点县市,以及拥有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开发的新机遇,奋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临湘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潜在矛盾,主要体现在:

1、土地资源与开发现状矛盾突出。

土地开发的粗放型特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城郊结合部的无序发展,导致大量的零散和城乡插花地段的形成,同时,对于应予保护的山、林、湿地、水面也不断被侵蚀,导致成片成规模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且重复拆迁成本高。

土地的粗放型开发导致政府土地收益率低,使政府无从用土地资源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在宏观上没有对空间和土地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土地供应盲从局部利益和项目引资,从而导致土地供应的过度自由化,难以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2、城市空间格局不清晰,空间结构亟待完善。

截止到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状空间布局仍是东西向带状发展为主,向北受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南则受地形条件和工业组团的影响较大,现状城区用地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南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区域,缺乏进一步的发展用地。在“95版”规划中,依托高铁站点规划了城北组团,以期拉开城市的发展架构,但由于高铁站迟迟未建设,导致城北组团至今仍未实施。因此,当前城市空间布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完善。加快三湾工业园“退二进三”建设,突破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北寻求城市发展用地,已成为临湘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三湾工业园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三湾工业园,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兆邦陶瓷、新美陶瓷为龙头的建材矿产产业片区,由于其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和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

4、滨江产业园现状产业基础较薄弱、未形成“产城一体”格局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产业基础薄弱:一是园区产业上下游配套不足。从园区目前的引进产业情况来看,传统的化工农药等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云溪化工园、岳阳临港新区等产业的对接性不强,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园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高增长性和可持续性。二是企业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园区企业以原料粗加工的发展模式为主,亟需转型升级,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应打造知识产权优势园区;充分利用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机遇,多引入技术含量高、产值高、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

“产城一体”格局尚未形成:园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生态有待完善。园区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七通一平”,但是路网、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仍需继续不断完善。现有建筑以工业厂房、居住、办公为主,生活娱乐等服务设施缺乏。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与园区产业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5、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混杂,内部交通联系不通畅。

临湘市目前的城市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即G107,该路过境交通和城市的人行、车行等各类交通混杂,与城市内部其他道路网缺乏便捷联系。北部的临江产业带与中心城区的道路联系也有待加强,而且现状京广铁路和桃矿铁路专用线对城市空间分隔较为严重。

6、城镇等级体系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行政建制和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临湘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体系缺少层次,等级体系不完整;同时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封闭、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

7、城镇职能有了初步的分工,但产业特色不突出。

临湘市各乡镇的发展与资源条件和各自发展特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江南镇的化工农药产业、羊楼司镇的楠竹产业、詹桥镇的酿酒产业等,但从总体上分析,大部分乡镇之间存在职能结构雷同、分工不明、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状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95版总规”(2012年修改)要点

城市性质:湘北边贸门户,岳阳都市区的重要增长极和综合服务中心,以临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城市规模:至规划期末(2015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km2,远景(2030年)预计达到3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0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以内。

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北拓南优、西延东控。建设时序为近期建南,适时北拓。

北拓:利用对接滨江产业新区、武广高铁和平缓的用地优势,向北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沿长安河两厢向北延伸,通过多条主干道路的联系,实现与南部建成区的快速对接;

南优:优化用地布局及企业构成,进行产业置换,建设为功能齐全的高端城市山水生态组团。

西延:处理与五尖山森林公园用地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继续向景区延伸。同时引导城市产业用地向西适当延伸,依托临湖公路和铁路线的交通优势,加强与岳阳云溪的对接。

东控:改造东部老城,考虑城市形态及集中发展的原则,季台坡以东不宜继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心、三轴、四组团”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两心:北部城市中心和南部城市副中心;三轴:沿107国道、长安河和上港溪的城市发展轴;四组团:根据自然山水和交通线的分隔,形成城北、河西、河东、三湾四个组团。

二、“95版总规”(2012年修改)实施情况—中心城区实施成效

1、正确引导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强化了城市功能。

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市用地主要向北、向南发展,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年的7.8km2增加到2015年的15.8km2,增加8.0km2,年均增加0.40km2;城市人口由1995年的7.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4.2万人,增加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2、建设了一批区域性重大项目

(1)湖南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的设立和启动。

(2)鸭栏长江三千吨级码头的建设。

(3)临湖公路的提质改造,使临湘城区与岳阳市区联系更便捷。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中心城区内外交通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95”总规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中心城区主次干路网的形成,城区内部交通通行能力极大提高,先后开发建设了福桥路、南太路、北环路、长杨路和长白路,硬化改造了长五路、南正街、城中南北路、长安河两岸以及40多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了北正街。道路广场用地在1995年0.34 km2的基础上增加到2.1km2,年均增加0.09km2。

对外交通方面,在建和改造完成的公路有杭瑞高速、临湖公路(107国道)、临湘大道连接线、临鸭公路和最江公路。使得中心城区往各个方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临鸭公路的建成对加强市区与滨江产业园便捷的交通联系,对促进临湘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临湘市城市建设在“95版总规”的指导下,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城区商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商业网点1.89万个,有各类市场42个,其中批发市场6个,农贸市场20个,综合性市场16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8个,其中百货店1个,超市2个,商品交易市场3个,建材市场2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商业网点密布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商业设施的日臻完善拉动了临湘市的经济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38亿元,有8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临湘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图书馆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全市卫生系统现有卫生医疗机构485家。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6家(县级综合医院一家、县级专科医院三家,二级甲等医院两家),中心卫生院4家,乡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基层血防站3家,村卫生室和城区合法诊所349家。2015年末,全市共拥有病床1993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7张;医疗工作人员1843人,其中主治医生373人,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使用基本药物,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7‰。基本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至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有环卫公厕35座,独立式公厕23座,附件式公厕12座;铁质果皮箱285只,胶质垃圾桶3200只;垃圾中转站31座,垃圾屋及垃圾池147个,现有各种机械设备28辆;消防设施现有各类消防车辆6台,其中行政执法车一台,16米高举喷射消防车一台,泡沫消防车一台,抢险救援车一台,水罐消防车两台。另外还新建了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民生所需的市政建设项目。

5、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伴随着临湘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力完善,城市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同时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如富临家园、吉祥嘉年华、扬德云水湾、盈泰阳光城、锦富豪庭、名流花园等居住区的建设,使得临湘市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6、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加快,城市品质不断提高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工建设了长安河风光带、白云湖公园、星河广场等公共绿地,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km2。其中白云湖公园为城市综合性的水上公园,面积37公顷;长安河风光带沿长安河南北流向,贯穿城区中央,长安一桥、二桥、三桥依河而建,横跨河面。两侧河坡、河岸的绿化乔灌木、草坪及绿化设施与河道水面组成了游园,共有绿地面积15公顷,城区内沿街绿地主要有临湘大道及107国道绿化带,是城区主要的道路绿化带,包括道路和交叉路口的绿化总面积约为10公顷,为城市绿心、绿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几年,园林绿化加大“建绿”、“创绿”、“养绿”力度,全面加强了行道树截顶改造和补栽工作,全年提质改造绿化面积15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 5公顷,已有建设局、直属粮库等7家单位获得“省级园林式单位”称号。

7、指导多项控规、专项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自“95版”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市域内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江南镇总体规划、源潭镇总体规划、羊楼司镇总体规划、聂市镇总体规划和忠防镇总体规划等,2015年初,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全覆盖,启动了全市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和乡镇建管站的复建工作,为城乡健康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与组织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加强控详规划编制与执行,详规面积达1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62%,分别为北环路片区控详规划、城北新区控详规划、临湖大道小区控详规划、白云湖新区控详规划、三湾工业园控详规划、向阳路片区控详规划和工贸小区控详规划。控规的编制较好的落实了总规对于基础设施与公益设施用地控制,逐步优化形成了城市主干道路网框架,有效的指导了城市土地开发的健康发展。

三、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1、国家宏观规划和政策红利为临湘市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国家新型城镇化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提出推进中小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符合条件农业人口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有序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提出,实行总体宽松、差别引导的城镇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城区人口50万以下的小城市和城镇落户限制,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进一步吸引农业人口向城区的转移和集聚。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增长,为中小城市预留更多空间,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2)多规合一试点政策,为临湘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注入强大推力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971号)文件,临湘市被列入“多规合一”工作试点县市之一,为推动试点城市的规划改革,国家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多规合一”的实施可推动临湘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多规合一”工作不仅是规划的协调统一,更是城市管理流程、管理体系的再造。随着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开展,将大大减少项目的审批流程和城市管理效率,减少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

3)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转型提出新的要求

临湘属于国务院公布的141个资源成熟型城市之一,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对其产业转型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若干支柱型接续替代产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将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成本内部化,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区土地复垦。临湘依托资源型城市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和优化升级。对临湘而言,延长矿石产业链条,变粗加工为深加工,变原石贩卖到就地加工,是城市转型最为重要的策略,同时还应关注与资源型产业关联度高的替代产业培育。

2、长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区域发展红利将加速临湘城市发展

(1)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在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沿江城市发展,培育多个增长极。《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临湘作为湖南省的滨江门户城市,在长江经济的带动作用下,迎来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际遇。临湘市区域性交通资源较好,且具有建设水运交通的自身优势,可充分依托并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使其临湘成为岳阳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临湘可充分利用边界城市和长江经济带的对外联系的窗口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

移,对接沿长江工业与物流产业带,发展绿色化工、新材料制造、生物医药、港口物流等产业,有利于促进临江新区的建设和临湘市经济发展。

(2)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依托沿江重点轴线,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在设施上,统筹推进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产业上,建立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有序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

《规划》确定打造沿江发展轴,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沿江铁路、高速公路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合理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运输体系,增强武汉长江新区的带动辐射功能,提升沿江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港口物流、汽车、食品等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型升级,打造沿江产业走廊。

临湘作为省际毗邻城市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受长江新区的辐射和沿江城市的带动可共享区域上的资源,并实现与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导向,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紧抓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水里、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在产业发展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交通方面,加强与岳阳及周边区域的联系,有序推进跨区域转移和承接。

(3)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到2020年把岳阳洞庭湖区域建设成为长江中下游安全保障区、国家生态农业带动区、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区。

临湘作为岳阳“岳—临—荣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基础设施和加速产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面向岳阳,面向区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并实现与周边城市差异化发展,全面转型发展。

临湘地处洞庭湖平原,沿江沿湖资源丰富,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的迅速推进,滨江滨湖旅游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升级。临湘要借助洞庭湖旅游开发的优势良机,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神秘临湘”的旅游品牌。

(4)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规划定位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的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岳阳是3+5城市群之一,是对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呼应长三角的前沿与中心城市,以农产品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石化中心、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为侧重,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临湘作为岳阳的一部分,在长江经济带对岳阳的大好形势下,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驱动下,发挥地区优势,成为中部地区产业强心。主动参与长株洲潭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化工、建材、农业等大产业链的协作,全面融入岳阳产业集聚区以及长江沿线经济产业带。

3、根据岳阳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明确临湘在岳阳的地位

结合《岳阳市城市总体(2008—2030)》(2017年修改)提出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岳-临-荣都市圈的建立明确了临湘在岳阳的角色定位,使其融入岳阳中心城区,加强区域对接,联动发展产业导向。在农业方面重点要充分发挥近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以农业商品化为中心,建立多品种的现代近郊农业商品基地;工业以现有中央、省属企业和园区、基地为节点,建立沿长江走向、连接岳阳纸业——华能电厂——巴陵石化、松阳湖临港产业区及云溪绿色化工工业园——长岭炼化——临湘生化工业园的沿江工业带,重点发展发展石油化工、电力、造纸、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生物化工工业,同时要努力做大做强岳阳县和临湘市的陶瓷工业集聚区;利用临湘市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洞庭湖航运物流带和长江航运物流带。

4、城区发展空间受限,急需明确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由于受到对外交通线路的限制,临湘现状城区用地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南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区域,用地较为局促。随着三湾工业园的建设,京广铁路以南的城市可建设用地已基本告罄,通过对京广铁路以北用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突破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北寻求城市发展用地已成为临湘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5、临湘工业园的建设将对城市格局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

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重大交通干线,加快构建沿长江经济带,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打造属于岳阳也属于湖南的长江经济带”。临湘工业园呈一园两区的工业空间布局,包括滨江工业园和三湾工业园,滨江工业园处于湖南长江经济带的有利位置,依托黄金水道,布局沿线优势

传统产业,以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建材、机械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化工、物流等产业集群。目前,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三湾工业园,由于其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和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城市与产业发展要求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园区面临迁移与更新,这对城区工业用地位置和规模的选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城市功能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6、适应“新常态”,紧抓区域合作机遇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倡导综合发展,关注生态、生活、生产的互动平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临湘利用这一发展契机,推动本市传统工业向现代化转变,有序进行新型工业化项目改革。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推动城市转型,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业升级;调整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竞合关系,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临湘市的产业结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脱颖而出,成为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热点。

结论:随着近年来宏观政策背景、经济建设大环境的变化,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城市规划一系列新的理念的提出,临湘市内、外围环境的变化和改善,对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规划重新编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从大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对临湘市城市发展进行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城市定位、城乡统筹、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保护、城市安全等关键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该规划将带动临湘市社会经济开放发展、重点发展、跨越发展。

第三章规划期限和规划依据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期限为2016年至2030年,近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13年版)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6、《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7、《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

8、《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9、《临湘市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30)》

10、《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5)》(2012修改)

11、《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2020)》

12、《临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13、《临湘市发展总体规划(2014 —2030)》(多规合一)

14、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各行业相关规划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战略政策,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战略发展新思路,结合临湘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的战略新目标,努力做美城区,做强园区,做旺景区,逐步将临湘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生态、安全、宜居的山水城市。

1、体现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着眼,强调将临湘放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远景发展和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布局研究,把握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带动市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构筑良好的城乡发展环境。

2、明确其作为岳阳副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强城市服务职能,提升城市产业素质,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全面进行制度创新,培育城市现代文明风尚,达到全面提高城市品位的要求。

3、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为城市各行各业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力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在社会不断进步中保护好临湘人民生存的环境。

4、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市民提升良好的生活、工作、物质和休闲环境。建设文明、优美、安全、舒适的现代化的生态、安全、宜居的山水城市。

二、规划原则

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其西临岳阳,北连长江的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一体化。注重统筹兼顾,促进临湘市与周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联系,达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2、战略引领、突显优势原则。突出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研究区域格局变化、产业发展对临湘的影响,突出临湘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建设,强化临湘市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及岳阳市的综合竞争力。

3、可操作性、延续性原则。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编制,增强规划的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各类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

4、多规统筹、优化布局原则。对接多规合一,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临湘市各部门、行业等专项规划衔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确保同一个空间、同一张蓝图,实现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

第五章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1、“湘北门户”——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

临湘市位于湘、鄂两省交汇处,省际边贸优势明显,地理区位条件较为优越。临湘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中部,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毗邻,南距长沙、北距武汉各180 公里,既处在“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的经济辐射区内,也处在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临湘城区处于湘、鄂毗邻9 县(市)的轴心位置,具体位于临湘市的中西部,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临湖公路由西南向东北穿越市区,武广高速铁路穿越城市北部边缘,其西部紧邻岳阳市,距岳阳市中心城区仅45 公里,为“岳-临-荣”城镇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北地区重要的边界商品集散中心,并且滨江产业园区拥有3000吨级鸭栏长江货运码头和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货物可以通江达海。

2、“黄金水道”——优质的长江岸线资源

1)拥有38.5公里的长江岸线,为沿江产业提供空间

临湘市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位置,并拥有38.5公里的优质长江岸线资源,但实际可使用的岸线资源仅2.47公里,岸线码头资源非常稀缺,规划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对岸线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省级毗邻资源,加强区域对接,开展区域合作,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城陵矶新港区、武汉新港和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启动建设临湘、云溪、城陵矶港、赤壁、洪湖流域协作示范区。

2)通航能力强,岸线腹地较大

目前,长江岳阳段尚未开发深水岸线仅有20公里,其中临湘段未开发深水岸线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官洲至大清江段8公里为深水岸线,常年通航水深超过4.5米,可以较好的解决上游城陵矶港至武汉航道的通航能力低的问题;在枯水位时,靠近长江江南镇长江村地段堤岸,水深有14米,临近岸线腹地较大,规划可充分挖掘深水岸线资源,建设深水港区,发展壮大航运物流业。

3、“资源型城市”——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临湘市作为资源成熟型城市,已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铜、铁、钒、铅、锌、钨、铍、锑、锂、铌、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粘土、矿泉水等35种之多。其中钨、铅锌、白云石、石灰石、长石、独居石砂矿等均为大型矿床。享有稀有、有色金属和非金属之乡的美誉,一直是我国陶瓷、玻璃、电子、钢铁工业重要原材料供应地。依托资源,形成了化工等传统工业发展基础目前已形成了化工农药、建材加工、浮标制造、采矿等数个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是临湘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滨江产业园区邻近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和云溪绿色化工园,石化资源丰富,生产原料互补,可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化工产业集群,有利于发展石化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4、“山环水抱,天人合一”——有机的山水城市格局

临湘市境内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大体为"五山一水两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最高山药菇山海拔1261.1米,最低点江南镇谷花洲海拔23米。长江流经市境西北边沿,全长38.5公里。境内河流众多,桃林河、坦渡河、源潭河蜿蜒北注长江。临湘山峻水曲,阡陌纵横,自然山水秀丽灵动,多样的地貌类型和丰富的河流水系共同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临湘山水风貌,山水环境是临湘的优势资源之一,也是临湘未来立足于区域发展格局中重要的核心

竞争力。临湘城区现状整体格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长安河从城市中间穿过,五尖山及余脉等或大或小的自然山体环绕整个城市,形成了山环水抱的城市生态景观格局。城市的发展和自然山水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山水城市“景城一体”、“山城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

5、“神秘临湘,千载传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临湘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湖湘文化和楚文化在这里融合、积淀,加上“屈原遗风”和“三国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三国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瑶族文化多种主题文化交汇,挖掘潜力较大。

临湘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有全国湿地旅游示范基地黄盖湖、全球300万瑶胞寻根的精神家园—千家峒遗址、城郊公园——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中国地区最大人工沙漠——江南大漠、白云湖城市风光带、大云山风景区、棋子山风景区、聂市古镇等八大景区资源。

二、面临机遇与挑战

1、紧握区域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红利,积极参与到区域中,注重与城市的对接和融合,在资源共享优势下,谋求共荣发展。

融入区域,共享资源。临湘应积极融入岳阳城区,作为岳临荣都市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岳阳市在国家宏观发展背景下的新发展。利用自身临江和省际边界城市特征,为区域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打造平台。

紧抓“多规合一”试点政策,重新审视城市空间、管理和资源的多方协调,为城市的战略发展找寻新的定位和机遇。

2、理性看待外在挑战,不断完善自身的战略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各项因素带来的矛盾与挑战,明晰角色定位,谋求协同发展。

如何在城市空间拓展中,实现建设行为与土地资源的契合临湘未来面临着快速的发展机遇,在空间上要对体系进行完善,融入区域,就会有空间上的拓展对接,而建设用地会与基本农田等生态保护用地有所冲突,开发与保护应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予以协调平衡。

临湘市自采矿以来,陆续出现了泥石流等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受强降雨的袭击,全市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良好的发展机遇与生态环境破坏、资源不节约的风险并存。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临湘市的优势所在,如何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山水资源的背景下寻求发展,是临湘市下一步思考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对产业的引进和发展指引上强调绿色发展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企业的准入门槛。

积极承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转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容易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入。在“四化两型”建设的背景下,临湘市需要对引进的产业进行甄别。

三、城乡发展目标

1、实现“经济跨越”

借助区域合作的战略契机,共享区域提供的资源,争取国家和区域层面的战略支持,结合各乡镇土地承载力,实施分区发展,增量发展与存量同期展开,同时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跨越性转型,实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构建自然与经济协调的长江中游生态经济示范区。

2、保障“城市安全”

以保障山地型城市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前提,以生态安全格局为基础,进行市域层面的产业和城市建设的统筹部署以及城市用地的综合布局,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本底的干扰,构建自然与社会协调的生态安全示范区。

3、建设“宜居城市”

依托生态资源及景观资源优势、历史文化积淀、山水城市特色,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构筑社会与经济协调的生态宜居城市示范区。

四、城乡发展战略

1、空间发展战略——西融岳阳,北连长江

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政策机遇,加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的发展联系,切实发挥湖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城陵矶新港区、武汉新港和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启动建设临湘、云溪、城陵矶港、赤壁、洪湖流域协作示范区;结合《岳阳市城市总体(2008—2030)》(2017年修改)提出建设“1+4+2”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要求,与“岳—临—荣”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并构筑沿“岳—临—荣”直至长沙的区域银带;与此同时,推进岳阳楼区—城陵矶新港区—云溪区—临湘市一体化建设,构建滨江产业走廊,打通中部城市群黄金走廊。

2、产业发展战略——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在区域融合中实现全产业链对接,紧抓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发挥地区

优势,融入湖南省“一带一部”发展战略,成为中部地区产业强心。对接沿长江工业与物流产业带,发展绿色化工、高新技术、航运物流等产业;对接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推进湘鄂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一体化,融入区域产业格局;改善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素质与效率,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业升级;与周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增强区域竞争力。

重点加快北部临江新区内滨江产业园发展、南部三湾工业园区产业转型,通过对临鸭公路实施改造以及规划新建道路加强临江新区与长安城区的联系,缩短两组团间的空间距离,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构建产城人互动的有机体系,完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人融合”目标。

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由传统农业产业链向休闲农业产业链衍生,重点提高楠竹、茶叶及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功能区和羊楼司为副中心的综合经济区、黄盖湖生态旅游经济功能区、龙窖山生态旅游功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产业高效链接、联动发展。

战略型产业:生态旅游、现代航运物流、高新技术、绿色化工、新能源、节能环保。

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域层面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的支持,强化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财政、人才、配套服务等多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多种形式的研究合作,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推介宣传力度。

支柱型产业:化工农药、建材加工、现代农业、浮标制造。

有序推动产业规模的扩大,增强规模效益;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和人才,改善管理,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优化型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及加工、机械制造。

大力推行清洁能源,提高产业准入环境标准,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推动企业合并、促进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中远期通过政策逐步引导造成生态破坏和高能耗产业的有序退出。

3、生态发展战略——保护山水环境,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1)通过划定环境功能分区,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

通过划定环境功能分区、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制,对经济和建设活动进行选择,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依据《湖南省环境功能区划纲要》和《发改规划[2014]2477号: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并结合《临湘市环境总体规划(2015-2030)》。将临湘市共划分为5大环境功能区:自然生态保留区、生态功能保育区、食物环境安全保障区、聚居环境维护区和资源开发环境引导区。

2)建设宜居优美的城市环境,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因此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是系统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同时应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加强长江沿岸和港口水利环境保护,加强对龙源水库、团湾水库、五家塘水库、栗楠水库等水源涵养地的保护,重点建设黄盖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减少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利用适宜当地的生态化设施,如植草沟、湿地、雨水塘、多功能调蓄水体等,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与城市绿地和水体相结合,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径流污染和内涝风险,降低水环境污染巨额治理费用,减少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

同时,加强五尖山森林公园的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示范村建设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大力建设城镇环境设施,推动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4、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全景临湘,全域旅游

1) 发展全域旅游。立足临湘山水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对接国家十三五规划“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战略新思路,围绕树立“全景临湘、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和目标,构建“全景、全时、全业、全民”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力争把临湘建成以文化为核心吸引、以休闲度假为功能主导的自驾体验型全域旅游目的地,实现临湘旅游全域发展、强势崛起。

2) 提升服务水平。关注国内外科技创新和旅游市场变化态势,重点贴近散客特征,大幅提升临湘旅游亲切感与舒适度。构建网络一体化的旅游交通和服务体系,制定人性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保障机制,提供主客共享、国际水准、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临湘旅游服务水平,为打造区域一流的休闲自驾旅游提供服务保障。

3)龙头引领。整合空间资源,以大项目带动临湘旅游全域升级。重点培育“神秘临湘”、“三国水岸”两大旅游名片,优先开发五尖山、6501景区两大龙头抓手项目,有步骤、分批次逐步推进龙窖山、黄盖湖、聂市古镇、棋子山、大云山等景区开发,形成景区系列品牌名片,通过复合型

发展,做大新产品业态、做足文旅融合功能、做优休闲度假功能、做强旅游度假经济、做响自驾旅游品牌,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

4)主动承接。主动承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珠三角等周边区域旅游市场,对接长江旅游带沿线城市群,不断推动临湘旅游与武汉、长株潭、珠三角旅游的互动和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湘鄂粤旅游旺三角发展新格局。重点实施“北接武汉”的发展战略,借助武汉国际重要客源市场的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积极推动实现与武汉的交通互联、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营销互动,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实现互利共赢。

第六章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现状特征

临湘市现辖3个街道、10个镇以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市域总人口为53.75万人,人口密度312.9人/km2。

市辖街道包括长安、五里、桃矿3个街道办事处,建制镇主要包括江南、聂市、黄盖、忠防、坦渡、羊楼司、桃林、詹桥、长塘、白羊田10个镇。

1、城镇化水平偏低,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万人,位居岳阳市各区县第七名,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城镇化率47.6%。低于岳阳市54.01%的平均水平,在岳阳各区县排名第五,亦低于湖南省50.89%的平均水平。

2、资源利用粗放,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临湘市GDP在岳阳市各县(市、区)的排名较低,还处于工业化主导城市发展阶段,传统重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且粗放式经济增长与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展较慢,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畜牧养殖业比重偏小;低档次、大路货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高的名优特新产品明显不足;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外向度、农村城市化水平低,未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链,呈现传统产业分散且单兵作战的局面,在产业链延伸、优势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等方面亟待加强。

图:临湘市GDP在岳阳市各区县对比单位(亿元)

2004-2015年临湘市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图

君山区临湘市平江县岳阳县华容县湘阴县汨罗市云溪区岳阳楼

产值112.7 213.57 216.95 260.8 289 332 315.6 294.4 528 3、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缓慢

目前,临湘市小城镇发展规模小,人口集中度低。突出表现为城镇人口少、面积小、功能不全、缺乏产业支撑,导致对人口的吸纳力降低,对要素的聚合力减弱,公用设施建设形不成规模效益,乡村发展则面临着技术层次低、规模不经济、环境恶化、增长乏力等一系列问题,呈现明显的

二元结构、城乡联系的渠道不畅通、各类功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中心镇、小城镇、乡村之间缺乏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三者之间不能有效地形成产业分工合理,梯度推进的发展格局。外延式的城镇化发展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4、城镇数量多,密度较大,规模普遍较小,产业特色不突出

临湘市现有城镇13个,城镇密度0.7个/百km2,是全国城镇密度0.21个/百km2的3.3倍,城镇数量明显过多。临湘市各乡镇的发展与资源条件和各自发展特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儒溪的化工农药产业、桃林的鞭炮产业、詹桥的酿酒产业、聂市的黑茶产业等,但从总体上分析,大部分乡镇之间存在职能结构雷同、分工不明、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状况。

5、城镇等级体系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行政建制和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临湘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体系不完整,同时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封闭、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

6、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不高;农村的水、路、气、电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扩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尚未建立。

二、行政区划调整

2015年9月22日,省政府召开的湖南省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动员会议,此次调整,全省共需撤并500个以上乡镇,减幅约为25%;撤并1.6万个以上的建制村,减幅约为39%,使全省乡镇总数控制在1500个左右,建制村总数控制在2.5万个左右。

临湘市政府根据临湘行政区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的特性与紧迫性,做出了临湘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已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后,临湘市共减少8个乡级建制,现辖江南、聂市、黄盖、坦渡、羊楼司、桃林、詹桥、长塘、白羊田、忠防10个镇,长安、五里、桃矿3个街道办事处,方案调整内容如下:

规划期末临湘市行政区划情况一览表

类别数量(个) 名称

城镇

13(3个街

道办事处、

10个镇)

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桃矿街道办事处、桃林、江南、

黄盖、聂市、羊楼司、坦渡、詹桥、长塘、忠防、白羊田

行政区划调整表

名称调整方案

长安街道办事处

白云镇、城南乡、长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长安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麻糖铺居委会

(原白云镇人民政府驻地);

五里街道办事处五里、桥东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五里街道,办事处驻金河居委会(原桥东街道驻地);

桃矿街道办事处保持不变;

江南镇

儒溪镇、江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江南镇,镇政府驻江南居委会(原江南镇人民政府驻

地);

聂市镇

乘风乡、源潭镇、聂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聂市镇,镇政府驻源潭居委会(原源潭镇人

民政府驻地);

黄盖镇保持不变;

坦渡镇

定湖镇、坦渡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坦渡镇,镇政府驻长岭居委会(原定湖镇人民政府驻

地);

羊楼司镇保持不变;

忠防镇保持不变;

桃林镇保持不变,镇政府驻清泉居委会(原桃林镇人民政府驻地);

詹桥镇保持不变;

长塘镇保持不变;

白羊田镇保持不变;

三、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 万人,常住人口5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万人,城镇化率47.6%。根据人口规模预测(详见《城市规模论证报告》),2020年临湘市域人口总规模为57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2.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9.4万人,城镇化水平57.2%;2030年临湘市域总人口规模为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7万人,中心城区人口29.3万人,城镇化水平70.3%。

参照临湘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对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在中心城区及各建制镇进行分配见下表: 2020年城镇人口分配一览表(单位:万人)

名称

规划城镇

人(万人)

规划城镇人口占

城镇总人口比例

名称

规划城镇

人口(万人)

规划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

口比例

中心城区

长安城区18

59.1% 羊楼司 3.5 9.15%

临江新区 1.4

桃林 3.0 9.15%

桃矿街道办

事处

0.6 1.83% 聂市 1.5 3.96% 詹桥0.8 3.35% 黄盖0.4 1.52% 长塘0.6 2.13% 江南镇0.7 2.44% 坦渡0.8 3.05% 忠防0.7 2.13% 白羊田0.6 2.13% 合计32.6

2030年城镇人口分配一览表(单位:万人)

名称

规划城镇

人(万人)

规划城镇人口占

城镇总人口比例

名称

规划城镇

人口(万人)

规划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

口比例

中心城区

长安城区27

62.20% 羊楼司 4.4 10.55%

临江新区 2.3

桃林 3.8 8.79%

桃矿街道办

事处

0.7 1.54% 聂市 1.8 3.30% 詹桥 1.0 2.64% 黄盖0.5 1.32% 长塘0.8 1.76% 江南镇0.8 1.98% 坦渡 1.0 2.42% 忠防0.8 1.76% 白羊田0.8 1.76% 合计45.7

四、规划空间层次

规划空间层次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和规划建设区。

1、市域:临湘市全部行政辖区,总国土面积1718km2。

2、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原则,与市区行政区划有机结合;以自然山水为界;有利于规划管理、有利于城乡统筹协调的原则,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长安街道办事处116 km2;五里街道办事处123km2;五尖山公园14km2;临江新区30km2,总面积约283km2。

规划区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为:1、临湘城镇建设要与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2、临湘市乡镇区划的调整。

城市规划区范围

序号名称界定范围

本次规划区面积

(km2)

1 长安街道办事处原白云镇、原城南乡、长安街道办事处116

2 五里街道办事处桥东街道办事处、原五里牌乡123

3 临江新区

江南镇儒溪居委会、莼湖居委会、洋溪村及鸭栏村的

一部分

30

4 五尖山公园五尖山林场14

8 合计283

3、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包括规划建设用地和近郊地区。本次规划中心城区即一城两区,包括长安城区和临江新区,总用地面积约49km2。长安城区具体范围东至季南坡路,西到五尖山森林公园东侧控制线,南抵栗楠村,北至武广高速铁路,用地面积约36.1km2;临江新区包括江南镇儒溪居委会、莼湖居委会、洋溪村及鸭栏村的一部分,用地面积约12.9km2。

4、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是指限制城市无序蔓延,圈定明确的城市边界; 保护城市外部开放空间;保护乡村与基本农田;实现高密度、更加紧凑的发展模式。规划确定长安城区开发边界范围为:东至最兰坡,西至五尖山森林公园边界,南至三湾工业园南部,北至武广高速铁路、白云矿区,面积为59km2;临江新区开发边界范围为:西临长江、洋溪湖岸线,东抵冶湖岸线,南至洋溪村村界,面积为21km2。

5、规划城市建设区:是指本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7.8km2,其中长安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8.4km2,临江新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4km2。

五、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借助国家政策和区域环境的大背景,充分把握自身的资源特征、区位优势和发展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领市域城乡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共享、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六个统筹”,深化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用地制度“四项改革”。形成城镇体系完善、空间分布合理、经济全面发展、城镇功能健全、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宜居、人口转移顺畅、公共服务共享的市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1.1推进六个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1)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随着临湘市“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通过“生态优先,底线控制”、“战略引领,科学发展”、“多规统筹,优化布局”、“信息共享,公众参与”,理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环保等规划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合理划分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有效界定规划管控边界,建立信息化规划管理手段,制定动态维护政策,实现“多规”的统一和一致,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一城带三镇,一环三轴”城镇体体系格局。

①合理布局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耕地与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②完善城镇职能等级体系,形成以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为主体,梯次鲜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市发展框架。

③加强中心城市各区片的沟通协调,适度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培育中心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对市域发展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④依托现有有城镇发展基础以及交通、资源等优势,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人口集聚程度高,产业支撑能力强,地区特色突出,按照人口集聚程度高,产业支撑力强,地区特色突出,交通通达性良好等原则,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选择一批重点镇集中适度度发展,辐射射带动周边边农村地区。

⑤把农村居民点纳入统一规划,以镇为单位编制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把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市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环境恶化的状况。

①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四纵三横”交通网。

②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信息等网络建设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③以生态文明为指导,加快生态市,生态县和生态村镇建设,建设以“生态斑块,绿色生态走廊,生态防护带”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

④以小城镇建设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3)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结合起来,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产业联动,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①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②以城陵矶港物流基地和云溪区化工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材料、化肥、生物医药等临港型大工业。

③发展城市工业的延伸配套产业,加快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增强城市对农村的产业带动效应。

4)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通过深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改革,努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力争到近期2020年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

①建立健全劳动就业一体化网络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②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统一就业服务内容与标准,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同等的就业指导。

③构筑城乡社会保障相衔接的框架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5)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共享

把推进农村经济增长与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①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导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集聚,农

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②加强公共卫生建设,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③深入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城乡文化体育设施,改建乡镇文化

站。

④繁荣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①加强水域污染防治,保障城乡饮水安全。

②加强控制农业面源、工业污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④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环境监控能力。

⑤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低影响开发模式,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1.2着力深化四项改革,进一步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2)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财产权利

3)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4)稳步开展用地制度改革,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2、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城乡差距得到明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到203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 1.7:1。积极支持重点城镇发展和中心村建设,城乡实现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均等化,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

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表

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2030年指标性质说明

经济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14 430 1115 预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财政总收入亿元7.91 15 32 预期性、属

地指标

财政局提供

三次产业结构% 13:55.5:31.5 10:50:40 8:54:38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系数

% 45 ≤60 ≤50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恩格尔系数% 0.43 0.33 0.30 预期性、属发改局提供

地指标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

元21854 39610 75600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农村人均纯收入元12245 22173 44346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常住人口万人51.01 57 65 预期性、属

地指标

规划局提供

中心城区人口万人15.0 19.4 29.3 约束性、上

位指标

规划局提供

城镇化率% 47.6 57.2 70.3 约束性、上

位指标

规划局提供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5.2 96 98 约束性、属

地指标

教育局提供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1 11 12 约束性、属

地指标

教育局提供

每万人拥有医疗床

位数

张47 60 80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卫生局提供

新增从业人员数人 2.5 3 3.5 预期性、属

地指标

社保局提供

中心城区干道网密

千米/

平方公

2.5 4 5 预期性、属

地指标

交通局提供

二级公路以上总里

公里305 560 800 预期性、属

地指标

交通局提供

耕地面积万亩57.34 62.88 62.88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国土局提供

森林覆盖率% 51.11 51.11 51.11 约束性、上

位指标

林业局提供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面积

万亩51.24 51.24 51.24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国土局提供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公顷11719.15 12685.3 1480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国土局提供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

水量降低

% 60 88.4 95 约束性、上

位指标

环保局提供

万元规模工业增加

值综合能耗

吨标准

煤/万

0.821 0.6 0.3 约束性、上

位指标

环保局提供

受保护地占国土面

积比例

% 22.24 19.87 19.25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国土局提供

城镇人均公园绿地

面积

平方米

/人

7 8 1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规划局提供

水环境COD排放量吨1370.67 1200 1000 约束性、属

地指标

环保局提供

SO2 排放量吨3269.66 3000 2000 约束性、属

地指标

环保局提供

空气质量达标率% 88 95 10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环保局提供

城镇公共供水率% 70 90 10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建设局提供

农村安全饮用水普

及率% 50 90 10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建设局提供

城镇污水收集处理

率% 50 70 100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建设局提供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 45 60 95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建设局提供

空间效能指标

中心城区

(长安城区)

人口密度

万人/

平方公

0.88 0.9 0.95 约束性、上

位指标

规划局提供

单位建设用地二三

产业增加值

亿元/

平方公

7 12 24 约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单位新增建设用地

固定资产投资额

万元/

平方公

9 15 26 预期性、属

地指标

发改局提供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面积

平方米

/人

66 84 95 约束性、上

位指标

国土局提供

新增农村户均宅基

地面积

平方米

/户

211 205 205 约束性、属

地指标

规划局提供

3、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利用交通、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作优势,迅速提高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区域核心城市的作用,努力促进与周边地区各市的经济分工合作和联动协调发展。

1)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推进岳阳楼区—临港新区—云溪区—临湘市一体化建设,构建滨江产业走廊。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动城陵矶新港区、武汉新港和咸宁港区口岸合作,启动建设临湘、云溪、城陵矶港、赤壁、洪湖流域协作示范区。

2)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对接,打造岳—临—荣都市区。

3)充分考虑本地区各类资源丰缺与成本差异,以及人口增长和经济转型对城市各类设施的需求,协调临湘与岳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的关系;大力提倡区域公交一体化和城际铁路交通建设,推动区域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形成;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城市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达到区域性平衡。

4)加强经济物资交流,发展边境商品贸易,活跃边区经济。

5)加强接壤地区道路交通建设,提高现有公路等级或新修联络公路。

6)加快与相邻地区的旅游网络开发,开辟旅游联络线,促进旅游产业相互发展。

7)协同保护边区生态环境,维护边区自然山体、湖泊水库完整性,保护好边境地区山水、森林、动植物、矿产等资源。

8)加强与毗邻区域抵抗自然灾害建设,提高边境地区共同抗灾自救能力,形成统一的救助体系。

六、主体功能区分区指引及控制线划定

1、主体功能分区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战略为引领,促进临湘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好开发格局,结合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开发管制界限,划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

城镇空间:是未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镇化地区,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规模约为77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5%。

农业空间:是以提供农牧渔产品为主,保障农牧渔产品供给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捕捞业的重要区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规模约为92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54%。

生态空间:是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安,保障水源涵养、调节和供给,保持水土、减少河流泥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规模约为71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1.5%。

2、分区管控指引

结合三大空间的功能定位,设定分区管控功能与政策指引。

(1) 城镇空间管控

城镇空间是未来重要的城镇化地区,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

优化建成区空间布局,集约用地。适度拓展产业空间,扩大人居和生态空间,在优化结构、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支持要素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和人口的密集地区。

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区域内交通、能源、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加快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产业发展。以岳阳长江新区建设为平台,以滨江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优化园区产业定位,入园项目应符合园区定位,能对园区产业链得到补链作用的项目优先考虑入园,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

(2) 农业空间管控

农业空间是以提供农牧渔产品为主,保障农牧渔产品供给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捕捞业的重要区域;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的现代农业。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引导优势和特色农产品适度集中发展,构建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加大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力度。

适度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集中连片标准粮田等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降低农业用水定额。完善园区投资环境,引导开发建设活动向园区内集中,集约园区用地,少占耕地。

严格规范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建设,不得影响农作物品质,不得降低空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不得影响产地环境安全,不得影响禽畜产品及水产品品质。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区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禁止违法占用耕地,严禁擅自毁坏、污染耕地。

(3) 生态空间管控

生态空间维护区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水源涵养、调节和供给,保持水土、减少河流泥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

坚持适度发展原则,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要集中布局、点状开发,控制各类开发区数量和规模扩张。按照恢复和保育生态功能的原则,设置较为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严格执行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不影响主导环境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旅游、水能、矿产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业等适宜产业。

限制新建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限制矿产资源无序开采活动;对生态空间范围内的居民、合法企业,制定相关补偿政策与措施,引导其逐步退出。严格规范旅游、交通、水利、矿山等开发建设,在建设中不得改变工程用地以外地表及地貌,不得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阻隔影响,不得改变地表径流,不得堵塞冲沟,不得向冲沟排放废水,不得引发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禁止在25 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逐步退出25 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恢复自然植被,无法退出的要修成梯田、梯土和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自然生态保育区内农田应优化耕作方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发展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3、控制线划定

根据国家四部委“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控制线体系,明确保护和开发的边界。强化“底线思维”,保障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

(1) 城镇开发边界

根据临湘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城镇体系研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管制区方案、重点项目的分期建设计划等,原则上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划定,至2030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76.67 km2。

(2)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

原则上采用临湘市2015 年的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划定方案,参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相关规划及耕地分等定级资料,在保障重点民生项目、保障村民建房、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原则下,对必须调整的图斑进行论证和调整,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至2030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规模341.62km2。

(3) 生态保护红线

以生态基础功能区范围为基础,在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在统一空间参考系统下,对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保护红线、禁止开发区保护红线进行空间叠加与综合分析,绘制包含各类红线的空间分布图,含有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至2030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12.69km2。生态保护红线核心区主要包括黄盖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五尖山、龙窑山和大云山核心森林覆盖范围等。这一地区为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最重要的生态支撑,是临湘市人地系统保持平衡的最关键区域,必须进行最严格的保护,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标,原则上不进行人工建设。

结合《临湘市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将临湘市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两个等级,分别

是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二级管控区。一级管控区承担全市域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二级管控区是对核心区的保护,也为全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地区。

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是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面积约82.02km2,占红线范围的11.51%,占临湘市域范围的4.77%。主要包括黄盖湖自然保护核心区、五尖山、龙窑山和大云山核心区森林覆盖范围等。这一地区为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最重要的生态支撑,是临湘市人地系统平衡最关键的区域,必须进行最严格的保护,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标,原则上不进行人工建设。

生态保护红二级管控区,面积约630.67km2,占红线范围的88.49%,占临湘市域范围的36.71%。原则上是生态保护核心区与生态红线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区域,是一级管控区的弹性扩展地带。二级管控区对于保护生态敏感区与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外围区域或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过渡地段,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

七、村镇体系结构规划

1、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从国家政策、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角度出发,规划构建““一主、三副、四轴””的市域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结构合理、有序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主:即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和临江新区),规划大力推进中心城区优化拓展,并与北部临江新区联动发展。

三副:即以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分别位于市域东部、南部以及北部的羊楼司镇、桃林镇以及聂市镇三个中心镇,拉动市域总体均衡发展。

四轴:凭借地理区位以及交通优势,以中心城区或中心镇为重要节点,打造“一纵三横”城镇发展轴,分别是沿S208村镇发展轴(沿线包括白羊田镇、长塘镇、桃林镇、长安城区、聂市镇和黄盖镇),沿临湖公路村镇发展轴(沿线包括长安城区、羊楼司镇),沿G353村镇发展轴(沿线包括桃林镇、忠防镇和詹桥镇),沿S301村镇发展轴(沿线包括临江新区、聂市镇和坦渡镇村镇)。

2、村镇体系等级结构规划

临湘市域村镇等级结构为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塔式村镇等级结构。

中心城区:包括长安城区和临江新区,近期2020年规划年人口19.4万人,远期2030 年规划人口29.3万人。

中心镇:包括羊楼司镇、桃林镇和聂市镇,人口规模1.8—4.4万人。

一般镇:包括黄盖、坦渡、詹桥、长塘、白羊田、江南、忠防等7个建制镇和桃矿街道办事处,人口0.5—1.0 万人,其职能为镇域的物资集散基地,乡村工业的集聚中心和文化、信息服务中心,黄盖镇(三国水文化)和詹桥镇(樱花小镇)作为特色镇打造。

中心村:包括楠木、千针、大岭、路口铺(市区),金鸡、雅团、龙窖山、明星村(羊楼司镇),韩桥、联合(坦渡镇),渔潭、雁峰(忠防镇),金盆、白石、月山(桃林镇),广坪(黄盖镇),洋溪、盛塘、新洲(江南镇),何洞、柳厂(长塘镇),八百(白羊田镇),雁南、跳石、璧山(詹桥镇),长源、同德、权桥、汤畈(聂市镇)等29个中心村。

基层村:共计114 个。

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表

规模层次村镇名称

人口规模

(万人)

个数(个)

2020年城镇人口

(万人)

2030年城镇人口

(万人)

中心城区长安城区、临江新区20—50 1 19.4 29.3 中心镇羊楼司、桃林、聂市 1.5—4.4 3 1.5-3.5 1.8-4.4 一般镇

黄盖(特色镇)、詹桥(特

色镇)、坦渡、长塘、桃矿

街道办事处、白羊田、江南、

忠防

0.4—1.0 8 0.4-0.8 0.5-1.0

小计12 32.8 45.5

中心村

楠木、千针、大岭、路口铺(市区),金

鸡、雅团、龙窖山、明星村(羊楼司镇),

韩桥、联合(坦渡镇),渔潭、雁峰(忠

防镇),金盆、白石、月山(桃林镇),

广坪(黄盖镇),洋溪、盛塘、新洲(江

南镇),何洞、柳厂(长塘镇),八百(白

羊田镇),雁南、跳石、璧山(詹桥镇),

长源、同德、权桥、汤畈(聂市镇)

29 -- --

基层村114 -- --

3、市域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将临湘市村镇职能类型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工矿型、农贸型和旅游型村镇;按其综合服务范围,可划分为:市域中心、市域次中心、片区中心和村组中心四个等级类型。

①市域中心即临湘中心城区;

②市域次中心即羊楼司、桃林、聂市3个中心镇

③片区中心包括黄盖、坦渡、詹桥、长塘、白羊田、江南、忠防7个一般建制镇和桃矿街道办事处。

④村组中心包括中心村和基层村。

村镇体系职能类型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

数量城镇名称服务职能经济职能

市域中心综合型 1 长安城区

市域次中心

工贸型 2 羊楼司、桃林

旅游型 1 聂市

片区中心工贸型 1 詹桥

综合型 1 桃矿街道办事处

农贸型 4 坦渡、长塘、白羊田、江南旅游型 2 黄盖、忠防

村组中心略143 略

市域村镇主要职能及发展方向表

城镇名称经济职能主要职能用地主导发展方向中心城区综合型市域中心、建材、化工新型材料、绿色化工、港口物流、

有色冶炼、交通枢纽、商贸中心

向南、向北

羊楼司工贸型市域次中心、建材、林木、矿产、交通枢纽、商贸向南、向北

聂市旅游型片区中心、旅游、茶叶、水稻、水产、商贸向北、向南

桃林工贸型市域次中心、鞭炮、茶叶、牲猪、交通枢纽、商贸向西、向北

黄盖农贸型市域次中心、水稻、棉花、水产、牲猪、旅游、商贸向东、向南詹桥工贸型片区中心、酿酒、豆制品、矿产、水稻、商贸向北、向南坦渡农贸型片区中心、水稻、水产养殖、西瓜、商贸向西、向南长塘农贸型片区中心、水稻、林木、鞭炮、矿产、商贸向东、向南

桃矿街道办

事处

综合型片区中心、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节能环保为主,萤石

加工、商贸流通为辅

向西、向北忠防旅游型片区中心、旅游、水产、矿产、商贸向北、向南白羊田农贸型片区中心、木材,楠竹,板栗,茶油、商贸向西、向北江南农贸型片区中心、蔬菜、水稻、水产、畜禽养殖、商贸向西、向南

八、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临湘是湖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和化工基地,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浮标之乡”“竹木之乡”、“茶叶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有矿藏30多种,被国务院定为成熟型资源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农业生产、建材加工、矿产开采、化工农药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1.1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城市竞争力良好,基本完成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

“十二五”规划以来,临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和构建和谐临湘两大任务,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趋势良好从2008年至2015年,临湘市GDP平均增速达到15%。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结合发改委“十三五”研究,群使得经济总量将持续健康、稳定增长,预计2015-2020年,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10%,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3.44亿元,预计2021-2030年,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可保持在9%。到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36.72亿元。

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亿元,增长11%。

临湘市历年GDP增长率统计表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临湘

GDP增

长率

(%)

11.0 12.4 16.3 16.5 15.8 14.2 14.3 13.2 11.2 8.2

GDP(亿

元)

41.1 53.8 70.8 96 115 140.8 159.7 178.5 197.96 213.57

2、产业结构失衡,对资源依赖度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

2015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56.3:30.5转变为13:55.5:31.5,其中第三产业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39734元。主导产业为建材加工、矿产开采以及农产品种植,对资源依赖性强,且产业链较短,能耗列较高。生产过程中,技术手段与工艺流程有待提升,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近十年三产占GDP比重对比表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第一产

业比重

24.8 27.9 23.7 17.9 16.7 15.8 14.3 13.3 13.2 13

第二产

业比重

43.7 43.6 51.1 50.2 53.9 57.1 56.4 56.9 56.3 55.5

第三产

业比重

31.5 28.5 25.2 31.9 29.4 27.1 29.3 29.8 30.5 31.5

3、与周边毗邻城市产业比较

岳阳市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航运物流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和农产品供应基地。

赤壁市形成了电力、造纸、纺织、建材、机电、食品六大主导产业;培育了纺织服装、机电制造两大产业集群。

洪湖市形成石化设备制造、水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医药化工制造、机械汽车部件制造、电子原器件制造、轻工建材等七大产业门类,其中石化设备制造、水产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为洪湖三大支柱产业。

咸宁市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新材料加工为主导产业。

临湘市以化工农药、建材加工、现代农业、浮标制造、有色冶炼为主导产业。

以上城市与临湘市拥有相同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且资源条件以及产业基础相近,规划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各城市间的规划统筹和产业协作,促进基础设施联网、港口合作、公共服务对接,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

1.2各项产业发展现状

1) 第一产业

2015,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4.3%,占GDP的比重为13.0%。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7亿元,增长10.6%。其中农业产值19.11亿元,增长10.3%;林业产值2.07亿元,增长7.8%;牧业产值14.34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6.54亿元,增长11.8%;农林牧渔服务业0.41亿元,增长10%。全市粮食种植面积87.86万亩,薯类播种面积2.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9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1.26万吨,薯类产量0.62万吨,油料产量2.32万吨,蔬菜产量27.6万吨。全年出栏生猪72.94万头,增长2.5%;水产品总量3.75万吨,增长9%。

2015年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表

指标名称单位绝对额比上年增幅%

农业总产值亿元19.11 10.3

林业总产值亿元 2.07 7.8

牧业总产值亿元14.34 11.3

渔业总产值亿元 6.54 11.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亿元0.41 10

2)第二产业

2015年,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8.2%,占GDP的比重为55.5%。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7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367.32亿元,增长8.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8.3%,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9%。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7.5%。

目前,全市浮标制造企业达500多家,大小电商企业和淘宝店达200多家,从业人员达10000多人。产品远销20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份额稳居75%以上,80%集中在市区,其余分布在桃林、羊楼司、白云等乡镇。基本形成了一个浮标产业群。产业链条正由生产领域向供应领域延伸,出现了专门从事原材料供应的企业。部分原材料由当地供应,文白乡就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内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湖北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剖析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 强大动力和载体。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把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做强,科学合理地把城镇规模做大,坚持不懈地把城镇功能做全,精心细致地把城镇环境做美。为了摸清我县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际调查与查阅文献等调查方式,得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岳阳市城镇化现状 岳阳目前代管汨罗市、临湘市2个县级市,辖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4个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3个区,设有国家级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岳阳市现有人口约550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经过多年建设的发展岳阳市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率高达49.7%。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五线(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 7国道、长江)等多元交汇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特别是洞庭湖大桥的通车,构成了“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 1 9 9 2年,岳阳被国

务院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城陵矶港早在清朝时 期就是湖南对外开放设立海关的唯一口岸,1996年,长江八 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对外轮开放。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城镇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域性物资集散、建材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重点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般乡镇建设,全县的城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一是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电力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城镇自来水供应已达98%。三是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得到增强。2011 年,全市形成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特色食品、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体系,城镇服务业发展迅速,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 (四)城镇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岳阳市以创新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把产业聚集和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促进本市城镇体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大大改善了岳阳市的投资环境。 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辐射作用不明显、经营观念不强。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2011]84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1.15 【实施日期】2011.11.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周政[2011]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周口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市政设施保护和管理,保障市政设施完好,充分发挥市政设施功能,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8号)和《河南省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7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养护、维修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市政设施是指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一)城市道路:车行道、人行道及护栏、路肩、广场、临时停车场、代征道路用地、退让道路用地及其附属设施; (二)城市桥涵:桥梁、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明渠、暗渠; (四)城市照明设施:城市道路、广场、桥梁、楼体、河道、街道树、户外广告等处的照明设施。 第三条市政设施必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适度超前、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并实行有偿服务。 第四条周口市城市管理局是本市市政设施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政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工作。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公安、工商、交通、水利、环保、电力、通讯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配合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搞好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2717769546.html,零售生意人门户-乐商网2009-1-24我要发布 岳阳市政府已经转发《岳阳市2005-2015年商业网点建设指导性意见(草案)》。根据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到2015年,岳阳全市各类商业网点将达到近9万个,从业人员增加56万人,全市市场年成交额达到340亿元。 据悉,从1978年至2004年,岳阳市的商业网点从69个增加到232个,从业人员从5.2万增加到26万。重点发展3个一级商业中心,按照规划,到2015年,岳阳将重点发展一级商业中心3处,二级商业枢纽20个以及三级商业网点和大型批发市场。一级商业中心主要包括:铁路车站广场京珠高速体系。由于城市东移, 铁路车站广场、巴陵中路、京珠高速一带将成为居住最为密集,行政机关办公首选之地。这一区域将重点发展大型综合市场、仓储商场、连锁超市、物流交易市场及租赁业务等网点市场体系。南湖及沿湖旅游网点体系。以“南湖秀水”为主景的南湖旅游走廊,以“岳阳名楼,君山名岛”为主题的沿湖风光带和以“洞庭湖大桥、洞庭大道园林、琵琶王立交桥”为主轴的交通风景线三部分组成。重点发展地方名优和旅游摄影等特色网点为主,逐步发展形成集旅游消费、特产购销、风味饮食于一体的完整商业旅游网点体系。城陵矶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港口和外贸码头,结合城陵矶旧城改造,沿通海路、城陵矶路、桂花园路建立以外贸、信息、商务、中转、储运为主的骨干网点,形成规范高效快速的物流商贸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国际型自由贸易区或外贸保税区仓库。 此外,根据城市东移北靠,南延西展的发展战略需要,在东至京珠高速、南至新开、西至挂口、北至城陵矶区域,将建设和完善以中型综合商场为主的区级商业枢纽。在每个居民小区建设和完善以小型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商业为主的三级网点网络。在现在基础上,新建岳阳商品展示配送中心、糖酒批发市场、农机市场、粮食和饲料市场、化工原料市场、现代化生猪屠宰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广源物流配送中心。“一核二带三轴四区” 布置商业网点按照规划,岳阳市将以“一核”、“二带”、“三轴”、“四区”的空间格局布置商业网点。一核为一个核心区,即市城区;二带即长江和京珠高速公路;三轴即沿107国道和长江的三条城镇经济发展轴线;四区即四个城镇经济区,包括以市城区为中心,临湘市和岳阳县为副中心的北部城镇经济区;以华容县城为中心,注市和塔市驿镇为副中心的西部城镇经济区;以汨罗市为中心,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为副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以平江县城为中心,伍市、南江和长寿镇为副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岳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岳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依据《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指岳阳市市区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市、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物流基地,宾馆酒店与餐饮业,特种行业共九部分。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确定的用地范围一致,包括“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城区、云溪—松阳湖—道仁矶组团、路口—陆城组团、柳林—林阁老—君山组团、筻口机场组团,总用地面积92km2,9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北至城陵矶,南至湖滨、奇家岭,西至洞庭湖、长江岸线,东至一零七国道。 第四条规划依据(略)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 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 【发文字号】周政办[2016]71号 【发布部门】周口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8.10 【实施日期】2016.08.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 (周政办〔2016〕7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加大全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我市将实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九项工程”行动计划。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及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

神,继续深入实施周口崛起方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完善功能、提升质量”的原则,围绕“一区两极三中心”发展定位,积极融入整合高铁沿线经济发展轴带和中原城市群,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发展格局,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切实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项城市城市道路网密度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燃气普及率达到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全市县城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燃气普及率达到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90%,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二、重点工作任务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和承载能力的总体要求,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快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重实施9项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一)实施海绵城市工程。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25%以上、县城10%以上的面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文件

城市发展规划文件 (2019版) 研究标题:周口市区发展规划承接单位:xxxxxxxxxxxxxxxx 2019年8月

目录 周口市区发展规划 ..................................................................................................................................................................... 总述..................................................................................................................................................................................... 川汇区简述......................................................................................................................................................................... 淮阳区简述.........................................................................................................................................................................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 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