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画风

《画风》教案

横县六景镇良村村委小学黄洁桂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15课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思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画风。

2.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头像、字卡、绘画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语: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播放课件录音“风”的声音,让学生感觉到风吹是有感觉的。然后师提问:你知道哪些风?会背有风的诗吗?(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课件出示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2、课件出现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3、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4、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件录音的情景朗读,然后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

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五、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齐读第一节,说说从第一节读懂了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同学们高兴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2、小声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指导朗读“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

教师:开始同学们不知道怎样画风,后来怎么画出不同的景象呢?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的?

3、、自读自悟。学习4-8自然段。

(一)、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二)、全班交流。

1、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2、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3、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4、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三)、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小结:在问题面前,小艺没有退让,她开动脑筋,想出了办法,真是一个敢于动脑筋的好孩子。在她的启发下,同学们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也都想出了好办法。

4、学习第九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边读边体会:“为什么说,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2)、进行交流: 一阵风吹来,三个小同学对画中的景物产生联想,真切地感受到风中景物的动态美。

六、有感情地朗读。

1、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如果让你也画一画风,你会怎样画呢?如果让你用动作表现风,你会怎样做呢?请学生结合一个话题在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大家谈想法,看看谁最有创意。

七、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课件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画风,其他同学可以适当帮助添画颜色,小组全作完成作品,然后展示各组学生画风的作品。

八、布置作业:

1.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1、个别读课文中的句子,仿说:风来了,风把吹了

2.独立完成自己画风的作品。

板书设计:

旗子飘

15、画风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风车转

《画风》教后反思

《画风》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用不同的方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

为上好这堂课,切实让学生喜欢教材、被教材所感染,所以我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思考,最后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此我运用现代教育资源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辅助,以求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多媒体课件的设计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行为目标进行编制。

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主要分为六步,主要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设计的。课前先迷语导入,揭穿迷底后用课件播放风的声音,这样很快就能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起到了创设情境,兴趣导入的作用。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中的意思是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同学们一下就把课文内容明白了,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课后又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学生作品图片,为学生的课后画风的作业垫铺了基础。我认为我的六步多媒体设计收效还是蛮大的,属于有效性教学。

这节课是我在去年参加横县2008年优质课选拔赛中我所选的课题,在学区内上了一次,在镇内又上了一次。说实话,这两堂课上下来,自己感觉还不错的,课堂上的气氛也很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安排的环节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很大的发挥,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收到的效果来看,他们的学习心理得到满足,兴趣很高,也很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口语交际时各自的想法也很流畅地表述出来。学生

作品没有出现离开“风”的无效作品。

但我也明显感觉到课堂节奏比较拖沓,识字部分所花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时间分配不足。后来考虑到本课会认生字基本上集中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已经在前面学习过了,检查字词环节就简略了。本课多音字“杆”就到课文理解中去解决了,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问要再梳理一下,不能太琐碎。课堂中缺乏书写的指导。朗读指导也不到位子,只是作了表面的解释。因此在第2次上课时我已稍作改进,但效果还是不太理想,令我颇为沮丧。

另外,我认为在课堂上的激情不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老师站在教室中间所散发出来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我的语气、我的目光、我的面部表情等都能吸引我的学生,感染我的学生。可这堂课我明显游离于外,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朗读时,越来越觉得自己陷入程序化,自己的心中也越来越感到乏味,效果就越出不来了。窦桂梅老师说过:“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条流动的小河。我和学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老师时时有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教师要把课上得激情动人,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要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但要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熟悉教案,还要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总结探索。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我的专业素质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完善。我渴望这种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