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炉的设计4

沸腾炉的设计4
沸腾炉的设计4

沸腾炉的设计-----设计内容之四

第四章沸腾炉热量的平衡计算

(一) 热收入

1. 精矿带入的物理热

Q1=c1m1t1c1=0.18千卡/公斤·度;

m1=106.3公斤;t1= 20℃

故Q1=0.18×105.485×20=379.746千卡

2. 空气带入的物理热

Q2= c2V2t2c2=0.31千卡/标米3·度,

V2=189米3;t2=20℃

Q2=189×0.31×20=1171.8千卡

3.放热反应产生的热

(1) ZnS +1.502 = Zn0 + SO2+ 105630千卡= 75690.254千卡

(2) ZnS+202 = ZnSO4+ 185000千卡=8354.802千卡

(3) PbS +1.502 = Pb0+SO2 + 100490千卡=368.283千卡

(4) PbS+202 = PbSO4+ 196800千卡= 721.773千卡

(5) CdS+1.502 = Cd0+SO2 + 98880千卡=131千卡

(6) CdS+202= CdS04 + 187700千卡=252干卡

(7)FeS2 = FeS +0.5S2 - 43500千卡

119.8 87.8 32

6.885 5.046 1.839

= -2499.98千卡

其中生成FeS 5.046公斤;S 1.839公斤。

(8)Fe7S8 = 7FeS+ 0.5S2 +0千卡

646.95 614.95 32

6.905 6.563 0.342

其中生成FeS 6.563公斤;S 0.342公斤。

(9)2FeS+3.5O2 = Fe2O3+2SO2 +293010千卡

=19371.031千卡

(10)2CuFeS2+6O2= CuO+Fe2O3+4SO2 + 481100千卡

=3668.584千卡

(11)0.5S2+1.5O2 = SO3+109440千卡

千卡

(SO3的质量为3.81公斤,消耗S 1.524公斤)

(12)0.5S2+O2= SO2 + 71104千卡

千卡

Q3=75690.254+8354.802+368.283+721.773+252+1459.854+19371.031+ 5212.08-2499.98+3668.584=112598.681千卡

热收入=Q1+Q2+Q3= 379.746+1171.8+112598.681=114150.227千卡(二)热支出

1.烟尘带走的热

设从沸腾炉出来的烟尘温度为900℃,其比热为0.20千卡/公斤,度。则Q尘= 36.308×900×0.2=6535.44千卡

2.焙砂带走的热

设焙砂温度为850℃,比热为0.20千卡/公斤·度。

则Q焙=51.633×850×0.2=8777.61千卡

3.炉气带走的热

设炉气出炉温度为900 ℃,炉气各组份比热为(千卡/米3·度) O2 N2 H2O SO2SO3

0.350 0.333 0.403 0.529 0.771

则Q炉气=(4.52×0.350+150.30×0.333+20.27×0.529+1.07×0.771)×900 +6.83×0.403×(900-100)=59063.722千卡

4.锌精矿中水份蒸发带走热

Q蒸=G水(t100-t水)C水+G水r

式中: G水—锌精矿中水分的重量,公斤;

t水—锌精矿中水分的温度,℃;

C水—水的比热,千卡/公斤·度;

r—水的汽化热,千卡/公斤。

故Q蒸=5.485×(100-20)×1 + 5.485×539 = 3395.215千卡

5. 通过炉壁和炉顶散热所损失的热

Q散= qFτ(6-2-12)

式中: q—每小时经过每平方米炉壁及炉顶的热损失,千卡/米2·小时;

F—沸腾炉炉壁及炉顶的总面积,米2;

τ—处理105.485公斤精矿所需的时间,小时。

(1)先确定q

q=K(t内壁-t空气) ,kcal/m2·h

K=1/(∑+ ),kcal/m2·h·℃

炉壁:

炉子内衬粘土砖厚345毫米,填料20毫米,钢板外壳10毫米,炉壁内表面温度870℃,炉壳外表面温度为119℃.

传热系热(千卡/米2·小时·度):

粘土砖—0.6+0.00055×t均= 0.6+0.00055×()=0.945千卡/米2·小时·度;

填料—0.1千卡/米2·小时·度;

铁壳—39千卡/米2·小时·度。

故传导传热热阻∑= + + =0.565m2·℃·h·kcal-1

炉外壁对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

α对=C(t外壁-t空气) 0.25=2.2×(119-20)0.25=6.940 kcal∕㎡·h·℃

式中:C—垂直面系数取2.2

炉外壁对空气的辐射给热系数

α辐=ε外壁·C。·ф=0.6×4.88×1.641=4.805kcal∕㎡·h·℃

式中:ε外壁—炉外壁黑度(0.4~0.8)取0.6

C。—黑体辐射系数4.88 kcal∕㎡·h·℃·K4

ф—温度函数。

ф= = =1.641 K4

炉外壁对空气的总给热系数

α总=α对+α辐=6.940+4.805=11.745 kcal∕㎡·h·℃

炉内壁—空气的(综合)传热系数

K垂直=1/(∑+ )=1/(0.565+ )=1.531kcal/m2·h·℃

故q垂直=K垂直(t内壁-t空气)=1.531×(870-20)=1301.35kcal/m2·h

炉顶:

粘土砖厚250毫米;炉顶外侧温度:163℃

故传导传热热阻∑= =0.283 m2·℃·h·kcal-1

炉顶外壳对空气的对流给热系数

α对=C(t外壳-t空气) 0.25=2.8×(163-20)0.25=9.683 kcal∕㎡·h·℃

式中:C—水平面系数取2.8

炉顶外壳对空气的辐射给热系数

α辐=ε外壳·C。·ф=0.6×4.88×2.012=5.891kcal∕㎡·h·℃

式中:ε外壳—炉外壁黑度(0.4~0.8)取0.6

C。—黑体辐射系数4.88 kcal∕㎡·h·℃·K4

ф—温度函数。

ф= = =2.012 K4

炉顶外壳对空气的总给热系数

α总=α对+α辐=9.683+5.891=15.574kcal∕㎡·h·℃

炉内壁—空气的(综合)传热系数

K水平=1/(∑+ )=1/(0.283+ )=2.880kcal/m2·h·℃

故q水平=K水平(t内壁-t空气)=2.880×(870-20)=2448 kcal/m2·h

(2)计算F总

拱顶侧面积:M顶=2π·R·h

R= = =8.68m

h=R·[1-cos(ψ/2)]=8.68×(1-cos30°)=1.163m

M顶=2π×8.68×1.163=63.248㎡

式中:B—拱顶跨度B=D膛=8.68m

ψ—拱顶中心角ψ=60°

R—拱顶内半径

h—拱顶高

锥台侧面积:M侧=π(R+r)·

=3.1416×(4.34+3.1)×=84.744㎡

M H3: M H3=π·D膛·H3=3.1416×8.68×6.371=173.731㎡

M H1: M H1=π·D床·H3=3.1416×6.2×1.3=25.321㎡

F水平总= M顶=63.428㎡

F垂直总= M侧+ M H3+ M H1=84.744+173.731+25.321=283.796㎡

(3)确定τ:

τ= =0.0115小时

故Q散水平= q水平·F水平总·τ=2448×63.428×0.0115=1785.625 kcal Q散垂直= q垂直·F垂直总·τ=1301.35×283.796×0.0115=4247.156 kcal 则Q散= Q散水平+ Q散垂直=1785.625 +4247.156=6032.781 kcal

6.其它热损失

其它热损失指通过溢流口,清理孔等的散热损失,取占热总收入的0.16%。

Q损(其它)=114150.227×0.16﹪= 182.64kcal

Q损=Q散+Q损(其它)= 6032.781+182.64=6860.518 kcal

Q支出=Q尘+Q焙+Q炉气

+Q蒸=6535.44+8777.61+59063.722+3395.215+6860.518

=83987.408kcal

7.过剩热量

Q剩= Q收入- Q支出=114150.227-83987.408=30162.819 kcal

从计算结果知,锌精矿沸腾焙烧过程中的热量大大地过剩。

(三) 热平衡表的编制以及沸腾炉热平衡的桑基图

根据计算结果,编制热平衡表如附表6所示。

从热平衡可以看出:由废气带走的热占51.742﹪,需要用冷却水箱排除,过剩热占26.424%,两者共占热收入的78.166﹪。因此设计中必须充分利用二次能源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锌精矿沸腾炉热平衡的桑基图如下图:

反应产生的热98.64%

空气带入物理热 1.027%

精矿带入物理热0.333%

过剩热26.424%

烟尘带走的热量 5.725%

沸腾炉:

水分蒸发热 2.974%

废气带走的热量51.742%

经过炉壁和炉顶的散热 5.285% 焙砂带走的热量7.690%

其他热损失0.160%

锌精矿沸腾炉热平衡的桑基图

沸腾炉的设计4

沸腾炉的设计-----设计内容之四 第四章沸腾炉热量的平衡计算 (一) 热收入 1. 精矿带入的物理热 Q1=c1m1t1c1=0.18千卡/公斤·度; m1=106.3公斤;t1= 20℃ 故Q1=0.18×105.485×20=379.746千卡 2. 空气带入的物理热 Q2= c2V2t2c2=0.31千卡/标米3·度, V2=189米3;t2=20℃ Q2=189×0.31×20=1171.8千卡 3.放热反应产生的热 (1) ZnS +1.502 = Zn0 + SO2+ 105630千卡= 75690.254千卡 (2) ZnS+202 = ZnSO4+ 185000千卡=8354.802千卡 (3) PbS +1.502 = Pb0+SO2 + 100490千卡=368.283千卡 (4) PbS+202 = PbSO4+ 196800千卡= 721.773千卡 (5) CdS+1.502 = Cd0+SO2 + 98880千卡=131千卡 (6) CdS+202= CdS04 + 187700千卡=252干卡 (7)FeS2 = FeS +0.5S2 - 43500千卡 119.8 87.8 32 6.885 5.046 1.839 = -2499.98千卡 其中生成FeS 5.046公斤;S 1.839公斤。 (8)Fe7S8 = 7FeS+ 0.5S2 +0千卡 646.95 614.95 32 6.905 6.563 0.342 其中生成FeS 6.563公斤;S 0.342公斤。

(9)2FeS+3.5O2 = Fe2O3+2SO2 +293010千卡 =19371.031千卡 (10)2CuFeS2+6O2= CuO+Fe2O3+4SO2 + 481100千卡 =3668.584千卡 (11)0.5S2+1.5O2 = SO3+109440千卡 千卡 (SO3的质量为3.81公斤,消耗S 1.524公斤) (12)0.5S2+O2= SO2 + 71104千卡 千卡 Q3=75690.254+8354.802+368.283+721.773+252+1459.854+19371.031+ 5212.08-2499.98+3668.584=112598.681千卡 热收入=Q1+Q2+Q3= 379.746+1171.8+112598.681=114150.227千卡(二)热支出 1.烟尘带走的热 设从沸腾炉出来的烟尘温度为900℃,其比热为0.20千卡/公斤,度。则Q尘= 36.308×900×0.2=6535.44千卡 2.焙砂带走的热 设焙砂温度为850℃,比热为0.20千卡/公斤·度。 则Q焙=51.633×850×0.2=8777.61千卡 3.炉气带走的热 设炉气出炉温度为900 ℃,炉气各组份比热为(千卡/米3·度) O2 N2 H2O SO2SO3 0.350 0.333 0.403 0.529 0.771 则Q炉气=(4.52×0.350+150.30×0.333+20.27×0.529+1.07×0.771)×900 +6.83×0.403×(900-100)=59063.722千卡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 一、项目基本信息 工程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筑类型: 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 二、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 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 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 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 1、环境噪声控制 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2、室外风环境控制 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 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 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 1、建筑造型节能 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设计建筑自遮挡,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2、建筑部件节能 1)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2)屋面有土或无土种植或屋面遮阳利用建筑屋顶作为种植屋面,适合于夏热冬暖等阳光资源丰富的地区。屋面覆盖种植土、轻质材料使整体屋面的热惰性提高,水分也容易蒸发,会使室内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此项技术建议在本项目中广泛应用。 3)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给水温度:t GS=215℃ 3)过热蒸汽温度:t GR=540℃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8)环境温度:20℃ 9)蒸汽流程:一次喷水减温二次喷水减温 ↓↓

锅炉设计说明书

480t/h高温超高压锅炉设计说明书 2008 年 4 月

目录 1.前言 2.主要设计参数及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简介及各部组件介绍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3.2水冷系统 3.3过热器系统 3.4再热器 3.5省煤器 3.6空气预热器 3.7燃烧器 3.8钢架 3.9平台和扶梯 3.10炉墙及炉顶密封 3.11锅炉汽温调节 3.12再热器保护 4.安装和运行技术要点

1.前言 本锅炉是为燃用烟煤设计的,与150MW抽汽汽轮机组匹配。 2.主要设计参数和煤质资料 2.1主要设计参数 过热蒸汽流量D1480t/h 过热蒸汽压力P113.7MPa(表压) 过热蒸汽温度t1540℃ 再热蒸汽流量D2423 t/h 再热蒸汽压力P2(进/出) 4.20/3.98Mpa(表压)再热蒸汽温度t2(进/出)375/540℃ 给水温度tgs 248℃ 排烟温度Q py144℃ 预热器进口风温t rk20℃ 预热器出口风温tr 323℃ 锅炉计算效率η91.7%

3.锅炉总体介绍 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筒炉,平衡通风,冂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园燃烧。固态排渣方式,全钢双排柱构架,锅筒布置在锅炉上前方,距前水冷壁中心距2770mm,锅筒标高为45450mm。 炉膛正方形(宽9.98m,深9.98m),其宽深度比为1:1,炉膛四周由Φ60×6mm节距为80mm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 炉膛上部布置有6片前屏过热器,紧挨着前屏过热器后布置有16片后屏过热器,在后屏的后面,折焰角上方布置有108排对流过热器。 尾部对流烟井总深为8m,宽度与炉室相同,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即主烟道(后)深5500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旁路烟道(前),深2500mm,布置有旁路省煤器,在其下方布置有烟气旁路调节挡板。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上述部件均为悬吊式,自由向下膨胀。 在旁路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下面依次布置了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主省煤器和第一级管式预热器,其受热面搁置在后钢架上,在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上方设置波形胀缩节,以补偿上方悬吊和下方搁置之间的相对膨胀。 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布置于炉后。 本锅炉固态排渣设计,能适应水封刮板式捞渣机的连续排渣要求,水封式密封结构,炉墙采用轻型敷管式炉墙。 炉膛部份布置有28只吹灰器,后烟井布置有10只固定式吹灰器。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95mm,材料为BHW35,锅筒筒身长度为14240mm,总长

1、图1所示为硫酸生产中的沸腾炉

第一章:名称: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PID) 1、图1所示为硫酸生产中的沸腾炉。试说明图中的位号和图形的意义是: 图1 硫酸生产中的沸腾炉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答: (1)仪表位号TI-101、TI-102、TI-103表示第一工序第01、02、03个温度检测回路。 期中:T表示被控变量为温度;I表示仪表具有指示功能;表示该温度指示仪表属于仪表盘正面安装,用于操作员监视用。 (2)仪表位号PI-101表示第一工序第01个压力检测回路。其中P表示被测变量为压力; I表示仪表具有指示功能;表示该压力表按照在现场。 (3)仪表位号PRC-102表示第一工序第02个压力控制回路。其中:P表示被测变量为压力;RC表示仪表具有记录、控制功能。 (4)仪表位号AR-101表示第一工序第01个成分分析回路。其中:A表示被测变量为成分;R表示仪表具有报警功能。 第二章:干燥筒对象特性测试 2、为了测量某物料干燥筒的对象特性,在T=0时刻突然将加热蒸汽量从25m3/h增加到28m3/h,物料出口温度记录仪得到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试求出该对象的特性。已知流量仪表量程为0~40,温度仪表为0~200℃

图3 干燥筒的阶跃响应曲线 答:由阶跃响应曲线可以看出该对象具有一阶纯滞后特性。 放大系数为:240 /)2528(200/)120150(=--=K 时间常数为T=4 分钟 滞后时间为2=τ分钟 第三章: 料位测量问题 3、流态化粉末状、颗粒状固态介质料位测量的问题。 在石油化工生产中,常遇到流态化粉末状催化剂在反应器内流化床床层高度的测量。因为流态化的粉末状或颗粒状催化剂具有一般流体的性质,所以在测量它们的床层高度或藏量时,可以把它们看作流体对待。测量的原理也是将测量床层高度的问题变成测差压的问题。但是,在进行上述测量时,由于有固体粉末或颗粒的存在,测压点和引压管线很容易被堵塞,因此必须采用反吹风系统,即采用吹气法用差压变送器进行测量。流化床内测压点的反吹风方式如图2所示,在有反吹风存在的条件下,设被测压力为P ,测量管线引至变送器的压力为2P (即限流孔板后的反吹风压力),反吹管线压降为P ?,则有P P P ?+=2,理论上看仪表显示压力2P 较被测压力高P ?,但实际证明,当采用限流孔板只满足测压点及引压管线不堵的条件时,反吹风气量可以很小,因而P ?可以忽略不计,即P P =2。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必须保证反吹风系统中的气量是恒流。适当的设计限流孔板,使12528.0P P ≤,并维持1P 不发生大的变化,便可实现上述要求。

图形创意设计的几种表现

图形创意设计的几种表现 图形可以理解为除摄影以外的一切图和型。图形以其独特的现象力,在版面构成中展示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图形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图形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重要版面,有的甚至是全部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的运用图形符号。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主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住它们各自不同特征。 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

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东华大学 燃油蒸汽锅炉房课程设计说明书 ——上海某造纸厂锅炉及锅炉房设计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24日

目录 1、设计概况 (2) 2、设计原始资料 (2) 2.1蒸汽负荷及参数 (2) 2.2 燃料资料 (2) 2.3水质资料 (2) 2.4气象资料 (2) 3、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2) 3.1最大热负荷 (2) 3.2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2) 4、给水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3) 4.1给水设备的选择 (3) 4.2水处理系统设计及设备选择 (4) 5、热力除氧器选型 (7) 6、汽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8) 6.1锅炉房最大的用水量及自来水总管管径的计算 (8) 6.2与离子交换器相接的各管管径的确定 (8) 6.3给水管管径的确定 (9) 6.4蒸汽母管管径 (9) 7、燃油系统以及送、引风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9) 7.1计算燃油消耗量,确定燃油系统 (9) 7.2计算理论空气量0V k 和烟气量0 V y (10) 7.3送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4引风机的选择计算 (11) 7.5风、烟管道断面尺寸设计计算 (12) 7.6热回收方案确定 (13) 7.7烟囱设计计算 (13) 8、锅炉房布置 (15) 9、锅炉房人员的编制 (15) 10、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15) 11、参考文献 (16)

一、 设计概况 本设计为一燃油蒸汽锅炉房,为造纸厂生产过程提供饱和蒸汽。生产用气设备要求提供的蒸汽压力最高为0.4MP ,用气量为20t/h;假设造纸厂凝结水回收利用率为20%。 二、 设计原始资料 1、蒸汽负荷及参数: 生产用汽 D=20t/h, P=0.4MPa, 设凝结水回收率=20% 2、燃料资料: 选择200号重油作为锅炉燃料 元素分析成分: ar 83.976%,12.23%,1%,0.568%0.2%,2%,0.026% ar ar ar ar ar ar C H S O N W A ======= 重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41868kj/kg net ar Q 密度:3=0.92~1.01/g cm ρ 3、水质资料 总硬度: H=3me/L 永久硬度:FT H =1.0me/L 总碱度:T H =2me/L PH 值: PH=7.5 溶解氧: 6~9mg/L 悬浮物: 0 溶解固形物:400me/L 注:未查到相关资料,采用假设值。 4、气象资料: 大气压强:101520Pa 海拔高度: 4.5 m 土壤冻结深度: 无土壤冻结情况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 三、 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1、最大热负荷: 生产过程所需最大热负荷:00=K =22/D D t h 0K ——考虑蒸汽损失及锅炉房汽泵、吹灰、自用蒸汽等因素的系数取1.1。 2、 锅炉型号与台数的确定 根据用于生产的最大蒸汽负荷22t/h 以及蒸汽压力0.4Mpa ,且采用重油作为燃料,本设计选用WNS8-1.25-Y(Q)型锅炉3台。工作过程中3台锅炉基本上接

锅炉设计说明书

精品文档 480t/h高温超高压锅炉设计说明书 2008 年 4 月

目录 1.前言 2.主要设计参数及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简介及各部组件介绍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3.2水冷系统 3.3过热器系统 3.4再热器 3.5省煤器 3.6空气预热器 3.7燃烧器 3.8钢架 3.9平台和扶梯 3.10炉墙及炉顶密封 3.11锅炉汽温调节 3.12再热器保护 4.安装和运行技术要点

1.前言 本锅炉是为燃用烟煤设计的,与150MW抽汽汽轮机组匹配。 2.主要设计参数和煤质资料 2.1主要设计参数 480t/h 过热蒸汽流量D 1 13.7MPa(表压) 过热蒸汽压力P 1 过热蒸汽温度t 540℃ 1 423 t/h 再热蒸汽流量D 2 (进/出) 4.20/3.98Mpa(表压)再热蒸汽压力P 2 再热蒸汽温度t (进/出)375/540℃ 2 给水温度tgs 248℃ 144℃ 排烟温度Q py 20℃ 预热器进口风温t rk 预热器出口风温tr 323℃ 锅炉计算效率η91.7% 2.2煤质资料

3.锅炉总体介绍 锅炉为超高压中间再热自然循环锅筒炉,平衡通风,冂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园燃烧。固态排渣方式,全钢双排柱构架,锅筒布置在锅炉上前方,距前水冷壁中心距2770mm,锅筒标高为45450mm。 炉膛正方形(宽9.98m,深9.98m),其宽深度比为1:1,炉膛四周由Φ60×6mm节距为80mm 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 炉膛上部布置有6片前屏过热器,紧挨着前屏过热器后布置有16片后屏过热器,在后屏的后面,折焰角上方布置有108排对流过热器。 尾部对流烟井总深为8m,宽度与炉室相同,由隔墙省煤器分隔成前后两个烟道,即主烟道(后)深5500mm,布置有低温再热器。旁路烟道(前),深2500mm,布置有旁路省煤器,在其下方布置有烟气旁路调节挡板。高温再热器布置在水平烟道内,上述部件均为悬吊式,自由向下膨胀。 在旁路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下面依次布置了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主省煤器和第一级管式预热器,其受热面搁置在后钢架上,在第二级管式预热器上方设置波形胀缩节,以补偿上方悬吊和下方搁置之间的相对膨胀。 采用管式空气预热器立式布置,布置于炉后。 本锅炉固态排渣设计,能适应水封刮板式捞渣机的连续排渣要求,水封式密封结构,炉墙采用轻型敷管式炉墙。 炉膛部份布置有28只吹灰器,后烟井布置有10只固定式吹灰器。 3.1锅筒及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Φ1600mm,壁厚为95mm,材料为BHW35,锅筒筒身长度为14240mm,总长度为

吉林大学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吉林大学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1 2020年4月19日

本科生课程设计 题目: 锅炉课程设计--26题 学生姓名:刘泰秀42101020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班级: 421010班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一次虚拟锅炉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一次完整的热力计算。 2.根据所提供参考图纸,绘制A0图纸2张,其目的是为掌握典型锅炉的基本机构及工作原理。 3.以《锅炉课程设计指导书》为主要参考书,以《电站锅炉原理》、《锅炉设计手册》为辅助参考资料,进行设计计算。 二、题目要求 锅炉规范: 1.锅炉额定蒸发量 670t/h 2.给水温度:222 ℃ 3.过热蒸汽温度:540 ℃、压力(表压)9.8MPa 4.制粉系统:中间仓储式 5.燃烧方式:四角切线圆燃烧 6.排渣方式:固态 7.环境温度:20 ℃ 8.蒸汽流程:指导书4页 三、锅炉结构简图

四、计算表格 设计煤种名称Car Har Oar Nar Sar Aar Mar Qar 枣庄甘霖井56.90 3.64 2.25 0.88 0.31 28.31 7.71 22362 序 号 项目名称符号单位计算公式及数据结果 1 理论空气量V0 m3/kg 0.0889*(Car+0.375*Sar)+0.265*Har- 0.0333*Oar 5.9584 2 理论氮容积V0N2 m3/kg 0.8*Nar/100+0.79*V0 4.7142 3 RO2容积VRO2 m3/kg 1.866*Car/100+0.7*Sar/100 1.0639 4 理论干烟气 容积 V0gy m3/kg V0N2+VRO2 5.7781 5 理论水蒸气 容积 V0H2O m3/kg 11.1*Har/100+1.24*Mar/100+1.61*dk *V0 0.5956 6 飞灰含量αfh 查表2-4 0.9

余热锅炉锅炉设计说明书

型号:NG-M701F-R 锅炉设计说明书 编号:03569BSM/03570SM 版本:A版 杭州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锅炉厂)20022005年52月

一.前言 二.锅炉规范 1.燃机排气烟气参数(设计工况) 2.余热锅炉设计参数 3.锅炉给水和补给水品质要求 4.锅炉炉水和蒸汽品质 三.锅炉结构 1.总体概述 2.锅筒及内部装置 3.过热器、再热器与减温器 4.蒸发器及下降管、上升管 5.省煤器 6.钢架和护板及平台扶梯

7.锅炉岛范围内管道及附件 8.进口烟道、出口烟道及主烟囱 9.膨胀节 10.保温、内护板和护板 11.检查门及测量孔 12.配套辅机 13.附表-受热面数据表

一.前言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最快的发电形式,它具有发电效率高,建设周期短,操作运行方便,调峰能力强等优点,对我国的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这类发电机组有利于改善电网结构,特别适合用于地区调峰发电。 杭州锅炉集团公司为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及广东液化天然气(LNG)引进工程,在多年自身开发研究制造燃气轮机余热锅炉的基础上,引进美国NOOTER/ERIKSEN公司全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设计技术,设计制造本套燃气轮机余热锅炉。 本余热锅炉为三压、再热、卧式、无补燃、自然循环燃机余热锅炉,它与PG9341FAM701F型燃气轮机相匹配,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的主机之一。本锅炉适用于以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为设计燃料的燃气轮机排气条件,其主要优点有: 1.采用优化的标准设计,模块化结构,布置合理,性能先进,高效节能。 2.适应燃机频繁起停要求,调峰能力强,启动快捷。 3.采用自然循环方式,水循环经过程序计算,安全可靠,系统简洁,运行操作方便可靠。 4.采用高效传热元件——开齿螺旋鳍片管,解决了燃机排气与工质间小温差、大流量、低阻力传热困难的问题。 5.采用全疏水结构,锅炉疏排水方便,彻底。

沸腾炉的设计

沸腾焙烧炉设计 题目年产6万吨锌冶炼沸腾焙烧炉设计专业冶金工程 班级冶金093 姓名华仔 学号31 指导教师万林生

目录 第一章设计概述 (1) 1.1设计依据 (1) 1.2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1) 1.3毕业设计任务 (1) 第二章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论证 (1) 2.1原料组成及特点 (1) 2.2沸腾焙烧工艺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1) 第三章物料衡算及热平衡计算 (3) 3.1锌精矿流态化焙烧物料平衡计算 (3) 3.1.1锌精矿硫态化焙烧冶金计算 (3) 3.1.2烟尘产出率及其化学和物相组成计算 (4) 3.1.3焙砂产出率及其化学与物相组成计算 (6) 3.1.4焙烧要求的空气量及产出烟气量与组成的计算 (7) 3.2热平衡计算 (9) 3.2.1热收入 (9) 3.2.2热支出 (11) 第四章沸腾焙烧炉的选型计算 (13) 4.1床面积 (13) 4.2前室面积 (13) 4.3炉膛面积和直径 (13) 4.4炉膛高度 (14) 4.5气体分布板及风帽 (14) 4.5.1气体分布板孔眼率 (14) 4.5.2风帽 (14) 4.6沸腾冷却层面积 (14) 4.7水套中循环水的消耗量 (14) 4.8风箱容积 (15) 4.9加料管面积 (15) 4.10溢流排料口 (15) 4.11排烟口面积 (15) 参考文献 (15) - I -

第一章设计概述 1.1设计依据 根据《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 1.2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对设计的总要求是技术先进;工艺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所以,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为: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行业设计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严格把关,精心设计; 2、设计中对主要工艺流程进行多方案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3、设计中应充分采用各项国内外成熟技术,因某种原因暂时不上的新技术要预留充分的可能性。所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必须遵循经过工业性试验或通过技术鉴定的原则; 4、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的标准及行业设计规定进行设计; 5、在学习、总结国内外有关厂家的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移动试用可行的先进技术; 6、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节约能源、节约用地,实行自愿的综合利用,改善劳动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1.3毕业设计任务 一、沸腾焙烧炉专题概述 二、沸腾焙烧 三、沸腾焙烧热平衡计算 四、主要设备(沸腾炉和鼓风炉)设计计算 五、沸腾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论证 2.1原料组成及特点 本次设计处理的原料锌精矿成分如下表所示。 2.2沸腾焙烧工艺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金属锌的生产,无论是用火法还是湿法,90%以上都是以硫化锌精矿为原料。硫化锌不能被廉价的、最容易获得的碳质还原剂还原,也不容易被廉价的,并且在浸出—电积湿法炼锌生产流程中可以再生的硫酸稀溶液(废电解液)所浸出,因此对硫化锌精矿氧化焙烧使之转变成氧化锌是很有必要的。焙烧就是通常采用的完成化合物形态转变的化学过程,是冶炼前

沸腾炉、转化器内衬施工方案

中明(湛江)化机工程有限公司沸腾炉、转化器内衬工程 施 工 方 案 2012年8月

编制说明 编制中明(湛江)化机工程有限公司沸腾炉、转化器内衬工程施工方案。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及施工安全,我公司必须依照提供的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组织施工与质量控制,特制定此方案。 编制依据按以下标准: 1. GB211—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 HGJ227—84《化工用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GB50309—92《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 中石化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设计院NB《沸腾炉砌筑技术条 件》之相关要求和标准执行。施工技术、材料质量及配合比, 安全技术、验收指标均按上列《规范》、《标准》控制全过程。

一、工程慨况 中明(湛江)化机工程有限公司沸腾炉、转化器内衬工程,编制如下施工方案: 二、工程内容 (1)沸腾炉 1.沸腾炉钢壳内壁表面清除浮锈、焊渣。 2.筒体内壁粘贴δ= 5 mm石棉板。 3.沸腾炉内壁衬轻质粘土保温砖,δ= 114 mm。 4.沸腾层内衬粘土质耐火砖δ= 230 mm、扩大层及上部燃烧层内衬粘土耐火砖δ= 230 mm,拱顶内衬浇注料δ= 300 mm。 5.炉顶保温层用膨胀珍珠岩填塞,δ=160mm。 (2)转化器 1.转化器钢壳内壁表面清除浮锈、焊渣。 2. 筒体内壁粘贴δ= 5 mm石棉板。 3. 转化器内壁衬轻质粘土耐火砖,δ= 114 mm。 4. 转化器隔层粘贴硅酸铝纤维板,δ=40mm。 5. 转化器底层衬粘土保温砖,δ= 114 mm。 三、施工组织机构 施工组织管理人员一览表。

新版锅炉设计说明书样本

江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JG-50/9.8-T型锅炉 设计说明书 F5008-SM1 年7 月

编制 校对 审核 目录 一、锅炉基本特性............................................................................ 1、主要工作参数.........................................................................

2、设计燃料................................................................................. 3、运行工况................................................................................. 4、地质、气候条件 ................................................................... 5、水质......................................................................................... 6、锅炉基本尺寸......................................................................... 二、锅炉结构简述............................................................................ 1、锅筒及锅筒内部设备............................................................. 2、炉膛水冷壁............................................................................. 3、燃烧设备................................................................................. 4、过热器系统及其调温装置..................................................... 5、省煤器..................................................................................... 6、空气预热器............................................................................. 7、锅炉范围内管道..................................................................... 8、炉墙......................................................................................... 9、构架......................................................................................... 10、分离装置及回料阀……………………………………………. 11、安全附件、仪表和保护装置............................................ 12、锅炉主要受压元件用材表.................................................. 三、锅炉辅机配套说明 ...................................................................

沸腾炉的设计

沸腾炉的设计----设计内容之三 第三章沸腾焙烧炉的设计计算 由于热平衡计算中,在计算炉子的热损失时需要知道沸腾全部炉壁与炉顶的总表面积。所以在热平衡计算之前应先沸腾炉主要尺寸的计算。 3.1、沸腾焙烧炉主体尺寸的计算 (一)沸腾焙烧炉单位生产率的计算 在计算沸腾炉炉床面积时,本例题所采用的炉子单位生产率不按生产实践数字选取而是按理论公式(6-2-1)进行计算。 单位生产率A= (6-2-1) 式中:1440——一天的分钟数; ——系数,介于0.93-0.97之间; ——单位炉料空气消耗量,; ——最佳鼓风强度,。 (6-2-1)式中只有不知道,根据研究结果 =(1.2~1.4)k (6-2-2) 式中,k——最低鼓风强度,,根据理论 (6-2-3) 式中:——物料间自由通道断面占总沸腾层断面的比率,一般介于0.15-0.22,对硫化物取0.15,对粒状物料如球粒取0.22;0.15 ——单位体积的鼓风量在炉内生成的炉气量,

-——炉料的比重,4000 ; ——炉气重度, = =1.429 ; ——通过料层炉气的算术平均温度, = =460℃; ——物料粒子平均粒度,米。 根据已知精矿的粒度组成,精矿中大粒部分: 粒度 0.323㎜ 10%(33%) 0.192㎜ 20%(67%) 共计 30%(100%) =0.9 =0.9(0.67×0.192+0.33×0.323)=0.212㎜ 精矿中细粒部分: 粒度 0.081㎜ 35%(50%) 0.068㎜ 35%(50%) 共计 70%(100%) =0.9 =0.9(0.50×0.068+0.50×0.081)=0.067㎜ 对全部精矿: 大粒部分 0.212㎜ 30% 细粒部分 0.067㎜ 70% = × =0.32 物料粒子平均粒度按经验公式计算,对混合料,≤0.415 时,

沸腾炉操作规程

沸腾炉操作规程 一、安全操作 1.工作时必须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2.启动鼓风机前,必须将炉门关好,以免喷火烫伤 3.启动鼓风机前,必须先将鼓风风门关闭,然后慢慢打开至所需风量位置,防止电 机电流超限. 4.停机压火再次打开炉门引火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炉门正前方. 5.接班开机前应用钢钎检查渣层情况,发现渣块及时排除并根据渣层温度采取相应 措施引火。引火时应注意安全检查避免煤气。 6.不宜频繁停炉压火,以免因急冷急热次数多而影响炉子寿命。 7.热工仪表安装好后,不要随便擅自调整. 8避免正压操作. 9.炉膛未冷却,切忌进入炉膛内. 10.紧急出渣时,排渣口若有人,切忌开启鼓风机. 二、点火前准备 1.准备好司炉工具:钩、耙、锹、铲、推车等。 2.准备好点火用材料:

● 木材,直径<100mm ,长度500mm 左右。 ● 优质碎烟煤,筛选1-6mm 粒径为宜。 ● 木炭,废油或废棉纱适量。 ● 黄沙或炉渣,炉渣粒径<10mm 。 3.逐台检查配套设备:风机、提升机、破碎机及圆盘喂料机等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4.检查控制柜连线及各仪表、传感器情况是否正常。 5.检查布风板上风帽通风孔是否通畅,将炉床清理干净。 6.在炉床上面铺上厚150mm --200mm 左右的干黄沙,打开风机让炉料沸腾后逐渐减小风量至黄砂成鼓泡状,观察床料是否腾跃均匀;然后停风机观察床料是否平坦。 三、点火操作 1.在炉床上加铺厚度150mm --200mm 左右的过筛干粗黄砂,并同时加入占其总量8-10%,粒度<10mm 的优质煤。若用干煤渣做床料,则视渣的含量多少适当减少加入的煤量。然后开启风机使床料混合均匀、平整。 2.视炉型大小加入适量木材,点火燃烧已预热炉膛和加热底料,底料上有足够火炭层(厚度30~60mm )后,再把未梢头的大块木材钩出,将赤红火炭层扒平。 3.开动鼓风机,关闭炉门,瞬间将风压升至3500Pa (风门开度30% 左右)后突然关木柴 煤粉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

锅炉课程设计说明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 班级: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绪论 一、锅炉课程设计的目的 锅炉课程设计《锅炉原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来达到以下目的:对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得以巩固、充实和提高;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学会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并具有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培养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二、锅炉校核计算主要内容 1、锅炉辅助设计:这部分计算的目的是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2、受热面热力计算:其中包含为热力计算提供结构数据的各受热面的结构计算。 3、计算数据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往往是鉴定设计质量等的主要数据。

三、整体校核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1、列出热力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包括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 2、根据燃料、燃烧方式及锅炉结构布置特点,进行锅炉通道空气量平衡计算。 3、理论工况下(a=1)的燃烧计算。 4、计算锅炉通道内烟气的特性参数。 5、绘制烟气温焓表。 6、锅炉热平衡计算和燃料消耗量的估算。 7、锅炉炉膛热力计算。 8、按烟气流向对各个受热面依次进行热力计算。 9、锅炉整体计算误差的校验。 10、编制主要计算误差的校验。 11、设计分析及结论。 四、热力校核计算基本资参数 1) 锅炉额定蒸汽量De=220t/h 215℃ 2) 给水温度:t GS= =540℃ 3)过热蒸汽温度:t GR 4)过热蒸汽压力(表压)P GR= 5)制粉系统:中间储仓式(热空气作干燥剂、钢球筒式磨煤机) 6)燃烧方式:四角切圆燃烧 7)排渣方式:固态

110吨流化床锅炉设计说明书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锅炉设计说明 书 目录 前言 (1) 1.锅炉概述 (1) 2.锅炉基本特性 (2) 2.1. 主要工作参数 (2) 2.2. 设计燃料 (2) 2.3. 锅炉基本尺寸 (3) 3.锅炉主要部件结构简述 (4) 3.1锅筒 (4) 3.2 水冷系统 (5) 3.3 过热器系统及汽温调节 (6) 3.4 省煤器 (6) 3.5 空气预热器 (7) 3.6燃烧设备 (7) 3.7 分离回料系统 (8) 3.8 锅炉范围内管道 (9) 3.9 构架 (10) 3.10 炉墙 (10) 3.11 膨胀设计 (10) 3.12 防磨设计 (11) 3.13 密封设计 (11) 3.14水容积表 (12) 4.锅炉设计、制造、检验、安装执行规范 (12) 5.特别说明 (12)

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文件锅炉设计说明书 前言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的清洁燃煤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锅炉炉膛内含有大量的物料,在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物料被烟气携带到炉膛上部,经过布置在炉膛出口的分离器,将物料与烟气分开,并经过非机械式回送阀将物料回送至床内,多次循环燃烧。由于物料浓度高,具有很大的热容量和良好的物料混合,一般每公斤烟气可携带若干公斤的物料,这些循环物料带来了高传热系数,使锅炉热负荷调节范围广,对燃料的适应性强。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环保性能优异、负荷调节范围广、灰渣易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普遍认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是目前最实用和可行的高效低污染燃煤设备之一。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耐火材料、辅机系统三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后,使CFB锅炉的可用率得到很大提高。 太原锅炉集团与清华大学通过多年的密切合作,深入分析了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低能耗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在此基础上同时完成了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产品结构设计。使第二代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具有供电煤耗低、厂用电率低、锅炉可用率高的技术优势,其技术关键在于分离器效率提高后,循环物料中的细灰份额增加,适当减少床存量低床压运行依然可以保证锅炉正常运行。床存量降低后,二次风区域物料浓度降低,二次风穿透扰动效果增强,炉膛上部气固混合效果得以改进,提高了锅炉燃烧效率,降低了锅炉机组的供电煤耗;床存量降低后,物料流化需要的动力减小,锅炉一、二次风机的压头降低,风机电耗下降,从而降低锅炉机组的厂用电率;床存量降低后,炉膛下部物料浓度大幅度减小,从而可以减轻炉膛下部浓相区特别是防磨层与膜式壁交界处的磨损,提高锅炉机组的可用率。 本循环流化床锅炉运用了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第二代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全套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在燃用设计煤种时,锅炉能够在定压时5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过热器出口蒸汽保持额定参数;在燃用设计煤种或校核煤种时,在30~100%额定负荷范围内锅炉能够稳定燃烧。 1.锅炉概述 本锅炉为高温高压,单锅筒横置式,单炉膛,自然循环,全悬吊结构,全钢架π型布置。锅炉采用室外布置,运转层设置在8m标高。 锅炉主要由炉膛、绝热旋风分离器、自平衡回料阀和尾部对流烟道组成。炉膛采用膜式水冷壁,锅炉中部是绝热旋风分离器,尾部竖井烟道布置两级四组对流过热器,过热器下方布置三组光管省煤器及一、二次风各三组空气预热器。 在燃烧系统中,给煤机将煤送入落煤管进入炉膛,锅炉燃烧所需空气分别由一、二次风机提供。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