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综合测试

【知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

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2.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结论的来历,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测量及其它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方式: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知识与技能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可以分成()组;有()个面;()的面是完全相同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由( )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分米。长方体的长为7cm,宽为5cm,高为3cm,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00cm3 = _____ dm3= _____ L 960 ml= _____ L= _____ dm3 400dm3= _____ cm3= _____ ml 0.6L= _____ ml = _____ cm3 4、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_____。一颗糖的体积约2_____。 一个苹果重50_____。指甲盖的面积约1_____。 一瓶色拉油约4.2_____。一个橱柜的容积约2_____。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根长方体的方木,横截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长5分米,它的体积是()平方厘米。 7、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瓶。 8.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1、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则表面积和体积都扩大4倍。…………() 2、长方体的表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3、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4、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5、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6、0.73=0.7×0.7×0.7………………………………………………() 7、一个长方体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厘米,他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8、相对的4条棱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时5厘米,它的体积是53=15立方厘米。………() 10、一个油桶能装多少升油,就是求它的容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我们在画长方体时一般只画出三个面,这是因为长方体()。 A.只有三个面 B.只能看到三个面 C.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A.21600平方厘米 B.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A.3倍 B.6倍 C.9倍 D.27倍 4.用一根长()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28厘米 B.126平方厘米 C.56厘米 D.90立方厘米 5.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较() A.一样大 B.表面积大 C.不好比较大小 D.体积大 6.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表面积()。 A.不变 B.比原来大了 C.比原来小了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

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 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 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⒈ 据216×32=691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⒉ 口算。 0.8×7= 1.5×7= 1.32×8=0.7×8=10.3×2=5×0.6= ⒊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2×80.312×1 1.08×25.92×15 7.83×1.2×2.11.82×0.4. 1×0.45 21.6×32=2160×32=0.216×32=.16×32=16×320= 、十个边长为1.5分米的正方形铁圈,需要多少米的铁丝? 5、“a×30的积一定大于30”这句话对吗?请举例说明。 6、水果店运来了3筐苹果,每筐30.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2.6元,这些苹果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⒈ 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算式是,用乘法表示版式是,结果是。⒉ 0.486×7的积末尾有位小数。 ★⒉ 按一定的规律填数 3.125、_______、12.5、________、________、100。

★★⒊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在积里标上小数点。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 一、用竖式计算。 2.52× 3.41.08×0.12×0.44 0.042×0.5 0.76×0.3 0.25×0.046 三、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7.3度,5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如果每度电0.5元,这个月要交电费多少元? 四、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1.15倍还多0.6米,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是多少米? 五、水果店每一天卖出苹果32.5千克,每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0.9倍。⒈ 第二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⒉ 哪天卖得多?多多少千克? ⒈ 15名同学要过河,每位同学要过渡费0.6元,10元钱够不够? ★里填上“>”或“<”。 0.73×× ★★⒊ AB两数的和是12.1,如果A数缩小10倍,就与B数相等,B数是多少? ⒈ 根据108×145=1566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10.8×1.45= 1.08×1450=0.108×14.5=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这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练习题》,是WTT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口算。(6分)见卷末。 二、知识迷宫我来闯。(每空1分,共19分) 1、把一个正方形的魔方放在桌子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都是()。 2、一个足球放在桌子上从左面看到的是()。 3、一个物体放在桌子上,从上面看到的是,这个物体可能是()。 4、下面的图形分别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5、数一数,下面的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 三、我当小判官。(5分) 1、18.0544444……的循环节是“054”。() 2、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比1小。() 3、一个不为零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比原数小。() 4、看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5、0.9除以8.1的商是9。() 四、众说纷纷我来选。(5分) 1、3.5÷0.01与3.5×0.01的计算结果比较() A、商较大 B、积较大 C、一样大 2、下面物体都是由5个正方体摆成的。 ①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②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③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④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五、我是计算能手( 27分) 1、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分) 8.796×0.25 10.5÷0.75 7÷19

2、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7.6×5.3+3.7×7.6 (3.7+17×0.4)÷3.5 75.36÷12—4.32×0.5 8.8×0.125 24.1×1.5+7.59×15 6.6÷(0.68+0.42) 3、文字题(只列式不计算)(3分) 1)7.3与2.7的和,去乘0.3除6.9的商,结果是多少?(1分) 2)3.6与2.5的积,加上7.2所得的和的一半是多少?(1分) 六、下面三个同学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你能试着画一画吗?(6分) 小芳(上面) 小强 小亮(正面) 小芳看到的小亮看到的小强看到的 七、生活中的小学数学。(每题5分,共30分) 1、这辆车每小时行驶65千米,几小时可到达乙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一块地有2.5公顷,用2台同样的抽水机浇水,需要5小时,平均每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

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

三角形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小学数学_年级五年级 教师姓名_ 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的类比,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回顾旧知识 探索新知识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预设4: 总结概括: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拓展提升:只用一个三角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写出新知识)

1、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15分钟) 例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例2: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1.2分4.8分

1.2 厘 米 2厘米 例3: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例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底和高都是0.2分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0.2平方米。()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4.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 例5:根据三角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填表。 例6:应用题。 底(厘米) 6 4 高(厘米) 5 3 面积(平方厘米) 6 12.6 (1)一块三角形地,底长38米,高是2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0.7千克,这块地可以收小麦多少千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看练习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长方体有——个面,6个面都是——(也可能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 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 点。 (2)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也叫——),正方体是——的长方体,6个面都 是——,6个面的面积都——,12条棱的长度都—— 二.判断。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到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3)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4)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三、谨慎选择: 1.用棱长10厘米的8块正方体木块,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在它们之 中棱长之和最短的() A.长方体 B.正方体

2.用棱长都是10厘米的3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 之和是()厘米 .A.360B.240C.200D.120拓展训练: 一、准确计算: 1.用一根168厘米的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教具,长20厘米,宽12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二、解决问题:1、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从生活中找一个长方听或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基础检测: 一、细心填写: 1.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16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棱长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0.2米,表面积是()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是(). 5.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分米,每条棱长是(),表面积是(). 二.判断。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中可能有两个正方形的面.() 2、长方体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形体一定是长方体.()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本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0.75÷1.2的商的最高位是( )位。 2.1.8÷0.25=( )÷25 1.25÷0.25=( )÷1 3.根据68×123=8364,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商。 8.364÷6.8=( ) 836.4÷1.23=( ) 4.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360.5=72 360.5=18 36 2.5=14.4 36 2.5=33.5 5.32.8连续减去( )个4.1得0。 6.在3.8484,3.8484…,3.8444…,0.1?42857?中,有限小数有( ); 无限小数有( )。 7.1.05959…是( )小数,它的循环节是( ),可以简写为(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8.在里填上“>”“<”或“=”。 1.26÷1.01 1.26 3.66÷3.7 1 4.32÷0.1243.2÷1.2 0.75÷0.890.75×0.89 9.一瓶牛奶有1.5千克,把它分装在大小一样的杯子里,每个杯子

最多盛0.24千克,至少需要( )个杯子才能盛完。 10.4本《军事天地》共43.2元,每本《军事天地》( )元。二、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 2.90.9090是循环小数。( ) 3.一个不为0的数乘100与这个数除以0.01的结果相同。 ( ) 4.除数小于1,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5.小数除以小数,商一定是小数。(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算式的商与0.45÷1.5的商相等的是( )。 A.4.5÷1.5 B.4.5÷15 C.0.45÷15 D.45÷15 2.下面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 A.14.96 B.14.96? C.14.9?6?D.14.9696 3.6.8÷0.25与6.8×4的结果相比( )。 A.6.8÷0.25大B.6.8×4大 C.一样大D.无法比较 4.右边的竖式是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请观察,商应该是( )。 A.1.26 B.1.2626...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约12课时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设计: 一、快乐启航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快乐体验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快乐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6140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 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我会填,不信你瞧。(一个一分,共18分)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升=()毫升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西瓜的体积大约是6()一桶水的容积是12() 3.长方体或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4.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个长14cm,宽9cm,高8cm的长方体,可以分割成()个棱长为2cm的正方体。 二、我是公正的小法官。(一个2分,共10分)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一样大。() 5.一瓶白酒有500L。() 三、A、B、C、我会选。(一个2分,共10分) 1.长方体的木箱体积与容积相比()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2.把三个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A、16cm2 B、32cm2 C、64cm2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cm2 B、54cm2 C、90cm2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A、2倍 B、4倍 C、6倍 四、我会填写下表。(单位:厘米)[一个2分,共20分] 长宽底面积高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 12 9 5 长方体 正方体 8 五、我能按照要求做。(一个3分,共12分) 1.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和体积。 2.一个长方体,长9cm,宽6cm,高5cm。 另一个长方体,横截面,高3m。 求它们的体积。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一个5分,共25分) 1.喜洋洋家里有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6dm,宽3dm,高。喜洋洋做这个玻璃鱼缸需要多少玻璃(玻璃鱼缸上面无盖) 2.××县步行街广场上有10哥这样的花坛,每个花坛的高,地面是边长的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中间填满泥土。 (1)一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 (2)做完这些花坛,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 3.一个长方体汽油桶的底面积是4dm2,高是,如果1L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测评方案 一、填空。 1.6.48÷0.54,除数是()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移动()位,转化成()÷()。 2.6瓶饮料装一箱,共有50瓶饮料,需要()个箱子才能装完。 3.一辆汽车0.8小时行驶了65 km,平均每小时行驶()km,平均行驶1 km 需要()小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16÷6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5.把5.23,5.24,5.25,5.32,5.34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6.做一套西装用布1.28 m,照这样计算,100 m布最多可以做()套这样的西装。 7.一辆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0.75 km,照这样计算,12分钟行驶()km,这辆摩托车行驶4.5 km需要()分钟。 二、判断。 1.0.5353是循环小数。() 2.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不变。() 3.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也都是循环小数。() 4.一个自然数(0除外)除以0.1,这个自然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因为10÷3=3……1,所以1÷0.3=3……1。() 三、选择。 1.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商是()。 A.1B.5C.25 2.因为56×24=1344,所以1.344÷0.56=()。 A.0.24 B.2.4 C.24 3.如果甲÷0.1=乙×0.1(甲、乙都不等于0),那么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是()。A.甲>乙B.甲=乙C.甲<乙 4.下面各数中,()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20。 A.1.195B.1.299 C.1.188 5.17.7÷2.5的商是7,余数是()。 A.2 B.0.2 C.0.02 四、计算。 1.用竖式计算。 2.简算。 83.6÷0.25÷4 73.8÷1.25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 面积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面积91—92例2 【课程标准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小游戏,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在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求三角形面积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借助适当的工具,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一组实际问题,能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用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再除以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学习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小游戏,结合学生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以评价目标1。 2.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关注学生是否会用转化的方法,找出新旧图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展示交流时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评价目标2。 3.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正确性,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新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PPT课件演示)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3.回顾引新。 (1)回顾: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乘除法1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1 一、小数乘法 1、列竖式计算。 27×0.43(计算并验算)0.86×1.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1.4(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2)85.44÷16=(3)67.5÷15= (4)289.9÷18=(5)101.7÷9=(6)243.2÷64= (7)16.8÷28=(8)15.6÷24=(9)0.138÷15=

(10)1.35÷27=(11)0.416÷32=(12)3.64÷52= (13)91.2÷3.8=(14)0.756÷0.18=(15)51.3÷0.27= (16)26÷0.13=(17)210÷1.4=(18)2.688÷0.56= (19)10.625÷25=(20)126÷45=(21)10÷25= (22)2.7÷7.5=(23)15÷0.06=(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26)8.33÷6.2≈(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29)1.25÷1.2≈ (30)2.41÷0.7≈ 命题人:王童童 审核人: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2 一、填空题。 1、根据46×5=690,1575÷15=10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6×15=0.46×0.15=1 5.75÷0.15=15.75÷1.5= 2、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3、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 7.5×0.8()7.5 7.5÷7.5()1 7.5÷0.8()7.5 7.5÷1.8()7.5 4、3.7÷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李师傅4小时做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 )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需要( )小时。 6、3.47÷0.62,商是5.5 时,余数是( )。 7、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1.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 )。 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少2.52,这个小数是()。 9、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02×1□0.02 789×1.001□789 3.5×5.3□5.3×3.5 4.8×0.999□4.8×1.01 二、选择题。 1、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小于被乘数,那么乘数()。 (1)大于1 (2)小于1 (3)等于1 2、30分=( )时 (1)0.3 (2)3 (3)0.5 3、2.5÷0.01与 2.5×100 的结果比较( )。 (1)商较大(2)积较大(3)相等 4、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 (3)24.6×(4.6+4.4) 5、一个小数扩大3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 7.2,原来的小数是()。 (1)21.6 (2)3.6 (3)2.4 三、计算。 1、用竖式计算。 (1)5.08×0.65(2)9.62÷0.158(3)14.2÷11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条棱长度相等。(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 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 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 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20×4+30×2+10=150cm 练习: (1)分别说出下面长方体长、宽、高。 (2)看图2-6,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形。 (3)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 合金包裹玻璃连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 )厘米。 (8)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 )厘米。 (9)至少需要( )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6)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30㎝ 20cm 20cm 30m 6m 50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试卷 一、我会填,不信你瞧。(每空1分,共20分)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0分米,8分米,高6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2、54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530平方分米=()平方米 9600立方厘米=()毫升=()升 6.7升=()毫升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西瓜的体积大约是6()一桶水的容积是12() 4、至少()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把3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8、一根铁丝长36厘米,如果做一个正方体框架,棱长是()厘米;如果做一个高和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长是()厘米。 二、我是公正的小法官。(每题1分,共6分)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5、一瓶白酒有500L。() 6、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三、A、B、C、我会选。(每题1分,共6分) 1.长方体的木箱体积与容积相比()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2.把三个棱长都是4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 A、16cm2 B、32cm2 C、64cm2 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cm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 cm2 B、54 cm2 C、90 cm2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 A、2倍 B、4倍 C、6倍 5、一个正方体的木料,它的底面积是10cm ,把它横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cm2。 A、60 B、40 C、30 6、一个长方体水池长20米,宽15米,深3米,占地面积是()。 A、300平方米 B、600平方米 C、45平方米 四、计算我最棒。(共20分) 五、我能按照要求做。(每题6分,共12分) 1.一个正方体,棱长6dm。求表面积和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5时=( )分1260m=( )m 2.3.6÷0.25=36÷( ) 13.7÷0.58=( )÷58 3.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 )。 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5.在0.23、0.3、0.2和0.2312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 6.一辆汽车0.5小时行驶40m,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m,每行驶1m需要( )小时。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近似数5.2与5.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 ) 2.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3.7.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 4.一个小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34545……不是( )。 A.有限小数 B.循环小数 C.无限无数 D. 小数 2.9.8除以2.9的商是3,余数是( )。 A.11 B.0.11 C.1.1 D.1 3.一辆汽车1.5小时行驶90m,照这样计算,行驶652m要多少小时?下面正确的算式是( )。 A.652÷90÷1.5 B.652÷(90÷1.5) C.652÷(90×1.5) D.90÷1.5×652

4.按规律填数18,9,4.5,2.25,1.125,( ),0.28125。 A.0.5625 B.0.125 C.0.65 D.5635 四、在○里填上“>”“<”或“=”。 3.5÷0.9○3.5 5.3÷5.3○1 4.6÷0.02○4.6÷0.2 3.6÷1.2○3.6 3.2÷0.1○3.2×10 6.56÷ 4.2○1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7÷3.5= 0.07÷0.35= 0.7÷35= 0.7÷0.35= 4.8÷12= 480÷12= 48÷1.2= 0.48÷1.2= 2.列竖式计算。(带*的保留两位小数) 0.285÷0.38= 9.12÷3.8= 91.2÷57= 80.5÷23= *16.787÷0.28≈*7.8÷3.5≈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三角形

年 级: 小五 辅导科目: 数学 课时数:3 课 题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 理解和认识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例1、判断 1、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它的两条高……………………………( )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高只对应一条底边……………………………( ) 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ah ÷2 ……………………………………( )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2、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米,面积是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2米、4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2.4米,底边上的高是1.5米,它的面积是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它的一条直角边为8分米,另一条直角边是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一条底边是3厘米,其对应的高是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它对边的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条边的高。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例2、画出下列图形BC边上的高 例3、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 1、选择适当的数据,求出下面各个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 2、先画后算 下面两个三角形,先画出高并度量底和高,再计算面积(单位:毫米)

例4、学校三角形花坛,它的底是16分米,高是5分米,这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30米,高是14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三角形麦地,底长22米,高13米,这块麦地的面积是多少? 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整理 一、除法的意义;;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例:10.2÷0.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与乘法意义区分)10.2×0.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2.5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2)商的小数点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对齐;(3)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后面添0继续除(被除数是整数时要先点小数点,再添0);(4)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的计算方法 (1)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2)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位数不够的,要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3)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求商的近似数;; (1)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计算到保留的小数位数_________,再将最后一位“___________”。(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还需要用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求近似数。 四、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___________,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一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___________,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3)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_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小圆点。 (4)循环节从十分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__________,循环节不是从十分位开始的循环小数叫做_______________。 2、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是_________________;小数部分的位数____________的小数是无限小数。 3、小数的分类;; 有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混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