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教案人教版

电解池教案人教版
电解池教案人教版

电解原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

3.会写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

[知识点讲解]

[基础知识导引]

1.电解

电解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电解方程式为:CuCl2Cu+Cl2↑

2.电解池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电解池与直流电源的连接

其中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3.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

⑴铜的精炼

以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硫酸铜(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做电解液,如图:

电解精炼铜原理

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⑵电镀铜

电镀铜和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阴、阳两极材料略有差别:

1、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2、电镀铜时,镀层金属(铜片)作阳极,待镀件(铁片)作阴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CuSO4)配成电镀液。

镀铜

[重点难点点拨]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

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电子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与此同时,电解池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也可能是阳极很活泼而本身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沿导线而流回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3)电极反应的类型:

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故而阴极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阳极则有可能被腐蚀。

3、电极名称的进一步理解

原电池:

根据电子流动的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正、负极。流出电子的电极(或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流入电子的电极为(或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正极;

电解池:根据离子的迁移方向可以把电极分成阳极、阴极。阳离子移向的电极(或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阴离子移向的电极(或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

⑴在原电池中,称正极、负极,其中负极流出电子

⑵在电解池中,称阳极、阴极,其中阴极流入电子

⑶电解池的阳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电解池的阴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

4、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1>化学变化的表示表示方法

为了表示化学变化的不同侧面,化学变化主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具体分类如下:

⑴(普通)化学方程式

⑵氧化还原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数目等)

⑶离子方程式

⑷电离方程式

⑸水解方程式

⑹热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对应的热效应)

⑺电极反应式

⑻电解方程式

<2>电极反应式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电极反应,首先要搞清楚电极材料,然后分析溶液中离子情况,再根据阴、阳极放电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电解过程总反应方程式叫电解方程式(指电解时总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正确书写电解方程式,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分析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来自何种物质,这样才能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配平且在等号上方注明“电解”或“通电”。

书写的具体步骤:

⑴先查阳极电极材料和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如用C电极电解CuSO4溶液:溶液中有CuSO4=Cu2++SO42—;H2O H++OH-。

溶液中存在Cu2+、H+、OH—、SO42—共4种离子。

⑵由放电顺序确定放电产物和电极反应

C电极为惰性电极,不参加反应。

放电能力Cu2+>H+Cu2+放电生成Cu

OH—>SO42—,OH—放电生成O2

电极反应:

阴极2Cu2++4e—=2Cu

阳极4OH—-4e—=2H2O+O2↑

溶液中余下的H+和SO42—结合成新物质H2SO4。

⑶由电极反应产物,写出总反应式――电解方程式

如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为CuSO4和H2O,产物是Cu、O2和H2SO4,电解方程式为:2CuSO4+2H2O 2Cu+O2↑+2H2SO4

5、电离、水解和电解的比较

发生条件变化实质实例

电离①适用于电解质

②在溶液或熔化

电解质分离成自由移动的离

子(在水溶液中形在水合离

CuSO4=Cu2++SO42-

①电离是盐类发生水

解反应和电解反应的

状态中发生 子)

先决条件

②电解要通入直流电才能发生

③一般说,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可逆的、微弱的;其他物质(如CaC 2、醇钠、卤代烃、酯、多糖、蛋白质等)的水解程度与物质自

身有关。

水 解 ①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

成难电离物质等

②在水溶液中发生

组成盐的酸根阴离子或金属

阳离子(包括NH 4+

)和水电离出的H +

或OH —结合成弱电解质

CN -

+H 2O HCN+OH -

Cu 2+

+2H 2O

Cu(OH)2+2H +

电 解 ①只有电解质处于熔融状态或溶

液中才能发生

②要通入直流电,才发生电解

在直流电作用下,组成电解质的阴、阳离子(或水中的H +、

OH —)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CuSO 4+2H 2O 2Cu+O 2↑+2H 2SO 4 6、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比较

表示内容

书写特点

实 例

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溶液中的离

解的式子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用“”表示。多元酸、碱分步电离分步书写(中学阶段中多元弱碱的电离可一

步书写)

NaHSO 4=Na ++H ++SO 42-

H 2S+H 2O

H 3O ++HS -

HS -+H 2

O H 3O ++S 2- NaHCO 3=Na ++HCO 3-

HCO 3-H ++CO 32- Al(OH)3

Al 3++3OH -

离子方程式

表示弱电解质等在

溶液中的反应。可以表示同一类的反应

反应物、生成物中易溶且易电离的写离子形式(包括弱酸、弱碱、难

电离物质等);其他物质写分子式。方程式两边原子个数和电荷均应守恒,固态物质间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浓溶液间的反应一般也不用) NH 4++OH -NH 3↑+H 2O NH 4++OH - NH 3·H 2O

Cu+2Ag +=2Ag+Cu 2+

Al 3++3H 2O

Al(OH)3+3H +

Fe 3++3SCN -=Fe(SCN)3

2H ++SO 42-+Ba 2++2OH -=BaSO 4↓+2H 2O CH 3CH 2Cl+OH -

CH 3CH 2OH+Cl -

C 6H 5O -+CO 2+H 2O

C 6H 5OH+HCO 3-

CH 3COOCH 2CH 3+OH - CH 3COO -+CH 2CH 3OH

CaC 2+2H 2O Ca 2++2OH -+C 2H 2↑ 4Ag ++2H 2O

4Ag+O 2↑+4H +

电极反应式

表示原电池或电解池中的电极反应

要注明电极名称,得(失)电子数 ①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阳极 4OH -—4e -=2H 2O+O 2↑ 阴极 Cu 2++2e -=Cu

② 钢铁的吸氧腐蚀(铁本身是活泼电极,参加反应)

负极Fe —2e —=Fe 2+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 电解饱和食盐水(用惰性电极) 阳极:2Cl --2e -=Cl 2↑ 阴极:2H ++2e -=H 2↑

电解方程式 表示电解时物质变条件是“电解”

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时:

化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H2O2H2SO4+2Cu+O2↑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

2NaCl+2H2O2NaOH+H2↑+Cl2↑

7、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

定义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合金的装置

装置举例

形成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

②电解质溶液(电极插入其中

并与电极自发反应)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两电极接直流电源

②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镀件接电

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金属(电子流出的

极)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能导电的

非金属(电子流入的极)

阴极与电源泉负极相连的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极

名称同电解池的命名,但有限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金属或还原性气

体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

得电子或者氧化性气体得电子

(吸氧腐蚀)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电

子,或电极金属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

阳极金属电极失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电子

电子流向外电路:

外电路:

同电解池

能量转变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装置特点无外接直流电源有外接直流电源有外接直流电源,阳极为活泼金属且与电解液中阳离子为同一金属

相似之处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同一装置中两个电极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举例⑴铜锌原电池;⑵氢氧燃烧电池⑴氯碱工业装置;⑵电解精炼铜镀锌装置

8、电解时电极放电顺序的判断

离子在电极上得失电子的能力与离子的性质、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电流的大小、电极的材料及电极间的距离等都有关系。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讨论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和还原性强弱对它们得失电子能力的影响。

⑴阳极放电顺序

①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指金属活动顺序表Ag及Ag以前的金属)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

离子不能失电子。

②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则要再看溶液中的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此时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

阴离子放电顺序:

S2—>I—>Br—>Cl—>OH—>含氧酸根>F—(实际上在水溶液中的电解,OH—后面的离子是不可能放电的,因为水提供的OH—会放电)

⑵阴极放电顺序

阴极本身被保护,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

Ag+>Fe3+>Cu2+>Fe2+>Zn2+>H+>Al3+>Mg2+(类似,在水溶液中的电解,H+后面的离子一般是不放电的,因为水提供的H+会放电;离子的放电顺序往往还与溶液的酸碱性、温度、离子的浓度等有关)

9、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

被电解

的物质

电解质实例阴极阳极总方程式溶液的pH备注

H2O 强碱的含氧

酸盐Na2SO4

4H++4e—=2H2↑4OH——4e—=O2↑+2H2O

2H2O2H2↑+O2↑

不变

电解

质起

导电

作用,

其量

不变,

水减

含氧酸

H2SO4

降低

强碱KOH 升高

电解质自身弱碱的非含

氧酸盐(氟化

物除

外)CuCl2

Cu2++2e—=Cu↓2Cl——2e—=Cl2↑

CuCl2Cu+Cl2↑

具体看金

属阳离子

水解能力

与生成的

气体溶于

水后的反

应。此处

Cl2溶于水

的酸性强

于Cu2+水

解的酸性,

所以pH下

相当

于电

解质

分解,

水不

参加

反应

非含氧酸

(HF除外)

HBr

2H++2e—=H2↑2Br——2e—=Br2

2HBr Br2+H2↑

升高

电解质自身和水强碱的非含

氧酸盐NaCl

2H++2e—=H2↑2Cl——2e—=Cl2↑2NaCl+2H2O

2NaOH+H2↑+Cl2↑

升高

产生

碱或

酸弱碱的含氧

酸盐CuSO4

Cu2++42e—=2Cu↓4OH——4e—=O2↑+2H2O 2CuSO4+2H2O

2H2SO4+2Cu+O2↑

降低

10、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均为惰性电极),pH变化情况,电解液复原所需加入物质及电解类型(与上面的9相互对照补充)

(1)分解水型:

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H2SO4、K2SO4等)的电解。

阴极:4H++4e-=2H2↑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H2O2H2↑+O2↑

阴极产物:H2;阳极产物:O2。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入物质:H2O。

pH变化情况:原来酸性的溶液pH变小,原来碱性的溶液pH变大,强酸(含氧酸)强碱的正盐溶液pH不变。

(2)分解电解质型:

无氧酸(除HF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的电解,如HCl、CuCl2等。

阴极:Cu2++2e-=Cu

阳极:2Cl--2e-=Cl2↑

总反应:CuCl2Cu+Cl2↑

阴极产物:酸为H2,盐为金属;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原溶质,如电解CuCl2溶液,需加CuCl2。

pH变化情况:如电解无氧酸溶液pH变大但不会超过7;如为盐溶液的电解则视无氧酸根的情况而定(如:电解CuCl2溶液时,由于生成的Cl2溶于水产生的酸性强于Cu2+水解产生的酸性,所以pH下降;电解Na2S溶液时,由于生成NaOH使pH升高)。

(3)放氢生碱型:

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溶液的电解,如NaCl、MgBr2等。

阴极:2H++2e-=H2↑

阳极:2Cl--2e-=Cl2↑

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

阴极产物:碱和H2;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分别为NaOH和H2以及Cl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卤化氢。电解饱和食盐水,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需加入HCl。

pH变化情况:电解液pH显著变大

(4)放氧生酸型:

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的电解,如CuSO4、AgNO3等。

阴极:2Cu2++4e-=Cu

阳极:4OH--4e-=O2↑+2H2O

总反应:2CuSO4+2H2O2Cu+O2↑+2H2SO4

阴极产物:析出不活泼金属单质;阳极产物是该盐对应的含氧酸和氧气,本例中分别是Cu以及H2SO4、O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金属价态与原盐中相同)。如电解CuSO4溶液,复原需加入CuO。

pH变化情况:溶液pH显著变小。

11、实验分析:电解CuCl2溶液

(1)电极材料

阴极可用惰性电极,甚至较活泼的金属,但阳极需使用惰性电极,否则会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2)惰性电极一般指金、铂、石墨电极,而银、铜等均是活性电极。

(3)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阴极石墨棒上析出一层红色固体,阳极表面有气泡放出,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4)淀粉碘化钾试纸的作用:检验阳极产物是否为Cl2。使用时应先润湿并缠于玻棒端或用镊子夹持,作用时间不宜太久,否则变蓝后的试纸又会失去蓝色。

12、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

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NaOH、Cl2、H2,而电解稀NaCl溶液可制备NaClO。

2NaCl+2H2O2NaOH+H2↑+Cl2↑

⑵电镀利用电解原理进行设计

镀件

电镀与一般的电解本质相同,但在电极材料、电极反应(是同种金属的得失电子,宏观上无新物质生成)、溶液浓度(电解过程浓度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电镀则不变)的变化等均有差别。

⑶精炼铜

⑷电解法冶炼金属

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常用电解的方法冶炼,如Na、Mg、Al等金属(这是因为这些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很弱,难以找到经济实用的还原剂,从这个意义上看,电源的负极是最强的还原剂)。

例如: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熔融的氧化铝

①原料由铝土矿提纯得到纯Al2O3

②设备

③原理在熔化条件下Al2O3=2Al3++3O2—

阴极4Al3++12e—=4Al

阳极6O2——12e—=3O2↑

总反应式

注意:

①冰晶石作熔剂,降低Al2O3的熔点;②电解过程中,定期补充阳极碳块;③由铝矾土制备纯Al2O3。

二、铜的电解精炼

原理:电解时,用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纯铜板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CuSO4溶液中主要有Cu2+、SO、H+、OH-,通电后H+和Cu2+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发生Cu2++2e-=Cu;OH-和SO移向阳极,但阳极因为是活性电极故而阴离子并不放电,主要为阳极(活泼及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阳极反应:Cu-2e-=Cu2+。

电解过程中,比铜活泼的Zn、Fe、Ni等金属杂质,在铜溶解的同时也会失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而溶解,此时阴极仍发生Cu2++2e-=Cu,这会导致电解液中硫酸铜的浓度不发生变化;Ag、Au不如Cu易失电子,Cu溶解时它们以阳极泥形式沉积下来,可供提炼Au、Ag等贵金属。

结论:该过程实现了提纯铜的目的。

三、电镀铜

1.原理:

电镀时,一般都是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为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成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而用镀层金属为阳极,阳极金属溶解在溶液中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被还原成金属析出。

电镀铜规律可概括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电解液不变”。

工业上电镀常使用有毒电镀液,因此电镀废水应回收有用物质、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后,达标排放,以防污染环境。

2.实验分析:电镀铜实验

(1)待镀件需酸洗去除表面的锈。

(2)电镀液CuSO4中加氨水制成铜氨溶液以降低Cu2+浓度使镀层光亮。

[典型例题剖析]

例1.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的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质溶液的pH由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则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是()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

[分析]根据离子放电顺序,先写出两极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4OH--4e-=O2↑+2H2O①

阴极:4Ag++4e-=4Ag②

其中OH-来自水,所以总的电解反应式:4Ag++2H2O4Ag+O2↑+4H+

或4AgNO3+2H2O4Ag+ O2↑+4HNO3

因为有HNO3生成,所以pH要变小。生成HNO3的物质的量为(10-3-10-6)×0.5≈0.5×10-3mol,所以析出银的质量为

0.5×10-3mol×108g/mol=54mg

答案:B

例2.如图所示A为一张浸透淀粉碘化钾溶液并滴有酚酞试剂的滤纸,a、b为两张紧贴在滤纸上的铂片,并用导线和直流电源M、N两极相连接,通电后,在a周围观察到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1)电源哪一个极是正极?哪极是负极?

(2)b周围可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分析]本题装置实际上是电解KI溶液,由于a、b为铂电极是惰性电极,则在阳极上放电的应是I-,其电极反应为:2I--2e-=I2;阴极是水电离出来的H+放电,其电极反应为:2H++2e-=H2↑,由于H+在阴极上不断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阴极附近OH-浓度增大。从题给条件分析可知,a周围观察到蓝色,说明有I2生成,所以a为阳极、b为阴极,而与之相连中的电源M极为正极,N极为负极,b周围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

(1)M是电源的正极,N为负极,

(2)b极周围可看到溶液红色,因为b极为阴极,其电极反应为2H++2e-=H2↑,由于H+不断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c(OH-)增大,使得b极附近碱性增大,酚酞变红。

例3.若在铁片上镀锌,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把铁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电解质必须用含有锌离子的可溶性盐

C.锌极发生氧化反应

D.铁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分析]电镀的实质就是以非惰性电极为阳极的一种特殊的电解。电镀时一般以镀层金属为电解池的阳极,待镀件为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溶液为电镀液。电镀过程中镀层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成为离子溶入电解液,其离子则在待镀件上发生还原反应而析出,且电解质溶液浓度一般不变。故而本题只有A项不正确。

答案:A

例4.串联电路中的四个电解池分别装有0.1mol·L-1的下列溶液,用铂电极电解,连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最小的是()

A.CuCl2

B.NaCl

C.AgNO3

D.KNO3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原理、离子放电顺序及电解后溶液pH变化等问题。理解电解原理并熟悉掌握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在电解时,如果H+或OH-在电极上放电往往会导致电极附近溶液H+或OH-浓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电极附近pH变化。对于电解CuCl2溶液,尽管H+或OH-都没有在阴极或阳极上放电,但由于CuCl2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因此若CuCl2完全电解后,如果不考虑Cl2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溶液呈中性,pH增大(实际上由于生成HCl、HClO,溶液呈微酸性)。电解NaCl溶液H+在阴极上放电,阴极附近OH-浓度增大;阳极上Cl-放电,阳极区域H+、OH-浓度基本不变,因而电解后整个溶液pH会变大,电解AgNO3溶液,阴极Ag+放电;阳极是OH-放电,阳极区域H+浓度变大,溶液pH会显著变小(相当于生成稀HNO3)。电解KNO3实质是电解水,pH不变。

答案:C

例5.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mL CuSO4(aq)中进行电解,通电一段时间后,某一电极上增重0.064g(设电解时无H2放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A.1×10-3mol·L-1

B.4×10-3mol·L-1

C.2×10-3mol·L-1

D.1×10-7 mol·L-1

[分析]由于最后溶液中的H+主要由电解CuSO4溶液产生,所以要计算c(H+),可依据电解的离子方程式2Cu2++2H2O

2Cu+O2↑+4H+进行解题。题中电极增重0.064g必为阴极反应生成Cu所致,即n(Cu)=0.064g÷64g·mol-1=0.0010mol,然后依据离子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求出生成的c(H+)。

2Cu2++2H2O2Cu +O2↑+4H+

2mol4mol

0.0010mol c(H+)×0.50L

c(H+)==4.0×10-3mol·L-1

答案:B

例6.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如下: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4—5:

②在电流强度为IA,通过时间为ts后,精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试回答:

(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_______,C接_______,_______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选填下列操作步骤的编号)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的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4)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 A=__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注意了与物理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本题解题要点如下:

①图中U型电解槽外接的试管G,是用来吸收阳极放出的Cl2,由此判断A为阴极,该极应通过电流计接在蓄电池

的负极上;

②欲精确测量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宜采用称量电极在电解前后质量差的方法,而不能用“刮下”的方法;

③根据电量相等:,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1)D A B ;F B A D E

(2)2Cl——2e—=Cl2↑变蓝色Cl2+2I—=2Cl—+I2

(3)①③④⑥

(4)

例7.(04广东、11)pH=a的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NaOH

B.H2SO4

C.AgNO3

D.Na2SO4

答案:A

解析:用惰性电极Na2SO4溶液,pH不变,电解H2SO4溶液和AgNO3溶液,pH减小,故选A。

例8.(05天津、1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答案:D

提示:根据电解精炼铜原理知,电解制备高纯度Ni时要用NiSO4做电解质溶液,且电解前后Ni2+浓度基。

例9.(04全国Ⅱ、28)(14分)

在玻璃圆筒中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

(1)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上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下层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搅拌后两层液体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检验上层液体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I2

(2)2=H2↑

(3)KI(或NaI等)水溶液

(4)CCl4(或CHCl3等)

(5)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所以绝大部分I2都转移到CCl4中

(6)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例如,若③中答NaI水溶液,这里答火焰呈黄色。)

一轮复习_电解池教案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复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 理解电解的原理,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次序,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 能正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3) 能正确分析充电电池 (4) 使学生了解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 (5) 了解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正确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 能力方法目标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体验大胆猜测。 电解原理 1. 电解的概念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熔融态离子化合物)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注意: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②电能转化为化学能。③强有力氧化还原反应手段 2. 电解池的概念 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3.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直流电源。 (2)两个电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 4. 放电次序 ①放电: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 ②惰性电极:用石墨、金、铂等还原性很弱的材料制做的电极,理由是它们在一般的通电条件下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非惰性电极:用铁、锌、铜、银等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制做的电极又叫做活性电极,它们做电解池的阳极时,先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阳极上:S2->I->Br->Cl->OH->SO42-(NO3-)>F-(与阴离子还原性一致);阴极上:Ag+>Hg2+>Fe3+>Cu2+>(H+)>Pb2+>Sn2+>Fe2+>Zn2+>(H+)>Al3+>Mg2+>Na+(与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一致) 说明:由于H+离子放电产生的H2不能很快地离去,增大了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阻等原因,使H +的放电顺序发生变化。还应注意:在离子浓度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浓度大的离子可能先放电,如:电解饱和ZnSO4溶液时,阴极上的主要产物是锌 5. 电解质导电的实质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离子化合物)的电解过程。 6.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2)根据电解质溶液里离子流动的方向判断。在电解质溶液里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3)根据电解时两极发生的现象判断。在电解池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根据发生的现象可判断出阴、阳两极。 7. 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方法步骤为: a.应先根据外接电源正确判断出阴阳极 b.再看电极材料,若金属做阳极(除Au、Pt外),电极本身会发生氧化反应 c.最后看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分析电解质水溶液的组成,找全离子并分为阴、阳两组; d.分别对阴、阳离子排出放电顺序,写出两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e.合并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出电解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8.电解后整个溶液的PH值变化由总反应及溶液浓度的变化来决定,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若消耗H+或生成OH-,溶液的pH值增大; 若消耗OH-或生成H+,溶液的pH值减小。 若电解水,PH值的变化由原溶液的PH值来决定。 电解后电极附近溶液的pH值变化:. 由于离子迁移速率赶不上反应速率,所以判断电极周围溶液PH值的变化(指示剂的变色)应看电极反应,而不是看离子的迁移。 若阳极周围生成O2,则消耗OH-,PH值减小; 若阴极周围生成H2,则消耗H+,PH值增大。

四年级语文:九寨沟教学案例(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四年级语文:九寨沟教学案例 (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四年级语文:九寨沟教学案例(实用文本) 一、教学设想 《九寨沟》这篇写景美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然而,九寨沟的美是说也说不完的,仅仅凭借书上的描写,还不能真正让人感受九寨沟摄人心魄的美,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研究的空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略九寨沟的美。于是我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九寨沟》教学流程。 二、主要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九寨沟

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被美妙绝伦的九寨沟所陶醉、所感染。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特别投入,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完书之后,你觉得九寨沟的哪些景物最美,并说说体会。 生1:我觉得雪峰最美,因为它很雄伟、壮观。 师:高耸入云的雪峰让人叫绝,接着我们继续汇报。 生2:我觉得湖泊最美,因为这里的湖水好清呀! 师:就湖泊这处景物还有谁也想来说一说。 生3:我也认为湖泊最美,因为这里就像一幅画卷,就像文中写到“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生4:我觉得森林最美。因为这里生态植被保护得非常好。 生5:我沉得瀑布最美。这让我想起了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

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第三节电解池教案(第一课时)

(2)电解质; (3)构成闭合回路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书写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够请1—2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然后讲评) [板书] CuCl 2Cu+Cl 2 ↑ [过渡]下面我们再分析电解池的两个电极。 [板书]3、电解池的两极 [讲]电解池的两极是由与之相连的电源电极的极性决定的。 [板书]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设疑]电解质溶液是如何将电路沟通的呢? [板书]4、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总结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板书]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讲]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有阴阳离子的参与,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不参加反应,电路就不能沟通,所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板书]5、电解的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问]从上已知CuCl2溶液中存有的离子有:Cu2+、Cl-、OH-、H+为什么电解时,只有Cu2+和Cl-放电?这要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板书]6、离子的放电顺序 [讲]因为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水平不同,所以,电解时离子放电难易也不同。 [板书]阳离子:Ag+>Hg2+>H+>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讲]电解电解质溶液时,在阴阳两极上首先发生放电反应的离子分别是溶液里最容易放电的阳离子和最容易放电的阴离子。 [讲]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要先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电极材料,则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板书]7、电极产物的判断 (1)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阳极(金属)>无氧酸根离子>OH―>含氧酸根离子>F―

《五彩池》片断赏析_1

《五彩池》片断赏析 导读:[案例] 《五彩池》是经我几次试教后展示的一节观摩课。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到制作课件,我都已经比较满意了,觉得只要按既定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 课上,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了一组五彩池图片后,结合书上的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学生还在黑板上写出了“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两个词语。我暗自惊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看来,这节课没问题了。” 正在我得意之际、,一只小手高高举起。难道还有问题?我有一种不祥之感:。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正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吗?不容多想;我示意让他说。他好奇地问道:“五彩池能游泳吗?” 这一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听课老师也发出了笑声,随即小声地议论起来。我,差点没晕过去,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好好的,怎么说到游泳去了?但转念一想,提问是一种可贵的质疑精神,哪怕提出的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想到这里,我首先对他进行了鼓励:‘‘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顿了顿,“既然大家很有兴趣,那么,我们先分小组讨论一下,好吗?” 学生们马上议论起来,我也趁机思考解疑的策略。情急之下,脑海里突然闪现“与文本对话”这句最近出现频率较高的话;文本不是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于是,我从容地继续组织教学: 师:(问刚才提问的同学)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 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不知大家听清楚没有,游泳池该具备的一个条件是什么? 生:水很清。 师:对,也就是要有卫生条件。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 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书,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 生:我觉得能游泳。因为书上说“水来自同一溪流”,说明水很干净,是卫生的。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尖尖的,这样游泳时就会有危险。 生:五彩池根本不可能游泳。“大的面积不足l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子怎么能游泳呢? 生:(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就是,是的! 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还有个问题:“如果五彩池具备游泳的条件,你会不会去游泳?” 生:我也不会去,因为五彩池那么美,如果大家都去游泳,过不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一化学《电解池》教案

电解池 教材分析 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所学高中知识的难点之一,是继原电池、化学电源后的又一重要的电化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比较熟悉,但对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却不能理 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法、总结归纳法,分层分部讲解电解池工作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解原理,会判断电解池、电极产物、电极周围溶液pH值及整个溶液pH值的变化; 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了解电解的应用,特别是电解在电镀、 电解精炼、电冶炼等方面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知识的学习,发现其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 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b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 六、教学过程 [复习]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原电池是怎样的能量转化装置?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引入]1799年,当意大利人发明了最原始的电池---伏打电池之后,许多科学家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好奇心驱使着人们去进行各种尝试,想看看它还能否出现什么奇特的现象。1807年,当英国化学家载维将铂电极插入熔融的氢氧化钾并 接通直流电源时,奇迹终于产生了,在阴极附近产生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随即形成紫色的火焰。这就是发现钾元素的主要过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他随后用电解法又相继发现了钠、钙、锶、钡、镁、硼、硅等元素,戴维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电解时,物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板书]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 ① ④ ② ③ 应的过程。

电解池教案人教版

电解原理 [重点难点] 1.理解电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铜。 3.会写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掌握围绕电解的计算。 [知识点讲解] [基础知识导引] 1.电解 电解CuCl2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时,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电解方程式为:CuCl2Cu+Cl2↑ 2.电解池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电解池与直流电源的连接 其中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跟直流电源或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 3.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 ⑴铜的精炼 以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硫酸铜(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做电解液,如图:

电解精炼铜原理 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Cu—2e—=Cu2+ 阴极Cu2++2e—=Cu ⑵电镀铜 电镀铜和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但阴、阳两极材料略有差别: 1、精炼铜时,粗铜板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用CuSO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2、电镀铜时,镀层金属(铜片)作阳极,待镀件(铁片)作阴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CuSO4)配成电镀液。 镀铜 [重点难点点拨]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 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案例

扬生活之风帆创课堂之精彩 ——《五彩池》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五彩池》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五彩池》这篇课文选自语文A版三年级上册。课文介绍了作者到四川松潘旅游时,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不同形状的五彩池以及五彩六色的池水,同时揭示了其中的奥妙。 二、案例描述 课前指名学生回答在课文中奶奶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作者去旅游见到什么导入,使用多谋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五彩池风光图片供学生欣赏,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这样做好目的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到五彩池游览了一番似的,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 (一)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师:听老师配乐范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打比方的句子,讨论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1:我找到了“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展幅地毯的宝石”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它把光辉比作宝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生2:我找到了“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的像盘子的,

有的像莲花的…..”这一句,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形状奇特,它把水池的形状比作葫芦、镰刀、盘子和莲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五彩池的神奇特等色。 师:除了课文讲到的形状外,你还能想象出五彩池有哪些形状吗?并用筒笔画画出来。 生:展示学生作品。 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彩池的神奇样子? 生1:我从这一句“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数量多。 生2:我从这一句“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母指能触到池底。”中体会到五彩池的大小和深浅。 师:你们很会读书,找得很准确。五彩池的确很神奇。我们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 生1:神奇的语气 生2:兴奋的语气 师:是的,我们应读出作者初见五彩池时惊讶之情,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一次。 师:刚见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无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是池水的颜色。 师:对,就是池水的颜色使作者感到惊奇。那么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 生: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 师: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请四人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习题)4.3电解池(二)最全版

课题 4.3电解池(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授课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2017.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电镀工业废水处理的简单介绍,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电解池原理 教学难点电解池应用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的原理,电解是通过电流引起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将电能转变成了化学能。电解的原理在工业上有哪些应用呢?这节课就向同学们介绍两个电解原理在工业上应用的事例. 【板书】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讲解】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备烧碱、氢气和氯气,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工业生产叫氯碱工业。 【板书】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氢气和氯气 【投影】 实验装置及原理 按上图装置,在U形管里倒入饱和食盐水,插入一根石墨棒做阳极,一根铁棒做阴极。同时在两边管中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并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阳极放出的气体。接通直流电源后,注意管内发生的现象。 【讲解】在这个反应中,由于H+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而生成H2,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继续电离,结果阴极区溶液里OH―浓度增大而呈碱性。 【板书】(1) 实验原理: 阳极(放电顺序:Cl->OH-):2Cl―-2e == Cl2↑ (氧化反应) 阴极(放电顺序:H+>Na+):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2NaCl+2H2O 电解 2NaOH +H2↑+ Cl2↑ 阴极阳极 【注意】在学习电解食盐水的化学原理时,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碱为什么在阴极区生成。这点可以从H+在阴极上大量被还原,从而引起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来分析在阴极区积累大量OH-的理由。 【板书】(2)工业制备方法---离子交换膜法

《电解池》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CuCl 2 =Cu2++2Cl- 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 2 ↑(氧化反应) 2、基本概念 (1)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2)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3) 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CuCl 2Cu+Cl 2 ↑ 2、电解池的两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4、电解的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5、离子的放电顺序 阳离子:Ag+>Hg2+>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6、电极产物的判断 (1) 阳极放电顺序:活泼阳极(金属)>无氧酸根离子>OH―>含氧酸根离子>F― (2) 阴极放电: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 7、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列物质,标得失;选离子,配电荷;配个数,巧用水;两式加,验总式。 8、电解规律 (1) 电解质分解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溶液的电解,水不参加反应 (2) 电解水型: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含氧酸等溶液的电解,只有水参加 (3) 放氢生碱型:电解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时,电解质的阴离子和水电离的H+放电,溶质和水都参加反应,pH增大 (4) 放氧生酸型:电解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时,电解质电离的阳离子和水电离的OH―离子放电,溶质和水都参加反应,pH减小。 1、电解含氧酸

电解池 教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都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不同的是,原电池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变为电能;而电解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借助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课本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电解池”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实体,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又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化工生产方面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工业以及电冶金等。然而电解过程中的放电顺序和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每届学生掌握得不够好,因此在“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后,进行电解过程中的放电顺序和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的专项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辨证思维能力。为更好的学习电解原理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心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为避免重心偏移,还要对以下知识点的深度予以适当控制。 对于电解过程中阴、阳两级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只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具体来说,在阳极,几种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可依据常例为:C l-〉OH-〉SO42-。若是金属单质作阳极,则除Pt、Au、Ti等少数金属以外,其他金属将优先于阴离

子在阳极放电。 在阴极,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一般是: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越不活泼金属,其阳离子越容易被还原。而铝以前的金属均不可能在水溶液中被还原。 要特别注意:不要把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绝对化。因为阴、阳离子在两极上的放电情况比较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电极材料等都有关系。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本节课学习重点: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本节课学习难点:阴、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1、新课引入。播放学生朗读的“关于大埔的陶瓷”的微视频,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走进电解原理的进一步学习,复习“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现象和产生现象的原因。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前面学习的电解池原理与本课将要学习的阴阳离子放电顺序、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学新授。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联系已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设置问题,分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重点强调若是金属单质作阳极除Pt、Au、Ti等少数金属以外,其他金属将优先于阴离子在阳极放电。 阴、阳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分

九寨沟教学实录

九寨沟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1、九寨沟这篇课文不仅仅写得风景美,而且文字也美。领略课文中的风景美是这节课显现的一个教学目标,但同时不能疏忽领略课文中的文字美,这两者应当是融为一体的,整个教学要紧紧扣住一个“美”字。 2、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听说读写才是语文的根,训练才是语文的本。说到底,语文教学就是要牢牢地抓住这个“根本”,借助“例子”这个平台,通过适时、反复而富有创造性的训练,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生活在那里的异兽珍禽。 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首尾呼应,形成美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如果今天我们大家都能长上一对自由的翅膀,你准备飞向哪里,?(自由发言)那有谁愿意和老师一起飞向九寨沟去看一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寨沟,去感受那里的迷人风光,快看—— (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大屏幕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引入景区。生欣赏九寨沟美景,不时发出赞叹声。) 师:一进入景区,就有什么样的感受?你认为九寨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课前咱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同学们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一进入景区,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生:一进入景区,就仿佛到了人间仙境。 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童话世界。 生: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呀!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对于九寨沟的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九寨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时一定要把字音读准,遇到长句子有做适当的停顿。(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告诉老师九寨沟在哪里?(指名回答)他的名字因何而来?九寨沟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找出两个概况写九寨沟特点的句子。 师板书: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课件出示】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师: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养的地方呢?,我们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两句话都是写九寨沟。 生:都是写九寨沟的美。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这样的写法叫总写。一段放在开头,一段放在结尾,这叫首尾呼应。 师: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师:(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生:不行。因为只有这两句话是总的写九寨沟很美,但看不出九寨沟具体美在哪。 师:在写作中我们对一个事物只是总的写他的特点是不够的,还要具体的去描述,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九寨沟的美 二、总览全文,留下美的印象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具体描写九寨沟的美的?

经典电解池教案

《电解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济宁市第二中学胡政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氧化还原理论、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原理在分析问题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三、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解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初步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论模型。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化学家探究过程的艰辛,提升对科学家的敬仰,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揭开伪科学的面纱,体会电解原理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原理。 教学难点:形成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思维模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 2 ↑(氧化反应) CuCl 2Cu+Cl 2 ↑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2、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1)直流电源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

第三节电解池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使学生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工业、电冶金工业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电解原理 实验准备:小烧杯、玻璃棒、碳棒、导线、电流表、直流电源。 25%的氯化铜溶液、碘化钾淀粉试纸、新铁钉、铜片、铜氨溶液(通过向1mol/L的硫酸铜溶液中边搅拌边加入浓氨水的方法制得)。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谁能举例说明原电池是怎样的能量转化装置?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导入新课]电能如何才能转变成化学能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原理 [设疑]我们已经知道,金属和电解质溶液都能导电,金属的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是否与金属的导电过程相同呢? [学生实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4—2](将U型管改为小烧杯),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阴极:碳棒上逐渐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 阳极:生成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 [启发引导]请大家根据实验现象和氯化铜溶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原有知识分析推断两极生成物的名称。 [学生讨论](略) [学生总结]两极产物阴极——铜阳极——氯气 [设疑]氯化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生成Cu和Cl2呢? [讲述]CuCl2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生成Cu2+和Cl- [板书]CuCl2 =Cu2++2Cl-

[讲述]通电前,Cu2+和Cl-在溶液里自由运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的Cl 2+移向阴极,并得-移向阳极,并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氯原子,进而结合成Cl 2放出,带正电的Cu 到电子被还原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课件展示]播放课前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模拟CuCl2溶液中Cu2+和Cl-在通电前后的运动、变化情况。 [板书]阴极:Cu2++2e-=Cu (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 2↑(氧化反应) [小结]电解质溶液在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板书]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或电解槽。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书写电解CuCl2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请1—3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 [板书] CuCl2Cu+Cl2↑ [过渡]下面我们再分析电解池的两个电极。 [板书]2、电解池的两极 [讲述]电解池的两极是由与之相连的电源电极决定的。 [板书]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设疑]电解质溶液是如何将电路沟通的呢? [板书]3、电解池中的电子的移动方向 [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总结并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板书]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 电解池中阴离子(被氧化)→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讲述]由上面分析可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必须有阴阳离子的参与,如果溶液中的离子不参加反应,电路就不能沟通,所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引导]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我们始终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水的电离。 [提问]CuCl2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哪些? [学生回答]Cu2+、Cl-、OH-、H+ [设疑]为什么电解时,只有Cu2+和Cl-放电呢?这要涉及到离子的放电顺序问题。 [板书]离子的放电顺序 [讲述]各种离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因此,电解时离子放电难易也不同。 阳离子:Ag+>Hg2+>Cu2+>Fe2+>Zn2+>H+>Al3+>Na+>K+ 阴离子:S2->I->Br->Cl->OH->含氧酸根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读课——《猫》 十、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建议 (上册)第一组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多变的火烧云。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这几篇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的美景、奇景,画面感很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同时要重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语段应让学生熟读成诵。另外,应建议学生运用课上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五彩池》,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其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 一、电解原理 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把: 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 (1)概念: 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 电子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与此同时,电解池溶液中的阴离子

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也可能是阳极很活泼而本身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这样,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沿导线而流回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3)电极反应的类型: 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故而阴极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阳极则有可能被腐蚀。 3、电极名称的进一步理解 ⑴在原电池中,称正极、负极,其中负极流出电子 ⑵在电解池中,称阳极、阴极,其中阴极流入电子 ⑶电解池的阳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电解池的阴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 4、电极反应式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电极反应,首先要搞清楚电极材料,然后分析溶液中离子情况,再根据阴、阳极放电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电解过程总反应方程式叫电解方程式(指电解时总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正确书写电解方程式,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分析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来自何种物质,这样才能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配平且在等号上方注明“电解”或“通电”。 书写的具体步骤: ⑴先查阳极电极材料和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导课方法介绍

“导课”的几种方法 “开场白”,亦称“导课”。这里所讲的“导课”指的就是“开场白”。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导课”,可以调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内在求知动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能自如运用一些常见的“导课”方法。 一、背景导入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学生课前对背景或有关资料的搜集,借学生在全班交流之机,巧妙引导对课文的学习。 例如:《孔子拜师》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悔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三年级的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甚少。教学本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从家长那里了解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始,学生间交流自己对孔子、老子的了解。 生1:我从家长那里了解到:《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说过的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生2:我从高年级大哥哥那里了解到: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非常多。 生3:我上网查到了:山东曲埠有“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都与孔子有关。“三孔”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录。 生4:我家有一本《道德经》,我从书上知道:老子创作了《道德经》五千言,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广泛。 生5:我从网上还知道: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是“太上老君”。 ……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大家对孔子、老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都是闻名世界的思想家,知识渊博,后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孔子、老子的课文,那就是《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从这篇课文,我们又将对他们有哪些了解呢? …… 学生通过动手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又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了解孔子、老子的兴趣。从而,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远非本文所限,岂不快哉? 二、据题导入法 课文的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俗称“题眼”。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析、理解、推测,提出问题,相机导入对课文的学习。 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个题目,放手让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问:1.泸定桥在哪儿?它是一座什么样的桥?2.为什么要夺泸定桥?怎样夺的?结果怎么样?3.为什么在“夺”字的前面还要加个“飞”字? 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正是课文的中心内容。通过对“飞”与“夺”字的质疑,学生能理清课文思路,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了一个好的“埋伏”。教师可紧紧抓住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步入学习过程。 这种方法,直接从课题入手,直奔课文的中心内容,简洁明快,多运用于一些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课文,比如《捞铁牛》、《爬山虎的脚》、《小音乐家扬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伟大的友谊》等。 三、迁移导入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相近或有关联,或结构相似,或同一作者写的不同文章,自然导入课文学习的一种方法。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案苏教版选修4

CuCl 2溶液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试验探究 如图所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 极,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 极。 若烧杯中的液体为CuCl 2溶液,合上电源开关, 能否看到小灯泡发光? 。 给CuCl 2溶液通电时现象: 阴极上 , 经检验该物质是 。 阳极上: , 经检验该物质是 。 两支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阳极: 。反应类型: 反应。 阴极: 。反应类型: 反应。 总反应式: 。 过程分析:CuCl 2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 ,通电后这些自由移动 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作 移动,根据 相互吸引的原理,带负电的氯离子向 极移动,在阳极,氯离子失去电子被 为氯原子,并两两结合成氯分子,从阳极放出, 带正电的铜离子向 极移动,在阴极铜离子获得电子被 成铜原子,覆盖在阴极上。 2、电解:使电流通过 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 的过程。 所用电流一般为直流电还是交流电较好? !该过程中 能转化为

CH 3CH 2OH 稀H 2SO 4 稀H 2SO 4 稀H 2SO 4 稀H 2 SO 4 能! 这是一个物理过程还是一个化学过程? 过程!显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 程就是 的过程。 3、电解池: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构成电解池的条件: ① ② ③ ④ 判断下列装置是否属于电解池: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在CuCl2的电解池装置中,电子流动方向从电源的极沿着导线到达极,从极沿着导线回到电源的极。 在溶液中电子有没有从阴极直接到达阳极呢?。溶液中的在电场作用下到达阴极,得到从电源负极流出的电子;溶液中的在电场作用下到达阳极,失去了电子流向电源的正极。就是说:在电解质溶液中依靠的定向移动而形成闭合回路的。 对CuCl2溶液而言,溶液中是否只有Cu2+和Cl-两种离子呢?。水电离出少量的H+和OH--在电场作用下是否也要做定向移动呢?。通电时,溶液中的两种离子都要向阴极移动,都要向阳极移动。 5、放电顺序 阴极上: 由于阴极上要电子,不管阴极材料是金属还是石墨,此时都不能得电子,因此只能是溶液中的得电子。阳离子氧化性越强就越得电子。 因此阴极上氧化性强的离子得电子。

电解池教学设计(人教版)

电解池(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初步了解溶液中的微粒放电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科学社论价值。 〖教学重点〗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顺序的判断 〖学生认知〗 〖教学流程〗

〖板书计划〗第三节电解池 〖学案〗 电解池学案(课时1)

交流讨论1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制金属钠: ?通电后,熔融氯化钠中的Na+和Cl-的如何运动? ?通过后电极表面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 ?上述过程发生什么形式的能量转化? 交流讨论2 用石墨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滴有酚酞),记录实验现象。 ?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 ?阴极和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检验? ?写出阴极和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阴极区酚酞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实践活动 根据电解原理,某同学制作一个家用简易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如图所示,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NaClO消毒液。

?石墨电极哪端与电源正极相连?为什 么? ?完成实验,并检验消毒液是否具有漂白性。 练习将浓度为1mol/L的 NaCl 和HCl 溶液各500mL混合,用石墨电极电解。 (1)写出电解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 (2)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如何变化? (3)当阴极收集到6.72L气体,阳极析出什么气体?其体积是多少? 〖教学过程〗 〖PPT〗:各种常用电池图片 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它们的原理都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能,那么能否利用电能引发氧化还原呢? 1799年,当意大利人发明了最原始的电池——伏打电池之后,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偿试和研究,直到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利用250节锌铜原电池串联起来用铂电极电解熔融的氢氧化钾时,奇迹发生了,在阴极附近产生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随即形成紫色的火焰,戴维发现了金属钾。到目前为止,在化工生产、金属冶炼、日常生活中,电解方法已经广泛应用。 〖展示〗:家用次氯酸钠消毒液发生器。其原料是饱和食盐水,通电即生成次氯酸钠,其原理是什么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问题〗能否举出几个通电发生的化学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