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三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选修三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选修三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2双向细目表 序号内容知了理应 道解解用 第一章第一节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等概念 元素周期表 2、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 律间的关系 3、通过对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 ? 探究,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以及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相互关系, 掌握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 4、原子核结构,理解质量数的含义, ?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元素、核 素、同位素的涵义 第二节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20 ? 元素周期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最外 律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 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 ? 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3、第三元素和?A族,?A族元素为 ? 例,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 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4、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 ? 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学会 运用周期表

第三节 1、化学键的含义及离子键和共价键 ? 化学键的形成,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构成 2、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 能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书写常见简单化合物、单质的电 ? 子式;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物质的形 成过程 第二章第一节 1、断裂化学键要吸收能量,生成化 ? 化学反应化学能与学键要放出能量 与能量热能 2、化学能和热能是相互转化的,并 ? 且符合能量守恒 3、什么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并 ? 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记住常接触的化学反应中哪些 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 4、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普遍存在 ? 的,它们符合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 律 第二节 1、火力发电中的能量转化 ? 化学能与 电能 2、原电池的原理 ? 3、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 ? 电能的关键 4、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析,掌握 ?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5、通过原电池装置来判断金属的活 ? 动性顺序 6、几种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 7、学会自己设计原电池 ? 第三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涵义及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并能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的速率和2、浓度、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催 ? 限度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2、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3、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4、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3)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7、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 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最新六年级语文期末命题试卷(附意图、答案、双向细目表-可直接打印)

最新六年级语文期末命题试卷(附意图、答案、双向细目表-可直接打印) 姓名:成绩 积累与运用(40分)阅读(30分)习作(30分)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汉字,组成词语.(5分) jiān jùn yùn xiān yì ( ) 苦( )工( ) 含( )起()力 ( ) 灭险( ) 音( ) ()维()立 【意图:区别同音字. 】 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先把错别字画上“о”,再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4分) 莫明其妙()再接再励()自做自受()眼急手快() 德高忘重()穿流不息()兴高彩烈()愤不顾身() 【意图:检查对汉字掌握情况.】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⑥绝对 伯牙绝弦( ) 斩尽杀绝( ) 绝无此意( ) 美妙绝伦( ) 绝大多数( ) 悬崖绝壁( ) 【意图:检测对多义字的掌握. 】 4、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 执著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追日,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精卫填海);执著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___ (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著是_____________(坚持不懈直言不讳),是_____________(艰苦卓绝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意图: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辨析能力.】5、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1+1+1+4=7分) (1)、通过体育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意图:检查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2)、生活在海边农村的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图:检查抓住句子主干的能力.】(3)、叔叔对我说:“等到了秋天,我请你到我家的果园摘桃子.”(改为转述句)

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总结

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中子N (核素)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决定原子呈电中性 电子数(Z 个)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 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三个基本关系 (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决定 X) (A Z

三相对原子质量 定义:以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1,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氯原子的m(35Cl)=5.81×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 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诸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 原子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值上与该质量 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 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 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通常可以用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必要的计算。 四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和10电子、18电子微粒 1.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1.电子层数相同时(同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 例:Na>Mg>Al>Si>P>S>Cl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同主族元素),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增大。 例:Li<Na<K<Rb<Cs (1)分子:Ne、CH4、NH3、H2O、HF ; (2)离子:Na+、Mg2+、Al3+、NH4+、NH2-、H3O+、OH-、O2-、F-。 3.18电子的微粒:2.(1) (1)分子:Ar、SiH4、PH3、H2S、HCl、CH3CH3、N2H4、H2O2、F2、CH3OH、CH3F 等; (2)离子:S2-、Cl-、K+、Ca2+、HS-。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试卷、答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分,每空 分) 、在下面的( )里分别填上适当的分数。 ?分 ( )小时 ???毫升 ( )升 、2 9 里面有( )个 1 9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质 数。 、在2 9 、 3 7 、 21 12 、 15 10 中,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 、 ÷ ?8 () () 40 () 64 、把 米长的的绳子,平均截成 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 和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 和 ?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中国长征运载火箭至今已进行了 ?次发射,其中只有 次发射失败,发射成功的占总数的( )。 、在○里填上“﹥”、“﹤”或“ ”。 5 3 ○ 5 4 1 2 ○ 4 7 、用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都是 ???高 ???至少需要铁丝( )???长方体框架的体积是( )??

?、用( )个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把这些小正方体紧挨在一起排成一排,全长( )米。 ?、在 ???????????????????????????? ?????这几个数据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二、判断( 分) 、因为甲数÷乙数 ?,所以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是甲数( )。 、两段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段剪下4 7 米,第二段剪下全长的 4 7 ,那么两段剪下 的一样长。( )。 、 5 1 8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 ) 、如果一个长方体,四个面完全一样,那么另外两个面一定是正方形。( ) 、棱长是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三、选择( 分) 、一个长是 ??,宽是 ??,棱长总和是 ???的长方体,它的高是( )??。 ???? ??? ??? ??? 、下面的平面图形中( )不能折成正方体。 、下面各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 5 8 ?? 8 15 ?? 7 20 ?? 1 8 、张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李师傅 ?小时做 ?个玩具,做得快是( )。 ??张师傅 ??李师傅 ??一样快 ??无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精选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 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文档交流仅供

参考...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 (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 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或,而不是。...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洪特规则特例:当p、d 、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 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 、d 0、f 0、p 3、d 5、f7、p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 e 2s 22p 0 、12Mg 3s 23p 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 3、15P 3s 23p 3、24C 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 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 6、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 n 3d104s 2、36Kr 4s 24p6。...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 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 22s 22p 63s 23p 64s 1。...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 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 ↑↓ ↑ ↓ ↓ ↓ ↑ ↑ ↑

中考化学试卷双向细目表

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试卷双向细目表 学科:化学命题时间: 单元难度 A B 考试水平 C D 难度分布 (%) 合计 a 身边的 化学物质 b c 10 4 6 2 16.7 10 10 22 a42315 物质构成 的奥秘 b2 1.611 c a54218.3 物质的 化学变化 b c 4 4 6.7 6.7 19 a22 6.7 化学与 社会发展 b4 6.78 c a 科学探究 b 4 2 7 2 19(渗透 在上述 c4 内容中)考试水平合计153******** 整卷难度分布(%):a(容易)68.3;b(中等难度)21.7;c(较难)10.

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试题情况分析 试卷名称:化学命题时间:2010年6月 题号题型知识点章/节 考试 水平 难度 估计 分值 1 2 3 4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分类 营养素 实验基本操作 2、3 2、3 12 1 B B B B 0.7 0.75 0.75 0.75 2 2 2 2 5 6选择化学式的意义 选择物质的微粒性 3 4-2 B A 0.7 0.75 2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 7选择 中找到指定元素 8选择与化学有关的安全知识 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9选择 新材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4B0.72 8-1、8-3A0.752 12-3A0.72 10选择对溶解度(曲线)7-2B0.52 11填空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类1-1、1-1、B0.724 2 12填空 化学用语、混合物提纯与分离、5-2、12-1 实验分析A B C 0.65 0.8 0.6 3 2 3 7 化学用语、燃料的利用、生活中4-2、5-2A0.83 13填空6 B0.651常见的物质、分析评价6-3、7-3C0.652 14填空实验室制取气体9 3-2、5-2、A0.753

高中化学双向细目表

高中化学必修1双向细目表 章节内容(知识点)知 道了 解 理 解 应 用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钠、氯气的物理性质√ 3、钠及其氧化物、氯气的化学性质。√ 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既简单计算√ 5.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简单计算,溶液稀 释时有关的计算 √6.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7.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8.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 关系及有关计算 √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 √ 2、分散系√ 3、丁达尔效应√ 4、胶体的渗析、胶体的吸附作用√

5.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离子共存、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7、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8.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氧化剂、 还原剂等概念 √9.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1、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 √3、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 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 4.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 环的影响; √ 5、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 6、NH3性质及制取、铵盐的性质及铵态 氮肥的使用问题; √ 7、HNO3的性质。 √

8、硫的主要性质; √ 9、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 10、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11、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及酸雨 的危害 √ 12、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13、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 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 途。 √ 14、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 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 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 第四章元素与材料世界1、硅的存在及用途。√ 2、二氧化硅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3、硅酸的性质(弱酸性、水溶性、硅胶 的吸水性)及制备方法。 √ 4.硅酸钠(Na2SiO3)的性质、用途。√5.硅酸盐工业√6.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018年中考化学双向细目表

(化学)2018年初中毕业生毕业升学考试双向细目表 一级主题二 级 主 题 三 级 主 题 题型 能力 层次 难 度 分 值 选 择 题 填 空 题 简 答 题 实 验 题 计 算 题 A B C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7、2 发展 科学 探究 能力 能对一些实验进行探究 6 √2、1 6 学习 基本 的实 验技 能 药品的取用、仪器的连 接、加热 1 √ 7、2 1 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7 会配制溶液 1 √7、2 1 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7、2 检验和区分常见物质0.25 √7、2 0.25 气体制取的装置和方法 4 √7 4 过滤、蒸发分离物质 1 2 √7 3 身边的化学物质地球 周围 的空 气 空气成分及作用 1 √√7 1 氧气和很多物质发生氧 化反应 1 √7 1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 碳的性质、用途 0.5 1 √ √ 7、2、1 1.5 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 制法 √7、2 水与 常见 的溶 液 水的组成,硬水和软水0.25 √7 0.25 常见水的净水方法 1 √7 1 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0.25 √√7 0.25 饱和溶液、溶解度 5 √7、2 5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 √ 1 1 结晶现象√7 乳化√7 金属 与金 属矿 金属的物理特征,主要化 学性质,及防腐蚀方法 1 √√7、 2 1 常见的铁矿石炼铁√7 合金性能,生铁和钢√7

物金属材料作用√7 金属资源的保护√7、2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腐蚀 性 2.25 √√√2、1 2.25 常见酸碱的稀释方法√7 酸碱性对人体、农作物的 影响 √7 常见盐的用途 1 √7 1 常见化肥种类及作用 1 √7 1 常见有机物及有机物的 重要性 √√7、2 碳酸根、铵根的检验√7、2、1 常见物质的颜色及溶解 性 1.75√7 1.75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 物质 的多 样性 物质的三态转化0.25√7、2 0.25 物质的分类 1 √√√7、2、1 1 微粒 构成 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 1.75√7 1.75 用微粒观点解释现象 4 √7 4 原子的构成 2 √7 2 微粒间的转化,核外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1 √√ 2 1 认识 化学 元素 常见元素名称及符号√7 元素的简单分类 1 √7 1 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应用√7 物质 组成 的表 示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 √7 1 书写化学式 3 √7、2、1 3 化学式的简单计算 1 √7、2 1 商品标签的元素组成及 含量√7、2 物质的化学变化学 变化 的基 本特 征 化学变化的特征及本质0.75√7 0.75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 √7、2 1 催化剂的作用0.5 √7 0.5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 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doc

高考化学知识点双向细目表 (依据安徽 2011 年高考说明) 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程培红2011年 8月 31日 理综 题型 分类序 知识点内容 了解合 号解掌应 填空题 选择题 握用 物质 1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 的组 2 原子团的定义√ 成、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性质 4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和分 类 5 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6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化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8 √√ 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学 基9 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化学 本 用语概 及常念 用计化 量学 基 本 理 论 溶液 物 质 结 构10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1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2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13 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 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14 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 15 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 16 溶液的含义。√ 17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18 溶液的组成。√ 19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0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1 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原子构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22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高中化学选修3经典习题

简单学习网讲义学科:化学轮次:《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讲次:第1讲名称:原子结构 《物质结构与性质》同步复习第1讲原子结构 主讲老师贺新 1题面 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35Cl 34.969 75.77%35Cl 35 75.77% 37Cl 36.966 24.23%37Cl 37 24.23% 平均35.453 平均35.4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 (5)24.23%是表示__________; 答案: (1)34.969是表示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2)35.453是表示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3)35是表示35Cl原子的质量数; (4)35.485是表示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5)24.23%是表示同位素37Cl在自然界存在的氯元素中所占的 原子个数百分比。 2题面 下列关于氢原子电子云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黑点密度大,电子数目大 B.黑点密度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大 C.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电子云图是对运动无规律性的描述 答案:B 3题面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答案:C

4题面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NH 4Cl 的电子式: C .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O 18 8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C 5题面 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依次为1、2、3、4和6, 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请回答: (1)组成A 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 和C 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C 分子的立体结构呈 型,该分子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若向D 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有无色气体生成。则D 的分 子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将1mol E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 2和2molH 2O ,则E 的分子式是 。 答案:(1)1s 22s 22p 63s 23p 6 (2)HCl H 2S V 极性 (3)H 2O 2 2H 2O 2 2H 2O+O 2↑(4)CH 4O 1题面 按所示格式填写下表有序号的表格: 原子序数 电子排布式 价层电子排布 周期 族 17 ① ② ③ ④ ⑤ 1s 22s 22p 6 ⑥ ⑦ ⑧ ⑨ ⑩ 3d 54s 1 ⑾ ⅥB 答案:①1s 22s 22p 63s 23p 5 ②3s 23p 5 ③3 ④ⅦA ⑤10 ⑥2s 22p 6 ⑦2 ⑧0 ⑨24 ⑩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 ⑾4 2题面 (1)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4s 24p 3,在元素周期表中,砷元素 位于_______周期 族;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砷酸钠的化学式是 。 (2)已知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写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构型和 元素符号: MnO 2

自编小学数学期末测试题(内含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试卷分析表、参考答案和评分意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双向细目表姓名:谢xx 专业:xxxx 学号:xxxx

2011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填空题 1、1 42 45 3 2、15 35 3、89 99 191 4、40 8 136 80 5、912 12 16 18÷24 0.75 6、 53 7 4 4 7、10 12 14 (注意,此题答案位置不可颠倒,题干中已经说明) 8、50.24 9、> 10、78 二、选择题 1、 D 2、C 3、A 4、B 5、C 三、判断题 1、× 2、× 3、 × 4、 √ 5、 × 四、计算题 1、1 0 43 53 95 83 121 6 5 (注意:本题只需写出最后结果) 2、 43 2 20 7 5 (注意:本体需有一些解题过程) 3、920 57 710 15 (注意:此题需按照方程的标准求解步骤求解)

五、作图题 1、 注:该题比较开放, 答案并不唯一教师视情况, 可酌情给分。 2、注意:该题需要步骤,学生不能直接做出最后图形,须有过程。 六、应用题 1、12 2、 15 4 3、55(分钟) 4、480元 5、150.72平方米 6、本班学生的体重,整体情况趁较集中的趋势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不是特别大,整体水平稳定。

附三: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试卷分析表

2011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满分100 命题人:谢xx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共28分,每空1分) 1、5和8的最大公因数是( ),6和42的最小公倍数是( ),9和15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2、3米长的绳子剪成相等的5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 (,每段长) () (米。 3、分数单位是1 9 的最大真分数是( ),最小假分数是( ),最小带分数是 ( )。 4、一个长方体文具盒,已知它的长为10cm ,宽为4cm,高为2cm,那么,这个文具盒最大面的面积是( ),最小面的面积是( ),它的表面积是( ),以及体积是( )。 5、3÷4=( )12 =12( ) =18÷( )=( )(填小数) 6、23 +1=( ), 2 - 14 =( ),84 +10 5 =( )。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36,这三个数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分别是( ),( ),( )。 8、一个圆形的水池,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9、若在()里填上“>”、“<”或“=”。那么,当x=16 时, 15 -x ( ) 131 。 10、小红本学期5次数学诊断的成绩分别是:76,82,88,80,64。那么,小红本学期的平均 成绩是(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共5分,每题1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图形平移的是( )。 A 、转动着的电风扇 B 、扔出的铅笔 C 、山路上行驶的汽车 D 、笔直航行的轮船 2、今年“国庆七日长假”,陆老师想参加“千岛湖双日游”,哪两天去去呢,陆老师共有( )种不同的选择。 A 、4种 B 、5种 C 、6种 3、把两根分别长为45厘米和30厘米的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 )厘米。 A 、15 B 、5 C 、30 4、两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4,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 A 、1 B 、2 C 、无法确定 5、如果正方体的边长扩大3倍,那么他的面积将扩大( )倍。 A 、3倍 B 、6倍 C 、9倍

高中的化学选修三终极整理.doc

高中化学修三极整理 第一部分原子构 原子构常模型:心球模型、瑟福模型、道模型、子云模型 原子基本构 :原子核(中子、子)核外子 原子道(描述核外子运状): 主量子数(能,即子,用n 表示,各个子用字母表示K、L、M 、N、O、P、Q,思考什么不存在R 子?)。 角量子数(能,即子,用l 表示, l< n;有 s、 p、 d、 f 四个能); 磁量子数(用m 表示 ,|m| ≤ l); 自旋量子数(用mz 表示, mz=0,± 1/2) 能交象 :E( n-1) s<End[n=4 、5] E( n-2) f< E( n-1) d< Ens[n=6、 7] 道形状 :s 道球形p 道 :形 d 道 :花瓣形 子排布式(表达核外子排布情况的式子): 普通表示法 :1s22s22p6??(所有子排布情况全部表示出来) 如Mg 1s22s22p63s2[ 适用于短周期元素 ] 表示法 :[ 稀有气体 ]最外子 如Na:[Ar]3s1[ 适用于周期元素 ] 子排布遵循的几个原: 能量最低原(能量最低构越定) 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道只能容一自旋相反的子) 洪特(子填充先填充一个自旋方向一致的子在每个道上) 道定的情况:全、全空、半 每个道所能容的最大子数: s 道 :2 p 道 :6 d 道 :10 f 道 :14 每个子所能容最大子数:2n 2 元素周期表分排布:按元素分(金属区、非金属区)按族分(主族、副族)按周期分 (短周期、周期)按最外道分(s 区、 p 区、 d 区、 f 区)

元素周期律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元素金属性增强。 电负性 :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一般而言,用鲍林电负性数值去表示,元素非金属性 越强电负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正一价阳离子所需能量称之为第一电离能。正一价阳离 子继续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正二价阳离子所需能量称之为第二电离能,以此类推,一般而言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低,特例 :对于周期元素而言 IIA 族> IIIA 族; V 族> VIA 族用途 :( 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2)判断元素化合价大小 第一电子亲和能: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负一价阴离子所放出的能量,得到第二个电子变成 负二价离子所需能量)称之为第二电子亲和能,以此类推,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第一 电子亲和能越强。例外 :对于 VI 族和 VIIA 族而言第二周期元素<第三周期元素 第二部分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化学键(化合物分子内部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分类: 离子键(阴阳离子静电引力)共 价键(共用电子对)金属键(金属离子与核外电子) 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不属于化学键 注意 :破坏范德华力只能发生物理变化;破坏化学键则会发生化学变化 1、离子键与共价键判断的一般规则:元素电负性之差是否小于等于 1.7,小于等于则为离子键,大于则为共价键。特例:NaH(离子化合物,电负性之差为 1.9) 2、共价键:( 1)饱和性: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最大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一般与其最外层电子 数相等 (2)共价键分类:σ键与π键; σ键 :原子之间沿键轴方向头碰头重叠,σ键一般在s 轨道与 px 轨道上成键 π键 :原子之间沿垂直于键轴方向肩并肩重叠,π 键一般在py 与 pz 轨道上成键 最大重叠原理 :共价键成键满足轨道重叠程度最大,这样成键化学键稳定。 一般而言 :化学键的稳定性σ 键>π 键(特例N2) 配位键 :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另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 共价键(σ键) 关于 :σ键和π键的判断,一般而言,一个单键含有一个σ 键,一个双键含有一个 σ 键一个π键,一个三键含有一个σ 键两个π 键。 二、分子结构 1、决定分子结构的三要素:键长、键角、键能[ 键长键角决定分子空间构型;键长和键能决 定分子稳定性 ] 一般规律 :键长越短化学键越稳定;键能越高化学键越稳定。 2、杂化轨道理论 :中心原子电子激发到高能态后,剩余能量相近的空轨道线性组合变成相等 数目能量完全相同新的轨道。 3、价成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内部各个共用电子对会收到彼此之间的相互排斥力, 当彼此之间受力平衡时,分子到达稳定结构。 一般判断步骤 :①、计算价电子对数目, 价电子对数目 =(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配位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数) /2[若为离子则还应减去 (阳离子 )或加上 (阴离子 )对应的电荷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