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出牙顺序图表

乳牙出牙顺序图表
乳牙出牙顺序图表

?一般来说,4-12个月内出牙;最常见于6-10个月;

?在6个星期内一般会有4个牙齿长出来;

?通常是下面的两个门齿先出,接着是上面的门齿和侧门齿萌出;余下的乳牙会慢慢成对萌出;

?一般情况下,20只乳牙会在两岁半至三岁全部萌出;

?女孩会比男孩先出牙(不过要知道每个个体都是特异的);

?乳牙会比恒牙小一些,颜色白些;

以上的图表来自美国牙科协会(ADA)

正常的长牙顺序:

上颌(月) 下颌(月)

乳中切牙8-12 6-10 乳侧切牙9-13 10-16 乳尖牙16-22 17-23 乳第一磨牙13-19 14-18 乳第二磨牙25-33 23-31

牙齿名称萌出时间萌出总数萌出顺序

下中切牙4~10个月 2 1

上中切牙4~10个月 2 2

上侧切牙4~14个月 2 3

下侧切牙6~14个月 2 4

第一乳磨牙10~17个月 4 5

尖牙16~24个月 4 6

第二乳磨牙20~30个月 4 7

宝宝的出牙顺序

宝宝的出牙顺序(图 宝宝现在不长牙怎么办?究竟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是正常呢?中国教育文摘本文将为妈妈介绍宝宝长牙的时间以及宝宝长牙顺序(图)。我们每个人的牙齿是从婴儿时期开始长起来的,宝宝长牙是一个温长的过程,因为牙齿一般是两颗两颗长的,一口牙齿要全部长完需要的时间差不多要两年左右呢? 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正常呢?育儿专家告诉我们,宝宝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 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 宝宝妈不要太过于担心,再过上一段时间观察,您就会发现宝宝已经长出第一颗,第二颗....... (下一页附宝宝长牙顺序图)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就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儿童换牙图示

儿童换牙图示 正常情况下儿童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开始生理性脱落,替换乳牙的恒牙相继萌出,到12—13岁时,全部乳牙为恒牙所代替。这便是儿童换牙期。儿童换牙期间的顺序是:儿童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在整个换牙期间,是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 首先,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其次,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其三,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龄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决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甚至导致恒牙埋而不出。 其四,要对出恒牙定期观察矫治。换牙时前恒牙以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或间隙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做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其五,教育换牙期的孩子特别注意牙齿保健。换牙期由于牙齿排列不齐,恒牙萌出,乳牙滞留,引起的双排牙,此时如多食含蔗糖食物及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牙齿清洁不良,食物滞留,易导致乳、恒牙发生龋齿。因此,这一时间应注意教育孩子认真刷牙,多吃含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龄自洁,促进颌骨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宝宝出牙时间及规律

出牙时间及顺序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中间两颗中切牙 8-10个月上齿槽长出中间两颗中切牙 9-12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侧切牙 10-14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侧切牙 12-1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一乳磨牙 13-19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一乳磨牙 16-22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犬牙 17-23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犬牙 23-31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二乳磨牙 24-34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第二乳磨牙 宝宝出牙症状 大多数宝宝的第一颗乳牙一般都会在6个月左右长出,稍晚一定的宝宝可能会延迟到8个月左右。但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以上,或长期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所以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x线片查明原因。宝宝出牙的时候一般会有如下一些症状。 1:吮手指和咬乳头。出牙期的宝宝会因为牙床不舒服而喜欢咬东西。一般表现为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

水肿,宝宝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通过咬乳头,吮手指以解除发痒的不适感。此时期,可给宝宝清洁纱布,橡皮圆棒玩具或较硬食品,让宝宝咬这些东西以解除牙床发痒的不适感。 2:口水增多。出牙的时候宝宝的口水会明显增多。宝宝刚开始唾液腺不发达,口水量少。到了6-7个月开始出牙时,由于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唾液分泌量显着增加,所以孩子出牙时口水量多。由于婴儿口腔深度不够,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常常流口水。这种情况应及时擦干,保持下唇皮肤干燥,清洁。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流口水将逐渐消失。 吃奶量: (1)刚出生: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胃容量是非常小的,只有10ml左右,而且没有弹性,他每次能吸吮到的初乳量也就只有10ml左右。奶量少加上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刚出生的宝宝通常每一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 (2)出生半个月:一般来说,出生半个月内的宝宝一天的喂奶次数大约在10次左右,即使是在夜间,也需要给宝宝频繁喂奶,而且经研究发现,泌乳素分泌量在睡眠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清晨3-4时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所以鼓励妈妈在夜间多点给宝宝喂奶。 (3)出生两三个月:宝宝的胃容量也慢慢地长大到了100ml以上。这个时候,喂奶的频率可能就变为2-3个小时一次了。每次喂奶都应该要让孩子吃饱,千万不要怕孩子吃多了而按时间喂奶,孩子吃饱了,他自然会主动把嘴从妈妈的乳头中移开。

儿童换牙顺序图

儿童换牙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看牙医,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医,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看牙医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是那么好看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看牙医,确定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7、虎牙 恒尖牙最晚萌出,萌出时可能会因为前牙区牙槽骨的地盘被其它牙齿占据了,只能偏唇侧长出,形成虎牙。要注意的是,虎牙不能轻易拔除,因为尖牙是全口牙齿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它对食物的撕裂作用独一无二,如果没了它,孩

牙齿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 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 个乳牙,见下表: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 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牙合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萌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见下表: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 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各人牙齿萌出

乳牙的生长过程

乳牙生长历程 2005-3-18 9:56:53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儿童换牙顺序图

儿童换牙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与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与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就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就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就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就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就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就是宝宝先换的就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与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就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就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瞧牙医,通常就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就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瞧牙医,瞧就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就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瞧牙医了。就算只就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与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就是那么好瞧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就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就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瞧牙医,确定就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就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7、虎牙 恒尖牙最晚萌出,萌出时可能会因为前牙区牙槽骨的地盘被其它牙齿占据了,只能偏唇侧长出,形成虎牙。要注意的就是,虎牙不能轻易拔除,因为尖牙就是全口牙齿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它对食物的撕裂作用独一无二,如果没了它,孩子的

乳牙萌出延迟(译文)

乳牙萌出延迟:发病机制、延迟、诊断和治疗乳牙萌出是轴向运动,即一颗牙齿从它的在骨的非功能性的位置到机械性位置的运动。然而,萌出是通常是用来表示牙齿进入口腔的时刻。正常乳牙萌出和恒牙长出口腔发生在一定时间顺序的年龄范围。种族、民族、性别、及个人因素可以影响萌出且通常被考虑为确定正常萌出的标准。从公认的萌出时间基准中得出的准确的、有意义的偏离通常是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过早萌出已有记录,但乳牙萌出从正常萌出时间延迟是最普遍遇到的。萌出是一种生理过程,强有力地影响着正常发育的颅面结构。通常,DTE可能是主要的或单一的局部或全身病理表现。对于牙科正畸病人,延迟萌出会直接影响到正确诊断、综合治疗计划和治疗时机。因此,DTE对于病人的适当的卫生保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DTE作为一个临床问题的重要性是通过在这个研究项目上偶发人数发布的报告反映出来的。但是对于DTE使用的术语和发病机制有相当多的争论。在这里,我们将系统地回顾关于DTE 诊断和治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关文献和报告,对DTE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并澄清相关术语。 定义和术语 许多术语已经用于文献中,来描述的乳牙萌出疾病(表I)。似乎对于它们的使用有相当大的混乱。萌发是负责移动一颗牙齿从它的腺窝位置通过牙槽突进入口腔,在它的反协同作用最终到达其闭塞位置。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完成根系发育,牙周组织的建立和机能

性的修复。萌出,另一方面,应保留地认为为描述牙尖和牙冠通过牙龈出现任何一部分的时刻。出现的时刻是同义词萌出,这通常被用作临床指标。那些阻生牙被物理屏障阻碍了他们萌出道路。阻生牙的常见病因包括缺乏空间牙,原因是牙弓的拥挤或乳牙的过早丧失。通常情况下,牙蕾的旋转或其他位置偏差导致牙齿向着在错误的方向发展, 而导致压紧。一级保留已被用来描述一个正常放置和发展的牙胚发展前萌出的终止,因为这种情况下没有物理的屏障能被确认。《假无牙》是一门描述性术语,用来表明临床的但不是影像学的牙齿缺失,通常应该出现在处于牙科和生理上增长的年龄的病人的口腔。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的检查颚部能显示牙齿。这些人可能保留他们的乳牙,更普遍地,乳牙已经脱落,恒牙却没有萌出。争议存在于对前人文献中使用的这些词,如“延迟的”、“迟的”、“智障的”、“沮丧的”、及“受损的”萌发。牙根发育已被作为一种区分这些术语的基础。1962年,Gron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牙齿萌出一般开始于,3 / 4的牙根的建立。然而,萌出之时,相比起预期的3 / 4的最终牙根长度,下颌尖牙和第二磨牙表现出更多的先进的牙根发育,而下颌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比预期的少。Becker表明牙根单独的发育应该作为一种定义不同牙齿萌出时间的基础。因此,如果一个萌出的牙齿比预期的四分之三的长度有更少的牙根发育,它的萌出是认为为时过早, 而如果牙齿在发展中其牙根超过预期长度或者牙齿没有萌出,那就该定义为延迟萌出。Rasmussen 和 Kotsaki,另一方面,建议使用建立规范,从人口调查中计算平均萌出年龄。根据他们的说法,当一个牙齿的

儿童出牙及换牙顺序图

儿童出牙时间及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看牙医,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医,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看牙医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是那么好看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看牙医,确定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孩子应该在6个月到1岁之间开始长牙,3岁之前乳牙全部长出。长牙的前后时间差异大,规律并不明显,有的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岁左右才开始长第一颗牙。孩子的8颗前牙长出后,后牙开始生长。从孩子半岁开始最晚到1岁,就可以带孩子看第一次牙医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 什么时候出牙、换牙? 每个牙齿的发育大概说来,有三个时期: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换牙后第二次长出的牙叫恒牙。是否按时长牙,可以衡量孩子的健康与否,可以大概了解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骨骼发育好的孩子,出牙及时,牙质优良;骨骼发育不好的,出牙延迟,牙质差。 孩子出现乳牙的时间有早有晚,第一颗乳牙早的可有4个月左右出现,有的在出生时就有牙齿。晚的可在10个月左右才萌出。出牙有一个顺序,一般在6个月左右先出2颗“下门牙”,1岁半时出12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就出齐了,共20颗。 要是出牙很晚,到1岁半时还未出牙,或出牙顺序颠倒,这是不正常的情况,可能与佝偻病或呆小病有关。换牙的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先在乳齿的后边上下左右长出4颗大牙,叫第一磨牙,又叫六龄齿。同时乳牙开始顺序脱落,到12 岁时陆续脱完,相继长出切牙、双尖牙、尖牙、第二磨牙(12岁磨牙),共28颗,到17岁以后,第三磨牙(智齿)长出,32颗牙齿也就出齐了。 幼儿的牙齿生长有规律吗? 刚出生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是没有牙齿的。一般小儿从出生6~7个月起可见乳牙开始萌出,少数可早至出生4个月或晚至出生10个月长牙。若至出生12个月还未长牙,则为出牙延迟,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克汀病)、营养不良及佝偻病等的患儿。 出乳牙的规律是:首先出下中切牙,然后再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 ┃×┃×××┃×× ━━╋━━━━╋━━━━╋━━ ×┃××┃×××┃×× ↑↑

儿童牙齿萌出异常情况有哪些

儿童牙齿萌出异常情况有哪些 文章 中华网健康频道点击数:16更新时间:2006-5-23 牙齿的形成和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性,是一个较长的过程。牙齿萌发的时间,也可以作为儿童成长发育的标志。 牙齿萌出不正常,在乳牙和恒牙中都可出现,但在恒牙中发生比较多见。每个乳牙和恒牙萌出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度,有一定的次序。但是地理环境、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个体差异等对牙齿萌出早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 一般情况下,男孩恒牙萌出比女孩晚一些,但个别情况也有一些男孩的恒牙萌出早于某些女孩的。一种异常的存在,经常可以引起另一种异常的出现,如乳牙逾期不脱落或过早脱落,会导致相应或其它恒牙的萌出异常。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牙齿早萌出: 乳牙的早萌少见。有的婴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小于6个月),可见到下颌中切牙位置长出一颗或两颗牙齿,这些牙多是正常乳牙,也可能是多生牙。早萌牙齿多表现为釉质薄、发育钙化不良,多数都没有牙根或牙根发育不完全,牙周组织也不健全,牙常是松动的,俗称“马牙子”,可脱落到口内,被婴儿吸入气管是很危险的。所以过早萌出的牙不论是正常牙或多生牙,如果很松动,就应拔除,免得造成严重后果。 二、乳牙滞留: 乳牙超过了应该替换的牙龄未脱落,或替换的恒牙已经萌出而相应的乳牙不脱落。这种乳牙滞留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种为恒牙先天缺失,以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不松动,也未龋坏,可保留使用。在临床上我们可见到这种滞留乳牙到成人期仍能够担负咬功能。第二种为恒牙错位,从乳牙的唇侧或舌侧萌出,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

儿童换牙顺序及注意事项

儿童换牙顺序,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儿童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开始生理性脱落,替换乳牙的恒牙相继萌出,到12—13岁时,全部乳牙为恒牙所代替。这便是儿童换牙期。 儿童换牙期间的顺序是:儿童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在整个换牙期间,是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 首先,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其次,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其三,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龄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决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甚至导致恒牙埋而不出。 其四,要对出恒牙定期观察矫治。换牙时前恒牙以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或间隙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做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其五,教育换牙期的孩子特别注意牙齿保健。换牙期由于牙齿排列不齐,恒牙萌出,乳牙滞留,引起的双排牙,此时如多食含蔗糖食物及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牙齿清洁不良,食物滞留,易导致乳、恒牙发生龋齿。 因此,这一时间应注意教育孩子认真刷牙,多吃含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龄自洁,促进颌骨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乳牙的形成时间

乳牙的形成时间 乳牙,从胎儿开始(大约在母亲怀孕1个半月时),在母亲肚子里就已形成。当然,婴儿出生的时候,小牙还没有出现。不过,婴儿口腔里已有20颗乳牙和若干个恒牙的萌芽,它们把整个牙床排得满满当当的。在出生后的6~10个月,婴儿出现了第一颗牙齿:下门牙(下切牙)。出牙带给家人一个大惊喜,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到了3岁左右,小孩子的20颗乳牙一般会完全出齐,并整齐地排列着。同时,口中的恒牙大部分也已在孕育之中。由此可见,3岁是婴儿从乳牙到萌发成人恒牙的一个重要阶段。当孩子步入小学时,他们开始长出第一颗大槽牙(又称六龄齿),它的出现标志着成人的牙齿暂露头角。从此,乳牙和恒牙开始进入新旧交替阶段。先从换门牙说起,我们用肉眼也许能看见牙床上的略带黄色的恒牙的芽苞。其实,恒牙牙胚是乳白色的,在萌出的过程中,牙壁会增厚,给人们留下一种黄色的感觉。不久,孩子长出了上门牙,并成八字形往两旁歪,这就会引起家长的担心。实际上,小孩的牙齿在小小的口腔内还没有完全长好,当他们的门牙像大人一样呈扇形出现时,它的邻牙会把不该有的空隙排挤掉,使它们渐渐地各就各位。等到孩子成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后,乳牙全部脱落,换上满口的恒牙。乳牙和恒牙的情况大相径庭,至少这两种牙齿的大小不同。但当恒牙全部出现时,牙齿的“尺码”趋于一致,排列也整齐了。小孩子6岁以后,他的第二大槽牙出现后(有可能是在12岁),标志着恒牙系列的完成,孩子的身心发育状况渐渐地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乳牙,从胎儿开始(大约在母亲怀孕1个半月时),在母亲 肚子里就已形成。当然,婴儿出生的时候,小牙还没有出现。不过,婴儿口腔里已有20颗乳牙和若干个恒牙的萌芽,它们把整 个牙床排得满满当当的。在出生后的6~10个月,婴儿出现了第 一颗牙齿:下门牙(下切牙)。出牙带给家人一个大惊喜,这是 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到了3岁左右,小孩子的20颗乳牙一般会完全出齐,并整齐 地排列着。同时,口中的恒牙大部分也已在孕育之中。由此可见,3岁是婴儿从乳牙到萌发成人恒牙的一个重要阶段。 当孩子步入小学时,他们开始长出第一颗大槽牙(又称六龄齿),它的出现标志着成人的牙齿暂露头角。从此,乳牙和恒牙 开始进入新旧交替阶段。先从换门牙说起,我们用肉眼也许能看 见牙床上的略带黄色的恒牙的芽苞。其实,恒牙牙胚是乳白色的,在萌出的过程中,牙壁会增厚,给人们留下一种黄色的感觉。不久,孩子长出了上门牙,并成八字形往两旁歪,这就会引起家长 的担心。实际上,小孩的牙齿在小小的口腔内还没有完全长好, 当他们的门牙像大人一样呈扇形出现时,它的邻牙会把不该有的 空隙排挤掉,使它们渐渐地各就各位。 等到孩子成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后,乳牙全部脱落,换上满 口的恒牙。乳牙和恒牙的情况大相径庭,至少这两种牙齿的大小 不同。但当恒牙全部出现时,牙齿的“尺码”趋于一致,排列也 整齐了。小孩子6岁以后,他的第二大槽牙出现后(有可能是在 12岁),标志着恒牙系列的完成,孩子的身心发育状况渐渐地步 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儿童换牙及换牙顺序图

儿童换牙期注意事项及换牙顺序图 换牙期儿童的特别护理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两者的替换一般从6岁开始。此时,乳前牙开始脱落,同时第一恒磨牙(六龄牙)萌出。之后,上下颌的乳牙逐渐为恒牙替换,一直延续到12岁左右,乳牙全部被恒牙代替。这段时间称之为换牙期。此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年轻父母在此期间应该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将来拥有一口好牙。 护理要点: 1.请注意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载缺隙保持器(由医院口腔科定做),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2.应注意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而坚韧,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3.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洁卫生。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不爱刷牙,喜食甜食,常常发生龋坏,一旦发生,应及早治疗。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 4.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以防错位咬合——即牙排列不整齐。 5.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育儿知识:乳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

乳牙萌出的时间和顺序 导读:小儿萌出第一颗牙最晚不应超过1岁,如超过1岁,就属于不正常了。 ?人的一生会有两副牙齿,即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出生的时候颌骨中已经有骨化的乳牙牙孢,但是没有萌出,一般出生后4~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有的孩子会到10个月,这都是正常的,12个月还没有出牙视为异常,最晚宝宝两岁半的时候20颗乳牙会出齐。 由于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包括婴儿营养状况及乳母的营养状况不同,会影响婴儿乳牙的萌出时间,因此有的早,有的晚,一般的早晚差别在半年左右,即小儿萌出第一颗牙最晚不应超过1岁,如超过1岁,就属于不正常了,应该到医院检查。 ?一般两岁内计算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去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为10-(4~6)=6~4,应出牙为6~4颗。 但乳牙萌出的时间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出牙为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时候有的宝宝会有低热、烦躁、流口水增多等等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 家长要注意不要和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烦躁混淆了,宝宝出牙基本上会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是下颌早于上颌,由前往后的原则,最先萌出的一般是下牙的门齿,它的名字是下中切牙,然后是上中切牙,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会左右长出一颗颗稚嫩的小牙。

20个乳牙宝宝的萌出是有顺序的,虽然不一定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作为参照的依据,原则上是左右对称,其中上下颚的第一臼齿,和上下颚犬齿的萌牙时间则约略相当。乳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又按一定的顺序,最先萌出的是下中切牙,并且是一对,然后是上中切牙、侧切牙、磨牙等。 ?真正的口腔保健从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 方法 宝宝长牙前或者乳牙刚萌出的时候,父母应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用温热水浸湿的消毒纱布卷在手指上,轻擦小儿口腔各部分粘膜和牙床,以去掉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 好处 能促进小儿口腔粘膜、颌骨的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小贴士 如果觉得每天清理比较麻烦或担心操作不当损伤口腔粘膜,睡前或进食后给宝宝喂少许开水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小孩的换牙时间和顺序

小孩的换牙时间和顺序(图) (2009-11-24 19:09:51) 豆豆七岁了,第一次换牙是前下两颗门牙。由于原来的乳牙一直坚守岗位,曾一度造成一山容二虎的尴尬局面。一方使劲往外挤,另一方就是不挪窝。还是豆妈细心,及时发现不和谐的竞争局面。原则是,不能不给28颗智牙部队先前军的面子呀。于是,豆妈建议去省立医院,这样,前下门牙就提前让位了。在医院一颗牙25元,一对50。我的天,要是全部出现如此僵局的场面,还要花一大笔拔牙费呀。于是,把让位的两颗冲洗干净,带回家装进瓶子里,留个纪念。 这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今天最后面已经冒出两颗。豆妈说,赶紧查查有没有孩子换牙的顺序呀。于是,就搜到了一下文字。一看放心了,原来我认为的前下门牙学名叫中切齿,第一次出是英明的也是明智的,要不怎么叫智牙来。后面的牙估计是第一磨牙,应该是对着冒出来的。但是,这是豆豆不在,去楼下找小朋友玩去了。回来在对照看看。

黏贴下文,是让豆豆妈妈学习一下下,同时也分享给博友们。让大家届时不再着急。将不胜欣慰,哈 ...... 豆豆爸爸doudoubaba 一、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看牙医,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医,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看牙医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是那么好看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