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出牙顺序图表(借鉴相关)

乳牙出牙顺序图表(借鉴相关)
乳牙出牙顺序图表(借鉴相关)

乳牙出牙顺序图表

上牙列出牙时间脱落时间正门齿8 - 12 个月 6 - 7 岁

侧门齿9 - 13 个月7 - 8 岁

犬齿16 - 22 个月10 - 12 岁第一磨牙(臼齿)13 - 19 个月9 - 11 岁第二磨牙25 - 33 个月10 - 12 岁下牙列

第二磨牙23 - 31 个月10 - 12 岁第一磨牙14 - 18 个月9 - 11 岁犬齿17 - 23 个月9 - 12 岁侧门齿10 - 16 个月7 - 8 岁

正门齿 6 - 10 个月 6 - 7 岁

?一般来说,4-12个月内出牙;最常见于6-10个月;

?在6个星期内一般会有4个牙齿长出来;

?通常是下面的两个门齿先出,接着是上面的门齿和侧门齿萌出;余下的乳牙会慢慢成对萌出;

?一般情况下,20只乳牙会在两岁半至三岁全部萌出;

?女孩会比男孩先出牙(不过要知道每个个体都是特异的);

?乳牙会比恒牙小一些,颜色白些;

以上的图表来自美国牙科协会(ADA)

正常的长牙顺序:

上颌(月) 下颌(月)

乳中切牙8-12 6-10 乳侧切牙9-13 10-16 乳尖牙16-22 17-23 乳第一磨牙13-19 14-18 乳第二磨牙25-33 23-31

牙齿名称萌出时间萌出总数萌出顺序

下中切牙4~10个月 2 1

上中切牙4~10个月 2 2

上侧切牙4~14个月 2 3

下侧切牙6~14个月 2 4

第一乳磨牙10~17个月 4 5

尖牙16~24个月 4 6

宝宝的出牙顺序

宝宝的出牙顺序(图 宝宝现在不长牙怎么办?究竟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是正常呢?中国教育文摘本文将为妈妈介绍宝宝长牙的时间以及宝宝长牙顺序(图)。我们每个人的牙齿是从婴儿时期开始长起来的,宝宝长牙是一个温长的过程,因为牙齿一般是两颗两颗长的,一口牙齿要全部长完需要的时间差不多要两年左右呢? 宝宝几个月长牙算正常呢?育儿专家告诉我们,宝宝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 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 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 宝宝妈不要太过于担心,再过上一段时间观察,您就会发现宝宝已经长出第一颗,第二颗....... (下一页附宝宝长牙顺序图) 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就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

牙合学

牙合学课件1 合学occlusion 殷新民 绪论 一、合学的定义 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 合与颌位 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 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 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 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 TMD的病因及治疗 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 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 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 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 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 合学与牙体修复 合学与牙周 合的基本理论 一、定义: 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 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 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 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儿童换牙图示

儿童换牙图示 正常情况下儿童从6岁左右开始换牙,乳牙开始生理性脱落,替换乳牙的恒牙相继萌出,到12—13岁时,全部乳牙为恒牙所代替。这便是儿童换牙期。儿童换牙期间的顺序是:儿童6岁左右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的后方长出第一个恒磨牙,也叫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长出稍早或同时,6岁左右乳下中切牙脱落,恒下中切牙长出,7—8岁时乳上中切牙脱落,恒上中切牙长出,乳下侧切牙脱落,恒下侧切牙长出;8—9岁乳上侧切牙脱落,恒上侧切牙长出;9—12岁第一、二乳磨牙脱落,第一、二双尖牙长出;10—12岁乳尖牙脱落,恒尖牙长出。 在整个换牙期间,是儿童保护牙齿的重要时期。 首先,最早萌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即六龄磨牙对孩子颌面部的生长有定位、定高的作用,对其他牙齿萌出,排列整齐与否都有影响,保护好它可终生受益。 其次,换牙期间要注意矫正儿童的各种不良习惯。在长达6—7年的换牙期间,儿童通常易出现的不良习惯,如咬指甲,咬唇、咬舌、伸舌、舔牙等,可直接影响牙列不整齐美观,面部发育不对称,从而留下容貌上的终身遗憾。还有的恒牙虽已萌出,但个别乳牙仍不脱落,应到口腔科拔除。对于个别顽固的、自己不能改正的不良习惯,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配戴矫治器以协助纠正。 其三,注意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龄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决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甚至导致恒牙埋而不出。 其四,要对出恒牙定期观察矫治。换牙时前恒牙以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或间隙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做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其五,教育换牙期的孩子特别注意牙齿保健。换牙期由于牙齿排列不齐,恒牙萌出,乳牙滞留,引起的双排牙,此时如多食含蔗糖食物及不注意口腔卫生,引起牙齿清洁不良,食物滞留,易导致乳、恒牙发生龋齿。因此,这一时间应注意教育孩子认真刷牙,多吃含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龄自洁,促进颌骨及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宝宝出牙时间及规律

出牙时间及顺序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中间两颗中切牙 8-10个月上齿槽长出中间两颗中切牙 9-12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侧切牙 10-14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侧切牙 12-1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一乳磨牙 13-19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一乳磨牙 16-22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犬牙 17-23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犬牙 23-31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第二乳磨牙 24-34个月上齿槽长出两颗第二乳磨牙 宝宝出牙症状 大多数宝宝的第一颗乳牙一般都会在6个月左右长出,稍晚一定的宝宝可能会延迟到8个月左右。但如果宝宝超过1周岁以上,或长期不长第一颗乳牙时,就应考虑到有无全身疾病的影响。如佝偻病、呆小病、极度营养缺乏等。个别孩子患有先天性无牙畸形,所以牙齿晚萌应去医院照x线片查明原因。宝宝出牙的时候一般会有如下一些症状。 1:吮手指和咬乳头。出牙期的宝宝会因为牙床不舒服而喜欢咬东西。一般表现为爱咬妈妈乳头、奶嘴及自己的手指。这是由于牙齿萌出时,刺激牙龈充血、

水肿,宝宝牙床发痒等不适感所致。通过咬乳头,吮手指以解除发痒的不适感。此时期,可给宝宝清洁纱布,橡皮圆棒玩具或较硬食品,让宝宝咬这些东西以解除牙床发痒的不适感。 2:口水增多。出牙的时候宝宝的口水会明显增多。宝宝刚开始唾液腺不发达,口水量少。到了6-7个月开始出牙时,由于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唾液分泌量显着增加,所以孩子出牙时口水量多。由于婴儿口腔深度不够,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常常流口水。这种情况应及时擦干,保持下唇皮肤干燥,清洁。随年龄增大和牙齿萌出,流口水将逐渐消失。 吃奶量: (1)刚出生: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胃容量是非常小的,只有10ml左右,而且没有弹性,他每次能吸吮到的初乳量也就只有10ml左右。奶量少加上奶在胃中停留的时间短,所以,刚出生的宝宝通常每一两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 (2)出生半个月:一般来说,出生半个月内的宝宝一天的喂奶次数大约在10次左右,即使是在夜间,也需要给宝宝频繁喂奶,而且经研究发现,泌乳素分泌量在睡眠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清晨3-4时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所以鼓励妈妈在夜间多点给宝宝喂奶。 (3)出生两三个月:宝宝的胃容量也慢慢地长大到了100ml以上。这个时候,喂奶的频率可能就变为2-3个小时一次了。每次喂奶都应该要让孩子吃饱,千万不要怕孩子吃多了而按时间喂奶,孩子吃饱了,他自然会主动把嘴从妈妈的乳头中移开。

【口腔医学】儿牙笔记

第一章乳牙、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点 一、乳牙 1、乳牙体积小,牙冠短,呈乳白色,颈部缩窄明显,颈嵴特别突,尤其是乳磨牙的近中颊颈嵴更明显。牙根细长且分叉特大,一方面以容纳下方正在生长的双尖牙牙胚,另一方面,乳牙列因无双尖牙组,乳磨牙的功能负担重,特大的牙根分叉更有利于其在牙槽骨内的稳固。 2、乳牙的牙釉质和牙本质很薄,钙化程度比恒牙低,乳牙如有龋坏,扩散程度快且范围广泛,容易导致牙髓疾病。 3、乳牙的髓腔大,髓壁薄,髓角高,(尤其是近中髓角比远中髓角要高,注意治疗。)根管粗,根尖孔大,包绕牙根的牙槽骨骨质疏松,骨髓腔大。乳牙牙髓组织疏松,内含细胞成分多,血管分布广,纤维成分少,血运丰富、活力强,故乳牙的防御能力和修复功能都强。相反,治疗不及时,感染则易于扩散。 4、乳磨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多发生在根分叉的内侧面。乳前牙牙根的吸收常从根尖1/3的舌侧面开始。 二、年轻恒牙 概念:牙根未完全形成的萌出恒牙 1、髓腔 髓腔和根管都较粗大,髓角也相对较高,牙根未完全形成,根尖孔开扩呈喇叭口样,牙齿萌出后牙根继续发育,约2-3年后才能完全形成,根尖孔也逐渐缩小,多根牙的各个牙根发育,形成程度不完全一致。 2、牙髓组织 牙髓组织未分化的间叶细胞较多,纤维成分较小,血管丰富,活力旺盛,牙髓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均较强,有利于控制早期感染和消除炎症。应及时作保存活髓治疗。 第二章牙齿的发育及发育异常 儿童时期的三个牙列阶段 1、乳牙列阶段 6月— 6岁口内只有乳牙 作用: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的咀嚼器官 良好的咀嚼①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②使恒牙能够正常排列③食物嚼碎--反射性刺激唾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吸收。 问题:这个阶段是乳牙龋由开始到增高的时期 防治: ( 1)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牙髓病根尖病 (2)防止乳牙早失,造成恒牙错颌畸形 重点:VIII IIIV VIII IIIV 2、混合牙列阶段 6岁— 12岁口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作用:(1)是儿童颌骨、牙重要生长期。 (2)恒牙牙合建立的关键期。 问题:乳牙龋严重患龋时期,恒牙错合畸形的形成期。 恒牙龋开始患龋的时期。 防治:(1)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牙合。 (2)积极治疗乳牙龋、牙髓病、根尖病。

牙合 学

第一章牙合 第一节牙合的功能解剖 1、牙尖交错牙合的接触特点 (1)上学颌牙列中线齐下颌尖牙牙尖位于上合侧切牙及尖牙的舌侧外展隙,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相对。 支持尖与引导尖的解剖特点: 从牙冠的颊舍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牙尖交错牙合时支持尖的功能性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 引导尖的外斜面是没有作用的(功能上的作用)——保护颊舌 功能尖的外斜面是指整个功能尖 引导内斜面——上颌前牙舌面 前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切牙切缘及唇侧与上颌切牙的舌面和舌脊接触。 后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后牙颊牙合交界线和上颌后牙舌牙合交界线是一条连续的假想线:上下后牙的中央窝相连,则连成一条连续的中央窝线。上颌的舌牙合交界线(舌尖)与下颌的中央窝线接触,下颌的颊牙合交界线(颊尖)与上颌的中央窝连线。 尖--窝接触形式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 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尖--边缘嵴接触(两个以上接触点) 牙尖顶--窝或边缘嵴接触(一个接触点) 尖--卵圆窝接触:躲在牙体充填物或修复体上。 下颌前伸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上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或上后牙远中斜面与下后牙近中斜面接触。 下颌侧方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工作侧接触,尖牙保护牙合的舌窝及切嵴与下颌尖牙的唇面和切嵴接触。非工作侧接触,是在上颌牙舌尖的内斜面与下颌牙颊尖的内斜面之间接触。下颌后退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 正常牙合:没有错牙合的咬合关系。 病理牙合:前伸牙合干扰,侧向牙合干扰,co-cr牙合干扰。 牙合干扰:前伸,侧方,后退,早接触,牙合形态异常 适应牙合:功能正常的咬合。 不适应牙合:狭义:个别牙错位,牙列异常。广义:颅面关系不调,畸形。 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 牙尖交错位(ICP)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是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间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ICP绝大多数处于正中,故曾被称为COP(正中牙合位)。 牙尖交错位的特点:上下颌牙处于牙间交错、最广泛、最紧密的接触;髁状突位于关节窝中央,髁突前斜面、关节盘中间带、关节结节后斜面接触;双侧肌肉对称收缩;可重复的下颌位置。 牙尖交错位可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牙间交错牙合的消失而消失。 后退接触位:从ICP开始,下颌可再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左右),后牙牙尖斜面保持部分接触而前牙不接触,此时下颌的位置称为

儿童换牙顺序图

儿童换牙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看牙医,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医,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看牙医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是那么好看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看牙医,确定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7、虎牙 恒尖牙最晚萌出,萌出时可能会因为前牙区牙槽骨的地盘被其它牙齿占据了,只能偏唇侧长出,形成虎牙。要注意的是,虎牙不能轻易拔除,因为尖牙是全口牙齿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它对食物的撕裂作用独一无二,如果没了它,孩

牙齿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过程 牙齿的萌出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类似婴儿的出生,即在萌出前者一个“胚胎时期”,当埋在颌骨里的乳牙或恒牙发育(相当于婴儿在子宫里的胚胎发育)基本完成后,就不断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而萌出。各个牙齿的萌出时间并非一致,您了解您的孩子或自己的牙齿萌出的时间吗? 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到了半岁左右就开始萌出乳牙,从第1对乳牙萌出之后,大约每块长4个月左右,萌出1对牙齿,到2岁半就可以长齐20 个乳牙,见下表:

乳牙到一定时期,牙龈逐渐被吸收而脱落,由继承恒牙萌出而代替,此即乳牙替换。乳牙牙根未吸收或吸收不完全,乳牙不能按时脱落,称为乳牙滞留。乳牙滞留可使恒牙不能萌出或异位萌出。而乳牙过早脱落,因长期缺牙区的牙龈咀嚼,使牙龈粘膜紧韧肥厚阻力大,常致恒牙萌出困难。乳牙的外伤的疾患也可导致恒牙胚发育部分或完全停止而使恒牙不能萌出。 恒牙的萌出则从6岁时第一恒磨牙的萌出而开始,第一恒磨牙也称“六龄牙”是负担咀嚼压力最大的牙齿,在人一生中使用时间最长,它的位置影响到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因此,第一恒磨牙也被称为“牙合关键”,应予充分的重视和保护。其后,大约每隔一年萌出一对牙齿,直到12岁左右萌出28个恒牙,而第三恒磨牙一般在20岁左右萌出。见下表:

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为人类逐渐退化的器官,临床变异较多,它萌出时常发生各种类型的阻生,导致智齿冠周炎的也很多见。 正常牙齿的萌出有比较恒定的规律性。据很多资料表明:各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女性的萌出略早于男性,下颌牙的萌出早于上颌牙,左右两侧的同名牙萌出的年龄大致相同等,牙齿的萌出与牙齿发育的迟早有关,发育早者,萌出也早;发育晚的迟萌出。各人牙齿萌出

乳牙的生长过程

乳牙生长历程 2005-3-18 9:56:53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2013儿牙笔记1

儿童口腔医学 ?儿童口腔医学(Pediatric dentistry) 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是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研究其口腔范围内之牙、牙列、颌骨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 ?临床专业分科:儿童口腔科 ?服务对象: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 ?特别告诫:The child is not little man 儿童不是小大人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都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 ?第一章乳牙、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学 ?结构特点 ?第二章牙齿的发育及发育异常 ?第三章儿童龋病 ?第四章乳牙、年轻恒牙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第五章前牙外伤 ?第六章乳牙及年轻恒牙的拔除 ?第七章儿童牙周组织疾病及常见粘膜病 ?第八章咬合诱导 第一章乳牙、年轻恒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点 ?一、乳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学结构特点 ?二、乳恒牙鉴别 ?三、乳牙的重要作用 ?四、年轻恒牙的特点 ?1、乳牙标记方法: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 ?英文字母:A、B、C、D、E。 ?2、乳牙牙体形态特点: ?体积小,牙冠短,冠根比大;呈乳白色;颈部缩窄明显,颈嵴特别 突,尤其是乳磨牙的近中颊颈嵴更明显。牙根细长且分叉特大,一方面以容纳下方正在生长的双尖牙牙胚,另一方面,乳牙列因无双尖牙组,乳磨牙的功能负担重,特大的牙根分叉更有利于其在牙槽骨内的稳固。 ?3、乳牙组织学结构特点: ?牙釉质和牙本质很薄,有机质含量较恒牙高,晶体大小小于恒牙, 矿化程度比恒牙低,乳牙的硬度由外向内逐渐变弱,表层最硬,牙本质最

正畸试题

一、选择题 1.某患者其牙一侧为近中错颌关系,另一侧为中性合关系,该患者错颌属于(E) A.Angle第一类 B.Angle第二类第一分类 C.Angle第二类第一分类第2类 D.Angle第二类第二分类第亚类 E.Angle第三类亚类 2主要的正畸力值范围是(C) A10g B0~50g C60~350g D1000g以上E大于500g 3.下面哪一个属于固定矫治器(D) A生物调节器B平面导板C唇挡D方丝弓矫治器E斜面导板 4.适用于破除口呼吸、咬唇、允指等不良习惯的矫治器(D) A、Frankel矫治器 B、头帽口外弓肌激动器 C、Twinblock矫治器 D、前庭盾 E、上颌斜面导板 5、用于舌向或腭向错位的牙的功能装置是(A) A双曲舌簧B双曲舌弓C扩弓簧D箭头卡环E前庭盾

6.妊娠(B)如流感、疱疹病毒感染,对胎儿的面。颌部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 A初期千三月B前1月C最后1月D5个月E后期3个月 7、下列哪一个矫治器可以进行乳牙早失的预防矫治器(D) A、四眼扩弓簧B联冠式斜面导板C前庭盾D固定舌弓E活动舌刺矫治器 8.下列哪一个矫治器不能进行乳牙早失预防性矫治(E) A缺隙开大矫治器B活动义齿式缺隙保持器丝圈式固定缺隙矫治器D固定舌弓E联冠式斜面导板 9.下列哪一个矫治器用于乳前牙反合的矫治(C) A活动舌刺矫治器B唇挡矫治器C联冠式斜面导板D固定舌弓E前庭盾 10、容易引起开合畸形的不良习惯(C) A吐舌习惯B吞舌习惯C睡眠习惯D咬下唇习惯E偏侧咀嚼习惯 11、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是: A理想正常牙合B理想牙合C个别正常牙合D平衡牙合 12.面部生长发育完成的顺序为:C(A)宽度、高度、深度(B)高度、宽度、深度C)宽度、深度、高度(D)深度、宽度、高度(E)高度、深度、宽度 13.与建合动力平衡关系不大的肌肉是:D(A)舌肌(B)嚼肌(C)颊肌(D)二腹肌(E)翼内肌 14二度深覆盖为----5-7mm 15代表下颌其骨对颅部的位置关系的角是—SNB 16吐舌习惯往往造成各种错颌,其中哪项不太容易发生—B

儿童换牙顺序图

儿童换牙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与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与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就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就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就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就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就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就是宝宝先换的就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与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就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就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瞧牙医,通常就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就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瞧牙医,瞧就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就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瞧牙医了。就算只就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与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就是那么好瞧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就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就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瞧牙医,确定就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就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7、虎牙 恒尖牙最晚萌出,萌出时可能会因为前牙区牙槽骨的地盘被其它牙齿占据了,只能偏唇侧长出,形成虎牙。要注意的就是,虎牙不能轻易拔除,因为尖牙就是全口牙齿中牙根最长最粗壮的,它对食物的撕裂作用独一无二,如果没了它,孩子的

乳牙萌出延迟(译文)

乳牙萌出延迟:发病机制、延迟、诊断和治疗乳牙萌出是轴向运动,即一颗牙齿从它的在骨的非功能性的位置到机械性位置的运动。然而,萌出是通常是用来表示牙齿进入口腔的时刻。正常乳牙萌出和恒牙长出口腔发生在一定时间顺序的年龄范围。种族、民族、性别、及个人因素可以影响萌出且通常被考虑为确定正常萌出的标准。从公认的萌出时间基准中得出的准确的、有意义的偏离通常是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过早萌出已有记录,但乳牙萌出从正常萌出时间延迟是最普遍遇到的。萌出是一种生理过程,强有力地影响着正常发育的颅面结构。通常,DTE可能是主要的或单一的局部或全身病理表现。对于牙科正畸病人,延迟萌出会直接影响到正确诊断、综合治疗计划和治疗时机。因此,DTE对于病人的适当的卫生保健能够产生重大影响。DTE作为一个临床问题的重要性是通过在这个研究项目上偶发人数发布的报告反映出来的。但是对于DTE使用的术语和发病机制有相当多的争论。在这里,我们将系统地回顾关于DTE 诊断和治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关文献和报告,对DTE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并澄清相关术语。 定义和术语 许多术语已经用于文献中,来描述的乳牙萌出疾病(表I)。似乎对于它们的使用有相当大的混乱。萌发是负责移动一颗牙齿从它的腺窝位置通过牙槽突进入口腔,在它的反协同作用最终到达其闭塞位置。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含完成根系发育,牙周组织的建立和机能

性的修复。萌出,另一方面,应保留地认为为描述牙尖和牙冠通过牙龈出现任何一部分的时刻。出现的时刻是同义词萌出,这通常被用作临床指标。那些阻生牙被物理屏障阻碍了他们萌出道路。阻生牙的常见病因包括缺乏空间牙,原因是牙弓的拥挤或乳牙的过早丧失。通常情况下,牙蕾的旋转或其他位置偏差导致牙齿向着在错误的方向发展, 而导致压紧。一级保留已被用来描述一个正常放置和发展的牙胚发展前萌出的终止,因为这种情况下没有物理的屏障能被确认。《假无牙》是一门描述性术语,用来表明临床的但不是影像学的牙齿缺失,通常应该出现在处于牙科和生理上增长的年龄的病人的口腔。在这些情况下,影像学的检查颚部能显示牙齿。这些人可能保留他们的乳牙,更普遍地,乳牙已经脱落,恒牙却没有萌出。争议存在于对前人文献中使用的这些词,如“延迟的”、“迟的”、“智障的”、“沮丧的”、及“受损的”萌发。牙根发育已被作为一种区分这些术语的基础。1962年,Gron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牙齿萌出一般开始于,3 / 4的牙根的建立。然而,萌出之时,相比起预期的3 / 4的最终牙根长度,下颌尖牙和第二磨牙表现出更多的先进的牙根发育,而下颌中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比预期的少。Becker表明牙根单独的发育应该作为一种定义不同牙齿萌出时间的基础。因此,如果一个萌出的牙齿比预期的四分之三的长度有更少的牙根发育,它的萌出是认为为时过早, 而如果牙齿在发展中其牙根超过预期长度或者牙齿没有萌出,那就该定义为延迟萌出。Rasmussen 和 Kotsaki,另一方面,建议使用建立规范,从人口调查中计算平均萌出年龄。根据他们的说法,当一个牙齿的

儿童出牙及换牙顺序图

儿童出牙时间及顺序图 一、换牙的时间和顺序 人的一生中都要长两次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20只,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2-3岁长齐,恒牙28-32只(智齿的数目0-4),通常6岁前后开始长出,12-13岁长齐28只(智齿因人而异),那么换牙期通常是在宝宝6-12岁期间。换牙有一定的规律,简单来讲就是“一定时间,一定顺序,左右对称,先下后上”,左右对称先下后上是对于同名牙而言的。 第一颗乳牙的生理性脱落多数发生在6岁左右,但也有早在4岁多,或者迟至7-8岁的,不必担心。自然脱落的乳牙没有根,脱落面呈蚕食状,父母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跟乳牙牙根折断相混淆。宝宝最先长出的恒牙到底是哪颗,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是说,通常6岁左右长出的第一个恒磨牙是紧靠最后一个乳磨牙长出来的,叫做六龄磨牙,比下中切牙的萌出稍早或同时。另一种说法是宝宝先换的是下排正中间的两颗门牙,牙医说每个宝宝可能会有不同。然后呢,宝宝7-8岁时长上中切牙和下侧切牙,8-9岁长上侧切牙,9-12岁长第一,二双尖牙,10-12岁长恒尖牙。 二、换牙期间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的恒牙已经萌出,乳牙却不肯“让位”脱落,就叫做乳牙滞留。乳牙滞留的原因通常有两个,一个是恒牙先天缺失(通过照X光片发现宝宝没有恒牙),导致乳牙到期不脱落。这种滞留的乳牙如果没有松动,也没有龋坏,而且其它恒牙的咬合关系良好的话,是可以保留使用的,因为临床经验表明它到成人期仍能担负咀嚼功能。乳牙滞留的第二个原因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或者萌出不够力,导致乳牙根没有受到恒牙萌出的压迫因而未发生吸收或者吸收不全造成滞留。一般认为,如果宝宝缺钙,或者由于平时咀嚼的食物过于精细而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的后果是宝宝出现“双排牙”,应尽早带宝宝去看牙医,通常是要拔掉乳牙的。 2、乳牙早失 乳牙早失是指乳牙在恒牙尚未形成的时候提早脱落,会影响宝宝的咀嚼,不利于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邻近的牙齿向缺牙空隙移位,使缺牙间隙变小,导致换牙的时候相应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萌出而错位。 解决办法是预防为主,教育宝宝爱护自己的牙齿,并通过安全教育减少外伤。如果已经发生乳牙早失,就要去看牙医,看是否要戴缺隙保持器。 3、乳恒磨牙龋齿 宝宝换牙期间乳恒磨牙容易患龋齿病,因为乳牙与恒牙共存,作为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的磨牙常常滞留食物残渣,宝宝刷牙又往往不够彻底,不容易把磨牙清洁干净。解决办法是教宝宝提高刷牙技巧,或者在比较重要的时期由父母亲自帮宝宝刷牙。龋齿会引起根尖病,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已经发生龋齿,就要看牙医了。就算只是乳磨牙患龋齿,也要及时医治,不能认为乳牙迟早要换而不去理会,那样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生长。 4、牙齿错位咬合 宝宝换牙期间,除了牙齿替换以外,颌骨也在发育,慢慢地就建立了咬合关系。乳恒牙交替时期,牙齿的排列常常不是那么好看的,会有歪斜的情形,恒牙也很少一步到位长到该长的位置,医学上称为暂时性错位咬合,家长们不必担心,因为人体的牙齿有排列整齐的倾向,会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自行调整而令错位恢复正常。即使需要矫正,也通常是在乳恒牙交替完成以后才能进行的。但是如果出现牙齿无法自行调整的错位咬合(这个要由牙医来诊断),就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容貌。 5、多生牙 俗语“贼牙”,就是不受欢迎长多出来的牙,父母亲要随时留意,如发现可疑牙齿要及时看牙医,确定是否多生牙,如果未能及时铲除多生牙,会影响正常恒牙的萌出。 6、门牙间隙 宝宝长出的上下中切牙(门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隙,有的甚至呈八字形,通常情况下,等宝宝长了侧切牙以后间隙就会自然消失,不必担心。当然也有少数的例子,是由于两颗门牙之间存在多生牙而导致门牙间隙,这个要通过照X光片检查确定后拔除多生牙来解决。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口腔正畸学知识重点 第一章 错牙合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如遗传、疾病、替牙期异常、口 腔不良习惯等导致的牙齿、咬合、颌骨、颅面的畸形。 理想正常牙合:是即全副牙齿完整,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十分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个别正常牙合: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畴。这种 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 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局部的危害除了直接影响面容相貌、口腔健康、口腔功能,还可影响牙合颌面生长发育,全身性危害如错牙合畸形导致咀嚼功能降低,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进 而影响到全是健康,直至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 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预防性矫治、发病后的阻断矫治、一般矫治和外科矫治。 错牙合畸形经过治疗应达到平衡、稳定、健康和美观的目标。 第二章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依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萌出、排列、功能等还依赖于牙槽骨、颌骨 及整个面部、颅部的正常发育以及面颌肌的动力平衡。 乳牙的萌出顺序下I T上I T下n T上n Tv ^上v 正常乳牙牙合形成后不断生长发育的变化特点’①牙弓呈卵圆形②乳牙排列紧密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上下颌前牙出现大量生理性散在间隙尤其是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 颌乳尖牙的远中更加明显对以后恒牙列期牙齿的排列或牙合关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 ③切缘和牙合面逐渐出现磨耗现象前牙轴前倾覆牙合、覆盖浅切牙可能出现对刃关 系④下颌第二乳磨牙逐渐前移上下第二乳磨牙远中终末平面关系变为近中阶梯终末平 面关系。 错牙合畸形的病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的表现形式:重复表现、断续表现、变化表现口腔不良习惯允指习惯、咬物习惯、咬唇习惯、舔牙习惯、吐舌习惯、偏侧咀嚼习惯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乳牙早失、 乳尖牙磨耗不足、乳牙滞留、儒雅下沉、恒牙萌出顺序紊乱、恒牙早失、上颌中切牙间隙不闭合支抗:是指正畸矫治的过程中,任何矫治器作用于牙,牙弓或颌骨产生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想法,大小相等的力,而支持或对抗这种作用力引起的反作用力的能力称为支抗。 支抗的种类:颌内支抗、颌间支抗、颌外支抗 固定矫治器加强支抗的方法:1、使用支抗磨牙舌侧装置包括颚杆、舌弓、颚托2、合并使用第二磨牙带环3、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4、弓丝上应用停止曲和后倾曲5、种植体支抗 矫治器由作用、固位、和连接三部分组成 常用机械性可摘矫治器的制作于应用:适应症1、上颌双侧后牙(牙合)垫可摘矫治器,常用于矫治前牙反颌、下颌前突等畸形2、上颌单侧后牙颌垫矫治器主要适用于单侧后牙反颌、 锁颌,其在健侧有颌垫而患侧无(牙合)垫3、上下颌平面式颌垫牵引钩矫治器,常用于颌间牵引矫治上颌或下颌前突及发育不足,解除上下颌之间的不利限制 常用的固定矫治器有:方丝弓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和BEGG细丝弓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主要有:矫治弓丝、带环、托槽、末端颊面组成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乳牙生长发育规律 小孩子应该在6个月到1岁之间开始长牙,3岁之前乳牙全部长出。长牙的前后时间差异大,规律并不明显,有的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岁左右才开始长第一颗牙。孩子的8颗前牙长出后,后牙开始生长。从孩子半岁开始最晚到1岁,就可以带孩子看第一次牙医了,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 什么时候出牙、换牙? 每个牙齿的发育大概说来,有三个时期:就是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出生后第一次长出的牙叫乳牙,换牙后第二次长出的牙叫恒牙。是否按时长牙,可以衡量孩子的健康与否,可以大概了解孩子的骨骼发育情况。骨骼发育好的孩子,出牙及时,牙质优良;骨骼发育不好的,出牙延迟,牙质差。 孩子出现乳牙的时间有早有晚,第一颗乳牙早的可有4个月左右出现,有的在出生时就有牙齿。晚的可在10个月左右才萌出。出牙有一个顺序,一般在6个月左右先出2颗“下门牙”,1岁半时出12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就出齐了,共20颗。 要是出牙很晚,到1岁半时还未出牙,或出牙顺序颠倒,这是不正常的情况,可能与佝偻病或呆小病有关。换牙的时间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先在乳齿的后边上下左右长出4颗大牙,叫第一磨牙,又叫六龄齿。同时乳牙开始顺序脱落,到12 岁时陆续脱完,相继长出切牙、双尖牙、尖牙、第二磨牙(12岁磨牙),共28颗,到17岁以后,第三磨牙(智齿)长出,32颗牙齿也就出齐了。 幼儿的牙齿生长有规律吗? 刚出生的新生儿绝大多数是没有牙齿的。一般小儿从出生6~7个月起可见乳牙开始萌出,少数可早至出生4个月或晚至出生10个月长牙。若至出生12个月还未长牙,则为出牙延迟,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克汀病)、营养不良及佝偻病等的患儿。 出乳牙的规律是:首先出下中切牙,然后再出上中切牙——上、下侧切牙——第一乳磨牙——单尖牙——第二乳磨牙。 ↓↓ ┃×┃×××┃×× ━━╋━━━━╋━━━━╋━━ ×┃××┃×××┃×× ↑↑

口腔正畸测试题

1- 80题为单选题,81-100题为多选题。38-46题为临床公共题干题。 1、错合畸形矫治的标准是: A 理想正常牙合 B 理想牙合 C 个别正常牙合 D 平衡牙合 2、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的退化、减少呈不平衡现象,其顺序应为: A 肌肉居先,牙齿次之,颌骨最后 B颌骨居先,肌肉次之,牙齿最后 C 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最后 D牙齿居先,颌骨次之,肌肉最后 E 牙齿居先,肌肉次之,颌骨最后 3、Ⅲ0深覆牙合是指: A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不足冠1/3者 B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C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D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4、前颅底平面指的是 A OP B FH C Ba-N D SN E MP 关于颅面部生长发育特征及比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颅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已确定,在增长过程中, 头部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 B 在增长进行的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 C A和B均对 D A和B均错 6、牙齿Ⅲ0拥挤是指牙冠宽度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间相差: A 2~4mm B4~8mm C 8mm以上 D 15mm以上 7、下列哪些公式对替牙间隙的解释是正确的? A Ⅴ-5 B(Ⅳ+ Ⅴ)-( 4+5 ) C(Ⅲ+ Ⅳ+ Ⅴ)-(3+4+5) D(Ⅱ +Ⅲ+ Ⅳ+ Ⅴ)-(2+3+4+5 ) 8、邻面去釉矫治去釉的牙齿一般为: A 切牙 B 切牙+尖牙 C 切牙+尖牙+前磨牙 D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9、临床上所说的个别正常牙合一般伴有 A 轻微错牙合畸形 B 中度错牙合畸形 C 重度错牙合畸形 D以上都不是 10、眼耳平面指的是 A OP B FH C Ba-N D SN E MP 11下列治疗哪个不属于扩大牙弓宽度开展的方法? A矫形开展 B 被动开展 C 推磨牙向后 D 正畸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