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库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智库现状如何?外交部原副部长、全国人大外事
2013年7月6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
2013年初发布的《2012年全球

的确,今天中国在经济领域面临着更为细致与复杂的挑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浅
“智库大发

中国智库的现状
不过,细究麦甘的历次报告,中国智库的“入眼率”虽
2009年报告中列入考察的中国智库数
74个上升到425个,数量可谓“全球第二”,但
20
“入眼”到“上榜”的转化率仅为0.47%,

即便把有“亚洲第一脑”之名的中国社科院算上,也会
:中国社科院成为“亚洲第一”,是把其属下
,若然拆开独立核算,“亚洲第一脑”只怕要拱手让人。
“研究所”算上,把各
“基金会”算上,把各级政府部门
“研究

中国智库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和创新,主要是因为没

中国当代智库的发展几乎是从一种模式下走出来的:从
。官办智库的弱点在于其思
,前瞻性及战略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高校创办研究中心等智库,智库在
。笔者身在高校,每每穿行于办公楼台,
,总不禁会心一笑:它
,出台的研究报告偏重学术性,或以“旧

各级政府与大型国企也热衷于创办智库,甚至喜欢“上
“高规格”,偏好中外联办。然而这样的智库,多数成
“公费出国考察”的绿色通道,或每年“轰
退休官员”俱乐部,甚至成为利益输送中介和枢纽,而智

政策推动智库
2003年,国家发改委将“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面
2004
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
“要
。”
1993年是民间智库开始创办之年,过了10年的2003年,

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发展智库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申明了“思想库”的重要性。十八大

毫无疑义,政府对智库的重视逐年上升,目前需要的是
,而官方智库属于“事业单
,应出台针对两类智库的不同管理办法。目前对于民间

民间智库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美国民间智库的“一统天下”相比,中国目前的智库
非官方智库则艰难求生。近年来,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半官方智库”,这类智库的
这类智库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在“社
上有政府的庇护,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官方智库,

然而,从“思想产品”的市场经济化角度看,市场主体
,没有“竞
,也就难有品牌性产品。官方智库在政府采购思想
如果把官方智库称为智库人才的“咸
,则民间智库本可以成为人才的“淡水湖”,人才流动
有进有出,随时可以邀请到所需要的专长加盟。然而,
,很难有精力与时间完成智库课题,或很难获得所在



另一个制约因素,来自官方信息公开与信息获取渠道等

第三,国家尚无智库的“国标”,这对优良民间智库的
国家应推动标准的制订。一切符合“标准”
,在政府课题招标中应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制约因素,就是“需求”。当前政

智库的改革与国际化
2013年7月2日,察哈尔学会创会主席韩方明博士在《南

智库是智慧之库,而不是金钱之库。智库均是非营利性

官方智库因有公共财政保障,且与政府关系紧密,应严

在接受民间捐款或筹措资金来源时,应对外部资本介入

推动中国智库的国际化应是一个努力的方向。据2013
9月24日的《?t望》杂志报道,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并
,至今
2012年10月上旬,一份题为《中
,并由中美两国智库合作出台的

(作者系外交和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6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