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笔记

本书的核心章节:预算→偏好→效用→选择→需求→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均衡→交换;技术→利润最大化,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厂商供给→行业供给→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

第一章市场

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莱昂内尔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研究领域就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通常平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与政府促进作用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无法正视的规范分析以外,主要就是方法论分析,大量使用数学技术。

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我看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古典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主要借助文字和图表,对供给(穆勒),需求(杰文斯),分配(克拉克),单个市场(马歇尔)和多个市场(瓦尔拉斯)的交换与价格决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第二个阶段,到希克斯和萨缪尔逊,主要运用微积分。对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进行重塑和补充。第三个阶段,到阿罗和德布鲁,主要运用集合论和线性模型,在效用函数理论,竞争均衡和最优性问题,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和对策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第四个阶段,到当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了交易费用,产权,非均衡,x效率,寻租,信息,次优,机会选择,资产定价,资产组合,跨时期分析,整体分析,和对偶分析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大大拓宽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应用领域。

4.但是,从亚当斯墨始于今,上下几百年,横跨全部微观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主题,我看看却始终只是一个,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信条:在民主自由市场经济中,大量民主自由的、极端欲求的,追赶最小利润和最小效用的个人的集中的活动,经由价格和竞争机制调节,可以自动趋向人与自然、有序、平衡,达到最佳效率状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道,对于这信条证明的日趋严格和简约,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日趋明朗和准确。

5.作为全书主题的竞争均衡存在性和帕累托有效率原理,被安放在消费者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极大化,以及市场供求相等这样两块基石上。

6.最佳化原理:人们总是挑选他们能够买不起的最佳消费方式。平衡原理:价格可以自行调整,直至人们的市场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成正比。一般来说,平衡建议经济主体的犯罪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1

7.某人愿缴付的最低价格通常被指出就是他或她的留存价格。留存价格就是某人愿拒

绝接受的、并且出售有关商品的最低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留存价格就是他或她对于

卖或不卖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8.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需求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

的需求数量。住房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当住房价格下降时,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租赁住房。假如有一大批人,他们的保留价格只有细微的差别,价格间的跳跃很小,可以设想需求曲

线是平缓地向下倾斜的。

9.存有许多单一制的房东都想要以市场能够拒绝接受的最低价格租赁他们的住房。我

们把这种情况看做就是一个竞争市场的例子。把这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所画在图上就是一条

垂直线,不管必须什么价,可以租赁的住房数量就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所能够提供更多

的住房数量都就是相同的。

10.均衡价格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用p*表示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

供给量时的价格。这就是住房的均衡价格。在这一价格上,愿意支付至少是价格p*的消费者可以找到出租的房子,而每个房东也可以按这一现行的市场价出租房子。无论是消费者

还是房东都没有理由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

11.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当市场的各个方面发生变化时,住房价格可以存有什么变动。这种作法就是比较静态学。只牵涉至平衡的比较。如果我们想要确认住房换成私人公

寓可以如何影响住房市场,我们不仅必须考量它对住房供给的影响,而且还要考量它对住

房市场需求的影响。对住房征收所产生的影响就是住房的平衡价格依然维持不变。在征收前,每一个房东在确保他的住房全部承租的前提下总是尽可能索要最低的价格。平衡价格

p*就是他能索要的最高价,它与并使所有的住房能够被承租的价格就是一致的。征收后房

东们与否可以提升价格去补偿税收?提问就是驳斥的。如果他们能够提升价格并把房子全

部承租,他们早就这样搞了。如果房东们索要的已是市场能够拒绝接受的最高价,那他们

就无法再提升价格了。税收不能转嫁到住房租赁者头上,房东们必须缴付所有的税收。这

个分析主要依赖于住房供给紧固维持不变的假设。如果住房数量随着税收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租赁者们缴付的价格似乎也可以变小。

12.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在出租房子时,

房东可以决定依次把房子拍卖给愿出最高价的人。由于这意味着不同的人最终会付出不同

的价格得到房子,我们把这称为差别垄断者(价格歧视垄断者)。这是差别垄断者有趣的特征:得到住房的人与市场解决的情形正好一样,即这些人都是按超过p*的价格租赁的人。最后一个租房的人支付价格p*――正好与竞争市场上的均衡价格相同。差别垄断者试图使他的利润最大化导致了与竞争市场上供给和需求机制同样的住房分配。人们支付的数量不同,但是得到住

2

房的人相同。这并非巧合。垄断者一般都要限制可能获得的产量,从而使他的利润最大化。这就是说垄断者一般总是索取一个高于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p*的价格。在一般垄断者的情况下,较少的住房被租出,而且每一套住房都会以高于竞争市场的价格租出。

13.假设同意管制房租的最低价格,假设就是pmax,我们假设pmax价格高于竞争市场上的平衡价格p*。如果这样,就可以发生超额市场需求:愿按pmax价格租房的人对于可以供应的房子。

14.有一个很有用的标准可用来比较不同经济体制的结果,就是帕累托效率或经济效率的概念。(paretoefficiency是根据19世纪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1848-1923的名字命名的,他是最先考察这一概念的含义的人之一。)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的;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低效率配置具有以下令人失望的特征,即有某种方法能使某人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境况变得更好一些。

小结:

1.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2.在经济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佳化原理和平衡原理为指导。最佳化原理所指的就是人们总是企图挑选对他们最不利的东西;平衡原理就是指价格可以自行调整直至市场需求和供给成正比。

3.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研究平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作比较静态学。

5.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第二章财政预算约束

1.(x1,x2)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束,(p1,p2)是两种商品的价格,m是消费者要花费的货币总数,则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p1x1+p2x2≤m.这里的p1x1是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是费用不超过m的那些商品。我们把当价格为(p1,p2)和收入为m时能够负担的消费束称为消费者的预算集。

2.我们常常把其中的一种商品看做就是消费者除另外一种商品外想消费的其他一切东

西

3

的代表。假如用x1来衡量消费的牛奶夸脱数,就可以使x2去代表消费者除了牛奶之

外可能将必须消费的其他一切东西。这样可以把商品2看做就是消费者可以用以出售其他

商品的货币。根据这种表述,商品2的价格自然而然就是1,于是财政预算约束公式展毛为:p1x1+x2≤m.说明花费在商品1上的货币数量p1x1加之花费在其他商品x2上的货币

数量,无法大于消费者须要花费的货币总数m。商品2代表了一种无机商品,常常就是用

花在除了商品1之外的其他商品上的美元数去来衡量的。因此,关于财政预算约束的一切

阐释,总的来说必须以无机商品假说为前提。

3.预算线指的是所需费用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消费束:这些消费束正好可以把消费者

的收入用完,即p1x1+p2x2=m.预算线斜率为?p1/p2,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这个斜率始终是负数,多消费商品1,就得少消费商品2,反之亦然。用预

算线的斜率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为了多消费商品1,得放弃一部分商品2的

消费。

4.总收入的减少可以引致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同样增加总收入可以引发向内平行移动。当价格1提升,价格2和总收入紧固维持不变时,可以并使预算线的斜率显得更平缓,因为斜率变小小;当价格1和2同时变动,总收入减少时,预算线不能变动;当两种价格

上涨,总收入增加时,预算线将向内移动。假如价格2的上涨幅度大于(大于)价格1,预

算线可以显得陡峭(更陡峭)。

5.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价格或收入的值规定为是固定不变的,然后调整另外两个变量,这样就可以确切地描绘出同一个预算集。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收入限定为1,并适当

地调整其他商品的价格和收入,一点也不会改变预算集。其中的一个价格限定为1时,这

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

6.经济政策常常可以运用诸如税收这类可以影响消费者财政预算约束的工具。比如政

府必须征税从量税(根据商品的消费量课征的税),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他所出售的每1单

位商品都得缴付一定的税收。这种税收就等同于提升价格。另外一种税就是从价税。这就

是一种对商品的价值――价格――而不是对所出售商品的数量所征税的税。通常用百分比

则表示。补贴与税收刚好恰好相反。从量补贴就是政府根据消费者所出售商品的数量去给

与消费者一定的补贴。从价补贴就是一种根据被补贴商品的价格而推行的补贴。政府可能

会运用的另一种税收或补贴就是总额税或总额补贴。就总额税而言,不管消费者的犯罪行

为如何,政府总要拿走一笔紧固金额的货币。这说明征税总额税会并使消费者的预算线向

内移动,因为他的货币总收入增加了。同样,总额补贴并使预算线向外移动。从量税和从

价税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旋转预算线,而旋转的方式则依赖于何种商品被征收,但总额税

并使预算线向内移动。政府有时也推行口粮供应。

第三章偏好

1.我们把消费者挑选的目标称作消费束。假设任一两个消费束(x1,x2)和(y1,y2),符号>则表示

4

在两个消费束中,存有一个就是受严苛偏好的,因此,(x1,x2)>(y1,y2)可以表述为

对于消费者来说(x1,x2)严苛偏好于(y1,y2),这种偏好关系就是一种运算概念,创建在消

费者犯罪行为基础上的。如果两个消费一束对消费者来说就是并无差异的,就用符号~则

表示,记为(x1,x2)~(y1,y2)。并无差异意思就是说道,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他消费另一

个消费束(y1,y2)与消费(x1,x2)消费束较之,所赢得的满足用户程度全然一样。如果消费

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存有偏好或并无差异,那么对他来说(x1,x2)强偏好于(y1,y2),并则

表示为(x1,x2)≥(y1,y2)。

2.有些关于偏好的假设是很重要的,称之为消费者理论的“公理”。共有三条公理:

⑴完备性公理假定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也就是说,假定(x1,x2)≥(y1,y2),

或者(y1,y2)≥(x1,x2),或者两种情况都有,在最后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这两个消费束

是无差异的。⑵反身性公理假定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一样好的,即(x1,x2)≥(x1,x2)。

⑶传递性公理假设(x1,x2)≥(y1,y2),并且(y1,y2)≥(z1,z2),那么可以假设

(x1,x2)≥(z1,z2)。这一条必须容易认知一些。偏好的传递性是否是偏好必然具备的特征

这一点还不确切。传递性就是关于人们挑选犯罪行为的一种假设,而不是氢铵逻辑学的一

个陈述。如果偏好无法传达,那就可以存有一系列不存有最佳挑选的消费束存有。

3.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是不可能相交的。如果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

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那么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最简单的例子是消费者愿意在1:1的基础上替代商品,重要特点是无差异曲线具有固定的斜率,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朝着右上方。完全互补品是始终以固定的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商品是

相互“补充”的,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右脚的鞋子和左脚的鞋子,因此无差异曲线呈l型,

偏好增加的方向是指向右上方;完全互补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消费者偏好以固定比例消

费物品,但不一定都是1:1的比例。

4.憎恶品是消费者不讨厌的商品,并无差异曲线就是向右上方弯曲,偏好减少的方向

就是指向右下方。中性商品就是消费者无论从哪方面说道都不在乎的商品,并无差异曲线

就是一条垂直线。餍肢,即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存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吻合这个消费一束越好,这个消费一束就是一个餍肢点或最佳点,并无差异曲线就

紧紧围绕着这个点。当消费者具有的两种商品都“太太少”或“太多”时,并无差异曲线

斜率为负数;当具有的其中一种商品“太多”时,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数。如果具有

的两种商品都太多,那么这两种商品都就是憎恶Fanjeaux,增加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并使他吻合最佳点。假设x2就是花掉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而x1就是一种就可以以整数量赢

得的线性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与某一取值消费束无差异的诸消费一束就是一个线性点集。与特定消费束至少一样不好的该消费束集(强偏好集)将就是一组线段。

5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笔记 本书的核心章节:预算→偏好→效用→选择→需求→消费者剩余,市场需求→均衡→交换;技术→利润最大化,技术→成本最小化→成本曲线→厂商供给→行业供给→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 第一章市场 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莱昂内尔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研究领域就是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通常平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和市场失灵与政府促进作用理论;研究方法,除了无法正视的规范分析以外,主要就是方法论分析,大量使用数学技术。 3.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我看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古典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主要借助文字和图表,对供给(穆勒),需求(杰文斯),分配(克拉克),单个市场(马歇尔)和多个市场(瓦尔拉斯)的交换与价格决定等方面的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第二个阶段,到希克斯和萨缪尔逊,主要运用微积分。对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不完全竞争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等进行重塑和补充。第三个阶段,到阿罗和德布鲁,主要运用集合论和线性模型,在效用函数理论,竞争均衡和最优性问题,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和对策论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第四个阶段,到当前,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发展了交易费用,产权,非均衡,x效率,寻租,信息,次优,机会选择,资产定价,资产组合,跨时期分析,整体分析,和对偶分析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方法,大大拓宽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应用领域。 4.但是,从亚当斯墨始于今,上下几百年,横跨全部微观经济学(或者,经济学)的主题,我看看却始终只是一个,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信条:在民主自由市场经济中,大量民主自由的、极端欲求的,追赶最小利润和最小效用的个人的集中的活动,经由价格和竞争机制调节,可以自动趋向人与自然、有序、平衡,达到最佳效率状态。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道,对于这信条证明的日趋严格和简约,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日趋明朗和准确。 5.作为全书主题的竞争均衡存在性和帕累托有效率原理,被安放在消费者效用极大化和生产者利润极大化,以及市场供求相等这样两块基石上。 6.最佳化原理:人们总是挑选他们能够买不起的最佳消费方式。平衡原理:价格可以自行调整,直至人们的市场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成正比。一般来说,平衡建议经济主体的犯罪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1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 记 第1章市场 1.1 复习笔记 1最优化和均衡 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保留价格 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 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

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 (3)市场需求曲线 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 (4)市场供给曲线 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 (1)竞争市场 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 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第九版)Chapter1

Chapter1 What is Economics?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Rationality: maximizing the object function of the decision-maker ?It’s not necessarily selfishness and can be consistent with altruism ? A kind of simplification: we care about average behavior of people ?We test hypothesis, not assumptions Stable preferences: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model ?Preferences are unobservable ?Emphasis on man-made constraints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The “moral blood” of real estate developers in China Why are some animals dying out? Equilibriumanalysis: a tool to aggregate behaviors of individuals and predict the outcome of human interactions ? A Puzzle of Happiness: Californian vs. Oregon ?Peltzman effect and offsetting behavior ?Reinterpretation of Marriage Law in China: Are Mothers-in-laws hurt by this legal change? Efficiency criterion: a normative notion of optimality ?What is efficient outcome? ?Is there any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Positive & Normative Analysis Positive Analysis–statements that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of cause and effect ?Questions that deal with explanation and prediction What will be the impact of an import quota on foreign cars? What will be the impact of an increase in the gasoline excise tax? Normative Analysis–analysis examining questions of what ought to be ?Often supplemented by value judgments Should the government impose a larger gasoline tax? Should the government decrease the tariffs on imported cars?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成本 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 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 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 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 学规律 四、市场和政府 1、第一个概念:市场的外部性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 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 头上,这叫正外部性。 市场失灵——灯塔——公共物品 2、第二个概念:寻租理论 租金原来是指地租,后来泛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租金。当某种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但供给难以增加的时候,产生的差价就是租金。 寻租就是用各种方法得到获得租金的特权。一般来说,引起租金的供给限制 来自政府的权力,所以,往往寻租是权力寻租。寻租是一种获利最大的活动。因 为寻租者是拿小钱换大钱,而掌握权力者是无本万利,无本生意卖多少都是赚。 如果没有学习经济学以前,别人问我股票、房价等相关事宜,我肯定毫不犹 豫地大谈捞来的别人的牙慧;而今,我会想来想去,只有一句话,这个不好说, 不是我的推脱,实在是不好说。为什么呢? 微观经济学仅仅给了我们一个视角以去感知这变化多端、复杂奥妙的世界; 微观经济学仅仅给了一个可以值得商榷的分析我们生活和做出决定的方法;微观 经济学不是仅仅的必然性的集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它充满太多的偶然性了。

范里安《高级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1-16章完整版

高级微观复习 第一章: P12- 22:给出生产函数可求出技术替代率、替代弹性、规模报酬等(结合书上P13、P15和P佃例题看+P21 CESk产函数) 1、技术替代率TRS y "(召宀),假设维持产量水平不变, 我们想增加要素1的投入量减少要素2的投入量。这就是这两种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是衡量等产量线的斜率. 二维情况下:TRS XI,X2)=匸=MP^ ?x1MF2(X1,X2) N维情况下,TRS(X)X2): 证(£)_ 廿(F)/就d耳2 _ ?f∕9x∣ dx∣?7UJ∕A‰dχ 3f / 3χ1 一或者’'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下的技术替代率: /(x p x2) = xj i xj^df ?Λ2(.V I)? /?。r l a Λ, 3.v l Qf/dr 1-?TΛI 2、替代弹性 替代弹性衡量等产量线的曲率。更具体地说,替代弹性衡量在产量维 持不变的情形下,要素投入比率的变动百分比除以TRS变动百分比。 △(戈討州) XJ坷 ^TRS TRS

d In(X ∕x) /T - — 丄 ^ d InTRS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替代弹性是1 d 1∩(Λ, ∕x。) I — 」 —I √ln∣TΛS∣ _ 3、规模报酬 产量等比例增加,我们通常假设只要将以前的生产模式复制, 就能生 产出t 倍的产量。定义(规模报酬不变):某生产技术呈现规模报酬 不变的现象,若它满足下列条件: (1) y 在Y 中盥涵着纽也在Y 中。其中F ≥0: (2) X 在w (y )中型涵看扰在%”)中,其中r ≥0, ⑶ f (tx ) = tf (χ) t 其中/>0:即生产函数是/(H )是一阶齐次SIK. 定义(规模报酬递增):若f (tx) 〉tf (x )(其中t 〉1),则该技术是规模报 酬递增的。 定义(规模报酬翅减h 若若f(tx )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重点整理(详细)

第1章市场 名词: 1、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 2、最优化原理与均衡原理 最优化原理(理性选择): 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简答题: 1、地方政府对公寓出租人征税,价格如何变化?靠近学校的公寓的出租数量如何变化?政 府所征税款是否回转移给租赁人? ?市场供给不受影响(在住房供给保持固定不变的假设下) ?市场需求不受影响 ?因此竞争性市场均衡不受税收影响 ?价格和靠近学校的公寓的出租量也不会改变 ?出租人支付所有税款 第2章预算约束 名词: 1、预算集、消费束与预算约束 预算集:消费者所能负担的消费产品的集合叫预算集 消费束:消费束包含x1单位产品1,x2单位产品2,一般用向量(x1, x2)表示 当价格为(p1,p2),收入为m时能够负担的消费束的集合成为消费者的预算集 预算约束:预算约束是预算集的上边界,预算约束方程为:p1x1 + p2x2 = m 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相对价格、机会成本(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2、计价物:计价物是价格限定为1的商品,其他商品的价格通过同该商品的价格相比较来 计量。把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或收入限定为1,并适当调整其他商品的价格或收入不会改变预算集。 3、从量税、从价税与总额税 从量税:单位商品征收t元从量税使价格从p增加到p+t 从量补贴:单位商品补贴s元使价格从p减少到p-s 从价税:单位商品征收t单位从价税会使所有的价格从p增加到(1+t)p,以t税率征收的从 征税 价税等价于对收入以税率t 1+t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义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讲义 一、资源的稀缺性与合理配置 关于消费者和厂商等微观集体来说,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停止合理的配置,从而发生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效果。 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微观经济学研讨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并且以为在普通状况下市场的竞争水平决议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经济实际或模型的实质 微观经济学是实证经济学,它的绝大少数实际和模型都是对微观活动的客观描画,或许是对理想经济观察所做的解释。由理想抽离出实际,然后再用实际对理想做出解释与剖析,这就是经济实际的实质。不同的实际实践上就是对经济现象所做的不同的抽离和解释。 实际模型〔model〕经济理想〔reality〕 实际从实践中发生实践对实际的验证 三、经济实际模型的三个规范 任何一个经济学实际模型都必需满足以下三个规范: 〔一〕要足够简化〔no redundant assumption〕 指假定的必要性。假定越少模型的适用面越宽。足够简化还意味着应当运用尽能够复杂的方法来解释和说明实践效果,应当将复杂的效果复杂化而不是将复杂的效果复杂化。应当正确看待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熟练的运用三种经济学言语。

(二)外局部歧性〔internal consistency〕 这是对实际模型的基本要求,即在一种假定下只能有一种结论。比如依据特定假定树立的模型只能有独一的平衡〔比如供求模型〕;在比拟静态剖析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也只能发生一种结果。内在分歧性保证经济学的迷信性,而假定的存在决议了实际模型的局限性。经济学家有几只手? 〔三〕能否能处置实践效果〔relevance〕 经济学不是实际游戏,任何经济学模型都应当可以处置实践效果。在这方面曾经有关于经济学外乡化效果的讨论。争论的中心在于经济学是树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因此能不能运用经济学的实际体系和方法来研讨和处置中的效果。两种观念:一种观念以为经济实际是一个参照系,可以用来对比和发现效果,因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另一种观念以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需求对经济学停止改造或许使之外乡化,甚至有人提出要树立有中国特征的经济学体系。 四、经济剖析的两大原那么 1.最大化原那么〔Optimality〕 又称理性选择原那么〔principle of rational selection 〕,这一原那么假定每个经济主体都是〝经济人〞,并寻求团体利益最大化。最大化原那么决议着经济学的预测才干〔Power of prediction〕。普通说来,经济学不能解释非最大化行为。比如:利他主义、非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不契合理性选择原那么。 2.平衡原那么〔equilibrium〕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会到达某种形状,在这种形状下没有任何压力和动机促使经济主体做出进一步伐整或改动,这时各种经济变量到达一种动摇形状,经济学称这种形状为平衡。平衡是经济剖析和预测的基础,假设一个经济系统不存在平衡,我们就无法对它停止剖析,更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以平衡剖析为基础,我们可以停止比拟静态剖析、对偶剖析、包络剖析和静态剖析等。

微观经济现代观点-范里安-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把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他或她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是人们愿意接受的、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需要的、并能买得起的最佳物品。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垄断。 帕累托改进: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制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这里就存在帕累托改进。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2、预算约束:消费者花在所有商品上的货币支出不能超过消费者的收入的关系式称为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表示公式:p1 x1 +p2 x2 ≤m ;p1 x1 +x2 ≤m 预算线: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正好等于消费者收入m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线。 预算集:消费者花费在商品1和商品2的货币支出总数p1 x1 +p2 x2少于或等于消费者收入m 的一系列消费束称为预算集。p1 x1 +p2 x2 ≤m 数量税(从量税):对每单位商品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常见的例子是汽油征税。 从价税:对商品按价格所征收的税,即消费者每消费一元钱的商品要支付一定的税。常见的例子是消费税(如汽车、住房、名烟、名酒等高档消费)。 严格偏好: 3、严格偏好:在消费束(X1,X2)和(Y1,Y2)都可以得到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选择消费(X1,X2)而不消费(Y1,Y2),我们就说(X1,X2)严格偏好于(Y1,Y2)。 (X1,X2)(Y1,Y2) 无差异:如果消费束(X1,X2),(Y1,Y2)对于消费者来说获得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二个消费束对消费者是无差异的,(X1,X2)~(Y1,Y2)。 弱偏好:如果消费者在两个消费束之间有偏好或无差异,也可以说是消费者认为(X1,X2)至少与(Y1,Y2)一样好,我们说他对于(X1,X2)的偏好弱胜于(Y1,Y2)的偏好, (X1,X2)(Y1,Y2) 偏好的假设: 1、完备性公理: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下列三种关系之一必能成立:(X1,X2)(Y1,Y2)或(Y1,Y2)(X1,X2)或(X1,X2)~(Y1,Y2) 2、反身性公理:任何消费束至少与本身是同样好的,(X1,X2)(X1,X2)。 3、传递性公理:如果(X1,X2)(Y1,Y2),(Y1,Y2)(Z1,Z2),那么(X1,X2)(Z1,Z2),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认为X至少与Y一样好,Y至少与Z一样好,那么消费者就认为X至少与Z一样好。 弱偏好集:取某个消费束(X1,X2),把其他至少如(X1,X2)那么受偏好的一切消费束绘成阴影,我们称之为若偏好集。 弱偏好集分界线上的消费束——他们和(X1,X2)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组成一组无差异曲线。 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这么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偏好: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假如消费者最偏好的消费束为(X’1,X’2),(X’1,X’2)就是一个餍足点或极佳点。离餍足点越近的消费束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以餍足点为中心的一组同心圆或椭圆。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整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考研指定参考书)考研复习读书笔记浓缩精华版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臵资源的各种方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臵。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内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 外生变量: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狭义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广义均衡原理: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 均衡价格: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 比较静态学: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 垄断: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 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 一般垄断者: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 超额需求: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 住房配置方法: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 长期均衡: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 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预算线: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 p2x2 =m)。 预算线斜率的含义: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计价物: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 从量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 从价税: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 总额税: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 所得税: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 从量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 从价补贴: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给予补贴;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笔记 ——消费者选择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笔记——消费者选择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3.1 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 1.效用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或对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具有主观性 2.总效用(TU) •消费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若消费者对这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 3.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效用函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含义 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消费某一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递减

某商品的效用曲线 2.货币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具有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但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基数效用论者又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论 效用可以具体地用数字来衡量,效用之间的具体数量比较是有意义的 2.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 效用只可以排序,而不可以度量 四、习题 1.当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C)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2.当两种商品X 和Y 的效用函数为U(x,y)=xy 时,下列哪一个效用函数描述了 相同的偏好次序? (B ) A.U(x,y)=(x - 5)(y -5) B.U(x,y)=(x/5)(y/5) C.U(x,y)=(x + 5)(y +5) D.只有B 和C 正确 3.2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1.偏好 消费者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所带来的效用水平的排序 2.关于偏好的假设 •偏好的完全性(完备性):总是可以比较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偏好的(局部)非饱和性: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A>B,B>C,则A>C •偏好的单调性:一个消费组合所包含的商品数量≥另一个消费组合,则这个消费组合至少同另一个消费组合一样好 •偏好的凸性: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二、无差异曲线 1. 含义 •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点构成的轨迹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所有组合的点构成的轨迹 •无差异指效用无差异 2.无差异曲线基本特征 •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陡峭性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越陡峭表示消费者越喜欢横轴商品;反正,越喜欢纵轴商品) 三、边际替代率(MRS)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笔记 ——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笔记——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6.1市场的及市场结构类型 一、市场的含义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市场可以是一个有形的买卖物品的交易场所(如:菜市场、百货商场); 也可以是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物品交易的接洽点(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 二、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 三、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垄断市场 6.2完全竞争市场概述及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信息是完全的 [注]真正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有比较接近的市场。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含义

•是单个厂商所面临的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曲线 •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 2. 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移动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厂商的收益 厂商的收益是指厂商的销售收入,可分为总收益TR、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总收益TR: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TR(Q)=P×Q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既定的价市场价格;Q:销售总量 •平均收益AR:厂商平均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边际收益MR: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总收益TR曲线 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斜率为P)的上升的曲线 •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的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销售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有:AR=MR=P

《微观经济学》笔记 (1-4课)教材

《微观经济学》笔记(1-4课) 人民大学吴汉洪老师微观经济学(一) 教材:《经济学》(麦克康耐尔、布鲁伊)。 经济学是关于短缺的学问。 我们的经济需要远远超过我们有限的资源的生产能力。 资源是稀缺的。意味着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稀缺的实际意义是指该物品的现有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而不是指该物品的量的少。 经济学就是个人、各个机构和社会在面临稀缺性的前提下,如何做出选择的学问。稀缺性就意味着要做出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视角)选择的科学。经济的视角认为个人和机构都是通过对其所采取行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进行比较来做出理性的决策。 理性的决策:从经济学意义上,选择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收益是指某项选择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成本就是选择带来的代价,如果选择的好处明显优于代价,则就是理性决策。 经济的视角包括:稀缺和选择,理性行为,边际主义。 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就是自利,即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否则就不是理性行为。 边际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增量的概念,行为每增加一个,带来的收益和代价的对比率。

稀缺的经济资源意味着有限的商品和服务,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之后就不再存在做出其他选择的机会了。→机会成本(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商品、服务或时间的价值。 选择的机会成本:某一个人做出一项特定的选择而放弃做其他选择所带来的好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微观经济学(二) 一、微观领域中的理性的经济主体:1消费者,2生产者(厂商),3政府(通过税收融资) 理论、原理与模型 二、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 (1)对行为和结果的观察----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 (2)基于以上观察,对原因和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假设----形成自己的评价 (3)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检验预测的正确性

微观经济学笔记

微观经济学笔记 CHAP1 概论专 一,微观经济学的框架kaoyangj 微观经济学说的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主要是说资源配置的两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还是计划),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是价格方式,既市场配置资源;2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包括如何使得市场配置有效率的原则,以及原则不可控制之后的:市场失灵。研 这样一来,整个微观经济学为看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2到9章,说的是价格如果配置资源,这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第二部分,则是后面的3章。共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 1,均衡:一般的计算题都是利用均衡条件写出方程式,求的所要求的值. kaoyantj 2,边际分析法:边际利益=边际代价 655423 17 共济 概论的内容考试一般不会涉及,但是作为在整体上把握微观经济学还是值得大家注意的。这对以后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是有帮助的. 共 共济网 CHAP2 均衡价格理论(D,S,P之间定性,定量的关系)kaoyantj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同济 1,注意需求与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的区别(线动还是点动)共济 2, 均衡条件:Qs=Qd (注意图解)济 二.弹性理论 同济 1理解弹性的定义,不用死记共 XX XX 弹性:前面的是因变量,后面的是自变量。业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注意联系实际)471弄 3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入的关系kaoyangj 例如:谷贱伤农,薄利多销021- 4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同样要联系实际) 5收入弹性 由于恩格尔定律,可以得出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向下的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 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自己看书理解吧,由于没办法画图,实在不知道怎么描述)无论是支持价格还是限制价格,都是不改变需求和供给水平,只改变需求量和供求量,即线不动点动。 CHAP3效用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 1, 代数分析—-基数论——边际效用分析 MU递减规律 均衡条件:两个等式,一个是收入限制,一个是性价比 2.几何分析——序数论-—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完备性,传递性,单调性。前两个特性体现了消费者是理性的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

1.市场 —-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竞争市场 -—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学:两个静态均衡的比较 —-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改进:一般来说,帕累托效率与交易收益的分配没有多大关系,它只与交换的效率有关,即所有可能的交换是否都进行了/管制一般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配置 -—差别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屋管制,竞争市场四种分配方法的比较 --短期/长期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02.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消费束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时可负担的起的消费束 —-复合商品:用美元来衡量 ——预算线:成本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束。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也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当我们把价格中的一个限定为1时,我们把那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此时其他价格变成以计价物价格衡量的real price。也可将m限定为1。这种变化不会改变预算集 —-数量税;从价税;数量补贴;从价补贴;总额税;总额补贴;配给供应 -—P37例子:食品券计划 -—完全平衡的通胀不会改变任何人的预算集,因而也不会改变任何人的最佳选择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03.偏好 ——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 -->表示严格偏好;~表示无差异;〉=表示弱偏好 -—消费者偏好三条公理 1:完备性公理:A〉=B或B〉=A或A~B 2:反身性公理:A>=A 3:传递性公理:A>=B,B〉=C,则A〉=C --无差异曲线;弱偏好集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笔记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笔记——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8.1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假定完全竞争厂商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要求任何经济活动的“边际收益”必须和“边际成本”相等,这一原则亦适用于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一、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 边际产品价值指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MP(L)的销售值。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 VMP=MP(L) ×P 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要素价格为既定常数,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即成本函数对要素的导数恰好就等于劳动价格,即有: 表示完全竞争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成本。(L:要素使用量;C:成本) 三、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VMP=W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W,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所谓边际产品价值VMP,因此,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 VMP=MP(L) ×P =W 当上述原则或条件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8.2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并向有下方倾斜。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显然,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一般说来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8.3从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当从单个厂商转到研究整个市场时,单个厂商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不再代表其要素需求曲线,它们的简单加总也不再代表整个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实际上,考虑到多个厂商调整情况下,厂商m对要素L的需求曲线dm会比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d(也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陡峭一些。 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知识点归纳(上海交大内部资料) VARIAN 中级微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2、Budget Constraint Describe budget constraint – Algebra : x y P X P Y I += B(p 1, … , p n , m ) ={ (x 1, … , x n ) | x 1 ≥ 0, … , x n ≥ 0 and p 1x 1 + … + p n x n ≤ m } – Graph : Describe changes in budget constraint Government programs and budget constraints Non-linear budget lines 上图是基本的,税收和补贴、Quantity Discount ,Quantity Penalty ,One Price Negative The Food Stamp Program ,Uniform Ad Valorem Sales Taxes ,都可以看做商品价格或收入发生变动,从而预算线斜率,截距发生变动。

3. Preferences ●Describe preferences:strict preference; indifference;weak preference ●三大公理:完备性,反身性,传递性 ●Indifference curves (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形状很多:良好性状的、完全互补、完全替代等。 ●Well-behaved preferences: Monotonicity(单调性):More of any commodity is always preferred (i.e. no satiation and every commodity is a good). Convexity (凸性): Mixtures of bundles are (at least weakly) preferred to the bundles themselve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边际替代率) M R S=d x2/d x1,大概讲就是为放弃一单位x1,需要多少单位x2补偿以保持相同效用。 4。Utility Utility function (效用函数) –Definition –Monotonic transformation (单调转换) 效用函数能够进行单调转化本身表明我们使用的是序数效用论。单调转换的特性在解题中能起到简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