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共9个)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2.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C.稀缺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3.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点表示

A.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B.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和技术水平降低

C.失业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D.通货膨胀

4.生产可能曲线的基本原理是

A.假定所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B.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曲线向内移动

D.生产可能曲线上的每一点的产品组合,对该国来说,都是最佳的5.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减少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C.通货膨胀;

D.失业

6.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7.对某个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下列哪一变量是外生变量

A.汽车的年产量

B.生产线的技术水平

C.消费者收入增加

D.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

8.下列哪一个变量属于存量()

A.国民生产总值

B.年生产能力

C.居民收入

D.固定资产价值

9.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A.出现于1936年

B.涉及垄断问题

C.代表人物是凯恩斯

D.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判断题(共1个)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三、解释概念(共17个)

1.经济学

2.欲望

3.稀缺性

4.选择

5.机会成本

6.生产可能性曲线

7.经济人假定

8.完全信息

9.个量分析

10总量分析

11.静态分析

12.动态分析

13.实证分析

14.规范分析

15.常量与变量

16.存量与流量

17.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一、选择题(共9个)

二、判断题(共1个)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选择题(共18个)

1.微观经济学的的基本假设条件是:

A.完全信息的假设

B.完全竞争的假设

C.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

D.边际效用递减的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单个消费者

B.单个厂商

C.单个市场

D.价格理论

3.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向的有:

A.面粉和大米

B.汽油和汽车

C.羊肉和牛肉

D.CD播放机和CD

4.当出租车租金下调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

A.需求减少

B.需求量增加

C.需求曲线左移

D.需求无法确定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A.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6.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

A.服装

B.化妆品

C.金银首饰

D.食盐

7.某一时期,电冰箱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原因可以是

A.电冰箱的价格下降

B.生产者对电冰箱的预期价格上升

C.生产冰箱的要素成本上升

D.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8.食盐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由于某种非价格因素的影响使食盐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食盐产量下降20%

B.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低于20%

C.食盐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食盐价格上升超过20%

D.食盐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为食盐价格上升等于20%

9.影响一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包括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C.相关商品的价格

D.消费者的偏好

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的当前需求会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11.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品,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2.若某行业中许多生产者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我们可估计到其中任何一个生产者产品的需求将是

A.毫无弹性

B.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或弹性较小

D.富有弹性或弹性很大

13.假如生产某种产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14.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15.厂商在工资率下降的时候一般倾向于增雇工人,如果对工人的需求缺乏弹性,工资率下降将导致工资总额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D.无法确定

1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给予补贴

17.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

B.消费者排队抢购

C.政府实施配给制

D.产品大量积压

18.均衡价格随着

A.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D.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二、判断题(共10个)

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3.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

5.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6.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

7.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

8.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9.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小于20%。

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三、解释概念(共5个)

1.需求

2.供给

3.均衡价格

4.需求的价格弹性

5. 供求定理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2、7、9、10题。

五、简答题(共2个)

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有何关系?请结合图形详细说明。

六、论述题(共2个)

1.运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分析粮食丰收了为什么农民收入反而可能下降?依此分析,你认为政府应对农业实施怎样的保护政策?

2.试用供求模型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高校周围住房的租赁价格一直比较坚挺?

(2)如果让房租降下来,你有什么建议?

第二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8个)

二、判断题(共10个)

第三章效用论

一、选择题(共19个)

1.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设条件有

A.效用是可以用具体数字衡量的

B.边际效用递减

C.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

D.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2.设对某一消费者有MUx/Px<MUy/P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将

A.X、Y的价格不变,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

B.X、Y的价格不变,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

C.仅当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

D.仅当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

3.当消费者对商品X7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A.正值

B.负值

C.零7

D.不确定

4.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假设包括

A.边际效用递减

B.货币边际效用不变

C.可传递性

D.不饱和性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

A.凸向原点

B.凹向原点

C.垂直于横轴

D.平行于横轴

6.若消费者认为两种商品是可以完全替代的,则其对这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是

A.凸向原点的

B.900的折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7.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若增加1个单位X商品的购买,需要减少2个单位的Y商品的消费,则有

A.MRCSxy 7=727

B.MRCSxy7 =71/2

C.MUx/MUy =727

D.MUx/MUy =81/2

8.I8=8Px·X8+8Py·Y8是消费者的

A.需求函数

B.效用函数

C.预算约束方程

D.不确定

9.已知消费者的收入为I,全部用来购买X1,X2,且MRS12>P1/P2,当商品价格既定时,若要达到消费者均衡,需要

A.增加的X1购买,减少X2的购买

B.增加X2的购买,减少X1的购买

C.X1,X2都增加

D.X1,X2都减少

10.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11.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

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D.收入—消费曲线

12.某消费者消费更多的某种商品时

A.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增

B.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增

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递减

D.消费者获得的边际效用递减

13.消费者达到均衡时

A.总效用最大888

B.每单位货币用来购买每种商品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C.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

D.MRCS12 =8P1/P1

14.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8

A.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

B.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

15.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变

D.不规则变动

16.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

A.沿着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B.运动到另一条无差异曲线上

C.不变

D.不规则变动

17.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

A.收入效应的作用999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上述答案均不正确

18.低档物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9 9

A.增加

B.减少

C.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D.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的效果时增加

19.下面关于吉芬物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B.收入效应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C.替代效应的效果大于收入效应

D.替代效应的效果小于收入效应

二、判断题(共20个)

1.当消费某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为负时,则总效用达极大值。

2.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3.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4.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价格是递减的。

5. 消费者需求曲线上的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6. 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7.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对应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8.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固定常数时,表明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的。

9. 若MUx/Px>MUy/Py ,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10. 若MRS12>P1/P2,消费者应增加商品1的购买,减少商品2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

11.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

12.市场需求曲线是由所有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在竖直方向加总得到的。

13. 吉芬物品和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

14.吉芬物品是特殊的低档物品。

15.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16.收入效应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一定是吉芬物品。

17.吉芬物品是一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商品。

18.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收入效应,表现为相应的消费者的均衡点沿原有的无差异曲线运动。

19.若某商品的价格变化,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则该商品是低档品。

20.所有物品的替代效应都同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三、解释概念(共10个)

1.边际效用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消费者均衡

4.无差异曲线

5.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6.预算线

7.价格消费曲线

8.替代效应

9.收入效应

10.吉芬物品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5、7、9、10、12题。

五、简答题(共5个)

1.简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3.试用图形说明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

4.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六、论述题(共4个)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2.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低档物品还是吉芬物品?请结合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3.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第三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9个)

二、判断题(共20个)

第四章生产论

一、选择题(16个)

1.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不同要素投入所有不同组合构成的曲线是()

A.无差异曲线B.等产量曲线

C.总产量曲线D.边际产量曲线

2.当劳动的总产量下降时,会出现()

A.平均产量是递减的B.平均产量为零

C.边际产量为零D.边际产量为负

3.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而言,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值而开始递减时,边际产量()

A.递减且边际产量小于零? B.递增且边际产量大于零

C.大于平均产量D.等于平均产量

4.在短期生产中,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时,生产处于()

A.劳动投入的第I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II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III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I阶段

5.假设一快递公司总是用2名司机()X 开着1台卡车()Y 的运输方式从石家庄运送包裹到武汉,该快递公司的生产函数最可能是( )

A .Y X Q 2+=

B .Y X Q +=2

C .{}Y X Q ,2m in =

D .{}Y X Q 2m in ,

= 6.在短期生产中,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总是满足( ) A .AP MP > B .MP 递减 C .0>>MP AP D .AP 递减

7.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无数条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连接起来的曲线是( )

A .无差异曲线

B .等斜线

C .收入消费曲线

D .生产扩展路线

8.假定等产量曲线严格凸向原点,如果劳动的价格上涨,那么( ) A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将上升 B .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将下降 C .劳动投入下降和资本投入上升 D .劳动投入上升和资本投入下降

9.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 .与横轴相交 C .经过原点 D .与纵轴相交

10.等产量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对应的生产函数形式是( ) A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B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C .()⎭

⎬⎫

⎩⎨⎧=v K u L K L f ,,min D .()bK aL K L f +=,

11.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属于( ) A .规模报酬递增 B .规模报酬不变 C .规模报酬递减 D .边际产量递减

12.在良好的假定下,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条件可以是( ) A .

L L K K P MP P MP = B .K L L K P MP P MP = C .K K L L P MU P MU = D .K

L LK P P

MRTS = 13.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20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8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A .1

B .2

C .3

D .4 14.对边际产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B .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贡献的总产量

C .投入一定数量的可变要素所获得的总产量

D .数学表达式可为L

TP

MP L ∆∆=

15.在下列生产函数中,属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函数是( )

A .()2LK K L f =,

B .()L K K L f 2+=,

C .(){}bK aL K L f ,,m in =

D .()αα-=1K L K L f ,

16.已知某企业的短期生产函数为32835L L L Q -+=,则该企业处于合理投入区间的要素投入量最有可能是( )

A . 5

B . 6

C . 7

D . 8 二、判断题(10个)

1.在生产理论中长期和短期的划分取决于可否调整产量。 2.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总产量也达到最大值。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在保持原有产出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种要素投入替代另一种要素投入的比率,这意味着技术可以变化。

4.只要边际产量增加,平均产量一定也增加。

5.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就是生产函数。

6.当投入量连续增加时,在短期内任一可变要素带来的总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 7.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满足0>>MP AP 。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微观经济理论中边际产量曲线的形状类似边际效用曲线。

10.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 必然递减。

12.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解释概念(6个) 1.边际产量 2.规模报酬变化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5.等产量曲线 6.等成本线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6、9题。 五、简答题(3个) 1.简述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简述劳动的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种产量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3.简述在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下,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并说明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六、论述题(3个)

1.请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三个和尚的儿歌中:“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个和尚没呀么没水喝”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结合你的分析提出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具体建议。

2.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3.利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的。

第四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16个)

二、判断题(10个)

第五章成本论

一、选择题(共15个)

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A.显成本

B.隐成本

C.经济利润

D.正常利润

2.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引起的成本为

A.显成本

B.隐成本

C.固定成本

D.机会成本

3.MC曲线达到最低时

C.TC最大

D.AC最小

4.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

A.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

B.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

C.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切之点

D.LMC曲线达到最低点

5.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曲线

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

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

C.以递减的速率下降

D.以递减的速率上升

6.在LAC最低点上

A.LAC与LMC相交

B.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通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C.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D.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7.成本函数C=f(Q)表示的是

A.支出一定成本与在一定价格下的不同要素最大购买量间的关系B.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C.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D.产量随着成本的变化而变化

8.SAC曲线U形特征的原因在于

A.MU递减规律

B.规模经济与不经济

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D.无法确定

9.平均固定成本

A.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

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C.曲线是U形的

D.以上都不对

10.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

A.AVC最小

B.MC=AC

11.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D.以上都不对

1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MC>AC时,AC下降

B.MC<AC时,AC下降

C.MC=AC时,AC达到最低点

D.MC=AC时,AC达到最高点

13.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有

A.AVC最小

B.MC处于上升阶段

C.MC=AVC

D.MC最小

1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MP>AP时,AP上升

B.MP<AP时,AP达极大值

C.MC<AC时,AC上升

D.MC=AC时,MC达极大值

1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 会越变越小,于是AC与AVC曲线A.最终相交

B.无限接近

C.永远不会相交

D.重合

二、判断题(共11个)

1.正常利润是显成本的一部分。

2.成本函数的形式为C=wL+rK。

3.LAC可划分成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4.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处于最低点。

5.LAC曲线总是SAC曲线的最低点。

6.MC曲线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7. 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曲线是SAC曲线最低点的连线。8.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是规模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作用。

9.规模报酬递减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下降。

10. 在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MC>AC,在其右侧,MC<AC。

11. 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

三、解释概念(共5个)

1.机会成本

2.隐成本

3.正常利润

4.经济利润

5.边际成本

四、计算题

本章习题:

第4、5、8、9题。

五、简答题(共3个)

1.简要分析当MC下降时,要素(如劳动)投入是否在合理的区域内?

2.简述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3.叙述SAC曲线、AVC曲线与MC曲线的变动趋势及相互关系。

六、论述题(共3个)

1.试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2.SAC曲线与LAC曲线都呈U形特征。请问,导致这一特征的原因相同吗?为什么?

3.试画图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并说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五章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5个)

二、判断题(共11个)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一、引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二、需求和供给 1.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购买商品数量的关系。需求曲线的下降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的现象。 2.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代表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数量的关系。供给曲线的上升趋势反映了价格上升导致生产者积极增加供应的现象。 3.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发生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上,此时市场上商品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价格稳定。市场均衡的调整机制能够自动使市场向均衡状态靠拢。 三、弹性和边际效用 1.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描述了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需求量变化较大时,价格弹性大;反之,价格弹性小。了解价格弹性对企业制定价格和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一单位商品后额外获得的满足感。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边际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四、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存在大量买家和卖家,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自由。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由市场竞争自发决定。 2.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下,只存在一个生产者或卖家,其对市场产量和价格具有较大控制力。垄断市场的运行机制与完全竞争市场有很大不同,并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3.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下,少数卖家对市场具有较大控制力,但市场上仍有多个竞争者存在。 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1.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第三方产生的非交易成本或收益。正的外部性带来社会效益,负的外部性则会导致社会成本。了解外部性有助于制定政府政策和调控市场。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公共物品的供给会受到自由骑车现象的影响,需要政府提供或干预。 六、成本和利润 1.成本概念 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部分。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可变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2.利润与竞争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17.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篇一: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1.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2. 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 生产可能性曲线 将生产契约曲线转换到以商品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转换曲线(生产 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CLK=MRTSDLK。 生产可能性曲线具有如下特征: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2)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即曲线自上而下变得越来越陡峭;(3)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为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4. 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5.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6. 市场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第四节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均衡分析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考试必备)

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干预 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的一个 是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如果说静态分析考察的是一静止的照片,而比较静态分析的是几不同时点的幻灯片,那么动态分析所考察的是一系列连续移动的照片即电影西方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比较静态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体系概览概括来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最优决策问题;第二个层次是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决定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研究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的同时决定问题前两个层次的问题可以借助经济循环流动图来加以说明 除了研究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的局部均衡以外,还要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一般均衡)的状态福利经济学又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述了一般均衡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此外,微观经济学还包括微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克服“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经济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大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大一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 场机制的运行规律。作为一名大一学生,了解一些微观经济学的 基本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分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 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供应指的是商品或服 务的市场上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指市场上购买该商 品或服务的数量。供求关系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反映市场上的供给 和需求。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降;当供应量小于需 求量时,价格会上涨。供求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的均 衡状态及其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 二、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或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或损失。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考虑边际效应来权衡利益。比如,在消费决策中,当我们购买某个商品时,我们会考虑最后一单位

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与价格的关系。如果边际效应大于价格,我们会购买;反之,如果边际效应小于价格,我们就会考虑放弃购买。 三、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各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程度。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价格、数量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市场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企业行为和市场效率,并为政府干预提供依据。 四、成本与收益 成本与收益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概念。成本指企业为生产或提供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则是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企业在生产中会根据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做出决策,以追求最大化的利润。了解成本与收益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对市场竞争进行分析,并为自己的决策提供参考。

微观经济学(总结)

第一章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具有广泛的含义,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企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总结。如企业质量管理分析。偏重于纯粹的管理技术。 第二:对某一领域(部门)专题研究成果。如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等。特点:仅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某一特定领域。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经济理论及经济政策和有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经济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对经济现象的纯理论研究。 1、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以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等经济行为。 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居民户、厂商) 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资源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第三节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资源: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务)的手段或者物品。自由资源,经济资源。 除了时间与信息两种资源外,经济学讨论的资源基本上有三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L 财力—-- 资本K 物力--—土地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源 智力--—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3、资源稀缺(有限)性 稀缺:指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是稀少短缺的. 稀缺性是经济物品的显著特征之一. 稀缺性并不意味着稀少,而主要指不可以免费得到. 要得到经济物品,必须用其他经济物品来交换. 稀缺规律:商品一般是稀缺的,大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只能得到有限的供应,必须通过价格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分配。 资源稀缺的原因:一定时期内 物品本身是有限的 利用物品进行生产的技术条件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欲望是无限的 6、生产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大一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和市场运行情况。在大一的学习中,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经济行为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运作。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一阶段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 市场供求关系 市场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供求曲线的交点即市场均衡,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2. 弹性 需求弹性指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弹性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大;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供给弹性也适用类似的概念。 3.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4.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市场失灵主要有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因素引起。 5. 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租金、折旧费用等;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工资等。 6.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7. 市场均衡分析 市场均衡分析是通过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确定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通过市场均衡分析可以了解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并分析价格对市场的影响。 以上是大一阶段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把握个体经济行为的规律。在后续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为日后研究经济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有许多,覆盖了不同的领域。它的主要内容涉及供求关系、市场机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经济效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经济问题。这些经济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纳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本文将对这些理论作简要总结,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微观经济学。 首先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商品和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受到供求变动的影响,价格由市场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控制。另外,市场结构也会影响价格变动。在政府干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即市场上没有有效的竞争和政府干预也没有起到调节市场价格的作用。 其次,市场机制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市场机制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参与者之间有多种可能的关系,例如竞争、垄断、联合体和声请者。它们的相互作用最终会影响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导致市场价格的变化。 继而,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也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分析了从产品供应和需求到劳动力供求的过程。它还涉及到商品和劳动力的价格变化、均衡价格及政府对市场的调控等问题。 此外,经济效率也是微观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经济效率指的是社会资源配置后所获得的社会总收益最大化。它涉及到消费者、生产者、市场结构和政府行为等方面。

此外,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的趋势性增长,以及因素如技术进步、资源分配和货币政策对其影响的研究。收入分配则关注社会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以及政府如何干预以实现社会公平等。 最后,微观经济学还包括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的研究。政府干预的内容涉及政府的行为以及其对经济的作用,比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市场失灵则指的是市场形成的失败情况,即政府的干预没有起到调节市场机制的作用。 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涉及了一系列不同的经济问题,涵盖了供求关系、市场机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经济效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本文简要总结了这些概念和理论,以便让读者对微观经济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专升本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市场机制。在专升本考试中,微观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下面将对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是指在某一价格下,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需求是指在某一价格下,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 二、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对一单位商品的额外满足程度。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表明,当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时,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会逐渐减少。边际效用的概念对于解释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有重要作用。 三、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大于1的情况称为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的情况称为非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的情况称为单位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决定了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四、成本理论 成本理论是研究企业生产成本的经济学理论。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产量多少都不会改变的成本,如房租、折旧费用等;可变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如原材料、工人工资等。成本理论对于企业的生产决策和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五、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市场竞争程度。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于企业的定价和利润水平有不同的影响。 六、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势力等。外部性指市场交易对非交易双方产生的影响;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商品;信息不对称指市场参与者在信息获取和处理上存在差异;市场势力指市场上某个或某几个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 七、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情况。常见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劳动收入是指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收入,资本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所获得的收入。收入分配不均衡可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 1、稀缺性: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 2、研究的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资源利用问题、经济体制问题。 4、理性人假定:“理性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1、①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种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 量 ②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③需求的变化: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④需求量的变化: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 求量的变动 2、供求规律: 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 衡数量减少 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 衡数量减少 ③当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或减少时,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化,均衡价格不确定 ④当供需反方向变动时,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化,均衡数量不确定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 =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Q P P Q Ed ∆∆-= 4、点弹性的几何意义: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点弹性系数的值,等于这一点沿着需求曲线到横轴的距离比上 其沿着需求曲线到纵轴的距离 点弹性的类型: ,位于上半段的点,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 1 五种类型:①AC 段,Ed 〉1,富有弹性 ②CB 段,Ed 〈1,缺乏弹性 ③C 点Ed=1,单位弹性 ④A 点Ed→∞,完全有弹性 ⑤B 点Ed=0,完全无弹性 5、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①概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②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表示为:E XY = (△Q X /Q X )/(△P Y /P Y )=(△Q X /△P Y )·(P Y /Q X ) ③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呈同方向运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 数是正值;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是负值;如果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则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作出反应,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6、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收益的关系:△R/△P=Q(1-E d ) ①当E d >1时,Q (1—E d )<0,即△R 与△P 异号。说明这种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反方向变 化,即降价也可以增加收益,涨价会减少收益。厂商应薄利多销.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重点

大一微观经济学知识点重点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作为大一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是打开经济学门户的一把钥匙。本文将聚焦于大一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重点,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之一。供给是指在市场上出售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均衡。 2.弹性 弹性是指一个经济变量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价格弹性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收入弹性是衡量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性。了解弹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的反应和消费者行为。 3.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对总效果的影响。在微观经济学中,研究边际效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决策的优化和 资源的配置。边际效应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继续增加投入,或是 否停止投入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 4.企业成本和利润 企业成本和利润在微观经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企业成本包括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变动成本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利润是指企业从销售产品 或服务中获得的收入减去成本。了解成本和利润的关系,有助于 我们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决策。 5.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力量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不 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产量和利润水平,理解市场结构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 6.外部性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含重点图表)

《曼昆—微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动。 在经济学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价格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 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市场势力。 生产率取决于设备,劳动者的技能以及可用的技术。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不同物品之间的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权衡取舍可以改变。 ·大多数经济学家一致同意的十个主张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2篇市场如何运行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两个特征: 1.可供销售的物品时完全相同的; 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影响买者的变量: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其变动使需求曲线移动。 ·影响卖者的变量: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 其他变量的变动将使供给曲线移动。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 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两者都移动)。 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 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供给或需求变动时,价格和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供给未变供给增加供给减少 需求未变 价格相同 数量相同价格下降 数量增加 价格上升 数量减少

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1.微观经济学旳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旳基本动力,详细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旳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旳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旳经济代价旳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有关经济馆况具有完全旳信息。 2.实证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旳。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旳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旳,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说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查。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当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当是怎样处理旳。这种措施一般要以一定旳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旳前提和制定政策旳根据,并考察怎样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旳社会价值判断原则出发,根据这些原则,对一种经济体系旳运行进行评价,并深入阐明一种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对应旳经济政策。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ﻫ在经济分析中,按照与否考虑时间原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 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旳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在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旳条件,但并不管及到达均衡状态旳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原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旳对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到达新旳均衡状态时旳对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原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旳均衡状态变动过程旳分析。 4.个人需求ﻫ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多种也许旳价格条件下,其乐意并且可以购置旳某种商品 旳数量。 5.需求旳变动与需求量旳变动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萨缪尔森为经济学下的定义为:“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从载体上看,西方经济学指大量的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在这些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中,根据所含的技术分析和经济理论成分的大小,包含了三种类别内容:一是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是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三种类别的技术分析的含量依次减少,经济理论的成分依次增加我们所涉及的系指第三种类别的西方经济学 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人的需要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3“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是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来的,他说:“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说明,当社会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机制所引导去增进了社会利益微观经济学的主要部分(前十一章的内容)都是对“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论证和注解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 第三节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根据它所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微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页眉内容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如何使用资源的学术体系。消费者的行为也是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的行为。 需求是消费者的行为,决定需求的是消费者所做出的选择。本章将把消费者的行为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来 进行分析。 第一节 效用和需求 一、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1)效用 效用(utility )是一个人从商品的消费或活动的举办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为人们是通过获得能使他们快乐的东西,回避能使他们痛苦的东西来得到效用的。 总效用是一个人从消费某些商品与劳务中所得到的总好处或总满足程度,即,从消费所有数量的商品或 劳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合。总效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消费水平,消费的数量越多,总效用越大。 随着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递减最终会出现(不一定一开始就出现) 数学表达: 。效用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因 边际(marginal ),在经济学上的涵义就是指“增量” 。如,当你拥有第一种光盘时,就产生了一个增量, 拥有数从0增为1 ;当你拥有第二张光盘时,又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 1增为2;当你拥有第 n 张光盘时, 肯定还会产生一个增量,拥有数从 n-1增为n 。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是指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 1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即增加 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 消费某一物品会给人带来满足感,通常消费的越多,得到的满足感的总和就越大,即总效用就越大。但 每1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效用)会越来越小,并最终降低为无满足感(效用为 0),甚至可称为负满足 感(效用小于 0)。 例,当一个饥饿的人吃东西,如饺子,吃最前几个时,所带来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因为很饿,能增加一 点食物(从无到有)都会使他想吃的欲望得到很大的满足。随着消费饺子数量的增加,即,离吃饱的程度越 来越近,其每多吃一个饺子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就会越来越小。当他吃到最后一个时(如第 50个),新增的满 足感就会降为 0,即吃到最后一个时他就吃饱了,由于最初饥饿而想吃的欲望完全消失。这时,因为此前每 吃一个都会带来一定的满足感,所以总满足感(总效用)已达到最大(想吃的欲望得到完全的满足) ,即总效 用已实现最大化。 [因为已经吃饱,如果再吃,每多吃一个就会感到越来越不快乐(吃撑了带来的痛苦) ,这 说明新增的满足感已小于 0。] 消费其他物品也有同样的趋势,如,很渴望得到某一名牌化妆品的女生,能得到第一份所带来的效用肯 定很大,而随着她能消费更多数量的这一品牌化妆品,每增 1数量,效用都会有所降低,甚至对是否再消费 同一品牌也会感到无所谓。 这种随物品的消费量增加,其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称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经济理论认为, 因为总效用与消费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故总效用 TU 是消费量x 的函数, 即,TU=U (x )。 以, 边际效用MU 是消费量 x 的增量所带来的总效用 TU 的增量, 即由△ X 所引起的TU 的变化量^ TU 。所 MU=U 'x)= >0 , dX 即边际效用使总效用增加,边际效用为正值。总效用 TU 最大化的满足条件是, MU=U 'x)= dTU =0,因当 dX MU 降低为0时,TU 就无法在获得正的增量了。只要边际效用还未降低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