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乡土文化进校园]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隔河头小学王金秘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敬佩、欣赏、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增强崇尚知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人们的风俗习惯,姓氏异同等。

2、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青龙的历史渊源以及对龙图腾的膜拜

宽城满族自治县自大字沟以东属于青龙河水系,青

龙河是滦河的较大支流。在宽城境内,源于都山经大字

沟流出的叫都阴河,是宽城境内青龙河的主源。在苇子

沟有北边流来的小彭河汇入,在汤道河有先有南面源于

都山从冰沟方向流来的冰沟河汇入,又有北面李家窝铺

方向流来的连阴栈河汇入。这样宽城境内的青龙河水的

确不小了。在大石柱子乡境入与源于平泉县台头山乡曹

家梁子村、流经辽宁省凌源市的青龙河主源相汇。然后

流经青龙满族自治县、卢龙县,由卢龙县境内入滦河。其中的青龙和宽城是满族自治县。该河干流总长246公里,,流域总面积6340平方公

里。

青龙河虽然在全国不是一条很知名的河流,但它也沉积了厚重的

流域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史记》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

而生商。”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青龙河,是青龙河孕育了商族和成就了商汤大业。青龙河流域发现殷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处;这里的辽金历史

文化更加厚重,出土的辽金时期的文物最多;明代,

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戎边,打败了在青龙河流域的蒙古

人,并下令,长城以北200华里为中立地区,不许有

人居住,使这里荒芜300余年,山青水美的青龙河流

域成了“野水无人渡,山花寂寞红”的人迹罕至的境

地,成了野兽山禽的生存乐园;到了清代,朝廷为了

减轻京城的经济压力,康熙敕谕:以奖励军功、赏赐

皇亲、分丁拨户等形式令部分旗人(满族人)到长城古北口、喜峰口、

冷口等口外的无主荒地进行“跑马占圈”,垦荒定居。因为满族人的发

祥地亦是“龙”文化的起源地,满族人把“龙”作为图腾,对“龙”崇

拜有加,随着满族镶白、正蓝、镶黄、正白、镶蓝等八旗的“云龙”旗帜的猎猎出关,把满族龙文化也带到了青龙河流域。青龙河的原名不叫青龙河,在很早以前,因该河的水相对较黑,在商朝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称为“玄丘水”;在北魏时简称“玄水,”郦道元《水经注》载:“玄水出肥如东北玄溪”;此后还曾更名为“漆水、乌镇河”。直到满族人出关“圈地”后,将该河更名为青龙河,沿用至今,县名也以此河命名。不知满族人的祖先对龙的崇拜有先知先觉?还是神龙有灵?现建于青龙河上的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桃林口水库的航拍图,水面回环曲折,随山而形,宛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头、角、身、爪、尾齐全,可谓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青龙河名不虚传矣!在青龙河流域,带有“龙”字的地名也非常有趣,如龙头、龙尾、大龙腰、龙爪沟,几乎龙的全身都有了;龙山、龙潭、卧龙池等全是龙的足迹;龙王庙、双龙寺则告诉人们,“龙”在满族之乡尽享受着人间香火和顶礼膜拜。

青龙河流域的满族人仍然保留着二月二龙抬头等相关习俗。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因为寒冷的冬天就要过去,和煦的春天就要到来,天气渐渐转暖,春的讯息开始传递,人们的心情也格外地好,起床也往日早,准备一些节令饭食,以示庆贺,做春饼、烙煎饼,气氛相当的热闹。这天你也会看到,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带着梳子到户外梳洗打扮,因为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传说在屋子里梳头怕碰着龙头。同时,这天的早晨也不让照镜子,说是怕镜子里出现龙的影子把人吓着。二月二这天,男人一般都要理发,叫

做“剃龙头”,寓意这家男人要“成龙”,年内将会事业有

成。

满族人对龙的崇拜也不是盲目的,也有善恶之分,对

好龙十分崇敬,对恶龙则非常憎恶。在过去的农村,每当天

空乌云滚滚,电闪雷鸣之时,大人们就断定这不是一场好雨。

果然一阵狂风过后,“噼哩啪啦”的冰雹就铺天盖地的砸了

下来,这时,各家各户都把菜刀“噼哩啪啦”地扔到屋外。

这一习俗缘自青龙、宽城一带的传说。传说青龙(现在的宽城汤道河一带在1963年宽城建县以前就隶属于青龙县)朱杖子乡老李洞村《秃尾巴老李的传说》,传说这个山村的一李姓人家的一个姑娘到河边去洗衣服,从上游漂来一个象鸟蛋大小,通体透明,里面好象有隐约红色图案,好看极了,姑娘收拾洗完的衣服准备回家,她就把这东西含在了嘴里,回到村里刚要开口说话,那东西顺着喉咙滚到肚子里去了,误吞后,姑娘就有了身孕,十月过后就生下了一个怪物,象蛇,可头上却有角,身上有鳞片。姑娘的母亲见了拿起菜刀就向怪物砍去,可是没砍到要命处,只是把尾巴砍掉了,怪物一阵风似地逃跑了,钻进村外一座山的一个山洞里。其实,姑娘生下的是一条乌龙,也是孽龙,它专行“狂风冰雹”。每当它兴风作浪时,人们就扔出菜刀吓唬它,由此,下冰雹往外扔菜刀的

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青龙河流域内关于“龙”故事传说较多,也都很精

彩,《青龙河的传说》、《冬哥变龙的故事》、《龙哥和云

妹》、《累死龙王笑死龟》等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感人,

代代口口相传,经久不衰,给满族的“龙文化”增添了浓烈

的醇厚感。

二、满族人过去满族不吃狗肉的来历

过去满族人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外人进家门禁止戴狗皮帽子。这些禁忌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狗救驾”的传说,二是狗在满族人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关于狗救驾的传说大致意思是:相传有一次努尔哈赤被明朝总兵李成梁追赶,追兵眼看就要逼近,努尔哈赤急忙躲藏在附近的一处芦苇荡里。当李成梁带兵追至跟前时,一看这漫地芦苇如何去找?就心生一计,下令士兵放火点燃芦苇荡。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李成梁想努尔哈赤必死无疑,就放心的撤回士兵。其实努尔哈赤并没有被烧死,正当火要烧到跟前时,突然一只大黄狗满身沾水将火滚灭,救了努尔哈赤。为了感谢黄狗救驾,所以满族人才有如此禁忌。除了传说之外,其实满族作为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狗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了深厚感情。

满族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题目:满族风俗文化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其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辽阔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的故乡。目前,满族的后裔散居于全国各地,以辽宁省为最多,北京、吉林、黑龙江等省市也有分布。随着时代的发展

变化满族的风俗习惯传承至今,发展为多姿多彩的满族风情。 一、家庭、婚姻和丧葬 过去满族家庭妇女地位较高,主持家中内外事务,甚至下田犁田打耙,结伴赶场做生意,调解族中纠纷,告状打官司皆由妇女所为,有“妇女当家则家发,否则家败”之说,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现在大多数家庭由男人当家或夫妇共同商量主持家政,也有的由妇女掌管处理家庭内外重大事宜的。赘婿有财产继承权,但必随妻姓。 解放前,满族婚姻系一夫一妻制,不同辈分不婚,严格实行本民族内部通婚,婚姻由父母包办。男女长到十六七岁时,一般要订婚。过去结婚的程序很复杂,提亲时,媒人带上礼物去女方家,如女方家同意便会收下礼物同意订婚,随后男方家又携礼去认亲,先后去五次。满族结婚兴选“良辰吉日”。接娶之日,母亲和家人等内亲属都要唱送亲歌,意为让女儿到婆家后,要孝敬父母长辈等。拜堂时不许未婚姑娘在场。次日新娘在新郎姐、妹、嫂陪同下,拜访族人亲友,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门,且在娘家短住后再回到夫家长居。新中国成立后,满族和外族通婚已很普遍,并且摒弃了旧俗,婚事都简办了。 满族过去盛行木棺土葬。其丧葬习俗有二种。第一个习俗是“做嘎”。做嘎程序有五道:一是骑马转房;二是献酒,称“踩葫芦”,过去由彝族布摩进行;三是起经;四是打黄牛蒙鼓;五是跳竹竿。在起经、打黄牛蒙鼓、跳竹竿时,要念经文。丧事另一习俗是“陪嘎”。“陪嘎”对象往往是那些相互隔膜而又做得起嘎的人家。被选定的“陪嘎”户,近的可在家里进行,远的要在孝家附近另设“嘎房”,内置灵房、厨房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乡土文化进校园]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隔河头小学王金秘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敬佩、欣赏、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增强崇尚知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人们的风俗习惯,姓氏异同等。 2、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青龙的历史渊源以及对龙图腾的膜拜 宽城满族自治县自大字沟以东属于青龙河水系,青 龙河是滦河的较大支流。在宽城境内,源于都山经大字 沟流出的叫都阴河,是宽城境内青龙河的主源。在苇子 沟有北边流来的小彭河汇入,在汤道河有先有南面源于 都山从冰沟方向流来的冰沟河汇入,又有北面李家窝铺 方向流来的连阴栈河汇入。这样宽城境内的青龙河水的 确不小了。在大石柱子乡境入与源于平泉县台头山乡曹 家梁子村、流经辽宁省凌源市的青龙河主源相汇。然后 流经青龙满族自治县、卢龙县,由卢龙县境内入滦河。其中的青龙和宽城是满族自治县。该河干流总长246公里,,流域总面积6340平方公 里。 青龙河虽然在全国不是一条很知名的河流,但它也沉积了厚重的 流域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史记》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

青龙满族自治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农牧局2018年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情况说明按照《预算法》、《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和《河北省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规定,现将青龙县农牧局2018年部门预算公开如下: 一、部门职责及机构设置情况 部门职责: 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农牧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青龙满族自治县农牧局主要职责包括: (一)拟订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各产业(以下简称农业)发展规划并指导实施。 (二)负责农牧系统党群、政务、人事劳资、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全系统各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 (三)指导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四)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组织拟订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农业产业保护政策建议;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 (五)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六)组织、协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依法开展农作物种子(种苗)、肥料、草种、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兽医医疗器械、饲料及添加剂、农机配件的许可及监督管理工作;依法负责渔船、渔机、网具监督管理;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 (七)负责动植物重大疫病、病虫害防治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动植物防疫检疫政策并指导实施;负责全县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预防、控制和扑灭;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组织开展兽医医政、兽药药政和药检工作;负责兽医行业管理工作。 (八)承担农业防灾减灾责任。监测、发布农业灾情,组织种子、化肥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九)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发布农业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 (十)组织实施相关农业科研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引进国内外动植物新品种和农业先进技术,指导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2014年青龙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

河北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219610459 青龙满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我县2014年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 针对我县部分事业单位空编缺员的实际,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有效补充工作人员,根据中共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秦皇岛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秦人社[2012]15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为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招聘原则和方式 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为我县2家事业单位4个岗位公开招聘4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委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二、招聘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与招聘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年龄、学历、学位、专业、素质和能力条件。 4、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5、有下列情况的人员,不得应聘: ⑴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 ⑵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6、公开招聘工作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组织、人事、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 三、招聘范围及具体岗位、人数和专业要求 具体详见《青龙满族自治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信息表》。 四、招聘程序 信息发布、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阶段工作按照市人社局统一招聘的规定和要求执行。考核及聘用手续办理均由青龙满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有关招聘单位负责。 五、其它有关事项

满族的风俗习惯

满族风俗 1.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其服饰高雅华丽,在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由于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过去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旗人”的装束,便成为“旗袍”(满语称“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 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军装”,后来在民间流行起来,具有了礼服和常服的性质,其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 而作为有清一代“时装”的满族女式旗袍,则多有发展。当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镶”的做法,即镶十八道衣边才算好看,样式也变成宽袍大袖;辛亥革命后,旗袍样式由肥变瘦;在20世纪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30年代中又加长,两边开高衩,并突出曲线美;40年代又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广泛,棉、毛、丝、麻和各种化纤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长、短袖之分之外,还分皮、棉、单、夹数种,便于在不同季节穿用。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一般样式大致为:直领,窄袖,右开大襟,钉扣绊,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讲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边上绣有各色图案的花边。如此既衬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显得文雅大方。具有东方色彩的旗袍现已成为中国妇女普遍喜爱的中式服装。 旗袍和“旗头”、“旗鞋”等搭配起来,就构成了满族妇女典型的传统服饰装束。 “旗头”指的是一种发式,也称发冠。类似扇形,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长约30厘米、宽约10多厘米的扇形冠。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上即可。上面还常绣有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旗头”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长的发冠,限制了脖颈的扭动,使身体挺直,显得分外端庄稳重,适应于隆重场合。 “旗鞋”款式独特,是一种高木底绣花鞋,又称“高底鞋”、“花盆底鞋”、“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穿这种高底鞋走起路来显得姿态优美。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 满族的帽子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过去,满族人常戴一种名为“瓜皮帽”的小帽。瓜皮帽,又称“帽头儿”,其形状上尖下宽,为六瓣缝合而成。底边镶一约3厘米宽的小檐,有的甚至无檐,只用一片织金缎包边。冬春时一般用黑素缎为面,夏秋则多用黑实地纱为面。帽顶缀有一个丝绒结成的疙瘩,黑红不一,俗称“算盘结”。帽檐下方的正中钉有一个“标志”,称“帽正”,有珍珠、玛瑙的,也有小银片、玻璃的。相传这种帽最早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2)|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教新课标秋,无答案)

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05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寄语:亲爱的同学,你好!通过五年级的学习生活,相信你又有很多的收获。请你认真读题,细心答题,老师期待着你优秀的表现! 得分 一、填一填。 (每空1分,共30分) 1. 2014是2的倍数吗?( ),是3的倍数吗?( ),是5的倍数吗?( ) 2.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个顶点、( )条棱。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橡皮的体积约是10( ) 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5. 2.6dm 3=( )cm 3 850dm 3=( )m 3 3.2L =( )ml 700 ml =( )dm 3 6.75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7. 43=( )÷4=) (6=12 ) (=( )(最后一空填小数) 8. 3和6的最大公因数是(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 9. 4和5的最小公倍数是(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 )。 10. 在○里填上“﹥”“﹤”或“=”。 52○53 107○85 65○18 15 11 12.有9瓶水,其中8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 称( )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得分 二、判一判。(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0分) 1. 因为3×7=21,所以21是倍数,3是因数,7也是因数。 2. 所有比2大的偶数都是合数。 3.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4.假分数都大于1。 5.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得分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10分) 1. 把一条长3m 的彩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长( )m 。 A . 51 B . 35 C . 5 3 2. 下面各数中,是最简分数的是( )。 A . 129 B . 3225 C . 84 49 3. 下面分别是一个长方体的前面和右面,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 cm 2。 6厘米 4厘米 3 厘米 3厘米 A . 12 B . 18 C . 24 4. 王阿姨今天给兰花和芦荟同时浇了水,兰花每6天浇一次水,芦荟每 8天浇一 次水,至少( )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A . 12 B . 24 C . 48 5.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 10cm 、5cm 、3cm ,那么正方体的棱长是( )cm 。 A . 6 B . 12 C . 72 得分 四、算一算。(20分) 1. 直接写得数。(8分) 51+52= 75-73 = 41+41 = 87-84 = 94+95= 1-65 = 79+75 = 41-5 1= 2. 脱式计算。(6分) ( ) ( ) ( ) ( ) ( )

青龙县简介

【青龙县】全县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396个行政村,总人口50.4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1‰,其中农业人口46.84万人。耕地面积3.24公顷,农业人均耕地面积1.06亩。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环渤海湾地区,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和东北与辽宁接壤,西近承德,南临津唐,交通便利。距秦皇岛港120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70公里,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265公里,处在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优势。 青龙县多丘陵山地,平均海拔2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721毫米,年平均气温9℃,全县有五大河系,水资源总量7.44亿立方米,有金、银、铜、铁、花岗岩、大理石等40多种矿产资源。有山场406万亩,林业园地328万亩,其中有林面积212万亩。有可供放牧的草山草坡170万亩。另外还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分布着祖山都山,古长城等旅游景点。 青龙为传统的林果大县。全县共有各种干鲜果树423亩,2200多万株,常年果品产量12万吨。所产苹果、板栗、梨、山杏等品质优良,享誉国内外。“龙富”牌苹果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青龙板栗尤其营养丰富、含水分少、味香甜、皮易剥等特点,享誉日本,被称“京东板栗王”。 青龙石材资源丰富,总储量26亿平方米。全县现有石材加工企业170家,年加工石板材100万平方米。同时还生产火烧板、蘑菇石、路沿石、异型材及石雕工艺品等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唐及东北地区。 2001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产值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工业总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农业总产值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总产量10.89万吨,比上年增长21.41%;全部财政收入76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64万元,比上年增长8.34%;财政支出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74%;职工年平均工资5946元,比上年增长5.09%;农民人均收入完成962元,比上年增长13.7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6亿元,比上年下降5.2%;年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C卷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2019·花都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恪守郑重其事宽宥歇斯底里 B . 聘婷附庸风雅遵循断章取意 C . 桑梓相得益章怨伥孜孜不倦 D . 儒养言不及义阴诲前仆后继 2.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她的歌声像蒲公英一般素美轻盈。 B . 和以往的教育政策相比,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C . 达尔文碌碌终生,致力于揭示生命进化的秘密,最终他的《物种起源》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类的起源。 D .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 3. (2分)下列句子,只有一项结构是完整的,它是() A . 在万恶的旧社会,逼得我们穷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B .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C . 我一点也不怀疑他有为共产主义理想的决心。 D . 大家先把这个问题考虑,以后抽时间研究。 4. (2分)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侧重于说明事理的本质特征,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B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顺序主要是由主到次、由内到外。 C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原因,从而说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 D .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是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一次学术报告的节选。文中主要分析了科技和创新的关系。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5分) 5. (5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第三单元四篇文章(kān)称经典作品,其表现风格(jiǒng)然不同。季羨林是学者,历经甘苦,诚恳平实;马吉尔·冯·奥赫是思维科学家,严谨缜密,丝丝入扣;罗家伦是教育家,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培根是哲学家,惜墨如金,言简意(gāi)。读后我们从(jí)取不少人生的智慧。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6. (3分) (2016七上·无锡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

满族饮食文化特色有哪些

满族饮食文化特色有哪些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 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北盟会编》记载:金时女真人“以豆为酱”。至今,农村中满族甚至长期生活在本县的汉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习惯于用黄豆 制酱。其做法是,头年腊月,将黄豆上锅烀得熟烂。再放入缸中趁 热捣碎,取出打好大小适中的酱块,搁置到来年四月,将酱块洗刷 干净打碎,放入缸中,加盐、添入清水,待发酵后食用。可调味、 淹渍咸菜,几乎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根据生活的环境不同,食物也是会不同的,满族主要就是靠打猎生活,所以他们的食物也是要求方便一些就可以了。 火锅是满族名馔。满族人原称为“野意火锅”.早在金代,满周 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猎时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 片的饮食风俗。陶罐内煮沸的鸡汤热气腾腾,鹿、狍肉片随切随煮 随食。所说菜系属于清真。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 肉及飞龙肉。有的也用各种山磨菇调汤,如榛菇、元蘑、草蘑、海 拉尔蘑等,其山珍海味龙其不凡。肉味特鲜。还有野鸡肉,沙半鸡 肉等野味。 起源历史 满族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关于满族火锅的起源,从时间上来划分基本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早在金代;第二种说法是成吉思汗 打入中原时;第三种说法明末清初时期。

早在金代,满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猎时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的饮食风俗。陶罐内煮沸的鸡汤热气腾腾,鹿、狍肉片随切随煮随食。 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时,用头盔盛马肉唰着吃,这被视为是满族火锅的起源。 明末清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带领部下在行军打仗途中,为了节省时间,大家把猪、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锅内烧煮。后来清 军入关,便把这用饮食习惯带到了中原。由于满族火锅的吃起来味 道很是鲜美,后经御膳房厨师加以山珍海味等煮制成御膳上品。到 清代中叶,乾隆退位时想要办个盛宴,于是和珅便建议办千叟宴, 乾隆说他爷爷退位时就办的千叟宴,但天气太冷老人们受不了。和 珅便说,那就吃比较暖和的火锅。就这样全国的老人们暖暖和和的 吃了顿饭,回去都夸皇上圣明,因此吃满族火锅就在全国盛行起来。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色。满族杀猪最讲究的是吃血肠。每逢杀猪请客时,都 说是吃血肠,不说吃猪肉。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 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 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白片肉中五花肉为上乘。猪肘子的吃法也 是白片,即所谓的片肘花。肉食除喜食猪肉外,还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鸡、鹿、河鱼、哈什蚂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白菜、辣椒、葱、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蕨菜、刺嫩芽、大叶芹、枪头菜、柳蒿、四叶菜等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或炸或 熬或炖,吃法不一,也是满族的传统食俗。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东北冬季寒冷,时间较长,为备足越冬蔬菜,除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渍制方法是:将 理好的白菜,用热水浸烫后置入缸中发酵后而食。酸菜可做汤、填 火锅、做馅等食用。小豆腐是将大豆磨碎,加入适量干菜煮熟,然 后团成团放室外冷冻,用时拿一团放入锅内加热,拌酱而食。制作 小豆腐的由来,据传是满族先祖居住的地区,食盐和卤水很昂贵, 做小豆腐不用加卤水,久而久之,这种吃法便成为满人的习惯并延 用至今。另外满族酿制的大酱也是颇有历史传统的。

满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满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满族的春节风俗习惯满族,旧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北京等省区市,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形成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主要聚居区已建立新宾、清原、岫岩、桓仁、本溪、宽甸、伊通、青龙、丰宁、宽城满族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北镇市,以及在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贵州、安徽等地建立了若干个满族乡。 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相比我们汉族,则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虽然很多满族家庭过春节的内容与汉族大体相同,但在满族

聚居地,尤其是重传统的满族家庭里还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 春节对于满族和汉族可以说是一个共同的节日,满族人也将春节称为“过年”。 满族的饮食传统习俗及禁忌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 满族入关前有一种筵席叫饽饽席,每桌使用面粉80斤,可见规模之大。使用的面粉多为粘面,就是以糯米或大黄米、小黄米为主,掺入适量其他米碴,再用豆沙、果仁、白糖作馅。主要的品种有萨其玛、绿豆糕、苏叶饼、豌豆黄、牛舌饼、打糕、油炸糕、粘豆包等。每到冬天,满族人家一般都要做上几锅粘豆包,冻起来随吃随拿。现在沈阳冬天的集市上仍然经常可以听到粘豆包的叫卖声。 菜肴,满族人特别喜欢吃猪肉、酸菜,而且烹调方法很多。比较有特点的菜肴有吃肉大典、白肉酸菜血肠、火锅、酸汤子等。 遇到喜庆的事情或祭祀时,要设肉食大典。八人为一桌,席间主人端上一方方约十斤左右的猪肉和调好的肉汁,客人不用筷子,而是自己用刀将肉切成块或片,蘸肉汁吃肉,并依次捧碗喝酒,十分豪爽。 白肉血肠是满族人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五花猪肉,切薄片,与细切的酸菜同时下锅,开锅后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肠。这道菜香而不腻,营养价值很高。现在沈阳的那家馆白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 期期末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 85 ,3m n ,3x y +,1x ,3a b +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了三块,现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那么他可以(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3.下列实数中,是有理数的是( ) A B . C .3 π- D .0.1010010001 4.民族图案是数学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图案中,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5.用四舍五入法将0.00519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数是( ) A .0.0052 B .0.005 C .0.0051 D .0.00519 6.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 ,连接BD ,45A ∠=?,则DBC ∠的度数为( )

A.22.5?B.25?C.27.5?D.30 7.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做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的面积为() A.6 B.36 C.64 D.8 8.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10cm,BC=7cm,AC=6cm,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为() A.9cm B.13cm C.16cm D.10cm 9.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 10.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全等性B.灵活性C.稳定性D.对称性11.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时应假设()A.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B.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C.三角形中有三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D.三角形中没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 12.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 )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答案

第三章中国民族民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A ) 2.大襟右衽是汉族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 A ) 3.那达慕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多在每年春夏季节举行。( B ) 4.到藏族人家做客,喝酒时要遵循“三杯一口”的规矩。( B ) 5.傣族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吊脚楼。(B) 6.鼻箫是土家族独特的乐器。( B ) 7.客人进人蒙古包后,忌讳坐在蒙古包的东北角。( B ) 8.壮族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A) 9.火塘是藏族家庭起居活动的中心。(B) 10.长期以来,对汉族民居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风水术”定下的范式。( A ) 二、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 A )的特点。 A.东南密西北疏 B.东南疏西北密 c.东西密南北疏 D.东西疏南北密2.下列传统节日中,未作为全国性法定节日的是( A )。 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被称为“口袋房,曼子炕”的是( B )的民居形式。 A.朝鲜族 B.满族 c.维吾尔族 D.纳西族 4.婴儿周岁、回甲节、回婚节是( C )特有的民俗节日。 A.苗族B.壮族c.朝鲜族D.满族 5.蒙古族的文化遗产中,蒙古长调和( B )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名录》。 A.祭敖包 B.呼麦 c.马头琴音乐 D.那达慕

6.达瓦孜是(D)喜闻乐见的娱乐表演项目。 A.回族 B.蒙古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7.藏族在( B )被称为“吐蕃”。 A.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8.《格萨尔王传》《江格尔》和( C )并称中国“三大史诗”。 A.《高皇歌》 B.《阿诗玛》 c.《玛纳斯》 D.《创世记》 9.彝族的原始宗教中,祭司称为(D)。 A.三朵B.萨满c.赞哈D.毕摩 10.苗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C)部落。 A.荆蛮B.百越c.蚩尤D.东夷 11.“分鸡心”是( C )的交友礼节。 A.彝族B.黎族c.苗族D.土家族12.(B)是古代纳西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A.《创世记》 B.《东巴经》 c.《东巴画谱》 D.《白沙细乐》 13.白族的宗教信仰中,主要崇拜( D )。 A.先祖 B.鬼神 C.自然 D.本主 14.白族菜最负盛名的是( C )。 A.坨坨肉 8.琵琶猪 C.砂锅弓鱼 D.酸辣江鱼 15.黎族服饰图案的取材,多采用( B )崇拜物。 A.自然 B.图腾 C.动物 D.鬼神 16.黎族妇女曾有文面文身的习俗,称为( C )。 A.刺绣 B.刻画 C.雕题 D.美体 17.三道茶是( B )传统的品茶艺术和待客礼仪。 A.彝族 B.白族 C.苗族 D.傣族 18.以青苔人菜,是( D )特有的风味菜。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傣族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 1. (2分)(2017·营口模拟) 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 A . 额定功率为150W的电冰箱每天正常工作的耗电量约为3.6度 B . 书桌上的中性笔落到地上用时约为10s C . 正常状态下,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 D . 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0W 2. (2分) (2016九上·利川期中)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A . 玻璃棒 B . 煤油 C . 铅笔芯 D . 纯净水 3. (2分)用来制作电炉、电饭锅、电暖气、电烙铁、电褥子等家用电器的发热体的材料可能是() A . 铜丝 B . 镍铬合金或锰铜合金 C . 铁丝 D . 铜丝或铁丝 4. (2分)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 A . kW?h B . W C . J D . A 5. (2分)(2017·平南模拟) 平南称取正在打造“一江两岸”主题景观,白天是“花的海洋”,晚上是“灯光的海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白天看到的红色的三角梅花,是因为三角梅花吸收了红光 B . 在西江水面上看到大桥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 装在两岸的一条条LED灯是串联连接的 D . 从西江航行到大海的货船受到的浮力变大 6. (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B . 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也相同

清代满汉民族的饮食文化

清代满汉民族的饮食文化 一、饮食制度与饮食礼仪 饮食制度,这里指宫廷中针对饮食所制定的典章制度。清入关前,没 有专门的饮食典章制度。史书记载,皇太极时期仍“席地而坐,自割 肉而食”,没有君臣之别。而汉族从“周公制礼作乐”起就非常讲究 礼制,讲究等级,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自上而下都有一整套的礼法,人人循礼而行不得僭越。如《礼记礼器》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吃什么、吃多少 都要分等级,可见礼法的严密。清入关后,承袭了明代的饮食制度, 如宫廷御膳的管理机构,仍为内务府与光禄寺。同时,在饮食礼仪方面,满族也深受汉族的影响。如吃饭时的礼仪,《周礼》中明确规定“毋咤食”,即吃饭时不要发出难听的声音。这一点对于以前处于牧 耕式、落后、豪放的满族人来说很困难,但据从小生活在王府的金寄 水回忆,他“全家一块吃饭,要时刻注意不让碗筷相碰发出声响,咀 嚼食物、喝汤都不许发出声音”。可见汉族的饮食礼仪对满族的影响 之深。当然,随着满族饮食文化的传入,一些满族固有的饮食礼仪也 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汉人的生活。这种现象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满汉全席 的上菜礼仪。据谈迁《北游录》记述清初满族贵族“款客,撤一席又 进一席,贵其叠也”。而满汉全席讲求两天或三天用完,分组上菜, 上菜后要“三撤席”。从中可看出满汉全席上菜的礼仪与此完全相同, 是受满人的影响。 二、饮食结构 中国自从先秦时期饮食就有主副食之分。在主食上,汉族南方主要以 大米为主食,所谓“南人之饭,主要品为米,盖炊熟而颗粒完整者, 次要则为成糜之粥”,而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即“北人之饭,主要 品为麦,屑之为馍,次要则为成条之面”。满族也以面食为主食,其 面食制品总称为“饽饽”,习称“满州饽饽”,它是满族最主要的主食 之一,也是满族民间传统食品。其品种多样,用料广泛,风味独特,具有

青龙满族自治县规划设计方案参考

青龙满族自治县xx建设投资项目 规划设计方案 模板范文,下载可编辑(仅供参考)

承诺书 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 “青龙满族自治县xx建设投资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 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 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 公司法人代表签字: xxx科技发展公司(盖章) xxx年xx月xx日

项目概要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1万,有满、汉、苗、回等11个民族,满族人口占68.6%。2018年常住人口50.66万。截至2018年,青龙满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燕山路 267号。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始建青龙县。1983年5月6日,青龙 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1987年5月10日,实行民族自治制度后,撤销青龙县,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属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龙河、沙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五大河系 蜿蜒曲折,穿绕全境。青龙满族自治县于1986年成立满族自治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县城距秦皇岛港120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70公里,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265公里,处在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和冀东经济区内。全县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1万,辖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有满、汉、苗、回等 11个民族,满族人口占68.6%。青龙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 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青龙县是“中国奚族文化之乡”、 “百佳深呼吸小城”、“河北杂粮之乡”和“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青龙满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测试(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三上·鹤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后就一直十分兴盛,流传十分广泛,()。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①我们一般以往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别集之中很多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视而不见,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1)文段中画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文章(这里主要指散文、骈文、小品文及八股文)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 B . 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剖毫析芒,无所不至。 C . 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 D . 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才能谈得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盲人摸象。 (2)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B . 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

青龙满族的风土人情

青龙满族的风土人情 满族入关以来,开始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历经三百多年的演变,许多习俗已趋于一致,以致有些人已分不清哪些风俗习惯是满族的,哪些是汉族的,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满族汉化了”。我们说从民国至今也只不过百年,就是再向前推几十年,满族特点也不会消失的如此之快。事实也是如此,经详细考察,目前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许多满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着,这些民族特点不但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吃、穿、住、行、礼仪,以及婚、丧、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并世代传承。 在饮食方面,满族人喜欢吃粘食。除了人们常吃的凉糕、炸糕、切糕外,在青龙县东部一些乡村,还保持着入冬淘黄米做粘馍馍的习惯。这时候做的粘馍馍,大小与鸡蛋相差无几,多为白豆馇馅。做时多个家庭女眷互相帮忙,蒸熟后冻上,一次装几大缸封好,放在冷房屋内随吃可取。青龙满族人至今还习惯吃“白菜叶馍馍”、“苏叶馍馍”、“豆角叶馍馍”。喜欢吃粘米面做的“桲落叶饼”、“椴树叶饼”。用这些菜叶、树叶垫底或当皮儿,一是不沾平底,二是馍馍蒸出来后吃时带有绿叶的青香。除此,满族人还经常吃窝窝头、粘米饭等等。在满族喜欢吃的副食品方面,品种多样,风味独特。在青龙县,秋后用白菜腌酸菜。几乎家家如此。这酸菜就是满族人主要的素食菜类之一。酸菜,满语称:“布缩结”。居住东北地区的满族,由于气候寒冷,一年四季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新鲜蔬菜,因此,酸菜就成了主要菜食。满族喜欢肉食,肉食中以猪肉为大宗。至今青龙县农村满族家庭也喜欢养猪,逢年节杀猪,并宴请宾客。 在服饰方面,主要是旗袍,满语称“衣介”。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在清代,满州、蒙古、汉军八旗男女都喜欢穿旗袍,旗袍的样式以“箭袖、盘领、开衩”为多,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箭袖袍(马蹄袖)是金代女真时开始出现的,那个时候的男式袍就是“窄袖、盘领”,其长至小腿。而女士则多穿黑紫色围裙,上身喜欢穿“团衫”。清代沿袭女真服制,因衣袍多为旗人穿用,所以定名为“旗袍”。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等曾先后厘定冠制,对男女穿旗袍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品位等级分明。但一般旗袍的式样仍为“盘领、箭袖、四开衩、束腰”,以便于骑射。所区别的是官员的旗袍佩以箭袖、披肩领和各种图案,名为朝服。但民间百姓衣冠无明显级差,只有衣料质地之分。

浅析满族饮食文化变迁

浅析满族饮食文化变迁Analyses the manchu diet culture change I

摘要 以满族历史发展为主线,研究满族饮食文化变迁。以清以前为例,探究了原始的烹饪与饮食、辽金时期女真人的饮食文化。以清代为例,探究了清代的饮食文化特点、满族饮食汉化的原因及特征、清代满族的民族特色食物和满族饮食文化的巅峰。明晰满族饮食文化发展的条理。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式,表现满族饮食的文化完整性、丰硕性、立异性。探究满族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最后,分析满族饮食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满族;饮食;清代 II

Analyses the Manchu diet culture change Abstract Manchu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line, research Manchu food culture changes. To clear the previous example, explores the original cooking and diet, Liao and Jin Dynasties Jurchen food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for examp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Manchu diet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Qing Manchu Manchu ethnic food and food culture pinnacle. Reasoned well Manchu food culture development. Using research methods of history, cultural integrity performance Manchu diet, rich nature, stand opposite sex.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Manchu food culture to Chinese food culture. Finally, analysis of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nchu diet.Abstract Key words: Manchu;diet;Qing dynasty 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