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户县农民画心得

1户县农民画心得

通过这七天的户县农民画的了解与认识,我认识了很多,也想的了许多。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

在大街上,户县的墙上绘制了很多农民画,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有喜庆农民丰收的粮食满仓,有老人月夜摇椅乘凉的轻松愉悦,等等。这些图画刻画了生活的小小细节,用及其特色的想象力,渲染了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世人展现了农民的劳动作息,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见证,更是一类人的生活轨迹见证。从这些农民画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艺术造型充实美。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现代美术家徐悲鸿说,“充实之谓美,力行近乎仁。”充实美是农民画最本质的特征。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一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很难将他们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是如果谁还那样想象农民画,还那样想象户县农民画作家,那么您就错了!只有您亲眼看过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到户县农民画作家的风采!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艺术风格质朴美。农民画风格的形成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画发展的历程,农民画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既保留了原生、原创地域文化特征,又开创了大众化、时代性的民族文化新风,是农民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农民画艺术风格的质朴,创作语汇的率真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永恒的魅力。农民质朴纯真的心灵,朴实无华的人格,在创作中移情于意象中,物化于作品上,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心灵与艺术的统一,是本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在作品形式与风格,而且表现在精神与情感上。一是亲和自然,乡土味浓。他们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常见的人和事,画鸡鸭鹅狗,讲究实际而不虚无缥缈,不过分修饰,不娇柔做作,立象自然,因物自然,不刻意雕琢,展示了朴素、粗犷、刚健、阳光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貌。二是随心所欲,心物和谐。农民画的纯真、自然、稚拙、清新的特点,源于创作的随意性。农民画充满夸张变形,超越人们视角,超越想象,随心造象、随类赋彩,随情表意,追求神韵,在不求似中得似。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sunshine这个词,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1户县农民画心得

通过这七天的户县农民画的了解与认识,我认识了很多,也想的了许多。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 在大街上,户县的墙上绘制了很多农民画,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有喜庆农民丰收的粮食满仓,有老人月夜摇椅乘凉的轻松愉悦,等等。这些图画刻画了生活的小小细节,用及其特色的想象力,渲染了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世人展现了农民的劳动作息,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见证,更是一类人的生活轨迹见证。从这些农民画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艺术造型充实美。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现代美术家徐悲鸿说,“充实之谓美,力行近乎仁。”充实美是农民画最本质的特征。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一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很难将他们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是如果谁还那样想象农民画,还那样想象户县农民画作家,那么您就错了!只有您亲眼看过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到户县农民画作家的风采!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艺术风格质朴美。农民画风格的形成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画发展的历程,农民画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既保留了原生、原创地域文化特征,又开创了大众化、时代性的民族文化新风,是农民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农民画艺术风格的质朴,创作语汇的率真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永恒的魅力。农民质朴纯真的心灵,朴实无华的人格,在创作中移情于意象中,物化于作品上,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心灵与艺术的统一,是本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在作品形式与风格,而且表现在精神与情感上。一是亲和自然,乡土味浓。他们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常见的人和事,画鸡鸭鹅狗,讲究实际而不虚无缥缈,不过分修饰,不娇柔做作,立象自然,因物自然,不刻意雕琢,展示了朴素、粗犷、刚健、阳光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貌。二是随心所欲,心物和谐。农民画的纯真、自然、稚拙、清新的特点,源于创作的随意性。农民画充满夸张变形,超越人们视角,超越想象,随心造象、随类赋彩,随情表意,追求神韵,在不求似中得似。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sunshine这个词,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2018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二模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 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3.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5. 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 “望极”的意思是。(2分) 7.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境,下阕抒情。 B.词人借用细风、春草,歌咏了春天的生机。 C.痛饮狂歌终觉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 D.“终不悔”表现词人感情坚贞和态度执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 本文作者是代的(人名)。(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或以钱币乞之。 10.这段文字按“∥”分为两层,请简要概括内容。(4分) (1)(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①,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②。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③之。”后有老父④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注】①刑戮是甘:(我)甘心受刑被杀。②端:古布帛长度单位。③激:激励,激发。④老父:老汉。 1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遗.布一端(2)盗惧吾闻其过. 1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既然内有恶心,一定能够改正,所以我用这样的做法激励他。 B. 既然心怀恶意,一定能改变他的善心,所以我激发他这样做。 C. 已经心怀羞耻,定能够改正错误,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激励他。 D. 已经心怀羞耻,定会改变他的优点,所以我用这做法激发他。 13. 王烈“谢”盗牛者是因为认为他有“”,从盗牛者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王烈的思想是正确的。(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炉火纯青的灶花工艺

金山农民画:传神与传情-2019年精选文档

金山农民画:传神与传情 金山农民画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将民间刺绣、剪纸、印染、灶壁画等传统民间艺术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构思大胆, 色彩明快,但扎根泥土、贴近自然仍是其核心元素。其代表人物张新英自小在农村生活,她的作品风格洗练,大气简洁,用色不多,动物、人物造型圆润,能恰到好处的传情达意。本文从其作品叙事风格、乡土意象的提炼及主观心灵的投入着眼,以窥一斑。 一乡土叙事风格 金山农民画以其特别的方式描绘出江南民间情致,大胆的用色、独特的构图和各种民间元素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 1、色彩 色彩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首选语言,尤其是农民画作者,他们 往往对形态缺乏一定的掌控力,却能够质朴而别出心裁地运用色彩。《江南小镇》整幅作品一共用了八种原色,相互之间反复对比,这并不符合江南建筑的清雅,反而营造出热闹的观感。作者并没有具体去表现小镇上的车水马龙,而是代之以鲜艳的色彩,烘 托出熙熙攘攘的气氛。色彩的强烈冲突是金山农民画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这些色彩并不一定在作者惯常的生活中,却反应了他 们的直观内心。 张新英这样解释《江南小镇》中的色彩运用:“如果照真实的色调画,不像表现繁华热闹的江南小镇,而灰沉沉的像旧社会

里的样子。” 2、构图 在张新英作品中的构图里,包含着细数不尽的民间智慧,这 些作品向人们打开了一个望得到田野的窗口。 农民画的韵味在《擀面》上最能够贴切的表达出来,作品线条明快,构图简单,用几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勾勒了一位红衣蓝巾的典型农村妇女正在擀面的情景。《煮汤圆》体现了张新英对几何图形有着天然的把握力,在画了圆形的粗瓷大腕之后,汤团便 是有个小角的。在这幅画中,锅和灶台的缺失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甚至这种缺失不一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是将目光集中 到了那些白色汤团上来。 3、民俗元素 张新英“喜爱粗犷、简朴的民间工艺品,如粗糙的青花陶瓷、蓝印花布、农家的水桶、木盆,灶头花等等”,这在她的作品中也多见流露。各种民俗元素在《闹厨房》表现的就比较鲜明,比如墙上的筷笼,江南一带对于木质筷笼的雕刻格外费心,除此之外 就是灶壁画。如今这些事物在农村生活也难觅踪迹,然而作者凭着多年的生活积淀,将其随性置于画中,带我们回到了民俗生活中。 二传神:乡土意象的提炼 对于题材而言,在农村生活中,无一物不可入画,然而在未经提炼之前,这些还只是物象而已。作者面对每日平常而琐碎的生

金山旅游乡土民俗文化谱写都市田园新牧歌

[中国旅游报]金山旅游:乡土民俗文化谱写都市田园新牧歌 2010-8-26 14:58:58来源:中国旅游报 江南的小桥流水,总有一份别样的闲情逸致,让人情不自禁流露出亲近来;而江南的田园乡居,也总是带着一份村野意境,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外的金山,便是一处这样的江南水乡之地。这里河泾密织、田园阡陌,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更是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早被往来客人形容为上海的“后花园”,于是,也孕育出了魅力独具的金山乡村休闲旅游。 似乎是在不经意之间,金山旅游声名鹊起于沪上,从2004年至今短短6年多时间里,金山的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东林寺、廊下生态园、城市沙滩等一批景点,已悄然变身为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地标性品牌,而水乡婚典、原生态情景剧、世博农家、蟠桃节,则无一不是令游客足以久久品味的经典之作。其间可以定论的,是一个文化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的大旅游格局正在金山人的探索中形成并发展。 文化:助力金山旅游品牌之路 2004年,作为金山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有1500多年历史的上海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古镇,在整合了程十发国画、丁聪漫画、金山农民画和围棋“三画一棋”等旅游资源后,正式向游客开放,标志了金山旅游从无到有的开端。 2009年刚刚荣膺“新沪上八景”的枫泾,曾被无数文人墨客形象比喻为“吴根越角”,这个历史上以一条小河为界分属江、浙两地的水乡古镇,至今仍完好留存着古界河、古桥、古庙宇、古戏台、古井等人文遗迹,烘托出一份历史的悠远。如今,吴越文化已成为枫泾最亮的招牌,每年在此举行的“吴越水乡婚典”已历五届,每每游人趋之若鹜,盛况空前,已成为上海旅游节的经典品牌,随着上海城郊交通枢纽的日渐成形,得天独厚的水乡风情和历史文化积淀,令枫泾成为上海乃至外来游客乐于前往的观光休闲小镇。 而距古镇数里外的中洪村,则是中国农民画村的所在地,权威部门曾用这样的话语形容这个江南小村:一群农民,一个村庄,让世界为之惊叹。 40多年前,作为金山农民画的重要发源地,这里的一群农民将当地灶壁画、剪纸、刺绣、雕刻等民间艺术手法入画,创作出众多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画作。画村将复古的江南老式民居与中洪村的原生态面貌巧妙结合,配以小桥流水、菜园鱼塘、草棚水车、农铺谷场、石磨陶瓮等农家景物,构成一种典型的“采菊东篱下”式的乡野情致,并获评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此外,廊下镇还利用现代农业园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发的果园采摘、农园观光、林下踏青、乡村交友等旅游产品,已经成为沪上游客的休闲时尚。而廊下充满原乡民俗风情的莲湘节、原生态情景剧《姚府娶亲》、江南土布服饰、五谷贴画等,也已成为了上海乡村旅游的文化品牌。 今年上海世博会,金山区通过整合乡村民俗、自然生态、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乡土文化资源,在上海率先创建了“世博农家”,为世博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上海乡村生活、感受江南民俗文化的窗口,截止8月初,廊下世博农家已接待游客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000多人次。 目前,金山旅游已形成了以枫泾古镇、中国农民画村和东林文化风貌保护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旅游区,以廊下为核心的生态观光区,以滨海景观和城市沙滩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民间文化、生态文化、滨海文化、佛教文化在这里交融。举农业旗、走旅游路、唱文化戏,今日的金山旅游,正以融合多样的特色文化,吸引着中外游客的目光。 创新:探寻乡村旅游金山模式 中华村,只是金山区廊下镇一个并不起眼的水乡小村,然而这些年名头却越来越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中华村不仅成为上海乡村休闲旅游的重要地标,还使当地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跳出来,利用闲置资产兴办农家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中华村农家乐通过“政府主导、品牌企业引领、当地农民参与”的模式,由旅游企业租赁农民闲置农宅,参照星级酒店标准统一装修,统一经营,同时兼顾当地居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的改善,农民出租闲置房屋不仅可

浅析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艺术影响

浅析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艺术影响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户县农民画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夸张而大胆展现方式表达出了农民画家们由生活中体会到的独特体验,透露出他们对农作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解放后文化艺术走向民间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我国艺术繁华和艺术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画;陕西户县;审美情趣;艺术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Huxian peasant painting and its artistic influence. Huxian peasant painting with its distinct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xaggerated and bold way to express the unique experience of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peasant painters, revealing their love of farming life.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fter libe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sperity of ar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 Key words: Peasant painting; Shaanxi Huxian; aesthetic tast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引言1 一、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1 (一)题材和构图特点1 (二)造型特点1 (三)色彩特点2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2 (一)户县农民画的地方独特性2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内涵2 三、户县农民画的艺术影响3 (一)户县农民画对地域文化的影响3 (二)户县农民画对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4 (三)户县农民画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性的启示5 结语6 谢辞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一、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和构图特点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户县农民画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的是反映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有的是表现人民公社中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户县农民画在选题上更是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其中主要用的是农村当地的生活现状,有的描绘农民在农田劳作的场景,有的则是描绘农村婚嫁,以及农村纯净的大自然风景。新时期的农民画,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丰收理想,民风民俗、农村新貌都成为了作者所创作的题材。农民画家在画中寄予自己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像丰收为主题的丁济堂的《丰年》,李林海的《晚霞》等作品都是用农民丰收的场景和当地农民生活的场景来表现当地农民的快乐和当地农民的生活情趣。

金山农民画

金山农民画《菜篮子》(大班)作者: 周江萍发布时间: 2007年9月20日美术欣赏:金山农民画《菜篮子》(大班)执教者:周江萍课题研究近阶段目标:着重是“环境支持策略”的探讨与研究,寻找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来激发幼儿参加主体背景下的艺术活动的兴趣。设计意图:1、从主题看:本班正在进行有用的植物中蔬菜的小主题,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菜场买菜,认识了很多蔬菜,也知道了蔬菜的很多营养价值,这一内容正好适合本次活动的需要。2、从选材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看:金山农民画线条清晰明了,反映生活中的小事,菜篮子更是家家户户都能接触到的,金山农民画的笔触简洁,完全不按常规的空间透视来作画,金山农民画的作者没有学过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因而,只能把一切立体的物象处理成平面。同时他们又不是凭直接视觉来作画,而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的理解,依据物体之间相互关系所得到的整体概念和特殊印象来作画,因而随着他们表现生活的需要,把许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向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交错在一起,往往在一幅画中出现仰视、平视、俯视、侧视、反视等现象。构成了金山农民画特殊的构图形式。他们处理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时,不是通过明暗、虚实、大小来表现的,而是通过平面距离来表现空间概念。这种打破常规,以拙胜巧的作画方式,又和幼儿的作画方式很相像,所以我选用了这幅作品来让幼儿欣赏学画金山农民画。3、从材料看:为幼儿提供了以前没有想到过、没有用过的沙皮纸,在沙皮纸上作画,能充分表现金山农民画的色彩美,所以新的材料对幼儿具有很到的挑战性。活动目标:尝试了解金山农民画,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幼儿对金山农民画的创作激情。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在欣赏的基础上大胆创作。难点:画面的合理布局。活动材料:油画棒、深色沙皮纸。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1、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2、出示范例:二、欣赏交流:1、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这是什么画?你怎么知道它是金山农民画?? 你从画中看到了什么?试着给画起个名字。(尽量鼓励幼儿从布局,颜色等方面,描述出自己从画中看到的东西,对能力弱的孩子可让他指出。)2、向幼儿介绍金山农民画。(资料:金山农民画的创作,是当地农民的一种业余文化活动,其作者大都是一些能绣善织的妇女,她们把剪纸、刺绣、灶壁画、蓝印花布等古老艺术特色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又把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大胆地进行艺术夸张,形成各具个性的艺术构思和造型特色,色彩艳丽明快,形象质朴,构图充实饱满,具有浓厚人情风俗和生活气息。在那些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中,处处饱含着水乡清新而芬芳的泥土风韵,倾注着画家对生活的热情。金山农民画题材往往取材于农村的景色或农村的生活片断,以鲜艳绚丽的色彩,朴素简洁的笔触呈现于画中,每一幅农民画仿佛都诉说着一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怀、对生活的热爱。)3、引导幼儿从画面布局上欣赏,感受物体的重叠。? 怎样才能装得多?为什么?? 怎样才能将菜都装进篮子?小结:一样样菜叠起来就能装很多菜。画前先想好要画在纸的中间。4、从作品绘画技巧上欣赏,体验作品的线条分明。?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的每一笔都很清楚?小结:篮子里虽然有好多菜,但每一个菜都看得清清楚楚,就连编篮子的竹子都看得清清楚楚。5、从作品色彩上欣赏体验作品鲜艳而逼真的感觉。? 画家画这幅画用了什么颜色?感觉怎样?? 绿色与红色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对比色很鲜艳)6、教师小结:(1)农民画内容朴实、简单,体现农村生活。(2)颜色鲜艳,多用对比色来配置。(3)轮廓清晰、明了。三、幼儿作画:? 今天我们也来帮农民伯伯一起摘蔬菜吧!想一想先摘菜还是先装篮子??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四、展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讨论:哪一幅画更像金山农民画?活动反思:儿童是带着自己的体验与认识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的发展是基于原有的水平并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和愿望,因而,活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提供,不应仅顺应儿童原有经验和水平,还应关注其潜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将兴趣与具有挑战性的意义活动共同蕴涵在儿童的学习之中,更能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励儿童有创

探析户县农民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探析户县农民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户县农民画经历60多年的形成与发展,在农民画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研究户县农民画的在包装设计中的个性应用,不仅对提高特色地域文化包装,还是对促进户县农民画的传承和发扬,了解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户县农民画的产生与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户县农民画,扎根于西北民间艺术土壤,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岁月的户县农民画无疑是陕西本土上屹立不倒并且蒸蒸日上的一个艺术瑰宝。现当代的“中国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户县农民画作为陕西一张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名片,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认可,迈向国际,开始发挥其更大的艺术功能。 户县农民画的美学形式特征 1.造型特征 在造型方面,户县农民画明显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注重形体动态在画面上的表现力,形似大于形准,由于早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农民画家们知识层面不高,没有接受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大多是在一起交流学习中吸取经验,因此在

画作上不讲究透视和造型的准确性,在画面人物或者景物的外形上稚嫩和夸张较为常见。画面里都尽量的包容自己对美好生活全部感受,以傅蕊霞《醉了农家》为例,画面充满了夸张的想象力,将人物置入酒缸,形容生活如美酒般让人沉醉和美好,这些造型的表现也同时反映作者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民对丰收无比渴望的憧憬。 2.色彩特征 农民画体现着农民自身气质,色彩体现着农民的内心情绪,受主观性的影响,“农民画在用色上是不同于西方大自然光所决定的条件色的色彩观念;也不同于中国画以物的固有色的色彩组合为基础的色彩体系,而是根据作者所感受的气氛和感情的需要进行选择搭配,以阴阳观、五行观与八卦观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农民画色彩单纯明快,对比强烈,作者并不根据自然界的物体固有真实本色绘画创作,作者用“随意赋色”的色彩语言,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满腔激情的释放,浓缩了最为原生态,炙热和真诚的生命意识。王乃良《牧羊曲》和潘晓玲《晨曲》的作品色彩鲜丽、格调和谐,土地、天空、湖水可以是大红或者大绿,山脉也可以是明艳的红色,浓艳的色彩表达作者所想,画面里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和谐生活,描绘出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日常,农民赶着牲畜悠然自得的从小路边走过,表达了农民生活富足,心情愉悦的幸福场景,构成了明快、自由、富力的美感

2018.04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2018.04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3.,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5.向吾不为斯役,。(《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一7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望极”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景,下阙抒情。 B.词人借用细风、春草,歌咏了春天的生机。 C.痛饮狂歌终觉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 D.“终不悔”表现词人感情坚贞和态度执着。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8.本文作者是代的(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或以钱币乞之。 10.这段文字按“//”分为两层,请简要概括内容。(4分) (1)(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①,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②。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

16-户县农民画

课题学画农民画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 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具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重 点 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 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学生自由欣赏: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三、讲授新课 1、观察 三、探究实践 四、评价展示 五、教学小结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 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 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 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 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 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 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 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 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 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 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 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 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 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 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 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 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 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 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 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 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 冶。 学生说一说 课本上的农 民画中的内 容,在日常生 活用品中哪 一件最美? 学生了解农 民画的特色 及它的发展、 创作题材、民 族的风情、习 俗、传说。 启发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 动性,让学生 参和赏析,提 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兴 趣。

金山农民画(终审稿)

金山农民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金山农民画《菜篮子》(大班)作者: 周江萍发布时间: 2007年9月20日美术欣赏:金山农民画《菜篮子》(大班)执教者:周江萍课题研究近阶段目标:着重是“环境支持策略”的探讨与研究,寻找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创设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来激发幼儿参加主体背景下的艺术活动的兴趣。设计意图: 1、从主题看:本班正在进行有用的植物中蔬菜的小主题,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菜场买菜,认识了很多蔬菜,也知道了蔬菜的很多营养价值,这一内容正好适合本次活动的需要。 2、从选材及幼儿的发展水平看:金山农民画线条清晰明了,反映生活中的小事,菜篮子更是家家户户都能接触到的,金山农民画的笔触简洁,完全不按常规的空间透视来作画,金山农民画的作者没有学过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因而,只能把一切立体的物象处理成平面。同时他们又不是凭直接视觉来作画,而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特征的理解,依据物体之间相互关系所得到的整体概念和特殊印象来作画,因而随着他们表现生活的需要,把许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向和各种物体的特征概念,交错在一起,往往在一幅画中出现仰视、平视、俯视、侧视、反视等现象。构成了金山农民画特殊的构图形式。他们处理物体间的空间关系时,不是通过明暗、虚实、大小来表现的,而是通过平面距离来表现空间概念。这种打破常规,以拙胜巧的作画方式,又和幼儿的作画方式很相像,所以我选用了这幅作品来让幼儿欣赏学画金山农民画。 3、从材料看:为幼儿提供了以前没有想到过、没有用过的沙皮纸,在沙皮纸上作画,能充分表现金山农民画的色彩美,所以新的材料对幼儿具有很到的挑战性。活动目标:尝试了解金山农民画,培养审

三大农民画乡

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徘徊于市场边缘 日照和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后两者的农民画已在市场上名利双收,而独独日照农民画却至今还游走于市场的边缘。 茧手绘就画坛奇葩 日照市美术馆副馆长丁万里的工作室里,挂着多幅农民画,这些画多取材于乡村或渔民生活,构图夸张而生动,色彩艳丽而鲜明,质朴中流溢着奇异的想像。画的作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丁万里说,日照农民画可以说又古老又年轻。所谓古老,是指其母体历史久远,至少可追至龙山文化时期陶器、石刻等文物上的绘画;所谓年轻,是指它作为画种出现不过几十年。经过数十年创新发展,日照农民画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既不同于金山农民画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不同于户县农民画的高原大川威风鼓。蓝天碧海,沂蒙风情,渔家生活,填充了日照农民画的基本风骨。丁万里欣然说道。 1985年,日照成立了我省首家农民画协会;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时至今日,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1997年为迎香港回归特绘的日照民间绘画百人、百幅、百米长卷,更是以其匠心独运、风格特异引起国内外关注和欣赏。 境况不佳令人忧心 单就画的水平讲,日照农民画可谓独有春秋,并不比金山和户县的逊色。但在发展状况和市场运作方面,日照就没法和人家比了。丁万里坦承。 从他口中得知,日照农民画目前状况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创作队伍不断萎缩和老化,农民画家已从旺盛时期的600余人锐减到如今的不足百人,并且他们多数年过不惑,后继乏人。其次,缺乏科学管理,农民画家比较分散,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现在因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很难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分类培训。第三,至今没能把农民画推向市场,只是低层次小打小闹,外出展销次数太少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欲寻突破须闯市场 日照农民画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二是适度扶持,储存力量,用其丰富日照的旅游市场;三是做大做强,搞成地方品牌产业。第一条路自然不明智,而第三条路难度较大且有待论证,因此走第二条路应该是比较理智、比较现实的选择。丁万里分析说。 其实,在日照对农民画已形成共识:必须到市场中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丁万里说,他们已着手做着有关努力,像前段时间就曾对5名当地大学的美术教师进行了培训希望借助他们使农民画在校园里开花。他相信,随着日照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民画的市场机遇会越来越多。 为何独独日照农民画穷困潦倒职院教授为之把脉 2008-11-04 07:55:21 来源: 黄海晨刊

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舞阳农民画 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更多使用鲜艳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用这些手法勾画出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 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 舞阳农民画汲取了民间美术的乳汁,秉承了劳动人民的真诚质朴,以其率真稚拙的表现形式而独具特色。农民画的作者们,谙熟农村风俗民情,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撷取素材,表现内容上极其丰富,传说故事、节庆庙会、民俗生活、农事物象都是其创作的主题。他们画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农事劳作;画自己的情感,欢笑爱恋,人性美善。大则天地人和,小则眉眼一瞬,场景之中不乏细节的描绘。 “只要心里有,画笔随心走”。舞阳农民画家以质朴浪漫、大胆奇特的想象,奔放豪迈、憨厚朴实的气质,粗壮有力又灵活奇巧的双手,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泥土芬芳的舞阳风情画卷。画家以主观想象为前提,内视心象的造型方式,大胆随意,变形夸张,稚拙简约,不合常规但合情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结构超越时空,别出心裁,平面布置,极富装饰性,色彩运用明艳热烈,象征寓意,含蓄悠长。“花里胡哨多好看”、“新不崭崭耀眼明”,这些朴素的审美标准,这种不求形象事物的科学准确,不计色彩的真实微妙,其实正是农民画家随性而发的一种精神娱乐和情感表达。这里面没有功利的社会目的,只有完全开放自由的情感体验。舞阳农民画正是这样一种朴实而真诚的流露,是对过去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录,对今天和谐美好幸福生活的赞颂以及对未来梦想追求的憧憬。它既保留着中原民间艺术传统,又蕴涵着强烈的现代意识,既与现代艺术观念合拍,又是对传统审美意识的发扬,闪烁着新型的、现代的、民族民间的艺术光彩,为中外画坛所瞩目。 漯河市舞阳县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和契刻符号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作为农民画为全国文化先进县,舞阳文化底蕴深厚,艺术繁荣,孕育了一大批享有盛誉的农民画作家。这里的农民画以独特的风格蜚声海内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舞阳农民画在经历了10年左右的低潮后,当地一些画界的领军人物开始重新思考农民画的出路。5月15日,舞阳农民画院院长连瑞卿牵头,召集当地数十名农民画作者,组成创作骨干培训班每月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受邀前来的还有舞阳农民画的创始人张耀先、王文浩等老前辈,为后来者讲述并描绘了该画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今后发展方向和蓝图。从中,我们或许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舞阳农民画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 壁画中脱颖而出 舞阳农民画产生于1958年狂热的“大跃进”时代。为配合当时的生产运动,全国上下兴起壁画热潮,“人人做诗人,个个当画家”的口号风靡一时。当时的农民一手拿锄头,一手执画笔,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用最简单的图案表现出来。这就使得当时的绘画作品普遍存在着乌托邦式的狂想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痕迹,同时又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在创作形式上,多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由于这是一个全国性的运动,许多美术工作者乐此不疲,“诗画满墙”是最好的证明。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特别优秀的美术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把以墙壁为载体的壁画,转变成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农民画这一新的艺术形态开始萌芽、生长。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

农民画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户县农民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院系: 时间: 小组成员及所在班级: 一:实践报告 1. 实践目的 探寻农民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直观感受艺术与时代的联系,同时提高艺术修养,开拓视野,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2. 实践内容(整个调研的过程) 主要以参观户县农民画展馆、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以及解答问题为主要方式,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其中以“中国户县农民画展览馆”网站为主。 正文: 农民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以区区千百余字实不能展现一毫,今以“户县农民画”这一“农民画”重要组成部分做简要的报告。希望能够将“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的美展现一二,同时也希望能够较为清晰的展现“户县农民画”的发展脉络。 户县农民画作为农民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画这一大家族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陕西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汉族民间艺术,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起 文化大革命前期 : 户县农民画的诞生与成长 户县早在 1951 年底就成立了“户县城关地区美术组”; 1956年全县分区组织农村俱乐部,分别设有美术组。这些美术活动可称为农民画的孕育期。1958年全县普遍实行“壁画化”,标志着户县农民画的诞生,同时户县农民画的基本形式得以确认。六十年代初发动群众搞“三史”展览,迎来了户县农民画成长的契机。 1958年确立“大跃进”的方针 后,从属于文化战线的户县农民画 也不甘落后,充分利用特有的美术 传统,重点培养美术骨干,积极开 展美术教育普及活动,促使户县农 民画的诞生。可以说,户县农民画 是大跃进的产物。在“(艺术)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指导方针下,户县农民画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应的经费和报酬保证。这也确立了“户县农民画”是为“政治服务”的根本。在这一时期的农民画作品中,大多都是歌颂“人民公社、大生产”的题材,表现人民向着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进。虽然内容和题材具有浮夸性,但总体上还是反应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此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玉米棒大无边》、《公社鱼塘》等等。 《玉米棒大无边》

上海景点参考导游词大全

上海景点参考导游词大全 上海可旅游的景点也是数不胜数,不知道大家了解吗?下面是小编 为您精心整理的上海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海导游词1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座落在上海思南路107号(今73号),是一座具有西班牙建筑风格的花园楼房.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 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一个办事机构。1945年10月,国共两党经过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1946年5月, 为继续同国民党谈判,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梅 园新村。同年6月,又在上海公开设立了驻沪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政府 的阻挠限制,办事处对外用周恩来将军寓所的名义,在大门上挂出刻 有“周公馆”的户名牌,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周公馆”。 办事处建立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曾多次在这里会 见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国际友人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向他们阐述 我党对和平民主的一贯主张,揭露国民党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并勉励各界人士坚持进步和民主。郭沫若、张澜、沈钧儒、马叙伦、 马寅初、黄炎培、许广平等都曾应邀来过这里。 在此工作过的还有李维汉、陆定一、刘宁一、钱之光、华岗、许 涤新等同志。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的 革命活动和斗争,为我党赢得了国内外进步势力的同情和支持,扩大 巩固了革命的统一战线,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驻沪办事处一设立,国民党上海当局就在马路对面思南路98号 (今70号)设置了秘密据点,对办事处人员和活动进行严密监视。1947 年2月底,国民党政府最后关闭了和谈大门,限令中共人员撤离,董 必武同志曾领导办事处人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3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驻沪全体人员撤离上海经南京返回延安,参加了伟大的 人民解放战争。 这里还呈列着当年周恩来将军的墨迹及珍贵的纪念物,中共代表 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于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79

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大舞台 143 摘要:作为陕西民间美术的一个独特分支,户县农民画具有极强的陕西地域性艺术特征。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 关键词:色彩的装饰性;色彩的象征性;平面装饰风格;几何风格;连续性 在户县农民画中,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元素,是这些创作户县农民画的民间艺人和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它有着两方面的表现特征。 首先是色彩的装饰性它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这是户县农民画中色彩使用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在一些表现吉祥、喜庆节日气氛的农民画作品中,其设色是极具代表性的。色彩单纯、明快、艳丽浓烈,异常丰富醒目。富有音乐节奏般的对比,同时又不失相互间的和谐与统一,色彩的整体效果依然是非常热烈、明快。之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上有这样一种特征,除了受平时人们的视觉规律影响之外,还有就是受到当地的风俗文化、传统观念和民俗观念的影响。这些民间艺人们在长期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色彩风貌,整体画面的色彩处理上充满了其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农民画都是色彩热烈、浓重的,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一些作者在某些作品中追求素雅、温婉的色彩效果,这类作品大都在使用了强对比、高纯度的色彩后,调和以偏粉色系的色彩,使画面趋于平稳,达到优雅、恬淡的画面效果,即便这样,户县农民画仍以表现吉祥、喜庆为主。作品中那些田间劳作时的场景,捕鱼收获时的喜悦,都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绚丽、灿烂的装饰性效果,给受众以直接的情感上的交流。写意不写形,这正是农民画中的一大特点,与现实生活的不符,更加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性,也使作者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加的大胆与豪放。当然,受到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影响,户县农民画与其他地区农民画的色彩使用差异也较大。 民间画诀“红间黄,喜煞娘;红间绿,花簇簇”,“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色要少,还要巧,看你使的巧不巧”,都是肯定了农民画中原色运用的特点,大面积的原色搭配,使画面的对比更加强烈,容易产生出喜庆、热闹、艳丽、丰富的效果,这样的画面风格也是民间艺人们表达其自身情感的最直接形式。具有装饰性强的往往是那些对比丰富、强烈的色彩,“黄马紫鞍配”,“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体现出色彩讲究搭配的重要性。红与黄的对比,表现出了明亮感与喜人气息,红与绿的对比,则呈现出热闹、艳丽之感。低明度的色彩往往不能够大面积使用,像紫、绿等颜色,给人以厚重感,用多会使画面压抑、沉寂。而高明度的色彩,像红、黄等,往往占据画面大多数空间,因为这类色彩给人以跳动感,使画面热烈、跳动。但在色彩的使用上不能完全运用单独的某一类色彩,要互相搭配,有重有轻,主次分明,才会使画面具有韵律性,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高纯度、强对比为主的色彩运用方法,形成了户县农民画夸张艳丽、单纯明快、装饰性强的色彩运用特点。 户县农民画色彩特征第二点就是色彩的象征性。当看到一幅 画时,色彩最能引起观看者的想象空间,与受众达到感情上的交流。绘画中的色彩不仅体现在视觉感受上,更体现在象征性上,使受众得到心理上的享受,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色彩的象征性就是指把色彩元素当作符号来表示某一事物,在我国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重视色彩的象征性一直有着自己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色彩已经不再是仅仅对自然物体的描摹与再现,而我们要从整个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去认识色彩,他体现出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 农民画作者们使用色彩同样是和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功利意愿去理解和使用色彩的,例如在红、黄等色彩的使用上,红、黄等色彩作为一种高贵的象征,被视为中国色彩,也是农民画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类色彩。红、黄色象征着高贵、吉祥、喜庆,在人们的心中,红、黄色总是和节日的喜庆、纳福招财这类生活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红靠黄,亮晃晃”,是一种华贵、明快色彩的视觉效果,同样表现出的是一种色彩的寓意性。在户县农民画中,题材大多是反映喜庆、吉祥的热闹场面,那种大红、大黄、大绿的视觉刺激也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红红火火、万年长青是红与绿的寓意,色彩起到了一种寓意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用色彩的特殊表达形式在绘画作品中来满足人们的心理。 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中说:“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光线及其相对无色彩黑暗的产儿。”经过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国古代五色观的长期影响,色彩观念可以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符号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符号。这种象征性意义在更多的程度上来说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趣味。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2]杨先让,杨阳编著.《中国乡土艺术》[M],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3]李广元,邓福星.《东方色彩研究》[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4]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5]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李棣(198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 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李 棣 (陕西省西安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710000) 民间文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