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鄠邑(户县)农民画产业现状分析

陕西鄠邑(户县)农民画产业现状分析
陕西鄠邑(户县)农民画产业现状分析

陕西鄠邑(户县)农民画产业现状分析

作者:李照卿

作者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来源: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ISSN:1003-2592

年:2018

卷:000

期:006

页码:129-130

页数: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

摘要:陕西户县农民画是陕西特有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近年来,户县农民画产业虽有显著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限制了户县农民画产业化的发展.文章通过广泛的实地调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为户县农民画产业的后续发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1户县农民画心得

通过这七天的户县农民画的了解与认识,我认识了很多,也想的了许多。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 在大街上,户县的墙上绘制了很多农民画,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有喜庆农民丰收的粮食满仓,有老人月夜摇椅乘凉的轻松愉悦,等等。这些图画刻画了生活的小小细节,用及其特色的想象力,渲染了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世人展现了农民的劳动作息,是一个时代的发展见证,更是一类人的生活轨迹见证。从这些农民画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艺术造型充实美。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现代美术家徐悲鸿说,“充实之谓美,力行近乎仁。”充实美是农民画最本质的特征。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好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一说到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很难将他们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是如果谁还那样想象农民画,还那样想象户县农民画作家,那么您就错了!只有您亲眼看过以后,您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到户县农民画作家的风采! 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艺术风格质朴美。农民画风格的形成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农民画发展的历程,农民画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既保留了原生、原创地域文化特征,又开创了大众化、时代性的民族文化新风,是农民画走向成熟的标志。 农民画艺术风格的质朴,创作语汇的率真是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永恒的魅力。农民质朴纯真的心灵,朴实无华的人格,在创作中移情于意象中,物化于作品上,是人与环境的统一、心灵与艺术的统一,是本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它不仅表现在作品形式与风格,而且表现在精神与情感上。一是亲和自然,乡土味浓。他们画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常见的人和事,画鸡鸭鹅狗,讲究实际而不虚无缥缈,不过分修饰,不娇柔做作,立象自然,因物自然,不刻意雕琢,展示了朴素、粗犷、刚健、阳光的艺术品质和精神风貌。二是随心所欲,心物和谐。农民画的纯真、自然、稚拙、清新的特点,源于创作的随意性。农民画充满夸张变形,超越人们视角,超越想象,随心造象、随类赋彩,随情表意,追求神韵,在不求似中得似。实践活动结束了,每个人在思考着这几天发生在我们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张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实,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奋斗,sunshine这个词,不再是一个队名,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当远离喧嚣,来到村镇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这样的实践,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快乐。

浅析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艺术影响

浅析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艺术影响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及所带来的艺术影响。户县农民画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夸张而大胆展现方式表达出了农民画家们由生活中体会到的独特体验,透露出他们对农作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解放后文化艺术走向民间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我国艺术繁华和艺术大众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画;陕西户县;审美情趣;艺术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taste of Huxian peasant painting and its artistic influence. Huxian peasant painting with its distinct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xaggerated and bold way to express the unique experience of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peasant painters, revealing their love of farming life. As a new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fter libe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sperity of ar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art. Key words: Peasant painting; Shaanxi Huxian; aesthetic taste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引言1 一、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1 (一)题材和构图特点1 (二)造型特点1 (三)色彩特点2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情趣2 (一)户县农民画的地方独特性2 (二)户县农民画的审美内涵2 三、户县农民画的艺术影响3 (一)户县农民画对地域文化的影响3 (二)户县农民画对传统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4 (三)户县农民画对现代绘画艺术创新性的启示5 结语6 谢辞7 参考文献8 1 引言 一、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一)题材和构图特点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上,户县农民画在改革开放之前大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的是反映又红又专的革命精神,有的是表现人民公社中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后,户县农民画在选题上更是出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其中主要用的是农村当地的生活现状,有的描绘农民在农田劳作的场景,有的则是描绘农村婚嫁,以及农村纯净的大自然风景。新时期的农民画,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丰收理想,民风民俗、农村新貌都成为了作者所创作的题材。农民画家在画中寄予自己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期盼,像丰收为主题的丁济堂的《丰年》,李林海的《晚霞》等作品都是用农民丰收的场景和当地农民生活的场景来表现当地农民的快乐和当地农民的生活情趣。

探析户县农民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探析户县农民画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户县农民画经历60多年的形成与发展,在农民画中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研究户县农民画的在包装设计中的个性应用,不仅对提高特色地域文化包装,还是对促进户县农民画的传承和发扬,了解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户县农民画的产生与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应。”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户县农民画,扎根于西北民间艺术土壤,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岁月的户县农民画无疑是陕西本土上屹立不倒并且蒸蒸日上的一个艺术瑰宝。现当代的“中国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户县农民画作为陕西一张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名片,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认可,迈向国际,开始发挥其更大的艺术功能。 户县农民画的美学形式特征 1.造型特征 在造型方面,户县农民画明显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注重形体动态在画面上的表现力,形似大于形准,由于早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农民画家们知识层面不高,没有接受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大多是在一起交流学习中吸取经验,因此在

画作上不讲究透视和造型的准确性,在画面人物或者景物的外形上稚嫩和夸张较为常见。画面里都尽量的包容自己对美好生活全部感受,以傅蕊霞《醉了农家》为例,画面充满了夸张的想象力,将人物置入酒缸,形容生活如美酒般让人沉醉和美好,这些造型的表现也同时反映作者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民对丰收无比渴望的憧憬。 2.色彩特征 农民画体现着农民自身气质,色彩体现着农民的内心情绪,受主观性的影响,“农民画在用色上是不同于西方大自然光所决定的条件色的色彩观念;也不同于中国画以物的固有色的色彩组合为基础的色彩体系,而是根据作者所感受的气氛和感情的需要进行选择搭配,以阴阳观、五行观与八卦观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农民画色彩单纯明快,对比强烈,作者并不根据自然界的物体固有真实本色绘画创作,作者用“随意赋色”的色彩语言,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满腔激情的释放,浓缩了最为原生态,炙热和真诚的生命意识。王乃良《牧羊曲》和潘晓玲《晨曲》的作品色彩鲜丽、格调和谐,土地、天空、湖水可以是大红或者大绿,山脉也可以是明艳的红色,浓艳的色彩表达作者所想,画面里洋溢着喜庆、祥和的和谐生活,描绘出地地道道的农民生活日常,农民赶着牲畜悠然自得的从小路边走过,表达了农民生活富足,心情愉悦的幸福场景,构成了明快、自由、富力的美感

16-户县农民画

课题学画农民画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 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重点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点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教具图片、学生优秀作业、绘画用具等。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谈话法等。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版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2、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重 点 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兴趣。 难 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和美息息相关,根据想法进行改画、添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学生自由欣赏: 二、引导学生欣赏农民画。 三、讲授新课 1、观察 三、探究实践 四、评价展示 五、教学小结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内容你可曾见过? 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导入本课的 教学目的,并板书课题。 农民画:多是以日常劳动生活中所见、所闻、 所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者是没有受过专 门美术训练的普通农民,他们在劳动、生活 之余以自己的体验和兴趣去创作。广大农民 富而求乐、富而求美。浓烈浑厚的用色是他 们的审美意识,是他们追求健康、丰富的现 代美好生活的强烈反映。 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各民族的风情、 习俗、传说,以有他们的生产活动为主要内 容。同时新的生活变化也渐渐出现在他们的 画面中。课本中的农民画选题也很丰富:农 家的爷孙情、有趣的斗鸡、寓意年年有余的 收鱼场面、月下的老少闲情、放牛娃眼中的 世界……值得同学们学习的是这些作者独特 的自由艺术构思,大胆自信的画风,强烈鲜 明的用色、饱满的构图、丰富多样的装饰手 法、善于在平凡生活中摄取美的画面和敏锐 观察力。 从这引起具有乡土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心 灵气质的画面,从这些粗放、有力、刚健的 艺术特色的画面,欣赏这些农民画,我们体 味了作者的感情,受到了健康向上的美的陶 冶。 学生说一说 课本上的农 民画中的内 容,在日常生 活用品中哪 一件最美? 学生了解农 民画的特色 及它的发展、 创作题材、民 族的风情、习 俗、传说。 启发调动学 生的主观能 动性,让学生 参和赏析,提 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和兴 趣。

三大农民画乡

三大农民画乡:日照农民画徘徊于市场边缘 日照和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后两者的农民画已在市场上名利双收,而独独日照农民画却至今还游走于市场的边缘。 茧手绘就画坛奇葩 日照市美术馆副馆长丁万里的工作室里,挂着多幅农民画,这些画多取材于乡村或渔民生活,构图夸张而生动,色彩艳丽而鲜明,质朴中流溢着奇异的想像。画的作者,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丁万里说,日照农民画可以说又古老又年轻。所谓古老,是指其母体历史久远,至少可追至龙山文化时期陶器、石刻等文物上的绘画;所谓年轻,是指它作为画种出现不过几十年。经过数十年创新发展,日照农民画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既不同于金山农民画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不同于户县农民画的高原大川威风鼓。蓝天碧海,沂蒙风情,渔家生活,填充了日照农民画的基本风骨。丁万里欣然说道。 1985年,日照成立了我省首家农民画协会;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时至今日,日照农民画创作作品数千件,其中100多件在全国展览中获奖,80余件被国家收藏,另有300余件被文化部作为对外交流项目带到国外展出。1997年为迎香港回归特绘的日照民间绘画百人、百幅、百米长卷,更是以其匠心独运、风格特异引起国内外关注和欣赏。 境况不佳令人忧心 单就画的水平讲,日照农民画可谓独有春秋,并不比金山和户县的逊色。但在发展状况和市场运作方面,日照就没法和人家比了。丁万里坦承。 从他口中得知,日照农民画目前状况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创作队伍不断萎缩和老化,农民画家已从旺盛时期的600余人锐减到如今的不足百人,并且他们多数年过不惑,后继乏人。其次,缺乏科学管理,农民画家比较分散,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但现在因人员和经费等问题很难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和分类培训。第三,至今没能把农民画推向市场,只是低层次小打小闹,外出展销次数太少品牌打造力度不够。 欲寻突破须闯市场 日照农民画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放任自流,任其自生自灭;二是适度扶持,储存力量,用其丰富日照的旅游市场;三是做大做强,搞成地方品牌产业。第一条路自然不明智,而第三条路难度较大且有待论证,因此走第二条路应该是比较理智、比较现实的选择。丁万里分析说。 其实,在日照对农民画已形成共识:必须到市场中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遇。丁万里说,他们已着手做着有关努力,像前段时间就曾对5名当地大学的美术教师进行了培训希望借助他们使农民画在校园里开花。他相信,随着日照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民画的市场机遇会越来越多。 为何独独日照农民画穷困潦倒职院教授为之把脉 2008-11-04 07:55:21 来源: 黄海晨刊

农民画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户县农民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院系: 时间: 小组成员及所在班级: 一:实践报告 1. 实践目的 探寻农民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了解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直观感受艺术与时代的联系,同时提高艺术修养,开拓视野,形成对美的独特理解。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2. 实践内容(整个调研的过程) 主要以参观户县农民画展馆、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以及解答问题为主要方式,同时通过网络进一步了解,其中以“中国户县农民画展览馆”网站为主。 正文: 农民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以区区千百余字实不能展现一毫,今以“户县农民画”这一“农民画”重要组成部分做简要的报告。希望能够将“农民画”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的美展现一二,同时也希望能够较为清晰的展现“户县农民画”的发展脉络。 户县农民画作为农民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画这一大家族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陕西户县农民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汉族民间艺术,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起 文化大革命前期 : 户县农民画的诞生与成长 户县早在 1951 年底就成立了“户县城关地区美术组”; 1956年全县分区组织农村俱乐部,分别设有美术组。这些美术活动可称为农民画的孕育期。1958年全县普遍实行“壁画化”,标志着户县农民画的诞生,同时户县农民画的基本形式得以确认。六十年代初发动群众搞“三史”展览,迎来了户县农民画成长的契机。 1958年确立“大跃进”的方针 后,从属于文化战线的户县农民画 也不甘落后,充分利用特有的美术 传统,重点培养美术骨干,积极开 展美术教育普及活动,促使户县农 民画的诞生。可以说,户县农民画 是大跃进的产物。在“(艺术)要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指导方针下,户县农民画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应的经费和报酬保证。这也确立了“户县农民画”是为“政治服务”的根本。在这一时期的农民画作品中,大多都是歌颂“人民公社、大生产”的题材,表现人民向着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进。虽然内容和题材具有浮夸性,但总体上还是反应了“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此阶段的代表作品有《玉米棒大无边》、《公社鱼塘》等等。 《玉米棒大无边》

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大舞台 143 摘要:作为陕西民间美术的一个独特分支,户县农民画具有极强的陕西地域性艺术特征。民间美术色彩是创作者与观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有装饰、象征等多重功能。民间美术色彩选择既不是纯客观视觉的,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以伦理化和宗教化的色彩选择习俗为根据的。 关键词:色彩的装饰性;色彩的象征性;平面装饰风格;几何风格;连续性 在户县农民画中,色彩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元素,是这些创作户县农民画的民间艺人和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它有着两方面的表现特征。 首先是色彩的装饰性它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这是户县农民画中色彩使用的一大特点。特别是在一些表现吉祥、喜庆节日气氛的农民画作品中,其设色是极具代表性的。色彩单纯、明快、艳丽浓烈,异常丰富醒目。富有音乐节奏般的对比,同时又不失相互间的和谐与统一,色彩的整体效果依然是非常热烈、明快。之所以在色彩的使用上有这样一种特征,除了受平时人们的视觉规律影响之外,还有就是受到当地的风俗文化、传统观念和民俗观念的影响。这些民间艺人们在长期的绘画创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色彩风貌,整体画面的色彩处理上充满了其色彩使用的主观性。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农民画都是色彩热烈、浓重的,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一些作者在某些作品中追求素雅、温婉的色彩效果,这类作品大都在使用了强对比、高纯度的色彩后,调和以偏粉色系的色彩,使画面趋于平稳,达到优雅、恬淡的画面效果,即便这样,户县农民画仍以表现吉祥、喜庆为主。作品中那些田间劳作时的场景,捕鱼收获时的喜悦,都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绚丽、灿烂的装饰性效果,给受众以直接的情感上的交流。写意不写形,这正是农民画中的一大特点,与现实生活的不符,更加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性,也使作者在色彩的使用上更加的大胆与豪放。当然,受到不同地域、不同风俗的影响,户县农民画与其他地区农民画的色彩使用差异也较大。 民间画诀“红间黄,喜煞娘;红间绿,花簇簇”,“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色要少,还要巧,看你使的巧不巧”,都是肯定了农民画中原色运用的特点,大面积的原色搭配,使画面的对比更加强烈,容易产生出喜庆、热闹、艳丽、丰富的效果,这样的画面风格也是民间艺人们表达其自身情感的最直接形式。具有装饰性强的往往是那些对比丰富、强烈的色彩,“黄马紫鞍配”,“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都体现出色彩讲究搭配的重要性。红与黄的对比,表现出了明亮感与喜人气息,红与绿的对比,则呈现出热闹、艳丽之感。低明度的色彩往往不能够大面积使用,像紫、绿等颜色,给人以厚重感,用多会使画面压抑、沉寂。而高明度的色彩,像红、黄等,往往占据画面大多数空间,因为这类色彩给人以跳动感,使画面热烈、跳动。但在色彩的使用上不能完全运用单独的某一类色彩,要互相搭配,有重有轻,主次分明,才会使画面具有韵律性,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高纯度、强对比为主的色彩运用方法,形成了户县农民画夸张艳丽、单纯明快、装饰性强的色彩运用特点。 户县农民画色彩特征第二点就是色彩的象征性。当看到一幅 画时,色彩最能引起观看者的想象空间,与受众达到感情上的交流。绘画中的色彩不仅体现在视觉感受上,更体现在象征性上,使受众得到心理上的享受,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色彩的象征性就是指把色彩元素当作符号来表示某一事物,在我国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当中,重视色彩的象征性一直有着自己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色彩已经不再是仅仅对自然物体的描摹与再现,而我们要从整个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去认识色彩,他体现出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 农民画作者们使用色彩同样是和他们的传统文化和功利意愿去理解和使用色彩的,例如在红、黄等色彩的使用上,红、黄等色彩作为一种高贵的象征,被视为中国色彩,也是农民画中使用率最高的一类色彩。红、黄色象征着高贵、吉祥、喜庆,在人们的心中,红、黄色总是和节日的喜庆、纳福招财这类生活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红靠黄,亮晃晃”,是一种华贵、明快色彩的视觉效果,同样表现出的是一种色彩的寓意性。在户县农民画中,题材大多是反映喜庆、吉祥的热闹场面,那种大红、大黄、大绿的视觉刺激也是一种吉祥、喜庆的象征性语言。红红火火、万年长青是红与绿的寓意,色彩起到了一种寓意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用色彩的特殊表达形式在绘画作品中来满足人们的心理。 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中说:“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光线及其相对无色彩黑暗的产儿。”经过时代的变迁,以及中国古代五色观的长期影响,色彩观念可以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符号和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象征符号。这种象征性意义在更多的程度上来说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和审美趣味。参考文献: [1]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2]杨先让,杨阳编著.《中国乡土艺术》[M],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3]李广元,邓福星.《东方色彩研究》[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4]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年版. [5]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李棣(198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教师 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色彩特征 李 棣 (陕西省西安工程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710000) 民间文化研究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浅析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的表达,是基于人类的情感,不管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基于此,这些情绪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经验教训中产生。而陕西户县农民画作为其中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艺术创作。陕西户县农民画反映的主题更多为农村生活以及土地生产的内容;颜色大多为黄,红两大地色调为展示,传达农民对其土地的浓厚感情,日子的红红火火和农民丰收的喜悦以及热情的心情。户县农民画作为盛极一时的特色民间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悠久历史的洗礼以及沉淀中更是形成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不同的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而其艺术魅力更是与其历史的不同时期息息相关,因而走进户县农民画的历史,了解其渊源发展以及现如今状况更是尤为重要。 一、陕西户县农民画的发展历史及其艺术风格 中国陕西户县农民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诞生,到目前为止,陕西户县农民画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沧桑。而其最具鲜明又经久不衰的特色就是“洋不过你土过你”的创作风格。农民画有着鲜艳的色彩,处处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其画味富有乡土气息,大俗中带着雅意,意境令人陶醉。农民画中最基础的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内容的绘画,概述了陕西户县美丽的自然风光,很直接地反映出原生态民间生活的情形,有着很多丰富的农村生活气息。户县农民画于剪纸、绘画、刺绣、编织和其他传统工艺美术技术中流传下来,作为世界著名的民俗艺术珍宝,长久以来成为陕西户县的骄傲。户县农民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的形象大胆夸张,体现了自然和活泼,浪漫,天真,积极,简单明了的风格,具有独特的装饰美和形式美。而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又经过三次改变,共四个不同阶段。 (一)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起源与诞生及其艺术风格 陕西户县农民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当地的喜剧、社火、龙灯等各种艺术形式同宗同源,其由中国的民俗绘画起源。户县出土古代石器、陶器、青铜器等物件也可以看出这古老艺术绘画的踪迹。其风格特点总体而言,一是“写意”。他们不希望只是构思模拟对象的思想表面上,更希望从自身对生活的长期感受,认知评价,从自己的热烈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 中,通过自己在长期的民族和民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的审美观,去大胆的,肆意而随心所欲的去创作属于户县农民自己的艺术。一是粗矿与细腻并重,通俗中带着清雅,古朴中又暗含技巧。 1.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起源及其艺术风格 农民画的起源仍有争论,时至今日,大致有两种起源说。一是说“起源于江苏邳县与河北束鹿,1956年江苏邳县陈楼乡新胜一社农民张开祥组织了六人美术小组,针对社员思想情况,通过绘画形式来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从而达到对农业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至1957年夏季,邳县陈楼乡农民张友荣因饲养员克扣饲料粮一事,在饲养室山墙上蘸锅灰水画了一幅批评饲养员为内容的壁画。后来邳县大力推广,形成了‘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群众好不热闹’的局面。1958年,河北束鹿县提出‘家家诗歌户户画,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摘自《中国农民画大事记》)这两县都是随着1958年‘大跃进’创作达到高潮,后都分别进北京展出,出画册、拍电影,影响极大。后又随着‘大跃进’的降温而销声匿迹。”[1]另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江苏邳县、河北束鹿、甘肃庆阳、陕西户县等地的1958年的“壁画化”、“诗画墙”等配合“大跃进”的活动,它们也无疑和“大跃进”的运动相始终。当然,不论陕西户县农民画起源哪里,都证明户县农民画与“大跃进”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早在户县农民画孕育阶段,民间农民画的已有着户县农民画的雏形,这一时期的农民画初具风格,真实传达着当地农民的真情实感,完全由当地农民对其生活的有感而发而作,处处洋溢着农民对生活的热爱,记录着当时生活的点点滴滴。艺术形式不拘一格,与各种民间艺术一脉相承,画作没有各种艺术手段的渲染,极具其原生态特色。 2.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诞生及其艺术风格 尽管户县农民画的起源尚有争论,但其“发明权”属于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大跃进”的进行,农民画迎来了其第一次高潮。正如之前提到的,于1958年的“大跃进”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1,面临问题 在中国,农民代表了与自然和传统耕作的相依相存,代表了千百年民间生活延续的辽阔土地。作为农业与农村的主体,农民被寄予某种希望:在他们的画中,存持着人之初的灵性,存持着与大地相望相约的原发状态。 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用在苦苦守一辈子农田而生存,更多的离开了村子走向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变、人口流动的频繁和全民族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城乡的界限逐渐模糊。日益接受到的新兴文化和科技带来的便捷慢慢的改变了他们的思想,与时俱进是这个时期的主题。与钢筋水泥的城市越来越近了,与泥土芬芳的村子越来越远了,没有了率真淳朴、没有了泥土芬芳,农民画失去了激发原创力的艺术土壤。 其次,大量的作品为了迎合市场,风格趋向工细和装饰风格,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和力度。有的画乡产业化经营,流水线作业;有的画乡大量临摹和复制,缺乏原创的农民画失去了艺术感染力。把农民画创作活动引向完全的商品化,导致作者们根据市场需要不断重复自己或削弱对艺术的更高探求,也失去吸引广大群众参加艺术创造的深刻精神价值。 2简介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其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自五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农民画是以纸张为依托的艺术形式,绘画题材也由“大丰收”向表现农村现实生活过渡,如摘棉花、打井等。由于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农民,“农民画”的叫法也就由此而来。 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提出了“华夏故都,山水城市”发展口号,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把西安打造成人文古都,旅游名城,科教重镇和生态新城。宝鸡作为陕西工业城市,提出了“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关天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作为中国革命摇篮之一的延安市提出了“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发展口号。今后五年,要使延安、西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实施“一市一策”推进大中城市建设,使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和重点镇建设,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衔接。 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培育城乡经济新的增长极

中国农民画乡之路

中国农民画乡之路 2010年7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和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农民画时代,全国农民绘画展”在杭州浙江美术馆举行,全国有27个省市的133个画乡参展。农民画乡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绘画传统和绘画群体形成一定范围(多个乡镇或村);绘画作者达到一定规模;绘画作品达到一定水平;农民绘画培训、创作、展示基地健全,管理形成机制的县或区。认真学习研究“画展组委会”评选的十大农民画乡的经验,通过传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合,对推动全国农民画乡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都是有益的。农民画乡发展的路径,对发展文化产业也有深刻的启示。 1、挖掘悠久的历史,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金山位于上海西南郊,素有“吴跟越角”之称,地处江浙沪腹地。上海既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又是远古文明的发祥地。金山区枫泾、金山卫、朱泾三大古镇都有千百年的历史。今年5月我有幸考察了枫泾镇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巷”、“淡月桥头,巷陌人家”,临河远眺,枝出居家,垂檐叠瓦,骑楼高耸,勾栏亭阁,石级通水,人景交融。江南水乡风情,在这里汇聚,自古人文荟萃,语言学家、文学家、书法家辈出,当代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等均出于此。民间工艺品蓝印花布、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泥塑、漆器;以及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荡湖船等民俗活动,都是农民创作的灵感,他们“迁想妙得”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交会地带,群山环抱,溪河纵横,土地肥沃,草茂粮丰。距今5000年前,先民就在这秀美山川渔猎、耕作。清朝东丰被封为“皇家围场”、“皇家鹿苑”,以龙的图腾崇拜又积淀着深厚的鹿乡文化底蕴。民间故事、诗歌、绘画、民间鼓乐、音乐、曲艺、秧歌、魔术多种艺术并存。上世纪70年代初,原秀水乡红榔头村李俊敏、李俊杰兄弟创办青年业余美术小组,用毕生精力辅导农民创作,成为东丰农民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历届东丰县委、县政府抓源头、抓发展常抓不懈,抓出成果。东丰县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东丰农民画入选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又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名扬四海。今年7月,在全国农民绘画展上又被列为全国十大农民画乡之首。

农民画

学画农民画 教材分析: 《学画农民画》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十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是中国民间美术系列,本课主要让学生体会农民画的特点,感受农民画的创作手法,风格特点及地域文化等,感受农民运用无拘无束,淳朴自然的手法大胆表现生活,表达情感,以及这一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多样性,增进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画的内容、形式、方法、色彩的特点, 2、学习运用采用酒精+彩色墨水的形式完成农民画 3、感受农民画质朴的情怀,增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尊重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的特点以及创作的过程,感受不同地域的农民画的特色 难点:感受不同地域农民画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以及农民画的创作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PPT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好学生作业纸,学具。 学生:带好相关的作画工具。 教时安排:一教时 第一部分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闻过的什么味道是最难忘的? 生:。。。。。。 教师:这个世界上有千万种味道,田野间的花香,妈妈做的菜香,但有一种味道,闻不到,吃不着,只能用眼睛和内心才能感受的到,想不想看看? 课件:农民画四幅 生:。。。。。。

教师:他们是谁?在做什么?如果你能用一首诗来回答就更好了。 生:悯农 这首诗是让我们尊重农民的劳动 教师:如果你站在画面的景色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味道? 生。。。 教师:你接触过的农民给你什么感觉?据你所知农民都有做什么的?你觉得农民对我们重要吗? 生:。。。。。 教师:农民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更是值得尊敬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每天辛勤的劳作,才有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不过,如果大家觉得农民们只会耕田、种地、捕鱼、放牧,那大家真是太小看他们了,在我们的农民当中,很多人都是像毕加索一样的艺术大师,而我们刚刚欣赏的这些作品,就是他们画的,许多农民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画出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农民画中的味道 板书课题:学画农民画 二.讲授新课: 教师: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共有34个省,几乎每个省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农民画,老师选了几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咱们来做一个连连看的小游戏,你们来猜一猜,这些画是出自哪个地方? 课件小游戏:连连看 生:陕西户县农民画日照农民画吉林东丰县农民画浙江慈溪农民画 台江大秀 课件:连连看

陕西乡土文化

一、陕西民俗文化 秦腔 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邦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它发祥与陕西关中,流传于西北地区。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桑.在西安,以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皮影戏 皮影戏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欢迎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重点主要在农村,体制多样,组织分工严格有序,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影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凤翔木板年画 已有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都是乡村劳动人民在农闲时,手工操作.按农民生产,生活美好期望取材,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习惯而研制的.经过不断的吸收前人兴味,艺人逐步修改,提高出新,形成了都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

谈户县农民画的趣味美对现代服装设计形式美的影响

谈户县农民画的趣味美对现代服装设计形 式美的影响 谈户县农民画的趣味美对现代服装设计形式美的影响 王妮徐青青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当我们的目光在寻求能够体现本民族文化的设计 灵感时;当我们不断地在呐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口号时;设计师纷纷都在诠释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的设计理念.然而对于西北民俗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却 一 直是处于浅尝则止的状态(尽管在其它设计领域已 有所发展,但服装设计领域还有待于深人研究).因为 这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服装设计必须依靠各种科学技术的运用.理念不 断的推陈出新,最终才能实现产品完成.但其灵魂仍是 设计思想,是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并 非猎奇或哗众取宠.它需要广博的知识面才能深人文 化层.对边缘学科及姐妹艺术都要能够兼收并蓄,融会 贯通,从而才能真正地达到设计思想与服装形式的完 美结合. 西安——这座有着千年传奇色彩的古都.贵为西 北城市之首.丝绸之路发祥地,以其文化遗产丰富而闻 名遐迩.户县农民画拙朴,大气,浑厚的艺术表现力展 现了西北人的品质,精神和追求.在全国各地区中,西 北部的民间艺术是保留状况最为完整的.以其特有的 艺术表现形式让中国了解西北,让世界了解中国.诸多 画乡的农民画家以其自身的真切感受和亲身体验正向 世界宣告中国的农民阶层正在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在诸多设计师立志于挖掘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内涵 之中,我们也不少见于那些以民间文化为灵感的设计 作品.这些作品往往能令人耳目一新,常常有出奇制胜 的效果,这些含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情调,他们源 远流长于华夏民族的千年沉淀.它们就像一杯清冽且 余味醇厚的陈酿美酒,使之以时尚流行的理念演绎推 出时则能达到鼓舞,激励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户县.一个人口只有50万的西安市郊县.现在人 们习惯称她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地方风景美丽 如画,更是因为户县这个地方几乎人人都爱画画.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