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浅谈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静脉滴注缩宫素10u,同时术中置米索前列醇于直肠内。对照组3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52±56ml,与对照组358±63m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置米索前列醇于直肠内,预防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方便、安全。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剖宫产;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42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产后出血可能性判断及产后出血防治评分标准[1],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指:中重

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贫血、瘢痕子宫、胎盘粘连、多胎妊娠、产程延长、产妇年龄大于35岁、孕产次大于2次者。选取我院2012年1至2013年12月6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均无米索前列醇药物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年龄20~39岁,平均26±1.5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2.53周:孕产次:初产妇20例,孕产次≥2次18例。对照组30例,年龄20~38岁,平均26±1.3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1.93周:孕产次:初产妇16例,孕产次≥2次14例。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操作同常规方法。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同时给予产妇置米索前列醇0.4mg于直肠内。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10u。

1.3 产后2小时出血量统计: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严格测量出血量。即术中吸尽羊水后记录收集瓶中的羊水量,手术后收集瓶中液体量检出前面记录的羊水量,为收集瓶中的血液量。并用称重法称浸湿血后敷料所增加的重量,按1.05g相当于1ml

血液,推算出敷料上的血液量,两项相加为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阴道流血量,采用专用纸收集称量法,按上所述,得出术后2小时阴道流血量。最后累计即为产后2小时出血量。

1.4 米索前列醇的副反应:观察有无寒战、发热、胃肠道反应以及对血压、血氧饱和程度,心率的影响。

1.5 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产后出血情况观察组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52±56ml,与对照组产后2侠士平均出血量358±63ml 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7.34,P<0.01).观察组有1例(2.63%)患者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有5例(16.67%)患者发生产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4,P<0.05)。

第3产程情况观察组应用米索前列醇后第3产程明显缩短,胎盘在3分钟内娩出者35例(92.11%)。对照组胎盘在3分钟内娩出者22例(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

副反应观察组副反应有恶心2例、寒战、发热1例;对照组恶心1例,均未特殊处理,自然恢复正常。应用米索前列醇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平均值为(112

±10mmHg vs 71±7mmHg、113±9mmHg vs 71±

8mmHg),血氧饱和程度平均值为(0.98±0.02 vs 0.98±0.2),心率(72±5/min vs 72±6/min),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腺素E的衍生物,有增强子宫收缩的频率和幅度的作用,目前广泛用于孕早期流产;中期妊娠及死胎引产,并且用于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对妊娠子宫的收缩作用已得到证实,其最大特点是直肠给药有效、且吸收良好、见效快。米索前列醇单剂量直肠给药30分钟达到浓度高峰,血浆药物的清除半衰期为1.5小时,持续时间长,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最快2分钟30秒即可引起子宫收缩,最慢20分钟,平均6分42秒[3]。因此,我们掌握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并钳夹子宫切口止血,等待3~5分钟,胎盘自然剥离,顺势按压宫底,牵娩出胎盘,此时,米索前列醇已发挥作用,子宫收缩,可减少子宫的产后出血发生。

我们的观察发现,使用米索前列醇后,观察组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2例、寒战、发热1例,对照组恶心1例,均未特殊处理,治愈。同时,观察组的患者

血压、血氧饱和程度、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米索前列醇后,产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不明显。另外,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因子宫动脉变性、坏死、硬化易发生产后出血。对此类患者以往仅用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由于缩宫素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使用效果不理想,而麦角新碱又有升血压作用不能使用。本组有6例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后,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且对产妇的血压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有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的剖宫产者,术中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比仅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米索前列醇具有应用简单、容易掌握、安全、药物不良反应小、价格低的特点,用药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输血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艳英,颜容仙,黄瑾,等.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594-1595

[2] 乐杰主编.产妇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8:205

[3] 王守军,陈建中.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7,2(2):120-121

[4] 蒋秀.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1746-1747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模版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 时间:2012年12月xx日下午 地点:产科病房 参加人员:护士长,护士甲、乙、丙、丁 护士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剖宫产术后相关的知识。首先请甲护士介绍一下病人的情况。 护士甲:1床xx,女,25岁,G1P0孕39+5周,胎位不正,臀位。胎心音145次/ 分,无传染病史,无手术史。于今天上午9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术,安返病房。 护士长:好!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术后一些护理措施。 护士甲: 1?须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未回房前,备好麻醉床,做好接手术病人的准备工作。回病房后与麻醉巡回护士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患者术中情况。 2?术后体位护理。回房后应去枕平卧6h,有呕吐现象应头偏一侧,妥善固定尿袋。 3.皮肤观察及护理。嘱患者早翻身、勤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压疮。 4.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血压、呼吸。术后监测血压每小时一次,三次平稳后 改四小时一次。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定时按压子宫,若出血比月经量多,需立即 汇报医生并采取措施。 5?观察宫底高度及切口情况。术后宫底应在平脐或脐下一指,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6?导管护理。妥善处理好各种导管。首先是输液管,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脱落、红肿、渗出。输液卡药物名称、剂量、滴速是否相符,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是否正常。一般手术后24h拔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注意能否自行排尿。当产妇第一次下床,体位应由卧一坐一站慢慢改变,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护士长:护士甲说的非常到位,术后活动我们一定要告诉病人术后活动的注意事项,严防低血压晕厥或虚脱发生。一旦发生虚脱,低血压晕厥我们如何处理? 护士乙:把病人扶到床上,平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护士长:好!刚刚甲护士说的护理措施,护士丙补充一下。 护士丙: 1.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应了解产妇心理,做好宣教。 2?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1)去枕平卧6h。(2)阴道流血多于月经量要 及时通知医生。(3)婴儿注意保暖,侧卧,防止呕吐出的羊水阻塞呼吸道。(4)6h 后可喝温开水,禁奶、豆浆等产气食物。(5)由于产妇出汗较多,应勤擦洗、勤换 衣物。 3.让宝宝早吸吮。产后30分钟即让宝宝吸吮,喂奶前清洁双手及乳头。 4.术后早活动。术后6h在床上翻身,促进血液循环及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尽早排 气。

浅谈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浅谈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有高危出血因素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静脉滴注缩宫素10u,同时术中置米索前列醇于直肠内。对照组3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10u。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252±56ml,与对照组358±63m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缩宫素的同时,采用术中置米索前列醇于直肠内,预防有高危出血因素的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用药方便、安全。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剖宫产;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7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429-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产后出血可能性判断及产后出血防治评分标准[1],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是指:中重

度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贫血、瘢痕子宫、胎盘粘连、多胎妊娠、产程延长、产妇年龄大于35岁、孕产次大于2次者。选取我院2012年1至2013年12月68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者,均无米索前列醇药物禁忌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8例,年龄20~39岁,平均26±1.5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2.53周:孕产次:初产妇20例,孕产次≥2次18例。对照组30例,年龄20~38岁,平均26±1.35岁:孕周32~42周,平均37±1.93周:孕产次:初产妇16例,孕产次≥2次14例。两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麻醉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操作同常规方法。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同时给予产妇置米索前列醇0.4mg于直肠内。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10u,再静脉滴注缩宫素10u。 1.3 产后2小时出血量统计:术中出血量,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严格测量出血量。即术中吸尽羊水后记录收集瓶中的羊水量,手术后收集瓶中液体量检出前面记录的羊水量,为收集瓶中的血液量。并用称重法称浸湿血后敷料所增加的重量,按1.05g相当于1ml

宫缩乏力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

宫缩乏力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9-10-28T15:03:08.8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3期作者:宋立群 [导读] 目的:探讨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观察及护理。 绥化市妇幼保健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抢救、观察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32例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治愈出院,没有1例子宫切除及产妇死亡。结论: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加强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不但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而且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宫缩乏力;剖宫产;产后出血;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rescue,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aused by uterine atony.Methods 32 case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aused by uterine atony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No hysterectomy or maternal death occurred.CONCLUSION:In view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atony,early detection,early treatment,timel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asures,and strengthened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but als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Key words] Uterine atony;Cesarean section;Postpartum hemorrhage;Nursing care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1]。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时出血量增加近250ml[2],致使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宫缩乏力是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现将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32例产妇的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排除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2例,出血量达500-1500ml。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年龄在20-42岁之间。 2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原因 引起宫缩乏力的原因有:产程长使产妇体力衰竭,滞产,精神紧张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乏力;高危妊娠,如巨大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由于子宫过度膨胀,子宫肌纤维伸展,影响正常收缩及缩复作用,尤其是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因血窦不易关闭而增加子宫出血;有剖宫产史,疤痕子宫者,则是由于产妇瘢痕组织弹力下降,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而影响子宫收缩;另外妊高症,胎盘异常产妇因其子宫纤维水肿、淤血,造成子宫收缩力下降;镇静、解痉、降压药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宫肌肉松弛,使产后出血率明显上升。 3 心理护理 因精神因素,产程延长,产科并发症,胎儿性别不理想等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表现为焦虑、恐惧,针对产妇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安慰和劝解产妇,尽可能消除产妇思想上的焦虑与恐惧,增强产妇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孕妇顺利分娩。 4 护理 4.1 术前护理及预防 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及合并症的孕产妇,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加强产前检查及筛查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妊娠期做好产前宣教,指导孕妇合理营养,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产妇应提前住院,做好监护,术前做好抢救准备。防止产程延长及产妇过度疲劳,以免造成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4.2 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尿量、出血量多少。当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失血量。特别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更应该加强注意,避免因继发性宫缩不良而发生术中大出血。 4.3 术后护理 产后护理是避免大出血情况很关键的一个护理过程。术后回病房予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1小时测血压、脉搏和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去枕平卧8小时后改半卧位。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切口渗血和阴道流血情况,2小时常规检查宫底高度并压出宫腔积血,及时发现子宫收缩乏力。遵医嘱予缩宫素静滴,卡前列甲酯栓1枚塞肛。产妇术后有应答能力30分钟内协助婴儿吸吮母乳,促进脑垂体分泌释放内源性催产素,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每日会阴抹洗2次,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生活护理,补充营养,以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和低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主,避免吃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子宫恢复。 5 产后出血的抢救护理及治疗 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常为暴发型大出血,易发生休克。宫缩不良时,子宫软,轮廓不清,有血块或暗红色血间歇性自阴道涌出,应加强宫缩以催产素静脉的滴注,同时双手按摩子宫,清除宫腔内积血,减少子宫出血。产妇出现头晕、心慌、打哈欠,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应做好急救准备,启动应急预案,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确保输液、输血顺利进行。针对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加强子宫收缩,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休克,防治感染。立即按摩子宫,给予止血及宫缩药。常规予卡前列甲酯栓塞肛,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给予保暖、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电监护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血氧饱和度。重点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正确估计出血量,以称重法算出血量。注意持续中、小量出血,严密观察休克体征。密切观察宫底高度,徒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3],达到止血的目的。准确记

剖宫产术后护理查房完整可编辑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结合的病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一个护理教学查房,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是产科领域中的重要手术,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第一次活体剖宫产术发生在1610年,但由于各种原因产妇于术后25天死亡。经阴道分娩则是自然而且符合生理的分娩途径,产妇分娩后能迅速康复,新生儿能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剖宫产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孕产妇死亡率,所以不主张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 剖宫产指证 一、难产 (1)头盆不称:指胎儿相对于产妇的骨盆入口过大。 (2)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比如有尾骨骨折过的孕妇;软产道异常,如较严重的阴道发育畸形、瘢痕狭窄等,或妊娠合并直肠或盆腔良、恶性肿瘤梗阻产道者。这些情况下,即使进行会阴切开,估计足月胎儿也不能通过产道。(3)胎儿或胎位异常:比如臀位、横位、异常头位(高直位、额位、颏后位等)不适宜阴式分娩。还有双胎、多胎时的某些情况(双胎第一胎为臀位、横位,或联体双胎等),也不适宜阴式分娩。另外,一些可矫治的胎儿异常,胎儿不能耐受分娩过程,或胎儿某部分异常不能通过产道,宜行剖宫产术。 (4)脐带脱垂:一些胎膜已破的孕妇,胎儿脐带越过胎儿先露部而先脱出于宫颈口外进入阴道,甚至阴道外,称为脐带脱垂。这时,宫颈、胎儿先露部等挤压脐带,胎儿可能迅速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胎死产。所以一旦发现脐带脱垂,胎心尚存在,应在数分钟内娩出胎儿。 (5)胎儿窘迫:指胎儿宫内缺氧,由此造成胎儿酸中毒,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严重者可留有后遗症,甚至胎儿宫内死亡,是产科常见合并症。这种情况下,如短期内不能经阴道分娩,应立即行剖宫产术。 (6)剖宫产史:易发生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 (7)羊水过少:B超检查最大羊水平面≤2cm,羊水指数≤8cm提示羊水偏少,羊水指数≤5cm为诊断羊水过少的绝对值。分娩期羊水流出量总和<300ml 。 二、妊娠并发症 比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 三、妊娠合并症 比如某些子宫肌瘤、卵巢肿瘤。某些内外科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等。某些传染病,如妊娠合并尖锐湿疣或淋病等。

浅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浅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 我国剖宫产率约为20%~30%,剖宫产手术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肺栓塞、高血压、麻醉、羊 水栓塞、流产、异位妊娠等。过去几十年母体死亡率逐年下降,这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如母 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护理条件的提高、实验室检查的应用、及时有效的输血等,但麻醉所占 的比例仍居高不下。在美国,产科麻醉被认为是麻醉学领域里的一个“高危”的专业,产科麻 醉的医疗事故在美国法律诉讼中所占的比例极高,因产科麻醉的并发症而引起的产妇死亡占 所有妊娠死亡的第六位。而导致与麻醉有关的孕妇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全麻诱导后出现 的困难气道(指既不能有效地实施面罩通气又不能成功地进行气管插管)。因此保证母儿安全、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是产科麻醉应掌握的原则。 1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多数产科手术属急症性质,麻醉医师首先应详细了解产程经过,对母胎情况做出全面评估, 了解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病史及术前进食、进饮情况。 产妇呕吐一旦发生误吸,将给母胎造成致命后果,必须重视预防。麻醉前6小时严格禁食禁饮;产妇住院后,估计有手术可能者应尽早禁食禁饮;术前给予胃酸中和药;对饱胃者应避 免选用全麻,如必须时,应首选清醒气管插管以防呕吐误吸。 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子痫及引产期孕妇有大出血可能者,麻醉前应总结术前用 药情况,包括用药种类、剂量和给药时间,注意药物副作用,并做好急救与异常出血的准备。 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依母胎情况、麻醉医师熟练程度及设备条件而定。为保证母婴安全,麻醉 前必须亲自检查麻醉机、氧气、吸引器、急救设备和药品。麻醉操作前常规开放静脉输液, 做好输血准备。麻醉时必须充分吸氧,尽力维持循环稳定,注意并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应用升压药时应注意该类药与麦角碱的相互协同作用。 2麻醉方法 在产科麻醉时,麻醉师必须选择对母亲安全舒适、对新生儿影响小并能给产科医生提供良好 的手术条件的麻醉方法。常用的麻醉方法如腰麻、硬膜外麻、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全身 麻醉等。 2.1 局部浸润麻醉主要适用于饱胃产妇和胎儿宫内窒息产妇。缺点为难以达到完全镇痛,宫 缩仍存在且腹肌不松弛。手术操作不便。局麻药用量过大有引起母胎中毒的可能,对子痫和 高血压产妇尤应注意预防。 2.2 腰麻腰麻在剖宫产的应用突出了阻滞完善、潜伏期短、用药量小等优点。穿刺点常为 T3~4,可上下移动一个间隙,局麻药可选择10mg左右的布比卡因或丁卡因,麻醉平面控制 在T8左右。但传统的腰麻对孕妇血动力学影响较大,麻醉平面不易控制,不能任意延长麻 醉时间,而且术后头痛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开始普遍应用26号腰穿针,且穿刺针头多由 以前的锐缘改为圆锥形(笔尖式腰穿针),这样当进行穿刺时,韧带等的横断性损伤大为减少,穿刺针拔出后针孔可以很快复原,故腰麻后头痛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文献荟萃分析表明腰麻 的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硬膜外。对于低血压、脐动脉血pH和 Apgar评分是否有差异, 文献有争议。 2.3 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穿刺点选择L2~3间隙,也可上 下浮动一两个间隙。麻醉药一般选择1.5%~2%利多卡因、0.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 麻醉平面应达到T8左右。硬膜外用药剂量可比非孕妇减少1/3。其优点为麻醉效果好,麻醉 平面和血压较容易控制,对母婴安全可靠。其缺点为起效缓慢,肌肉松弛度稍差于腰麻。

子宫捆绑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295 第 30 卷第 3 期2012 年 6 月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 30 No. 3Jun. 2012 摘 要:目的 观察子宫捆绑术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并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是否采取子宫捆绑术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两组不同术式产妇在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的差异和子宫捆绑术组产妇在手术前后的单位时间出血量、生命征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虽然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其保宫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P <0.05)。两组的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明显改善(P <0.01)且心率下降(P < 0.05),但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改变。结论 子宫捆绑术是处理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子宫捆绑术;剖宫产术;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 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4057(2012)03-0295-02DOI: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3.024 子宫捆绑术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柯 玲,吴玉华,谭 峰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茂名 525000) 基金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02046)收稿日期:2011-09-20;修订日期:2012-05-18作者简介:柯 玲(1977-),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为最常见,自子宫切口下沿2 cm 、距切口右侧顶端3 cm 处进针,跨过切如何迅速、有效地处理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口上沿在此相对位置出针之后,缝针在子宫前壁左侧肌层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44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纵向连续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越过宫底到子宫后壁一直缝研究对象,治疗组实行子宫捆绑术,对照组行正常剖宫产合到左侧宫骶韧带,再横向缝合到右侧宫骶韧带,再纵向依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次缝合右侧子宫后壁、宫底、子宫前壁浆肌层,在切口右侧上沿2 cm 处缝针穿过宫壁全层跨过切口下沿在相对位置穿1 资料和方法出,与起始的线尾打结。缝合完毕打结前拉线时,务必小心1.1 病例与分组  谨慎、均匀和适度用力使拉线的松紧度合适,使子宫呈纵向44例来源于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并出压缩状,纵观两线将子宫纵向分成3等份。子宫前后壁的受现产后出血的产妇,按是否采取子宫捆绑术分为为子宫捆绑力均衡, 且不易撕脱。缝合结束后,术者必须观察,必要时术组(治疗组)和正常剖宫产术组(对照组)。治疗组21例,其中可延长观察时间,观察指标包括子宫的颜色、阴道出血量和初产妇13例,经产妇8例,平均年龄(35.2±7.8)岁,孕周生命体征等。 (36.6±8.5)周。对照组23例,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5例, 1.2.3 观察指标 对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血性恶露平均年龄(33.4±6.8)岁,孕周(35.2±10.2)周。两组的上述情干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手术费用和保宫率等指标进行观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测,并通过对治疗组在手术前后的单位时间出血量、患者心率、血压的比较,观察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2.1 分组方法和诊断标准 对照组采用正常剖宫产术,治疗组采用子宫捆绑术。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统计方法采用t 或配对t 检验[1] 2及χ检验。24 h 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 者。术中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和新式剖宫产术,胎盘娩出后发生大出血,继而子宫不收2 结果 缩, 触及宫体软如“布袋状”,可立即行子宫捆绑术。对照 2.1 两组不同术式各项指标的比较 组中,当产妇出血量达到300 mL 时,采用常规止血方法,包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虽然患者的手术时间延长,但其括使用缩宫素或前列腺素等药物治疗,按摩子宫、宫腔塞纱保宫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6% (16/23例,P < 等方法。 [2] 0.05)。两组手术时间、催产素用量、手术费用的差异无统计1.2.2 手术方法 子宫捆绑术手术方法如下:首先将子宫学意义。术后随访发现,治疗组的产后恶露干净时间、月经托出腹腔,两手挤压子宫,观察出血明显减少。可吸收缝线 复潮时间与正常剖宫产患者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子宫捆绑治疗术前后单位时间出血量和生命征 与术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明显改善(P <0.01),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欧阳学文 剖宫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一、护理 1、剖宫产术后产妇,回室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 吸、体温,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及腹部切口有无 渗血,乳房形态及有无初乳。保持各种管路通畅, 调整输液速度。分别于产后30分钟、1小时、1个 半小时、2小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于术后 2小时加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 生。 2、若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4小时观察产妇 双腿活动情况,遵医嘱去枕平卧6小时。 3、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但需避免糖、牛奶、豆浆 等产气类食品,根据腹胀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适 当给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通饮食。 4、遵医嘱保留尿管,术后3天内每日会阴护理2

次。拔出尿管后协助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注 意尿量。 5、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鼓励翻身,次日半 卧位或坐位,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离床活动,学会 自我护理。 6、产妇回室后,护士即刻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 “三早”。 二、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疼痛与腹部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疼痛的原因及程度。 2、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 3、教会产妇有效咳嗽的方法,咳嗽时如为纵切口, 轻按切口两侧,并向中心聚拢腹壁,以减轻切口张 力,如为横切口,轻按切口,以减轻切口处振动。 4、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尽量减少移动产妇,指 导产妇正确翻身、下床的方法。

5、提供切实可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6、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护理问题2] 舒适改变——腹胀与术中麻醉、肠蠕动减弱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腹胀原因及程度。 2、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排气前免糖、产气食品,以防产气过多,可少量 多餐进半流食,促进肠蠕动。 4、轻揉按摩腹部,每晚用温热水足浴15分钟左右。 5、遵医嘱用药或肛管排气等。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

剖宫产术麻醉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6-04-13T17:12:12.9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苑文艳 [导读]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 对严重低血容量,已采用肝素治疗及子痫、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脑血管病变或者是存在出血倾向的产妇比较适用。 苑文艳 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麻醉科黑龙江伊春 153100 摘要:目的: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妇102例,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式的显效时间、阻滞效果以孕妇的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孕妇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起效时间较其他两组长(P<0.05),评分较其他两组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MAP较其他两组低(P<0.05),低血压发生较其他两组高(P<0.05);三组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体而言,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好,阻滞完善等优势;而针对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未能成功实施椎管内麻醉者可采取静脉麻醉方式,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静脉全身麻醉;体会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剖宫产术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大多数情况下孕妇均处于较为危急的状态,因此麻醉方式与麻醉效果会对手术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不但要求麻醉不会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而且还需要麻醉起效时间短,阻滞完善,方便手术操作,尽量缩短胎儿的娩出时间川。近几年在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有单纯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以及静脉全身麻醉等几种方式。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行剖宫产术时最佳的麻醉方法进行选择,并总结麻醉体会,为今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孕妇展开了分组麻醉,并对麻醉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足月单胎行剖宫产术孕妇,抽取其中的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后,分别含有孕妇41、45,16例。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中孕妇年龄在21~39岁之间,平均(27.6±12.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5±2.1)周,体重45-83 kg,平均(52.4±12.3)kg,经产妇l7例,初产妇24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中孕妇年龄20~40岁,平均(28.1 4-13.4)岁,孕周39~41周,平均(40.1 4-2.3)周,体重46~82 kg,平均(53.1±13.1)kg,经产妇18例,初产妇29例;静脉麻醉组中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28.4 4-l2.7)岁,孕周38~40周,平均(39.74-2.2)周,体重45~84 kg,平均(52.9 4-13.2)kg,经产妇6例,初产妇10例。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如孕妇的年龄、孕周以及产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剖宫产术指征,ASA分级在I~Ⅱ级之间,并将术前合并心、肝、肺、肾、内分泌、脊柱等严重疾病者和子痫、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其他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者予以排除。 2、方法 1)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分成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和静脉麻醉组,而后对这三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并展开对比分析,筛选出最佳麻醉方法。 2)麻醉方法在实施麻醉前对孕妇开放静脉通路,并给予其常规面罩吸氧4 L/min以及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对孕妇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①单纯硬膜外麻醉组:取L2.3间隙18G硬膜外针对孕妇进行硬膜外穿刺,而后将3 mL 2%的利多卡因予以注入作为试验剂量,在3~5 min后无全脊麻则追加利多卡因8~10 mL,若是术中有需要,则可分次追加麻醉药,保证阻滞完善,平面维持在T8水平,若是平均动脉压发生下降,至基础的15%时应给予孕妇10 mg麻黄素静脉推注。②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首先采取18G硬膜外针对孕妇展开硬膜外穿刺,在穿刺成功后经该硬膜外导针将27G笔尖样腰穿针予以置入,针孔向头端,在针尖达蛛网膜下腔时,将针芯抽出,若是有脑脊液流出,则在30 S内将8~10 mg 0.5%等比重布比卡因予以注入,在注射结束后将腰穿针退出,并在硬膜外腔将3~4 cm硬膜外导管予以置入。产妇取仰卧位,并向左倾斜20。,继续给予其快速补液。对麻醉平面以及平均动脉压进行调节。③静脉麻醉组:产妇经快速麻醉诱导后,将0.5~1.0~Lg/kg芬太尼予以静脉注射,而后再注射0.8-1.2 mg/kg异丙酚,在1 min内完成,同时给予产女1维库溴胺 0.08 mg/kg,气管插管。 二、结果 1、麻醉效果:经统计得知,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显效时间最长(P<0.05),评分最低(P<0.0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的显效时间较短,MAP最低(P<0.05);三种麻醉方法的显效时。 2、不良反应:经统计得知,单纯硬膜外麻醉组中发生低血压者3例(7.32%,3/41),出现不良反应者3例(7.32%,3/41);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中发生低血压者1O例(22.22%,10/45),发生不良反应者3例(6.67%,3/45);静脉注射组2例(12.50%,2/16),发生不良反应者2例(12.50%,2/16)。显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静脉注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P<0.05)。 三、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行剖宫产术麻醉时不但会涉及到产妇本身,同时还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麻醉不但需要对手术要求予以满足,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因麻醉而对母婴双方产生不良影响。临床实践证实,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主要优势为对循环影响轻,阻滞时间可控,操作简便,该方法的显效时间较长,阻滞平面出现相对较慢。本次研究中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AP平稳,低血压发生率低,显效时间和Bromage评分均不及其他两种方法理想。另有学者指出,单纯硬膜外麻醉的骶神经阻滞不完善,且局麻药的剂量较大,针对存在胎儿宫内窘迫者,经常为了快速娩出胎儿,而需要在阻滞还未完善时便开展手术,这样就会使产妇的痛苦增加,又加之新概念剖宫产术的问世,对麻醉肌松要求发生了显著提高,而单纯硬膜外麻醉的肌松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手术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临床应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将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特点进行了结合,优势比较明显,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发现,联合麻醉组的显效时间、

浅谈剖宫产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 临床护理 ? 617 因此而丧生;对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颅内压突然降低时,会迫使小脑中央叶向上疝入小脑幕的裂孔中。无论哪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磨灭的损伤,甚至患者的生命也会因此而终结。因此,脑室引流的早期应特别注意控制引流速度,每天的引流量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因为脑室内脉络丛每天分泌脑脊液的量为四百到五百毫升,因此一般情况下是每天引流量不应当超过500mL 。 1.2.4 引流物的观察 手术 后初期,引流物略微带有血性,以后颜色慢慢变浅,转为淡黄色,在转变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如果引流物中有大量的鲜血,或者是引流物的颜色变得越来越红,不会变淡,说明患者脑室出现内出血,此时应当立即告知医师,对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如果引流物中有絮状物,说明患者颅内可能发生了感染,应当立即对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培养,确定感染类型,然后采用相应的比较敏感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使用,以抑制其感染。1.2.5 引流量的记录 患者脑室引流的量应当进行准确的记录,每天记录一次即可,在调节引流速度的时候需要多次记录。这样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引流管是否阻塞等,便于对引流速度进行调节,同时在患者需要进行脑室冲洗时,为患者的冲洗速度提供了一个依据。对脑室进行持续性冲洗时,应当保持冲洗速度和引流速度相当,这样可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脑部负荷增大的状况的发生。对于间断性的对脑室冲洗时,引流量更为重要,一段时间内引流量多少,注入的冲洗液的量也为这些,保留1h 后,然后继续引流同样的数量,如此进行反复。1.2.6 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 手术后一天内要经常性的对患者的呼吸、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等的详细变化做记录,使医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如果有,立马告知医师进行处理。同时还要对患者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进行检测,必要时对患者体内进行补充,以保证患者体内无机盐的平衡。1.2.7 拔管时的护理 脑室引流的时间不应当过长,一般为手术后3~4d ,最长一般不要超过7d ,拔管应当及时,以避免在最后阶段引起不必要的感染。准备拔管的前一天,就应当先关闭引流管,然后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看患者是否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的现象,如果没有出现,第2天则可以放心的为患者进行拔管,如果出现这些状况,应当立即打开引流管,并告知医师对该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拔管后, 还要对患者切口处进行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否有脑脊液渗漏而出,如有出现,同样 需要告知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没有渗漏,对切口处进行消毒和包扎处理。2 结 果 本组脑内留置引流管的99例患者,经过周密的护理措施,治愈52例,有效4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7.98%。3 小 结 脑室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类疾病,随着社会高血压病的年轻化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出现,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攀升[1]。并且该病有较多的并发症,且大脑又是人的神经中枢,因此,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通常比较高。该病发病比较突然,急诊性的脑室外引流术便成为了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它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排出颅内积液,并且还可以减少颅内脑脊液的渗漏[2]。但在脑室内进行引流,便极易造成颅内感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旦发生感染,便极其难以对之进行控制,这便加大了该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因此对该病的治疗中应当强烈保持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在本组患者中,无颅内感染现象的发生。主要源于引流管内壁光滑且涂有适量的抗生素,减少了感染的概率;医护人员每天都给引流管的接口处进行消毒,这同样能减少感染的概率;另外,还源于该组患者脑室引流的时间均不是特别的长,只有两例在术后第7天才进行拔管,其他的均在3~5d 内拔管,引流时间短就大大减少了细菌经引流管对颅内进行逆行感染的可能[3]。 可以说,对引流管的护理措施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关系到该病并发症的多少,也就直接关系到该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本组患者的护理中,医护人员严重按照无菌操作,准确记录了引流物的量,从而非常好的控制了引流速度[4],并且通过引流物性状的观察以及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对一些意外的情况也做到了及时的处理,避免了意外的发生,极大的增加的了该病的治愈率,使多数人恢复了身体健康,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 张海涛,徐恩胜.脑室外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8 例临床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18(6):457. [2] 王秉立,陈若平,侍行文,等.脑室外引流方法与感染[J].上海第二 医科大学学报,2007,2(6):524. [3] 张春芳,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67. [4] 田玉凤.实用专科护理操作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68-70. 浅谈剖宫产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护理措施 张行菊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4)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56例剖宫产妊娠妇女进行术前访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配合医师加强术中常见问题的护理及术后及时回访。结果 156例孕妇未出现大出血、低血压、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均安全出院,母婴健康。结论 合理选择剖宫产术,加强术中常见问题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孕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降低和避免剖宫产的并发症,利于母婴康复。【关键词】剖宫产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05-0617-02 目前,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分娩要求的提高及各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剖宫产率逐年增高[1] 。为 了降低和避免剖宫产术的并发症,加强术中护理特别重要,能够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 令狐采学 剖宫产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达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 一、护理 1、剖宫产术后产妇,回室后立即测血压、脉搏、呼 吸、体温,观察宫缩、阴道出血量及腹部切口有无渗 血,乳房形态及有无初乳。保持各种管路通畅,调整 输液速度。分别于产后30分钟、1小时、1个半小 时、2小时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量。于术后2小时 加测生命体征1次,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2、若为腰硬联合麻醉的产妇,术后4小时观察产妇双 腿活动情况,遵医嘱去枕平卧6小时。 3、术后6小时可进流食,但需避免糖、牛奶、豆浆等 产气类食品,根据腹胀情况,手术24小时后可适当给 半流质饮食,排气后进普通饮食。 4、遵医嘱保留尿管,术后3天内每日会阴护理2次。 拔出尿管后协助离床活动,督促自行排尿,注意尿 量。 5、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当天鼓励翻身,次日半卧 位或坐位,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离床活动,学会自我 护理。

6、产妇回室后,护士即刻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三 早”。 二、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1] 疼痛与腹部切口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疼痛的原因及程度。 2、协助产妇取舒适体位,术后6小时可取半卧位。 3、教会产妇有效咳嗽的方法,咳嗽时如为纵切口,轻 按切口两侧,并向中心聚拢腹壁,以减轻切口张力,如 为横切口,轻按切口,以减轻切口处振动。 4、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尽量减少移动产妇,指导 产妇正确翻身、下床的方法。 5、提供切实可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6、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护理问题2] 舒适改变——腹胀与术中麻醉、肠蠕动减弱有关 [护理措施] 1、评估产妇腹胀原因及程度。 2、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3、排气前免糖、产气食品,以防产气过多,可少量多 餐进半流食,促进肠蠕动。 4、轻揉按摩腹部,每晚用温热水足浴15分钟左右。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304819.html, 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知多少 作者:杨建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R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70-02 剖宫产又称为剖腹产,属于外科手术的一种。剖宫产主要是利用手术刀将产妇的腹部剖开,从而帮助产妇顺利娩出胎儿。通常剖腹产手术是为了减少产妇经阴道分娩,从而对孕妇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医学手段,但是现阶段大多数产妇选择用剖腹产手术替代原本的经阴道自然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对孕妇进行麻醉后方可实施,但是由于产妇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式。本文将主要为大家讲解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 产科手术的麻醉方式具有下述几项特点:(1)产妇生理改变较为显著。(2)产妇生产时易出现并发症,威胁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人身安全,难以对其实施合适的麻醉管理。(3)手术麻醉需要对胎儿以及产妇进行全面的分析,追求出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4)手术过程中产妇出现呕吐误吸是其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产妇选择麻醉的原则为:需要根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情况、麻醉医师的技术熟练程度以及相关设施制定,以保护产妇、胎儿的生命安全、减少各种手术后并发症为目的。 (一)连续硬膜外麻醉。此种麻醉方法是诸多健康产妇的首选方式,但是产妇脊椎结合、畸形或穿刺点出现感染、产前大出血、休克没有纠正以及精神疾病患者禁用此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不会对产妇的血压产生比较强烈的影响,并减少仰卧位综合症(低血压)的发生几率,并且局麻药物对产妇体内的胎儿影响较小,不会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医护人员需要提前备好麻醉急救所需物品,前半个小时需要对孕妇进行快速的扩容,产妇的的收缩压不得低于100mmHg,产妇心率不得低于60次/min,医生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对产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二)腰硬联合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适用于母胎情况尚好时,对产妇使用此种麻醉时,需要注意产妇的血压情况以免产妇出现低血压现象。腰硬联合麻醉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威胁较低,能够较快发挥麻醉的作用,便于医生及时掌控产妇的血压情况,并且产妇的硬膜外导管保留后能用于术后镇痛。 (三)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适用椎管内麻醉紧急的患者、情况较为紧急者、部分凝血功能较差或者心功能严重不全者。此种全身麻醉患者其感受到痛感较低,并且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几

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42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42例临床分析 发症,属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及健康,严重的可在短时间大量出血,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其中子宫收缩乏力又是产后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随着近年剖宫产率逐渐增加,术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机率相对往年呈上升趋势,现就我院剖宫产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42个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中对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措施。传统的方法是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间断缝扎肌肉层、宫腔填塞纱布、出血不能控制者最后切除子宫,这样既延误抢救的时机,又增加了出血量。而我院采取了背包式捆绑宫体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大出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背包式捆绑宫体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与产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现在已成为相当成熟、易于推广普及的手术,是挽救母儿生命,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病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互为因果或相互影响。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因素,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有:(1)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及手术恐惧,社会因素造成产妇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2)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导致子宫卒

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宫腔感染引起子宫水肿或渗血影响子宫收缩功能。(3)子宫因素:①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②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挖除术后、产次过多、急产等)③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肌纤维变化等)(4)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背包式捆绑宫体是抢救顽固性宫缩乏力性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方法:我院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经统计从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剖宫产1058例,其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42例,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均采用1号可吸收线间断缝扎子宫肌层或宫腔填塞纱布术后48小时从阴道取出,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采用1号可吸收线背包式捆绑宫体止血法,所有病例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均系剖宫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子宫迟缓性出血,使用按摩子宫、宫缩剂仍不能凑效者。 1.2方法:用1号可吸收线于子宫切缘上方约1厘米处,从切口左侧进针,深达肌肉层,也可穿透粘膜层,达右侧出针,向上绕过宫体,在宫体后壁与前壁进针相对处从右侧进针达左侧出针,缓慢渐进性拉紧可吸收线,将子宫体固定于子宫收缩状态为度,打结,常规缝合子宫切口。详见图片。 2结果 采用间断缝扎肌肉层、宫腔填塞纱布(为对照组),采用背包式捆绑宫体法(为改良组),如表1示: 两组结果经对比分析可得出:背包式捆绑宫体不仅缩短手术时间,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