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2.用一句话来描述母亲的性格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3.为什么说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对我谆谆教导,帮我舔眼翳,在我犯错的时候又很严厉地惩罚我。

(二)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生精读课文,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是美好的,但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作者童年是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的,被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发展。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1)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作者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他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不仅珍贵,让他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2)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描写她与家人相处的事情?教育要言传身教,不仅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说教,更表现在行动上的示范和引导。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却更贴近主旨。母亲对作者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训导上,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上。因此,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写她以身示范对作者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4.作者在文中很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言表达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可感激和怀念之情却处处可见,这种感情如何体现?首先,文章用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了深厚的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6?7?6?7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回忆的形式来进行描写,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用“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最后,行文结构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是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拓展延伸,成果共享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适当引导、点拨。

(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与全班共享,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3)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用80 字左右描写自己童年生活。抓住细节,描写自己母亲的独特之处。

(4)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

(四)归纳总结

克己容人世人敬严父慈母一身担三、课后延伸母爱是人生最美好的话题,自古到今,不少人都描写过自己的母亲,比如:朱德、史铁生、老舍等。课后学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应该将自己对母亲的描写放到网络平台上与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母爱的力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为了了解胡适母亲生前的事,更需要体会母爱的伟大,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珍惜父母的爱。四、课后反思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翻转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自翻转课堂模式引入我国后,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以其新颖的教学方式必将带动我国教育的改革。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频学习摆脱了传统单调的信息传递形式,以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视频多维度向学生传递信息,提高信息接受效果。

(2)翻转课堂以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进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任意选择观看教学视频的地点、时间和节奏,把握学习进度和节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的信息获取不再受教师的局限,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内容,优质的教学资源,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5)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信息发布、思想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利用网络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解决学习问题。

(6)信息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制作出更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一人制作,年级共享,降低教师的工作量。

(7)翻转课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学生和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和学者投入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讨。翻转课堂该如何“翻转”是能否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翻转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翻转课堂;导学案;教学视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成为现阶段较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把传统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讨论和吸收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结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如下: 一、课前活动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借助软件以视频、文档、ppt 等形式开发微课程和导学案。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导学案,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课前教师的设计与制作: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融合了教案和学案一体化的教与学载体。导学案中的学习内容是本节课必须要掌握和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的内容。“导学案”体现的是“学生的意志”,是为“学生的设计”。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三部分: (1)自主学习:这个版块主要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应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题目设计不宜过难,应以低难度或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这个版块的内容,进而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和框架,并试图找出和记录自己的疑惑点,为课堂内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究:这个版块主要针对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涉及本节课的难点问题。这个版块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问题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要解决这部分内容必须认真看书或者观看视频,而且要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部分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第一课时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1年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们理解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探究新知】 1、教师用课件演示讲授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

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学生回答后板书旋转运动的三要素: (1)旋转点 (2)旋转方向 (3)旋转度数 【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上做做一做的练习和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旋转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对题加强了学生们对今天学习内容的掌握。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移和旋转”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在《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关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标准》中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根据《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增加了图形“平移与旋转”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平移与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 本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帮助学生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教材中呈现的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飞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迎风旋转等,都是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直观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到平移与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感受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普遍性。三是能用形象的手势表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这实际是让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运动特征的理解。四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以及画简单图形的平移,来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移与旋转的概念,因此,教学的认知要求是初步认识,对于旋转的知识只要能分辨旋转现象即可;对于平移的知识,除了知道生活中平移的现象之外,要能在方格纸上确定左右(水平方向)或者上下(垂直方向)的平移。五是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去设计一幅美丽图案,使学生体会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从而形成以简驭繁的思想。 二、学生分析

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产生于欧美国家,近几年才在我国悄然落地,并默默地受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要在不断地探究中自然有序的进行。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翻转课堂值得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两个转变 首先是教学结构的转变。翻转课堂课外的时间由学生自主把握,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包完成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初步建构。课堂上教师不必再耗费时间去讲。在教师针对性地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内化。其次是教学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由“教“转变为“学“。传统课堂体现教师的教,教师是以向学生单方向输出知识的形式,学生很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翻转课堂中,由于课前观看微视频,学生对新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成为指导学生完成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也由接受的“观众“变成了思维活跃的课堂参与者。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作用 语文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元化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它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很明显这些单靠语言是无法企及的。而翻转课堂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的融合,却能促使这些目标更好实现。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模式 教师要用心选择教学内容。不管翻转课堂有多么新颖的形式,其最终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翻转“这种模式去呈现的。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出具备翻转课堂操作可行性的内容。则是关于“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如语法、修辞等更容易制作成微视频,放进任务包中,而阅读理解、鉴赏等程序性知识则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备选内容。 教师要精心制作任务包。作为语文教师,任务包的设计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除了学前任务单上要求的资料,还应有拓展性的材料。如学习古诗文时资料包中的资料除了常规的任务单,还应涉及到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知识的资料包。此外,任务单是对学生学习的点拨和要求,是激发精彩的课堂生成的必备。比如《最后一刻》在课堂上由学生去扮演作品中人物,这个任务其实是对文本解读的更深拓展,学生要在课前花费精力去揣摩用怎样的语气、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态。课前任务就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排练,互相指导,在课堂上呈现出成熟的表演。课前任务要摒弃以往的程式化的套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灵活地安排课前任务,才能够与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细心监控学习行为。在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及时恰

翻转课堂教案

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几件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感受母亲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体验母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母亲。 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接受过作文写作的训练,能对人物进行刻画,对母亲的了解很深,因此,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很好的准备。 3.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会母爱的伟大。 4.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理清母亲生前几件事,把握母亲的人格魅力。 (2)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表达对母亲的爱。 5.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上,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教师请教;最后由小组代表与班级同学将自己小组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 (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在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备课组教师协商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将授课内容制作成PPT 课件,制作课件时尽量考虑色彩、内容,争取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搜集一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比如:胡适的个人经历,胡适母亲的个人经历,胡适家族情况等,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背景有更全面的了解。同时,搜索相关的练习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后自我检测。 (三)视频录制 视频的制作方式很多,可以通过电脑或手写板将课件内容录频,生成视频课件。视频内容可以是教师对PPT 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展示或者注释;还可以由主讲教师像平常上课时一样直接讲课,由技术人员用摄像机进行录制生成视频;或者教师可以在学习网站上搜集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视频。视频的时长一般保持在15 分钟左右,过长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观看,过短又不能将教学内容全部呈现。最后由教师将准备好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学习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观看。 (四)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下载学习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进行观看,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对于简单的部分可以快进、跳过,对于较难的部分可以重复观看,还可以暂停记录笔记等。在视频观看结束后,学生可以登录作业平台做一些习题检测预习效果。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与同伴进行简单交流。 二、课堂学习 (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后思考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讲述了胡适母亲生前的哪几件事? (1)督促我早起,“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忍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 (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2)大风车的转动; (3)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4)正在荡秋千的小孩; (5)汽车上的雨刮器工作时。 【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对称变换外,生活中还广泛存在着转动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作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同时为本节课探究的问题作好准备。 2、问题: 这些情景中的转动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方法是: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转动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并揭示本节的研究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动的本质是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为旋转概念的形成积累了感性认识。 (二)抽象归纳,形成概念

1.建立旋转的概念 (1) 试一试,请同学们尝试 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以下旋转.单摆上小球位 置由A 转到B ,它绕着哪一个点旋转转动?沿着什么方向(顺时针或逆时 针)?表示旋转的角度是哪个角?转动的角度是什么? 从小孩荡秋千抽象出点的旋转,自然引出旋转的概念,即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rotation ).点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2)①请同学们观察图2,点A ,点B ,线段AB 分别转到了什么位置? ②请找出图2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找准旋转过程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作好准备。 2.应用旋转的概念解决问题 (1) 如图,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的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旋转角∠ AOB 多少度?你知道∠COD 等于多少度吗? 【设计意图】主要体现了从点的旋转到线的旋转再到图形的旋转的探究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旋转角∠ · · A B O D C 抽象出点的旋 A B (图1) O A B A B 0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不过呀,在没有看画面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认真观察的同时要开动你聪明的脑筋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同学们还可以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火车,电梯,缆车,轮船,风扇,钟摆) (学生认真观察) 师:那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轮船,风扇,钟的指针的转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板书:平移、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移和旋转”。(把课题补充完整) 游戏: 『二』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你能正确判断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出示课件:判断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指名举例)。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做出来吗? 师: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它的,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楼在现实中会平移,旋转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会,有的说不会;下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师们是如何让整栋大楼平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的一流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它整体平移,2003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使得上海音乐厅终于重放光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过程。 师: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你们说神奇不? 师: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平移吧!『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要给图中的这座房子搬家,请同学仔细的观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你们能判断一下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吗? 师:好的,同学们,先别说出答案,请你拿出你们手中的这两张卡片,自己动手移一移,移动一格,数一格,然后说出这个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格呢?也可以两个人商量商量看,好,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小房子向右移动了几个格子。(6个) 师:同学们,其实要看一个房子平移了几格,你看的这个点不能变,你不能说一会看这个点,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董春梅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学科初一语文教学内容 (课名) 秋天的怀念 该内容总课时两课时翻转课时两课时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分析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课前学习任务为为这一目标实现做好铺垫。 二、学习目标分析 A(注意):通过提供课文录音及图片,PPT,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注意力; R(关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感情; C(信心):课堂难易适中,经过努力认真便可完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S(满意):对学生的认识及时反馈,并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满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学生已能够自己扫除字词障碍,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能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不过差生可能抓不住要点。 四、课前任务设计 1.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勾画出重点字词,读准字音,掌握词意,写在预习本上; 2.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是什么; 4.文章中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5.你感受到文中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五、课上任务设计 活动环节具体步骤组织形式时间分配 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自主朗读5分 合作小组讨论找出文中描 写母亲的语句,分析 其表达效果 小组合作5分 展示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 结果,他人进行评价 展示交流3分 总结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学 习成果 共同总结2分 六、教学设计反思 母亲就像史铁生无形的拐杖,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如今的他就像大雁一样高飞在蓝天,他生命的旋律是动听,他的生活之花开的灿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史铁生对生命的深深地遗憾尽显其中。母爱子,子思母,始终是文章情感的内线,学生们只有多次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才能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来感知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掌握它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平行线,三角形的分类以及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了解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运用,能正确地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图形的变换作出判断;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知道图形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3)渗透变换的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能正确地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图形的变换作出判断。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知道图形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会平移和旋转师:大家放假的时候喜欢去哪里玩呀?(公园、游乐场等)师:那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场转一转,在游乐场的一角,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转椅,我看到了…(强调说话的完整性)师:原来有这么多的游乐项目呀,那你知道摩天轮是怎么运动的吗?用手比一比。(板书:○边说边画,说:是像这样运动吗?)师:在这里,还有哪些游乐项目和它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呢?(风车、转椅)师:我们把风车、摩天轮、转椅这样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师:你能找到与摩天轮运动方式不一样的游乐项目吗?(观览车) 师:它是怎样运动的?能用手比一比吗?和它的运动方式一样的还有什么项目?(滑梯、小火车)师:像小火车、滑梯、摩天轮这样做直线运动的现象,我们称为平移。师: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平移的现象?(汽车转弯,还算平移吗?小结:看来平移除了直直的移动,本身的方向还不能改变。板书:本身方向不变)师:看来物体不仅可以上下平移,也可以左右平移,还可以斜着平移。师:这是平移,那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学生举例)师:在物体旋转的过程中,什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身方向)(二)平移的距离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仔细观察,这条船在做什么运动?(师在黑板上

九年级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3章《图形的旋转》第一节内容。现在我就本节课的地位及作用,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及目标、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承前:图形的旋转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检验实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旋转特点的事物,进而探索其性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启后:同时“图形的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会更完整。它不仅为本章后续学习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做好准备,而且也为今后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对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也有一定感受,这些都为新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经验。首先,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钟表,车轮等旋转图形或事物并不陌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其次,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抽象、分析、和概括能力,这是本节课开展探究活动的有利因素。再次,学生乐于亲身经历,在体验和探究中去学习。只是学生的探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仍相对薄弱,学习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学生探究活动受阻,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再认识,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图形的旋转变 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图形的基本性质;

《平移与旋转》案例分析

《平移和旋转》案例分析 一、教材实施背景与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两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平移与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却无处不在。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丰富有趣的生活实例,同时注意突出所选事例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抓住特征并达到初步感知的效果。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在设计本节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并上网查阅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课件信息。明确了平移与旋转的初步定义既: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把动手操作和情境的创设放在了首位,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活动经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 现就将《平移和旋转》案例呈现如下: (一)、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1、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在运动的,例如:人在行走、车在行驶;我们都可以说 它们在运动。 2、下面我么来看几段动画。(播课件动画)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不一样) 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同桌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4、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要求:学生说分为几类并说理由 (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有谁愿意说一说?)注意:多找两个说一说 5、师:(1)象火车、电梯、缆车这样朝着一定的方向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 们可以说它们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板书: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象 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为“平移”; (2)象风扇的叶片、螺旋桨、钟摆这样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板书:绕着一个点转动)我们称为“旋转”。 6、游戏:请同学们起立,听老师的口令:全体向右转 提问: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全体向左转,这个运动方式是什么? 象这样绕着一个点有角度的转动也是旋转。(板书:有角度) 7、日常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随处可见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提问:你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8、想一想你能运用手中的学具用动作来表现平移或旋转吗? (二)、教学新知平移距离 1、明确平移,必须方向一致

“翻转课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5724923.html, “翻转课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作者:蒋桂冬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7期 一、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固定的模式,所以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合作探究、答疑解疑环节 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很少息技术不能很好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使用PP或视频教学,多数教师还是借助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教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接受知识,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学生因缺课落下的课程缺乏解决办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因故缺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雾霾天气盛行,学校连续放假,学生落下的课程怎么办?很多教师认为给缺课的学生补课和挤时间赶教学进度都是不现实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这就产生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与传统课堂相反,学生需要课前自主探究,借助多种媒介学习手段,学习传统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而课上的全部时间都是学生通过协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内化提升,学以致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课后,学生根据学习资源进行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学生来说,“翻转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专业成长。

二年级数学下《图形与变换 平移和旋转》_1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P30——31页的例2、例3。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部分的重要学习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实际,重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对于协助学生建立空间观点,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从丰富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体会、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和传统教材相比,平移和旋转显然属于新增加的内容,所以,有必要对这部分内容实行一些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以提升教学效益,全面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教材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直观地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能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空间观点较差,形象而直观的教学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接受。多媒体的优势在于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能够模拟仿真的特点,帮组学生化抽象为形象。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充分采用多媒体这个能融形、光、色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生动、形象、动态地演示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扩阔学生的知识层面,科学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难点:发现平移或旋转后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平移和旋转动画)、教材第121页的小汽车、陀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2、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3、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 4、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能够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去的游乐园为突破口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本节课创设了学生去游乐园玩的生活情境唤起了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了生活化的课堂,特别是让学生用手势等来模仿表演物体的运动,让数学课堂真正的由枯燥变得活泼起来。 二、合作交流,构建概念 1、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那么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给它们分分类,看看能够分成哪几类? 2、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讨论(2)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 3、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分类的结果与分类的理由。(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七单元《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除法计算。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乘法、除法计算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2、明确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微课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b5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案例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案例 厉庄镇中心小学仲伟周 【设计思路】本节课按照“体验——感知——应用”的教学模式来教学。 体验。借助学生如何来上学这一事件,让学生觉得步行、骑车这样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与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相联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感知。通过学生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应用。在教学方格图纸上的平移中,使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图形的平移分两步,一是平移的方向,这是比较容易的;二是平移距离,这是个难点,而平移的距离实质上是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的基础。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来加深理解物体或图形旋转和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 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在探索物体或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世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汽车、轮船、红旗、钟、风扇等教学模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音乐,师生一起做运动。在欢乐的运动中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⑴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你们看,这些都是什么?多媒体 出示:(演示)汽车、轮船、红旗、钟、风扇,学生观察。 问:他们的运动相同吗?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你会用手势表示吗?你会把他们分分类吗?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识字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语文 该内容总课时:2课时 课名:《认识小动物》翻转教学(小游戏、诊断活动) 课时:第1课时(注:本设计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我用了2课时的时间进行教授,《认识小动物》是一篇精讲课文,儿歌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是学生识字的最佳蓝本。 本节课教学采用大量课前学习资料(微课视频附录在文件夹中),以“蜻蜓”一词的学习为范例,其它的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作业布置下去完成。课上以提问、小组活动、合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文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生难字词,认识文中提到的小动物并概括“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动物的特征。 2、在活动情境中深刻培养学生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二、学习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检测学生是否认识“蜻、蜓”等14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认字、识字、练习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同时是为下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小动物活动特点的独特性做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强,所以为了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学,学习以“蜻蜓”为代表的生难字词,学习内容有两套,即基础套和拓展套。基础套每位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而拓展套学生可根据前面的学习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为主的道德情感特点,微课视频的设计偏重于动感,色彩也比较艳丽,容易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创新形式。对于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微课教学中就已经设置好了反馈系

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

3.1图形的旋转教学案例(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旋转相关概念,知道图形的旋转性质,掌握利用性质作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体会旋转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认识旋转,知道图形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的理解及利用性质来解决作图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 1、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1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旋转是图形变换的第三种基本形式。它是我们认识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数学证明和推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旋转而建立的几何变换的意识更可帮助我们用运动的观点认识图形,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简明、清晰。图形的旋转是图形的平移和翻转的延续,也是学习中心对称图形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本节通过“三案六环节”的模式展开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1、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得出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性质。 2、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物体模型,经过学生观察体验、讨论探究,动手操作,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学会图形的旋转的画法。 3、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自学检测: 1、图形的旋转概念:,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的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1

《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微课名称《平移与旋转》 知识点来源□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所属章节:图形的运动 录制工具和方法CamtasiaStudio和视频录像 设计思路 内节微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对荡秋千这个运动的判断,意见和分歧比较大。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制作了本节课。一、产生争议。 二、辨析判断。三、视频直观感受。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物体的运动,请问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出示课件)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师: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开关抽屉,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风车转动,开合门,旋转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开关抽屉、开合门、推拉窗是一类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旋转门是一类的。 2.认一认 开关抽屉、开合门、推拉窗都是沿直线移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旋转门都是围绕中心转动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移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判断这些运动都是什么运动方式。

4.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由翻转课堂引发的思考

由翻转课堂引发的思考 摘要: " 翻转课堂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已受到 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实施 " 翻转课堂 " 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 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前提是教学视频学习,关键环节是建立平台。本文基于 " 翻转课堂 "的定义,根据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 翻转课堂 " 在中职语文教学应用中带给老师的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5)05-0437-02 2015 年 1 月 5 日至 11 日,我校近 50 名教师在清华大学 举办的中专职教师资综合能力提升一期研修班培训学习。听 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朱桂平的"基于 MOOC 的翻转课堂教 学" 讲座, " 翻转课堂 "这个名词,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其 意义和价值却是初次领略,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翻译为 "反转课堂" 或" 颠倒教室 ",一般被称为 " 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 。 "翻转课堂 " 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以 "教师讲课 "为主的课上教学活动和以 " 学生作业 " 为主的课下学习活动互换。传统的教学 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 下,

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 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使" 翻转课堂式 "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 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 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 识。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带给我强烈震撼的同时,也 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 " 是否适用?实施" 课堂翻转" 对老师的要求是什么? 在听课中,我注意到:朱教授提到 " 翻转课堂 "时举的大多是大学工科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例子,那么,在语文 学科,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 "是否适用? 我是教语文的,如果这么先进的理念不适合语文教学, 那多可惜!在讲座中,朱教授展示了很多" 翻转课堂" 微视频,但没有语文的,可见,语文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确实有难度。我想,朱教授肯定不是教语文的,所以他没有深究这个问题。站在朱教授的角度,确实可以理解,但对于语文老师就不一 样了,自己的问题不能指望别的学科帮你解决,必须要找出 原因,且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