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实验室规范

分子病理实验室规范

篇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试行)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一、诊疗科目医学检验科;提供病理相关医疗服务的,应当参照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科室设置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有病案信息、试剂、质量和安全管理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以及辅助检查部门和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二)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四)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的,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五)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四、房屋和设施

(一)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三)有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四)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污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满足污物和污水的消毒和无害化的要求。

五、分区布局

(一)主要业务功能区。

设置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业务功能区域。

符合生物安全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等相关要求,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生物安全设施齐备。

(二)辅助功能区。

集中供电、供水以及消毒供应室和其他等。

(三)管理区。

行政(人事、办公等)、采购、财务、质量保证、物流、信息管理等部门。

六、设备

(一)基本设备。包括冰箱、离心机、加样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安全柜等基本设备,应当与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和工作量相适应。所有检验设备,如生化类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发光分析仪、细菌培养和鉴定仪、核酸类分析仪、质谱色谱分析仪等检验设备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要求。

(二)病理诊断设备。离心机、加样器、消毒设备、生物安全柜、标本柜、切片柜、蜡块柜、大体摄影装置、数字切片系统、光学显微镜等常规设备配置数量要与业务量相适应。至少有一台5人以上共览显微镜。配置相应数量的分子

病理诊断和技术设备,如PCR室及相应设备、核酸提取设备、分子杂交仪、低温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专业病理设备包括密闭式全自动脱水机、蜡块包埋机、HE全自动染色机、摊片机、石蜡切片机、自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设备、冰冻切片机(可选)、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等,专业病理设备需有“国食药监械”级别的医疗器械注册号。

(三)信息化设备。具备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网络计算机等设备,标本管理、报告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

七、规章制度

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实施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标本管理制度、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制度、患者(标本)登记和医疗文档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与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危化品使用管理制度,并制定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标准操作程序。

八、其他

(一)建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由省

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医学检验实验室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所开展检验项目应接受省级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尚无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医学检验实验室应采取其他方案并提供客观证据确定检验结果的可接受性。

(五)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试剂、耗品、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物品的检验实验室应与相应医疗机构签署医疗服务合作协议,保障相应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及时性。

(六)《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09〕119号)在本标准颁布时废止。

篇二:实验室规范性文件

一、洁净室中B级背景下的A级是指?

1.意思是:洁净室的洁净等级是B级,但是局部洁净等级是A 级。

2.A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百级,按新版GMP即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0.5um和5.0um的粒子分别为3520个和20个,

3.ABCD是药厂的洁净级别。药厂没有千级间。A是百级B是万级C是十万级D是三十万级

二、么是GMP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制药、食品等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

三、BSL-2

BSL-2实验室即bio-safety level laboratory -2,表示在此实验室

造成中等个体危害或、及有限群体危害。具体来讲,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对针对的实

验对象,如病原体或、和室内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相应地应提供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2级。

我校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于2007年7月筹建,8月正式建造,9月竣工。是全甘肃省高校唯一一间BSL-2+(即建造要求与施工均高于并接近BSL-3级实验室)实验室。

学动物模型等手段,应用并结合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及组织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知识和实验方法进行医学实验。为了上述目的,BSL-2实验室配备

量PCR仪、电泳仪及酶标仪等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酶化学等检测的实验设备,从实验基础设施上保证了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实行。

三、实验室的BL1、BL2,还有BSL1、BSL2、BSL3等是什么意思呢,还有ABSL1、ABSL2

1、BL的英文全称是biosafety laboratory 也就是生物安全实验室,BL1即生物安全一级实验室 BL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 BSL的英文全称biosafety shelter laboratory 即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BSL

2、BSL3中的1、2、3分别代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ABSL

的英文全称animal biosafety shelter laboratory 即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同理后面的数字代表等级。

2、BSL-2 实验室的设施要求

BSL-2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设施适用于操作我国危害程度第三类(少量二类)的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在这类实验室中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的途径包括皮肤或粘膜破损、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伤害、呼吸道或粘膜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或飞溅物等。

BSL-2实验室是在BSL-1实验室的基础之上,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洗眼和面罩等安全设备。

在BSL-2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方面应在满足BSL-1实验室设施的基础上加以下内容:

1.实验室的门应能够自动关闭,有可视窗(手推门要装闭门器)。

2.有适当的火灾报警器。

3.实验室不需特殊的通风设备。新建的BSL-2实验室可考虑设置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流动而不发生循环。如果没有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要安装防虫的纱窗。

4.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5.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6.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建立BSL-2实验室需要注意的问题

必须建立防范各类不期而遇的传染病的实验研究平台——生物安全实验室。但如何建和建立什么样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人们的认识不仅相同。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标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用要求。另外,即将颁布的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也明确地规范建立各

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内容。下面,就各地各有关单位较多在建和待建的BSL-2实验室,根据国标和我们自身实践,谈谈我们认为必须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BLS-2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据此,待颁布的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对BLS-2实验室规定了以下技术指标(静态):

1、洁净度:无要求

2、最小换气次数:可开窗通风

3、与室外方向相邻相通房间的压差:无要求

4、温度℃:18~27

5、相对湿度%:30~70

6、噪声dB(A):≤60

7、最低照度lx:300

*上诉指标是建立BLS-2实验室的最低要求,建设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相应指标,如洁净度、压差等。

二、建筑、结构和装修要求

现在BLS-2实验室大多数是在原有建筑物内进行改建,不同于新建的BLS-2实验室(国标中,要求新建BLS-2实验室宜离开公共场所一段距离),在与相邻其他房间之间,存在着一个相

对隔离问题。所以在原有建筑物中改建BLS-2实验室,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共用建筑物中建BLS-2实验室,应设可自动关闭的带锁的门,必要时,可设立缓冲区域,如缓冲间等。

2.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应有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并应有防虫纱窗。(一般情况下,应有机械通风系统,否则,温湿度指标难以保证)。

3.应有防昆虫、鼠等动物进入和外逃的措施。

三、空调、通风和净化

为满足BLS-2实验室温湿度要求,宜配备机械空调通风系统,有特殊要求的可增设设计要求,如增设净化要求并按净化要求进行送回(排)风系统设计等。这方面,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可以采用带循环风的空调系统。如果涉及化学溶媒,感染性材料制作和动物实验,则应采用全排风系统。

2、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连接

I级:排风比例100%,密闭连接。

II级A型:排风比例30%,可排到房间或设置局部排风罩。

B1型:排风比例70%,密闭连接。

B2型:排风比例100%,密闭连接。

3、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的位置应有利于气流由“清洁”空间向“污染”空间流动,最大限度减少室内回流与漏流(生物安全柜一般应置于室内气流最下游,即最远离送风口处)。

*生物安全柜的排风不能代替室内排风。

四、排水

含菌污水应经高温高压消毒或化学消毒后排放至市政污水排放公用系统。

五、电气设置

1、

应设专用配电箱。

2、电源宜设置漏电检测报警装置。

3、应有可靠的接电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

4、实验室入口应有实验室工作状态的文字式灯光讯号显示。

5、应设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六、消防

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七、应配备的工艺设备

1、生物安全柜

(1)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制作,可使用I级生物安全柜。

(2)处理感性材料,应使用II级生物安全柜;

篇三:病理形态学实验室

病理形态学实验室:

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大体、组织、细胞、亚细胞四个层面的病理形态诊断和研究工作。开展并提高与心血管病理相关的组织化学、细胞化学(包括免疫组织和细胞化学、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和形态计量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病理室担负日常临床病理检验和诊断以及院内、外有关技术的自主及协作研究项目。

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采用最新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理标本进行包括致病基因检测,基因诊断,特殊微生物检测,病因学分子诊断,移植细胞增殖、分化、转移、归巢等分子机制,病理环境下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重塑与逆重塑的分子学机制,药理作用的分子学机制等研究。

生理学实验室:

研究心肌收缩功能(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血管舒缩功能(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肺损伤保护,药物作用和机制,转基因动物及移植细胞功能等

电生理学实验室:

采用细胞电生理、膜离子通道(膜片钳)和细胞内离子通道(共聚焦显微镜)等生物物理学手段进行心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和致病基因功能研究。

具备完成这些工作的各种设备:高压相色谱、膜片钳3台、离体心脏研究装置(Langendorff),血管张力测定设备等,能进行心肌细

胞电生理及生物电指标测定、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测定、心肌细胞分离、大白鼠及豚鼠脑海马细胞分离及离子通道、全细胞测定;进行离体心肌灌流的心肌保护研究以及心肺灌流及保护的

研究;进行心肌张力及各种血管张力的实验研究;进行血浆芬太尼、异丙酚及儿茶酚胺等浓度测定、心肌及肺组织ATP测定,等等。

小动物呼吸机

滨州医学院教学(实验)教案

生理学实验器材介绍

一、实验概述:

1、实验要求:(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隔离衣

(2)不要随意开关实验设备(特别是电脑)

(3)按要求分组,按要求领取实验器械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5)完成试验后,清洗器械并放入指定地点

(6)值日生打扫实验室,并检查门窗水电

2、实验内容:理论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如神经电生理现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等等。

3、实验目的:

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复习和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常用实验动物:

(一)常用实验动物及习性

1、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

2、大鼠:精密的生物工具,常用于科研实验

3、家兔:性情温顺,解剖特点①耳大,表面分布清晰血管

②支配主动脉弓的减压神经与迷走神经完全分开

4、豚鼠:温顺胆小;耳蜗发达、听觉灵敏但对温度的适应力差

5、两栖类:如蟾蜍—两个心房,只有一个心室

6、犬:内脏结构和比例与人相似,适于慢性实验

(二)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

1、相似性原则:指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功能、代谢、结构和疾病特征的相似选

择实验动物。如犬——发达的血管和神经系统,适合毒理实验;

蟾蜍——反射弧简单、适合电生理实验

2、特殊性原则:指利用不同种系的实验动物存在的机体特殊构造或某些特殊反应,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实验动物。如家兔的减压神经单独走向,可观察其对心脏的作用。

3、标准化原则:指动物实验中要选择和使用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标准化动物指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的标准化实验动物,与实验条件、实验技术、药品试剂等相匹配。一般用于科研。但教学实验对动物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都有一定要求。

4、经济性原则:指尽量选择容易获得、价格便宜和饲养经济的实验动物。(三)动物实验的方法:

1、复制动物模型法:最基本的方法,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方法。

2、在体及离体器官实验:生理实验的常用方法。在体实验是在麻醉情况下对分离暴露的器官或组织进行研究,或观察动物整体或局部给药后对其暴露的器官或组织的影响。离体实验是利用动物的离体组织、器官,给予一些在体情况下无法实施的手段,观察其各项指标的变化。

3、仪器检测和生化测定法:观察电生理或测定体液

4、免疫学观察法

5、其他方法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一)实验动物的准备、麻醉和固定

1、实验动物的准备:实验前12小时禁食,不禁水

2、实验动物的麻醉:

⑴麻醉药选择及用法

原则:麻醉完善、对动物毒性小、对所研究的机能影响小、使用方便药物:

①乙醚:适用于狗、猫、兔,有挥发性,也可用于小白鼠的吸入麻醉(小脑受伤动物运动的观察)

②氨基甲酸乙酯:又名乌拉坦,常用于家兔的急性实验

③戊巴比妥钠:对狗和鼠类的麻醉效果好

⑵常用动物的麻醉方法:

静脉麻醉(家兔):①先称重动物体重,再按所需剂量抽取药液。②拔掉兔耳缘静脉部位的兔毛③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阻断血流④再用左手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顺静脉回流方向刺入静脉内⑤??左手拇指和食指夹持固定针头,右手缓慢将药注入(注意:注射应从静脉的远心端开始)

⑶麻醉深度的判断:

①呼吸:呼吸加快或不规则转为规则平稳

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迟钝

③肌肉张力:全身肌肉松弛

④皮肤夹捏反应:用止血钳夹捏动物皮肤,反应消失(主要判断标准)⑷使用麻醉药的注意事项:

①合理应用麻醉药的种类及剂量

②静脉麻醉时注射速度应慢

③在整个麻醉过程中,必须密切注意动物状况

④麻醉过浅适当加量,麻醉过深及时抢救3、常用机能实验动物给药方法经口给药、灌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4、常用动物的捕捉

5、动物的固定:

家兔——(仰卧位)①固定头:用一根粗棉线牵拉家兔的两上门齿,固定在手术台前端的支柱上②固定四肢:用绳索作好蝴蝶结状的兔扣,分别套在左右前肢腕关节上部和后肢踝关节上

部,将扣拉紧,将绑左右前肢的绳索从背后交叉,最后将四肢绑在两边的固定柱上。

(二)动物实验的手术操作技术:

1、切口和止血:先用粗剪刀剪掉手术野的兔毛,再用手术刀在手术范围内切口;手术中的微血管破裂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按压,大血管出血应结扎止血。

2、神经和血管的剥离方法:可用止血钳和玻璃分针先将周围结缔组织分离成一小破口,再沿神经或血管的走行方向逐渐扩大,最后将用生理盐水浸透的细棉线从神经和血管下方穿过备用。

3、气管插管法: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剪开颈部毛和皮,用止血钳分开颈前正中肌肉,暴露气管并游离,用一根粗棉线从其下方穿过,提起气管,然后在喉头下2~3cm处两气管环之间横切开气管前壁,再向头部做一纵切口,呈倒“T”形,最后将气管插管向肺端插入管腔,用准备好的棉线固定

4、动脉插管法:暴露气管后,在气管两侧深部找到动脉鞘,分离鞘内的颈总动脉,在其下方穿两根细线备用,用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然后用剪刀在结扎处下方做一斜切口,将动脉插管从此处向心脏方向插入,用另一根线固定并做防滑结

5、静脉插管法

6、输尿管插管法:膀胱插管法—剪去耻骨联合以上毛皮,在耻骨联合上0.5cm处沿正中钱剪开腹壁肌肉,做一长4~6cm纵切口,找到膀胱,在膀胱尖剪开一切口,将膀胱插管的漏斗端插入膀胱腔内,并用细线固定。

7、心导管插管法

8、胃管插管法

9、采血法

10、处死法:⑴颈椎脱臼法:大、小鼠处死方法,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用力向下按住鼠头,另只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上方一拉。⑵空气栓塞法:用于大动物处死,用注射器将空气急速注入静脉。⑶急性大失血法:用粗针头一次采大量血液。⑷吸入麻醉致死法:乙醚吸入麻醉处死⑸注射麻醉法:戊巴比妥注射死亡。

四、实验器材介绍:

1、常用手术器械:

⑴手术刀:切开皮肤和脏器,使用方法4种,如图:

⑵剪刀:粗剪刀—剪毛皮和骨,组织剪—剪软组织;

⑶玻璃分针:分离血管和神经,使用时应注意分针头是否有破损

⑷止血钳:夹捏皮肤和软组织,用法同剪刀

⑸气管插管:用于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

⑹动脉插管:使用时应用抗凝剂排出空气

⑺注射器:常用塑料注射器,使用应注意针头的斜面和注射器刻度在同一平面⑻三通管: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液体流动方向,用于测量动脉血压和静脉给药⑼镊子:提起和夹捏组织

2、常用的几种液体:

任氏液、乐氏液、台氏液、生理盐水,相当于细胞外液,可长久保持离体组织和器官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3、基本实验设备:

刺激装置——换能装置——信号放大器——记录装置

(1)刺激装置:单独的电刺激器,前置生物放大器上的刺激输出

(2)换能器:

①肌动描记杠杆:用缚线将肌肉标本和短臂连接,缚线与描笔最好在同一垂直面上,其长臂顶端的描笔尖应与纸面接触,并在长臂上加适当重量使肌肉负重,改变杠杆长短臂的长度比,即可调节描记曲线的幅度大小。

②肌动器:即肌槽,固定并刺激蛙类神经肌肉标本,有平板式和槽式两种。装置标本时,先将神经搭在电极上,将肌肉附着的骨断面插入电极旁的小孔内,并拧紧螺丝钉,再将肌肉游离端缚线扎在杠杆上,调节线的松紧和位置。

分子病理实验室规范

分子病理实验室规范 篇一: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 (试行)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管理、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临床化学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查等,并出具检验结果,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 一、诊疗科目医学检验科;提供病理相关医疗服务的,应当参照病理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科室设置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有病案信息、试剂、质量和安全管理等专门部门或专职人员,以及辅助检查部门和消毒供应室(可以设置也可以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服务)。 三、人员 (一)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 (二)临床检验各专业至少有5名以上医学检验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2名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 (三)标本采集人员应当有相应资质。

(四)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项目的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应资质。开展二代基因测序项目的,至少有1名生物信息分析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遗传相关基因检测项目的,至少有1名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 (五)配备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设置试剂室、辅助检查和消毒供应室的,应当配备相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应当制定人员培训考核与继续教育的相关制度和实施记录。 四、房屋和设施 (一)医疗用房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房屋应当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重要医疗设备和网络应有不间断电源。 (二)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 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 (三)有相应的工作区域,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 (四)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设置污物和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满足污物和污水的消毒和无害化的要求。 五、分区布局 (一)主要业务功能区。 设置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和临床病理专业等业务功能区域。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本指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制定。 2、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1、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授权签字人应是取得临床病理学或遗传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或进修学习,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6、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制定工作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对新进工作人员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 四实验室的设置要求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项目进行相应实验室或实验区的设置,实验室设置能满足检测要求。最常用的设置如下: 1、标本前处理区的设置:所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均应设置独立的标本前处理区,用于组织切片、脱蜡、水化、染色等。(1)标本前处理区场地基本要求: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应包括切片区和脱蜡区,其中脱蜡、水化及染色须在通风设施中进行。(2)标本前处理区的设备:应包括切片机、裱片机、切片刀及防样本交叉污染的消毒用具、紫外灯、电热恒温箱、脱蜡缸、水化缸及HE染色缸。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2015-09-07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hanhongwei 导读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 子病理指导委员会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畅本指南根据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枠和卫生部枟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枠等[1-6]文件制定。 2畅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畅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 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卞修武;丁彦青;步宏;刘彤华 转自:口袋病理 1、本指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制定。 2、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1、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授权签字人应是取得临床病理学或遗传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或进修学**,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1、标本前处理区的设置:所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均应设置独立的标本前处理区,用于组织切片、脱蜡、水化、染色等。(1)标本前处理区场地基本要求: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应包括切片区和脱蜡区,其中脱蜡、水化及染色须在通风设施中进行。(2)标本前处理区的设备:应包括切片机、裱片机、切片刀及防样本交叉污染的消毒用具、紫外灯、电热恒温箱、脱蜡缸、水化缸及HE染色缸。 2、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设置:对于涉及基因扩增的项目均应设置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规范化设置详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ISO015189/CNAS95.2设施和环境条件,简述如下:(1)场地基本要求:① 应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②设计与环 境应适合所从事的工作。实验室设施宜保障能正确进行操作,设施包括能源、光照、通风、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得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就是指基于疾病组织与细胞等标本得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与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得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得设置与管理、人员、项目与试剂得准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得建立等多个方面,就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得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得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得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本指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与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制定、 2、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得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以科研为目得得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得依据。?二医院准入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得其她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1、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得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与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得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授权签字人应就是取得临床病理学或遗传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得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得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得技能培训或进修学习,获得相应得上岗资格证书。 6、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制定工作能力评审得内容与方法,每年评审,对新进工作人员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与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四实验室得设置要求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得项目进行相应实验室或实验区得设置,实验室设置能满足检测要求。最常用得设置如下: 1、标本前处理区得设置:所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均应设置独立得标本前处理区,用于组织切片、脱蜡、水化、染色等。(1)标本前处理区场地基本要求:有保证开展工作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2015-09-07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hanhongwei 导读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畅本指南根据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枠和卫生部枟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枠等[1-6]文件制定。 2畅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畅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 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实施方案

医院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一、引言 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是医院病理科中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对肿瘤 和其他疾病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和诊断。本实施方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医院 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的运营机制,提高实验室的实验质量和效率,为医 院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人员配置 1.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管理,监督各项工作的开展。 2.实验室技师:负责实验室的日常操作和实验工作,保证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 3.实习生:为医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增加实验室的人员储备。 三、设备配置 1.核酸提取仪:用于从样本中提取核酸。 2.荧光定量PCR仪:用于进行核酸定量和扩增反应。 3.电泳仪:用于核酸片段的分离和检测。 4.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5.生化分析仪: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6.冷冻机:用于保存和处理组织样本。 四、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保证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定期参加质量控制评估,如参加国家和地区的质量控制外部比对。 3.定期组织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维护。 4.建立和维护标本质量控制库,用于验证实验方法和仪器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5.建立和维护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对实验数据进行规范化、统一化 和可追溯性管理。 五、实验流程 1.样本采集: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采集相关的组织和血液样本。 2.核酸提取:使用核酸提取仪提取样本中的DNA或RNA。 3.核酸定量:使用荧光定量PCR仪对提取的核酸进行定量。 4.PCR扩增:根据需要,对提取的核酸进行PCR扩增反应。 5.电泳分析:使用电泳仪对PCR产物进行分离和检测。 6.样本镜检:使用显微镜对组织样本进行形态学分析。 7.生化分析:使用生化分析仪对血液样本中的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 8.结果分析和诊断报告: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诊断报告撰写。 六、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1.实验室人员配置合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实验室设备配置完善,可以满足各项实验的需要。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 1. 引言 分子病理学是一门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为了保证分子病理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最终提供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2.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的目的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病理学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它有助于维持实验室的秩序、管理实验室的资源和设备,并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从而提供高质量的病理诊断和治疗服务。 3.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的内容 分子病理规章制度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3.1. 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化学试剂,以及遵循废物处理要求等。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并及时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设备,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应定期对化学品进行清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标记和处置。 3.2. 质量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和执行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内部质量控制用于监测实验室的仪器精度和操作准确性,而外部质量评估则用于评估实验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一致性。 •实验室应制定标准操作程序(SOP),明确所有的实验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每个实验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纠正发现的差异或偏差。 •实验室应定期参加相关的质量培训和会议,以不断提高实验操作和结果的质量。 3.3. 数据处理和记录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数据处理和记录系统,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记录,以及实验细节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数据记录。 •实验室应定期备份实验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机密性。

医疗机构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规范

医疗机构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规范 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对医疗机构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医疗机构的分子病理学实验室建设制定相应的规范,以保证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 1、建设范围 在建设或改建医疗机构分子病理实验室时,首先要明确其建设目标和范围。建设目标应包括:分子病理技术应用以诊断疾病;对分子病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分子病理技术的教学。 2、实验室环境要求 为确保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实验室环境要达到设计所要求的标准: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通风等环境参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检材、试剂、仪器和其他物质的新鲜度、纯度要求要高于国家质量标准;检材储存环境温度应放置于2-8摄氏度之间;检材及标本应使用快速冷冻设备,使检材保持其自然状态,而不会发生任何可能的改变;实验室内的安全、消毒、除毒、消臭等系统完善,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实验室室内间距较大,以便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安排实验;防止外来污染物进入实验室,如粉尘、液体、高尔夫和烟草等。 3、实验室设备及软件 实验室安装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实验室设备、脱氧核糖核酸检验仪、杂交设备、实验仪器、质谱仪等。同时,实验室还需要安装软件系统,以支持实验室的操作。常用的软件系统包括:实验室安全控制系统、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

库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等。 4、实验室人员 实验室人员是构成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建设规范要求实验室人员具备有丰富的分子病理学知识,并至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职称最好达到副高以上水平。另外,实验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熟悉中国国家质量标准和国际认可的各种实验技术、管理要求,确保实验室质量。 5、实验室宣传及质量管理 实验室的宣传是保证其质量和形象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建设规范要求实验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宣传工作,如发布实验室动态、参加社会招聘会等,使更多的学生和实验室工作者了解实验室。此外,实验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如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审核和检查等。 以上是医疗机构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规范的主要内容。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发展分子病理学提供基础和支持。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规范,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支持。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09-07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导读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 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畅本指南根据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枠和卫生部枟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枠等[1-6]文件制定 2畅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畅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 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

三、人员准入 1畅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畅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畅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畅授权签字人应是取得临床病理学和/或遗传学枟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枠、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畅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或进修学习,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6畅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制定工作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对新进工作人员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 四、实验室的设置要求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项目进行相应实验室或实验区的设置,实验室设置能满足检测要求最常用的设置如下: 1畅标本前处理区的设置:所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均应设置独立的标本前处理区,用于组织切片、脱蜡、水化、染色等标本前处理区场地基本要求: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应包括切片区和脱蜡区,其中脱蜡、水化及染色须在通风设施中进行标本前处理区的设备:应包括切片机、裱片机、切片 刀及防样本交叉污染的消毒用具、紫外灯、电热恒温箱、脱蜡缸、水化缸及HE染色缸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的指南(试行)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 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一总则 1、本指南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卫生部《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文件制定。 2、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二医院准入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置。三人员准入 1、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经过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2、实验室不得使用非本单位技术人员从事相关检测工作。 3、实验室负责人应具有临床医学和病理专业背景、具有分子生物学相关工作经历、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主要职责是监督实验室运行、实施质量控制、开展新项目等。 4、授权签字人应是取得临床病理学或遗传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中级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本专业的本单位在职医师或技术人员。 5、分子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大专以上学历,并进行过相关专业技术的技能培训或进修学习,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6、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制定工作能力评审的内容和方法,每年评审,对新进工作人员在最初6个月内应至少进行2次能力评审,保存评审记录。当职责变更时,或离岗6个月以上再上岗时,或政策、程序、技术有变更时,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评审。合格后才可继续上岗,并记录。四实验室的设置要求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根据开展的项目进行相应实验室或实验区的设置,实验室设置能满足检测要求。最常用的设置如下: 1、标本前处理区的设置:所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均应设置独立的标本前处理区,用于组织切片、脱蜡、水化、染色等。〔1标本前处理区场地基本要求: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应包括切片区和脱蜡区,其中脱蜡、水化及染色须在通风设施中进行。〔2标本前处理区的设备:应包括切片机、裱片机、切片刀及防样本交叉污染的消毒用具、紫外灯、电热恒温箱、脱蜡缸、水化缸及HE染色缸。 2、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设置:对于涉及基因扩增的项目均应设置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规范化设置详见《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和ISO015189/CNAS95.2设施和环境条件,简述如下:〔1场地基本要求:①应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且不影响工作质量、质量控制程序和人员安全。②设计与环境应适合所从事的工作。实验室设施宜保障能正确进行操作,设施包括能源、光照、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试行)2015-09-07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hanhongwei 导读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 随着疾病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分子病理诊断主要是指基于疾病组织和细胞等标本的分子遗传学检测,用于协助病理诊断和分型、指导靶向治疗、预测治疗反应及判断预后等。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实验室的设置和管理、人员、项目和试剂的准入、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是准确实施分子病理诊断的关键环节,目前国内这一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准入要求。为保证我国临床分子病理诊断的质量,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病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全国分子病理指导委员会联合制订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一、总则 1畅本指南根据枟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枠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枠和卫生部枟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枠等[1- 6]文件制定。 2畅医疗机构应当统一管理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在规范的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进行检测。 3畅以科研为目的的检测项目不得向临床出具检测报告,不得向患者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作为临床诊治的依据。 二、医院准入 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应设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符合条件的其他医院也可设 三、人员准入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建设指南 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是现代医学诊断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 对疾病相关基因、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的检测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 疗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了保证实验室的质量和高效运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指南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实验室的选址是关键。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应位于医院或研究 机构的临床科室或病理科室附近,便于与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紧密合作。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净化设施和温度控制系统,以保证实验环 境的洁净度和稳定性。 其次,实验室设备的配置要恰当。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需要配置基因 分析仪器、蛋白质分析仪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DNA测序仪等先进设备,以满足各种分子检测技术的要求。此外,还需要有高效的数据处理和 存储系统,以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第三,实验室的人员培训和管理要到位。实验室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医学或生物学专业人员,并经过相关分子生物 学和病理学的培训,具备扎实的实验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实验 室应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操作规范、质量 检查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强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包括 样本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的评估等。实验室应参与外部 质量评估计划,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实验室还应建立标本储存和管理制度,保证样本的保存和追溯。

第五,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要跟上。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样本信息管 理系统,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功能, 以方便实验室运作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此外,实验室还应建立和临床医 学信息系统的接口,方便与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的交流和合作。 总之,分子病理诊断实验室的建设应从选址、设备配置、人员培训、 质量控制和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只有科学合理地建设,才能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分子诊断结果,为患者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选择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