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4章 任务1 采集数据

第4章数据处理教案

任务1 采集数据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任务1 采集数据

为了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小华按照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创建某图书销售公司的销售数据情况表。

开始数据处理的前提是启动数据处理软件,输入数据信息、设置表格格式是制作电子表格的基础,可靠、有效地保存表格数据是完成电子表格制作的关

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将工作分解为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运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创建数据表格,并保存在磁盘指定位置;

任务二: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了解数据类型的基本知识及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

任务三:根据需求对表格进行必要的格式化设置。

数据处理的前提是数据本身,因此,收集和保存数据是一切数据处理和数

2.教学设计实施

3.教学实施过程

(1)当前单元格地址框。

当前单元格框用于显示当前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或地址,可以在当前单元格框输入单元格名称或地址。

(2)编辑栏。

编辑栏用于编辑单元格的数据和运算表达式,光标定位在编辑栏后可以从键盘输入文字、数字和运算表达式等。

(3)全选按钮。

全选按钮用于选中工作表中的所有单元格,单击“全选”按钮可选中整个表格,在任意位置单击时则取消全选。

(4)行号。

行号是用阿拉伯数字从上到下表示单元格的行坐标,共有1048576行。在行号上单击,可以选中整行。

(5)列标。

列标是用大写英文字母从左到右表示单元格的列坐标,共有16384列。在列标上单击,可以选中整列。

(6)单元格。

单元格是Excel中存放数据的最小单位,由列标和行号来唯一确定。单击鼠标左键可以选中单元格。

(7)工作表选项卡。

用于不同工作表之间的显示切换,由工作表标签和工作表区域构成。单击工作表标签可以切换工作表。

(8)功能区。

功能区存放各种操作命令按钮,单击命令按钮,即可完成相应操作。

1.人工录入数据

①单击相应单元格,输入相应内容后按【Enter】键,直至所有数据录入完毕。

②双击工作表标签,修改工作表Sheet1名称为“销售情况表”后按【Enter】键。

③单击“保存”按钮,选择保存位置,输入工作簿文件名为“图书销售情况”后单击“保存”按钮,如图4-13所示。

任务2 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文件“销量统计.accdb”,其中表“产品销售情况”内容,一次性导

入电子表格软件中。

①新建一个空白的电子表格文件,选择“数据”→“获取外部数据”→“自Access”按钮,如图4-20所示。

②在出现的“选取数据源对话框”中选择需要导入的“销量统计.accdb”Access数据库文件,单击“打开”按钮后弹出“导入数据”对话框,如图4-21所示。

图4-20 获取外部数据图4-21 “导入数据”对话框

③在“导入数据”对话框中选择数据的显示方式及数据的放置位置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Access数据库文件中“产品销售情况”表的内容导入Excel中,如图4-22所示。

图4-22 导入外部数据

任务3对表格进行简单的美化

工作表的格式化

对工作表进行格式化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自由选择软件中各种格式设置功能。其中,通过选择软件中预定义的表格格式,如“套用表格格式”,可以简单、快速设置一组单元格或者整张工作表的格式。具体操作如下:选择需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的“样式”组中的“套用表格格式”按钮,在“套用表格格式”下拉列表中,单击想要的“套用格式”图标即可,如图4-25所示。

图4-25 套用表格格式

3.设置条件格式

WPS表格和Excel提供了条件格式功能,条件格式功能可以对单元格应用某种条件来决定数据的显示格式,使用数据条、色阶和图标集,以突出显示单元格,强调异常值,以及实现数据的可视化效果。例如打开“图书销售情况.xlsx”工作簿,选择“销售情况表”标签,对销售额小于50000元的单元格设置为浅红色填充,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D3:D11单元格区域,选择“开始”选项卡,在“样式”组中单击“条件格式”按钮,在下拉列表中然后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中的“小于”命令,打开“小于”对话框。

(2)在数值文本框中输入“50000”,在“设置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浅红色填充”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4-26所示。

图4-26 设置条件格式

选定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的“样式”组中的“条件格式”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相应的命令选项,再根据对话框内容进行相关设置即可。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35min)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4章 任务1 采集数据

第4章数据处理教案 任务1 采集数据教案 1.教学设计方案 任务1 采集数据 为了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小华按照老师布置的实训任务,创建某图书销售公司的销售数据情况表。 开始数据处理的前提是启动数据处理软件,输入数据信息、设置表格格式是制作电子表格的基础,可靠、有效地保存表格数据是完成电子表格制作的关 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将工作分解为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运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创建数据表格,并保存在磁盘指定位置; 任务二: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了解数据类型的基本知识及不同类型数据的特点; 任务三:根据需求对表格进行必要的格式化设置。 数据处理的前提是数据本身,因此,收集和保存数据是一切数据处理和数

2.教学设计实施

3.教学实施过程

(1)当前单元格地址框。 当前单元格框用于显示当前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或地址,可以在当前单元格框输入单元格名称或地址。 (2)编辑栏。 编辑栏用于编辑单元格的数据和运算表达式,光标定位在编辑栏后可以从键盘输入文字、数字和运算表达式等。 (3)全选按钮。 全选按钮用于选中工作表中的所有单元格,单击“全选”按钮可选中整个表格,在任意位置单击时则取消全选。 (4)行号。 行号是用阿拉伯数字从上到下表示单元格的行坐标,共有1048576行。在行号上单击,可以选中整行。 (5)列标。 列标是用大写英文字母从左到右表示单元格的列坐标,共有16384列。在列标上单击,可以选中整列。 (6)单元格。 单元格是Excel中存放数据的最小单位,由列标和行号来唯一确定。单击鼠标左键可以选中单元格。 (7)工作表选项卡。 用于不同工作表之间的显示切换,由工作表标签和工作表区域构成。单击工作表标签可以切换工作表。 (8)功能区。 功能区存放各种操作命令按钮,单击命令按钮,即可完成相应操作。 1.人工录入数据 ①单击相应单元格,输入相应内容后按【Enter】键,直至所有数据录入完毕。 ②双击工作表标签,修改工作表Sheet1名称为“销售情况表”后按【Enter】键。 ③单击“保存”按钮,选择保存位置,输入工作簿文件名为“图书销售情况”后单击“保存”按钮,如图4-13所示。 任务2 将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文件“销量统计.accdb”,其中表“产品销售情况”内容,一次性导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定)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及构成。 教学重点:网络的含义、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构成 教学难点:网络的含义 教学方法:教授、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式处理以及计算机资源的共享,推动着计算机朝着群体化方向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简介》。 二、新课教授 1.计算机网络的含义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终端及外围设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叫做计算机网络。 通信线路可以是有线的(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电话线等),也可以是无线的(如卫星、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计算机之间可快速可靠

地相互传送信息。用户可以在网上传送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实现远程教育等。 (2)资源共享:网络中用户可共享分散在不同地点各种软硬件资源,如磁盘上的文件、数据、图形、应用程序、打印机等。 (3) 分布式处理:划分子问题分散到各个计算机中处理,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处理能力增强。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网络的规模大小和覆盖的地域范围划分,大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类。 (1) 局域网(LAN):通常连接一个单位内的计算机,能高速在联网计算机间传递信息。 (2) 城域网(MAN):一般覆盖整个城市,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传输与共享。 (3) 广域网(WAN):把分布在不同城市、地区甚至国家中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范围太大,因此速率较低。 4.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网络设备 ①网络服务器:网络中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②客户机:网络中用来访问网络资源的用户计算机。 ③网络连接设备:网络中用来将服务器、客户机、网络与网络等连接起来的设备,用于完成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网线、集线器等。 (2)网络软件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 一、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也是以后计算机专业其他课程的入门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使他们能胜任办公自动化在生活的应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具备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XP的基本 操作。 3)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等。 4)熟练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概念、功能、理论的学习,一是掌握操作过程的学习。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尤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所必须的职业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有部分是刚入学的新生,其中有少数没有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

相差较大。而绝大多数同学接触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也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Excel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认为计算机就是用于游戏、聊天的一种工具,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专为中等职业高中学生而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高一计算机学生的使用。 2、教材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总共有七章,第一章认识计算机,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第三章因特网(Internet)应用,第四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第五章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第六章多媒体软件应用,第七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indows 的操作,会使用因特网上网浏览、下载、收发邮件、聊天,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课程知识,要想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四章《表格数据处理—数据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二节第一部分《4.2.1表格数据处理》中的内容。由于本节课是会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所以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条件,我将该部分安排为表格数据计算和表格数据排序、筛选两个课时的内容,本节属第1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表格数据计算中的两种方法,即公式法和函数法。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一,学生在计算机能力上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在初中就有对Excel的操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限于初中学校的教学条件,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懂。因此在本堂课之前复习了Excel单元格地址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其次,他们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欲望强烈,并且他们已经学习过Office 中的Word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Word的工具完成一定的任务,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基本需求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公式法或函数法对表格数据进行计算。 (2)能熟练地写出某单元格的计算公式。 (3)能灵活地应用数据填充功能来减轻计算工作量。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掌握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相整合的意识。 (2)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 3、情感与态度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教案 第四章--WORD文字处理软件

实训18 文档的基本操作 实训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学会启动推出WORD,创建文档、输入内容、保存文档、打开文档重难点 重点:启动WORD 创建文档、保存文档 难点:熟悉界面及操作理论 实训过程1.用3种方法启动word 2.用3种方法退出word 3.用3种方法创建word文档,并比较 4.使用模板创建信函 5.保存信函 6.另存文档,并比较与保存的区别 7.关闭文档----与退出作比较 8.图书符号输入 9.分段与换行 实训小结 模板创建信函插入符号

实训19 查找和替换 实训目的掌握WORD中查找和替换的操作技能;在查找和替换的过程中掌握而已查找和替换的内容重难点 重点:查找和替换 难点:根据需要设置替换选项 实训过程1.任务一单纯文字替换“任务一”并把文中所有的“情感”更改为“感情”。 2.任务二带格式的替换“任务二”并把文中所有的蓝色“情感”更改为红色“感情”。 3.任务三指定位置的查找和替换“任务三”并把文中第三段以后的所有“爱”更改为“Miss爱”。 4.任务四同音字替换“任务四”并把文中所有与by同音的单词替换为红色加粗的“替换成功” 5.任务四特殊字符替换“拓展任务” 并把文中所有的段落标记替换为分页符 实训小结

实训目的 掌握WORD中字符格式化、段落格式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重难点 重点:字符格式与段落格式 难点:根据效果找到命令 实训过程1.安装并启动一级MS 上机,抽取第一套题,第三套题 2.完成文字处理WORD1 WD1A的练习。 3.打开字体对话框,根据要求完成字符格式化,并熟练使用字体对话框 4.打开段落格式对话框,根据要求完成段落格式化,并熟练使用段落对话框。 实训小结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办公自动化、数据处理和网页设计等常见实际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和常用软件、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的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软件应用:办公软件(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图像处理软件、数据库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应用。 (3)编程语言:C语言、Python等常用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4)网页设计:HTML、CSS等网页设计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5)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2.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传授知识。 (2)示范法:通过演示和操作实例来教授软件使用和编程语言的学习。 (3)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讨论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与安排 1.教学过程 (1)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讲解 (2)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讲解 (3)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实践 (4)网页设计的学习和实践 (5)信息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的讲解 2.教学安排 (1)第一节课:信息技术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第二节课:讲解常用办公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的操作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粤教版《数据的采集》教学设计

课程题目:5.2数据的采集 一、教材分析内容分析:本小节内容是在5.1认识大数据的基础上,学生将了解,并实践采集大数据的几种方法,同时对于采集到数据的后续存储和保护,进行介绍和引导学习,保证日后在工作生活中,学生有基本的数据安全意识,保护国家的安全。 •结构分析:本小节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承上启下章节,了解大数据以后,必然要通过机器大量采集数据以后,后面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才有资源素材。 •课程案例调整:为了让学生对采集法有更直观的体验,将通过各种类似例子的展示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大数据时代下采集数据的抽象过程和非凡效率。 二、学习者分析学生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学生 •学生知识情况:初步感知“大数据”大量、多样、低价值密度、高速的“4V”特征,但由于以往并未接触“爬虫”等采集方法,大局部学生难以想象机器采集的效率,更加不知道获得大量数据以后存储、保护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综合情况:对信息技术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能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勇于挑战。 三、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①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中选择数字化工具,具备安全意识。 ②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根据给定的任务需求,明确要解决问题需要选用适当的数字化工具或方法获取数据,并迁移到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信息社会责任:①在信息活动中,具有信息安全意识,尊重和保护个人及他人的隐私。 ②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信息以及信息设备的安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运用系统日志、网络数据、其他数据采集法采集数据,并安全保护存储。 过程与方法:学习采集数据的三种方法及了解数据存储、保护的技术特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高效采集数据的成就感,并注重树立信息数据的安全意识,为以后步入社会掌握或处理大量数据时,筑下安全底线。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网络数据采集法的理解、运用,学习阅读网页关键工程代码U •教学难点:将网络数据千变万化,难以用一套代码采集各网页数据,需要不断修改。 五、教法及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学法:学思结合、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计算机系统组成: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3. 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基本操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日常操作。 4. 办公软件:讲解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处理、表格制作和幻灯片制作。 5. 网络技术: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6. 数据库技术: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7. 多媒体技术:介绍多媒体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8. 信息安全: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项目三第二课时采集数据教案-必修1

项目三调查中学生移动学习现状 ———经历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第二课时采集数据 ■教材分析 “采集数据”小节以网络在线调查这一社会调查研究的数据采集主要途径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工作。通过在线调查平台的了解、选择和尝试使用活动,学生将对“一站式服务”数据处理工具有了定的认识和体验。通过问卷的设计,学生将认识数据采集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通过选择在线平台、添加问题、发放问卷、获取表格数据,学生将体验数据采集的过程。“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影响数据采集的因素和数据保护的相关信息。该小节体现了课标内容要求中的“通过典型实例,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和“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工具软件或平台处理数据,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 (2)通过选择在线平台、添加问题、发放问卷、获取表格数据,学生将体验数据采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线调查平台的了解、选择和尝试使用活动,学生将对“一站式服务”数据处理工具有了定的认识和体验。通过问卷的设计,学生将认识数据采集前准备工作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同学合作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机房、移动学习软件、思维导图软件、在线调查平台。 ■教学素材

调查问卷范例、在线调查平台网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街头访问调查的视频,并提出你还知道哪些调查方法? 教师作总结,引出课题——数据的采集。 二、数据的采集方法 1.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指明确数据收集的目的,确立收集思路。首先,要思考开展数据收集的原因,即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要梳理数据收集的思路,搭建收集框架,确定使用哪些收集方法和工具。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获取数据,它是确保数据处理过程有效的基础。技术工具的发展使得数据采集方式日趋多样。目前数据采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工输入的观察、调研数据; (2)利用技术工具(例如传感器)直接采集的数据; (3)各种数据库中的数据; (4)利用搜索引擎工具在网络上快速获取的数据; (5)通过网络调查问卷采集的数据。 三、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 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主要有发放纸质问卷开展调查、面对面访谈调查、实地考察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手段。随着互联网、移动用户的增多,通过网络开展在线调查已成为很多研究者的选择。人们推出了很多在线调查平台、网站及在线调查系统(图2-4)。 还有如下等 提供从在线问卷设计、数据采集到数据加工分析的“一站式服务”。研究者要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 小贴士: “一站式服务”实际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服务进行集成、整合,因此也被认为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提供者的竞争力。

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案3.2数据采集与整理

数据采集与整理 【课程标准】 ●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的采集需求,选择适当的采集工具和方法。(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按照问题解决方案,使用Python 语言编写的爬虫程序进行数据采集,了解网络爬虫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计算思维) 【学业要求】 了解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并能通过技术方法对数据进行保护。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数据及其相关概念,知道数据的重要性,已经掌握了算法描述和程序设计实现的基本方法,具有使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生对通过网络收集数据的方法比较熟悉,也易于接受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收集数据,但对使用工具收集数据和使用爬虫程序获取数据没有经验,须重点讲解。 【教学重点】 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网络爬虫采集数据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以4人为一组,1人为组长,组长对数据采集任务进行分工、合成和展示。 教学策略:以“为什么要南水北调”为问题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若想更准确地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须研究哪些数据,即明确数据需求;学生已熟知网络查询是比较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自然选择网络查询,即确定数据来源;通过实践发现查询速度较慢,教师及时引入网络爬虫程序快速解决问题,即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优化数据采集方法;再通过分析表中数据,拓展学习使用工具采集数据的方法,为以后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采集方法奠定基础,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中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教案 项目4 数据处理

项目四数据处理 课题名称数据处理授课学时18 授课班级授课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下册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熟悉常用数据处理软件及Excel 2016的工作界面 ➢掌握Excel 2016中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掌握在Excel 2016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导入和引用外部数据的方法 ➢掌握在Excel 2016中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和格式化处理的方法 ➢掌握在Excel 2016中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运算的方法 ➢掌握在Excel 2016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方法 ➢掌握在Excel 2016中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制作简单数据图表的方法 ➢了解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及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 ➢能熟练使用Excel 2016制作和处理各种电子表格 ➢具备运用Excel 2016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模型、组织数据并最终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树立数据保护意识 ➢自觉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运用到职业岗位与生活情境的相关问题解决过程中 ➢能以多种数字化方式对信息、知识进行简单的展示交流 ➢提高自身信息化办公能力,形成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常用数据处理软件及Excel 2016的工作界面 ➢Excel 2016中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在Excel 2016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导入和引用外部数据的方法 ➢在Excel 2016中进行数据类型转换和格式化处理的方法 ➢在Excel 2016中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运算的方法 ➢在Excel 2016中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方法 ➢在Excel 2016中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制作简单数据图表的方法➢大数据的基础知识及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Excel 2016中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2017年,新课标,信息技术第四章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 模块1数据与计算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交互融合,引发了数据量的迅猛增长,数据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本模块针对数据(包括大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分析,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强调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块是信息技术课程后续学习的基础。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合理处理与应用数据,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根据需要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认识到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逐步成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本模块包括“数据与信息”、“数据与处理”、“应用算法与程序实现”三部分内容。 【内容要求】 1.1在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描述数据信息的特征,知道数据编码的基本方法。 1.2在应用数字化工具的学习生活中,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的相互关系,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1.3针对具体学习任务,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 1.4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1.5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完成分析报告,理解对数据进行保护的意义。 1.6,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 1.7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1.8通过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项目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探究数据与计算的知识,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计算思维。 (1)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活动,通过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化工具(如移动终端开端、硬件网络学习平台、编程软件、应用软件等)表达思想、建构知识。 例如,在小组研讨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等数字化工具,梳理小组成员在“头脑风暴”(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方法)活动中的观点,建立观点结构图,形成研讨报告。 (2).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式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散探讨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方法,感受他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例如,通过“网络购书”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探究网站“为用户自动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_第4课 用公式处理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公式处理数据 【教材分析】 《用公式处理数据》是初中信息技术第4册第一单元《走进数据处理王国─Excel》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修改、单元格格式设置、工作表修改修饰等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利用Excel的公式轻松准确地完成各种数据的处理,初探Excel数据处理能力,体会Excel数据处理的强大与神奇,体验用Excel公式处理实际问题的方便灵活性和精确高效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Excel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铺垫,将要正式踏入Excel数据处理的大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利用Excel公式可以轻松地进行大量纷繁复杂数据的运算,并能熟练运用各种运算符定义Excel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初尝运用Excel处理数据的乐趣,学习兴趣应该会很高,效果也会很好。但是在这堂课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难点: 1. 有些同学可能不能正确地定义公式。 2.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概念的理解及使用上有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Excel公式的组成及使用注意事项; 2、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并能正确地使用; 3、熟悉各种运算符并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顺序。 (二)技能目标: 1、分清Excel公式与数学算式的区别; 2、能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定义正确的Excel公式,正确运用各种运算符及引用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Excel公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教育学生弘扬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态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实际问题正确定义Excel公式; 难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理解及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 网络多媒体教室、课件、准备好学案和学生练习使用的表格,课前分发至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共12页)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中职信息技术优质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撰写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如何撰写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全面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需要。对中职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要重视撰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撰写 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儿童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全面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需要。对中职学生来说,首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因此要重视撰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撰写中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学生特点,合理处理教材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本,教学设计应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心设计能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 篇二: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案 篇三: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