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篇一: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

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

3.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

8.1 教学系统设计

8。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为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方案和措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可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整体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8.1.2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包含的步骤会有所不同,但一般教学设计模式都包括一些基本的要素.这些共同特征要素可以构成一般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如表8—1-1所示。其中学习者、目标、策略和评价构成教学设计的四大基本要素.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8—1-1所示。

表8-1-1 教学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四要素的一致性,四个要素间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

另外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系统是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涉及的如环境、学习者、教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是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视角)

图8—1-1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师视角)

8.2 信息化教学设计

8.2。1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

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8。2。2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 (wllson,1995).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念下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

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3.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论以“任务驱动”还是“问题解决”等方式开展学习或研究活动,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时,教师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也可以找到更多的高素质“隐性教师"。

4.突出开放性

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也是以上所提到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信息化教学要素的重要特征。开放包含了丰富和多样,信息技术本身也为开放性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呈现形态,如同步与异步的一一对话,一对多广播与多对多讨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就

学习指导者而言,除了教师,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予以指导和帮助.

8.2.3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但必要时也可以跳过某些步骤或重新排序。

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首先要经过分析确定单元的教学目标,即确定通过教学以后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获得的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而适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在每个学习单元中都应各有侧重。这种选择需要相应的技术工具和资源的准备,要查找和设计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中比较注重任务驱动或是基于问题的教学,这样的教学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准备真实任务和针对性强的问题。之后根据任务和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资源的提供方式,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索,还是教师事先收集和整理等。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求通过一定的电子作品来体现,这样,教师还要事先提供电子作品的范例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另外,在教学设计和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评价与修改必须始终贯穿于其中,作用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评价与修改能够保证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2.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的特点

应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延续教学设计的程式,包括确定目标、过程设计、评价等。但是在过程设计上,信息化教学设计又体现出以下的特点。

(1)更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师应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可能,包括问题学习、探究学习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凸显了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2)更重视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支持性的学习资源更为关注。教师要注意通过评估来选择和收集信息化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对这些信息化学习资源作进一步的整理加工.学习资源的设计也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凸显了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评价、修改是随时进行的,伴随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始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进行前要提出评价标准,选择和收集学习资源时,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另外还要认真设计针对学生的电子作品的结构化的评价工具(如量规),以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8.2.4 信息化教学评价

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主要或者说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

2)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成效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

4)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5)是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

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6)是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1)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

2)技术是否是使教学计划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把计算机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4)是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5)是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1)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

2)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4.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1)教学计划中是否包括一些评价工具,用于务实的评价和评估。

2)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估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关系。

3)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8。3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周总理,你在哪里》

《周总理,你在哪里》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采用“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辅助手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使学生“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1.分析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依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定,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为2个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软件创设情境,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刻体会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亿万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2)利用软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本诗巧妙的构思,体会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表现力.

(3)学习周总理无私奉献的精神。

2.确定设计思路

基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助、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协商学习型多媒体网络下实施整个教学活动,它与单机教学(即综合电教室)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在协商学习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讨论问题、协作学习,即协助、会话;其次,学生还可以利用教学软件,自己在计算机上学习;再次,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监听、监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及时接受学生的反馈,给予辅导和调整教学方法.单机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以上的活动,网络教学模式则能更好地实现建构主义思想,达到使学生“运用电脑,构建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篇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规

篇三:《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信息化教学及教学设计》学习心得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

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其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浏览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网站,学习了全国优秀获奖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秀作品,从中受益匪浅。结合所任教的科目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静老师《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优秀信息化教学设计,该课时结合学校相关会计软件实施,首先把教学内容整合,创新重构十二个教学内容,采用大量的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来展示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为核心,头脑风暴、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等教学方法,在引入任务中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出讨论,讲解任务中由教师讲解其设计的软件,边操作演示边讲解设计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复学习;实施任务中学生先分组讨论在登陆软件实战练习,教师和软件根据学生演练情况作出总结评价;最后进行拓展提高,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园软件上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巩固,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认知程度选择不同的练习软件,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提高学生职业的成长。在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融“教、学、做"为一体,虚拟仿真软件,体验式场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岗位角色话、职位升级化,业务操作与业务考核实时统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信息技术整合课评语

信息技术整合课评语 篇一: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评价和反思 第八讲: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评价和反思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越 2008年12月 教师应该了解如何对信息技术整合课进行科学的评价,应该了解评价标准,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根据实践和反思的结果,对学科信息化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请大家参照本讲给出的评价指标,对自己根据学科信息化方案设计的信息技术整合课进行科学评价和反思。 一、引言 在上海市的二期课改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了基本理念之一;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整合得好”的问题。经过若干年的探索,信息技术整合课已积累了不少模式,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应用到了信息技术,可是,这种应用是迫于形势的应景,还是出于课程的需要?是为了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还是为了满足教育教学的目的?究竟怎样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才是成功的,才能适合于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我们认为,只有建立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指导教师恰当地应用信息

技术,保证教学的质量。 二、学科整合的发展阶段和评价特点 信息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教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即以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但它又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具,而是在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影响下的新型教学理念下催生的产物。它强调要使学习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调学习主体的探究行为,课堂的中心应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者,知识体系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而非单纯来自教师的传授。信息技术因其能提供大容量的信息,形象化的材料,方便快捷的交流反馈平台而使这种教学理念的实现成为可能。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建立在教学理念变革前提下的教学方法的改变。 但,何谓“整合”呢?回顾历年来的实践,信息技术整合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课件演示阶段。此时,大家对于如何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都十分茫然,以为只要使用了电脑便是“整合”。于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流程制作PPT(应用AUTHORWARE 软件的也很常见),插以图片,然后播放,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放在如何使画面精美上面,以一些小技巧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事实上有的时候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此阶段评重点在于教师是在使用课件上课还是在播放课件,说明从一开始人们就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具,在课堂中的地位不能喧宾夺主。有许多人注意到了课件不过是相当于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或板书,因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设计与评价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在当前数字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大数据 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同时也渐渐进入到教育教学中。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设计和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 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科素养等一系列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 引导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 一、大数据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数据来源。大数据技术需要有庞大的数据来源,这就要求我 们在教学中要建立合理的数据采集机制。通常可以通过学生问卷 调查、教师自主评价、学生作品评价等渠道进行数据采集。 2.数据分类。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设计和评价。通常可以将数据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学习行为数据、在线学习数据等。

3.数据分析。通过现代化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和挖掘,生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描述和分析结果, 得出相应的诊断意见和建议。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设计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 科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 1.基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教学设计。通过大数据技术,教师可以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倾向、学 科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 出相应的教学计划,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2.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通过对学生学科素养方面的数据 分析和挖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转化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据此, 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教学方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 科素养。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自我评价及提升目标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自我评价及提升目标 评价内容 1. 教学设计能力 - 能否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 是否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 - 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能力 - 是否能够熟练操作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实施? - 是否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 工具? - 是否能够有效管理学生的研究进度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价能力 - 能否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全面、准确的教学评价? - 是否能够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 是否能够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教 学效果的评估?

自我评价 我对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如下评价: 1. 教学设计能力: - 能够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在差异化教学设计方面还有所提升的空间。 - 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能力: - 熟练操作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实施。 - 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工具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进度和参与度的管理能力。 3. 教学评价能力: - 能够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全面、准确的教学评价。- 在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指导方面还有待加强。 - 尚未充分应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功能。

提升目标 基于以上自我评价,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能力提升目标: 1.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 研究更多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 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2. 提高教学实施能力: - 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 加强学生研究进度和参与度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 加强教学评价能力: - 研究更多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 进一步改进反馈和指导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提升。 行动计划

信息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

信息化教学反思(精选5篇)

的教材上的资料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么课,并且能在喜欢的状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一样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一样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用心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善于从不一样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运用条件的增设变化及结论的延伸和条件与结论的互换,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方法设计出新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自主探索的潜力。 二、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我去探索、去钻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关注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教师也要做到少讲,让学生自学,做到精讲多练,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 三、让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我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

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评价

篇一:第 8 章信息化教课方案与评论 第 8 章信息化教课方案与评论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术,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讲堂教课中去, 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后目的,信息化教课方案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联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课方案和信息化教课方案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论信息化教课方案的参照指标。最后供给了一个信息化教课方案事例供参照。 学完本章后,你应当能够 1. 掌握教课方案和信息化教课方案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 2. 知道如何评论信息化教课方案。 3. 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课方案。 学习活动建议 联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有关理论和技术,参照教材所给事例,编写一份 信息化教教事例。 教课系统设计 教课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课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课活动的特色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 化、要顺序渐进,而且要可控制等。所以,教育教课活动一定清除盲目性和任意性,一定预先对教课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课活动需要设计。而教课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课内容、教课目的、教课媒体和教课方法等多个因素构成的动向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掌握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课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因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以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如何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往常把这类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课系统设计”,但这类“教课教课系统设计”常常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任意性。因为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类”教课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别。此外“备课”也较简单将要点放在教课内容上,忽视了影响教课的其余因素的考虑,不可以把全部教课因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限制性。 所谓教课系统设计,往常也叫教课方案,是以教课理论、学习理论和流传理论为基础,运用 系统方法剖析和研究教课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课方案,并对方案实行后的成效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课过程,提升教课成效。 教课系统设计为实行教课活动供给了最正确的方案和举措,使教课工作更为科学化。经过教课系统设计,能够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课资源的问题,解决教课成效的问题,对整体教课系统进行设计。 教课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体会信息化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一」 一、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差异性,注重借用信息化手段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的布置教学任务。譬如我在《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教学设计中,原先设计的教学重点是辨别现代简约式,后在网络平台布置的任务反馈中发现,相较于建筑施工班的同学,建筑表现班的同学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已经能准确分辨出现代简约式风格,但是在区别现代简约式家居风格与其他家居风格的特征时显得手足无措,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隐形浪费,实现了精准教学。 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应借用信息化手段使教学内容显得生动,形象,具体,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譬如书中《小户型家居的概念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借用720°全景技术代替现场测量,通过逐帧动画帮助学生建立立体感知,又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学生对设计项目的人本体验,帮助同学们感受了岗位工作的流程,也呼应了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要求。设置的'4类客户人群,引导学生从客户需求出发开展概念设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突出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了“以人为本,有效创新”设计的教学目标。 信息化的教学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将学生从评价的被动者转换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帮助其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譬如书中《空间直线与其方程》教学设计中,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补充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知识目标,教学效果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呈现或展示的内容以定量评价为主,对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等客观过程则以定性评价为主。 二、强调教学环境的设计 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的教学场所,它既可以是物理的教学场所,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是离不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在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都有用到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这就是一种教学环境,特别是《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创设》教学设计中,教师借助一个云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开发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虚拟仿真软件的帮助下,创设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设置不同的活动性质,幼儿年龄,班级人数,教室空间等基本状况,引导学生在比较、探究中掌握幼儿园室内区角游戏环境布置的要点,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还能针对不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与改进策略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与改进策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教师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信息化教学为教师赋予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然而,教师信息化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细致的评价和改进。本文将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并提出改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评价标准 1. 教学设计的创新程度:教师信息化教学应该注重设计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创新思维的运用、教学资源的丰富度、教学目标的明确性等。 2. 教学资源的丰富度: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评价标准可以考察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质量和使用频率等。 3. 教学互动的有效性: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兴趣等。 4. 学生学习成果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成绩的提升、学习动力的增加、学习兴趣的培养等。

5.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环节,评价标准可以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等。 二、改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1. 加强师资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教学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师资培训,提供信息技术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帮助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2. 开展教学设计研讨:教师可以组织教学设计研讨会,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互相借鉴和学习。通过研讨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采购和整理,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给教师使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资源的贡献和分享,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 4. 注重教学评价和反馈: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自身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效果。 5. 督促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校可以设立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实践探索。通过研究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可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共享。 结语

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评语(共3篇)

第 1 篇:信息化教学设计评语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语 【篇 1: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篇 2:活动一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 活动一 信息化教学评价特点 表明:在这个活动的学习中,你将通过回顾并对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总结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原那末等。 第 1 步回顾内容 请大家回顾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评价办法,思量下面几个问题: 1、两个单元介绍了哪些教学评价办法?这些评价办法有什么不同? 2、在你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评价办法?为什么? 信息化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习结果,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第 2 步对照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 请你再思量前面两个单元介绍的教学评价办法,然后和你的小组成员进一步研究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不同,并将结果填写下表中: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变革,也须要相对应的评价方式的变革,以更好地适应素养教导的要求,推动教导信息化进程。为了到达信息化教导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处理信息能力的、自立的终身学习者,其教学评价必需要与各种相关的教学

要素相适应,从而也必然与传统的教学评价迥然不同,信息化社会中须要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自立的终身学习者,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于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国内比拟系统讨论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曾经系统对传统教学评价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差异概括为五个方面: 1.评价目的不同 2.评价规范的制定者不同 3.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 4.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不同 5.评价与教学过程的整合性不同 我们可以进一步使用以下表格进行比拟: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关注对象主要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1 .对资源的关注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教材和辅导材料,因此对于学习资源的评价相对忽略,往往只是在教材和辅导材料等成为产品前,才有由特定学生与老师所实施的检验或者试验性质的评价浮现。而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资源的来源十分宽泛,特殊是互联网在学习中的介入,更使学习资源展现了取之不竭之势。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遍及和发展,学习资源特别是教学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源随处可见甚而到了泛滥的程度。因此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 示例,一个优秀的教学游戏型教学软件往往具有下列一些特点〔其他类型的资源见附录 4-1〕:〔1〕为学习提供具有竞争性的氛围;〔2〕提供反应和推断;〔3〕提供评分系统;〔4〕允许学习者挑选不同的内容材料;〔5〕假如学习者在较低水平的游戏中竞争胜利,他们有时机向更高级别的游戏挑战;〔6〕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令人激动的情境; 〔7〕学习者有时机和同伴或者计算机本身竞争; [ 能力训练 ] 利用上述介绍的教学游戏型教学软件应具备的特点评价案例4-6,分析两个网络教导游戏具备了上述哪些特点?哪些方面有所欠缺? 2 .在教学中的位置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

篇一: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第8章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 学习了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和课件制作技能,如何把理论和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桥梁。本章介绍了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并给出了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参考指标。最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供参考。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掌握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含义及设计过程模式. 2.知道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 3.能够设计一份信息化教案。 学习活动建议 结合专业背景,自选中学某章节内容,利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参考教材所给案例,编写一份信息化教学案例。 8。1 教学系统设计 8.1.1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育教学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教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要系统化、要循序渐进,并且要可控制等.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排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设计。而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等多个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为了整体地、全面地把握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要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指导教学系统设计,对教学中的多种要素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规划和安排。 事实上,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教什么、怎样教做一番“规划和安排”。通常把这种工作称之谓“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备课”是一种“教学系统设计",但这种“教学教学系统设计”往往是以教师个人经验为主,有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受教师个人经验的影响,这种”教学系统设计“又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另外“备课”也较容易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影响教学的其他因素的考虑,不能把所有教学要素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考虑,有很大的局限性。 所谓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叫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规划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系统设计为实施教学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方案和措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可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解决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整体教学系统进行设计. 8.1。2 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评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构建,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应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4、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二、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体现信

息化教学的特点。 2、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3、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4、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满意度、学业成绩、社会反馈等,反映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三、信息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应用 1、制定评价标准: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为评价工作提供依据。 2、开展自我评价: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自我评价,分析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进行外部评价:教育主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外部评价,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