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

职高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
职高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如图K13-1-1,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图K13-1-1

2.(2010年广东惠州调研)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侧视图都是如图K13-1-2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 )

图K13-1-2

A .6

B .7

C .8

D .9

3.如图K13-1-3的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1 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为( )

图K13-1-3

A .6 cm

B .8 cm

C .(2+4 2) cm

D .(2+2 3) cm

4.(2010年广东惠州调研)如图K13-1-4,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为( )

图K13-1-4

A.3

2

π B .2π C .3π D .4π 5.如图K13-1-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BD 1的中点,则△P AC 在该

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图K13-1-5图K13-1-6

6.如图K13-1-6,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是2,E,F分别是AB,A1C1的中点,则EF的长是()

A.2 B. 3 C. 5 D.7

7.(2010年福建)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K13-1-7,则其侧面积等于()

A. 3 B.2 C.2 3 D.6

图K13-1-7 图K13-1-8

8.如图K13-1-8,直三棱柱的主视图面积为2a2,则左视图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9.如图K13-1-9,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截去一块,可能得到的几何体有(2),(3),(4),(5)的木块.

图K13-1-9

(1)我们知道,正方体木块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请你将图(2),(3),(4),(5)的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填入下表:

图号顶点数棱数面数

(1)812 6

(2)

(3)

(4)

(5)

(2)观察你填出的表格,归纳出上述各种木块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的关系;

(3)看图(6)中正方体的切法,请验证你所得的数量关系是否正确?

10.(2010年广东揭阳调研)如图K13-1-10(1)为一简单组合体,其底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EC∥PD,且PD=AD=2EC=2.

(1)如图K13-1-10(2)所示的方框内已给出了该几何体的俯视图,请在方框内画出该几何体的正(主)视图和侧(左)视图;

(2)求四棱锥B-CEPD的体积;

(3)求证:BE∥平面PDA.

(1) (2)

图K13-1-10

第2讲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6,高为3,则这个三棱锥的全面积为( )

A .9 3

B .18 3

C .9(3+6) D.9 3

2

2.(2011年湖南)设图K13-2-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图K13-2-1

A.92π+12

B.9

2

π+18 C .9π+42 D .36π+18 3.(2011年辽宁)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2 3,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如图K13-2-2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图K13-2-2

A .4

B .2 3

C .2 D. 3

4.如图K13-2-3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正视图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图K13-2-3

A.4 33π

B.12π

C.33π

D.36

π

5.圆锥母线长为1,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240°,则圆锥的体积为( ) A.2 2π81 B.8π81 C.4 5π81 D.10π81

6.(2011年福建)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P A =3,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P -ABC 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

7.(2011年天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K13-2-4所示(单位: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m 3.

图K13-2-4

8.如图K13-2-5,已知球O 面上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 =AB =BC =3,则球O 点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K13-2-5

9.如图K13-2-6,△ABC 内接于圆O ,AB 是圆O 的直径,四边形DCBE 为平行四

边形,DC ⊥平面ABC ,AB =2,已知A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θ,且tan θ=3

2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DE ;

(2)记AC =x ,V (x )表示三棱锥A -CBE 的体积,求V (x )的表达式.

图K13-2-6

10.(2010年广东广州调研)如图K13-2-7,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三角形CDE所在平面相交于CD,AE⊥平面CDE,且AE=3,AB=6.

(1)求证:AB⊥平面ADE;

(2)求凸多面体ABCDE的体积.

图K13-2-7

第3讲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2010年山东)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平行直线的平行投影重合

B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C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D .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已知m ,n 为异面直线,m ?平面α,n ?平面β,α∩β=l ,则l ( ) A .与m ,n 都相交 B .与m ,n 中至少一条相交 C .与m ,n 都不相交 D .至多与m ,n 中的一条相交 3.设A ,B ,C ,D 是空间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AC 与BD 共面,则AD 与BC 共面

B .若A

C 与B

D 异面直线,则AD 与BC 是异面直线 C .若AB =AC ,DB =DC ,则AD =BC D .若AB =AC ,DB =DC ,则AD ⊥BC

4.(2011年浙江)若直线l 不平行于平面α,且l ?α,则( ) A .α内存在直线与l 异面 B .α内存在与l 平行的直线 C .α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 平行 D .α内的直线与l 都相交

5.AB ,CD 是夹在两平行平面α,β之间的异面线段,A ,C 在平面α内,B ,D 在平面β,若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则有( )

A .MN =12()AC +BD

B .MN >1

2()AC +BD

C .MN <12()AC +B

D D .MN ≤1

2

()AC +BD

6.如图K13-3-1,ABCD -A 1B 1C 1D 1是长方体,O 是B 1D 1的中点,直线A 1C 交平面AB 1D 1于点M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图K13-3-1

A .A ,M ,O 三点共线

B .A ,M ,O ,A 1四点共面

C .A ,O ,C ,M 四点共面

D .B ,B 1,O ,M 四点共面

7.如图K13-3-2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

图K13-3-2

①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 ③CN 与BM 成60°角;

④DM与BN垂直.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8.(2011年全国)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

9.如图K13-3-3,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B,AA1的中点.求证:(1)E,C,D1,F四点共面;

(2)CE,D1F,DA三线共点.

图K13-3-3

10.如图K13-3-4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示意图,MN和PQ是两条面的对角线,请在正方体中将MN和PQ画出来,并就这个正方体解答下列问题.

(1)求MN和PQ所成角的大小;

(2)求四面体M-NPQ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图K13-3-4

第4讲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已知直线l,m,n及平面α,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若l∥m,m∥n,则l∥n B.若l⊥α,n∥α,则l⊥n

C.若l⊥m,m∥n,则l⊥n D.若l∥α,n∥α,则l∥n

2.(2010年广东惠州调研)已知m、n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n⊥α,n⊥β,则α∥β;②若平面α上有不共线的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β;

③若n、m为异面直线,n?α,n∥β,m?β,m∥α,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3个B.2个C.1个D.0个

3.已知平面α外不共线的三点A,B,C到α的距离都相等,则正确的结论是() A.平面ABC必平行于α

B.平面ABC必与α相交

C.平面ABC必不垂直于α

D.存在△ABC的一条中位线平行于α或在α内

4.如图K13-4-1,已知l是过正方体ABCD-A1B1C1D1的顶点的平面AB1D1与下底面ABCD所在平面的交线,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图K13-4-1

A.D1B1∥l B.BD∥平面AD1B1

C.l∥平面A1D1B1D.l⊥B1C1

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m∥α,n∥α,则m∥n

B.若α⊥γ,β⊥γ,则α∥β

C.若m∥α,m∥β,则α∥β

D.若m⊥α,n⊥α,则m∥n

6.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

②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

③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

④直线l与α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l与α内的两条直线垂直.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的序号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7.(2010年湖北)用a,b,c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γ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①若a∥b,b∥c,则a∥c;

②若a⊥b,b⊥c,则a⊥c;

③若a∥γ,b∥γ,则a∥b;

④若a⊥γ,b⊥γ,则a∥b.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如图K13-4-2的甲,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ABCD-A1B1C1D1容器内灌进一些水,固定容器底面一边BC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四个说法:

①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状;

②水面四边形EFGH的面积不改变;

③棱A1D1始终与水面EFGH平行;

④当容器倾斜如图乙时,EF·BF是定值.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

图K13-4-2

9.如图K13-4-3,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PC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 AD;

(2)若MN=BC=4,P A=4 3,求异面直线P A与MN所成的角的大小.

图K13-4-3

10.(2011年山东)如图K13-4-4,在四棱台ABCD-A1B1C1D1中,D1D⊥平面ABCD,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2AD,AD=A1B1,∠BAD=60°.

(1)证明:AA1⊥BD;

(2)证明:CC1∥平面A1BD.

图K13-4-4

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m⊥n,m∥α,n∥β

B.m⊥n,α∩β=m,n?α

C.m∥n,n⊥β,m?α

D.m∥n,n⊥α,m⊥β

2.如图K13-5-1,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图K13-5-1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异面直线AD与CB1角为60°

3.设直线m与平面α相交但不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m垂直

B.过直线m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平面α垂直

C.与直线m垂直的直线不可能与平面α平行

D.与直线m平行的平面不可能与平面α垂直

4.设a,b,c是空间三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当c⊥α时,若c⊥β,则α∥β

B.当b?α时,若b⊥β,则α⊥β

C.当b?α,且c是a在α内的射影时,若b⊥c,则a⊥b

D.当b?α,且c?α时,若c∥α,则b∥c

5.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各棱长相等,侧棱垂直于底面,点D是侧面BB1C1C的中心,则AD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大小是()

A.30°B.45°C.60°D.90°

6.m,n是空间两条不同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m⊥α,n∥β,α∥β?m⊥n;

②m⊥n,α∥β,m∥α?n∥β;

③m⊥n,α∥β,m∥α?n⊥β;

④m⊥α,m∥n,α∥β?n⊥β.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7.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及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m⊥n;②α⊥β;③n⊥β;④m⊥α.

以其中3个为条件,余下1个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到平面B1C的距离为________,A到平面BB1D1D的距离为________,AA1到平面BB1D1D的距离为________.

9.(2011年广东肇庆测试)图K13-5-2为一简单组合体,其底面ABCD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EC∥PD,且PD=2EC,

(1)求证:BE∥平面PDA;

(2)若N为线段PB的中点,求证:EN⊥平面PDB.

图K13-5-2

10.如图K13-5-3,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D⊥底面ABCD,点E在棱PB上.

(1)求证:平面AEC⊥平面PDB;

(2)当PD=2AB且E为PB的中点时,求AE与平面PDB所成的角的大小.

图K13-5-3

职高数学立体几何数学测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数学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和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 B.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共面 C.不共面的四点中,任何三点不共线 D.有三个公共点的两平面必重合 2.在空间,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B.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有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3.过空间一点作三条直线,则这三条直线确定的平面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1个或3个 4.下列命题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锐角或直角相等;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如果两条直线同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下列关于异面直线的叙述错误的个数是( ) (1)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2)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3)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任意直线是异面直线; (4)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同时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异面直线.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设a、b、c为空间三条直线, a∥b, a、c异面,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 ) A.异面 B.相交 C.不相交 D.相交或异面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

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数学上,立体几何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查字典数学网小编整理了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复习有帮助。 1.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三个公理及推论,会说明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能够用斜二测法作图。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的概念; 会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证明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一般用反证法。 3.直线与平面 ①位置关系: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 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方法及性质,判定定理是证明平行问题的依据。 ③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④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找它在平面内的射影,范围是 ⑤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每年高考试题都要考查这个定理.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主要用于证明垂直关系与空间图形的度量.如: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确定点到直线的垂线. 4.平面与平面

(1)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和性质。 (3)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和性质定理。尤其是已知两平面垂直,一般是依据性质定理,可以证明线面垂直。 (4)两平面间的距离问题点到面的距离问题 (5)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交的作法及求法: ①定义法,一般要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一般在计算时要解斜三角形;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②垂线、斜线、射影法,一般要求平面的垂线好找,一般在计算时要解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

届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训练

2015届高三数学(文)立体几何训练题 1、如图3,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于⊙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一点. ⑴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 ⑵若PA=AB=2,∠ABC=30°,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 2、如图,已知P A ?⊙O 所在的平面,AB 是⊙O 的直径,AB =2,C 是⊙O 上一点,且AC =BC =P A ,E 是PC 的中点,F 是PB 的中点. (1)求证:EF 3、如图,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A A 1?底面ABCD ,且41=A A . 梯 形ABCD 的面积为6,且AD 平面DCE A 1与B B 1交于点E . (1)证明:EC D A 111A ABB 4、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AA 1=AB =2a ,D 、E 分别为CC 1、A 1B 的中 点. (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证:AE ⊥BD ; (3)求三棱锥D —A 1BA 的体积 . 5.如图,矩形ABCD 中,3AB =,4=BC .E ,F 分别在线段BC 和AD 上,EF ∥AB , 将矩形ABEF 沿EF 折起.记折起后的矩形为MNEF ,且平面⊥MNEF 平面ECDF . (Ⅰ)求证:NC ∥平面MFD ; P A B C O E F A B C D E A 1 B 1 C 1 D 1 A D F

F E A (Ⅱ)若3EC =,求证:FC ND ⊥; (Ⅲ)求四面体CDFN 体积的最大值. 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底面ABC,090=∠BCA ,AP=AC, 点D ,E 分别在棱,PB PC 上,且BC (Ⅰ)求证:D E ⊥平面PAC ; (Ⅱ)若PC ⊥AD ,且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8,求多面体ABCED 的体积。 7、如图:C 、D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两点,==AD AB 232,BC AC =,F 是AB 上一点, 且AB AF 3 1 =,将圆沿直径AB 折起,使点C 在平面ABD 的射影E 在BD 上,已知2=CE . (1)求证:⊥AD 平面BCE ; (2)求证://AD 平面CEF ; (3)求三棱锥CFD A -的体积. 8、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45,90,105,o o o A C ADC ∠=∠=∠=A B BD =,现将四边 形ABC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 ⊥平面BDC (如图乙),设点E 、F 分别为棱AC 、AD 的中点. (1)求证:DC ⊥平面ABC ;

(完整版)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 2,真子集个数为12-n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Y 3、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四、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注:当0<-<>?>>a x a a a x a x a x a a x )0(||)0(||或 第三章 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0≠分母;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 (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21,x x 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函数为减函数函数为增函数00) ()(121 2??-=?-=?x y x y x f x f y x x x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 f 与)(x f -的关系: )()(x f x f =-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 )0(≠+=k b kx y

中职数学试卷:立体几何

江苏省洪泽中等专业学校数学单元试卷(立体几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两点可确定平面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1或2 2、若直线L ⊥平面a ,直线m ?a ,则L 与的关系是( )。 A 、L ⊥m B 、L ∥m C 、L 与m 异面 D 、无法确地 3、如果空间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那么它们( ) A 、一定相交 B 、是异面直线 C 、是共面直线 D 、一定不平行 4、.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A. 3 B. 23 C. 33 D.4 3 5、两个球的表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 )。 A 、1:64 B 、1:16 C 、1:8 D 、1:32 6、正方体的全面积是18,则正方体的体积是( )。 A 、9 3 B 、9 C 、33 D 、27 7、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上底面对角线11A C 与侧面对角线1B C 所成的角为( )。 A 、30° B 、45° C 、60° D 、90° 8、圆锥的轴截面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母线长为2,则它的侧面积为( )。 A 、4π B 、22π C 、4 2 π D 、8π 9、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3,BC=3,AA 1=4,则二面角D 1-AB-D 的余弦值是( )。 A 、53 B 、54 C 、22 D 、4 3 10、正三棱锥中,底面边长为33,侧棱长为5,则它的高为是( )。 A 3 B 、4 C 、26 D 、23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复习:立体几何平行、垂直问题 【基础知识点】 一、平行问题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定义判定定理性质性质定理 图形 条件a∥α 结论a∥αb∥αa∩α=a∥b 2. 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 性质 定义定理 图形 条件α∥β,a?β 结论α∥βα∥βa∥b a∥α 平行问题的转化关系: 二、垂直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直线l与平面α内的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 面垂直 推论 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这个平面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 两条直线平行 4.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性质 ①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垂直于平面内任意直线. 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 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 面垂直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 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 面 类型一、平行与垂直 例1、如图,已知三棱锥A BPC -中,,,AP PC AC BC ⊥⊥M 为AB 中点,D 为PB 中点, 且△PMB 为正三角形。(Ⅰ)求证:DM ∥平面APC ; (Ⅱ)求证:平面ABC ⊥平面APC ; (Ⅲ)若BC 4=,20AB =,求三棱锥D BCM -的体积。 M D A P B C

职高数学一轮复习立体几何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一个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所得几何体的正(主)视图与侧(左)视图如图K13-1-1,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 图K13-1-1 2.(2010年广东惠州调研)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侧视图都是如图K13-1-2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 ) 图K13-1-2 A .6 B .7 C .8 D .9 3.如图K13-1-3的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1 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为( ) 图K13-1-3 A .6 cm B .8 cm C .(2+4 2) cm D .(2+2 3) cm 4.(2010年广东惠州调研)如图K13-1-4,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俯视图是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为( ) 图K13-1-4 A.3 2 π B .2π C .3π D .4π 5.如图K13-1-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为BD 1的中点,则△P AC 在该

正方体各个面上的射影可能是()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② 图K13-1-5图K13-1-6 6.如图K13-1-6,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是2,E,F分别是AB,A1C1的中点,则EF的长是() A.2 B. 3 C. 5 D.7 7.(2010年福建)若一个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正视图如图K13-1-7,则其侧面积等于() A. 3 B.2 C.2 3 D.6 图K13-1-7 图K13-1-8 8.如图K13-1-8,直三棱柱的主视图面积为2a2,则左视图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9.如图K13-1-9,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截去一块,可能得到的几何体有(2),(3),(4),(5)的木块. 图K13-1-9 (1)我们知道,正方体木块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请你将图(2),(3),(4),(5)的木块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填入下表: 图号顶点数棱数面数 (1)812 6 (2) (3) (4) (5) (2)观察你填出的表格,归纳出上述各种木块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之间的关系; (3)看图(6)中正方体的切法,请验证你所得的数量关系是否正确?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文科数学--立体几何

(2019全国1文)16.已知90ACB ∠=?,P 为平面ABC 外一点,2PC =,点P 到ACB ∠两边,AC BC 的距 P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 答案: 解答: 如图,过P 点做平面ABC 的垂线段,垂足为O ,则PO 的长度即为所求,再做,PE CB PF CA ⊥⊥,由线面的 垂直判定及性质定理可得出,OE CB OF CA ⊥⊥,在Rt PCF ?中,由2,PC PF == ,可得出1CF =,同 理在Rt PCE ?中可得出1CE =,结合90ACB ∠=?,,OE CB OF CA ⊥⊥可得出1OE OF ==,OC = , PO == (2019全国1文)19.如图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是菱形,14,2AA AB ==,60BAD ∠=, ,,E M N 分别是11,,BC BB A D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1C DE (2)求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 答案: 见解析 解答: (1)连结1111,AC B D 相交于点G ,再过点M 作1//MH C E 交11B C 于点H ,再连结GH ,NG . ,,E M N 分别是 11,,BC BB A D 的中点. 于是可得到1//NG C D ,//GH DE , 于是得到平面//NGHM 平面1C DE , 由 MN ?平面NGHM ,于是得到//MN 平面1C DE

(2) E 为BC 中点,ABCD 为菱形且60BAD ∠= DE BC ∴⊥,又 1111ABCD A B C D -为直四棱柱,1DE CC ∴⊥ 1DE C E ∴⊥,又 12,4AB AA ==, 1DE C E ∴=,设点C 到平面1C DE 的距离为h 由11C C DE C DCE V V --=得 1111 143232 h ?=?? 解得h = 所以点C 到平面1C DE (2019全国2文)7. 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 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 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答案:B 解析: 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得答案. (2019全国2文)16.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 个面,其棱长为 .(本题第一空2分,第二空3分.)

职高数学_立体几何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高考要求: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是没有边界的.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 2.平面的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或平面经过直线.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a,B∈a,且A∈α,B∈α,则a?α. (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简单地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有三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另外的公共点,并且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这时我们称这两个平面相交.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α,A∈β,则α∩β=λ,且A∈λ. 3.有关概念:如果空间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共面;如果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则这类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构成图形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则这类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直线和平面都是空间的子集,直线又是平面的子集.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AD、BC、CD上的点,且EF与GH相交于点P.求证: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E∈AB, F∈AD又AB∩AD=A ∴E、F∈平面ABD ∴EF?平面ABD 同理GH?平面CBD ∵EF与GH相交于点P ∴P∈平面ABD,P∈平面CBD, 又平面ABD∩平面ABD=BD ∴P∈BD即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m与a、b分别交于点A、B, 求证:a、b、m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 证明:∵a∥b ∴a、b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α. ∵m∩α=A,m∩β=B, ∴A∈α,B∈α又A∈m,B∈m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立体几何专题题库

101. C B A '''?是△ABC 在平面α上的射影,那么C B A '''∠和∠ABC 的大小关系是 ( ) (A) C B A '''∠<∠ABC (B) C B A '''∠>∠ABC (C) C B A '''∠≥∠ABC (D) 不能确定 解析:D 一个直角,当有一条直角边平行于平面时,则射影角可以等于原角大小,但一般情况不等. 102. 已知: 如图, △ABC 中, ∠ACB = 90?, CD ⊥平面α, AD , BD 和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30?和45?, CD = h , 求: D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 解析:1、先找出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 即过D 点作 DE ⊥AB , 从图形以及条件可知, 若把DE 放在△ABD 中不易求解。 2、由于CD ⊥平面α, 把DE 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从而转化为先求DE 在平面α内的射影长。 解: 连AC , BC , 过D 作DE ⊥AB , 连CE , 则DE 为D 到直线AB 的距离。 ∵CD ⊥α ∴AC , BC 分别是AD , BD 在α内的射影。 ∴∠DAC , ∠DBC 分别是AD 和BD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DAC = 30?, ∠DBC = 45? 在Rt △ACD 中, ∵CD = h , ∠DAC = 30? ∴AC = 3h 在Rt △BCD 中 ∵CD = h , ∠DBC = 45?

∴BC = h ∵CD ⊥α, DE ⊥AB ∴CE ⊥AB 在Rt △ACB 中 AB AC BC h =+=222 S AC BC AB CE =?=1212 · ∴CE AC BC AB h h h h =?==3232· ∴在Rt △DCE 中, DE DC CE h h h =+=+=22223272 () ∴点D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72 h 。 103. 已知a 、b 、c 是平面α内相交于一点O 的三条直线,而直线l 和α相交,并且和a 、b 、c 三条直线成等角. 求证:l ⊥α 证法一:分别在a 、b 、c 上取点A 、B 、C 并使AO = BO = CO .设l 经过O ,在l 上取一点P ,在△POA 、△POB 、△POC 中, ∵ PO 公用,AO = BO = CO ,∠POA =∠POB =∠POC , ∴ △POA ≌△POB ≌△POC ∴ PA = PB = PC .取AB 中点D .连结OD 、PD ,则OD ⊥AB ,PD ⊥AB , ∵ D OD PD =I ∴ AB ⊥平面POD

高三文科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练习加详细答案

高三文科数学专题立体几何 1. (2013汕头二模)设I、m是不同的两条直线, 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若I ,,则I// C .若I m, // ,m ,则1 【答案】D 【解析】T I ,// ,?- I ,- .■ m D .若I , // ,m ,则I m 2. (2013东城二模)给出下列命题: ①如果不同直线m、n都平行于平面,则m、n—定不相交; ②如果不同直线m、n都垂直于平面,则m、n—定平行; ③如果平面、互相平行,若直线m ,直线n ,则m//n ; ④如果平面、互相垂直,且直线m、n也互相垂直,若m 则n 则真命题的个数是() A . 3 B . 2 C. 1 D. 0 【答案】C 【解析】只有②为真命题. 3. 设I为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I // ,I// ,贝U // B.若1 ,I ,则// C .若1 ,I// ,贝U // D .若,I// ,则I 【解析】B 4. (2013 东莞 -模)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CD 1, BCD 60,且BD CD ,正方形ADEF和平面ABCD垂直,G, H是DF ,BE的中点. (1)求证:BD 平面CDE ; (2)求证:GH //平面CDE ; (3)求三棱锥D CEF的体积. C 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则下列命 B.若I// , ,则I//

【解析】(1)证明:平面 ADEF 平面ABCD ,交线为AD , ?/ ED AD , ? ED 平面 ABCD , ?- ED BD ? 又 BD CD , ?- BD 平面 CDE . (2) 证明:连接 EA ,则G 是AE 的中点, ??? EAB 中,GH//AB , 又 AB//CD , ? GH // CD , ? GH // 平面 CDE ? (3) 设Rt BCD 中BC 边上的高为h , 是棱PA 上的动点. (1) 若Q 是PA 的中点,求证: PC // 平面BDQ CQ ; (2) PC , PB PD ,求证:BD 解析:证明:(1)连结AC ,交BD 于O ,如图: 若 PB 3, ABC 60°,求四棱锥P ABCD 即:点C 到平面 DEF 的距离为 … V D CEF V C DEF _3 2 _3 3 5.(2013丰台二模)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 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Q

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实用标准文案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 xy-3x=(y-3)x 3 252(31)(2) 十字相乘法如: x x x x 配方法如: 2x2x 32( x 1 )225 48 公式法:(x+y)2=x2+2xy+y2(x-y)2=x2-2xy+y 2 x 2-y 2=(x-y)(x+y)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2)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22ab b2(a b)2a22ab b 2( a b) 2 7.平方差公式:2 b 2()( a ) a a b b 8.立方和(差)公式: a3b3(a b)(a2ab b 2 ) a 3 b 3(a b)( a 2ab b 2 ) 第一章集合 1.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 { x |x,x} ;另重点类型如:{y | y x23x1, x( 1,3]}描述法 元素元素性质取值范围 3.常用数集: N (自然数集)、 Z (整数集)、 Q (有理数集)、 R (实数集)、 N *(正 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是“”与“ ”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是“” “ ”“ ”“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 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 2n 1 个,非空真子集有 2n2 个。 5.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 1) A B { x | x A且x B} :A与B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 A B { x | x A或x B} :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2019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七章立体几何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与直观图课时作业20180

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三视图与直观图 课时作业 A组——基础对点练 1.如图所示,四面体ABCD的四个顶点是长方体的四个顶点(长方体 是虚拟图形,起辅助作用),则四面体ABCD的正视图、侧视图、俯 视图是(用①②③④⑤⑥代表图形)( ) A.①②⑥B.①②③ C.④⑤⑥D.③④⑤ 解析:正视图应为边长为3和4的长方形,且正视图中右上到左下的对角线应为实线,故正视图为①;侧视图应为边长为4和5的长方形,且侧视图中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应为实线,故侧视图为②;俯视图应为边长为3和5的长方形,且俯视图中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应为实线,故俯视图为③,故选B. 答案:B 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则侧视图的面积为( ) A.8 B.4 3 C.4 2 D.4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正三棱柱,高为4,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因此,侧视图是一个长为4,宽为3的矩形,其面积S=3×4=4 3. 答案:B 3.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中最长的棱长为( )

A .3 3 B .2 6 C.21 D .2 5 解析:由三视图得,该几何体是四棱锥P -ABCD ,如图所示,ABCD 为矩形,AB =2,BC =3,平面PAD ⊥平面ABCD ,过点P 作PE ⊥AD ,则PE =4,DE =2,所以CE =22,所以最长的棱 PC =PE 2+CE 2=26,故选B. 答案:B 4.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12+4 2 B .18+8 2 C .28 D .20+8 2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如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S =2×1 2 ×2×2+4×2×2+22×4=20+82,故选D. 答案:D 5.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高考文科数学专题5 立体几何 高考文科数学 (含答案)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一讲 空间几何体 1.棱柱、棱锥 (1)棱柱的性质 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且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2)正棱锥的性质 侧棱相等,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斜高相等;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某侧面的斜高、侧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及底面边长的一半也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2.三视图 (1)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画三视图的基本要求:正俯一样长,俯侧一样宽,正侧一样高; (2)三视图排列规则: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长度与正视图一样;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面,高度和正视图一样,宽度与俯视图一样. 3.几何体的切接问题 (1)解决球的内接长方体、正方体、正四棱柱等问题的关键是把握球的直径即棱柱的体对角线长. (2)柱、锥的内切球找准切点位置,化归为平面几何 问题. 4.柱体、锥体、台体和球的表面积与体积(不要求记忆) (1)表面积公式 ①圆柱的表面积 S =2πr (r +l ); ②圆锥的表面积S =πr (r +l ); ③圆台的表面积S =π(r ′2 +r 2 +r ′l +rl ); ④球的表面积S =4πR 2 . (2)体积公式 ①柱体的体积V =Sh ; ②锥体的体积V =1 3 Sh ;

③台体的体积V =1 3(S ′+SS ′+S )h ; ④球的体积V =43 πR 3 . 1. (2013·广东)某四棱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台的体积是 ( ) A .4 B.143 C.16 3 D .6 答案 B 解析 由三视图知四棱台的直观图为 由棱台的体积公式得:V =13(2×2+1×1+2×2×1×1)×2=14 3. 2. (2013·四川)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1)教案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立体几 何 第节 教学目标平面基本性质及公理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 平面基本性质及公理的运用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教学参考教材,教参,学案,优化探究 授课方法自学引导,讲练结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 一、主干知识梳理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文字语言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公理2:文字语言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语言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公理3: 推论1 推论2 推论3 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4.异面直线判定定理: 5.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定义: ,范围是 二、基础自测自评 1.棱柱的侧面是________形,棱锥的侧面是_________形,棱台的侧面是____________形. 2.圆柱、圆锥、圆台的轴截面形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符号表示“点A在直线l上,l在平面 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课前预习 师生共同回顾 主干知识 通过小题巩固公式的记忆及使用 4.与长方体的某一条棱平行的棱有______条,与它相交的棱有_______条,与它异面的棱有_______条. 5.与正方体的某条面对角线异面的棱有_______条. 6.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它们可以确定的平面有________个.

《立体几何》专题(文科)

高三文科数学第二轮复习资料 ——《立体几何》专题 一、空间基本元素:直线与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小结.如下图: 二、练习题: 1. 1∥ 2,a ,b 与 1, 2都垂直,则a ,b 的关系是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 2.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P 、Q 分别为AA 1、CC 1上的点,且满足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是 A . V 21 B .V 31 C .V 41 D .V 3 2 3.设α、β、γ为平面, m 、n 、l 为直线,则m 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l m l αβαβ⊥=⊥ B .,,m αγαγβγ=⊥⊥ C .,,m αγβγα⊥⊥⊥ D .,,n n m αβα⊥⊥⊥ 4.如图1,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B C D -1111中, P 、Q 是对角 D 1 B 1

线A C 1上的点,若 a PQ= 2 ,则三棱锥P BDQ -的体积为 A3 B3 C3 D.不确定 5.圆台的轴截面面积是Q,母线与下底面成60°角,则圆台的内切球的表面积是 A 1 2Q B 2 3 Q C 2 π Q D 2 3π Q 6.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为棱BC、CC1、C1D1、AA1的中点,O为AC与BD的交点(如图),求证: (1)EG∥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3)A1O⊥平面BDF; (4)平面BDF⊥平面AA1C. 7.如图,斜三棱柱ABC—A’B’C’中,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 侧棱长为 b,侧棱AA’与底面相邻两边AB、AC都成450角,求 此三棱柱的侧面积和体积. 8.在三棱锥P—ABC中,PC=16cm,AB=18cm,PA=PB=AC=BC=17cm,求三棱锥的体积V P-ABC.

最新整理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xy-3x=(y-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公式法:(x+y )2=x 2+2xy+y 2 (x-y)2=x 2-2xy+y 2 x 2-y 2=(x-y)(x+y)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3 21321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I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Y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职高数学——立体几何

平面的基本性质 一、高考要求: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 二、知识要点: 1、平面的表示方法:平面就是无限延展的,就是没有边界的、通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 2、平面的基本性质: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 点都在这个平面内、这时我们说,直线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用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a,B∈a,且A∈α,B∈α,则a?α、 (2)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也可简单 地说成,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它有三个推论: 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与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就有另外的公共点,并且 这些公共点的集合就是经过这个点的一条直线、这时我们称这两个平 面相交、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A∈α,A∈β,则α∩β=λ,且A∈λ、 3、有关概念:如果空间内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我们就说它们共面;如果构成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类图形叫做平面图形;如果构成图形的点不全在同一平面内,则这类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直线与平面都就是空间的子集,直线又就是平面的子集、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E、F、G、H分别就是空间四边形ABCD各边AB、AD、BC、CD上的点,且EF与GH 相交于点P、求证: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证明: ∵E∈AB, F∈AD又AB∩AD=A ∴E、F∈平面ABD ∴EF?平面ABD 同理GH?平面CBD ∵EF与GH相交于点P ∴P∈平面ABD,P∈平面CBD, 又平面ABD∩平面ABD=BD ∴P∈BD即点B、D、P在同一直线上、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m与a、b分别交于点A、B, 求证:a、b、m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图 2 1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2 11.(北京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对角线1BD 的三等分点, 则 P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广东卷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1 6 B .1 3 C .2 3 D .1 3. (广东卷8)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l α,//l β,则//αβ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l α⊥,//l β,则//αβ D .若αβ⊥,//l α,则l β⊥ 4. (湖南卷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A . 3 B.1 C. 21 + D.2 5. 江西卷8).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00+9π B. 200+18π C. 140+9π D. 140+18π 6. (辽宁卷10)已知三棱柱 1116.34ABC A B C O AB AC -==的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若,, ,AB AC ⊥112AA O =,则球的半径为 A . 317 B .210 C .13 2 D .310 B .. (全国卷11)已知正四棱柱1111112,ABCD A B C D AA AB CD BDC -=中,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 23 (B )3 (C )23 (D )1 3 8. (四川卷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

职高数学第九章立体几何习题及答案

第7章 立体几何习题 练习9.1.1 1、判断题,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Χ” (1)一个平面长是4cm ,宽是2cm ( ); (2)10个平面重叠在一起比5个平面重叠在一起要厚( ); (3)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部分( )。 2、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下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平面是没有边界且光滑的图形,②四条线段首首尾连接,所得图形一定是平面图形,③画两个相交平面时,一定要画出交线。 A .0 B .1 C .2 D .3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教室里的黑板面就是平面 B .过一条直线的平面只有1个 C .一条线段在一个平面内,这条线段的延长线可以不在这个平面内 D .平面是没有厚薄之分的 3、如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请表示出该图形的6个平面(要求用各面的四个顶点来表示) 参考答案: 1、(1)Χ(2)Χ(3)√ 2、(1)C (2)D 3、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平面ADD 1 A 1,平面BCC 1 B 1,平面ABB 1 A 1,平面D CC 1D 1 练习9.1.2 1、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①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若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则它们有无数多个公共点,③空间任意两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④直线与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平面图形的是( )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四条线段首尾连接而成的四边形 D .梯形 (3)用符号表示语句“直线a ,b 相交于平面α内一点M ”,正确的是( ) A .,,a b M a b αα=?? B .,a b M M α=∈ C .,,a b M a b ααα=∈刎 D .,,,M M a b a b ααα∈∈刎 2、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 (1)点A 在直线a 上,直线a 在平面α内 (2)平面β过直线b 及b 外一点M ,点N 在平面β外,直线c 过点M ,N

【全程复习方略】全国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练习:7.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四十一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 (25分钟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 B.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C.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此棱锥可能是六棱锥 D.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 【解析】选D.A错误,如图所示,由两个结构相同的三棱锥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几何体,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 B错误,如图,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得的几何体都不是圆锥; C错误,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长都相等,则底面多边形是正六边形.由几何图形知,若以正六边形为底面,侧棱长必然要大于底面边长. 2.已知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给出下列5个图形: 其中可以作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的图形个数是()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选B.根据正视图与侧视图的画法知④不能作为俯视图,故选B.

【加固训练】(2016·忻州模拟)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 【解析】选C.依题意,此几何体为组合体,若上下两个几何体均为圆柱,则俯视图为A; 若上边的几何体为正四棱柱,下边几何体为圆柱,则俯视图为B; 若俯视图为C,则正视图中应有实线或虚线,故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是C; 当上边的几何体为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三棱柱,下面的几何体为正四棱柱时,俯视图为 D. 3.(2016·衡阳模拟)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解析】选D.如图所示,点D1的投影为C1,点D的投影为C,点A的投影为B,故选D. 【加固训练】用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平面去截球,得到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则它的俯视图是图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