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欲望的激发

也谈写作欲望的激发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学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众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期刊杂志上发表了不计其数的文章,意在阐述自己成功的作文教学案例和独到的作文教学观念。而我作为一个还没有过正式的、较长期教学经验的研一学生来说,要想在“作文教学”上谈点什么或评论点什么,似乎显得很草率;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也想就自己屈指可数的作文辅导实践和近来阅读的一些特级教师的作文教学思想,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我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点观点和想法。

从心理学角度看,引起写作动机的因素很复杂,有内部的驱动也有来自于外部的刺激。虽然不能小觑外部刺激因素对学生写作的激励作用;但毫无疑问,内部的写作动机才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写作的内部动机换个词表达就是写作欲望,即学生想写、愿意写。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老师再因势利导,教授一定的写作技法,那么作文就不会让那么多学生谈而色变了。下面,我将从三个阶段分别来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良好的写作兴趣。

一、幼儿时期(1岁到6岁),让故事丰富幼儿的童年生活,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幼儿时期,应多让孩子接触一些语言简洁、表达清晰的短文,或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丰富、最活跃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儿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阅读的这些文本,便会成为他的写作“指南”,为他们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要素之二;有了想象力,学生才能有东西可写,并写出有趣的东西;而有了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将自己所想到的,转化为语言或者文字。就周围人的经历来看,我发现很多热爱写作的人,他们从小就喜欢写作文;而现在不喜欢写作的人,往往他们小时候也不喜欢写作文。这就充分说明,一个人喜不喜欢写作,与他幼年时期有很大的关系。许多文豪回顾自己的文学生涯时,在其开端都会发现一个善讲故事的老奶奶、老外婆或老保姆。在今天的时代,这样的老妇已经十分稀缺,所以文豪也相应稀缺,至今难觅那种吸取充足民间营养的人民文豪了。不过,时代不同,不必在意。我想说的是,不论什么时代,在孩子心智的生长中,故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讲故事和听故事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及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和周国平的《宝贝,宝贝》都是与育儿相关的书籍,两位都是著名作家,他们在书中的的大手笔,是其他育儿类畅销书所不能比的。这两本书中记述了很多他们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其中,两位作家都很看重“故事”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龙应台用口述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讲《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故事,周国平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并讲给大家听;而在后面的记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孩子有着惊人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听故事和讲故事除了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之外,它还能演化为孩子初期的文学积淀和素养,为日后孩子写作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沃土。

二、小学阶段(1至6年级),坚持“以说促写”,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趣味写作。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注意保护儿童写作的“童趣”,让儿童自由的表达个性;且应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写话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是初学作文者的必经之路。而对于心智上还没成熟的儿童来说,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表现,这与成人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老师应有“儿童本位”的意识,去站在他们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切忌用成人认为的“意义”和“价值”去衡量和要求

小学生写的作文,不然就会束缚儿童的思维,进而不敢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按老师说的套路去写,把写作当作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在小学阶段,没必要给学生教太多的写作知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教写作技巧,教多了孩子接受不了,就会嫌烦,就不想写了;而且教太多的条条框框,便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和创新,孩子就写不出有童趣、真正有意义的文章了。

其次,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体现说话练习的位置,安排适量的说话课,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针对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目的适当安排说话内容,让他们学会表达。其实,孩子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就是在形成句、段、篇的过程,孩子对于“说”的恐惧远远小于“写”的恐惧,先让孩子自由的说,让后再让他把“说”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孩子就没那么害怕写了。我之前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补习写作,在他的作文中,他经常不能把事情写清楚,而且字数很少。后来又一次上课前,我就没直接讲内容,而是问他有没有去放过风筝?然后就“放风筝”的事情和他聊天,先让他自己说,让后我再对他放风筝的经历进行提问:你们是怎么把风筝放上天的?当时的天气怎么样?你们在休息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如此等等,这就促使他回忆起那天的放风筝的事,增加了他文章的内容。经过我的引导和发问,最后我再告诉他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结果他那次作文就写得比较好。后来我又变换着用“以说带写”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中学阶段(初中和小学),坚持“以读促写”,积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经典的优秀作品。在很多名师所著的教育类丛书中,基本所有老师都大力提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高万祥校长倡导“新教育实验从读书开始”;朱永新教授励志建设书香校园、书向社会;黄玉峰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背诵经典典籍……这些老师都看到了读书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其实,读书对写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便会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感悟,就想通过某种途径、某个方式把自己的心得表达出来,从而有了愿意表达的激情,这就是写作的欲望。写作者不可能没有阅读的积累,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过于强调理科学习,忽视甚至轻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导致学生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量小,太急功近利……而我认为,面对以上困境,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老师应利用一切机会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增加学生的阅读经历;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还应该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进而热爱创作,让班级形成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良好氛围。

也许上述做法在很多老师看来,仍然是不切实际,不能在中学得以践行。那么,语文老师就得好好利用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开发。例如,荆轲的侠义精神、烛之武的爱国情操、项羽的优柔寡断……语文课本上有两包多篇课文,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就能在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作文素材的“金库”。此外,老师可以结合阅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一个实例,启发学生去发现课文的一个“好处”,因势利导,介绍一点浅显的写作技巧,让学生记住,并学会活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