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化写作(DOC)

欲望化写作(DOC)
欲望化写作(DOC)

“欲望化写作”的三个问题

李运抟

一?文学能否离开“欲望”?

谈“欲望化写作”,通常首先是看作品是否展示了“欲望”?实际上这也成为评判“欲望化写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尺度?如是,这样的作品显然太多?诸如官场小说?反腐小说?都市小说?女性小说?**小说等,都大量展示了人们形形色色的欲望?

那么文学能否离开欲望?或者说文学能否不写欲望?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文学能否离开欲望,并非单方面问题?文学要描写现实,而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欲望的红尘世界中,你让文学怎么能不描述欲望?除非无视或干脆回避现实生活?

可能有人认为“欲望化写作”展示的欲望,主要是些争名夺利?金钱膜拜?权力追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包二奶?红杏出墙?灯红酒绿等?换言之,也就是比较越轨或更能体现“欲望化”的欲望?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显然简单?因为不能说人们的寻常欲求就不是欲望?欲望这种东西相当丰富复杂,既包括上述特别“欲望化”的追逐?享受和狂欢,也包括种种寻常欲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则是高层次的?而最寻常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其实也是欲望?而且这些人人都需要的普遍的生存欲求,还属于非常强烈的欲望?当年人文精神讨论,有人悲壮疾呼坚持人文精神,以反抗消费主义?欲望化?世俗化和平庸化,可惜曲高和寡?其原因,除社会俗人还是为多,还在于理想主义排斥了很多基本世俗欲望?我们常讲“无欲则刚”,且不说其理想化,完全无欲无求也会“哀漠大于心死”?当今国人除“先富起来”者,都想尽快跨入小康,这就是欲望?现在有个从主流话语到民间话语都非常流行的口头禅,即“恭喜发财”?“发财”当然是种欲望,而且是当今国人普遍而强烈的欲望?

退一步说,即使将“欲望化写作”限于展示了特别“欲望化”的情形,这种欲望化同样很普遍?曾在报纸看到一则报道:有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看门老头,月收入只几百块钱,却也和一个来城市捡破烂的农村妇女好上了,并且不再理会农村的老婆,也有点形同“包二奶”的味道?看这则报道,人们首先的心理反应大约就是觉得可笑?你自己穷得不行,还想学那些权贵大款包二奶?权贵大款包二奶,人们也会谴责(或许也会羡慕),但决不会感到奇怪?奇怪与否的前提,就是看是否有权力和金钱?因此穷人“包二奶”就违反常理?但这种反常也说明一个问题:不管富人穷人,很多欲望都是人所共有的?别说穷人未必不想有情人或者想“包二奶”,乞丐还未必不想当国王呢?难以实现是一回事,但不能否认欲望的存在?当然也有颜回那样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的圣贤,但圣贤毕竟难当,绝大多数还是俗人?孔孟提倡安贫乐道修身养性,宋明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但禁欲主义在世俗社会还是行不通?况且,“学而优则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之类,其实也很势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哪里那么纯洁?中世纪的欧洲也提倡禁欲主义,可欲望还是像潘多拉瓶子的魔鬼,一旦放出就不可收拾?而且欲望往往难以满足?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所谓欲壑难填,并非妄言?

谈论欲望,人们往往强调其物质性,认为欲望就是物质主义享乐和生理欲望的满足?这就忽视了精神欲望的存在?事实上精神欲望不仅也是欲望,而且很复杂?它可能很崇高,也可能很邪恶(如邪教),还可能是鱼龙混杂的理想?问题还在于: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常常交织一体,不能机械分割?比如“大同世界”的理想,显然就包括物质满足和精神满足?比如权力欲,不仅意味着可以获取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同时包括精神满足感,如前呼后拥?颐指气使?讨好奉迎?唯唯诺诺所产生的权力快感?有些位高权重者,其权力欲还特别注重精神欲望而非物质欲望?有些人的事业心就融合了功名意识和虚荣心?事实上,社会名人都很看重自己的社会名气和现实声望,这也是精神欲望?即使一般平民百姓,也希望获得他人尊重,也有精神欲望?都说中国人爱面子,顾面子就是精神需求,也是种精神欲望?

我曾评论过李肇正的《傻女香香》,这篇小说描述的农村姑娘香香和城市小报编辑刘德民的婚姻关系,就揭示了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的交织?在城市只能靠收废品甚至捡垃圾为生的香香,嫁给比自己大20多岁的刘德民,除摆脱贫穷的物质目的,同时还有个精神欲望,就是当个体面的“城市人”,这在乡亲面前是很有面子的?耐人寻味的是,尽管年老力衰的刘德民贪恋香香年轻健康的肉体,但娶香香却并不情愿(因香香怀孕而不得不娶),不情愿是因为自己是个城市文化人,找个捡垃圾的乡下姑娘很失面子?正如刘德民理解他和香香的关系是“身份和年龄,两样缺陷一人占了一半,扯平了”?付出城市人的“面子”,在刘德民看来就是精神损伤?两人心理真可谓异曲同工,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也是密切相关?

精神欲望存在,物质欲望与精神欲望交织,更说明欲望存在的普遍?既然普遍存在,书写现实世界的文学怎么离开它们?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讲,描述欲望其实非常正常?

肯定欲望普遍存在,承认欲望人人都有,我们还必须注意其差异?当“欲望化写作”成为一张大网,将欲望展示都囊括其中时,往往忽视了欲望的层次?差异与合理与否?而将五花八门?鱼龙混杂的欲望混淆一团,也容易导致指责的不分青红皂白?

欲望的差异非同小可?提醒我们作家应该关注那些更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普遍性的欲望问题,以引起更多人的正视和思考?比如老写权贵们的花天酒地,或只是热衷描述白领阶层?中产阶级的欲望情形和生活方式,这就与平民生存需求和百姓疾苦离得太远?

二?为何“展示欲望”?

如果说描述欲望无可非议,是因为文学不能离开这种客观存在,那么展示目的和描述动机问题,当然就非常重要?文学创作毕竟是主体审美活动,人们有理由探询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态度?因此,“欲望化写作”的意图与态度不仅重要,甚至比欲望展示问题更为重要?批评“欲望化写作”的商业化?媚俗化和庸俗化,指责身体写作?感官写作?出卖隐私,就是对作家创作意图和创作态度的质疑?这类批评有其道理?有些作品在展示欲望时,确实存在商业化?媚俗化和庸俗化问题,欲望描述的煽情和欣赏又过于前卫和时尚?但这只是部分现象,绝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很多作家在描述欲望时,本身就是严肃思考和深刻质疑?

我觉得持严肃创作态度的作品还占据主导地位?《废都》之后尤其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不少关注文化人欲望膨胀和精神堕落的作品,如阎真的《沧浪之水》?张者的《桃李》?格非《欲望的旗帜》?王大进的《欲望之路》和皮皮的《所谓先生》等?它们在描述文化人和知识分子的欲望情形时,不仅比较客观,而且多有严肃的思考与批判?《所谓先生》就值得特别注意?这部写法新颖的小说,将镜头对准了通常被视为正人君子的文化人群体,不仅揭开了现代男女关系的遮羞布,瓦解了虚伪道德,而且体现了作者“既不偏袒男人也不偏爱女人”的思考?这种既无男性中心意识也无女权思想,依据现实面目来审视男女关系的创作立场,可谓难能可贵?小说有两条互为关联的主线:分房风波与男女故事?前者是引线,后者是主体?这些故事涉及到夫妇关系?爱情?婚外情?隐私?情爱?**等多种男女关系问题,关注了“男女大欲”在红尘滚

滚中的暧昧变化和社会扭曲?小说中那位被视为“精神病”的女人刘托云曾说:男人变成了性的奴隶,性改变了全中国,也改变着女人?话虽偏激,却深刻洞察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性交换”现象?至于揭示各类腐败权贵种种奢侈欲望的作品,创作态度同样非常严肃?如《国画》?《羊的门》?《十面埋伏》?《日光流年》?《贪污指南》?《买官》?《沉默权》?《民选》《钓鱼过程》等等,都是严肃的批判之作并充满忧患意识?

关注平民生存欲望的作品也比比皆是?这类描述在当年新写实小说创作中就非常普遍?由于自身生存条件的艰难和限制,平民的欲望实现通常比较困难甚至无法实现,而欲望和现实的距离,往往导致一些极端行为和心理变异?因此这类关注,也往往更加发人深思?

阎连科《柳乡长》描述的故事就是如此?柳乡长带领青年男女进城致富,希望大家各显神通?结果是男的做贼,女的做小姐?一个叫槐花的女孩做得成功,赚了不少钱,柳乡长竟然在村头为槐花立了块青石碑,上面赫然书写着“学习槐花好榜样”的字样?这当然是种夸张写法,但并非无中生有?因为贫穷而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导致以极端行为来满足欲望扩展的现象,生活中显然多见,也揭示了现实原本存在的荒诞和愚昧?刘庆邦《神木》所描述的欲望故事就更加骇人听闻:两个在私营煤矿挖煤的青年农民,为了快速致富,竟然诱骗并且杀害同是出外打工的苦难农民兄弟,再以“井下事故”的借口来胁迫私营矿主“私了”,以此获取金钱?想钱甚至想发财,是种无可厚非的常见欲望,但以如此残暴的方式来获取金钱,完全丧心病狂?这种丧心病狂当然发人深思?又如毕飞宇的《玉米》?《玉秀》和《玉秧》这组作品,展示的欲望及其结果同样可怕:玉米父亲利用手中权力乱睡女人的纵欲结果,害得玉米姐妹后来遭到部分村民的强暴;村民残忍的强暴,也是出于仇恨和报复的欲望;玉米姐妹后来不惜代价非要进城,虽然是要彻底摆脱丑恶父亲给她们带来的耻辱,但希望摆脱乡村贫困和地位卑微也是重要原因?其实,渴望逃离贫穷和卑微的欲望,并非市场经济时代产物?以文革为背景的李佩甫的《会跑的树》就揭示了这种生存欲望的早已存在?农家子弟冯家昌参军后“忍”字当头的生存哲学,升迁后与大队书记女儿刘汉香的分手,以及与城市姑娘?具有强势家庭背景的李冬冬结合,就是一个不断实现和扩展欲望的过程?文革后转业地方的冯家昌不仅当上局长,而且带来家人发达?冯家昌式的欲望,在刘震云的《新兵连》?乔瑜的《少将》和阎连科的《夏日落》等作品中都早已被描述过,只是结局不同而已?

有人曾经问马克斯·韦伯:为何要搞那些令人沮丧的痛苦的社会学研究,为何要了解社会中的种种丑恶,韦伯的回答是:“我要知道我能忍受到什么程度,也就是说我要看看这个世界究竟

腐败到什么程度,我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直面这种腐败?”[1]展示了与丑恶?丑陋?腐败和苦

难等联系一体的欲望的作家,可能并没怀有韦伯式的自我考验的意识,但揭示社会病态和直面现实问题的意识却是普遍存在的?换言之,这类“展示欲望”的创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

事实上,即使被指责或怀疑为“出卖隐私”的作品,它们的创作目的也需要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展示个人隐私,《乌鸦》的社会思考和人性解剖就比《上海宝贝》严肃得多?《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展示的“私人生活”,就更显示了深刻的社会意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欲望描述所表现的创作意识相当复杂,很难以通常价值标准衡量?如发表于2006年第1期《人民文学》的乔叶的中篇小说《打火机》,其揭示的欲望情形就有些令人无法言说?女主角余真,原本是个有些男孩野性的调皮的“坏女孩”,16岁那年不幸被人强暴,从此变了个人似的,完全改变了性格?但耐人寻味的是:当被人强暴的耻辱成为余真刻骨铭心的痛苦记忆后,其报复和仇恨的心理,却又在潜意识中渴望以一种欲望宣泄甚至是带有暴力的方式来释放?这种复杂奇特的心理,局外人恐怕永远无法理解?当暴风雨般狂怒的报复和仇恨始终存在,却又始终找不到实施对象时(事发后,出于女孩心理,余真并没报案,也一直不知当年的强暴者是谁,实际上余真也不愿意知道是谁,只想永远忘记,采取了逃避态度),那种心情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于是,当余真和胡厅长相遇后,两者间便展开了一种心理奇特的欲望游戏?情场老手的胡

厅长无疑是逢场作戏,余真心理则复杂得多:耻辱记忆?报复?仇恨的宣泄释放和情欲夹杂?整个作品中,作者就如同一个心理医生在进行一种临床实验?如果要问这类非常特殊的“欲望解剖”的创作意识,还真不好简单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处理这种特殊的欲望题材时,作者的创作态度无疑严肃,其思考也非常深刻?

三?如何行使道德评判?

扼制欲望的禁欲主义时代,视欲望为道德的天敌,因此道德主义评判大行其道?耀武扬威?但在观念开放的消费主义时代,欲望与道德的二元对立被解构,道德评判就变得复杂了?行使道德评判不能不顾及欲望的情理问题,而情理问题又很复杂?有些欲望合情也合理,有些欲望合情不合理,也有欲望合理不合情?不过尽管如此,欲望评判的道德主义力量还是非同小可?且不说社会上如此,批评“欲望化写作”时道德批判也总是常见标准?即使在作家的描述欲望中,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道德评判的存在?

2006年第1期《长城》发表了格非的《不过是垃圾》(《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都很快转载)?这篇小说就是个相当典型的展示欲望并进行道德批判的文本?作品中的李家杰和苏眉是大学同学,大学时代的苏眉气质脱俗也很骄傲,倾慕者不少,也包括李家杰?然而多年后的一次同学聚会,李家杰和苏眉之间却发生了彻底颠覆同窗情谊的故事?这个时代同学聚会的势利情形,实际上已经是个普遍现象,但这个故事还是令人惊讶?已是成功人士的企业家李家杰,最后终于“搞定”苏眉,并不属于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的男女同学之间的那种情感故事,而是300万与肉体的交换?对于小学教师苏眉来说,300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但令人尴尬的还不仅仅是结果,或者说最尴尬的还是那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李家杰“搞定”苏眉,是从20万?30万?50万?100万?200万最后终于加到300万才实现的?这是李家杰可以自由动用的最高限额资金?讨价还价的过程实在残酷,因为它彻底撕毁了同窗情谊和道德遮羞布,道德底线还是挡不住巨额金钱的诱惑?马克思曾描述资本世界是“十倍的利润会使人疯狂,百倍的利润会使人甘冒被砍头的危险”,苏眉的防线崩溃和肉体交换似乎也映证了这种资本逻辑?苏眉后来的变化更耐人寻味:300万不仅改变了苏眉的生存方式——她离婚辞职,找了个税务官员,下海经商,而且更加彻底的丧失了廉耻?这使欲望狂李家杰也大发感慨,他告诉“我”:苏眉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可这个时代已经永远结束了?

“不过是垃圾”的题目,显然表明了作者的道德评判?欲望膨胀的李家杰,自然毫无道德可言,也当然具有“垃圾”意味?对于家庭稳定(有个可爱女儿,有个爱护妻子的忠厚丈夫)的苏眉来说,鉴于其贪欲的演变,我们也可以接受“不过是垃圾”的道德谴责?

但不难发现,很多欲望情况的道德评判却无法这么明晰?或者说无法高高在上的施行道德评判?我曾读过徐锁荣的中篇小说《借种》,其借腹生子的故事就比较特殊:作品描述的农村女子阿莲替人传种的行为,显然违反社会道德?但由此而进行道德主义批判,又会觉得这只是空洞道德说教?阿莲替人传种,是因为实在走投无路:丈夫卧病在床,不仅无法劳动还常年吃药,两个孩子又都在上学,阿莲就是累死也无法维持这个沉重家庭?阿莲替老板(其老婆不孕)生孩子,就是为解燃眉之急?这并非说贫困可以成为不顾道德的借口,也并非说阿莲行为就情有可原,但对这种情况进行道德评判时,显然要比评判苏眉困难得多?

贺绍俊有篇主题比较特别的文章《我们从“青楼”里看到了什么》[2]该文分析了近年小说有关卖淫现象的描述,列举了阎连科的《柳乡长》?林白的《去往银角》和《红艳见闻录》?阿宁的《米粒儿的城市》?季栋梁的《燃烧的红裙子》和乔叶的《解决》等作品?关于俗称的妓女或卖淫女,而今有个客观务实的叫法:商业“性工作者”?贺文告诉我们: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大陆从事商业“性工作”的人员约有400万?

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商业“性工作者”情况,不仅从特殊角度揭示了消费主义时代欲望化的复杂,同时也最能说明道德评判问题?对妓女的歧视中,道德歧视事实上是最有威慑力的歧视?骂女人是“婊子”,就是对女人的最大羞辱;骂人是“婊子养的”,同样也是莫大侮辱?因为“婊子”意味着不知羞耻,更遑论道德?这显然和中国传统道德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主义非常流行?无论“男女授受不亲”的圣人格言,“三从四德”的伦理规范,还是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都是道德主义律令?耐人寻味的是在我们这个道德主义民族中,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却还被视为天经地义,民众则必须遵循禁欲主义,妇女更应该做贞节烈女?这种道德主义实际上是男权意识和权力膜拜的双重体现?而这种道德主义意识在现代社会同样存在?如很多男人都希望老婆是循规蹈矩的淑女,而自己又总想寻花问柳?至于现实生活中的权色交换和所谓“性贿赂”,体现的就是权力膜拜?

也因此,当我们对卖淫行为或商业“性工作”进行道德评判时,就不能只是一味的道德谴责,就应该追问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卖淫女走上卖淫道路的原因比较复杂,但贫穷显然是根本原因?这个庞大群体多是乡村贫穷女性就能说明问题?如前所说,不能因为贫穷卖淫就情有可原,但人们实施道德评判时,却也不能忽视贫穷女性集体违背道德的根本原因?

这方面,乔叶的长篇小说《我是真的热爱你》就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启示?

作品写了这样一件事:鸨母方捷曾遇到个专门研究过卖淫问题的副教授,这位客人认为开设红灯区有几大好处:如卖淫买淫是种“市场交换”行为,这种交换利于社会财富再分配;如集中管理能防止暗娼并减少疾病传染;如减少性犯罪等?且慢说法律干预,仅就我们道德观念看,这种“卖淫买淫理论”当然必遭批判?但批判归批判,却不能无视导致卖淫女们悲惨情形的原因?作品中,除冷红冷紫这对孪生姐妹出于典型的农村贫穷家庭,其他卖淫女也多是如此?其实,城市中的消费和娱乐场所多有乡村贫穷女性,也都是为了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白领女性也会有风流韵事,但绝对与贫穷无关?因此,对于这些出于贫困逼迫才卖身的女性,我们就不能像作品中的那些嫖客,寻欢作乐的同时还充满男权意识和道德歧视?如无论是经理老板还是工商局长,都认为妓女只是满足他们泄欲的活物?连陈子明这种穷凶极恶的抢劫杀人犯,也认为栽在“婊子”手里是莫大耻辱,非要报仇而后快?冷红姐妹家乡的干部群众,也都不把妓女当人看?在这种道德歧视中,一旦陷入泥淖,卖淫女就等于进入万劫不复的命运,再想从良难如登天?就只有认命甚至只能“满足”现状,否则无法生存或者干脆去死?而这种道德歧视,也导致卖淫女靠身体赚钱的愿望更加强烈?冷红姐妹做同时伺候嫖客的“三明治”生意,就是为了更快更多地赚钱?艳名远播的背后,决不仅仅是冷红姐妹个人尊严的丧失,也意味着社会的无情和道德的虚伪?我们报道扫黄行动时,经常出现这种电视画面:威严警察站立两边,中间则是双手掩面的卖淫女,个个显得那么卑微可鄙?扫黄应该,这种画面处理却未必妥当?即使卖淫犯法,她们仍是国家公民?无论作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妓女都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公民就有自己的权利与尊严?现在将卖淫者称为商业“性工作者”,确实显示了某种务实开明态度,也减少了道德歧视成分?

对待商业“性工作者”的态度,其实还能测量民族的人性状况?如嫖客中的恶人歹徒,一方面疯狂泄欲,甚至采取强暴方式;一方面又对玩弄对象极度轻蔑?这类恶棍?流氓?无赖的作派,就不仅无耻而且缺乏起码人性?这就是人性揭示?某些恶徒对三陪女的劫色劫财还害命,更是毫无人性丧心病狂?事实上,卖淫女的人身权力?经济权力?自我尊严经常受到侵犯和损害?如新闻媒体曾披露的“处女卖淫案”,就是司法人员制造的典型冤屈?

由此我觉得巴桥中篇小说《阿瑶》的处理就很得当?小说写的是乡村姑娘阿瑶在城市沦落风尘的经历?阿瑶在广州一家洗头店工作,实际从事色情服务?作品只是冷静地叙述着阿瑶们的故事,看不到任何道德批判哪怕些微谴责?然而正是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我们却能深切感受

到阿瑶们的苦痛与无奈?贫困的家庭,人性的挣扎,情感的麻木,难以实现的希望,要求很低的期待,亲密又尴尬的姐妹情谊等,都得以血肉丰满的展现和意味深刻的揭示?

道德评判难以简单,除欲望情况复杂,当然还涉及到道德标准自身的问题?

还有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这就是将欲望膨胀归咎市场经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人们的欲望确实增加了,强烈了,甚至是膨胀了?而对欲望进行道德主义批判,最常见的是悲叹人文精神丧失,感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言下之意,好像阶级斗争时代和计划经济时代多么具有人文精神,道德表现又多么崇高似的?这其实是种理想化的集体记忆,甚至带有禁欲时代心理?事实上,禁欲主义流行的阶级斗争时代和计划经济时代,压制欲望是有选择的?对某些欲望,如狂热的政治欲?斗争欲?权力欲?整人欲?告密欲,就并不压制甚至还得到鼓励?文革就是典型证明?通常认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才比较全面的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在并非市场经济的双轨制时代,中国的社会道德已经存在很多问题?双轨制产生了一批暴发户,而很多人的资本原始积累并不遵纪守法,以权谋私成为当时个人致富的一种最不道德的腐败?以特权分配财富,掠夺自然资源,变卖国有资产等,使资本原始积累以堂皇的名义进行着权钱交易的丑恶戏剧?

以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欲望化写作”问题?总之,对“欲望化写作”既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评判?特别是对描述欲望的具体文本,评判时更要慎重,因为它们显示的欲望内容和主题思考不仅多样化,而且和那些人云亦云的指责可能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李运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注释:

[1]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第86?87页,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2]贺绍俊:《我们从“青楼”里看到了什么》,2005年第6期《小说评论》?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的悲剧成因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 2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4 《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解读 5 论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6 Feminist Thoughts of Theodore Dreiser——A Case Study of Sister Carrie 7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8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 9 苔丝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之对比研究 10 论罗伯特?佩恩?沃伦《国王的人马》中对真理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11 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12 《可以吃的女人》女性主义解读 13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14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 15 探析英语政治委婉语的应用 16 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 17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18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19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20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自我矛盾及其成因 21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 22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 23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24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 25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26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Place Naming 27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28 谈电影片名汉译的不忠 29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30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31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 32 A Probe into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Neologisms 33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34 《麦琪的礼物》看语境在中英翻译中的影响 35 比较中西方礼仪差别 36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37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38 On Feminism in Persuasion 39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40 论被动句的翻译 41 从制度文明起源的角度浅谈中西方家庭观念的差异

论德勒兹的欲望微观政治学

第17卷第2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7No.2 2011年4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pr. 2011 论德勒兹的欲望微观政治学 黄小惠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德勒兹通过对欲望进行哲学和政治学的阐释形成欲望微观政治学。他认为,欲望是生产性的,而非缺失性的。并以欲望为逻辑起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分裂症;一方面资本主义由于革命性的欲望冲破专制社会机器的编码,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从法律、体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进行再编码,以驯化和引导欲望。这样欲望的解辖域化与欲望符码的再辖域化两方面的力量相互对抗,其结果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分裂症的出现。他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商品、资本等概念引向对资本主义文明机器下的欲望心理的分析,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为批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提供了全新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的理论视域。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拓宽了新领域,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德勒兹;欲望微观政治学;后马克思主义;编码;辖域 中图分类号:B565.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2?0068?04 德勒兹(1925~1995),被誉为“哲学中的毕加索”,这个名字代表了法国哲学的一个辉煌时代,他是继阿尔都塞之后开启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重要人物,研究德勒兹的著名学者约翰·马克如此说道:“德勒兹的作品是欧洲,尤其是法国最富创造性和不凡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构成了战后法国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理论的生成。”[1](3)他的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主义、后解构主义的思想范畴,已然成为了世界性的哲学思想。德勒兹的政治哲学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关注与对资本主义的反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借助对欲望进行哲学和政治学的阐释,分析了欲望所扮演的政治角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欲望微观政治学。 一、欲望的历史叙事——对资本 主义的精神分裂分析 德勒兹和瓜塔里合作的具有世界声誉的《反俄狄浦斯》以精神分裂症与资本主义为论旨,仅其英文版就再版了十次,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在该书中,德勒兹将弗洛伊德和拉康作为直接的批判对象,反对他们的俄狄浦斯式的精神分析,认为精神分析本质上是支持“资产阶级压制”的学说,反精神分析就意味着对资本主义的微观政治批判。他们还借助马克思的社会生产概念把欲望与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欲望的历史叙事,并从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分裂症的结论。 德勒兹说“就某种程度而言,传统的欲望逻辑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2](25)因为从柏拉图式的逻辑欲望开始,欲望成为一个唯心主义的、辩证的、虚无主义的概念,所以理论家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唯心主义的原则将欲望界定为缺失。这就会使我们从根本上把欲望当作一种缺失、匮乏,一种客体的缺失与匮乏,从而把欲望的生产性方面彻底忽视。这确实是近两千年以来,西方对欲望的定义,欲望是一种心理的现实。德勒兹在吸收了尼采、叔本华等人把欲望作为一种主动和积极的力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把欲望作为一种主动的生产性的欲望,因而从根本上实现了欲望的转向——欲望是生产性的,而非缺失性的。 德勒兹认为欲望不能仅仅被视为是上层建筑的“结果”,反映执政逻辑或意识形态,它应当被视为是根源性和构成性的,反过来作为支撑意识的“基础”部分。在此意义上,欲望是根源、是逻辑起点,而不是结果。欲望本身构成了社会世界,欲望的变化又产生了欲望所在世界的变化。与欲望分析紧密相关的重要 收稿日期:2010?11?15 作者简介:黄小惠(1983?),女,福建泉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

激活写作欲望,让学生写心之所想

激活写作欲望,让学生写心之所想 发表时间:2018-05-15T16:49:28.147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作者:杨兴芳 [导读]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首先可以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次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写作文的过程也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充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 杨兴芳四川省宜宾市红坝实验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87-01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小学生作文的写作首先可以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其次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写作文的过程也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充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从低年级学生的仿写教学到高年级学生的创作教学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低年级的时候还无法形成连贯的思路、通顺的语言,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多阅读,看同步作文并进行仿写,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已经具备独立的思考、叙述能力,就提倡学生独立创作。这时期可以以同步作文范文为依托,逐渐融入学生自身的创新想法,使作文更具归属感、吸引力。小学六年级是衔接中学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就应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优美、结构设置的合理,以备升入初中后能够尽快适应初中作文模式。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阶段应该遵循一些原则。 一、激活学生写作欲望 在写作教学中不难发现,只要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便能挖掘学生写作的无限可能。小学写作教学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他们无话可写,往往是生搬硬套才能凑足800字,而小练笔却不存在这种情况,小练笔并不要求学生的作文字数是否达标,也不要求学生的作文框架是否合理,因而在小练笔过程中他们可以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毫无顾忌。其次,还因为写作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在传统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给定学生作文题目后,学生便需要审题、选题、打草稿、下笔成文、修改等,这个漫长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对作文的欲望,打磨了他们的兴趣。第三,不仅学生写作过程漫长,教师评改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对作文的评价普遍成为延时评价,因而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去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而小练笔则不同,小练笔因其篇幅短小,动笔时间段,教师能够及时评价等特点,能够让学生在尝试写作之后,及时获得成功的快乐,继而迸发出一种对写作的欲望。 二、注重生活中积累,取材于生活 新课标教育改革提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而言,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能够进一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乐于表达、敢于表达,真正将自身的情感元素融入其中。作文同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脱离生活的作文将变得枯燥、抽象,一切的写作素材均是来源于生活。教学需要借助合理的引导手段,从实际生活出发,提炼净化,从而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诸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花草植物的生长情况,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作文作文的素材。此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文体比赛,在比赛中掌握如何取材于生活,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三、读写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阅读、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读写结合,要多层次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兴趣,在阅读中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以读促进学生写,学会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并在写作中促进学生阅读,在读写结合中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组课文为例,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组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相关题材的课外文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相互交流读书心得,说说所阅读文章整体布局,精彩句子、段落,文章好在何处等,提高学生阅读效果,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展开作文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向学生讲解该类作文写作的关键点,可以应用其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写景类作文知识,并让学生写相关的作文,即一类植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喜爱的一类植物进行写作。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写作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作文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相结合尤为重要,利于阅读、写作二者相融合,促使学生注重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大量作文素材,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写作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让学生写心之所想。 小学生的所谓“创造”,只能是相对模仿而言的,我们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自己作文,要对他们的创新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极发现和了解事物,然后运用自己的想象,或者感悟,重组语言,进行“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不要大加干涉。 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被妈妈狠狠KO了一顿”,老师将“KO”圈起来改成了“批评”,其实“KO”在这里是多么生活化的语言,生动活泼。小学作文教学的领军人物管建刚,在写作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甚至作文中批评老师都可以。 我们学生写不好作文,往往不是技法问题,而是无内容可写。比如,写一件有趣的事,到底什么样的事才算有趣?很多学生觉得和朋友打架、去果园偷苹果等“坏事”最有趣,可老师会认为这样的内容无意义,难登大雅之堂。如此一来,学生便不知写什么了。 因此,在平时学生练笔、写日记的过程中,只要学生愿写、乐写,教师千万不要在内容上做过多干涉,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做到让学生“乐写”。 五、在点滴中渗透作文技巧 作文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分步到位的原则。小学三年级正处于一个转化期,它的重点是由学会字、词逐步向篇、段过渡;而作文教学应当从说话、写话,再到命题作文;从写几句话、一段话,再到写一篇简短的记叙文;还应当从仿写到写作,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说与写、读与写的结合是作文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的根本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紧密结合新课标教育改革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生活素材积累,为后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猩球崛起》的叙事策略分析

《猩球崛起》的叙事策略分析 [摘要]《猩球崛起》及其续集《猩球崛起:黎明之战》,自上映之日起便好评如潮,堪称科幻影片中的经典之作。《猩球崛起》系列中不落窠臼的故事内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等都成为影片的亮点,给观众带来持续不断的银幕惊喜。本文以《猩球崛起》作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策略作为切入视角,拟从生态主义的叙事立场、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末日危机下的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进而深入挖掘电影《猩球崛起》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猩球崛起》;叙事策略;生态主义;二元对立 2011年上映的《猩球崛起》是由罗伯特?瓦斯特执导、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发行的科幻大片。影片以猩猩与人类之间的冲突为主要叙事内容,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对科技滥用、欲望膨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反思,给世人警示。该片自上映之日起便好评如潮,堪称科幻影片中的经典之作。时隔三年,作为《猩球崛起》续集的《猩球崛起:黎明之战》(以下简称《猩球崛起2》)强势来袭,同样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猩球崛起2》延续第一部影片的叙事风格与内容,围绕人猿大战展开叙述,探讨了科技滥用的严重后果。这两部影片是继《人猿星球》之后,同类题材的又一次完美演绎。

本文以《猩球崛起》作为研究对象,以叙事策略作为切入视角,拟从生态主义的叙事立场、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末日危机下的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进而深入挖掘电影《猩球崛起》的艺术魅力。 一、生态主义的叙事立场 与其他类型的影片相比,科幻电影在叙事策略上显得尤为特殊,这其中就包括生态叙事。对于科幻电影来说,展现人类生存的忧虑、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审视个体的精神危机等问题一直是科幻类影片叙事的焦点。[1]而生态主义的叙事立场恰好能实现这样的审美主张,因此成为科幻电影中最为主要的叙事手段。电影《猩球崛起》从高智商猿人“凯撒”的视角出发,以虚拟的空间场景作为依托,考察了人类文明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尽显生态叙事立场。 首先,《猩球崛起》以猩猩凯撒作为叙事中心,通过他的视角来观察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这一叙事视角是立足在生态立场的基础上来讲述故事的,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增强了电影的批判力度。[2]凯撒因为遗传到母亲的基因而变得与众不同:智力超群、能够思考、重情重义。在科学家威尔的细心照顾下,凯撒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快乐的一段时光。但是好景不长,一次意外打破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患有老年性痴呆的威尔父亲因为擅自动用邻居的车子而遭到主人的斥责,这一幕恰巧被阁楼上的凯撒看见了。

传记电影的视觉化叙事策略研究

传记电影的视觉化叙事策略研究 ——以传记电影《波尔多的欲望天堂》戈雅为例 《波尔多的欲望天堂》,作为讲述了西班牙天才画家戈雅一生的传记电影,这部影片体现了导演卡洛斯·绍拉在创作上与一般单调的传记片截然不同的高超想象力和高度风格化的艺术追求。 这部拍摄于上世纪末的传记电影,主要讲述了迟暮老迈、病卧床榻的画家戈雅与妻女侨居在法国的波尔多,在其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为女儿回忆并讲述过去人生的几段重要经历。戈雅的一生虽然有过声名鹊起的短暂辉煌,但更多的却是在经历政治动乱、宫廷生活尔虞我诈的权力之争、痛失挚爱和疾病缠身,一个个痛苦和不幸接踵而至,这种跌宕起伏的戏剧化命运,使得戈雅在生命垂危时的呢喃自语和回忆思考更加发人深省。影片中多处超现实主义手法的使用,导演巧妙地将梦幻、意念、过去与现实相连接,为观众描绘了戈雅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动荡一生,同时赋予了影片一种神秘迷乱的色彩。 一、类型概述 传记片,一种以真实人物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对真实材料的筛选,以刻画传主个性,展示人生命运为核心,同时间接或直接地反映了传主所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面貌的电影类型。1由此定义可以看出,传记片的主人公一般是有着非凡 1陈赛梦《艺术家传记片类型研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

的成就和戏剧化的人生经历,并且在叙事上通常遵守经典好莱坞的叙事标准,将个人叙事置于宏大历史话语中,传递一种普世的价值观情感。这是为好莱坞所通常采用的传记片叙事策略。 而对于一个在创作上总是疯狂偏执和恣意妄为的导演卡洛斯·绍拉来说,不按常理出牌是卡洛斯·绍拉所一贯坚持的个性表达。本文旨在挖掘导演在影片创作上对于传记题材电影的视听话语呈现方式的开拓,研究其有别于传统好莱坞传记片的叙事模式与话语修辞策略。 二、空间造型 卡洛斯·绍拉在影片《波尔多的欲望天堂》的空间造型上不仅还原了波旁王朝宫廷生活的浮华奢侈和流光溢彩,同时还使用大量的舞台布景,将发生在室内的场景,经过灯光、美术等方式,塑造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假定性的舞台表演空间。比如:绍拉将画作投影在透明的玻璃板上,这面由绘画作品构成的玻璃板墙将空间一分为二,前景实,后景虚,青年戈雅在前,老年戈雅在后,配合着横移的长镜头,戈雅的行走引领着观众审视画作的目光,两个不同阶段的戈雅隔着自己的画作交谈,这个场景将戈雅不同时间的人生阶段、自我思考和对话巧妙融合在同一个空间中。导演在充分利用电影艺术的视觉思维的基础上展现了与历史对话的空前想象力。(见图1) 图1.老年戈雅与青年戈雅隔着画廊对话

激发作文写作欲望尝试2000字

激发作文写作欲望尝试2000字 摘要: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者对学生从重视文字欣赏、语言知识积累、取材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引导。 近几年来,语文教师常抱怨优秀作文少,学生不愿写。写出来的文章不是缺乏真情实感,就是语言乏味,要么就是选材切入点找不准,文章如枯枝败叶一般,毫无生气。叹息无奈之余,人们不禁要问,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我认为学生要写好作文还需要巧引导、诱深入,激发创作欲望,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一、引导重视文学欣赏 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语文课上如不加以利用,岂不太可惜?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那本语文教材。我每周或间周给学生上一节文学欣赏课,把平时看到收集到优秀作品,名著片断等读给学生听,读完后师生共同点评,也可以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很快将学生们置入艺术再创造的境界中。使他们陶醉不已,对文学作品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引导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生活的活水,没有活水,艺术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作文也是如此,俗话说“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已成为教学的难题,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平时积累的指导,积累得两条腿走路,既要注重课内积累,又兼顾课外积累,结合这两方面,让学生写课堂和课外读书笔记。 课堂笔记十分重要。课堂笔记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知识内容有重点的选择积累,有课文阅读后自己的心得体会,有文章中诗词句段的摘抄。不仅仅是一课一得,而应是一课多得,得得相连。使学生头脑中就会有所积累。临时执笔,拿出来就是,从此,对写作就不再惧怕,而是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课外读书笔记,我从学生初一一入学就要求他们做了,并坚持三年如一日,每天都写。课外知识积累完全放在平时,用一些零碎时间去完成。 当然,这样指导,老师自然比较辛苦,笔记的内容也作了规定,首先是摘抄名句、名段,乃至整篇精彩的美文,摘抄得多了,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就有心得,有灵感,这个指导让他们写到读书笔记上,以备进一步升华,为自己作文里的章句。就这样学生三年下来,凡这一方面积累就三大厚本,如此多的“心得”积累、“灵感”积累、文字积累,能不让学生兴奋,能不提高作文水平? 三、引导重视,取材的角度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

讲个故事吧:情节的叙事与解读 ①“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 ②“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③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

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④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

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⑤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这时,叙事与欲望始终相互调整,二者共同期待赢得社会历史的认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找到的一个简明例子是《简·爱》。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历史设置的问题是,“允许简实现自我,但必须限制在社会传统规定的安全范围内”。因此,《简·爱》包含了自我与屈从、责任与欲望、力量与恭俭、普通人与贵族、小资产阶级与上流社会之间的种种平衡,实现这种平衡的情节叙事“不成比例地混合了现实主义、传记、哥特小说、浪漫传奇、童话、道德寓言”,

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整理精校版)

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作文辅导 0720 1800 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按】2004年,我看到法国高考文科的题目: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因为找不到休谟的原文,无法作法国高考题写有关评论文章,于是就以“结伴欲望和孤独”为命题,请学生也来写与休谟同题的作文。结果发现,不少学还写出了不错的文章。现选登一篇如下: 结伴欲望与孤独 在街上,时而可见老年夫妇搀扶着缓缓地行走。此时我便会投以敬畏的目光,仿佛他们正举行着一幕庄严而又神圣的婚礼,却踏着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的节拍,油然地滋生时光易逝的悲哀感,悲哀中却渗透着幸福。他们互称对方是自己的“活手杖”,谁也离不开谁。 然而老天并不会让人间圆满,让人人有所依靠。她的他先撒了手,或他的她先弃世入土。残年孤独的境况是悲惨的。 奶奶的背弯了,步履也踉跄,缺少了几分欢喜,多了几分忧愁。没有了人生中的另一半。即使有再多的子女孝顺,也像少了点什么。在外人看来,奶奶白天总是忙碌于家里家外,偶尔与同龄人说上几句,随后又操起了手中的活儿,似乎他有永远干不完的事,就这样麻木了。熬过了白天,又如何度过睡眠少、易惊醒的漫长黑夜?枕头边少了说知心话的人,只听得时钟滴答作响,悲从中来。 孤独的痛苦,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或者使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突然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说着别人听得厌倦的话。但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卢梭的晚年是孤独的,但他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他面对孤独,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他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个补偿,这就是创作。孤独提供了他晚年创作的惟一灵感,创作使孤独不再那么可怕和黑暗了。他用孤独之火,照亮了自己的余生,又点燃了生命。卢梭利用这孤独的时光,寻找到一个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自身平衡。孤独曾使许多杰出人士奈何它不得,而唯有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彩的篇章。作为一个人,卢梭是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和强者。 相依相携同甘共苦是难得的品质。贫穷时不似朱买臣之妻离弃丈夫任其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由贫穷转向富贵之时,不嫌糟糠之妻,虽不能(未必)相敬如宾,但内心有一种深重的情在流动。这样便是极好的品质。但孤独也并不可怕,它并不都是悲剧,悲剧往往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笔财富。在时间的流沙上,向着孤独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 【点评】结伴而行是人类共有的欲望。然而,人人都可能面对孤独。众叛亲离者的孤独是咎由自取,不被理解的先驱者终会走出孤独。惟有老年失去伴侣的孤独,是将伴随人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家庭,一旦失去相依为伴的另一半,那更是独守空房,让依依往事伴着眼前的凄凉。那么,如何把孤独看成上天赋予你的财富,进而享受这笔财富呢? 小以这篇短短的议论性散文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回答。文章先从她街上所见和奶奶的悲痛,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人们强烈的结伴欲望。尔后说明晚年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悲惨的。接着以“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再举名人事例论证分论点。最后在结论中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如何结伴而行,如何“向着孤独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质疑与答复: 铜生质疑:1.该文大谈卢梭朱买臣,而休谟只字未提。2.该文既想结伴,又想孤独,似乎自相矛盾。 林秋人老师答复:谢谢朋友的及时点评。对朋友的质疑回答如下:

欲望 写作的源泉_写作教学的推进和创新

欲望:写作的源泉_写作教学的推进和创新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作,教师怕指导学生写作,“病根”何在?为探寻写作教学的“病根”,本文试图从探讨学生写作欲望入手,通过对几个问题的分析阐述得出:“写作教学的病根在于写作的‘欲望’,没有欲望,再多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对作文的提高都于事无补”的结论。从而为写作教学的推进和创新提供一点粗浅的思路。 人都有七情六欲,正是因为各种强烈的愿望,让人们奋发努力而成就了各项事业。学生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没有写作欲望是不行的,只要有强烈的写作愿望,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就算教师不在课堂上讲解,学生仍然会主动去获取:不会写的字,她会去查字典;表达不清楚时,她会去反复思考;当读到一些精辟的语言或名家名作时,她自然会借鉴,会自己提炼。因此,教学生写作文,教师要做的事不是喋喋不休的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而是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在这里,笔者顺着这个思路,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理解,就正于大方之家。 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驱动力的问题;二是个性化的问题;三是注重个体差异性的问题。 所谓“驱动力的问题”,指的是学生在怎样的状况下需要写作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写作是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应付考试。学生缺乏内在的驱动力,缺少表达的欲望和冲动,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教师总以为是写作知识学得不够,因此逼着学生认真听讲,逼着学生认真去写。当学生对作文完全失去兴趣后,写作便成了一件痛苦和恐怖的事。 所谓“个性化的问题”,指的是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强调统一和规范:写事的作文六要素必须齐全、事件要有意义;写人的作文就一定要突出人的高尚品质,甚至要有教育意义;写景的作文必须要有层次、要有色彩、要有声音、要有动静等等!就像要求学生要穿统一校服一样。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可是优秀的文章更强调自由、彰显个性,更需要对常规的突破。但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教学,又要强调规范,要求“守道”,人人都按常规办事,学生的个性表达受到抑制,又哪有欲望和激情? 所谓“注重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指的是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经常想使用一两把“钥匙”,开几十把“锁”,结果只能是少数可见成效,多数不尽人意,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普遍的迅速的提高。而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又常常指责学生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以成人的眼光观点去要求学生符合这、符合那,学生原有的童心和表达欲望在这些指责中消失殆尽。 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效地改革和创新中小学作文教学,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认识上,要摒弃旧观念,除基本的写作知识外,着重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二是在训练上,鼓励学生写个性化的文章,用个性来激发表达;三是在指导上,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重树

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摘要】情境式作文教学法因为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优势,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美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写作情境激发情感 Inspire students with their appetite for writing in the scene Yang Yanling 【Abstract】Because the situation composition teaching makes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the undersigned notice, allows students to abstract the theme of the article from their true feeling and encourages students to write out the composition with bright individuality, it can develop students’observation ability better, imagina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and can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like students’feeling and aesthetic sense effect. Therefore, we are sure it can achieve the perfect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Writing Scene Inspiring Feeling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但是,传统作文教学法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出题目,学生按要求作文。这样,学生在素材的准备上,在生活的感受上,在思考的灵活性上都受到了限制,很难写出真实生动而丰富的东西。对于作文素材积累很少的小学生来说,更是难以成文。情境式作文法因为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优势,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情感、美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情境式作文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写作目的,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一个激发灵感唤起写作冲动的具体情境,使他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唤起兴趣,自然而然地想说就说。 一位六年级老师根据学生即将毕业,告别童年生活,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

高考作文素材:新材料作文“欲望”导写

新材料作文“欲望”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沿街流浪的乞丐每天都在想,假如我手头有两万元钱就好了。一天,这个乞丐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见四周没人,便把狗抱回他住的窑洞里,拴了起来。 这只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这位富翁丢狗后十分着急,因为这是一只纯正的进口名犬。于是,就贴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第二天,乞丐沿街行乞时,看到启事,便迫不急待地抱着小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可当他匆匆忙忙抱着狗路过贴启事处时,发现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元。原来,大富翁寻狗不着,把酬金提高了。 乞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突然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了窑洞,重新拴了起来。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涨了,第四天又涨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涨得让市民都感到惊讶时,乞丐这才跑回窑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只可爱的小狗已饿死了,乞丐还是乞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所给材料中隐含的写作角度比较明确。分析材料后,不难看出,乞丐由于欲望太大,才导致那只可爱的小狗被饿死,而自己连一文酬金也没得到。写新材料作文,可以从命题的大局出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构思行文。 “欲望”这个话题具有两面性,所以在分析材料、构思作文时,要运用辩证的观点去探讨该话题的内涵。欲望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正确的欲望应是自己能驾驭的欲望,而超过限度的欲望会给人带来危害。这个限度当然包括伦理道德、社会舆论、法律条款等。 要写好此题型,可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同时,不管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要选取典型的材料。 【佳作事例】 给充满欲火的心灵装一台空调 康鑫莹 欲望有时是天使,给你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欲望有时也是魔鬼,将你拽向悔恨的深渊。 ——题记 求知的欲望是莘莘学子们学习的动力,它给遨游知识海洋的学子们以前进的勇气。我们敬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怡然自得,敬佩杜甫“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是求知的欲望带我们踏进知识的殿堂。 求学的确艰辛,但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就不再枯燥乏味,就可以披荆斩棘,一路高歌前行。 拜金的欲望是追求金钱者走向堕落的诱饵,它给钻进钱眼里的市侩之徒布下一个个陷阱。严监生弥留之际还因家人浪费两棵灯芯而难以闭上吝啬的眼睛;葛朗台生命垂危时还让女儿把金库打开让他看看心爱的金子;视财如命的阿巴贡“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他们一切向钱看,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欲望的魔爪最终葬送了他们的肉体和灵魂,这多么可悲,欲望害死人啊! 人不能被贪婪、丑恶的欲望所左右,而应成为欲望的驾驭者,战胜不良的欲望,树立远大的理想。 无数贪官污吏因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坠入罪恶的深渊,罪恶的欲望吞噬了无数人的灵魂。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他们难逃法律和正义的制裁。 人生在世,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不能被贪婪、丑恶的欲望所左右,应成为欲望的驾驭者。驾驭了欲望,你将成为生活的强者,驾驭了欲望,你将成就高洁的品格。被丑恶欲望吞并了灵魂的俘虏,将变成一具行尸走肉;遏制丑恶欲望的强者,将成为建功立业的楷模。 生命价值的大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广度。在奋斗的生命历程中,让我们都成为欲望的驾驭者吧,驾驭欲望,控制贪欲,树立理想,用良好的追求,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和快乐! 朋友,当你驾驭不了欲望时,别忘了给心灵装上一台空调,冷却那燥热的欲望,温暖那冷冻的心,从而看清前进的方向,驾驭理想之舟,驶向光明的前方! 【点评】 本文的亮点有三。一、题目新颖形象,巧用比喻,化抽象为生动具体。二、小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很强,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从不同角度对欲望进行了透彻分析。三、正反论证手法的运用非常突出,有说服力。

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整理精校版)

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作文辅导 0712 0922 命题作文“结伴欲望与孤独”写作示范 【按】2004年,我看到法国高考文科的题目:试分析休谟论“结伴欲望和孤独”一文的哲学价值。因为找不到休谟的原文,无法作法国高考题写有关评论文章,于是就以“结伴欲望和孤独”为命题,请学生也来写与休谟同题的作文。结果发现,不少学还写出了不错的文章。现选登一篇如下: 结伴欲望与孤独 在街上,时而可见老年夫妇搀扶着缓缓地行走。此时我便会投以敬畏的目光,仿佛他们正举行着一幕庄严而又神圣的婚礼,却踏着贝多芬的《葬礼进行曲》的节拍,油然地滋生时光易逝的悲哀感,悲哀中却渗透着幸福。他们互称对方是自己的“活手杖”,谁也离不开谁。 然而老天并不会让人间圆满,让人人有所依靠。她的他先撒了手,或他的她先弃世入土。残年孤独的境况是悲惨的。 奶奶的背弯了,步履也踉跄,缺少了几分欢喜,多了几分忧愁。没有了人生中的另一半。即使有再多的子女孝顺,也像少了点什么。在外人看来,奶奶白天总是忙碌于家里家外,偶尔与同龄人说上几句,随后又操起了手中的活儿,似乎他有永远干不完的事,就这样麻木了。熬过了白天,又如何度过睡眠少、易惊醒的漫长黑夜?枕头边少了说知心话的人,只听得时钟滴答作响,悲从中来。 孤独的痛苦,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或者使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突然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反反复复地说着别人听得厌倦的话。但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卢梭的晚年是孤独的,但他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他面对孤独,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他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个补偿,这就是创作。孤独提供了他晚年创作的惟一灵感,创作使孤独不再那么可怕和黑暗了。他用孤独之火,照亮了自己的余生,又点燃了生命。卢梭利用这孤独的时光,寻找到一个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自身平衡。孤独曾使许多杰出人士奈何它不得,而唯有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彩的篇章。作为一个人,卢梭是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和强者。 相依相携同甘共苦是难得的品质。贫穷时不似朱买臣之妻离弃丈夫任其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由贫穷转向富贵之时,不嫌糟糠之妻,虽不能(未必)相敬如宾,但内心有一种深重的情在流动。这样便是极好的品质。但孤独也并不可怕,它并不都是悲剧,悲剧往往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笔财富。在时间的流沙上,向着孤独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 【点评】结伴而行是人类共有的欲望。然而,人人都可能面对孤独。众叛亲离者的孤独是咎由自取,不被理解的先驱者终会走出孤独。惟有老年失去伴侣的孤独,是将伴随人到生命的终结。特别是当前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家庭,一旦失去相依为伴的另一半,那更是独守空房,让依依往事伴着眼前的凄凉。那么,如何把孤独看成上天赋予你的财富,进而享受这笔财富呢? 小以这篇短短的议论性散文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做了回答。文章先从她街上所见和奶奶的悲痛,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人们强烈的结伴欲望。尔后说明晚年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悲惨的。接着以“孤独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提出第二个分论点,再举名人事例论证分论点。最后在结论中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如何结伴而行,如何“向着孤独和痛苦,也是向着永恒”。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质疑与答复: 铜生质疑:1.该文大谈卢梭朱买臣,而休谟只字未提。2.该文既想结伴,又想孤独,似乎自相矛盾。 林秋人老师答复:谢谢朋友的及时点评。对朋友的质疑回答如下:

欲望化写作(DOC)

“欲望化写作”的三个问题 李运抟 一?文学能否离开“欲望”? 谈“欲望化写作”,通常首先是看作品是否展示了“欲望”?实际上这也成为评判“欲望化写作”的一个最直接的尺度?如是,这样的作品显然太多?诸如官场小说?反腐小说?都市小说?女性小说?**小说等,都大量展示了人们形形色色的欲望? 那么文学能否离开欲望?或者说文学能否不写欲望?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文学能否离开欲望,并非单方面问题?文学要描写现实,而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欲望的红尘世界中,你让文学怎么能不描述欲望?除非无视或干脆回避现实生活? 可能有人认为“欲望化写作”展示的欲望,主要是些争名夺利?金钱膜拜?权力追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包二奶?红杏出墙?灯红酒绿等?换言之,也就是比较越轨或更能体现“欲望化”的欲望?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显然简单?因为不能说人们的寻常欲求就不是欲望?欲望这种东西相当丰富复杂,既包括上述特别“欲望化”的追逐?享受和狂欢,也包括种种寻常欲求?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自我实现?超越自我则是高层次的?而最寻常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其实也是欲望?而且这些人人都需要的普遍的生存欲求,还属于非常强烈的欲望?当年人文精神讨论,有人悲壮疾呼坚持人文精神,以反抗消费主义?欲望化?世俗化和平庸化,可惜曲高和寡?其原因,除社会俗人还是为多,还在于理想主义排斥了很多基本世俗欲望?我们常讲“无欲则刚”,且不说其理想化,完全无欲无求也会“哀漠大于心死”?当今国人除“先富起来”者,都想尽快跨入小康,这就是欲望?现在有个从主流话语到民间话语都非常流行的口头禅,即“恭喜发财”?“发财”当然是种欲望,而且是当今国人普遍而强烈的欲望? 退一步说,即使将“欲望化写作”限于展示了特别“欲望化”的情形,这种欲望化同样很普遍?曾在报纸看到一则报道:有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看门老头,月收入只几百块钱,却也和一个来城市捡破烂的农村妇女好上了,并且不再理会农村的老婆,也有点形同“包二奶”的味道?看这则报道,人们首先的心理反应大约就是觉得可笑?你自己穷得不行,还想学那些权贵大款包二奶?权贵大款包二奶,人们也会谴责(或许也会羡慕),但决不会感到奇怪?奇怪与否的前提,就是看是否有权力和金钱?因此穷人“包二奶”就违反常理?但这种反常也说明一个问题:不管富人穷人,很多欲望都是人所共有的?别说穷人未必不想有情人或者想“包二奶”,乞丐还未必不想当国王呢?难以实现是一回事,但不能否认欲望的存在?当然也有颜回那样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的圣贤,但圣贤毕竟难当,绝大多数还是俗人?孔孟提倡安贫乐道修身养性,宋明理学讲“存天理,灭人欲”,但禁欲主义在世俗社会还是行不通?况且,“学而优则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之类,其实也很势利?“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人哪里那么纯洁?中世纪的欧洲也提倡禁欲主义,可欲望还是像潘多拉瓶子的魔鬼,一旦放出就不可收拾?而且欲望往往难以满足?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所谓欲壑难填,并非妄言?

欲望作文

欲望和理性 ——33班张译文欲望有时是天使,给你前进的动力和勇气;欲望有时也是魔鬼,将你拽向悔恨的深渊。——题记欲望与生俱来。它可以催人上进,使人奋起,创造事业辉煌,也可以使人得陇望蜀,永不满足。我们所需要的是用理性的力量来修剪欲望,把握欲望,利用欲望来走向成功。 修剪欲望,让欲望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嬴政,你有着成为至高无上的欲望。于是,你做到了。可不知,欲正如水,不遏则滔天。你不顾百姓疾苦,执意修建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最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到后来,良将劲驽不见当初豪气,金城万里尽失昔日尊严,万事霸业终由内里崩溃。嬴政,如果你懂得欲之不尽,懂得修剪欲望,我想那万间宫阙就应该变为一道风景了吧。 把握欲望,有一种舍弃叫做把握。 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正是你,刘邦,创造了新的传奇。或许天下男子都有同样的心性。你渴望美丽的女子,渴望拥有数不尽的财宝,不过你更渴望统一霸业。“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表志向不在小。”这些话使项羽恐惧、愤怒。有人说,当对手使你感到愤怒时,他就赢了。是的,你胜利了。你胜利在懂得舍弃欲望,懂得把握欲望。正如詹姆斯艾伦所说:“当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对,你是伟大的,你伟大在懂得舍弃,懂得如何把握欲望。 利用欲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渴望。 一朵深宫玫瑰偏偏铿锵有力提起脊梁,一朵娇弱素手击碎了男人的政治法则。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不想看着天下只归属于男人的统治,她有了统一天下的欲望。为了它,她一步步在深宫中艰难攀爬,途中经迎多少人的嘲讽和谩骂,她不屑一顾。她用理性对待这一切,她懂,欲望的实现必定要有失去,她默默地承担这一切。源源不断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渴望,所以当她被贬到寺庙时,她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她明白,欲望就握在手中,有了欲望就有了成功的路径。于是中国历史因你的出现而折道绕行,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要坚信你的欲望可以带你走向成功,抛开纸醉金迷的烦乱生活,擦掉眼泪,弹奏疲惫,在理性的帮助下,紧握着手中的欲望向前! 别把生活塞满欲望 ——33班凌晨生活犹如一个封闭的房间,摆放着我们所重视和拥有的,但如果把房间里塞满欲望,就会膨胀导致失去曾拥有的,变得一无所有。 人生在世,总有欲望。欲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有了欲望,它便会带领我们前进;而欲望过多,则会使航行在生活海洋的我们颠簸不稳甚至翻船。 有句话说“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欲望可以使人奋进,带给人新的目标和动力。武则天这位家喻户晓的女皇帝便是因为欲望而一步步掌控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