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人类的本能行为习题及答案

4章  人类的本能行为习题及答案
4章  人类的本能行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1.关于本能行为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可遗传的简单反射

B. 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生物遗传性的条件反射行为

C. 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D. 本能行为构成其一切行为发生的基础

E. 只有人类才有的行为

2. 儿童饮食偏好受到父母、同伴以及媒体明星人物的影响,这属于饮食行为中的何种因素影响()。

A. 压力与情绪

B. 学习和认知因素

C. 饮食文化

D. 进餐情境

E. 饮食习惯

3. 摄食行为最基本的意义是()。

A. 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

B. 身份的象征

C. 维持个体的生存

D. 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E. 文化标志

4. 性在大脑中的主观映像是指()。

A. 性心理

B. 性情绪

C. 性意志

D. 性行为

E. 性认知

5.关于性行为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男女在性行为上差异性不大

B. 人类性反应周期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C. 人类性行为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殖繁衍后代

D. 所有的性行为都会得到社会支持和法律保护

E. 人类的性行为受到性心理的支配

6.一个睡眠周期大概经历()。

A. 30分钟

B. 60分钟

C. 90分钟

D. 120分钟

E. 150分钟

7. 正常成人每晚睡眠一般要经历几个睡眠周期()。

A. 1~2个

B. 3~4个

C. 2~4个

D. 4~6个

E. 5~6个

8. 神经生化研究发现,与NREM睡眠的发生与维持有关的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五羟色胺系统

C. 乙酰胆碱

D. S物质

E. γ-氨基丁酸

9.一般来说,做梦只发生在睡眠的()。

A. I期

B. Ⅱ期

C. Ⅲ期

D. Ⅳ期

E. REM期

10. 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娱乐和消遣活动,这属于()。

A. 休闲行为

B. 利他行为

C. 放松行为

D. 自我防御行为

E. 兴趣

参考答案:1.D 2.B 3.C 4.A 5.E 6.C 7.D 8.B 9.E 10.A

4章 人类的本能行为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1.关于本能行为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可遗传的简单反射 B. 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生物遗传性的条件反射行为 C. 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D. 本能行为构成其一切行为发生的基础 E. 只有人类才有的行为 2. 儿童饮食偏好受到父母、同伴以及媒体明星人物的影响,这属于饮食行为中的何种因素影响()。 A. 压力与情绪 B. 学习和认知因素 C. 饮食文化 D. 进餐情境 E. 饮食习惯 3. 摄食行为最基本的意义是()。 A. 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 B. 身份的象征 C. 维持个体的生存 D. 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 E. 文化标志 4. 性在大脑中的主观映像是指()。 A. 性心理 B. 性情绪 C. 性意志 D. 性行为 E. 性认知 5.关于性行为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 男女在性行为上差异性不大 B. 人类性反应周期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C. 人类性行为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殖繁衍后代 D. 所有的性行为都会得到社会支持和法律保护 E. 人类的性行为受到性心理的支配 6.一个睡眠周期大概经历()。 A. 30分钟 B. 60分钟 C. 90分钟 D. 120分钟 E. 150分钟 7. 正常成人每晚睡眠一般要经历几个睡眠周期()。 A. 1~2个 B. 3~4个 C. 2~4个 D. 4~6个 E. 5~6个 8. 神经生化研究发现,与NREM睡眠的发生与维持有关的是()。 A. 去甲肾上腺素 B. 五羟色胺系统 C. 乙酰胆碱 D. S物质 E. γ-氨基丁酸 9.一般来说,做梦只发生在睡眠的()。 A. I期 B. Ⅱ期 C. Ⅲ期 D. Ⅳ期 E. REM期 10. 在闲暇时间进行的娱乐和消遣活动,这属于()。 A. 休闲行为 B. 利他行为

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岁半以后学会自己大小便,粪块摩擦直肠肛门粘膜产生快感,叫做肛门期性欲。儿童到3岁以后懂得了两性的区别,开始对异性父母眷恋,对同性父母嫉恨,这一阶段叫性蕾欲期,其间充满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儿童会体验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结(或称为恋母情节)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结(或称为恋父情节),这种感情更具性的意义,不过还只是心理上的性爱而非生理上的性爱。只有经过潜伏期到达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为最高满足形式,兼具繁衍后代的功能,这就进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 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 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释梦理论 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004-11-7 23:40:54 12yes 某厂劳务输出,要派两位技师去新加坡,收入的绝对数当然比国内高。技师老章积极报名,因为他妻子已下岗在家,儿子明年上大学,需要增加收入。而技师老林却推辞不去,因为他儿子已工作,最近在股票上又赚了不少钱,经济比较宽裕。而且考虑到外国**也不轻松,因此表示不想去新加坡。 员工的行为与其动机和需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管理者只有对员工的动机和需要有所了解后,才能理解为何在同样的各种环境中员工的各种表现各异。 需要时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个体在生存过程中对既缺乏又渴望得到的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由此可见,需要的形成是客观的,它是由客观的事物造成的;需要的形成又是主观的,对同一事物引起的需要不同,而且有时他人几乎不能察觉。 引起个体需要的事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缺乏性和能引起个体渴望。 由于需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作用重大,因此,有许多心理学家对需要做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它的核心内容是需要层次结构。 马斯洛的理论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每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 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需要,如食物、衣服、性欲等等。 安全需要是人类的第二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免于身体与心理危害恐惧的一切需要,如收入稳定、强大的治安力量、福利条件好、法制健全等等。 社交需要是人类的第三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一切需要,如友谊、爱情、归属感等等。

尊重需要是人类的第四层次需要,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 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如名誉、地位、尊严、自信、自尊、自 豪等等。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 挥出来的一种需要,如不断的追求事业成功、使技术精益求精等等。 其中底部的三中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 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 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马斯洛认为各层次需要之间有以下一些关系: (1) 一般来说,这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一层次 的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的需要发展。 (2) 这五种需要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的,越是靠近顶部的成长型 需要,满足的百分比越少。 (3) 同一时期,个体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为人的行为往 往是受多种需要支配的。每一个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近来的研究有些新发现: (1) 缺乏型需要几乎人人都有,而成长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 有的。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相当部分的人没有。 (2) 满足需要时不一定先从最低层次开始,有时可以从中层, 或高层开始;有时个体为了满足高层次的需要而牺牲低层次的需要。 (3) 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满足而消失,高层次需要发展时, 低层次需要仍然存在,在许多情景中,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理论之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成一个层次(见图),而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满足的追求。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性需要,它们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马斯洛指出,行为主义者从动物学习研究中所作出的动机假设只能解释缺失性需要,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这些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

20190212《人类本能性法则理论》简述

20190212《人类本能性法则理论》简述 《人类本能性法则理论》认为,人类个体的基本属性是群聚性、人爱性、私欲性。这三种基本属性的表现形式受人类社会习俗、文化、制度和权力等因素的影响和控制,但是绝对不可以被消灭。这些基本属性的不同思想和行为表现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现象和种种的社会制度。 第一群聚性 在自然法则下,在人类社会中,人总是趋向于向人群更多的地方聚集,人的这种属性称为群聚性。群聚性促使人类必须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同时,群居的人类能够更好地抵御大自然的威胁,使人类得以更好地延续和进化。群聚性促进了氏族、家庭、城市和国家等等社会现象形成;群聚性促进了交流、语言、文字等等文化现象出现。显然,那种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第二人爱性 在自然法则下,在人类社会中,来自于人内心对生命的敬畏、热爱、眷念、帮助、善意等情感,称之为人爱性。人爱性在思想上表现为人与人彼此关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善意、爱恋与热爱之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积极向上;在行为上表现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阻止滥杀无辜,帮助并同情弱者等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亲情、友情、爱情、同情、怜爱和眷念等等情感都属于人爱性范畴。 当人类以族群、国家等形式存在时,因为丛林法则,人类彼此之间会产生严重的私欲性界限冲突,从而引起无止境的战争祸乱和残酷

杀戮,导致人类陷入极度的私欲性恐惧之中。在人爱性作用下,人类最终会彼此之间妥协和达成私欲性行为界限共识,从而阻止人类彼此之间无底线的残酷杀戮,。 在私欲性恐惧中,人类幻想建立一个只有真善美的理想社会,从而避免战争祸乱。这些幻想经过一代代地传承、神化、总结和完善,于是,形成了今天的道德伦理和宗教信仰,等等。因此,人爱性也是绝大多数宗教起源的人性基础。 在孔儒皇权时代,人类的行为准则和法律制度基本依据孔儒仁礼道德伦理而建立。因为这些行为规范或者说道德伦理无视私欲性的合理存在和崇尚高大上式的“无私圣贤”榜样,因此很难有效地规范人的私欲性行为,从而使整个社会沦为假大空的境地。 在孔儒文化建立的“假大空”社会里,人类只好寄托于明君、救星、圣人或佛祖的出现和恩赐,并希望由此带领人们进入“无私”的高大上理想社会。基于这种理由,每位新国王或皇帝总会以“代表天意”的名义把自己包装成为“替天行道”的天子、明君或救星,从而取得其权力的合法性并不允许人民质疑。一旦权力稳固,统治者就以消灭人的“私淫邪念和树立高大上新风等”为借口,要求人民感恩和无私奉献,从而控制人民的思想;以“除恶扬善”为依据,扩大权力,清除异己,杀戮生命,从而恫吓人民。当然,这样的社会都无一例外地走向极权专制的独裁社会。 显然,人爱性可以阻止人类彼此间无底线杀戮,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统治者的私淫贪欲,也不能使所有平民或老百姓真正安分守己

性是本能

性是本能 弗洛伊德因研究歇斯底里症,而发现性欲是影响人类生活的一股强大力量;接着他又发现,虽然受到习惯和礼教的束缚,性欲在本能的无意识中,仍然左右着人生的方向。弗氏对此大感惊讶,于是他不得不向世人发出警告——人们应该正视性的问题了。 性没有罪,它只是一种本能,有罪的是我们的想法。 美国学术研究协会中的性问题研究委员会,在洛克菲勒财团的支持下,以印第安纳大学的金赛博士为中心,结合了一群专家,组成调查团,从全国选出五千人,一一进行详细的面谈,历经十年的调查与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份报告——“男性的性行为”。报告中指出,美国男子每二十人中有十九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一个时期,曾有过违反法律的性行为;有婚前性行为经验者,小学学历的高达90%,大学学历的为67%;此外自慰的比例竟意外地高;已婚男子和妻子之外的女子发生性行为者,高达50%。这份报告无意中揭发了许多存在已久的社会问题。 在日本所做的研究,规模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大,但是仍然在确实地进行中。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研究报告相比较,丝毫无法证明战后青少年的性道德意识薄弱。事实

上,性行为开始的年龄以战后的青少年较低,但是产生性欲的年龄则几乎相同(不过有些特殊的例子显示,战前的青少年较早)。所以,在战前性欲和实际性行为的年龄差距甚大,形成了一种异常现象。 在台湾也针对目前社会中所发生的性行为做了详细 的调查,但还是不够完整,即使是对其中较特殊的例子加以深入研究,也无法认定是完全准确的。想要研究性行为,尤其是要弄懂所发表的统计数字,非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将不能为功。例如:有关男性行为调查报告,如能正确了解其数字的意义,就会发现在其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但这些数字对无法正确了解的人是有害的。 虽然我认为仅对性拥有正确知识是不够的,不过当我们以性本能为原动力,来发展人类的幸福生活时,这些正确知识已足以引导我们迈向光明、健康的人生。就如同不懂马达的性能,便无法操作机械一般,假如我们缺乏性方面的正确知识,就无法把性本能提升为两情相悦或更高层次的两性婚姻。 台湾最近这几年的性行为研究调查有令人更惊讶的 发展,婚前性行为的比率节节上升,平均年龄也逐渐下降;然而性行为越来越普遍的他们,性知识却一如往昔的贫乏,这点颇令人忧虑。 性本能除了直接的性行为和生殖外,也会发展成两情

哈佛T. B. Shahar(一)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Tal Ben Shahar在哈佛大学开设的课程“积极心理学”和“领导心理学”,855 名学生选修了该项课程。该课程分别位列哈佛大学课程受欢迎率第一和第三名,超过总人数的20% ,其中23% 的哈佛学生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馈,这两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每学期选课人数最多的教授。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各位,早上好。很高兴能回到这里,很高兴见到你们。我教授这么课是因为,在我读本科阶段时,非常希望能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可能这门课并不是你希望的那样,也可能并不适合你,但希望几堂课后,你能有个大概印象,让你决定这门课是否适合你。 我1997年来到哈佛求学,一开始主修计算机科学。大二期间终于顿悟了我意识到,我身处让人神往大学校园,周围都是出色的同学优秀的导师,我成绩优异,擅长体育运动,我当时在校队打壁球,社交也游刃有余,一切都很顺利除了一点,我不快乐,而且我不明白为什么。也就是在那时,我决定要找出原因变得快乐,于是我将研究方向从计算机科学转向了哲学和心理系,目标只有一个,如何变得更快乐。渐渐的,我的确变得更快乐了,主要因为我接触了一个新的领域,那时并未正式命名,但本质上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研究积极心理学把其理念应用到生活中,让我无比快乐,而且这种快乐继续着,于是我决定将其与更多的人分享。选择教授这门学问,这就是积极心理学,1504号心理学,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一全新相对新兴,令人倾倒的领域,希望同时还能探索我们自己。 我第一次开设这门课程,是在2002年,是以讨论会的形式,只有8名学生,两名退出了,只剩我和其他六个人。一年后,学生稍微多了一点,有300多人参加。到了第三年,也就是上一次开课,有850人参加,是当时哈佛人数最多的课程。这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因为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他们对这一其他现象特别好奇,居然有比经济学导论更热门的课程,怎么可能呢,于是我被请去参加各类媒体采访,报纸广播电视。 从这些采访中,我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模式。我前去参加采访,进行采访,结束后,制片人或主持人会送我出来,说些诸如:Tal多谢你抽空参加采访,不过你跟我想象中的不大一样的话。我漫不经心的问,我无所谓,不过总得回应,有何不同?他们会说这个嘛,我们以为你很外向。下次采访结束时仍是如此,多谢接受采访,不过Tal,你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又一次我漫不经心的问有何不同?她说,这个嘛我们没想到你会这么内向。下一次采访仍是如此,有何不同,这个嘛,更开朗更外向。下一次采访,这个嘛,太害羞了。因为采访中我容易紧张,差不多有几十次采访,每次都是好交际,更开朗,不含蓄更外向诸如此类。最绝的一次,是波士顿一家地方台,我去参加采访,聊了很多,我觉得进行的不错。采访结束,主持人是个热情开朗的男生,他送我出门,拍着我的肩膀说多谢接受我们的采访,然后又是那句,不过Tal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我问,如何不同,那时候,我已经完全被打击了,不过我还是漫不经心的问有何不同?他看着我说,我也说不上,Tal我以为你会更高些。更

(完整版)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耶鲁大学哲学死亡开放课程笔记第一阶段总结 1、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尽管物理主义是随着科学发展看似是正确理解事物的方式,但二元论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思考首先就要把事物分类、明确、定义,而把事物一分为二是寻找区别的过程。比如说,我们研究大脑时,就可以把人类大脑后天积累的神经连接模式单独区分出来,也可以叫做灵魂。大脑这个宇宙最复杂的装置可以看作人体的灵魂。人的复杂性可以看作是生物界的灵魂,同理,所有星体可以看作宇宙的灵魂,因为宇宙是一个熵增的过程(目前还是理论阶段,姑且信之),所有熵减的存在都可以看作与基本的事物本质相反的东西,而且这种熵减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宇宙的形态,因此可以被看作灵魂。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其实和认识论的基本过程有相通之处,也许正因如此,笛卡尔的主要思想就体现在这两块。 唯心主义认为没有身体,只有灵魂。这种论点很迷人,很多哲学家都喜欢这样的思维游戏,也许他们智商太高,内省太深,也许是他们乐于质疑常人所习惯的观感。唯心主义琢磨起来也确实有趣,就象电影《黑客帝国》。唯心主义认为,人所认为存在的东西都是人“认为”存在的,没有灵魂去认为,物质可能是不存在的,或者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的存在,而且不同的灵魂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感知。

按现代科学哲学说法,这种理论的问题是不能证伪,就像如果有人说孙悟空在前一秒钟制造了人类,而且给所有人类各自的记忆,都以为自己活在一个有悠久历史、完整的社会关系的土地上。这样的论点是没法去证伪的,唯心主义也是如此。另外,以唯心主义的观点其实恰好可以反驳灵魂说,人之所以认为人有心灵是不是因为人感觉自己有心灵?也就是所谓的心灵只是人感觉的结果,不是原因。也就是说,心灵的概念也可能是人感觉到结果,而心灵本身是不存在的。那么人是用什么认为自己有心灵呢?心灵吗?这应该算循环论证还是自相矛盾呢? 但唯心主义也有其实际用处,质疑自身的感觉体验,是唯心主义对人类认识进步的一大助力。比如康德认为所谓的物质只是人们所认为的物质,时间和空间只是人感觉的方式,不是真正的存在,也不是真正的物质本质。从现代理论物理的成果看,如果弦论是对的,事物的本质是十一个维度的,只是我们只能感觉到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其它都是蜷曲的。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做为三维生物体能感觉到的是有限的。和康德的论述很有相通之处,现代科学也的确需要质疑一些我们公认的物质特性。(康德在当时本身也是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

情感设计中本能 、 行为 、 反思的解析与表达

情感设计中本能、行为、反思的解析与表达 顾蓉1,穆宝宁2,王刚1,杨延璞1,李珂1,古玉锋1 (1.长安大学,西安710064;2.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西安710068) 摘要:目的探讨情感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从通过介绍唐纳德·A ·诺曼对情感设计提出 的本能、行为、反思3个层次设计,研究不同层次的情感在用户与产品之间表现的特点,探讨不同层次的情感设计方法。结论结论针对优秀产品案例进行探讨,总结归纳了产品设计中情感设计表现方法的运用,详细分析了3个层次的情感设计表现方法是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激发用户与产品的情感互动的。最后提出了设计师应该把握的设计方向,为以后的设计活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关键词:情感;产品设计;本能;行为;反思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15)16-0087-04 Analysis and Expression of Instinct ,Behavior ,Reflection in Emotional Design GU Rong 1,MU Bao-ning 2,WANG Gang 1,YANG Yan-pu 1,LI Ke 1,GU Yu-feng 1 (1.Chang ′an University ,Xi ′an 710064,China ;2.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Xi ′an 710068,China )ABSTRACT :I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emotional design concept in product design.By introducing three levels design of instinct ,behavior and reflection proposed by Donald A Norman ,it research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emotion between users and products ,and explores the emotional design methods of different levels.It summaries the use of performance method of emotional design in the product design process ,and analyzes how three levels of emotional design methods stimulate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product in product design by investigating the cases of the existing excellent products.Finally ,it puts forward design direction of designers should take to provide some ideas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future design. KEY WORDS :emotion ;product design ;instinct ;behavior ;reflection 收稿日期:2015-03-17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2015JQ3068);长安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0009-2014G-1251029、310825151039) 作者简介:顾蓉(1982—),女,西安人,博士,长安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交互设计。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用户整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抉择,而在这看似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带给用户的第一印象,用户试用产品时的感受等,都蕴含着设计师在产品中倾注的设计所传达给用户的情感体验。 在短暂的交流过程中,若带给用户的情感体验是好用的、愉悦的、人性化的亦或是产生某种共鸣、勾起了用户的回忆等,这样的产品必然在同类市场上占领优势,同样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比同类产品长,因此,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渐显著,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产品注入丰富情感,利用情感设计手段进行产 品设计,越来越成为左右一个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1]。 1情感和情感设计 1.1情感的定义、产生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喜、怒、哀、乐、恐、悲、爱、憎等心理状态。 情感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 包装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第36卷第16期2015年8月 87

人性本私,本能向恶,社会向善

人性本私,本能向恶,社会向善----阶级斗争理论反思之四阶级先生认为,在阶级社会,人性就是阶级性;所谓阶级性即是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核心是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因此,阶级先生推论的结果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人性私的根源,也是剥削的根源,还是人性恶的根源。我们已经讨论过,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人的私的存在方式的产物,没有人的私就没有物的私。我们认为,越是动物化的人性本能,越是具有向恶的力量;越是人化的社会人性,越是具有向善的力量。 我们认为,讨论人性首先应该梳理一下人性这个词的概念。所谓人性广义的说法是人的一切属性,比如人作为一种存在物有着一般物质的属性,人作为一种生物有着一般生物的属性,人作为一种动物有着一般动物的属性;所谓人性狭义的说法就是人的特殊属性,这是人区别于一般自然界和动物界的特性。我们这里讲人性是把人性对于道德行为、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里人性一词的概念就更为狭窄,我们讲人性主要讲人性的公和私、讲人性的善与恶。 所谓私即是个体的,维系生命一定仰赖个体本能的自利,饿了不知道把饭送到自己的嘴里,冷了不知道把衣服穿到自己的身上,这样的人凭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呢?一个人哪怕就是一个婴儿,如果不知道为我自利,那么他连一天也存活不了。所谓公即是大家的,个体生命的延续一定依赖群体社会的利他,没有利他就没有群体,没有利他就没有社会,群体社会的纽带只能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人性本私就是说,人类的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私是人的一个自然属性;人的自然特性决定了人的群居生存的方式,决定了人建立起特有的社会文化系统。人的行为既有私也有公,既有利己也有利他。决定人的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物的原因,即无条件反射的本能行为,生理欲望只能是自我的、个体的、自私的,由生理欲望产生的行为也只能是自我的、个体的、自利的;第二种是社会的原因,即有条件反射的社会行为,自私自利一定是存在的,但不是一定有效的,更不是最为有效的。为他利他不仅存在而且必须,不仅符合自利原则,而且常常更为有效;第三种是理性的原因,这就是人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形成的观念和信仰。一个人究竟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一个人究竟怎样评价自己行为的结果;一个人究竟选择什么、放弃什么;一个人究竟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这是文化动物人的特有属性,也是支配人的行为才有的独特力量。人的现实出发点,已经不完全是本能的自私的欲望,也不限于习得的性状的束缚,而是越来越多地受制于人的观念和信仰。 所谓善,就是为他的,就是利他的;所谓恶,就是损人的,害人的。自私是一种关于“我的”和“自利”的自我意识,善恶则是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一种社会文化意识,自利与善恶有最紧密的关系,但它们毕竟不是一回事。人的自利可以是完全个人的无关他人的行为即无关善恶的私事;人的自利也可以是与他人交换的、与他人分享的行为即是善的公事。 从个体维系自身生命的欲望出发,人的本性之私必然是自利的,这种自利本身没有利他的因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仅有欲望本能,也有行为经验,还有理性思维。从本能欲望来说,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痛的是别人,自己不感到痛;一个人杀了另一个人,死的是别人,自己不会完蛋,因此不能不承认人类缺少本能的内在的制止恶的动力。从行为经验来说,施暴者一定会遭到报复,暴力者本身是不会安全的,因此不能不说人类并不缺少外在的他人的对于恶的抗拒。从理性思维来说,人能够认识到一个人的恶的行为会使自己陷于孤立,失去与他人与社会群体的合作关系中的利益,人能够感悟到互相帮助优于互相掠夺,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章 P2 人类行为 定义:人类行为是人类为满足其自身需求,采取某种方式去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或方式。 生理行为:吃饭睡觉生育 社会行为:交友等等 外显行为:可直接观察的 内在行为:不容易直接观察,如情感活动,思考过程。 个人行为或集体行为 理性行为或非理性行为(1、接触与摩擦 2、情绪感染 3、集体激动) 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相对标准:1、符合社会规范,被人们普遍接受的 2、良好的社会适应,正常的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异常行为社会适应性不良或适应困难的行为,通常会带来危害。 3、健康的个体发展。当个人行为符合个人生理、心理、情绪发展阶段特征的可归属为正常行为。) P6 暗示 直接暗示:对特定对象面对面直接发出暗示。 间接暗示:对不确定对象通过传媒符号发出的暗示。 反暗示:受暗示者向相反的方向行动。 有意识反暗示:激将法等 自我暗示:又叫自我控制,依靠思想语言想自己发出刺激,以影响自己情绪和意志,加深观念认识,执着某一行动。 P7 塔尔得人类行为模仿的主要定律 1、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模仿是按几何级数进行的。 2、因传递而是信号减弱时会导致模仿变形 人类行为模仿逻辑定律:1、逻辑冲突率。发明与旧物相悖,二者发生冲突,不易被接受,需经过长期的冲突、摩擦、选择后方被接受。 3、逻辑结合率。发明与旧物不矛盾,模仿加入原有事物,成为文化积累。 人类模仿非逻辑定律:1、模仿总是由内向外,先是思想模仿,后是行为模仿。先是目标模仿,后是手段模仿。 2、模仿是向上的。地位低的人模仿地位高的人。 3、模仿新奇与模仿古老互相交提。

P8 竞争与冲突 竞争与冲突是人类行为中最基本的行为类型。 生物竞争:生存竞争,生物本能,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 社会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竞争因不同的标准被分为不同的种类(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等等) 社会竞争发生条件:1、资源分配不均。2、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竞争目标。3、对象相同。3、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4、一方成功。另一方丧失机会。 社会冲突:是一种互相反对的行为方式,它与竞争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竞争与冲突区别:1、冲突带有敌对情绪。2冲突的根源是个人或群体间在利益、意见、态度等方面的对立,是互相反对,互相打击的。 P10 调适与同化 调适: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调试。2人类与社会环境的调适。 社工开展以调适为目标的服务:1、由冲突引起的调试,在冲突过程中和冲突结束后都需要调试,人需要调整自己来适应冲突中或冲突后的社会环境。2、社会不断发展变迁,人需要调适自己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3、由于文化交流或人口迁移引起的调试。 同化:调适的进一步发展。是社会成员完全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或行为习惯,接受了新的社会环境。或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个人融化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过程。 同化的原因:人口社会流动和社会文化交融。 人口流动引起同化的形式:通婚,移居,入侵。 文化交融引起的: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变迁。 同化的一般规律: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 语言是同化的媒介,也是同化的重要内容。 P12 差序格局 费孝通提出中国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人们行为和人际关系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己”为中心。差序格局中的“己”是从属于家庭的社会个体。 差序格局主张建立以血缘为基础的伦理秩序。主张人治和因人而异,在此基础上实现天地人的内在和谐。 P14 各个理论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论: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引入社会文化因素,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的发展任务都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矛盾冲突。解决

心理学本能理论

心理学本能理论 一、早期的本能理论 现代心理学中的本能概念是随着心理学家对行为动机的研究而出现的。这一概念本身又来源于达尔文的生物学。该理论认为,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先天的生物力量,它预先确定了动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活动,它使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表现为一种可以预见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桑代克、巴甫洛夫为代表的动物心理学家们运用了本能的概念。他们根据动物的生物本能来研究动物行为的心理倾向。其后,这种理论和方法进一步被引入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过程之中。本世纪初,弗洛伊德首先采用了一个以本能为基础的动机理论。他将本能定义为人的生理需要在心理上的表现。他认为人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本能,本能推动并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消除人体的需要状态。不过,弗洛伊德并未详细考察人究竟有多少种本能,他认为该问题应当由生物学来研究。他将人的本能简单地概括为两类,即与生命保存有关的生本能和为死亡服务的死本能。其中生本能包括饥饿、性欲、口渴等。他认为,这些生物本能在人的生命早期得到满足的情况将决定一个人成年之后的行为模式。死本能则是暗中起作用的,它派生出破坏本能和攻击本能等等。当死本能指向内部时,会导致人的自责甚至自杀,而指向外部时,则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视和战争。 本能论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是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他在190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概论》中力图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阐明,人和其他高等动物一样,都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人和动物在其生物发展史上具有一种延续性,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夭然鸿沟。因此,既然动物的一切活动都受本能所支配,那么,在决定人的行为和心理作用上本能也占有主要地位。麦独孤将本能定义为:“由遗传而来,或是本有的一种生理兼心理的倾向。它使其主体对于某一类客体有知觉而注意;当知觉时,主体感受到一种特殊质的情绪冲动,并且对这个客体亦有一特殊的动作,至少也感受要做出这种动作的冲动。’,但麦独孤也认为,在由本能决定其行为的过程中,人和动物并非完全一样。智慧不高的动物,其本能的动作是本能的纯粹形式,未被智慧和后天学习所改变;智慧程度愈高的动物,其纯粹形式的本能动作愈来愈少,而人的本能倾向则是与后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南开大学第四版

社会心理学复习提纲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①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②研究人的社会动机③研究人的社会认知④研究社会态度的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3.群体心理 4.应用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自20C20’由“社会经验论”阶段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社会心理学已从描述转变为实证,从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研究,从理论转变为应用,从大群体分析转变为小群体研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划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大部分。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部分,潜意识包含了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根据这一设想,有三个相应的人格组织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心理能量的基本与源泉,它奉行“快乐的原则”而不受理智、逻辑、道德的约束,以满足本能的需要;自我位于本我和超我之间,主要对两者加以统治和统辖,它遵循“现实原则”,其作用是将“快乐原则”现实化,以此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达到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作用;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层,主要以道德的原则为准绳,它发端与自我并将父母的道德观内化于己,以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父母的要求。 将潜意识冲动归于性的趋利:口唇区、肛门区、生殖器区及生殖欲等。 乔治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是以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人类在生理上的脆弱迫使他们在群体中互相合作,以求生存。2.存在于有机体内部或有机体之间的有利于合作因而最终也有利于生存与适应的行为将被保存下来,因此。。。。。。 主观我与客观我。“主观我”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冲动,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客观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由于个人具有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因此客观我就成为“一般化的他人”。 自我的发展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玩耍和游戏。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式塔学派与勒温的场论:社会认知理论 场:包含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心理环境和行为,而行为则是前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儿童期的社会化:基本社会化 2.青春期与青年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 3.成人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化 4.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化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文化 2.家庭 3.学校 4.同辈群体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篇一:4集BBC纪录片——《人体的奥秘》* 诞生 丛生到死 大脑的发育 危机四伏 人体奥秘纪录片全集篇二:BBC“人类自我了解”系列之《人体奥秘》视频(全集) ( 天下无疾2014-04-09 09:56:32) BBC“人类自我了解”系列之《人体奥秘》视频(全集) 作者天下无疾 以下为视频地址链接,点击可进入 人体的奥秘 人体的奥秘-排毒体验 人体的奥秘(1) ——心脏 人体的奥秘(2)——免疫 人体的奥秘(3)——情欲 人体的奥秘(4)——骨骼 人体的奥秘(5)——新生命 人体的奥秘(6)——衰老 人体的奥秘(8)——求生本能人体的奥秘(9)——性的本能 人体的奥秘(10)——求胜欲望

人体的奥秘(11)——天生英雄的本能 《人体奥秘》第1集诞生之初 《人体奥秘》第2集人类的生存 《人体奥秘》第3集——大脑的形成《人体奥秘》第4集危机四伏的世界 BBC两性奥秘之一-大脑差别BBC两性奥秘之二-吸引力 BBC两性奥秘3之三-爱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一) 01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三)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三)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体世界(四)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一)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本能(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嗅觉和味觉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听觉和平衡感觉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感官百感交集之触觉和视觉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恐惧(二)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人类心智 03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一)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一)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二)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二)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三) 01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脑海漫游(三) 02 BBC人体科学珍藏系列-五官奥秘1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3我能行 人教( 新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能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我能行》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不胆怯”的要求来设置的。设置这方面内容,旨在使学生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有应付挑战的勇气,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本活动由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说一说:把你最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是小小男子汉”教材展示了4幅图片,这四幅图片组成了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小军,因为妈妈有事情不能按时回家而独自在家的故事。第二部分说一说“把你最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教材呈现的是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讲自己故事的热烈场面,图旁还配有一些同学的发言内容。本课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出发,由故事引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培养他们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胆怯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体验,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胆怯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防御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胆怯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无所谓好与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却没有得到关注与引导。一方面,由于儿童对周围生活环境认识相当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成人不要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对胆怯的认识有失偏颇,轻易的给孩子贴上胆怯的“标签”,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困惑与苦恼。另一方面,儿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够做到但由于胆怯而不敢去尝试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受到的是指责和嘲笑,然而这样对他们的生活不仅无济于事,有时甚至雪上加霜。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存在一定胆怯的儿童最容易受到忽视或歧视,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感到自卑,以致恶性循环。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胆小是正常的,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改善的。 2、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娇气、不胆怯,敢于展示自我。

先天的行为趋性反射本能

先天的行为:趋性、反射、本能 生物对单向环境因素的刺激所引起的定向反应称趋性。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趋地性等类,一般是低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没有神经系统的原生生物有明显的趋性反应。臭虫有趋热性,许多昆虫有趋光性。较高等的鱼类也有突出的趋光性,渔民往往利用这点在夜间用灯光诱捕鱼类。高等生物很少有简单的趋性反应,偶尔发生也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反射与趋性之间无严格界限,但反射一般是通过反射弧的。腔肠动物就有反射活动。节肢生物(如昆虫)的反射趋向多样化。脊椎生物有多种反射活动。在人类中,新生儿的抓握反射、吮吸反射,成人的膝跳反射、抓痒反射等等,都属反射行为。在无脊椎生物的行为中,反射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脊椎生物中,反射行为已逐渐不够用了,尤其是哺乳生物直至人类,反射行为仅占行为总量的很少部分。 本能与反射一样,也是不学而能、先天固有的行为。但是,本能的复杂程度要超过反射。在一般情况下,由单个反射弧实现的单一活动称为反射,由两个以上反射弧连贯起来的活动称为本能。本能是先天性行为中最高级的行为模式。本能的范围很广泛。动作个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自己索取食物,一旦遇到敌害有某种自卫能力,个体成熟后能作出求偶、交配、生殖等活动,凡此等等,都属于本能行为。本能也经常表现为一系列反射按顺序的连锁行为。如廷伯根描述的三刺鱼的婚配行为,一环扣着一环,是一个相当有秩序的由一连串的动作所构成的行为。其中主要有:雄鱼将雌鱼引向巢穴,引导入巢;雄鱼用嘴触动雌鱼尾部;在雌鱼产卵后,又将它赶离出巢;随即雄鱼入巢,使卵受精。又如,一只单独生活的黄蜂先作一个巢,然后捕捉一蜘蛛或毛虫,用刺使它麻痹后拖到巢内,再产上一卵,并封上巢口。此后它就再也不顾及此事了。卵孵化出来的幼虫以猎物为食。当它发育长大后,自己挖洞爬出巢外。这只黄蜂到时候也象它上一代那样重复原来的一连串生殖步骤,而这些步骤谁也没有教它,它也从未见到过。本能行为往往在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产生。求偶、交配、作巢、迁徙等等都是如此。这类行为的产物,如蜘蛛的网、有些鸟类的巢,其精巧之程度,使人类中的能工巧匠也惊叹不已。 本能在昆虫中可能是最主要的行为类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大量活动也都属于这一类。有人把细菌行为笼统地叫做“本能行为”,也是这个原因。 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如有的鸟类。在母鸟哺育下长大则鸣叫声较复杂;如果单独饲养,叫声便较为单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