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子与壳体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

连接器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和需求来定制,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设计要求:

1.密封性:连接器的灌缝结构设计应确保高密封性,防止外部物质、液体或湿气进入连接器内部,以保护电路和连接器的可靠性。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如汽车、航空航天或

工业环境,防水和防尘功能尤为重要。

2.抗振动和冲击:连接器常常会面临振动和冲击等外部力的作用,因此灌缝结构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抗振动和冲击性能,以保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耐久性:连接器通常需要长时间稳定运行,在连续插拔或高频插拔情况下,灌缝结构设计应考虑到耐久性的要求,以确保连接器能经受住长期使用而不断开或损坏。

4.化学与环境条件适应性:连接器可能会在不同的化学和环境条件下使用,如高温、低温、潮湿、腐蚀性环境等。因此,灌缝结构设计应考虑材料的选择和特殊涂层的应用,以满足特定条件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要求。

5.维护和修理:在连接器需要维护或修理时,灌缝结构应设计为可拆卸或可更换的方式,以方便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连接器端子与壳体之间的灌缝结构设计要求。具体的设计和实施应

该基于应用的需求和要求,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标准和规范进行。

浅谈水下电连接器的密封设计

浅谈水下电连接器的密封设计 摘要:在水下工程及装备技术领域,随着水下电气设备和装置的广泛使用,用来联系水下电气与水面终端设备或电源的重要元器件,水下连接器也逐步发展起来,并对其要求日益提高,从 1MPa 静水压力要求逐步扩展到 5MPa、10MPa,甚至更高的静水压力要求。水密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插配处具有径向或轴向密封结构,保证插配端的密封;插座纵向具有单头防水功能,可防止水通过连接器进入装备内部而使之破坏;连接器与尾部电缆的可采用密封橡胶保护套、硫化、灌封等方式实现密封,用户可根据在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选择相应结构的连接器。本文介绍了水下电连接器的密封机理,对水下电连接器的横向密封、纵向密封及 尾部与线缆的密封结构设计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水下电连接器;密封;设计 水下电连接器是一种暴露于苛刻外部环境,用来连接电缆、水下用电设备的 水下可插拔连接装置,与采油树、脐带缆等重要部件都有直接联系。当其通电时,电连接器公头插入到母头腔体,防止海水进入和液压油流出以保护腔内电器设备,其腔口位置处设有密封装置。水下电连接器采用橡胶密封,利用橡胶的高弹性和 低硬度特性,在压力作用下橡胶密封件将密封区域的间隙填满,与插针外表面紧 密接触,压力越高,其密封效果越好,且密封件不会因机械作用而损坏。传统的 O型、唇型等密封圈因其密封过程中密封区域面积较小,不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因此水下湿式电连接器须采用接触区域面积较大的橡胶密封形式,但由于其 密封接触区域面积大,且存在静密封和动密封工况,密封性能受密封面上的摩擦 系数、动静密封状态、径向压缩量、外界约束载荷等影响,因此,对水下湿式电 连接器的密封分析尤为重要。 一、水下电连接器密封结构 水下电连接器按照接触密封处采用套筒结构的橡胶密封组件形式,该橡胶密 封组件内壁与插针外表面紧密接触形成大面积的密封区域,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连接器标准和规范 一.工业连接器的标准 1. 美国材料与试验学会(ASTM)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缩写为ASTM)是一个全美性的学术协会,其目的是进行材料的研究和标准化。负责公布标准,试验方法,推荐性用法,定义及其它有关材料。其制定的有关连接器的标准,符号和编号均按照ASTM体系。“B”表示有色金属委员会,后面的数字为标准号,紧接着的数字则表示该标准被首次通过的年份,括号内的日期是指最近修订版的年份, “*”则表示该标准是已被批准的美国国家标准。 ASTM连接器标准 表*-1 标准描述 FOXCONN适用范围 *B63-49(1970) 金属导体电阻及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的测试方 法 ALL *B182-49(1970) 电接触材料的寿命试验 ALL *B193-72A 导电材料电阻率的测试方法 ALL *B277-72 电接触材料硬度的测试方法 ALL *B326-72 微型接触件电阻特性测试方法 ALL *B340-61(1972) 电接触件制成品的保证试验方法 ALL *B477-72 可锻贵金属电接触材料一般要求规范 REF B522-70 电接触用的Au-Ag-Pd合金规范 ALL B539-70 电连接(静态接触)的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ALL B540-70 电接触件用的Pd合金规范 ALL B541-73 电接触件用的Au合金规范 ALL B542-71 电接触件及其使用的有关术语的定义 ALL B563-72 电接触件用Pd-Ag-Cu合金规范 REF B576-73 电接触材料大电流电弧腐蚀试验设计的实用参考方 法 Audio Jack ,Power Jack B583-73 金属基片上镀金层的多孔性试验方法 ALL B596-73 Au-Cu合金电接触材料规范 ALL 2. 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缩写为EIA)接触件方面的标准工作被列在EIA和JEDEC(美国电子器件工程联合委员会)标准以及工程技术出版物的目录中。从这个内容广泛

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技巧

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技巧 一、引言 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技巧是指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针对精密连接器的特殊要求和应用场景,采用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以确保模具的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的技巧。 二、材料选择 在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要考虑到连接器的工作环境、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材料。一般情况下,模具材料应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耐腐蚀性。 三、结构设计 精密连接器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该合理,以确保连接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分体结构,使得模具易于加工和维修。同时,还应考虑到连接器的拆卸和装配方便性,以便在实际应用中更换或维修连接器。 四、模具加工 在精密连接器模具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和技巧,以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质量。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同时,还需要注意工艺参数的选择,

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液的选择等。 五、质量控制 精密连接器模具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连接器质量的关键。在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模具尺寸、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进行检测和测试。同时,还需要进行模具组装和调试,以确保模具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六、模具维护 精密连接器模具的维护是保证连接器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在连接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以防止模具磨损、变形和损坏。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模具的易损件,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七、模具改进 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对模具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改进模具的结构和工艺,可以提高连接器的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八、总结 精密连接器模具设计技巧是确保连接器质量和性能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模具加工、质量控制、模具维护和模具改进等技巧,可以提高连接器的精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在实际应

压缩机端子的封接设计与结构

压缩机端子的封接设计与结构 本文涉及的铁封玻璃目的是用于压缩机接线端子的玻璃封接,所以有必要介绍压缩机接线端子的封接设计与结构。压缩机端子一般由杯形金属外壳、三根穿过外壳的金属针(芯柱或接线柱)、以及壳与芯柱之间的气密性封接玻璃所组成。接线柱上装有接线插口,以便将电流通过芯柱输送到压缩机罩内的电动马达中去。压缩机端子的金属外壳将被焊接到压缩机的罩体腔壁上。压缩机端子的主要特性是电绝缘性、气密性和与压缩机壳体的可组装性。作为电绝缘和气密性封接的玻璃,有时还要用硅橡胶加以覆盖,以便提高防潮和电绝缘性能。 玻璃的电绝缘性一般不如对应体系的陶瓷,为了提高端子的电绝缘性,陈绍鸿等人的专利[1]提出了一个新的封接方法和封接材料,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封接玻璃绝缘子之外,还有一层氧化铝基陶瓷绝缘子,它使玻璃绝缘子与具有一定压力的工作介质或制冷剂隔开。这样设计的结果是提高了绝缘性,防止了所谓的飞弧现象发生,同时具有适当热膨胀系数的陶瓷也能阻止玻璃中微裂纹的扩展。此外该封接玻璃的另一面还覆盖有硅橡胶绝缘子,其目的是克服玻璃尤其是碱性氧化物含量高的玻璃容易吸潮水解而降低电绝缘性的缺点。同样的思路,汪冰等人的专利[2]也在玻璃封接件上采用一种陶瓷支撑体,其材质可以是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铝等。具体地说,本专利涉及一种金属封接用玻璃-陶瓷复合密封结构,包括外壳(含接线柱孔),接线柱(芯柱),封接玻璃,以及玻璃一面或双面上围绕接线柱的陶瓷支撑体。采用陶瓷支撑体的效果是提高了端子的耐高压电性能,以及避免了与封接过程中使用的石墨夹具的直接接触污染的问题。《玻璃与搪瓷》,第44 卷第3 期,以上提到用硅橡胶绝缘子来防止封接玻璃受潮的情况,程继健等人的专利[3]提及了另外一种防潮方法,即在封接玻璃表面上浸涂一层硅油,并用热处理固化该硅油涂层。该防潮表面处理技术可用于冰箱、空调压缩机接线端子。该硅油涂层固化的原理是,一些有机硅油,尤其是含氢硅油,其硅氢键具有较大的活性,能与玻璃表面因吸潮而产生的羟基(OH -)起反应,使弹性憎水硅油膜与玻璃结合牢固,从而使端子获得良好的防潮绝缘性。玻璃因其脆性而对裂纹很敏感,且潮气或水分会加速裂纹的扩展,用有机硅油涂层即可防止玻璃中裂纹的扩展,又将有效地提高封接玻璃的气密性和电绝缘性。由于使用了有机硅油,端子在100% 湿度和30 oC 的环境下放置60 天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 传统的压缩机端子的外壳要焊接在压缩机的罩体上,使压缩机罩体形成一个封闭的高压腔体。这种在封接好的端子外壳周围进行的焊接,无疑使封接玻璃再次受到严峻的热冲击,增加了端子气密性失效的可能性。根据李迪友的专利[4] , 上述严峻的热冲击可以

连接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连接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连接器时,接触正压力是如何决定的?它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由于接触正压力对于以下性能特性之影响,使其成为连接器设计中一个主要参数。 * 配合力 * 磨损 * 接触弹性部上之压力 * 连接器壳体上之压力 * 接触电阻 增加之正压力对以上前四项产生不利影响,而只对一项产生缓和之因素。一样之接触面结构,即冷焊后之粗糙结合部,引起了磨擦及磨损。增加之正压力提高了磨擦力,也增大了配合力及磨损率。缓和之因素是增加之磨擦力同样提高了端子接触部之机械稳定性。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因为它减少了接触面之潜在不稳定性,降低了它受在端子接触面或其附近出现之腐蚀性产品或污浊影响的敏感程度。 如将要被讨论的,增加之正压力使得在端子弹性部上之压力变大,这样反过来也对连接器壳体产生一个更高之压力,因为在大多数连接器设计中,端子是被壳体在某些点所固持的。在端子弹性部上的更高压力对弹性物质产生的强度和其可成形性间之权衡关系有更高之要求。在连接器壳体上之高压力导致壳体更易发生变形,这样可能影响弹性部之固持位置,进而影响正压力。从这一点来看,显示出增加之正压力总的来讲对连接性能产生不利之影响。 然而增加之正压力却可以抵销这些不利影响,接触电阻随着正压力之增加而减少。 增加的正压力对接触电阻大小之必然影响是,接触面积增加,则接触电阻减小。另外,接触阻力的稳定性同样通过两种影响随着正压力之增加而增加。首先,增加之磨擦力提高了接触面的机械稳定性,以及随之产生的对抗端子接触面不稳定之阻力。其次,在端子区域里的这种增加同样提高了接触面之抗腐蚀能力。 从以上之阐述可以看出,正如Whitley和Mroczkowski所论述那样,一个连接器的“最优化〞正压力来自于较高正压力对机械性能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与端子磨擦力有利影响间之权衡。在大多数例子中,“最优化”被译成“最小化”以着眼于使不利之影响最小化。要理解这种权衡需要考虑对接触阻力之影响。两个因素必须加以考虑,正压力需要建立接触面,并且需要保持接触面之稳定性。建立接触面需要产生一个足够的金属接触区,——如果必要,通过破坏或移走表面之氧化膜或污物。在通过要求数量之配合周期后仍保持表面保护层之完整性之前提下,接触面之稳定性来源于通过增加磨擦力而保证之机械稳定性。 来自于Whitley和Mroczkowski二人之图显示,对于镀金之接触表面保护层,10g之正压力已足够产生3Ω之接触电阻,这对于实际中任何电讯装置都能满足需要。然而,这种“金属”或贵金属的最小力并不能解释氧化膜被破坏或移走之原因。常规知识解释说,对一个连接器“最小的”正压力是100g。这种常规知识之来源不为人所知,但可以追溯到一篇1970年贝尔实验室中的文章。不考虑这个来源,最小量也总是阐述成10g以上。所得到之结论是,最小

连接器常见主要结构与设计经验

连接器常见主要结构与设计经验 一. 电脑连接器(CONNECTOR)类产品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焊接型(SOLDER):如USB A(B) TYPE,MINI USB,DVI等。 2. 表面粘贴型(SMT):如PLCC,FEMALE HEADER,HDMI, FPC,USB等。 3. 插板垂直型(DIP):如BOX HEADER,DVI,DDR,AGP,PCI, FPC等. 4. 插板弯脚型(R/A):如DVI,D-SUB,SCSI,USB,FPC,RJ45, 1394等。 5. 夹板型(CLIP):如CF CARD,DDR,DIMM,AGP,PCI等. 6. 叠层型(STACK):如USB双层、三层,UCB双层+RJ45,MINI DIN双层等. 二. 电脑连接器(CONNECTOR)的组成 电脑连接器必须至少具备绝缘本体(一般为塑胶)和导电介质(一般为铜材).因连接器使用环境和功能的要求而增加相应的配 件,如DVI板端产品除了有一绝缘体和导电介质(端子)组成外,为了在未焊接时在PCB板上固定而两侧增加了鱼叉,由于连接线接头插入DVI板端产品时需要接地,线材才能起屏蔽的功能,因此在DVI前端增加了导电介质做的外壳,并要求与鱼叉导通,从而要求鱼叉材质也是导电介质并在PCB板上接地. 三. 电脑连接器(CONNECTOR)的设计 1. 绝缘本体的设计: 绝缘本体的材质我们一般选用的是塑胶,塑 胶的种类很多,我们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的要求来选用 材料.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导电介质怎么固定;

导电介质之间怎么保证绝缘;防呆的设计(为了零部件方便快捷的组装和连接器对插时不会插错插反);定位的设计(需要定位的产品);所设计的塑胶主体应结构尽量的简单,节省材料,组装方便,不良品易维修,塑胶模具易加工;产品的标准外形与规格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更改, 2. 导电介质(端子)的设计:端子的材质我们一般选用的是青铜和 磷铜,部分选用铍铜,我们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的要求来选用材料。端子必须具有三个部分:<1>匹配部分就是指两个连接器之间连接时端子与端子配合的部分即指端子的头部。<2>嵌入部分就是指端子与绝缘本体配合的部分即指端子的卡位部分。<3>焊锡部分就是指端子与PCB板或线材的配合部分即指端子的尾端.为了保证端子在使用中的功能,端子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以下几点:端子匹配部分的形状(怎样保证接触性良好、插拔力);端子嵌入部分的形状(怎样保证端子保持力,端子不晃动,端子间的绝缘良好);端子焊接部分的形状(怎样保证端子易焊接,端子间的绝缘良好); 端子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结构尽可能的简单,节省材料,易于组装,端子模具易加工;产品的标准外形与规格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更改。 3.其余零部件的设计:根据使用的环境和功能选取材料;要求与相关的部件配合良好;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结构尽可能的简单,节省材料,易于组装,模具易加工。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连接器的结构设计简单,用料少,所用材料单价低,易于组装,维修方便,模具易加工,而产品 性能稳定,设备设计简单。

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是电子电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广泛应用于电气、通信、配电、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身安全,制定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要求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 1. 端子材质要求:端子压接时,需要使用合适的端子材料。常用的端子材料有铜、铝、不锈钢等。其中,铜端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潮湿、腐蚀等环境;铝端子较轻,适合用于高频电路;不锈钢端子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长期运行的电路。 2. 端子尺寸要求:端子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端子尺寸不符合要求,会导致电路连接不良,影响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端子表面质量要求:端子表面必须光滑,无划痕、斑迹等缺陷。否则,会影响端子的导电性和接触力,导致电路连接不良。 4. 端子压接力度要求:端子压接时,需要掌握好力度。如果力度过大,会导致端子变形,影响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力度过小,则会导致端子连接不紧密,出现短路等问题。 5. 端子检验规范:外观检查是端子检验的第一步。检查人员需要对端子表面、尺寸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端子表面无缺陷。此外,还需对端子的拉拔力、绝缘电阻等性能进行检测,确保端子质量符合要求。 6. 端子压接标准检测仪:端子压接标准检测仪是针对线束行业品质检验而专门研发的一款精密检测分析设备,整套系统由端子切割设备、研磨设备、腐蚀清洗、断面图像采集系统、线束端子图片测量分析系统等单元组成。采用人体力学设计,模块化组合,流水线式工作流程,让操作更方便、快捷。全套检测系统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个端子的处理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端子断面品质检验的速度。 总之,连接器端子压接及检验标准涉及端子材质、尺寸、表面质量、压接力度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和专业的检测设备,可以确保端子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连接器各构件设计要点总结

连接器各构件设计要点总结 Housing、Contact、S pac er、Shell、Board lock等连接器构件如何设计,这是连接器设计工程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整机设计选用连接器时不能忽略的要素之一。本文正是资深连接器设计工程师做的连接器各构件设计重点总结,是知识和经验的结晶。Housing 它是整个连接器的主体构件,其他的零件往它身上组装。它大致决定连接器的外观尺寸,需确认其结构强度能承受最终使用者正常使用的破坏力或是客户明定的测试规格(例如:要求施加各方向的力于外接cable,不能看到破坏;或是安装螺丝时,施加适当的扭力不能造成破坏)。 既然是主体构件,自然肩负各零件定位的责任,因此与其他零件互配部位的尺寸与公差(包括几何公差)需拿捏适当。重要feature (例如:安装端子的孔,其抽屉宽度)若是由单一模仁决定其尺寸,而该模仁又可由磨床加工制作,则可设定尺寸公差+/- 0.02 mm,以确保功能。其他如正位度、平面度、轮廓度等几何公差也要适当运用,方可确保功能。 端子除了靠housing做空间上的定位,还须靠housing对它的固持力量来产生端子力学行为上的边界条件(例如悬臂梁式端子的fixed end ),进而在公母座配接时产生适当的正向力,同时避免退pin的情形发生。因此端子与housing的干涉段尺寸与形状拿捏必须非常小心。适当的端子倒刺形状以及干涉量,才能得到适当的端子保持力,又不至于因干涉过大造成housing变形或破裂。 在电气功能方面,housing肩负各导体零件之间的绝缘功能,以一般工程塑胶阻抗值而言,只要射出成型做得到的厚度,后续加工过程又没有造成结构破坏,则塑胶产生的绝缘阻抗与耐电压效果都可符合规格要求。只有在吸湿性非常强的材料或是端子压入造成塑胶隔栏破裂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塑胶部分的绝缘阻抗或耐电压不合格的情形,否则该担心的多半是裸露在塑胶之外的导体零件之间的绝缘效果,因为空气的绝缘效果远不及工程塑胶的好。 Housing的设计除了考虑上述的功能性,也须考虑射出成型的制造性,太厚或太薄或是厚薄不均都不适合,太厚则缩水严重,太薄不易饱模,厚薄不均则液态塑料充填时流动波前不平衡易造成冷却翘曲。通常制工负责画好具备零件功能性的模型交给塑模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工程师会依经验判定该在何处加上什么样的逃料以改善成型性,但是若原始设计的肉厚实际尺寸已经很小而又有厚薄比例悬殊的情形,则模具工程师也无法靠逃料调整,制工应避免此种情形发生。模具工程师做好逃料的规划后,应该与制工确认逃料后的结构强度是否仍符合功能性的要求(有时在装配上其他零件之后会有补强

连接器设计规范

连接器设计规范 一、SMT表面焊接技术设计规范 ⑴、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与胶芯基准面相对位置度须≦0.15 mm。 ⑵、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差位置度须与胶芯基准面等高度(= 0)。 ⑶、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佳设计值应低于胶芯基准面0.05 mm。 ⑷、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佳设计角度为90°。 ⑸、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次佳设计角度为向下倾斜约0°~2°(90°~92°)与PC Board 至少应有三分之一以上之接触。 ⑹、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最差设计角度为向上倾斜角度<90°, 此设计角度会造成焊锡性不良。 ⑺、SMT TYPE的连接位置度方向表示,以胶芯基面为零,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⑻、SMT端子在模、治具加工段须注意端子毛边方向,毛边不可在端子与PCB接触面。 二、SMT TYPE 连接器端子脚设计规范 ⑴、PAD的大小主要是受端子脚的Pitch与长`宽而影响。 ⑵、Pitch愈大,相对的端子宽度与PAD宽度亦可加大。 b= a + 0.10 mm min. a = 端子脚宽度 c = 端子脚长度 d= c + 0.40 mm min. b = PAD宽度 d = PAD 长度 下列为建议之SMT TYPE 连接器端子脚与PC Board PAD接触范围 单位 : mm

Pitch 0.50 mm 0.80 mm 1.0 mm 1.27 mm 2.0 mm 2.54 mm a 0.20 0.25 0.40 0.40 0.60 0.60 b 0.30 0.50 0.60 0.80 1.0 1.20 c c c c c c c d c + 0.40 c + 0.40 c + 0.40 c + 0.40 c + 0.40 c + 0.40 e 0.20 0.30 0.40 0.47 1.0 1.34 a=端子脚宽度;长度;e=PAD与PAD间之距离 三、平整度设计建议规范 (1)、SMT TYPE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的相对高低位置视为平整度,一般要求为0.10mmMax. (2)、平整度表示方式有下图所列几种方式; 对SMT产品标准标示: ①、端子间平整度 ②、端子与胶芯基准面位置度。 3、SMT产品设计时须注意到SMT过程吸嘴所须吸取之平面之大小与位置. 4、SMT TYPE 的连接器, 其所有零件脚吃锡状况为95%Min。 四、嵌件成型建议规范 1、嵌件成型以端子导位孔为塑模定位孔故须注意端子之平整度。 2、嵌件成型端子如过长则应于胶芯前方开槽以作端子夹持扶正用。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1.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任何焊接结构都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实用性结构必须达到所要求的使用功能和预期效果 2可靠性结构在使用期内必须安全可靠,应能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抗振、耐蚀等方面的要求; 3工艺性应该是能焊接施工的结构;所选的金属材料既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焊前预加工性能和焊后热处理性能;所设计的结构应具有焊接和检验的可达性,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 4经济性制造该结构时所消耗的原材料、能源和工时应最少,其综合成本低; 此外,还要适当注意结构的造型美观; 上述要求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设计时要统筹兼顾,应以可靠性为前提,实用性为核心,工艺性和经济性为制约条件; 2.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使设计能达到上述的基本要求,设计焊接结构时,应遵循下列的设计原则; 1合理选择和利用材料 所选用的金属材料必须同时满足使用性能和加工性能的要求,前者包括强度、韧度、耐磨、耐蚀、抗蠕变等性能;后者主要是焊接性能,其次是其他冷、热加工性能,如热切割、冷弯、热弯、金属切削及热处理等性能;

在结构上有特殊性能要求的部位,可采用特种金属材料,其余采用能满足一般要求的廉价材料;如有防腐蚀要求的结构,可采用以普通碳钢为基体;以不锈钢为工作面的复合钢板或者在基体上堆焊抗腐蚀层;又如有耐磨要求的构件,仅在工作面上堆焊耐磨合金或热喷涂耐磨层等;充分发挥异种金属材料能进行焊接的特点; 尽可能选用扎制的标准型材料和异型材;通常轧制型材表面光洁平整、质量均匀可靠;使用时不仅减少许多备料工作量,还可减少焊缝数量;由于焊接量减少,焊接变形易于控制; 在划分结构的零部件时,要考虑到备料过程中合理排料的可能性,以减少余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2)合理设计结构形式 能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结构形式都被认为是合理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可从实用、可靠、可加工和经济等方面对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设计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强度、刚度和稳定的要求,以最理想的受力状态去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切忌仿效铆接、铸造、锻造结构的构造形式; 2)既要重视结构的整体设计,也要重视结构的细部处理;这是因为焊接结构属刚性连接的结构,结构的整体性意味着任何部位的构造都同等重要,许多焊接结构的破坏事故起源于局部构造设计不合理处;对于应力复杂或应力集中部位更要慎重处理,如结构中的结点、断面变化部位、焊接接头的焊趾处等; 3)要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为此,应尽量采用简单、平直的结构形式;减少短而不规则的焊缝;一条焊缝上其截面应相同;要避免采用难以弯制或冲压的具有复杂空间曲面的结构;尽量减少施焊时的翻身次数;组装时,定位和夹紧应方便;

成套设备壳体结构设计的要素

成套设备壳体结构设计的要素 摘要:针对成套设备的特点,阐述了其壳体结构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为提高和改善成套设备的电气性能,在结构设计上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结构设计、壳体的选材、防护等级、结构工艺 引言 成套设备是以开关为主的成套电气品,它用于配电系统,作为接受与分配电能之用。它是配电柜、高低压工关柜等配电设备的总称。 成套设备的结构设计是成套设备的重要组要组成部分,机柜、机箱、仪器仪表外壳等都属于机械结构范畴。成套设备的壳体结构为电气部分提供安装、支撑、联结、传动、连锁、定位、防护、装饰、美化、指示等功能,为零部件、电气连接和元器件之间的兼容提供保证。它不但直接关系到设备性能的好坏,而且可以提高整机性能,大大提高设备的附加值。 文章就成套设备结构设计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成套设备壳体结构的设计及技术要求 成套设备结构设计总则 成套设备的结构设计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仅要保计元件在设备壳体内的配线布线有足够的空间,而且要保证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防锈、防潮、防腐蚀;由于设备壳体内的元件数目不同,壳体的重量也不同,如果电气元件数量过多,壳体的板材厚度选择过薄,就会导致壳体变形,给现场安装造成一定的麻烦。 所以,成套设备的结构设计要合理、安全可靠,必免刚度和强度不足,导致壳体变形,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情况下,壳体的设计要协调匀称、造型美观、比例适当、防护等级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在不同的环境下,防护等级要求也不同。例如,室内挂箱或落地柜防护等级一般要达到IP45以上,户外箱或柜防护等级要达到IP54以上。 此外,根据现场情况的不同成套设备也有着不同的安装方式,工程师要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和客户的要求给成套设备选择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安装维护的安装方式。 成套设备壳体尺寸确定的因素 成套设备的壳体结构是成套设备组安装的基础,因此,壳体的结构设计、加工工艺就成了基础中的基础,有如房屋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房屋就会倒塌,如果壳体制作的不发,就会给后序的安装、配线、现场安装设备等工作增加了很多

JST常用端子设计规格

JST常用端子设计规格 JST(Japan Solderless Terminal)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连接器制造商,提供各种类型的连接器和端子,用于电子设备的连接。JST连接器在电子 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设备的制造和组装过程中。以下是JST常用 端子设计规格的详细介绍。 1.端子类型:JST连接器提供多种类型的端子,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 选择合适的端子。常见的JST连接器端子类型包括: -接插式端子(插头端子和插槽端子) -弹簧和卷簧式端子 -弹片式端子 -针式和座式端子 -簧片式端子 -焊接端子 2.材料选择:JST连接器的端子通常由导电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如 黄铜、铜合金、钢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 3.绝缘材料:端子通常使用绝缘材料包覆,以防止电流泄漏和短路。 常见的绝缘材料有热塑性塑料(如聚酯、聚酰胺)、硬尼龙(PA)等。 4.电流和电压容量: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应满足特定应用的电流和 电压要求。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类型和尺寸,以确保端子能够 承受所需的电流和电压。

5.连接方式: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要考虑连接方式,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常见的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插孔连接、卡扣连接等。 6.维修性和更换性:端子设计也应考虑到维修性和更换性。设计端子时,应确保端子可以轻松安装和卸下,以便进行维修和更换。 7.环境适应性: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还应考虑到环境适应性。端子应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潮湿或腐蚀环境。 8.机械强度: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以在抗震、抗振动等条件下保持可靠的连接。 9.尺寸和布局: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要考虑连接器的尺寸和布局。根据应用空间和连接需求,选择合适的端子尺寸和布局。 10.符合标准:最后,JST连接器的端子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国际和行业标准,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RoHS环保认证等。 以上是JST常用端子设计规格的详细介绍。设计工程师应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JST连接器端子,并根据规格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端子的质量和设计决定了连接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因此端子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连接器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结构设计规范

产品结构设计规范 说明:图示:所有产品结构设计,都应在品质至上的基础上,以简单实用、生产(装配)容易、符合客户要求为主。分件及装配,先从生产角度构思。尽可能减少生产工序及零件,以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提升其市场竟争力。 1. 产品壁厚塑胶件的设计尽可能做到一次完成。对于难以保证的位置,应考虑到产品加胶容易,减胶难。预留些加胶的空间。 产品壳体厚度:产品的的壁厚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体积大小、功能要求以及材料不同。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 为上限。通常在满足所需要求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产品壁厚。) 1) A 类:塑件外形高低小于150mm,如MP3、MP4、GPS、遥控器等 (ABS). 壁厚度一般为1.20mm~2.0mm。 2) B 类: 塑件外形高低150~250mm,如座式电话机(ABS),壁厚度 一般为1.8mm~2.5mm。 3) C 类: 塑件外形高低250mm以上,如电饭煲(PP) ,器械外罩 (ABS) 。壁厚度一般为2.5mm~3.0mm。 4)D类:对于对壳体有特别要求的产品,如音箱(壁厚对音响效果影象 较大) ,壁厚由3.0mm~4.0mm不等。 5)产品的壁厚直接影响到其寿命及成本,过薄可能会造成制品强度和刚 度不足,受力后容易翘曲变形。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复杂的零件 难以成形,使用过程容易变形破裂。过厚则增加材料的成本,成型周期加长,降低生产率,产品表面产生缩水、气泡等不良现象。 6)在产品壁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体积大小、材质、使用场合。参考客 户意见等资料。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受外加力或气压水压等,更须作出适当计算。 7)A类产品通常会有小装饰件,装饰件壁厚为0.8 ~1.2 。 8)不建议使用大件的塑胶装饰件,大装饰件可改用厚为0.6 ~1.0 的 不锈钢件。 9)IML件壁厚要求1.2 以上,局部壁厚不小于0.8 ,凹陷的深度不 大于0.3 。 10)尽可能的保持塑件有均一的壁厚,若是无可避免地产生厚薄胶的渐 变,塑件的局部壁厚不小于平均壁厚的一半,而且要求做平缓的过度面加大的导圆角(过度面与局部壁厚3:1)。 (图1-1 ) 图1-1图1-2

端子压接规范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 介绍 1. 压接高度过小 2. 压接高度过大 3. &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 5. 松散的线芯 6. 剥线长度过短 7. 线缆插入过深 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 9. 压接过于靠前 10. 喇叭口过小 11. 喇叭口过大 12. 尾料过长 13. 弹性片弯曲 准则 介绍 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图A)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

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

结构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要求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 机械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确定的原理方案,确定并绘出具体的结构图,以体现所要求的功能。是将抽象的工作原理具体化为某类构件或零部件,具体内容为在确定结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以及与其它零件相互之间关系等问题。所以,结构设计的直接产物虽是技术图纸,但结构设计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图纸只是表达设计方案的语言,综合技术的具体化是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机械结构设计特点 机械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有:(1)它是集思考、绘图、计算(有时进行必要的实验)于一体的设计过程,是机械设计中涉及的问题最多、最具体、工作量最大的工作阶段,在整个机械设计过程中,平均约80%的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对机械设计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机械结构设计问题的多解性,即满足同一设计要求的机械结构并不是唯一的。(3)机械结构设计阶段是一个很活跃的设计环节,常常需反复交叉的进行。为此,在进行机械结构设计时,必须了解从机器的整体出发对机械结构的基本要求 机械结构件的结构要素和设计方法 结构件的几何要素

机械结构的功能主要是靠机械零部件的几何形状及各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的。零部件的几何形状由它的表面所构成,一个零件通常有多个表面,在这些表面中有的与其它零部件表面直接接触,把这一部分表面称为功能表面。在功能表面之间的联结部分称为联接表面。 零件的功能表面是决定机械功能的重要因素,功能表面的设计是零部件结构设计的核心问题。描述功能表面的主要几何参数有表面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表面数量、位置、顺序等。通过对功能表面的变异设计,可以得到为实现同一技术功能的多种结构方案。 结构件之间的联接 在机器或机械中,任何零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除了研究零件本身的功能和其它特征外,还必须研究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零件的相关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两类。凡两零件有直接装配关系的,成为直接相关。没有直接装配关系的相关成为间接相关。间接相关又分为位置相关和运动相关两类。位置相关是指两零件在相互位置上有要求,如减速器中两相邻的传动轴,其中心距必须保证一定的精度,两轴线必须平行,以保证齿轮的正常啮合。运动相关是指一零件的运动轨迹与另一零件有关,如车床刀架的运动轨迹必须平行于于主轴的中心线,这是靠床身导轨和主轴轴线相平行来保证的,所以,主轴与导轨之间位置相关;而刀架与主轴之间为运动相关。 多数零件都有两个或更多的直接相关零件,故每个零件大都具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要求规范

word Q/ZX xxxxxxxxxxxxxxxx某某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Q/ZX - 2001 连接器、线缆选型与其组 件设计规X 2001- - 发布 2001- - 实施 xxxxxxxxxxxxxxx某某发布

Q/SZX 2001 - 01 目次 前言 1 X围1 2 引用标准1 3 定义1 4 连接器的选型2 4.1 连接器的分类2 4.2 欧式连接器选型2 2 4.2.2 欧式连接器选型7 4.3 2MM连接器选型7 4.3.1 2MM连接器特性7 4.3.2 2MM连接器选型14 4.4 RF连接器选型14 4.5 D-SUB连接器的选型15 4.6 扁平电缆连接器的选型16 4.7 IC插座的选型17 4.8 圆形连接器选型17 4.9 各种接线端子、电源连接器选型18 5 电缆选型18 5.1 电线选型18 5.2 通信电缆的选型18 5.3 RF电缆的选型18 6 电缆组件的设计19 7 验证19

Q/SZX 2001 - 01 前言 本标准主要依据电连接器、电缆与RF电缆组件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xx某某CDMA事业部工艺结构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部门:CDMA工艺结构部工艺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 本标准于2001年12 月首次发布。

xxxxxxxxxxxxxxxxxxxxx 某某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 1 X 围 本标准适用于CDMA 通讯设备所用连接器、线缆选型与其组件设计。 2 引用标准 如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如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38.1-1999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一部份:总规X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 142A —94 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X IEC 1076-4-101:1995 CONNECTOR WITH ASSESSED QUALITY ,FOR USE IN d.c. LOW-FREQUENCY ANALOGUE AND IN DIGITAL HIGH SPEED DATA APPLICATIONS PART 4 Printed Board Connectors IEC 60603-1:1991 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 的连接器 第一局部:总规X — 一般 要求和编制有质量评定要求的详细规X 的导如此 IEC 61169-1:1992-08 射频连接器总规X —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电缆组件 具有规定性能作为单个元件来使用的线缆和连接器的组合件。 连接器 通常装接在电缆或设备上,供传输线系统电连接的可别离元件〔转接器除外〕。 3.1 术语 3.1.1 类型 type 一个特定的分门类中的连接器,例如:单件式连接器〔边缘插座连接器〕,两件式连接器。 3.1.2 品种 style 一个类型中的一种特定的连接器。 3.1.3 规格 variant 一个类型和品种内或相关的一系列连接器中连接器的变异。 Q/SZX 2001 – 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