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80%是贷后管理造成的,且贷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如何强化贷后管理,是困扰各商业银行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本人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内的某商业银行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查阅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相关资料,研习了巴塞尔协议,走访相关银行的信贷部门,与相关信贷人员进行交流,取得了实务中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参阅了《中国金融》《南方金融》《区域金融研究》《现代商业银行导刊》《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工程》等相关文献资料,采用个案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相关银行对完善贷后管理的探索。通过了解相银行关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处置情况及责任认定的结果,结合所学的金融理论,经过总结和思索,本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国情,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和盈利点都在贷款。因此,贷款的质量是保证银行安全的关键因素,而要保证银行的贷款质量,信用风险可通过项目准入进行控制,市场风险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预警,银监检查预警等相关机制实现。唯有借款的变化是通过银行客户经理通过日常对项目的了解实现的。也就是说,贷后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银行对信贷资产管理的好坏。从调查行了解到的情况看,尽管该行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受人员、机制、技术支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尽管目前资产没有出现损失,但存在明显的潜在风险隐患。本文试图所关注的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促进银行科学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第一章导论

1.1货后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开始到该授信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检查、分析与发现、决策与行动、信贷档案管理、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与贷前和贷中管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信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贷后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上涉及体制、机制、制度,从任务上涉及风险的管理和新商机的发现挖掘,从管理主体上涉及总分行、基层行的前中后台多个业务条线和人员。贷后管理涉及内容多,风险点多,同时又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据某分行统计,近三年在进行责任认定的不良贷款中,涉及贷后管理的原因超过了80%。因此,加强贷后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贷后管理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状态决定了商业银行是一种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企业,其显著特点是高风险性。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过程中,与其经营目标相对称的是高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作为银行最重要的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交付风险和金融风险。银行除了面对一般企业常见的风险外,在信贷资产经营中还要面对特殊的风险,即使是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经营风险,也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的特点而使银行承受的一般风险具有特殊性。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对于信贷风险管理,每家银行都有一套多年形成的习惯做法和思维方式,这些占支配地位的习惯和做法,对于一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和贷款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由于历史、传统

习惯以及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等多种原因,普遍存在着重贷轻管的思想,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理论性和科学性,致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影响了银行经营活动和收益。因此,引入科学的信贷风险管理思想,建立系统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推动我国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贷后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中国信贷管理体制和改革

1987年开始,人民银行_总行和省人行发出一系列深化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省市各专业银行也提出完善“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及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办法,将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综合信贷计划(包括人民银行和各家专业银行的信贷收支计划)、专业银行信贷计划和人民银行信贷计划。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作为单独的计划,不包括在国家综合信贷计划_内,实行计划与资金分开管理原则,人民银行核定专业银行的年度信贷计划是“笼子”和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要面向市场,通过吸收存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等方式筹措,人民银行不再包资金供应。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实行“合理供应、确定期限、有借有还、周转使用”的原则。人行总行核定各地人民银行分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额度,在这个额度内对专业银行按月按季灵活掌握发放,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将贷款分为两类:一类为年度性贷款(即原来的计划内贷款);一类为短期贷款,包括日拆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再贴现。这两类贷款可分开管理和控制。并将贷实贷权下放到二级分行,增强大中城市人民银行调控资金的能力。专业银行上下级之间资金往来的调拨关系改为借贷关系,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资金往来由单纯供应资金转为实行资金调控,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确定对专业银行贷款。为增强资金间接调控手段,1987年初

将建设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30%降为10%后,同年10月又对各专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10%提高到12%。同时还规定财政性存款归人民银行管理,市人民银行系统的资金管理也实行指标管理。各专业银行分别制定信贷资金分层次管理的具体办法,增强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动专业银行管好用活信贷资金_的积极性。

1988年,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严格信贷资金管理的通知》,及省人行与各专业行下发的《关于加强贷款规模的通知》,各行再次完善、充实“实贷实存”的管理办法,加强信贷规模的考核和监控,采取双线管理条块考核,实行层层负责,增强金融宏观调控能力,存款准备金率从12%提高到13%,对专业行再贷款实行期限管理的新办法,积极开展清仓挖潜,调整信贷结构,如期收回超限额短期贷款,通过各项措施回笼货币,稳定金融,信贷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抑制。

1989年,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认真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的货币信贷政策。市人行提出“瞄准市场,管紧存量,搞活滞量,用好投量,优化总量”的指导思想和相应措施。市政府向有关部门批转《福州市调整信贷结构的意见》。各专业银行围绕盘活滞量,调整存量,进行结构调整,通过清仓挖潜,清拖欠,全年盘活资金近3亿元,压缩一般贷款0.5亿元。市政府成立“整、治、改办公室”,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对前景欠佳、严重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淘汰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银行信贷结构有所改善。同时加强对福州开发区基础设施贷款的管理,提出将每年开发区归还的基础设施贷款,列入区财政预算,以区年财政收入的40%和土地回收全数安排还贷。为调节好各个时节的资金,按专业银行资

金松紧和经济部门对季节性资金供求情况调节,中央银行再贷款。

1990年,根据省人行《进一步完善1990年信贷资金管理的意见》,市人行继续完善分层次信贷计划和全社会信用规划的管理。分四个层次进行管理和监控。第一层次是对银行、城乡信用社、各类信托投资机构和企业各种债券、股票、集资等信用活动进行总量控制;第二层次是包括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信贷计划;第三层次是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城乡信用社等在内的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计划;第四层次是企业各种形式的债券、股票和集资活动。继续实行贷款限额管理,控制好信贷总量。对贷款限额继续实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按月考核,适时调节”的办法,并按照“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控,各家银行“以条为主”,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监控;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块为主”,由同级人民银行负责管理和监督。全年贷款限额为指令性计划,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各家银行的季度贷款限额为指导性计划,由各自上级行适时调控。是年,市人行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适时调节,提高效益”的货币信贷政策,以及五家总行联合召开的“从紧方针不变,适当调整力度”的电话会议精神,先后制定《关于当前贷款掌握的十点意见》《关于支持企业生产的几点,意见》《福州市金融部门支持企业技改的优惠法》《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融通暂行办法》,及时把握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合理增强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支持重点工业生产企业的资金需要,重点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一、二类企业。扶持商业、粮食、外资部门的经营,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主要支持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副食品基地生产等。促进企业技改升温,调整全市产业、产品结构。

1994年,市人行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按照总行的授权,负责辖区内的信贷资金管理。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要由信贷规模管理为主的直接控制,逐步转向运用社会信用规模、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基准利率、比例管理等手段的间接控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我发展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以金融机构的资本及负债制约其资产总量及结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有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率、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股东贷款比例和贷款质量比例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接受人民银行对其资产负债比例及其资产质量的检查和考核,以提高信贷资金效益,减少资产风险。

2010年,央行拟建立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根据经济增长速度确定信贷投放速度,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将纳入考量范围。分析人士预计,明后年银行或会有资本充足率压力,而若真的与这些指标挂钩,新的信贷管理体制将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也会更有效地从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将信贷管理方式从行政管制向综合运用市场化调控手段转变。央行可能不再设定信贷目标,而是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动态拨备率、存贷比指标来指导信贷投放。

2.2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中国特色的信贷管理面临挑战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以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界、理论界,都对信贷风险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从理论界来看,有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研究的大量学术论文和著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出现,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信贷风险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如阳洁、胡静(1999)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评价进行了研究。武剑(2000)从包括风险内控机制、风险转化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监管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等几方面内容,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快建立我国的信贷防范机制。高伶(2000)认为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关键在于对借款企业的违约风险的控制,并借鉴国外银行对企业违约风险的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对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快,国内有些学者开始关注巴塞尔协议,并开始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风险管理模型。沈沛龙(2001)对新的资本充足率框架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詹向阳、张兴胜(2001)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发表了研究成果。许燕(2002)从骆驼评价体系(CAMEL)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关系。于泽献(2002)从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内部风险组织建设、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及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创立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朱德标(2003)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下,银行对外部环境的改变能力仍是有限的,银行在此环境下,更为迫切的是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练好内功,健全和完善我们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其核心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针对客户的统一授信决策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授信决策机制;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贷后管理体系。马韶辉(2004) 则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状况跟踪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比较系统地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化解的模式和框架。杨卫山(2004)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信贷资产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当前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从建立、完善内控体系和提高识别风险能力两方面入手,运用动态审核原则以及设置的风险管理模型系统地构建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周开国(2005)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型,分别详尽地阐述了各个模型度量信贷风险所用的方法,从理论上阐述了国内外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上的差异,指出我国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郭战琴(2006)认为银行通过选择风险损失参数,应用参数规划模型即可确定出在风险和收益均衡状态下,不同信贷风险项目的最优组合投放权重,获得既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由上可知,我国对银行信贷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借鉴国外的模型和技术上,很少有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的研究。另外,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国内还没有形成全面管理框架,所进行的只是信贷风险的条块分割管理。基于此,本文试图对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做出比较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思路和有效措施。研究思路和研究思路本文首先界定了信贷风险的内涵和种类,阐述了信贷风险管理的涵义及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次,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最后,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提出从构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来防范信贷风险。

2.3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自身不断摸索以及对西方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对原有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信

贷风险的管理无论从理念还是手段来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信贷风险的识别、衡量等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着重于定性分析,事后纠偏,静态分析及局部分析;从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来看,近几年来部分商业银行已着手开展了信贷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信贷风险预警和区域信贷风险预警两个方面,通过对行业环境和区域经济诸多因素的系统分析,得出了综合的行业风险预警指数和区域预警指数,但还未形成完善的综合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并且无法预测信贷风险的未来发展变动趋势;从信贷风险管理手段来看,信贷风险的控制与处理的机制还很薄弱,手段方法还很单一;从信贷风险补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普遍存在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呆坏账不能得到及时的核销以及资本金补充渠道不畅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将从以上四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阐述。

信贷风险识别和量化手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测量主要为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观性太强。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根据以往的经验、感觉等这些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方法来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信贷风险的分析方法采用文字性叙述的定性的分析方法较多,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对信贷风险度量的模糊性,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信贷风险的实际状况。即使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一般也是静态的定量分析,受限于对财务效益和清偿能力的调查分析。而且,在调查分析中,我国商业银行只注重贷前的信用分析和财务分析等静态的定量分析,而未注重通过建立各种数理分析模型和专用的软件工具来对贷款的风险数量化、具体化,进而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监测和控制,并根据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的变化来准确地识别信贷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信贷风险防范和预警

机制缺乏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长期以来都是基于手工操作的。信息层层上报、指令层层下达的迂回式操作流程已经严重制约决策层对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由于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难以保证,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几乎无从谈起。亟待由传统信贷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转变。但是由于管理体系、技术条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商业银行对于事前风险控制工作显得较为薄弱,很难将“贷前审查、贷中检查、贷后复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启用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对于早期风险的防范近乎一片空白,主要通过贷款风险度、单个贷款比例和不良贷款比例等反映和监控信贷质量的一系列指标来约束各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信贷行为,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质量的控制。但这种监控偏重于对粗放型银行经营行为的质量约束,己逐渐不适应国内银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并且不符合现代化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关于行业、区域信贷风险预警这两方面的研究,中国建设银行目前已取得了较大成果。建设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组织了专家小组对全行业务涉及的行业和区域的信贷风险进行了全景式分析扫描,通过对行业的环境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信贷风险等四个方面以及对区域经济景气度、经济开放度、国家支持政策、企业经济效益以及当地建行的信贷质量、盈利性和流动性等因素的分析,得出了综合的行业风险预警指数和区域预警指数1。目前建设银行虽然对行业及区域信贷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全行尚未形成包括具体微观信贷主体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具有一定操作性的综合客户信贷风险预警模型。同时现有的信贷风险预警研究主要是通过设定先导性指标实现风险预警功能,而无法实现对信贷风险未来发展变动趋势的预测。

信贷风险控制和管理手段落后在我国,信贷风险控制与处理的机制还很薄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浅议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80%是贷后管理造成的,且贷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如何强化贷后管理,是困扰各商业银行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本人选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区内的某商业银行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查阅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相关资料,研习了巴塞尔协议,走访相关银行的信贷部门,与相关信贷人员进行交流,取得了实务中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参阅了《中国金融》《南方金融》《区域金融研究》《现代商业银行导刊》《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工程》等相关文献资料,采用个案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模式,现状、存在问题,相关银行对完善贷后管理的探索。通过了解相银行关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处置情况及责任认定的结果,结合所学的金融理论,经过总结和思索,本人认为,按照中国的国情,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和盈利点都在贷款。因此,贷款的质量是保证银行安全的关键因素,而要保证银行的贷款质量,信用风险可通过项目准入进行控制,市场风险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预警,银监检查预警等相关机制实现。唯有借款的变化是通过银行客户经理通过日常对项目的了解实现的。也就是说,贷后管理工作的好坏,决定了银行对信贷资产管理的好坏。从调查行了解到的情况看,尽管该行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受人员、机制、技术支持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尽管目前资产没有出现损失,但存在明显的潜在风险隐患。本文试图所关注的问题作些有益的探索,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贷后管理工作,促进银行科学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负债管理练习答案

第二篇负债管理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 1.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和经常性的资金来源是( C )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存款 D、储蓄存款 2.商业银行抗衡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的结果是出现了( A )。 A、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B、协定账户 C、信用证 D、股金汇票账户 3.在银行存储时间长、支付频率小、银行最稳定的外界资金来源的存款是( B ) A、储蓄存款 B、定期存款 C、支票 D、活期存款 4.银行为维持日常性资金周转、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重要 方式是( A ) A、同业拆借 B、再贴现 C、再贷款 D、回购协议 5.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贴进票据的行为是( B ) A、再贴现 B、回购协议 C、转贴现 D、再贷款 6.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是指( C ) A.同业拆借 B.向中央银行借款 C.存款类负债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7.关于同业拆借,叙述正确的是( C ) A.拆借双方仅限于商业银行 B.拆入资金只能用于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C.隔夜拆借一般不需要抵押 D.拆借利率由中央银行预先规定 8.以支付命令书取代支票,并可以自由转让流通的活期存款账户是(D ) A.ATS B.MMDA C.CDs D.NOWS 9.核心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的( B ) A.易变性存款 B.稳定性存款 C.季节性存款 D.脆弱性存款 10.目标利润定价法的核心在于( B ) A、严格测算各种存款的营业成本 B、计算存款的历史加权成本 C、确定存款的边际成本 D、确定存款的风险成本 二、多选题 1.具体的负债成本率测度分析主要包括的计算指标有(BCD) A.利息率 B.历史加权平均成本率 C.加权平均预期成本率 D.资金边际成本率 2.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成本主要取决于(ABDE) A、负债利息率 B、其他成本率 C、连锁反应成本 D、负债结构 E、可用资金比率 3.西方商业银行非交易账户主要包括(BCE)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货币市场存款 E.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4.主要的新型活期存款品种有(ABD) A、NOW账户 B、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C、小储蓄者存款单 D、协定账户 5.协定账户涉及的账户有(ABC) A活期存款账户 B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 C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 D联立定期储蓄6.存款工具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ABCD)

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思考 蔡家强 (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广东广州510045) 收稿日期:2008-12-11 作者简介:蔡家强(1971-),男,广东湛江人,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主要从事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引起了国内银行界对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尝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加强贷后管理的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贷款;贷后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2-0097-03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09年2月第30卷 第2期 Feb.2009Vol.30 No.2 自2007年春季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日益蔓延引发了令全球震惊的“华尔街金融海啸”,也引起了国内银行界对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而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是指从银行客户获得信用到授信业务结束期间,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一、商业银行强化贷后管理刻不容缓 贷后管理体现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成果,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前期的贷前管理、贷中管理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国内银行业有贷款质量“三分在贷,七分靠管”、不良贷款“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等说法。很多不良贷款在贷前都没有问题,但最终还是变成了不良贷款。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新暴露不良贷款中至少有50%都存在着贷后管理问题,也就是说,贷款质量与贷后管理有着高度的相关性,能否及时发现、识别,并妥善防范、化解、处置风险,关系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关系到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 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现状如何?一位资深银行家作出了这样的评价:现在的贷款风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贷后管理,明显具有“抛荒贷”之忧。在美国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国内商业银行均受到了一定影响。有媒体预测2009年银行业利润基本无增长,因此,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从而提高信用风险抵御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见,当前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贷后管理严重缺位,与亟待提升贷后管理能力的重大难题,而破解难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刻不容缓加强贷后管理。 二、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缺位原因分析 经初步调研,笔者认为国内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缺位的主要原因有: (一)“重贷轻管”的错误观念久治不愈,对贷后管理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有限。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前一轮的改制上市后,大多有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回报的要求,有大规模扩张的冲动,而加快贷款投放就成为各银行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而实际上,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公贷款增量和存量比例大概是1:10的关系(个人贷款约为2:10)。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不少商业银行骨子里 97

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

第六章商业银行:管理与创新 二、选择题: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属于系统性风险的有:( ABC ) A 购买力风险 B 利率风险 C 汇率风险 D 管理风险 2、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核心资本不低于风险资产的:( A) A 4% B 6% C 8% D13% 3、以下属于商业银行附属资本的是:(ABD ) A 资产重估储备 B 次级长期债务 C 公开储备 D 普通准备金 4、属于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是:(AC ) A 普通股本 B普通准备金 C 公开储备 D 债务性资本工具 5、可以用来充当商业银行二线准备的资产有:(ABD ) A.拆放同业资金 B. CDs C.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国库券 6、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是重要的财务报表,由以下部分组成:( ABC ) A资产 B负债 C股东产权 D存款 7、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反映银行资金运用,它的组成有:( ABCE ) A现金资产 B投资 C贷款 D资本

E其他资产 8、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是反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包括:( ACDE ) A股东权益 B投资 C借款及其他负债 D存款 E公积金 9、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AE ) A贷款业务 B借款业务 C信托业务 D承兑业务 E证券业务 10、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从事( A)的经营活动。 A购买有价证券 B租赁 C代理买卖 D现金管理 11、可以归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有:(BCDE ) A信贷业务 B汇兑业务 C信用证业务 D代收、代客买卖业务 E投资业务 F贴现业务 12、银行代客户买卖外汇和有价证券的业务属于:(D ) A汇兑业务 B证券业务 C承兑业务 D信托业务 13、商业银行替客户办理中间业务可能获得的实际好处是:( A ) A手续费收入 B控制企业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浅析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浅析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浅析 xx年作为“xxx”第二年,距离改革开放已有四十年,中国经济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后,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积累了大量财富,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持续走高,储蓄存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希望财富能得到保值与增值。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已经瞄准了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财富管理这一块蛋糕。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研究财富管理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加强财富管理的风险控制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了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据《2013-xx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分析,财富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 再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计划。 第四,各种优先优惠措施。这是银行为稳定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多属于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最后,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与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贷后管理与风险识别 主讲人:吴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课程背景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换挡期,商业银行也将迎来自身发展的“新常态”:整体规模增长放缓,融资需求结构性低迷,负债成本有所上升,盈利能力面临持续挑战,部分区域和行业信用风险明显缺失。这些特点与银行业在多种外部压力下谋求转型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课程优势本课程讲师吴瑕女士从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投融资研究近二十年,结合我国三十年的中小企业成长实践,研究了大量成功与失败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总结出一套非常成熟而具有前瞻性的理论观点,其专著《融资有道》《理财有道》广受企业家、经济学家等社会各界好评,并在我国图书市场畅销多年。 新经济、新常态伴随着新思维、新理论,本课程从全新的角度看待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与风险防范等问题,理论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生动。本课程已经成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支行经理培训的经典课程。 培训收益深度分析商业银行的贷后风险来源及种类,总结贷后风险管理经验,提高贷后风险识别能力。

课程特点轻理论、重实务;轻规则、重创新;案例教学、深入浅出、通熟易懂。在分析我国企业案例同时引用哈弗商学院案例。 演讲风格复杂问题简单化、财务理论通俗化、专业问题生活化。 培训对象商业银行的支行经理、贷款经理、风控经理。 课程提纲 一、贷后管理 (一)贷后管理的概念 (二)贷后管理的意义 1、是信贷管理的最终环节 2、是银行转变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 3、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4、是商业银行变革服务客户模式的手段 (三)信贷风险的种类 1、信用风险 案例:伪造555份合同骗贷10亿富豪自制金缕玉衣 2、市场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操作风险 5、法律风险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导语: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适应经营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市场化、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目的、含义及内容 在以市场主导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适应竞争需求就必须对市场反应灵活,而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 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事务,目前,管理工作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所谓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对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管理创新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综合体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其改革的重点,所谓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就是指商业银行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方式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清晰划定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权责范围和管理半径,建立规范明确的管理主体责任归属制度;二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手段,建立以量化管理为主、定性管理为辅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指标体系;三是调整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层次,适当压缩管理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推行扁平化效率型管理方式。 二、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创新的推进因素与阻碍因素 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创新是有效整合其资源以实现经营目标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但同时又会受到多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I 第1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概述.. 0 1.1资产管理理论 0 1.2负债管理理论 0 1.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 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2) 2.1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2) 2.2负债种类少 (2) 2.3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落后,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3) 2.4资产充足率低缺少流动性 (3)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分析 (5) 3.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时间较短 (5) 3.2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机制缺失 (5) 3.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 (6) 第4章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建议 (7) 4.1提高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 (7) 4.2加快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组织体系建立 (7) 4.3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 (8) 4.4加强研究,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办法,是为商业银行达到经营目标而协调各项业务的管理。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在经营活动中展现了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深受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在竞争上会越来越激烈。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成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其次说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中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负债种类少、储 存存款在商业银行中比重偏高和资产缺少流动性的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 从在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体系建立上加快步伐、提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和扩大业务范围和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市场化;负债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银行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商业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有效控制贷后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根据《贷款通则》、《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省农村信用社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省农村信用社自然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意见(试行)》、《****省农村信用社贷款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尽职管理办法》和本行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贷后管理是指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各项管理与服务活动。包括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及不良贷款处理、贷款收回、档案管理、客户维护等。本办法所称逾期贷款包含帐面不良贷款、央行票据置换贷款、呆账核销贷款以及打包出售的不良贷款。 第三条贷后管理坚持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及时预警、快速处理、安全收回的原则。****年底改制前股东购买、打包出售、票据置换、核销贷款、集中管理由风险资产一部负责贷后管理;帐面不良贷款,改制后集中管理、呆账核销由各支行、公司业务部、****分理处(以下简称各

支行)负责贷后管理。 第四条贷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按期足额收回信贷业务本息,并与客户建立持续发展的业务合作关系。 第二章贷后管理部门及职责 第五条贷后日常管理由本行信贷管理部和风险资产部共同承担管理。 第六条各支行是贷后管理的具体承担者,应设置贷后管理岗位,承担贷款客户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资金监管、贷后日常监测及客户维护。监管信贷资金使用情况,限制性条件落实情况,监测客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变化情况,开展贷后跟踪检查,收集客户财务、非财务信息,并定期联系客户,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二)对担保人近况及担保物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三)风险分类及日常管理。按规定复测客户信用等级,及时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建立贷款监测台账,整理、收集档案资料,登录信贷管理系统,收回贷款本金及利息; (四)提出不良贷款清收方案,并具体实施; (五)风险预警。发现风险信号及时预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 (六)定期报告。定期向支行、部门负责人汇报辖内贷后管理情况; (七)本行及支行、部门交办的其它贷后管理工作。

银行贷后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贷后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贷后管理工作,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确保信贷资金高效安全运营,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的制定依据是《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以及人民银行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有关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银行全辖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并由支行行长、主管信贷副行长、信贷科长及信贷员具体实施,对信贷工作是否尽职由总部信贷管理部门设尽职调查岗,按规定进行调查核实。 第三条贷后管理是指从客户实际使用银行信用后到该信用完全终止前各个环节的管理,是信贷全过程管理的重要阶段,包括贷后检查、贷款本息收回、信贷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的管理、信贷档案管理等工作内容。 第四条加强贷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及时监控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降低不良贷款占比,提高收息率,确保贷款本息安全收回。 第五条贷后检查:贷后检查包括贷款行对客户贷款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和总部对支行的内部检查。 (一)支行对企业的贷后检查 1、贷款发放后,支行要监管信贷资金的支付。对需重点监管的贷款,支行信贷部门在发放贷款的同时,要依据合同约定,向借款企业帐户管理部门提出具体监管要求,帐户管理部门要从贷款入账时开始协助支行信贷部门监管企业资金使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固定资产贷款发放后,要转入该项目开设的存款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要对贷款项目工程实行监理把好贷款支付关。 2、贷款使用过程中,支行业务部门要深入借款企业,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期,日常检查的频率和检查内容定期进行贷后检查。 (1)检查间隔期。 ①AA级(含)以上客户最长不超过半年。 ②A+级、A级客户最长不超过3个月。 1

浅议商业银行的创新

浅议商业银行的创新 论文导读:我国的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同样存在创新的问题。二是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信贷品种,根据贷款消费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安排贷款和偿还方式,而不能将某一类型的贷款拘泥于一种方式。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些现行的制度规定和金融监管,但金融监管在本质上是鼓励、保护和规范金融创新,这一对矛盾是金融改革开放的内在动力。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股份制商业银行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我国的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同样存在创新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全新的国内外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法则和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规则,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 金融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一项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从广义的范畴看,金融创新既包括微观层面上的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也包括宏观层面上的金融制度创新。免费论文参考网。从狭义的范畴看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主要指19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之后,开始涌现出来的一系列新产品、新市场、新技术、新服务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

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金融创新的新浪潮。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目前金融创新有四大趋势:证券化以及使银行信用和资本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的趋势;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越来越重要;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的中介化。目前世界各国金融专家提出了很多关于金融业务创新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约束诱导”理论、“规避管制”理论等,这些金融创新理论的共同特点:均是在肯定银行自身市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市场经济组成要素和客户为金融创新的中心,对我国银行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提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并给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几点思路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是指商业银行运用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技术,通过在金融产品或服务,交易方式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创造性活动,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和过程。金融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金融商品的竞争,金融商品是商业银行打开市场和占领市场赢得客户的关键。 1、资本业务创新。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因此,可以采取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浅析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风险控制浅析 xx年作为“xxx”第二年,距离改革开放已有四十年,中国经济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后,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居民积累了大量财富,高净值人群数量不断增长。但通货膨胀率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持续走高,储蓄存款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对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希望财富能得到保值与增值。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已经瞄准了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财富管理这一块蛋糕。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研究财富管理风险是一个重要课题,同时加强财富管理的风险控制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了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据《2013-xx年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分析,财富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

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一)

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一) 论文关键词:银行资产负债方法论文摘要: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保证商业银行一定收益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小化,以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本文针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分析了几点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利率自由化,市场利率波动频繁,风险扩大,单一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已不再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类型、数量及其组合进行综合性协调和管理,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和均衡。随着新巴塞尔协议框架的出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又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厚的内涵。目前,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又分为期限差额管理法和期限搭配法。 一、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 利差管理法是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理论上分析银行的利差及影响因素,从而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条件。利差又称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利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数利差和相对数利差(即利差率),以公式表示为:绝对数利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利差率=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盈利资产。绝对利差能帮助银行估价净利息收入能否抵销其他开支,估计银行的盈利状况;利差率用于银行估计利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也用于银行间经营的比较。 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状况。利差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内部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贷款的质量及偿还期、吸收存款及借入款的成本和偿还期,等等。外部因素指总的经济情况,市场利率水平、区域和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等等。西方银行运用利差的“差异分析法”(即分别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利差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具体分析时,首先要假设其中两个因素不变,改变第三个因素,然后观察第三个因素对利差的影响,依此类推。除此之外,利率周期也对利差产生周期性的影响。银行的利率管理就是要根据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使利差最大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 它是指银行管理者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有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央行资金、再购回协议、CD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差额管理法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运用最广泛的管理利率的方法之一。差额管理法分两种:(1)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2)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它的难点和缺陷在于:(1)在确

2021年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竞争的激烈化,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上。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提高竞争能力就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适应经营发展形势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市场化、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以市场主导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适应竞争需求就必须对市场反应灵活,而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竞争需求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一种新型管理模式,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 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事务,目前,管理工作被置于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所谓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对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管理创新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的综合体现,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是其改革的重点,所谓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就是指商业银行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方式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清晰划定各级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权责范围和管理半径,建立规范明确的管理主体责任归属制度;二是改革商业银行的管理手段,建立以量化管理为主、定性管理为辅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管理指标体系;三是调整商业银行内部的管理层次,适当压缩管理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推行扁平化效率型管理方式。 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创新是有效整合其资源以实现经营目标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作为基础,但同时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创新的推进因素。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进行管理创新的推进因素是管理创新行为发生和持续的主要原因,管理创新的推进因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方面。员工是商业银行的主体,每个员工在商业银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相应的权力、责任、利益也有较大的差别。管理创新就是要打破原来的责、权、利格局,根据市场竞争环境的变

张哲宇Fintech 财富管理做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品牌财富管理

张哲宇:Fintech 财富管理:做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品牌|财富管理文/交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张哲宇 2019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已降至3.4%,不良贷款率已逼近2%,如何运用Fintech 技术做强财富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市场发展空间、银行 财富管理现状、主流模式、推进路径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对银行如何做好Fintech与财 富管理的融合创新、如何做强银行互联网财富管理品牌提出政策建议。 伴随金融科技(Fintech)生态体系的不断演进,传统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渗透形成了 边界较为清晰的两大层级:区块链、大数据征信以及聚合支付等是侧重于金融服务基础设 施层的升级改造;Fintech+财富管理(互联网财富管理)、网络贷款、消费金融等是侧重 于金融服务横向应用层的优化创新。商业银行必须要审时度势,主动迎接挑战、自我变革。现阶段,如何用好集团合力做大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如何用好Fintech技术手段做强银 行财富管理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Fintech+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巨大 存款搬家为金融理财产品带来增长机会。尽管中国是高储蓄国家,但根据国际经验,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水平和存款规模将出现长周期内的持续下降,随之存款替代金融产 品则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富裕群体和中产阶级的扩大使得居民财富分配从房地产转向金融 资产配置。大众群体的预防性动机和流动性动机较强,更倾向于基础的存取款服务需求, 而富裕群体和中产阶级的投资性动机和增值性动机较强,倾向于财富管理需求。从2019 年开始,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金融资产的配置占比首次超越房地产配置占比,说明居民试 图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已愈加强烈。同时,智能化实现长尾客户 的财富管理需求,资本市场对Fintech的投资热度也持续高涨。Fintech从技术端和资本 端两方面助推长尾客户财富管理。 Fintech将助推银行财富管理突破瓶颈 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明显放缓。2019年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存续金额的增速始终保持上升态势,最高时可达56.46%,而由于第三方互联网理财的迅速崛起,2019年上半年 存续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增幅仅11.83%。传统财富管理模式和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大多数中产阶级及以下人群财富管理的需求,而面向这部分人群的财富管理只能通过计算机智能化 完成。近来,Fintech加速新兴技术与横向金融服务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催生了理财市场 从传统线下拓展到互联网理财模式,助推传统银行财富管理突破发展瓶颈。一是新技术引 流获客,使得银行理财金融服务的边界迅速延展,服务长尾客户成为可能;二是有利于提 升存量客户的黏性和活性,为现有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三是Fintech与 财富管理的融合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各业务条线的协同,实现同业客户带动个人、机构客户 理财的发展,提升业务价值和优化服务体验。 Fintech+财富管理的主流模式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贷后管理是指客户从获得信用到授信业务结束期间,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贷后管理主要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8 个方面。近几年,随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授信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与贷前、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显薄弱。为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前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从客观上来分析,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致使客户经理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对客户的产权变动、财务状况变化、现金流量不足、担保出现风险、贷款被挤占挪用、银企关系不正常等重大风险事项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时效观念较差。 从主观上来分析,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信贷人员作风浮躁、工作粗放,贷后检查只是停留在客户办公室及财务室里,即使到车间、库房,也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收集的信息不全、对客户提供的有关数据未认真核实就予以采信,简单地以收集财务报表来代替贷后检查,对客户的风险隐患反映滞后,仅根据检查报告难以对客户进行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相继上市,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而银行在金融业中占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为了在世界经济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发展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维系和推动的,而引起商业银行质的飞跃的主导因素是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如果需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而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银行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乃至竞争力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这不仅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还导致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在对中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针对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的对策。让我们期待商业银行能更上一层楼!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创新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一、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及其意义 (一)商业银行的特征 我国目前存在的银行:中央银行1家(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大型银行5家(工商、农业、建设、中国、交通);政策性银行3家(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广发、光大、深发展、华夏、兴业、浙商、渤海、恒丰);城市商业银行146家;农村商业银行近百家,现在还在设置;邮政储蓄银行;外资行34家参加人行支付系统的;20多家村镇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乡村银行。[1]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的区别

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的区别 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祝春晓经理介绍,在目前国内政策条件下,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高端投资服务,应该至少具备以下三点特征: “私人银行的门槛问题一般没有统一的数字,西方银行业根据服务自然人的金融资产将服务分四大类: 一是大众银行,不限制客户资产规模;二是贵宾银行,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三是私人银行,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四是家庭办公室,客户资产在3000万美元以上。根据这一国际分类,同时结合国内的情况,招行最终将私人银行的门槛定在1000万元。” 私人银行 “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客户,私人银行并不指望教他们怎么赚钱。”招商银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祝春晓说,他手中许多资产超过1亿元的客户,只用很少的时间跟他谈论投资。其余时候,客户喜欢和他聊一些家常,甚至家庭纠纷之类。他认为,私人银行家和客户不仅仅是工作关系,而是亲密的“伙伴”——他们掌管着这些客户的现金流,而这些通常是不为人知的,甚至是他们的家人。 当然建立信任也需要相当时间,“有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客户让我帮忙理财,但每次核查他的财产时,都是不同的数据。开始他不太相信我,但随着我们交流越来越深,彼此的信任建立起来后,他才慢慢地把真实的财富数据告诉我。后来,这个亿万富翁也表示,当初的做法不仅浪费了我们两个人很多时间,也错过了一些投资时机。” 招行理财经理阮肖林表示,由于富人们资金量比较大,银行产品10%的收益率根本看不上眼,他们比较热衷的是风险投资、企业并购和对冲基金等高风险投资项目。通过私人银行的投资战略,富人们更容易参与企业的并购和风险投资,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高收益。 此外,很多私人银行客户看重的是私人银行中“银行”业务,在贷款、融资方面,税务、法律、不动产投资等方面,客户能得到银行最大的支持和专业性建议;例如招行的客户享受的是“1+n”的服务模式,1位客户背后是一支银行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