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规范落实率查检表科室(1)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规范落实率查检表(科室)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的异常事件。 2范围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护理、医技、药剂及财务、后勤、餐饮等为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的人员。 3定义 3.1患者服务:指任何涉及患者干预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治疗(如给药、各种穿刺等)、有创操 作(手术、腔镜等)、任何诊断性操作(各种激发试验等)、辅助检查、问诊等。 3.2腕带:一种方便医务人员核对患者身份的含有多种信息的识别带,住院患者腕带上有便于移动 设备识别的二维码,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住院日期、各种医疗信息等)。 3.3操作物:指操作时患者的药物及治疗单、血制品、饮食单、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检验申 请单、检查申请单、手术通知单等。所有操作物上均有两种身份识别信息。 3.4住院号:患者在本院办理住院手续时,系统自动生成的编号,为本次住院特有,又称病案号。4内容 4.1所有工作人员在采集患者身份信息时都要严格核对患者的有效证件,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4.2身份识别信息及方式:同时使用两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但不包括患者房间号和医院特定位置。 4.2.1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种身份识别信息,出生年月日各采用yymmdd编码 (如2001年1月1日编码为20010101); 4.2.2住院患者使用“姓名”和“住院号”两种身份识别信息,病室号和床号不能作为患者的身份识别 信息。 4.3患者身份识别时机:在进行诊断性操作、提供治疗和其他操作前识别患者身份。 4.3.1为患者问诊、给药、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及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前。 4.3.2为患者实施各种辅助检查前,发放患者检查报告前。 4.3.3临床进行的所有治疗和操作前、侵入性操作前、手术前均要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 4.3.4患者转科交接时。 4.3.5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送陪检患者前,膳食科工作人员发放膳食前。 4.3.6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按《无陪护新生儿出入院身份识别流程》执行。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医疗记录、医嘱等,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查对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1. 查对制度的内容 (1)患者身份查对:医疗机构在患者来院就诊时,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可以通过查看患者的身份证、社保卡、就诊卡等方式进行核对。 (2)医疗记录查对: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案等信息,并在记录完成后进行查对,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医嘱查对:医疗机构在为患者开具医嘱时,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 并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在执行医嘱时,也需要进行查对,确保医嘱的正确执行。 2. 查对制度的实施方法 (1)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查对制度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 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例如,患者来院就诊时,前台接待人员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在系统中记录;医生开具医嘱时,护士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在医嘱上签名确认。 (2)使用科技手段支持:医疗机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医院信息系统、电 子病历等,来支持查对制度的实施。通过系统自动比对患者身份信息、医疗记录等,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3)加强培训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 制度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应当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下面将详细介绍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 (1)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医疗机构应当为每位患者分配唯一的身份识别标识,如就诊卡、电子病历号等。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应当携带身份识别标识,并在需要时出示。 (2)身份识别验证:医疗机构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应当通过验证患者的身份 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可以通过查看患者的身份证、社保卡等方式进行验证。 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方法 (1)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例如,患者来院就诊时,前台接待人员应当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为其分配身份识别标识。 (2)加强宣传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意识和配合度。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等方式,向患者介绍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 (3)使用科技手段支持:医疗机构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自助机、人脸识别等,来支持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实施。通过自助机自动读取患者身份证信息,或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验证患者身份,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优秀的领导应从宏观角度去监督指导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的程度,随时检查纠正,调整执行方案、执行方法,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种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及其它护理操作等活动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性别、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2。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患者、抢救、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潜力的重症患者,务必使用腕带。在各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医嘱执行单以外,务必核对腕带,以识别患者身份。 4。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务必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护士长对患者腕带使用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5.在实施任何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6.需进行手术(或干细胞采集术、深静脉置管术、血浆置换、单采术、血细胞分离术)的患者,护士应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的流程,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室、住院号等信息进行确认。手术室与科室交接中重点环节进行准确的有效核对,做好交接登记。 7。患者转科交接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做好

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监控方案(例子)

患者静脉输液操作前身份识别执行正确率监控方案 1、目的:提高护士对为化疗药物静脉输液治疗操作前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保证患者安全。 2、适用范围:全院。 3、规程: 3.1质量安全委员会制定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3.2制定患者身份识别评估表,对护士进行身份识别执行情况的评估。 3.3分析院区内影响患者身份识别准确率的因素。 3.4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相关知识培训。 3.5鼓励员工积极上报身份识别警讯事件、不良后果时间、非不良后果事件与临界事件。 4、设定目标:全院护士静脉输液治疗操作前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100%。 目标值设定来源JCI标准。 5、实施: 5.1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身份识别的方法、监测的意义、途径、需注意的事项等;了解患者的特点、影响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的因素以及对策;按照医院身份识别制度执行,将患者损害减至最低。 5.2监测维度:静脉输液患者腕带佩戴、护士治疗操作前患者姓名识别、护士治疗操作前患者住院号识别 5.3收集验证数据的方法:通过科室质控员上报、身份识别质量改进小组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每月各科室质控员按照评分标准对本科室护理人员静脉输液前操作不定时监测,每月每病区抽查静脉输液患者手腕带佩戴情况不少于5人次,包括是否佩戴手腕带、手腕带信息是否完整、手腕带信息是否清晰可辨、手腕带信息与实际是否相符;抽查护士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患者操作前的姓名识别和住院号识别情况不少于5人次; 数据验证:身份识别质量改进小组成员,每月不定时抽查不少月30个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观察人次不少月2人次,作为验证数据,不纳入分析。 5.3数据整理和分析。将数据进行整理并录入统计软件。 5.4分析比较:与前一个月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线图趋势图),如果呈上升趋势,说明控制有效。 6、计划內容: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自查表(临床科室)[1]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疗质量自查表(临床科室)科室:康复医学科 2013 年 1 月考核项目分值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得分扣分原因科室自查及时性,每月8日前上报科室自查表,一式两份, 5 迟交扣2分,超过10日此项目不得分 5 科室自查科室自查完整性:按《医疗质量自查表》内容填写规范,5 5 科室负责人签名,医疗质控记录本每月有小结,反馈、整改措施、科主任签名,每缺一项扣1分以各科室规章制度的要求为考核内容,每月抽查1次,考20 核标准详见《核心制度考核评分标准》。提问1人回答不全核心制度执 20 扣1分,台账缺1本扣1分,填写缺陷扣1分/项。除交班、行情况会诊、危急值本外,8号前全部上交医务科审阅,迟交扣2分,10日后上交此项不得分9 运行病历质考核标准按《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家族史、个人史欠完善量(抽10%10 住院病历质量评分表》;每月抽查一次,存在良点扣0.5/病历)项,乙级病历扣5分/本医疗安全防零缺陷。出现一般差错扣1分/次,严重差错扣2分/次,20 范 20 事故扣10分/次;医疗纠纷按广西民族医院《医疗纠纷评价标准》(附表5)考评,投诉(核实后)扣1分/次10 药品使用管按药物使用原则合理、规范用药,无违规、越级用药情况,10 理特殊药品使用病程有说明,发现不规范用药一例扣2分10 传染病、疫情报告100%。传染病迟报1例扣1分,漏报1例扣5分 10 慢病报告(附表6评分,并按相关规定扣发效益工资)按标准要求监控,按时上交各种月报表,半年小结、全年10 临床路径及10 总结并有分析,有整改措施,有科主任签名,缺一项扣1病种管理分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查检表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查检表 一、引言 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为了了解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查检表,旨在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为医院提供改进健康教育工作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住院患者,包括各个科室的住院患者,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的患者。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基本信息 调查表首先记录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科室等,以便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2. 健康教育知晓情况

调查表列出了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饮食要求、药物使用、康复锻炼等。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知识点后面进行选择,表示自己是否了解该知识点。 3. 健康教育渠道评估 调查表还包括了患者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渠道评估,包括医院提供的宣传资料、医生的讲解、护士的指导、互联网搜索等。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渠道后面进行选择,表示自己是否通过该渠道获取了健康教育知识。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患者的回答,我们可以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科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的知晓率,可以发现不同群体的健康教育需求差异,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改进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具体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对于知晓率较低的知识点,可以加强相关宣传资料的编制和发放;对于知晓率较低的渠道,可以加强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4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手术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要同时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不得仅以房间号、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全院各病房、重症监护室的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病人的一种手段。 3.急诊、病房、手术室、等病人的转运交接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 4.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除查对患者姓名和住院号,同时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纸质“腕带”标识。在手术患者进手术室前,由所在科室护士对患者使用纸质“腕带”标识,写明患者身份信息;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接收时进行严格查对、记录、签名。 5.急诊科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在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转科时,须填写《患者转科交接本》,交接时严格进行查对和签名。 6.产房与病房、与ICU转运产妇、新生儿时,应采取两种以上方法识别身份,新生儿佩戴医院统一印制的“腕带”,写明住院号、床号、性别;产房与接收科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核对并双签名。 7.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 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8.患者入院后,护士按操作规程给予佩戴“腕带”,腕带填入信息准确无误,实行双人核对,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9.“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诊断等,要求内容清晰,项目规范。

10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二) 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护士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类诊疗活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牌、手腕带、双向核对)。 2.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既除核对床头卡以外还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如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及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无名、儿童、镇静期间的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除了核对床头卡以外,必须核对腕带,识别患者的身份。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5.对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6.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8.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 [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四篇)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 二、对于治疗、护理不能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核对的患者(如手 术、昏迷、神志不清、危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和无法正确语言表达且无家属陪伴的住院患者等),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 三、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有床头卡核对、双向式核对(开放式询问核 对)、腕带核对、病历牌(卡)核对等。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至少同时使用____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四、转送、接收患者,必须认真识别患者身份。 五、转床、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腕带信息,并做到二人核对,确 保患者身份识别信息与腕带信息一致。 六、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的患者识 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七、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 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九、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十、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各科护理质量监控组每月进 行督导并有记录。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腕带管理规定 一、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营造一个安全的医 疗环境,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佩戴身份识别腕带。 二、身份识别腕带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入院日期、 科室等。 三、病房护士接待患者时,为患者佩戴腕带,一般戴于患者右手腕 部。

四、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患者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保证腕 带的完好。 五、一人一带唯一对应,是保障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最重要的条件。 六、若遇到患者身份腕带丢失、严重损坏等情况,责任护士应第一 时间更换腕带。 七、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为患者安全剪断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 理。 患者身份识别流程 急诊、病房、ICU之间识别程序 一、急诊科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工作:为病人佩戴腕带,上面准确填写病人的相关信息;在《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诊断、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 二、由急诊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病人交接护理记录单》,陪同病 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患者权益及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 1、患方带城镇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公司医保卡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医保或医疗卡的卡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2、患方带身份证就诊挂号的,以挂号票据上显示的身份证号作为患者的唯一标识进行相关的诊疗活动。 3、患方就诊挂号时未能出示以上任何一种证件的,门诊部挂号人员按患方自己填写的姓名、年龄、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作为患方的就诊卡信息出具就诊卡和挂号票据,当使用姓名、年龄识别患者身份有困难时,可选择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等这些补充信息来确认病人。

4、当医师发现患方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为患者就诊或使用成人身份信息为未成年就诊的,应劝说患方使用患者本人信息重新挂号,但如果患者病情属于急危重症,则不得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治。 5、对无法确认身份的无名患者,接诊医护人员根据当时患者的有关情况制作“腕带”牌,上面记载患者信息包括:科别、性别、诊断等,并在门诊病历上注明,待明确身份后再按病历书写规范补写。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建立床头卡,住院病人一览卡。 2、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2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患者身份,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 3、临床治疗护理活动中,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 4、对急诊室、产妇、手术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护理目标管理及护士长月报表

TANGTOU CENTRAL HOSPITAL OF HEDONG LINYI 护理工作管理目标 科室: 时间: 质量为本关爱为怀

TANGTOU CENTRAL HOSPITAL OF HEDONG LINYI 目录 1.护理部护理工作管理目标11.药品管理查检表(无备用药无需检查) 2.科室护理工作管理目标及责任书12.病区管理查检表 3.护士长月报13.手术患者护理文书查检表 4.住院患者静脉血栓VTE高风险评估符合率查检表14.分级护理查检表 5.住院患者跌倒高风险评估符合率查检表15.抢救车、仪器设备管理查检表 6.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合格率查检表16.重点环节--查对流程管理查检表 7.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符合率查检表17.输血管理查检表 8.住院患者压疮高风险评估符合率查检表18.重点患者交接合格率查检表 9.基础护理查检表19.消毒隔离查检表 10.健康教育查检表 质量为本关爱为怀

TANGTOU CENTRAL HOSPITAL OF HEDONG LINYI 2021年护理工作管理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医院规范要求,结合山东省一级甲等医院创建与评价标准,结合基层医院优质服务等相关规范,确立我院2021年护理工作管理目标将以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为重心,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为抓手,建立护理管理目标体系,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促进医院规范运作。 二、总体目标 (一)优质护理服务 1. 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2. 加强临床护士队伍建设,充实一线临床护士队伍,充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3. 各科室应有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合理、可行,落实率≥ 90%。 4. 加强基础护理,各科护士要熟悉并履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细化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工作流程并监管改进。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巡视病房,为病人提供热心、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 5. 各科室认真组织对护师及以上人员进行专科知识培训,要求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质量为本关爱为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