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查检表

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评价标准

患者身份识别查对落实评价标准科室:时间:检查人:合格率: 一、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检查(5项) 1.□患者床头卡是否入院半小时内带上; 2.□床头卡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 3.□患者腕带是否入院半小时内带上; 4.□腕带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准确; 5.□腕带是否由两名护士共同核对后给患者佩戴。 二、核对方法(5项) 6.□患者意识清楚能够有效沟通,护士操作时核对以下三项内容:姓名+年龄+床号(医务人员反问,患者自行回答); 7.□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不同语言等患者,医务人员核对腕带上患者姓名+年龄+床号,(医务人员反问家属患者姓名、年龄); 8.□手术患者:意识清楚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手术部位(医务人员反问,患者自行回答); 9.□手术患者:意识不清核对腕带上患者姓名+年龄+床号,询问陪床家属患者姓名、年龄; 10.□转科患者:由医务人员与患者或家属共同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等信息)。三、各种治疗前后核对患者身份信息(12项) 11.□发口服药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2.□发口服药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3.□输液、 □肌注、 □静脉注射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4.□输液、 □肌注、 □静脉注射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5.□采血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6.□采血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7.□输血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8.□输血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19.□各种小治疗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20.□各种小治疗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20.□吸氧、 口腔护理、 尿管护理等操作前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21.□吸氧、 口腔护理、 尿管护理等操作后是否正确核对患者身份。

患者身份识别查核表

患者身份识别查核表 序号查核 时间 科室 执行 人员 干预情形 腕带佩戴身份确认正 确 打 √ 查核人 Y N NA 备注 反问 患者 姓名 核对年 龄或出 生日期 1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2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3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4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5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6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7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8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9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10 医生□ 护士□ 药师□ 技师□ 其他□ 问诊□发药给药□输血或血制 品前□康复治疗□采血或其它 标本采集前□手术和有创操 作、检查前□患者转运及交接 时□其他: 备注:1、急诊抢救室、留观室、住院患者患者需佩戴腕带。 2、无意识或精神意识状态异常且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建立就诊以“性别+就诊日期+24小时制时间时分”+“病历号”来识别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身份识别和查对制度落实督查表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生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 [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检查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检查记录 ××××年××月××日护理部组织检查人员根据《患者身份识别质量标准(试行)》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了患者身份识别质量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一、各科得分 二、存在问题 1、大多数科室医务人员对身份识别相关制度不熟悉,如内一科、耳鼻咽喉科、外二科、妇产科、肛肠科、内二科、ICU、急诊科。 2、内一科16床腕带信息未及时修订,17床腕带自行取下。 3、内二科22、24床患者腕带信息错误。 4、外一科转交接患者时未认真核对腕带,42床患者腕带信息未及时更换,48床患者腕带年龄信息不一致,2位患者操作前未查看腕带信息。 5、外二科操作时未核对腕带信息,一患者腕带信息不全。 6、妇产科手术病人交接记录不全未签名,交接记录上时间错误。 7、耳鼻喉科护士更换液体时未核对患者身份。 8、肛肠科未认真落实转交接流程,转交接记录单书写错误,7床腕带床号信息未变更,8床腕带住院号填写不全。 9、急诊科转交接流程时未认真核对腕带信息。 10、ICU护士更换液体时未核对患者身份,转科交接流程不符要求(记录单书写提前)。 三、改进措施

1、各科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相关程序的培训、学习,知晓并能认真在执行各种治疗前认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2、严格执行腕带佩戴制度,对不同患者使用不同的腕带,正确填写患者腕带信息,转科、转床时应及时更换或更改腕带信息。 3、严格落实关键科室和关键环节的患者转交接流程,包括患者身份的识别,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单。 4、进行各项治疗前,尤其是更换液体、输液、标本采集、给药等时,应严格确定患者身份,使用至少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查看患者腕带、询问患者姓名、床号、年龄等方式,确保治疗安全。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全文)

患者身份识别及手术安全核查(全文) 一.概述 患者身份确认是指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评估、核实、确认等,以确保正确的诊疗用于正确的患者的过程。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是执行各项检查、治疗等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 二.介入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接送介入诊疗患者前、手术开始前、离开导管室前采取至少两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如: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不能单独使用患者床位号或病房号核对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 1.导管室医务人员在介入治疗、标本采集、给药、输血等各种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核查患者身份。 2.在转运交接手术患者过程中,必须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 (1)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手术、言语交流障碍的患者,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2)介入诊疗患者进入导管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过敏史后,与导管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导管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导管室。 3.导管室与病房、急诊、CCU、ICU等患者交接时,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 (1)导管室与病房患者交接: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与导管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填写交接记录单并签名。手术后,导管室护士与病区护士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写手术患者交接登记表,无误后方可离开。 (2)导管室与急诊科患者交接:患者由急诊医务人员护送至导管室,导管室护士应对患者信息、病情、特殊情况等与护送人员进行核查,确认信息无误。 (3)导管室与CCU/ICU患者交接:由医务人员负责转送,保证搬运安全;导管室护士应认真查看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等,与护送人员进行交接,确认信息无误。手术后导管室护士将患者转运到病人,与CCU护士做好交接: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输液、各种引流、皮肤完整情况、术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术后要注意问题等,完善交接记录。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质量考核标准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质量考核标准(100分) 检查时间:检查人:分数: 类别项目检查标准检查及扣分方法扣分扣分原因 核心制度制度 培训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应定期培训医护人员,要求医护人员掌握在各项诊疗活动前患者身份核查制度内容。 诊疗 活动 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有创操作前,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实行双向核对法即要求患者自行说出本人姓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医患 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腕 带” 佩 戴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若“腕带”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以保证对病人身份进行准确快速识别。 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手术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必须使用“腕带”和“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C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除特殊情况外,对标识信息无法辨别或标识丢失的病人不能进行任何处理,必须首先由两人医护人员确定病人身份并更换腕带标识;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经常检查病人腕带标识,确保病人随身佩带,确保病人腕带标识上记载的信息足够清晰并可以辨认; 当且仅当病人出院时,医护人员才能将病人佩带的腕带标识除去。如果病人在医院死亡,应让腕带标识保留在尸体上。 一般 制度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新生儿病房之间的交接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有完善的交接程序与文件记录。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自查报告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自查报告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本篇一: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制度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需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需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假设损坏需更新时同样必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精确无误,留意洞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需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

行交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 、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 〔1〕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 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ICU 之间患者识别,必需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 〔1〕 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仔细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状况、特殊状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仔细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状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状况、出血状况、引流状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