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兼容开放的文化精神,加强合作育人,加快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规范我校派出与接收交流生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流生是指我校与国(境)外高校,或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的本科学生,在合作培养期间,通称交流生。我校派出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派出交流生”。来我校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接收交流生”。其中,派出交流生分为境外和国内两种。

第三条交流生在交流期满后应按时返校。交流生在交流培养期间,学籍不变,其学习计划由双方学校共同指导完成。交流生的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学期制课程学习、“2+2”联合培养、见习实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暑期班类短期交流等。

第四条交流生原则上不转换专业,可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可跨年级跨专业插班学习。学习期满,接收学校发给学生修读课程成绩单,我校对其修读课程、成绩及学分进行认定及转换。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管理部门及职责分工

(一)外事处负责港澳台、国外高校交流项目开拓,合作单位的资质认定,与合作单位沟通联络,赴国(境)外交流学生的派出,并提供出国(境)手续办理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办理护照和签证等。相关申办费用以及购买相关保险等费用均由派出学生自理。同时,外事处还须负责港澳台、国外交流生的录取,居留许可手续办理等。

(二)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本科交流生管理工作,拓展国内知名高校合作伙伴,派出(或接收)交流生,制定交流计划,议定交流项目,完善交流生培养机制等。

(三)党委组织部、团委主要负责党员、团员交流生的组织关系转入转出及组织生活,以及交流生党员、团员教育活动的开展等。

(四)学生处主要负责有关交流生的学生事务管理,以及协助办理接收交流生的学生证,并发放兰州大学校徽。

(五)财务处主要负责项目协议相关的收费管理。

(六)后勤集团主要负责交流生宿舍安排和调整。

(七)通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校园卡办理。

(八)图书馆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图书借阅事宜。

(九)体育教研部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的体育课课程安排。

(十)学校注册中心主要负责交流生的学籍管理和入学注册。

(十一)校医院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的入学体检,办理临时医疗证等,保证接收交流生和我校学生享受同样的医疗福利待遇。

(十二)各学院主要负责派出交流生的推荐选拔,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选修及学分转换的初步审定、派出交流生交流期间的具体联系、学业指导、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接收交流生的各种教学安排、党团工作、文体活动和日常教育管理等。其中,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来访国外交流生的录取、注册、居留许可手续办理、汉语教学和日常教育管理等。

第三章派出交流生的选拔与管理

第六条派出交流生从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中选拔。除接收高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从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中择优推荐。

申请者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政治思想表现良好,品学兼优,无违规违纪记录。

(二)学习成绩良好,具有较强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能按要求完成交流期间的学习任务。

(四)赴国(境)外高校交流的,须具有在国(境)外学习和生活的经济能力,并满足接收高校对外语成绩的要求。

(五)提出申请时,应缴清校内各项费用。

(六)符合项目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七条选拔交流生的程序

(一)报名:根据项目需要,由教务处或外事处及时发布赴国内或国(境)外交流生的选拔通知,相关学院组织学生报名,并根据通知要求填报相关表格。

(二)预审:各学院依据“信息公开、机会均等、自愿报名、择优推荐”的选拔原则,根据项目具体要求,按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排序。学院选拔、公示后,将初选结果报教务处或外事处。

(三)审定:教务处或外事处分别对申请赴国内、国(境)外高校的交流生进行资格复审,必要时可组织面试或笔试考核,研究确定拟推荐名单并公示。

(四)派遣:教务处或外事处对相关学院报送的推荐名单进行审核、公示,然后确定推荐人选,并以学校名义向接收高校推荐,征得接收高校的同意批复后正式派出。

(五)说明: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联系交流学校,并将申请成功的同学纳入学校派出交流生计划。原则上,学生应取得对方学校的书面接收证明,且符合派出交流生选拔的基本条件。

(六)院际交流:学院派出交流生的选拔,请参照学校派出交流生的选拔程序进行,并在每学期结束前两个月将派出学生名单报学校教务处或外事处备案。

无备案的交流学生,一律不予进行相关学籍处理,其交流期间的学习成绩将不予认定转换。

(七)其他情况:不需进行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的项目(含见习实习、科研活动等短期项目)也应同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作为后续教务管理的依据。如系出国出境交流,还须报外事处备案,并办理出国出境相关手续。

第八条派出交流生的培养计划制订与课程修读

(一)学生申请赴接收高校交流学习之前,需充分了解所申请学校相应学期的课程设置,对照我校教学计划,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并认真填写《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学习计划安排表》(一式三份),经所在学院教学院长审批后实施,并报教务处备案。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生还需要同时报外事处备案。

(二)派出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所修读的课程应与其所在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相同、相似或相近。根据交流生所修读课程的内容,由我校认定其课程名称及相应的课程属性(必修、选修)。原则上,派出交流生在接收高校的学时及学分总量应与学生在本专业的培养计划要求相符,至少要修读与本专业教学计划相对等的学分,学校鼓励选修尽可能多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课程。

(三)如果接收高校课程设置与我校有较大差异,对于学院认定必须补修的课程,交流学习结束后,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兰州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不得申请自修,必须修读的课程,派出交流生回校后参加重修;

2.符合自修申请范围和条件的,派出交流生应在该课程教学开始前向任课教师及所在学院提出自修申请,经任课教师及所在学院批准后,届时参加考核。

(四)派出交流生离校前,应到学院教学秘书处调整或确认自己在外交流学习期间的教学计划安排,并咨询相关教学管理要求。

第九条派出交流生的学分及成绩认定

(一)派出交流生返校后,学校根据接收高校提供的成绩单,承认其按要求所修的全部学分。学生申请课程学分及成绩认定的截止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8周,逾期不予办理。

(二)交流所在合作院校的学分及考试评分体系如果与我校相同,学生在对方高校修读的课程以原始的学分、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如果存在差异,应先由学院、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分、成绩进行转换,然后记入学籍档案。

学生所修课程与我校教学计划课程相同或相近的,按我校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认定;我校无相应课程的,按公共选修课认定。国内交流生学分及成绩直接由学院认定并登记。国(境)外交流期间取得的学分及成绩,由外事处,学生所在学院提供必要证明及具体建议供教务处参考。

(三)学分及成绩认定的基本程序

1.材料准备:学院收到派出交流生成绩单后,由学生填写《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出国出境)课程转换情况一览表》,并将国内、国(境)外高校修读的各门课程的选用教材、

任课教师、讲授学时、主要收获,连同所修课程的大纲或简介(须经对方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盖章)一起提交所在学院审查。

2.学院预审:学院根据派出前制订的修课申请及本办法相关规定办理学分互认手续。如果接收高校与我校课程差异较大,学院可组织专家组进行评议,并给出相应的学分及成绩、课程必选修属性及名称认定意见。经学院认定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复审。

3.学校复审:学院将审查后的申请表及其他相关材料一起交学校教务处审核。经审核的《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原件等材料由相关学院存档,复印件由教务处备案。

4. 成绩登记:经各学院教学院长审核,并报学校教务处确认签字后,各学院方可进行成绩登记。未经教务处审批确认而私自进行成绩转换登记的,将不予承认学生成绩,并且责任自负。

(四)学分认定及转换

交流生在对方学校交流学习期间所取得学分的认定参照我校学分与学时的对应关系,即一般课程18学时计1个学分,实验课36学时计1个学分。

当对方学校某门课程名称(内容)与我校相同或相近,但学分不同,可按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若接收高校的课程学分高于我校,则按接收高校的学分登录,但高出部分不能抵消我校其他课程的学分。

2.若接收高校的课程学分低于我校,学生应参加我校相关课程的补修或重考,考试及格者即可取得我校学分(成绩可按较高的一个登录)。

(五)成绩认定及转换

成绩认定及转换大致分以下四种情况处理:

1.如果学生在接收高校所修课程成绩为百分制形式,则按对方学校给出的百分制成绩如实认定。

2.如果学生在接收高校所修课程成绩为“A、B、C…”等级形式,则根据下表中成绩等级与百分制成绩的对应关系,转换成相应的百分制成绩段,并以“取均值”原则给出相应的百分制成绩。

注:如接收高校“A+”为最高等级,则“A”对应我校的“90-94”分;若接收高校“A”为最高等级,则“A”对应我校的“90-100”分,然后再以“取均值”原则给出相应的百分制成绩。

3.如果学生在接收高校所修课程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的形式,则分别转换为“95、85、75、65、55”分。

4.如果学生在接收高校所修课程成绩为“合格、不合格”的形式,则分别转

换为“80、55”分。

5.若有其他计分形式,由教务处、外事处与相关学院协商确定。

6.如果学生对认定与转换后的学分及成绩、课程必选修属性及名称有异议,可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意见,以及相关说明材料。学院组织专家复议后报教务处审议。

(六)奖学金评定、推免保研、评优评奖等相关政策

1. 派出交流生应参加原所在专业(班级)的奖学金评定、推免保研、评优评奖等。各学院不得遗漏交流生的各种评优评奖工作。

2. 派出交流生交流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在转换后将作为推免保研、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奖、毕业审核的依据。

3. 派出交流生交流期间所修课程应全部合格,方可参与评奖评优。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有关政策进行综合考评。

(七)参加暑期班学生的学分转换政策

对经学校教务处或外事处正式选拔,正式派往国内或国(境)外合作院校参加暑期班的交流学生,其在外期间取得学分转换可转换为我校学分,具体可参照以上学期制交流生的办法执行。

第十条派出交流生的管理

(一)派出交流生离校前应认真阅读本办法,并详细了解接收高校的报到须知和有关交流生管理办法,按照接收高校要求报到的时间报到,以免产生各种不便。

(二)派出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享受和接收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同等权利,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遵守接收高校的校纪校规,接受接收高校的管理,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三)派出交流生在本校缴清交流学习学年学费方可离校,接收高校(一般指国内高校)一般不再收取学费。住宿费等其他费用按照接收学校标准缴纳。往返旅费、书本费等需要自行支付。其他特殊情况,按照两校合作培养协议等有关政策执行。

(四)派出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由接收高校负责办理派出学生的学生证、借书证、校徽、临时医疗证等,因病入院产生的医疗费用按我校有关规定提前沟通后回校报销。赴大陆境内高校交流学习的学生党员,应在接收高校办理临时党组织关系,参加党组织活动,并在交流期满返校时将有关活动记录、思想汇报、证明材料等书面材料交给原所在党支部。

(五)派出交流生所在学院须安排专人负责交流生工作,并指定联系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负责学生在接收高校学习期间的指导工作。派出学生到达接收高校后,应于两周内将新的住址和联系方式告知学校教务处和所在学院指定的联系教师。

(六)派出交流生在交流期满后应按时回校,不得擅自中止、延长交流期限或转往其他地区或国家。未经我校批准,逾期不归者或自行转往其他国家或地区

的,学校给予退学处理。

若交流生在交流学习期间因故终止交流培养计划,必须向双方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提前归校。交流生原则上不得变更交流期限。如因特殊原因须延长或缩短交流期限,学生须先向所在学院、教务处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才可变更。如系出国出境交流,变更交流期限还须报经外事处同意。

(七)派出学生在国(境)外接收高校学习期间,应定期向联系教师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应遵守派往国家及地区的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遵守外事纪律,不做任何有损国家尊严和安全的事情;遇到重大事情应及时向我驻当地使(领)馆和我校报告。

(八)派出交流生在交流期后,应按时回校继续完成原专业学习,及时办理学籍注册、课程认定、学分和成绩转换手续,并缴纳相关费用,以免影响学业。派出交流生回校后还应注意查收成绩单、第二校园经历证明书、交流期间各种认证考试的成绩单或证书等。

(九)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一般需承担较高费用,且有可能因不能如期完成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而延期毕业。申请者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规划认真考虑,慎重选择。

(十)对于录取后无客观原因而放弃名额者,本科学习期间不得再参加学校其他交流或派出项目。

第四章接收交流生的管理

第十一条接收交流生到我校就读,应在我校规定日期内报到,并办理注册手续。我校根据双方合作培养协议安排交流生的住宿,并负责办理校园卡、学生证等。

第十二条接收交流生应按照双方合作培养协议及我校相关规定按时向我校缴纳有关费用。在我校就读期间,应接受我校的管理,遵守我校的校纪校规。

第十三条各学院负责安排接收交流生的教学计划制订,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党团文体活动等工作,保证接收交流生与我校本科生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四条接收交流生在每学期前两周可试听预修读的课程,第三周内必须确定修读的课程,并填写我校教务处统一制作的《兰州大学接收交流生选课登记表》,经教务处审核批准后,由相关学院留存原件,教务处及学生本人分别留存一份复印件。

第十五条各相关学院必须按时提交我校接收交流生所修读课程的学分、成绩等;接收交流生的成绩单由各学院打印、签字、盖章后,由教务处统一密封并寄至对方学校。

第十六条我校为成绩全部合格,且无违规违纪处理的接收交流生颁发第二校园学习经历证明书。

第十七条对于符合相关规定,需参加外语等级考试的接收交流生,我校可协助解决相关问题。

第十八条接收交流生交流期满需办理以下离校手续

(一)到所在宿舍楼管理员室和学校后勤公寓管理中心办理退宿手续。如果所使用物品有损坏或丢失,应负责相应赔偿。

(二)将校园卡内的余额消费完后,集中交到教务处(国内交流生)或外事处(境外交流生)。

(三)还清从学校图书馆所借的图书,以及相关欠费。

(四)到财务处办清所有欠费手续。

(五)到校医院交还临时医疗证。

(六)党员、团员交流生还需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主要针对我校派出交流生和接收的国内交流生(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交流生)。

第二十条经教务处备案的国(境)外交流生、学院交流项目(含暑期学校)的学生的相关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处、外事处、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 .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学习计划安排表

2 .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课程学分认定及成绩转换申请表

3 .兰州大学接收交流生选课登记表

4 .兰州大学派出交流生(出国出境)课程转换情况一览表

某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草案

**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方案(草案)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内涵 式发展,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关于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校本科专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专业评估目的 专业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单位和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 校提升教学质量的立足点,专业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 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组织开展专业评估工作,就 是发挥评估的引导和督促功能,完善专业发展良性竞争机制,从而推动专业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促进专业合理定位,引导专业办出特色,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专业评估原则 (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 建设。 (二)以教学质量为专业建设核心,坚持将专业发展目标、教学条件、过程、效果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以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做到定量评估和定性 评价相结合,实现主体性、目标性、客观性、发展性、实 证性、系统性、简约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估机制。

三、专业评估对象 本评估方案适用于本校所有本科专业。 四、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设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6项,主要观测点37项,满分为100分。 五、专业评估的方式和程序 (一)评估方式 专业评估实行院校两级评估制度,即学院自评和学校抽 查两种方式。学院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对各专业 进行全面自查、自评,形成自评结果;学校由教务处负责 对自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二)评估程序 1.各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按照《**大学本科专业评 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方法及说明,认真组织各专业总结 专业建设经验和成效,收集和分析反映各专业教学状态的 基本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撰写《自评报告》,同时提供相 应的《专业评估支撑材料》。 《自评报告》应按照理念到位、数据说话、事实支撑、文字精准、成绩客观、问题透切、结论自证等要求,围绕 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效果实现状况来组织,不要求对评估指标进行面面俱到的叙述。《自评报告》应 充分反映专业的实际和特色;所列数据、事实要支撑专业 定位、成效和存在问题,确保客观真实;要直面问题并分 析透彻到位,对问题的描述分析应占一定篇幅。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本科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山西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机制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组织实施“长治学院学院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的客观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特色,注重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学是高校中心工作、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的教育理念,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发展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科学办学理念,按照“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强化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我校本科教育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地方特 色鲜明的综合性教学型院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工程,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重点突破,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办学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形成重视教学工作、重视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通过3-5年的努力,使

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用房产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依据建设部《普通高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和《兰州大学公用房管理办法(试行)》(校国资字[2008]3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面积为房间的净使用面积,不包括门厅、走廊、阳台、卫生间、楼梯及值班室、配电室等公共使用面积。 第三条本细则所涉及各单位在岗人数、人员职称等数据由人事处提供;人员职级情况由组织部提供;研究生(含专业学位)人数以及学科情况由研究生院提供;本科生人数及实验课开设情况由教务处提供;重点研究基地情况由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提供;国家重点学科情况由重点处提供。 第四条学校根据定额配置标准下达各单位公用房使用定额,各单位统筹使用并实施管理和维护。学校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定额标准及计算办法 第五条校部机关用房定额标准 (一)办公用房 根据各部门当年在岗人数、人员职级对校部机关办公用房进行定额配置。办公用房定额标准如下:

(二)专项服务用房㎡㎡ 根据各部门服务的范围、内容等需求,由国有资产管理处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对校部机关各类专项服务用房额度进行单独核定。 (三)校部机关用房定额面积 总定额面积=∑(各类人员数×定额面积)+专项服务用房面积 第六条教学科研单位用房定额标准 定额计算公式:面积A=∑(在岗人数×定额面积) 定额计算公式:面积B=∑(在岗人数×定额面积) (三)研究生用房(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兰州大学本科交流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形成兼容开放的文化精神,加强合作育人,加快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规范我校派出与接收交流生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交流生是指我校与国(境)外高校,或国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的本科学生,在合作培养期间,通称交流生。我校派出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派出交流生”。来我校交流学习的学生,简称“接收交流生”。其中,派出交流生分为境外和国内两种。 第三条交流生在交流期满后应按时返校。交流生在交流培养期间,学籍不变,其学习计划由双方学校共同指导完成。交流生的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学期制课程学习、“2+2”联合培养、见习实习、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暑期班类短期交流等。 第四条交流生原则上不转换专业,可自主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可跨年级跨专业插班学习。学习期满,接收学校发给学生修读课程成绩单,我校对其修读课程、成绩及学分进行认定及转换。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管理部门及职责分工 (一)外事处负责港澳台、国外高校交流项目开拓,合作单位的资质认定,与合作单位沟通联络,赴国(境)外交流学生的派出,并提供出国(境)手续办理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办理护照和签证等。相关申办费用以及购买相关保险等费用均由派出学生自理。同时,外事处还须负责港澳台、国外交流生的录取,居留许可手续办理等。 (二)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本科交流生管理工作,拓展国内知名高校合作伙伴,派出(或接收)交流生,制定交流计划,议定交流项目,完善交流生培养机制等。 (三)党委组织部、团委主要负责党员、团员交流生的组织关系转入转出及组织生活,以及交流生党员、团员教育活动的开展等。 (四)学生处主要负责有关交流生的学生事务管理,以及协助办理接收交流生的学生证,并发放兰州大学校徽。 (五)财务处主要负责项目协议相关的收费管理。 (六)后勤集团主要负责交流生宿舍安排和调整。 (七)通讯网络中心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校园卡办理。 (八)图书馆主要负责接收交流生图书借阅事宜。

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0001

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总结? 经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按照学校迎评工作统一安排,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精心准备,认真工作,按时完成了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展示了经济管理学院团结、拼搏、创新、争优的精神风貌。一、学院迎评工作总体情况1、领 导重视,全面安排布置各各项准备工作迎评是学学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对此此,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作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书记、院院长,在年 初确定学院工作作思路与今年工作计划时,,就把迎评工作作为学院的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都围围绕迎评工作进行。每周——上午的学院党政联席例会会第一项课题必是迎评工作作。书记、院长在各种会议议上不断地强调本次评估的的重要性,使每位教职工在在思想意识上认识到迎评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饱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态度参加到迎评的各项准备备工作中去;成立了以院长长为组长的学院迎评工作领领导小组和学院本科教学自自评工作专家组,6月份,,进一步成立了迎评工作指指挥部,院长为总指挥,并并成立了若干个工作组,副副书记、副院长各负责一组组。迎评工作千头万绪,经经济管理学院又是一个专业业多、教师多、学生多的大大院,迎评工作量特别大。。在学院领导和二个工作小小组的检查与指导下,学院院迎评的各项准备工作扎实实有序地进行着,为按时完完成迎评准备工作创造了必必要条件。2、统一思思想认识,充分调动全院教教职工的积极性迎评涉涉及到每位教职工和学生,,学院先后50余次召开全全院教职工大会、党员干部部大会、学生干部大会和各各班学生班会,就本科教学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目的、意意义、内容进行了宣传,号号召人人关心迎评,人人为为迎评作贡献。提出人人都都是评估对象,事事都是评评估重点的口号,并专门印印制了宣传册,在学院门庭庭、走廊、楼前以多种形式式营造重视本科教学和迎接接评估的氛围,通过一系列列的宣传教育,做好全院教教职工的思想动员工作,进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思想,使每位教职工都认认识到迎评工作的重要性和和紧迫性,充分调动全体教教职工参与迎评准备工作积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责任任感。在迎评工作进展的各各个阶段,及时召开大会总总结动员,表彰先进,交流流经验,推动迎评工作顺利利开展。思想上的统一,为为以后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条件。在以后复查试卷和论论文中,全院教师积极行动动起来,随叫随到,认真检检查自己所批改的试卷和指指导的论文,及时解决在试试卷和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的解决方案,使复查试卷和和论文工作顺利进行。3、合理分解任务,责任落落实到全院每位教职工为了周到细致地完成各项准准备工作,学院先后三次根根据迎评准备工作的不同时时期分解任务,使任务落实实到人,增加教职工的责任任心和紧迫感。第一次是在在开始准备阶段。学院根据据学校所发评估指标体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doc

九江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任务书 项目名称: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理类专业 教育综合改革实践 申报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负责人:xxx 联系方式:xxxxxxxxx 教务处制 二○一三年六月

填写说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2.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任务书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xxx 性别男出生年月1968.02 学位博士学历研究生所学专业人文地理学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职称教授职务院长 电话 办公:手机: 电子信箱 主要教学成果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现有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等四个地理类本科专业,有地理类本科在校生500余人。地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空间大的学科特点,通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实践,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 注重实践,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的办学之路。 1.培养目标创新 以地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江西生态强省战略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实现了服务于地方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2.教学计划创新 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以“理论指导实践”为 度,优化课程体系,注重了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在各专业设置了八周的集中实践,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了以“以做促学”的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创新发展。 3.实验实训保障充分 专业实验室不断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及发展方向需 要,为学生进行校内外专业实训、毕业实习、假期实践等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专业实践性教学基地基本稳定,类型较为丰富,地域跨度控制在学生可承受范围内,以方便学生加以灵活选择。 通过以上途径,逐步提高了办学水平和质量,毕业生因理论基础深厚、动手能力扎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 业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

兰州大学专业介绍

公共卫生学院 联系电话:网址: 公共卫生学院始建于年,是西北五省最早建立起来的公共卫生学专业。卫生部于年和年先后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系和北京医师进修学院抽调教师充实师 资队伍。年全部并入医疗系。年恢复公共卫生系建制。年易名为预防医学系。年 更名为公共卫生学系。年月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年月随着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年月组建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现有教职工人,其中教授人,副教授人。有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 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权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 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为省高校省级重点学科。设有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个本科专业。 毕业生适宜在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保健、医院等机构工作。 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既掌握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有较扎实的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 皮肤性病学、诊断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 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社会医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培养既懂医学基础理论又懂管理知识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解剖组织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 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公共卫生概论,流行病学、社会学、现代管理学、组织 行为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统计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监督学、 医院管理学、逻辑学、社会医学等。 基础医学院 联系电话:网址: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兰州大学教务处

附件 兰州大学本科教学奖励实施办法 (2018年修订)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每位教师都应努力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进一步激励我校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引导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本科教学,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建设、教学改革,认真做好教学保障与服务,建立本科教学奖励长效机制,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类别 本科教学奖励是对我校教职工在本科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进行的表彰和鼓励。奖励主要包括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及管理、集体奖项5大类。 教学改革类指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改革项目等建设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教学研究类指对教师在教学研究类核心刊物和一般期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进行表彰奖励;教学成果类指对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管理类指对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和省级教师讲课比赛、校级各类奖项,包括隆基教育教学奖获得者、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及临床毕业实习优秀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教育、招生宣传、教师讲课比赛、本科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集体

奖项类,是指对在本科教学工作及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集体和组织进行表彰奖励。 二、奖励项目及标准 (一)教学改革类 注:涉及团队的奖励,由团队负责人按照每一个成员的实际贡献程度进行合理分配(下同)。

注:教学研究限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含实验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研究,限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三)教学成果类 注:我校作为非第一完成单位,奖励金额=上述奖励标

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规范标准

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 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1001 所属门类:工学环境与安全类 1.专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和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1973年开始,我国个别学校在给水排水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等本科专业中开设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或设置了废水、废气治理专业方向。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国有数所高校开始按工学环境类本科专业招生,专业名称包括“环境工程”、“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等。从1978年开始,更多高校采用了“环境工程”这一本科专业名称。1979年教育部修订颁发的工科专业目录中列入了“环境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类。 1984年,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规,在工学中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代码1401,相近专业: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专业代码1402,相近专业:环境工程、工业分析)两个本科专业,并试办“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代码:试22)本科专业。在1987年、1993年原国家教委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的修订中,仍保持了环境类工科专业设立“环境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专业的体系,其中“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可兼授理学、工学学位。 1997年4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以教高[1997]13号文发出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建国以来的第四次全面修订。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于1998年颁布,其中工学的环境类本科只设一个专业,专业名称“环境工程”(专业代码:081001,相近专业: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隶属环境与安全类。新的“环境工程”专业得到加强与拓宽,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部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部分)”、“农业环境保护(部分)”等原有专业。 目前,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招生及专业设置仍以1998年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 在国家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和对环境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高速发展,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科点持续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至2004年,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247所,年招生人数已达到2万人左右。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年9月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7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年,按照学校教务处和医学院统一部署,在学院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的齐心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本科教学工作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并在本科教学工程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健康中国发展要求,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能够利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监督工作,能够适应卫生管理、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的需要,并能承担预防医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二)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生情况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2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共610人,其中本科生423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69.34%。 2017年,学院共招收全日制本科学生120人,较去年减少了9.9%。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99.16%。其中,有11名新生转入基地班或其它学院学习,1名新生选择退学。目前,2017级本科生总人数为108人,其中预防医学专业61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47人。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师总数为64人。2017年学院共引进博士研究生3名,行政管理人员1名,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进一步改善。截止2017年12月,学院教职员工中专职教师46人(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7人),实验技术教师7人,管理干部11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0人,占教师总数的21.74%;具有博士学位的31人,占教师总数67.39%。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63.04%,其中正高11人,占23.91%,副高18人,占39.13%。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2017年,学院11名教授均为本科生上课,开课率为100%,共计上课1361学时,平均课时为123.72学时/人。18名副教授中有17人为本科生上课(1名未开课副教授在国外做访问学者),开课率为94.44%,上课共计2004学时,平均课时为117.88学时/人。 (三)教学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2017年度学校下拨给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教学业务费21.12万元,支出28.32万元;下拨实验与实践教学经费24.14万元,支出21.63万元,经费主要用于实验教学耗材和小型实验仪器购置、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生产实习、临床实习、专题实习、师资学术交流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教学经费使用做到了严格管理,专款专用。 (四)学院教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截止2017年底,学院共有教学设备521台(件),总价值813.92万元。目前,所有设备都能正常使用,且从根本上改善本科生实验教学条件。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兰州大学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15号)精神,深入实施“兰州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3468”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学校决定实施“本科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一、实施意义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优质的生源是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外和港、澳地区高校及教育机构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在生源数量逐渐减少的今天,生源质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对于促进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实现“精英教育”的本科生教育战略定位,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兼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浓郁本土情怀的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精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一)提高生源质量是全校性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全力配合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二)提高生源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常抓不懈。 (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办学特色,合理定位生源目标,通过完善招生制度、探索人才选拔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招生宣传,不断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生源质量。 (四)通过创造优秀生源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吸引优秀生源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目标

及时关注国内外招生工作动态,紧跟国家招生政策导向,准确定位我校在国内高等学校中的位置,明确我校生源与同类型高校的竞争态势,跟踪各省份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政策及改革方向,为我校生源选拔的目标定位、规模效益、方法途径等提供依据,有的放矢的制定我校生源质量提升的实施办法,使我校生源质量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稳步上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招生制度建设,完善招生过程管理 1.优化招生计划。以学校教育事业总体发展为出发点,按照满足学科专业发展、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原则,在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认真汇总统计各省生源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做好分析研究,进一步加强对生源地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和预测,认真做好招生计划投放比例与招生地生源数量的结合、投放专业类别的结合,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招生计划布局更加趋向合理。计划制定采取民主管理方式,由各学院申报计划,招办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根据各省生源的实际情况制定招生计划,再由各学院组织专家审议,在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分专业招生计划。 2.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培养。近几年,学校推行“大类招生”及在此基础上的培养,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现代社会都需要更多知识面广,调适性强,具有分析、探索、创新能力的人才。“大类招生”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需求。实施大类招生,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更加理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学校,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今后继续积极与学院沟通,大力推进大类招生,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学校的办学资源,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实际,科学、规范地确定学科大类,在实施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分流方案的制订、办学效益的兼顾、特殊专业的处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管理的顺畅,

关于本科大学教学评估

大学办学质量如何,靠什么评估? 以我的观点,先看大学办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办学目的是为了科研,应该评估科研成果和高质量的论文。 如果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应该评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包括专业对口率。 如果是为了赚钱,那就该象一个企业一样去评估他是否赚钱。学校赚钱没什么不对,职业教育都是盈利自负的企业,只要符合法律,都是合理且正当的。 但是目前国家喜欢搞教学评估,我的感觉是评估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期望这个过程能标准化,统一化,然后最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我以为中国大学领导都没做过企业,一个企业首先是目标清楚,我们的办学目标不清楚,越抓过程越糟糕,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评估笑话,那么多的评估过程中的浪费。 例如为了便于专家抽查,我们现在每个试卷在提交一份标准答案给教务处后,还要在每个班级试卷袋中保留一份答案,因为万一专家抽查到了,可能一时找不来答案,先用这种方法解决,现在评估过了,这个就作为规定继续下来了,这个规定浪费老师时间不说,还浪费纸,同样的一门课,带了100个班,就要复制100份答案,而这答案没有任何人看,就为了所谓被专家抽查的概率,这个概率大概不到千万分之一。 其实我一直觉得奇怪,教育部要抽查的80%的项目都可以实现网上抽查,做一个网站提交系统,所有的大学课表可以上网,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可以上网,每个老师排课和教学文件可以上网,所有的成绩可以上网,甚至所有的试卷都可以扫描上网(这个成本看起来高,也比接待专家低N倍),这些都可以安排很普通的人按标准化流程抽查,干吗一定要大学校长组团抽查这个,要抽查也抽查点有质量的事情,行不? 不过能成为专家组一员,基本上意味着今年收成很不错,这个就不用谈了,大家都晓得这是潜规则。 我后来还了解了下,90年代后,教育部不管谁上来,总是要设计种种名义搞评估,这次是本科教学评估,估计下次就改是职业教育大评估了!当然本科还要搞,每五年一次,这个预言绝对靠谱!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相关专业介绍及院校推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相关专业介绍及院校推荐 公共医学与预防医学类,下属五个相关专业: 专业简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是医学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主要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统计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以及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时间和地域分布的规律,同时探究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该专业通过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锐意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塑造能够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领域为国民守住健康第一道防线的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 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少儿卫生学等。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介绍 一、预防医学 基本情况 预防医学在大学里学习的课程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加上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其他医学专业不同的是,预防医学会学习大量数据统计软件。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预防医学的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体制内和体制外皆有较好的出路。传统就业方向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入医院的话基本不涉及临床,加班值夜相对较少,与临床医生相比较为轻松。随着信息和技术的发展,预防医学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凭借医学数据统计的优势进入医药企业做医药代表、CRA/CRO、卫生统计师等。当然,想要得到较高的薪酬还是需要考研甚至考博。 二、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基本情况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主要课程包括基本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自身的专业课程以及食品方面的桥梁课,有的学校还会提供中医相关的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药膳学,中医饮食与营养等。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不论在我国还是欧美,营养学都成了一个很热门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高品质的生活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与之相关的学科也顺势发展和繁荣,营养学专业前途比较光明,但也有营养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问题存在。 这个专业出来的学生可以进入食品公司如雀巢、中粮等做食品开发、品控、营养咨询;在医院营养科从事营养技师、在健身美容体检等行业做营养顾问;此外,营养编辑、营养相关的新媒体运营等也可以考虑,都比较喜欢有专业背景的人才。 三、妇幼保健医学 基本情况 根据妇女和儿童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危害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与心理卫生的各种疾病和因素,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健康保护和健康防治,以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提高健康水平的学科。开设课程同样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妇幼保健医学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对生物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妇幼卫生及保健方面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情况 由于只能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证,没有处方权,所以不能成为妇科和儿科的医生。毕业后可进入妇幼保健院做群体保健管理。但是目前妇幼保健医学认知度不高,与临床医生相比基本功不够强,进入妇幼保健院也竞争激烈,建议有资源的学生尝试一下。 四、卫生监督

2018年兰州大学本科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 (本科生) 中文标题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Kuai65 Typesetting System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学生姓名快论文 指导教师***教授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计算机 年级2013级 兰州大学教务处

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研究 摘要 快论文(https://www.360docs.net/doc/079779546.html,)是一款专业的毕业论文在线排版系统,上传论文草稿,选定学校模板,点击一键排版,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论文排版,免费下载预览,满意后付款。快论文平台现已汇集了全国617所高校权威毕业论文模板,均源自各校官方最新发布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基本涵盖了各类高校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据统计,毕业论文排版涉及的几十项格式设置中,80%的操作都属于不常用操作,因此绝大多数同学以前没用过,以后用到的概率也很低,但为了达到排版的规范,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读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习这些不常用的word操作。面对复杂的格式规范,大多数同学熬夜反复调整修改却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人工智能的快论文排版系统,剔除了人们手动排版时不可避免的误操作,和由于视觉疲劳导致的错漏等,较之传统的人工排版方式,质量更可靠,价格更优惠,速度更快捷。快论文平台秉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充分研究分析人们的操作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充分考虑其个性需求,设计并开发完成了一个界面简洁、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毕业论文排版和编辑系统,帮助大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效率和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快论文根据各个高校官方的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分别构建了属于各高校自己的定制模板,更准确,更便捷,是国内最大的毕业论文排版平台。 关键词:快论文;专业排版;质量可靠;价格优惠;值得信赖 I

大学本科教学评估

大学本科教学评估

附件二:********大学院(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 评估指标内涵说明 Ⅰ组织领导 本指标下设教学工作理念、制度建设二个二级指标。 1.1教学工作理念 本指标评估院(部)办学的总体思路、规划与办法。包括一个观测点,即:院(部)规划与教学中心地位。 ①院(部)规划与教学中心地位 本指标考察院(部)是否具有正确的教学工作理念以及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具体措施;考察院(部)规划是否合理及其具体执行情况。 质量意识强指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主题的观念,结合定位制定质量标准并切实实行。院(部)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对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负有重大责任。 教学中心地位的含义:a.领导重视,把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经常研究教学工作,能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b.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关系,对教学的投入处于优先地位;c.院(部)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且落实到位;d.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1.2制度建设 本指标评估院(部)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执行情况。包括二个观测点,即:管理制度、院(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报送制度。 ①管理制度 本指标考察院(部)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是否明确,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能否落到实处,以及教学档案管理是否规范等。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学基本文件: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学期教学总结等;必要的工作制度: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实验室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存档管理等制度;教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国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巩固拓展“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建设成果,提升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规范和加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市教委《关于进一步提高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建设以促进北京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突破创新;丰富内涵,共享资源;分类发展,彰显特色;提高质量,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包括专业建设、本科生培养、研究生培养、高职学生培养、国际交流合作、教师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发展等八个方面建设内容。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 第五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项目资金由市财政专项安排。 第二章项目建设内容 第六条专业建设项目指支持高校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提

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高校间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合作建设机制,深化专业建设内涵,形成专业集群合力; 2.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强化优势特色专业,促进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紧缺专业及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农业和医药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 3.新专业建设项目:支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办学目标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 4.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遴选部分专业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七条本科生培养项目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科课程改革项目: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本科生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项目: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继续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鼓励高校开展多院系联合或全校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3.实践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创新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4.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资助大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活动,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高职)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5.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资助北京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

生活中的十大谎言解密

生活中的十大谎言解密 1、宿便是健康杀手,排宿便保健康 谣言:宿便有多种危害,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还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让身材变形。 真相:“宿便”并非一个医学概念,它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概念。 错误一:宿便不会压迫小肠绒毛。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不会压迫小肠绒毛。 错误二:粪便不会导致酸毒症。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 错误三:宿便不会让身材变形。粪便是柔软的食物残渣集合体,即使碰到了脊柱,也会被脊柱挤压变形。腹围增大,主要是脂肪堆积在腹部所致,和宿便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相信此说,而采用泻药来“排宿便”,会对肠道的功能造成影响,严重者可能造成水电酸碱紊乱、昏迷甚至死亡。 2、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谣言: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由于生活习惯及环境的影响,体液pH值都在7.35以下,他们的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真相:“酸性体质”只是一个“伪概念”。人体的不同体液pH值也有所不同,比如胃液就是强酸性的。正常情况下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一旦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出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刻接受正规的医疗照护。绝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体质”的狂澜。 3、食物相克:果汁与海鲜不能同吃 谣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真相:这些传说要么来自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不恰当总结,要么来自于对科学研究的夸大和误读。有科学家验证了坊间流传的数百种食物相克传说,无一成立。 1935年我国生物化学家郑集曾经搜集了184对“相克”的食物,从中选出14对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遇到的组合,用老鼠、狗和猴子做实验。他本人和一名同事也试验了其中的7种组合。在食用24小时内观察实验动物和人的表情、行为、体温及粪便颜色与次数等,都很正常,没有中毒的迹象。近来中国营养学会分别与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合作,做了更严格一些的“食物相克”实验,均未发现异常。 以柿子和螃蟹不能同食为例。柿子因含有鞣酸,大量食用易引发胃石症导致腹痛。而螃蟹如果未能充分烹煮杀菌,也容易引发消化道感染。这些症状与“一起食用”没有关系。 虾中的五价砷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混合可产生砒霜则是夸大了科学研究。即便绝对理想状况下,一个人也要一次食用远超出日常食量的虾和维生素C才可能中毒。 4、水知道答案:人的态度会影响食物 谣言:日本人江本胜的畅销书《水知道答案》称,同样的一杯水,分为两份,赞美其中的一份,咒骂另外一份,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分子的形状,发现前面的特别规整漂亮,后面的杂乱无章。 真相:水不可能对人类情绪进行感知和反应。“水知道答案”这项研究并不符合相关的技术流程,其结论自然也不足为信。 温度和湿度是决定雪花形状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如果结晶温度在-5℃到-10℃之间,晶

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教高司函…2013?56号 关于公布“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 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基础上,严格执行项目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分省(区、市)名额,经研究,现批准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550个专业点为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见附件)。 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 1

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建设。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所属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并负责指导、检查、监督等建设工作。我司将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考核、评价,抽查结果将作为下一批滚动实施的依据。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承担学校应在学校网站设立专栏,对外公布项目的建设内容、实施方案和进展程度等相关信息,加强有关建设成果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作用。 附件: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3年6月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