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6级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B期末考(精)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6级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B期末考(精)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6级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B期末考(精)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06级《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B》期末考试时间

及考试地点安排如下:

考试时间:12月28日8:00-10:00

考试地点:农学楼179(果树1班、果树2班、蔬菜1班、蔬菜2班)

农学楼279(植检1班、植检2班、植病1班、植病2班、昆虫班)

农学楼171(植遗1班、植遗2班、农学1班、农学2班、种科班)

已选修过《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课程03级学生名单

种子:陈蓉(学号030106114) ,李婵(学号030106127),沈建(学号030106119);植保:袁梵雨(学号030106114),李强(学号030105326),杨凡(学号030105228),张昕辉(学号030105205),贺倩(学号030105217),罗峰(学号030105216);园艺:李丹丹(学号030102312),郝婧杰(学号030102307),俞卓然(学号030102308);

农学:王炜(学号030101127),王文广(学号031012220)

这些同学可以不参加该次考试,成绩按上次《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算;若参加此次考试,成绩按两次中的最高分数算。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一、填空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和()。 3.在对比实验中的两组材料,一组叫()组,另一组叫()组。 4.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5.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联系,叫做()。其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7.生态瓶里放了小鱼、水、沙石、金鱼藻、小虾、泥土等,其中生物是:(),非生物是:()。 8.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9、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里,不同的动物对()有不同的需求。 10.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写出这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11.水稻→老鼠→蛇这条食物链中,共有()种消费者,

生产者是()。 12.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 13.()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4.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条件,其他条件都不改变。 15.在食物链“小麦→ 麻雀→老鹰”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二、判断题 1.绿豆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2.香蕉树、松树和仙人掌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母鸡能下蛋,所以它是生产者。() 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食物链通常是从植物开始的。() 9.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10.生态系统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1.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13.食物链中横向箭头代表“被…吃”,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

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 一、定义 ●在离体条件下,将愈伤组织或其他易分散的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 荡培养,得到分散成游离的悬浮细胞,通过继代培养使细胞增殖,从而获得大量细胞群体的一种技术。 ●植物中含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次生代谢物质,是各种色素、药物、香精、酶等天然 产物的主要来源。 ●植物细胞培养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产率 2、缩短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 4、易于管理,减轻劳动强度 因此主要用于生产色素、药物、食品、酶、精细化工产品等次生代谢物。 二、培养基 常用MS培养基,另外还有B5、N6、NT、AA、KM8p等培养基 三、单细胞培养 1、制备方法 (1)机械法(机械磨碎、切割) (2)酶解法(目前最有效的获得单细胞方法) (3)愈伤组织诱导法(高频振动愈伤组织) 2、培养方法 (1)平板法(似微生物平板培养) (2)看护培养与饲养层培养法 看护培养:将单个细胞接种到滤纸上再置于愈伤组织之上进行培养。 饲养层培养:用处理过(如X射线)的无活性的或分裂很慢、不具分裂能力的细胞来饲养细胞。 (3)液体浅层静置培养法:将一定密度的悬浮细胞在培养皿中形成浅薄层,封口静止培养。

(4)细胞同步化:同一悬浮培养体系的所有细胞都同时通过细胞周期的某一特定时期。植物细胞在悬浮培养中的游离性较差,容易团聚进入不同程度的分化状态,因此要达到完全同步化相当困难。 ①低温法:冷处理可提高培养体系中细胞同步化程度。 ②分选法:通过细胞体积大小分级,直接将处于相同周期的细胞进行分选,然后将同一状态的细胞继代培养于同一培养体系中。 ③饥饿法:在一个培养体系中,如果细胞生长的基本成分丧失,则导致细胞因饥饿而分裂受阻,从而停留在某一分裂时期。 ④抑制剂法:通过一些DNA合成抑制剂处理细胞,如尿苷等,使细胞滞留在DNA 合成前期,当解除抑制后,即可获得处于同一细胞周期—G1期的同步化细胞。 3、保存 (1)继代培养(高等植物、海藻等) (2)低温( 5℃~10℃) (3)冷冻( -20℃或液氮) 植物细胞冷冻保存方法: 在冰浴条件下加入预冷的冰冻保护剂,密封,继续冰浴15min,在-40℃停留2h后投入-196℃液氮罐中保存。 植物细胞冷冻保护剂组成: 7.5%二甲基亚砜(DMSO)+0.5mol/L山梨醇+5%甘油+5%蔗糖 四、植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生产药用植物代谢产物(紫杉醇、苷类等) 2、生产天然食品、食品添加剂(可可碱等) 3、生产杀虫剂、杀菌剂(鱼藤酮、除虫菊脂) 4、生产饲料、精细化工产品(桑叶、橡胶等) 五、植物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 1、培养特性 (1)细胞本身特性(生长慢、易结团、易损伤、易污染) (2)培养液流变特性(黏度增高) (3)气体传递与影响(O2与CO2需平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试卷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期末复习抽测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绿豆发芽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行。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3生态系统动物才起作用,非生物不起作用。 ()4、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食物链往往是从植物开始的,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6、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的需求不同。()8、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9、大雁的迁徙是为了环境的变化。 ()10、小鸟→小草→蚜虫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②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③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2、由蛇、蝗虫、高粱、青蛙可以组成一条食物链,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①高粱→青蛙→蝗虫→蛇②高粱→蝗虫→青蛙→蛇③蝗虫→高粱→青蛙→蛇 3、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 ①生态系统②生物群落③池塘群落 4、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体色往往是() ①黄色②灰色③红色④绿色 5、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①生物影响环境;②生物改变环境;③生物依赖环境。 6、在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氧气的是()。①微生物;②植物;③土壤。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①相互利用的关系;②吃与被吃的关系;③相互竞争的关系。 8、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①消费者②生产者③都不是 9、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各种各样动物喜欢吃的草,如果草大量的减少了,则()。 ①老鹰增加兔子减少②老鹰减少兔子减少③老鹰增加兔子增加 1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种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①食物链②食物网③生态链 三、连线:(10分) 1、把植物与之相应的内容连起来。6分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植物组织培养名词解释

主要概念名词解释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分化:指做工作使之瓦解;非特化的早期胚胎细胞获得特化细胞(如心脏、肝脏或肌肉细胞)特性的过程。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 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作为离体培养材料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 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 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 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 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 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 再生植物。 愈伤组织: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 织的活细胞。 定芽:生长在枝上有一定位置的芽称为定芽。象顶芽、腋芽、副芽

等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 不定芽:从叶、根、或茎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继代培养: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 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消毒: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人工种子:将组织培养产生的体细胞胚和性细胞胚包裹在能提供养分的胶囊里,再在胶囊外包上一层具有保护功能和防止机械损 伤的外膜,形成一种类似于种子的结构。 褐变: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或长期贮存于湿热环境下,其所含的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及醛、酮等与还原糖相遇,经过一系列 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的现象称为褐变反应,简称褐变。 污染:指自然环境中混入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其数量或程度达到或超出环境承载力,从而改变环境正常状态的现象。玻璃化:将某种物质转变成玻璃样无定形体(玻璃态)的过程,是一种介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状态,在此形态中没有任何的晶体结 构存在。 体胚:由体细胞发育成的胚。又称体细胞胚。 茎尖培养:把茎尖的分生组织或包括有此分生组织的茎尖分离进行无菌培养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 只有一个。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 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 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对 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 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狗尾草水稻小鸟老鼠蝗虫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植物组织培养 (2)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离体生态学:是指研究离体培养环境条件控制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培养基、植物材料和人工环境条件 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那部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callus):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组培技术是无菌操作技术。 2.组培材料处于完全的异养状态。 3.组培材料可以是离体状态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 4.组织培养物可以形成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也可以进行茎芽增殖或生根 5.组培容器内的气体和环境气体可通过封口材料进行交换,相对湿度通常是几乎100%,因此,组培苗叶片表面一般都无角质层或蜡质层,且气孔保卫细胞功能缺乏,气孔始终都是张开的。 6.组培的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是人为设定的,其参数可调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类型 组织培养 器官培养 胚胎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任务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组织或器官所需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发生和代谢规律,植物脱毒方法和机理,植物特别是一些难繁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方法,细胞融合方法和机理,再生个体的遗传和变异,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机理和方法等 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于1838-1839年提出的细胞学说 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于1902年提出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李继侗和沈同1933年成功培养了银杏的胚。 1952年,Morel和Martin提出了植物脱毒(virus free)技术 Guha和Maheshwari等——花药培养 Cocking等-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 一、基本原理 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的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植物组织产生的代谢物质呈现一个梯度分布,而且琼脂本身也有一些不明的物质成分可能对培养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的改变而利用液体培养基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当植物的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我们可以通过薄层震荡培养或向培养基中通气用以改善培养基中氧气的供应。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这些小的细胞聚合体通常来自植物的愈伤组织。 一般的操作过程是把未分化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旋转震荡,一般可用100~12Or/min 的速度进行。由于液体培养基的旋转和震荡,使得愈伤组织上分裂的细胞不断游离下来。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物是混杂的,既有游离的单个细胞,也有较大的细胞团块,还有接种物的死细胞残渣。 在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细胞继代培养,因为当培养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将进入分裂的静止期。对于多数悬浮培养物来说,细胞在培养到第18~25d 时达到最大的密度,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在继代培养时,应将较大的细胞团块和接种物残渣除去。若从植物器官或组织开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就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分离和悬浮培养。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细胞的形态、生理、遗传、凋亡等研究工作,特别是为基因工程在植物细胞水平上的操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和途径。经过转化的植物细胞再经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即可获得携带有目标基因的个体。 二、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磁力搅拌器、恒温空气摇床、镊子、锥形瓶、水稻种子 三、操作步骤 1.配制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配方取各种药品,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所需体积。所配制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分装在250mL 的锥形瓶内,每瓶约分装30mL。 2.水稻种子的消毒 (1)将种子置于无菌的培养皿内,以体积分数95%的酒精消毒1~2min。 (2)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2~3 遍。 (3)将种子放入25.0g/L 的次氯酸钠溶液中轻轻摇动后,浸泡60min 。 (4)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将次氯酸钠溶液充分洗净。 3. 接种 在超净工作台内,将灭菌后的水稻种子接到诱导愈伤组织的固体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5~10 粒种子。接种完毕后用封口膜将培养瓶封好,放在26℃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黑暗培养。 4.悬浮培养的开始: 当得到愈伤组织后,将其转人到AA 液体培养基中。注意愈伤组织块应小于3mm . 若组织块较大可用无菌解剖刀将其分割成小块。液体培养基分装在250mL 的锥形瓶内.接种完毕后将瓶口用封口膜封好,把培养瓶放到恒温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调整摇床的旋转速度,使之为120r/min。培养温度为26℃,在黑暗中培养。 5.悬浮培养物的保持 进行悬浮培养后要不断进行观察,由于培养物的继代培养与培养瓶内培养物的密度及细胞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3241人)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3241人) 1917级 森林学 谢显曾戚兆炯贝士邦俞荃芬孟绍绪俞德铲周斐范廷焕吴道业赵廷梁魏超许达童信长 1918级 森林学 裘孝椿毛云周祖燕潘文许廷佐周灏盛鸿仪陈寿云周民智 1919级 森林学 邵溥慈郑政鲍匡国章桂森朱发傅云熊王培兰赵汝才孟允明徐子瑾吴梁朱国贤楼绅书方境清朱元恺 1920级 森林学 朱公垣严敬李应清潘承谔朱仁志毛应麟周葆元马木中李志仁郑霖王觉徐建初傅相廷盛绍堂 1921级 森林学 李贤修潘明陈敬森壮正经黄云胜 1922级 森林学 林树艺周振华徐荣庭曹许才施鸣雷胡标清祝潮毛祥为朱一彰廖赓庆张锦仙金成柴蒋鸿儒何润发何正森方矩吴仙伍龚李德纯 1923级 森林学 许克勤杨新年杨章流黄坤友叶秉彝王联明邵子根林本陈秉椿诸葛庆蒋士銮王心月何景地

森林学 支雄豪胡德安李翔刘文蔚童选初周用秋方润森俞汝钦钱宝铨傅裕禄楼守铳朱锡之何绍基 1925级 森林学 朱允述盛耕南姚一新 1926级 森林学 卢经崧章安蘖滕咏延 1927级 森林学 杨靖孚孙信林熊祥周桢 1928级 园艺学 王相骥章恢志汪仲毅吴天干成汝基张受天温端莘 蔬菜学 李守藩蒋福庆王相骥温端莘 1929级 园艺学 梁希朱会芳章祖纯郭枢沈待春王兆泰 森林学 沈待春王兆泰 1930级 园艺学 申庆泗谭其猛林郁俞友琴屠锷王锡涛张缅新张树梓管超 森林学 吕福和季柏年严赓雪王恭益胡国桢英祖明彭兆銮刘崇勋缪炎生

森林学 王相骥叶道渊 1933级 森林学 朱大猷孙章鼎李相符李益年李文周李明慎周光荣 1934级 森林学 程复新夏艿 1935级 园艺学 叶鸣高吴俭侬 森林学 刘讽吾 1936级 园艺学 黄佩文罗经才施履吉田丽菊 1937级 园艺学 陈湘芸朱维藩季恭俭蒋聪强蔡致谟唐福圃蔡壬侯赵荣琛 1938级 园艺学 余树勋叶楚贞罗良杓朱明华章瑞华李学应张书德诸祈 1939级 园艺学 万良柴陈学平李少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测试试卷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知识展示台(15分,每空1分): 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等。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 3.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间和等。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4.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如果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二、对错审判厅(20分,每题2分): ()1.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装入自然水域的水,然后把水草,浮萍、田螺、小鱼、小虾等放进去就行了。 ()2.只要有水,绿豆就会发芽。 ()3.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 ()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5.蒲公英的种子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他们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6.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什么作用。 ()7.生态瓶中的植物放的越多越好,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8.青蛙冬眠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会努力环境的变化。 ()10.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三、谨慎选择区(30分,每题2分):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2.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是对比实验 3.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4.苹果树不适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适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 空气 5.下列说法最科学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要有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6.蚯蚓适宜生活在()的环境。 A.阳光充足 B.温度高 C.阴暗潮湿 7.鱼必须生活在水里,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生物()。 A.影响环境 B.改变环境 C.依赖环境 8.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A.企鹅雪狼 B.青蛙蛇 C.燕子天鹅 9.下面不在食物链中的是()。 A.蔷薇 B.蚜虫 C.花坛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指导书 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主编:杨卫民 2009-06-01

目录 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1)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制 (5) 实验三、康乃馨的离体快繁 (9) 实验四、胡萝卜愈伤组织的建立 (14) 实验五、组织培养物的继代培养 (18)

实验一组织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一、仪器及药品 冰箱、天平(0.0001g) 容量瓶:1000ml,500ml、250ml、100ml、25ml 广口储液瓶:500ml、250ml、50ml、25ml 烧杯:1000ml、500ml、250ml、100ml、50ml 数十根玻璃搅棒、大药勺、小药勺或挖耳勺 标签纸、胶水、50%酒精、95%酒精、1mol/L盐酸、1mol/L NaOH 几种常用的培养基所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激素、铁盐等药品 蒸馏水 二、方法和步骤: 按照培养基配方,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植物激素分类,每一类 中各种药品分别称量,如N6培养基各种母液的配制步骤如下: 大量元素母液:包括用量较大的几种化合物〈见N6培养基配方〉,按表中排列顺序,将每种药品的用量扩大10倍,分别称取,分别溶解,然后按照顺序混合在一起。如钙盐等易发生沉淀的药品不能混合,应单位定容,最后加上蒸馏水,定容至1升或500毫升。在定容时注意用蒸馏水洗净烧杯和玻璃搅棒以减少误差。定容后的溶液为大量元素母液,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培养基需吸取该母液l00ml或50ml。 微量元素母液:因用量少,为了称量精确和方便,常配成100倍或1000倍的母液,即每种药品扩大l00倍或者l000倍。逐个溶解,混合在一起成为微量元素母液,每配1L N6培养基需吸取该母液10ml或者1ml。 铁盐:在N6培养基中需要单独配制,它是由硫酸亚铁(FeSO4?7H2O)2.78g和乙二氨四乙酸二钠(Na2-EDTA)3.73g,分别溶解,混合后,用酒精灯加热半小时以上,冷却后定容至1L。冰箱过夜贮藏无结晶析出,否则重新配制。每配l升N6培养基需加该铁盐母液5 ml。 有机物质:主要指氨基酸,维生素类物质。它们大都是扩大1000倍,分别称量,分别定容和储存,配制培养基时按需要的量加入。 植物激素:常用的有生长素类如: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介绍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 介绍

生物工程 目录[隐藏] 生物工程 主要课程 开办院校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美国学校的排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 主要课程 开办院校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美国学校的排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工程专业 [编辑本段] 生物工程 (bioengineering;bion)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壹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即系统生物工程的概念。

所谓生物工程,壹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壹门新兴技术。1994年曾邦哲提出系统生物工程(中科院ZengBJ)的概念,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开发细胞计算机、生物反应器和生物能源技术等)成为了21世纪的前沿技术。? 生物工程包括五大工程,即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和生物反应器工程。在这五大领域中,前俩者作用是将常规菌(或动植物细胞株)作为特定遗传物质受体,使它们获得外来基因,成为能表达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后三者的作用则是这壹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新物种创造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等。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 [编辑本段]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

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 第一篇:《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的区别》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培养的区别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 1.培养基不同:植物细胞(固体培养基),动物细胞(液体培养基)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 2.培养基的成分不同:动物细胞培养必须利用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则不需要,而需要加入植物生长激素 3.产物不同:植物组织培养最后一般得到新的植物个体,而动物细胞培养因为动物体细胞一般不能表达其全能性,因此得到的是只含同一种的细胞的一个细胞系(或者叫细胞群)。 4.原理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为细胞的增殖。动植物细胞培养的主要区别 5.过程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脱分化和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7.培养目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是为了快速繁殖和获得无病毒植株,

动物细胞培养是获得生物制品。 根据培养方式:贴壁细胞培养,半悬浮细胞培养,悬浮细胞培养 第二篇:《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对比 第三篇:《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要求,一般常灾区每0.5万一1万亩,偶灾区每亩,无灾区每2万一5万亩,应设一名测报员或病虫情调查员。在大片林区,可适当增加测报员或病虫情调查员的调查监测面积。(答案:1万一2万) 39、《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通知》要求,要以或进行病虫情调查,掌握面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答案:林班;小班) 40、《关于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突发疫情信息管理的通知》(造防函81号)要求,为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突发疫情信息报告的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新发生(发现)的危险性和发生严重在50公顷以上的林业有害生物必须在日内上报国家林业局。(答案:7) 二、选择题 1、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建立了个国家级森林病虫鼠害中心测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成绩的通关于公布2012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

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_ 农学院关于公布 2012 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_录取通知 3
日期:2012-03-14 11:44 访问次数:534
研究所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核农 核农 核农 核农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准考证号 103352000017028 103352000010754 103352000015695 103352000018254 103352000007484 103352000015156 103352000008918 103352000015985 103352000014282 103352000016453 103352000014100 103352000015169 103352000005040 103352000014328 103352000014214 103352000018256 103352000016444 103352000016442 103352000008788 103352000008117 103352000013883 103352000008803 103352000018591 103352000006299 103352000017688 103352000013888 103352000014288 103352000014490 103352000016607 103352000016644 103352000005848 103352000016862 103352000011167 103352000008781 103352000005052 103352000013946 103352000017461 103352000013265 103352000015346
姓名 余意 赵越 贾玲燕 林梁鹏 柳蕾 庞伟琴 曹婷婷 刘莉 孙晓然 李正国 朱磊 王琼琼 吴婧 卢健 张巧丽 赵晓勇 周湘 孙永旺 李鑫 方芳 张文娜 吴华林 刘涛 吴磊 王呈阳 董文成 杨奉霞 邵卫平 向理理 徐超 童杰鹏 李涛 蒋萌 应丰泽 夏文强 赵云 皇甫佳一 史肖肖 黄一村
专业名称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专业学位)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核技术及应用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核技术应用 生物物理 生物物理 生物物理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学八大学科及优势学校

2021年学科评估、2022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作物学) 涉农20个学科:农学8大学科、涉农12专业 按最新教育部分类,农学门类分为8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和水产。工学中的涉农学科有6个: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林业工程、风景园林、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其它涉农学科还包括: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海洋学等。 作物学是农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 作物学是农学最基础、最核心的学科,作物学科研的高低标志着科研实体农业科研的强弱。根据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部学科评估、国家级实验室、院士数量,以及过去的国家重点学科建设、985/211学科建设等,列出作物学学科综合实力排在前三的第一梯队及其他科研机构: 第一梯队(3家)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是无可争议的作物学三强,这三家机构也是我国农业科研的最顶尖机构(已排序)。 第二梯队(5家) 作物学第二梯队有5家机构。作物学分为作物遗传育种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两个二级学科:浙江大学在前者优势突出,沈阳农业大学在后者名列前茅。曾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的科研机构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此外,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拥有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农业大学拥有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各自学科竞争奠定了平台基础。 优势机构(4家) 此外,四川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作物学(自定)列为本校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四川农业大学在玉米作物学方面有较大优势,其唯一的院士(荣廷昭,玉米遗传育种家)即是作物学专家。拥有南繁育种、热带农业研究的天然条件,海南省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将会迅猛发展。拥有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把农学列为本校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将在旱区作物学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遗传所、亚热带所等知名涉农研究所的中科院(大学)在最近学科评估中仅评为C类,说明其作物学学科建设存在突出短板。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物和非生物)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②铺沙装水 ③种植水草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记号笔。两个小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3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小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1)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另一小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对照组。(2)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在盒子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把种子放在洞上。(3)往一个盒子的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4)给两个盒子用记号笔标明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对照组。 实验现象:几天后,滴水的盒子中的绿豆发芽了,没有滴水的盒子内的绿豆没有发芽。

农学院学生承担的国创项目

农学院学生承担的“国创”项目 立项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专业年级 指导教 师 职称 2007(第二期) 茶及茶制品废弃物对纤维板甲醛吸附动 力学研究 应乐 茶学05级 屠幼英 教授 2008(第三期) 桑细菌性枯萎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田文效植保06级 谢关林 教授 2008(第三期) DELLA基因对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油脂代谢的影响 姜宇晓农学06级 蒋立希 教授 2009(第四期) 茉莉酸与水杨酸对拟南芥GIS家族基因表 达的影响 鲍晟杰农学07级 甘银波 教授 2009(第四期) 新型高效除草剂丙酯草醚(ZJ0273)作用 机理研究 吕晓 农学07级 周伟军 教授 2009(第四期) DELLA蛋白对拟南芥酯酶基因的表达及其 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朱杨 农学07级 蒋立希 教授 2009(第四期)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编码的β C1蛋白磷酸化位点的鉴定及其对其功 潘梦 植保07级 周雪平 教授 2009(第四期) 糖信号调控芥子油苷的机理 汪丽丽园艺07级 汪俏梅 教授 2010(第五期) 缓释型复合茶枕的制备技术及产品开发 邹建财茶学08级 屠幼英 教授 2010(第五期) 桑树凋萎症状及其病原的快速诊断与检 测技术 范小英植保08级 谢关林 教授 2010(第五期) 转Cry与Vip3双抗基因水稻植株培育 孙佳琦农学07级 凃巨民 教授 2011(第六期) 内共生菌在烟粉虱抗药性和抵御真菌中 的作用 归佳栋植保09级 刘树生 教授 2011(第六期) 手性新农药哌虫啶在好氧土壤中的对映 体选择性降解与转归研究 柳汝阳应生09级 叶庆富 教授 2011(第六期) 植物菌核病菌关键致病因子草酸的致病 作用机理分析 李阳 植保09级 蔡新忠 教授 2012(第七期) 源于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的抗菌肽种 类和功能研究 朱亚妮植保10级 陈学新 教授 2012(第七期) 小麦赤霉病菌HOG信号途径下游转录因子 的识别和鉴定 武兴 应生10级 马忠华 教授 2012(第七期) 西瓜枯萎病菌致病突变体筛选及其相应 基因的功能分析 魏蔚 植保10级 宋凤鸣 教授 2012(第七期) 茶妍化妆品研发及推广 马致远茶学10级 屠幼英 教授 2013(第八期) 利用TALEN技术初步探索稻瘟病菌致病基 因功能 程 航 应生10级 王政逸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选拔细则》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选拔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研生[2013] 26号)的要求,结合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制定我院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选拔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一、工作小组 学院成立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研究生项目选拔工作小组,负责选拔、推荐工作。工作小组成员12人,包括组长1人(由主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1人(由学院研究生教务科长担任)、各学科成员9名(作物学科、园艺学科、植保学科各3名,由博士生导师担任)、秘书1人(由学院研究生教务管理人员担任)。 二、选拔类别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推荐指标12名(由研究生院下达);面向2014年全日制非在职优秀应届硕士毕业生(不含委培、定向生)选拔,留学期限36-48个月。 2)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推荐指标18名(由研究生院下达);选派全日制非在职优秀在读博士生(不含委培、定向生)赴国外从事与学位论文选题密切相关的研究工作,实行联合培养,留学期限为6-24个月。派出前应能按学科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安排完成课程学习、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等培养环节。

3)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面向全日制农业推广优秀硕士生(不含委培、定向生及2014年应届毕业生)赴国外从事农业推广相关的研究及实践工作,留学期限为3-12个月。 三、申请人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愿意为国家建设服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中国国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能自觉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任何违纪现象,每学期能按时注册报到。 3)学习勤奋刻苦,成绩优异。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全部优良;学位课考试平均成绩在本专业名列前茅。 4)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成绩显著,学习期间有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或国际性学术刊物上的优先考虑。 5)外语水平达到国外接收院校的语言要求。如国外接收院校无语言要求,则外语应达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规定的相应标准。 6)联合培养研究生须由校内导师推荐,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每位导师限推荐1人。 7)申请人申请时需提交承诺书:①保证被录取后遵守国家公派留学管理规定,按计划出国学习,并按时回国;②联合培养博士生派出年限最长为两年,硕士生最长为一年;③已申请国外全额奖学金的学生,不得同时申请本项目。如学生不能履行承诺,所产生的后果由学生本人承担。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095111)201011修订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是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术培训等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领域。主要为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教育、培训、管理和推广等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掌握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解决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问题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管理领域的开发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校外实践研究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农业推广、农业或农村科技管理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部门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四、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1、课程与必修环节设置 攻读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方向)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以下课程的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应不少于32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