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霖教授健康讲座

赵霖教授健康讲座:《民以食为天》

第一讲:预防胜于治疗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赵霖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央保健委员会预防保健会诊专家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医学教育,通晓中医食疗理论,并结合现代营养学知

识,在慢性病的治疗中运用饮食调理,收到良好效果。

●他曾参加“相约健康社区行”健康教育巡讲活动,被国家卫生部聘为“健康

教育首席专家”。

〔赵霖〕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所讲的第一讲的题目是《预防胜于治疗,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句话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咱们明代的伟大的中国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的一句话,所以我想通过这个讨论呢,来阐述他这句话非常深刻的内涵。

与其救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无疾之前

我们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就是与其你是得了病才治,你不如想办法预防疾病。

〔画外〕赵霖教授认为:人生在世,不仅要学习谋生的知识,还要学习养生的知识,因为养生的知识是为了我们生命的本身健康长寿的需要。那么,我们国人的健康状况到底如何呢?

〔赵霖〕大家知道,我们1949年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国家当时居民的平均年龄你们知道多大吗?只有36岁。但是去年5月18号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的统计结果,我们中国通过短短的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时期,我们在人均平均预期寿命方面,我们就进入了世界第二梯队。而我们国家的香港特区已经排名世界第二。而我们国家现在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1岁,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74岁,我们已经逼近了发达国家。但是,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我们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现在男性的平均健康年龄只有63岁,女性的平均健康年龄只有65岁。也就是说我们还有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八、九年的时间干什么呢?我们是带病生存。

〔画外〕带病生存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即使生命存在,但生活质量是无法保证的。不光个人要受罪,独生女多受累,花销大笔药费,也会因此丢掉生活中的很多乐趣。所以我们强调长寿,更强调健康。那么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当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赵霖〕而世界卫生组织在这份报告中非常明确地强调指出,饮食因素是我们居民健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的讲座的副题就用了李时珍的这句话“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赵霖观点)想要健康必须在饮食上下功夫

〔赵霖〕我们要想能够做到预防疾病胜于治疗的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必须要在饮食上下功夫。那么随着我们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疾病模式产生了很多变化。2002年咱们国家公布了一个全国的膳食调查,我们发现我们国家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就这些所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长的速度都特别快,也就是说我们叫生活方式病。一般糖尿病在中国叫富贵病,在日本叫生活方式病,在美国叫富裕综合征。那么这些病怎么去治呢?其实我觉得特简单的方法,就是记住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你管不住嘴在那傻吃,你迈不开腿在那懒惰,你这些病都得得。

〔画外〕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文明病增多,那么,什么是文明病?文明病又叫谷病综合征,就是以肥胖为核心,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与糖尿病共存。而这些疾病的泛滥,不良饮食是罪魁祸首。赵霖教授大声疾呼:文明人吞进文明病,用牙齿在制造坟墓。

(赵霖观点)警惕: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下降。

〔赵霖〕2006年8月,我看到一本杂志就是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里面登了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题目是《曾经消瘦的巨人如今肥胖患病率成倍增长》。巨人是谁呀?指的就是中国。所以,从1985年到2005年,我们的调查发现:我们七岁到十八岁的青少年他们的肥胖率竟然翻了28倍。所以在去年4月23号,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要召开会议讨论加强青少年的体育工作,胖墩儿惊动了党中央。因为什么呢?因为从1985年到2005年四次调查都发现,我们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一个什么状况呢?用我们很有名的一些专家的话说,就是外强中干。虽然身高体重增加了,但与前一代人相比健康素质全面下降,所以这个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思考:孩子们为什么变得如此之胖?

〔赵霖〕我们的新生儿现在百分之二十肥胖,前两年我们医院产科生下俩孩子,一个十斤,一个十二斤,一检查这俩孩子都是先天性糖尿病。后来就跑到产科去问这孩子他妈,我说你怀孕时候吃什么了?这女同志说现在都一个孩子,都重点保护啊,想吃什么吃什么,她说我天天都吃洋快餐。同时这个人还特别能吃,一吃葡萄吃一斤,吃西瓜吃半个,就这么傻吃,等生下孩子她吃傻了。所以,这些问题大家都应该感觉到,就是说这个吃不是一个我们可以忽视的事情。你说这孩子生下来是一个先天性糖尿病,你说这当妈的怎么弄啊!

(赵霖观点)沙发土豆文化威胁人类健康

〔赵霖〕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个报告指出,沙发土豆文化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威胁着人类健康。什么叫沙发土豆文化呢?就是坐在沙发上,吃着炸薯条这些洋快餐看电视,所以美国就发现儿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这些东西,就可以使得肉类的消费、脂肪的消费各方面的消费摄入量大量增加。所以这是种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瑞典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讲过一段话,我觉得这段话很有道理。他说:我们不能仅仅重视疾病,而首先应该高度重视生活方式的错误。因为生活方式健康了,疾病就会自动消失。

〔画外〕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到民族的兴亡

〔赵霖〕所以这些研究都告诉我们,有些饭是不能胡吃的。所以忽视洋快餐的危害,我们付出的代价将是下一代的健康。我这儿有一张照片,就是我们北京夏季举行的儿童减肥夏令营的照片,你看这群小孩吃得脑满肠肥、垂头丧气,就把整个孩子的这种快乐、他们的健康全都(吃)没有了。

那么坎贝尔教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我觉得有一段很值得我们现在参考。就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对中国农村做了详细的膳食调查的同时,他调查了农村妇女例假来的年龄。当时我们中国年轻的妇女例假初潮是十七岁,而美国是十一岁。为什么?就是饮食结构的差异。而现在我们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饮食结构的西化,现在造成很多孩子性早熟,现在北京有一些三年级小孩就来例假。根据报上报道,就是说天津市儿童医院有很多小孩妈妈带着去看病,为什么呢?五六岁就变声或者乳房发育,或者生理性月经。医生就问她说,你这孩子吃什么补品了吗?没吃过。说吃什么药了吗?没吃啊。说那你平时净吃什么呀?就是天天吃炸鸡。

我去年见一个小孩到我这儿来看病,十一岁,六十多公斤,走路摇摇晃晃,已经免体育课了。为什么呢?说这孩子两年以前开始不吃菜了,天天吃炸鸡翅,一顿吃十个。后来我们这个孩子来了以后,我们经过认真分析,跟他谈,跟他爷爷奶奶谈,跟他爸爸妈妈谈,最后我们使得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改变他的饮食结构。大概用了半年的时间,这个孩子才得到一个初步的纠正。

我现在有时候在北京看见这些肥胖孩子,我就想哭,我没有能力帮助他。我就觉得这个营养教育,把真实的东西告诉群众是我们作为营养学家一个特别重要责任。

〔画外〕生活好了,吃得多了,变得胖了,想吃又不敢吃,想穿又穿不上,嗳!胖人烦恼多呀!胖,不光是让人行动不便、穿衣受限,还得付出健康的代价。吃什么和怎么吃,可不是小事,它将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的命运,一定要引以为戒。

思考:我们到底吃多少肉合适?

〔赵霖〕前两年我接待一个咱们电视台的一个编导,他到我那里去采访,采访完了他说:赵教授,我有一个私人的问题我想问你。我说什么事你说吧。他说我们家那孩子现在都快成肉食动物了,天天三顿都得吃肉。到底这人吃多少肉才合适?我没有正面回答他,我说您数数你有多少颗牙,他数了半天告诉我他有三

十二颗牙。大家知道,如果我们现在去做考古发掘,我们发现了一个恐龙的化石,我们第一步就要判断这个恐龙是草食恐龙还是肉食恐龙。那么根据什么呢?我们就根据牙齿,对吧。咱们人前边八颗牙包括门牙,我们叫切齿,是切蔬菜和水果的纤维用的;咱们后边两边这二十颗牙我们叫槽牙,我们学名叫臼齿,是磨谷物和豆类用的。您就长了四颗虎牙是吃肉用的,你吃那么多肉干什么啊!因为人是个杂食动物啊,你的牙齿的结构是从我们人类进化产生的,所以根据这个四除上三十二这比例,你的饮食结构中有八分之一是肉就足够了。

〔画外〕资料显示:从1997到2002年,中国居民的十大类食物当中谷类和豆类消费都在不断下降,油脂、肉类、蛋类、禽类、白糖消费全面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各种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在享受美味的时候,怎样最大限度的规避患病的风险呢?

〔赵霖〕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呢?叫吃饱求生存的一个阶段。我们小时候都用粮票,我们每个月鸡蛋、肉什么的都是配给的方式。我记得那时候我妈说给你五毛钱,甚至两毛钱买点肉回来做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处在一个吃饱求生存的这么一个饮食结构的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处在什么状态呢?我们叫好吃求口味。现在大伙说今儿你要请客,先琢磨哪儿好吃咱们上哪儿去,对吧?所以很多人现在是口味第一,生命第二,甭管健康不健康,好吃再说。那么我们应该追求一个什么目标呢?我们应该追求的就是吃好求健康。也就是说我选择食物,我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使得我健康。当然你吃好求健康,也需要和我们的口味来结合,就是说一个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又有很好的烹饪,又获得很好的口味,同时这个食物又是健康的。

〔画外〕早年间,我们中国人是吃饱求生存;现如今,咱们老百姓追求的是好吃求口味。光好吃哪能行,咱得想办法吃好了还得求健康。

〔赵霖〕大家知道,我们中国这个民族我们已经繁衍了五千年多年,我前两天到河南新郑去了一趟,他们现在正在准备黄帝的祭祖的典礼,每年都要做的。那么我们一说咱们就是炎黄子孙,炎帝是谁呢?就是神农,所以实际上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农耕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所以,这种伟大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传统饮食文化。

〔画外〕国以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为自身的生存把获取食物作为头等大事。被人们奉为三皇之一的神农,所以受到世世代代的崇拜。传说他教给人们种植粮食,传播耕种技术。历代帝王只所以把社稷比作国家,因为“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没有了土地和五谷,江山不保国将不国。经考古证实,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部落的人们已经步入了农耕文明。

〔赵霖〕所以我们一到欧洲就特别有体会,欧洲的饮食是什么呢?它是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的延续,肉食吃得特别多。咱们中国呢?是农耕文明的文化的延续,所以咱们呢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非常独特的传统的饮食结构。

(赵霖观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特点——有主副食之分

〔赵霖〕那么咱们的饮食结构有几个什么特点呢?第一个就是咱们中国人有主副食之分。欧洲和美国没有主副食之分,西餐只有主菜。我们大概百分之六十

五的热量都来自于五谷杂粮,所以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这就造成了我们饮食的第一个特点。

〔画外〕(赵霖观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特点:重视蔬菜的作用

〔赵霖〕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咱们中华民族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你看前些年美国就发现什么呢?临床很多妇女怀孕了以后,生的孩子都是先天性脊柱裂、神经管畸形。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怀孕的妈妈在怀孕过程中她缺乏叶酸。而叶酸在什么地方呢?叶酸就在绿色的蔬菜里面,所以她怀孕时候不吃菜,当然就得不到叶酸的供应,所以美国最后没有办法,在面粉里强化叶酸。而我们中国呢,一个人一天大概要吃500克蔬菜。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德国是80克、英国是83克、荷兰是100克、美国是102到103克、法国是120克,作为地中海地区的代表意大利也只有230克,希腊是最好的也只有270克。所以中国人这个蔬菜吃得多、品种多,在我们饮食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中国人讲食不可无绿。咱们南京地区有一句口头禅,老百姓经常说的,叫“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画外〕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要想健康,就要吃菜。我们中国人有一句古话:“杂食者美食也,广食也营养也”。也就是说,当选择的食物越丰富就越能实现真正的美食与营养,所以菜篮子里的颜色越多越好。那么肉与蔬菜相比谁更有营养呢?

〔赵霖〕所以现在有一种错误认识,就认为吃肉才有营养。我最近到一个小学去看,就是这些孩子们加班上课,家长全在外边等着接孩子,有一个小贩推过来一个车,这车里边是什么呢?炸鸡腿、烤鸡翅。好多家长都给孩子买一个这玩意儿吃,好像觉得这孩子加了班了,非得吃这一个他才能补一补,这实际上是非常错误的。你这时候给孩子吃俩西红柿也比吃这玩意儿强啊!因为西红柿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吃根黄瓜,给他袪祛火,清醒清醒脑筋,回家还能继续学习,你吃这个脑子全都吃糊涂了。所以现在好多人认为吃肉才有营养,是非常错误的一种认识。

(赵霖观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特点:不可一日无豆

〔赵霖〕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豆类。我们那个豆子古代叫菽,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叔字。我们很多同志现在学英文,一学这个豆,黄豆、大豆叫soya bcan,这个字怎么来的?就是从叔这个音译过来的。也就是说,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所以咱们中国人就养成了一个什么习惯呢?就是“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爷爷奶奶给咱们做饭,经常要熬豆粥,吃豆包,这家家都要做。

〔画外〕现在营养学研究发现:豆类含有非常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份豆腐供应的钙和一杯牛奶的含钙量基本一致。常吃豆类好处多多:降低胆固醇,有益肠道健康,改善体质,预防骨质疏松,减肥与美容。常吃豆类不仅能吃出健康的体魄,还能吃出好的心情。

〔赵霖〕所以我们就养成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这么一种传统的习俗,这也变成了我们的金科玉律。

〔画外〕(赵霖观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特点:坚持低温烹饪

〔赵霖〕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中国人,古代中国人的先贤,我们从中亚引进了小麦,但是我们拒绝了面包,我们始终坚持了低温烹饪的原则。我们无论是蒸馒头、焖米饭、熬粥、煮饺子、下面条,我们全是在水环境里边。这个水环境是多少度呢?一百度(摄氏)。现在我们做人实验,高压锅也只有一百零三度,所以它就非常有效地避免了高温烹饪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为什么洋快餐有问题呢?炸薯条里边含有非常高的丙烯酰胺,也就是说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如果超过一百二十度烹饪,它就会产生一个天然的副产品,就是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动物实验证明,它是一个可以诱发癌症的一个成份。

〔画外〕让我们记住先人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饮食要诀: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食不可无绿;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坚持低温烹饪原则,远离油炸烧烤。

传统饮食结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实践和食疗保健经验的结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尊重和继承呢?

〔赵霖〕所以从现代科学的研究和我们回溯我们五千年的这些饮食文明,我们都能非常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就是我们的饮食结构。

思考:中国传统饮食带给现代人的启示

〔赵霖〕那么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我有一个经历,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经历,就是说我当时曾经多次在电视台做节目。2003年的四月二十六号,我在中央教育台做完节目下楼,教育台是在复兴门,我下楼之后就发现整个长安街人行道上都没人,路上连车都非常少,我从小我就住北京,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阵势,所以当时特别深刻地感觉到:可怕的不是非典(疾病),可怕的是恐慌。之后,五月六号那次做节目,当时我就非常有意识地问了主持人一个问题,我说你给我报报山东的发病率。主持人报了,山东一例输入病例。为什么非典闹在广东不闹在山东啊,同志们?山东大家知道山东是孔孟之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山东人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饮食习惯,他喜欢吃大葱大蒜。这大葱大蒜是什么?就是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同时,山东人在春天还有一个饮食习惯,就是要吃小豆腐,大家都吃,只不过有点区别,就是有钱人用豆腐,没钱的用豆腐渣和地里的各种野菜混起来吃,包括婆婆丁就是蒲公英,大蓟小蓟,这是刺菜,还有苦菜荠菜。荠菜大家知道中医有一句话,叫“春食荠菜胜仙丹”。就是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吃,要吃一个月左右。所以我觉得山东人为什么只有一例输入病例,他不得非典呢?我觉得和他们这种健康的传统饮食是有密切联系的。那么这里我给大家念一段唐代孙思邈的话,孙思邈怎么说呢?他说“中土地,俗好俭吝,厨膳肴馐,不过菹酱而已。”就是我们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带,这一带的民俗非常勤俭而且节省,所以在厨房里做的这些东西,菜肴是比较简单的,当然他里边说的有豆酱;“其人少病而寿”,就是陕西关中平原一带的人民群众他疾病发病很少而且长寿。“江南岭表”,就是广东;“其处饶足”,这个地方非常富饶;“海陆鲑肴,无所不备”,水里的海鲜,陆地上的各种动植物全有,无所不备。但结果是什么呢?“土俗多疾而人早夭”,就是当地的民俗多病,而且寿命比较短,早

夭。所以这一段话非常深刻地描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的饮食结构,对人的健康的影响。

〔画外〕中国的传统的膳食以谷物为,搭配豆类,有丰富的蔬菜,适当的水果,并且还是用低温烹饪的,形成了这样一套饮食结构。而正是这样的传统饮食结构,保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五千年的繁衍。从古至今,我国民间越流传着许多养生方面的古语。

(赵霖解读养生古语)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

〔赵霖〕中华民族古代有一个育儿的古训,叫“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就是带孩子绝对不能捂孩子,绝对不能撑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孩子顿顿都饱食,都吃撑,吃完之后你为了消化这个食物,身上的血液要长时间地留在胃肠道来帮助消化,这么一种结果就造成大脑缺血,大脑一缺血,这血是干什么的?是携带着氧啊,你大脑就缺氧吧,缺氧以后就影响脑细胞发育,就降低智商了,所以你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胖孩子都傻乎乎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这个大脑缺氧就容易造成什么呢?造成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大量增殖,就使得大脑的血管壁细胞增殖,血管就变窄,又产生恶性循环,就是血流量减少,这样严重影响供氧,当然智力就下降了。所以要想孩子聪明,绝对不能让孩子吃得太饱,就要记住“欲得小儿安,须带三分饥和寒”这个道理。

(赵霖解读养生古语)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

〔赵霖〕我们不有一句话,古代说的“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就是吃得越多就没心眼了,全塞住了,最后还减少了寿命。吃得越少,心眼越多,他聪明,同时寿命还延长,所以这些道理大家都是要牢记的。现在日本的研究发现,就是老年痴呆的病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常饱食,而且肉类消费量很大的人,他老了就容易得老年痴呆。所以,我们最后还要强调的就是:坚持传统膳食结构是健身强国之本。所以我在下一集里要讲到我们十大平衡的时候,我会详细地论述这个膳食结构,我们的传统膳食结构它的构成以及它对我们健康发挥的作用。所以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知饥也”。所以凡病要三分治七分养,因为脾胃是我们人的后天之本,你只要把脾胃保护好了,你就不会丧失健康。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要想身体棒,就得嘴头壮”。你什么时候说要是天天不觉得饿了,这毛病就大了。所以一定要保证我们的肠胃健康和正常。

思考:欢火与封火的启示

〔赵霖〕咱们古代有一个人去学中医,去了以后就拜这个老师。这个老师收这徒弟之后什么不教他,让他笼火,让他管一个火炉,然后那个年轻人呢就天天在他们家笼火。白天是欢火,晚上是封火,笼了这么一年这炉子没灭。这一年之后这老中医说行了,说你已经过关了,我正式要收你这徒弟,而且教你中医。这学生就问为什么呀?这老师说你看你现在白天是欢火,白天往火里加好多燃料,火就特欢。晚上你把它封住,一夜都不灭,那么年轻人就像欢火,你多吃点没事,对不对?老年人就是封火,你必须老年人你得节食,你才能百年不熄。

思考:药片文化还是饮食文化?

〔赵霖〕大家都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周围许多人特别是很多青年人,每天都在吃着很多药片在维持健康。而且我们的广告和媒体里边也都在经常展示很多形形色色不同的营养补充剂和保健品。那么到底咱们是应该靠吃饭来维持健康,还是要靠吃药片来维持健康呢?我想这个实际上是咱们好多人面前存在着的一个问题。我最近有机会和一批年轻人聚会,我就非常惊讶地发现,我这个周围坐着的好多女孩子皮包里全带着药瓶,然后吃饭之前,每个人都炫耀一下在吃什么药片。所以我当时就非常不理解地问了她们一句话,我说咱们几千年,咱们祖宗可告诉咱们: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怎么你们天天都在这儿一把一把地吃药呢?而且我看这些人也都不是说有病的样子。

〔画外〕维系身体健康是靠药片还是靠饮食?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背后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一种声音是:一天一片维生素,没有保险不发愁。还有一种说法是: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这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你更倾向哪一种呢?

〔赵霖〕咱们战国时代非常著名的一个神医叫扁鹊,大家都知道。扁鹊讲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什么意思呢?他就是说聪明人你在有了毛病以后,你首先要考虑怎么用食物来调整,来治病;食物不行了,你最后才吃药。

(赵霖观点)以食治疾胜于用药

〔赵霖〕那么我们古代还有一本书,对老年人进行各方面保健教育的书,叫《养老奉亲书》。就是我们怎么去照顾老人,怎么让我们的老人健康。它里边有这么一段话,他说“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就是老人的这个身体条件都讨厌药,都喜欢食物,所以“以食治疾胜于用药”。我觉得咱们的中医是一个生态医学,因为咱们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他就是首先他尝了这个东西以后,这玩意儿能吃,“草能食者为蔬”,就成了菜了,不能吃的是草。那么能治病的呢?就是药,对不对?所以咱们的这些药都是来自自然界的。那么,同样我们的食物也有药性。

思考:中国远洋船队为何不得坏血病?

〔赵霖〕咱们郑和下西洋,大家知道。郑和下西洋下了几次?七次。咱们整个的船员大概两万三千多人,欧洲几乎各个国家的远洋船队全闹过坏血病,唯独郑和下西洋没闹过。我查了好多古代记载,发现中国的远洋船队在船上种什么呢?种菜。拿什么种?拿木盆,里边搁着土。因为郑和下西洋是船队,里边专门有一条船叫水船,就是拉淡水的,他就拿这个水在那里头种菜。同时干嘛呢?还在船上养鸡、养猪。同时每天要吃什么呢?要吃豆芽,黄豆芽、绿豆芽。我后来又到北京查,就是当时明朝配给这个船队的东西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绿茶。大家知道绿茶含维生素C特高,有些含的大概每一克就能到二点五毫克。还有一个就是咱们的豆芽,尤其是绿豆芽含维生素C特别高。再一个你说在木盆里种菜,我经常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当然你维生素C的补充就没有问题了。所以为什么中国的远洋船队就得不得坏血病啊,这就是吃得中国饭啊。现在好多中国人非要吃美国饭,我就不明白,它美国才二百年他还没吃明白呢,你都吃了五千年了你干嘛非得吃外国饭呢?

思考:维生素药片与食物过敏

〔赵霖〕前两年我看了一个美国杂志叫《儿科学》,它就公布了一个研究,是从1991年做的,一直做到现在。他这个研究观察了八千个婴儿,就发现在一岁半之前大量吃维生素的孩子,三岁以后这白种人的孩子全都食物过敏。现在咱们这有好多小孩食物过敏,后来我看了这报道以后,我琢磨半天,我悟出一个道理:自然界的食物是非常复杂的,那么咱们人呢从出生就开始吃天然食物,所以我们就具有比天然食物更复杂的功能。您从小就不给孩子吃天然食物,老给他吃药片,老给他吃维生素,你吃得都是提取出来的,这孩子老吃这玩意儿,吃到最后他不会处理食物了,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叫用进废退啊,你老不用你这身体功能它就不会了。不会怎么办?过敏。过敏,就这么来的。所以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这些现象都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就是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孩子要吃天然的食物。

〔画外〕食物是“神”造的,药片是人造的,药片永远不能代替天然的食物。天然食物是大自然的恩赐,它既美味又安全,我们为什么不安心享用,反而要求助于药片呢?而维生素药片究竟是什么时候吃,什么人需要吃,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赵霖?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很辩证地来看吃维生素这个问题。第一个,不反对你吃维生素,问题是你在什么时候吃。第一个如果这段我们工作很紧张,尤其我们现在很多青年人老加班,那你很可能维生素C不够,维生素B2这些东西不够,你又没有时间去每天好好地做饭,当然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补维生素;如果你长期在外边出差,在很艰苦的地方你吃不到足够的蔬菜,那你当然可以吃维生素。但是你在一个正常生活条件下,你没有任何理由天天在那儿吃药片。我也回忆起当时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对我们的一些教诲,周总理当时说要求我们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们作为一个中国的青年都应该认真地去贯彻总理的这个指示。那么如何贯彻这个指示呢?我觉得就要考虑在你健康的银行里要多存一些钱,就是要储蓄健康。现在咱们好多人都忙着往银行里存钱,他觉得在银行里存了钱,就有保障了,得了病也不怕了,实际上他所忽视的就是没有在他的健康的银行里多存些钱,所以现在有句俗话叫“年轻的时候拿命买钱,老了就拿钱买命”,这样做是不合适的。所以我最后有四句话供大家参考:第一句话是聪明人投资健康。大家知道,这个健康比如说有些同志愿意游泳、愿意运动,你得有一定的投资,这就是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储蓄健康”,你平时在健康这个方面,你需要在你健康的银行里要储蓄的。“普通人忽视健康”,我们希望大家不要做糊涂人,因为“糊涂人透支健康”,好好的健康生活不去做,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倒是接受的挺快,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抽烟喝酒胡折腾,你是在透支健康。所以想这四句话大家可以做个参考,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们都健康,都能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谢谢大家!

第二讲:平衡膳食健康忠告

——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

…赵霖?: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这个第二讲的题目是《平衡膳食健康忠告: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

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有一首诗可以很好的描述,这首诗叫: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所谓“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表示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五谷杂粮是非常有营养的,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我们知道五谷杂粮很有营养,但是在五谷杂粮里边缺乏赖氨酸,而恰恰是在我们的大豆和豆类里边赖氨酸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我们说失豆则不良。所以为什么我们平时家家都要做豆粥、吃豆包,我们要买豆类的蔬菜,豆荚类的蔬菜也是非常健康的蔬菜。第二句叫“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肉类对我们是有益的,但是要适量,如果过量了它就是有害的,所以动物性食物不能吃得太多。根据英国营养学界的观点,就是一个人一天肉类的食用量不能超过八十五克,就是一两半。第三个就是“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就是说蔬菜是干什么用的呢?是充饥用的。那你要想充饥你就得吃很多,我们中国人一天吃到多少?吃到五百克,即要吃掉一斤蔬菜。同时,我们大家每天早上都要去买菜吧,咱们中国人每天早上都要上菜市场,为什么呢?我们要买新鲜的菜,同时我们买菜的时候我们要买各种颜色的。

〔画外〕绿色的蔬菜里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叶酸,叶绿素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叶酸除了孕妇需要而我们的造血功能也离不开它。黄色蔬菜的代表——胡萝卜,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对我们身体大有益处。红色蔬菜中番茄含有番茄红素,它可是非常优秀的抗氧化剂。总之,我们到了菜市场一定要把各种颜色的蔬菜带回家。

…赵霖?:第四句“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就是说水果是帮助你的。为什么呢?因为水果是一种享受型食物,而蔬菜是生存型食物。现在有些年轻人问我说:赵教授,我没时间做饭,我能不能光靠吃水果。我说不行,因为水果永

远代替不了蔬菜,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水果应该怎么吃呢?就是每次少吃一点,每天适当的多吃两次。

所以,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好地勾画了我们国家这种饮食结构的搭配。

〔画外〕让我们重温一下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的精辟论述: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

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

气味合则服,尤则忌偏独。

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份的食物互补。这一理念就是中华民族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之精髓所在。

平衡一:主副食比例适当,保持酸碱平衡。

…赵霖?:那么我们第一个平衡是什么平衡呢?就是主副食比例适当,保持酸碱平衡。大家知道,咱们血液里边的PH值是从PH7.35到PH7.45这样一个范围。非典期间你们可以还记得北京出过一个毒王,这老兄一上电梯碰见五个人,这五个全非典了,一上这屋里碰见六个人也全非典了。为什么呢?这个人本身成了一个冠状病毒的培养基了。为什么呢?因为冠状病毒的培养基的PH值是7.2,如果你平时天天都是鸡鸭鱼肉,都是吃酸性食物,那么你血液的PH值就偏向了7.35。那么到了7.35你还可能还算是一个健康人,但是已经进入了亚健康状态,你再偏,偏到7.2,不就变成培养基了吗?所以,就是说因为各种病毒的培养基PH值都是7.2,所以酸性体质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像过年回家都是大鱼大肉猛吃,吃完以后就告诉我说觉得发腻。什么叫发腻呢?发腻就是轻度酸中毒的感受,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饮食里边就一定要注意保持酸碱平衡。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的食物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呈酸性食物,一类叫成碱性食物。也就是说,这些食物你吃到体内以后它经过代谢出来的产物,到底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如果这个代谢产物出来是碱性的,这个食物就叫呈碱性食物,像茶。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呈碱性饮料,所以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我们很多孩子天天在那喝饮料,就不知道要喝茶,这是非常错误的。沿着丝绸之路两侧的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像维吾尔、藏、回、蒙这些少数民族都离不开茶,每年我们国家的边销茶达到相当大的数量,他们都要熬奶茶喝,所以他们有两句话是值得咱们参考的。他们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因为这些民族很多都是游牧民族,他肉类吃的很多,他需要茶来进行这种平衡的调整。

〔画外〕优秀的碱性饮料——茶。茶的历史十分悠久,它始于神农,文在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神农本草经》中有谚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可以看出,人类对茶的认识可能是从它的药用价值开始的。中国是最早发现、栽培、利用和加工茶的国家。百姓有清茶一壸就可随禺而安,

茶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赵霖教授认为,茶在我国的传统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对于主食与肉食孰轻孰重?他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赵霖?:孔子在《论语》的乡党篇里面讲了这么一句话,叫“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在什么场合,我们的肉类的菜肴再多也不能超过主食。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刚才讲了“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

我们中国说: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尤其是特别重视喝粥。这古代人说: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

〔画外〕有病无病,常吃粥有益于身体。吃粥有六大好处:

第一,滋补蠃弱增长力气。第二,滋养人体增加寿命。第三,促进人体清净柔软,让人体会安乐的饮食。第四,调和五脏上下通利,消除风寒。第五,充实口腹,消除饥饿。第六,即刻解渴,面容丰满。粥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最适合老人和孩子常吃的食物。

…赵霖?:前两年咱们国内闹了一次假奶粉的案件,我参加那个座谈会,我就问那个家长,我说你干什么非得给孩子喝奶粉呢?她告诉我不喝奶粉多丢人啊!我说你要给这孩子喝米汤也喝不出大头娃娃。咱们普通的所有的这些谷物里边都含有百分之十二以上的蛋白质,我们曾经接下来过六个月的早产儿,喂什么都拉肚子,喂奶什么的都不行,最后就是把小米熬成浓米汤,上面有一层膜那个米油那种,把它灌到瓶子里拿滴管给他滴,就这样把孩子养大的。所以李时珍说:米油是贫人的人参汤,“婴儿食米油,百日则肥白”。我们把这些祖宗说的话全忘了,光听洋人的能行吗?

〔画外〕平衡膳食健康忠告:

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常常登高坐,渐渐入祠堂。

食不言,寝不语。

审因施食,辩证用膳。

…赵霖?:我们国家传统饮食非常强调杂食,咱们到外地出差特别愿意带上一罐八宝粥,为什么呢?里头有八种东西呀,“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为什么洋快餐不好呢?它太简单了,你想上帝造了这么多东西让咱们吃,咱们凭什么就吃这几样啊!咱们中国第一部农耕专著《齐民要术》里边就有几百种食物,我们祖先已经认识到了。神农尝百草,他不是去找药去了,他是找食物去了,所以咱们古代说:“草能食者为蔬”,草只要是能吃的就是蔬菜。

〔画外〕赵霖教授强调:我们中国人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到杂食和广食。慷慨的大自然提供给我们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性食物有七大类,分别是:谷类、豆类、薯类、真菌类、藻类、水果类、蔬菜类。可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有六大类,分别是:

肉类、蛋类、奶类、禽类、鱼类、甲壳类。在饮食的选择上不偏不悖,广泛摄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衡膳食。对于餐桌上的主食,又该怎样搭配呢?

平衡二:主食精和粗的平衡。

…赵霖?:大家一定不要忘记食物是神造的,我们曾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儿,我为我是搞营养生理研究工作的,过去我们这种人工半合成饲料技术,所以我们想制造一个某种微量元素缺乏的一种食物给大鼠实验用,就很困难。我们当时就是想做这个缺锌的饲料,后来我们就找农科院,他们就告诉我们说在这个德州地区有一个地方发现了一块小麦,严重地缺锌,这个麦秆、麦叶上面全有斑块。于是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地方到那和农民商量好,就把这块麦子买下来了,等把麦子收下来,我们一测定发现这个麦粒里边不缺锌,所以这件事就给我们一个极大的启示:一切为了后代,这是大自然颠扑不破的法则。你说母体怀孕的时候,如果孩子严重缺钙的时候,母体甚至可以脱钙来补充给胎儿,为什么呢?这不是她自己的一个行动,而是我们这种生物进化所带来的一种法则,就是我们一切要为了后代,一切要为了延续我们这个种族。那么这个麦子的麦秆本身,它把它所有的营养它可以缺乏,但是它要把它全部补充到籽粒里面去,所以最后这个麦粒它不缺锌。所以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祖先选择了吃种子来维持健康,是非常智慧的选择,所以为什么说“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这都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坎贝尔在他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本书里写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深刻,他说:美国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都来自垃圾食品,就是美式快餐,或是精制的谷类。谷类加工到如此细致的程度,以至于不得不人工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你先把它那些东西都去掉,然后再往里添,所以这个作法本身是很荒唐的。

〔画外〕在膳食和就餐的平衡理念中,一定要记住主食精与粗的平衡。我们的祖先有“世间万物米称珍”之语,可见中华民族从生活实践中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现代人吃惯了精米白面,不妨让粗粮重返餐桌,用正确的饮食为健康加分。那在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当中对食物当中的性味又是怎么看的呢?

平衡三:食物寒热温凉的平衡。

…赵霖?:还有一个就是食物寒热温凉的平衡。咱们中国人认为食物有“四性五味”,什么是四性呢?就是寒、热、温、凉。前两年辽宁的兴城一带闹过几次食物中毒,我就专门到兴城去调查过一次,我就发现兴城当地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说我们一般吃海鲜的时候大家要记住一定要搭配生姜,因为海鲜是一个寒凉的食物特别是螃蟹,你在吃螃蟹的时候如果搭配了生姜就形成了一种平衡,如果你没有生姜光吃螃蟹你可以试试,你吃一会儿就得上厕所。为什么?因为它很寒凉,容易腹泻。所以为什么咱们夏天喝绿豆汤,冬天吃涮羊肉呢?就是各个不同季节我们对食物这种四性平衡的考虑。我们春夏热的时候要喝绿茶,我们到了秋冬冷的时候我们要喝红茶,因为红茶是暖胃的,所以这样一种辩证的思想它都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次和方面。

平衡四:膳食五味的平衡。

…赵霖?:再一个就是五味调和,不可偏嗜。现在好多人口重,好多食堂口重,这个口重是造成高血压重要的原因。咱们国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进

行抽样普查的时候就发现,北京大概当时有五分之一的人患高血压,咱们国家是南甜北咸这么一个饮食习惯,所以根据这样一种调查就发现北京的高血压高于天津,天津高于上海,上海高于广州,而北京市高血压患病率当时是广州的四点四倍。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咱们北方人口重。

〔画外〕世界范围的“流调”显示,高血压与盐的摄入量成正比,以人每天盐的摄入量统计:爱斯基摩人为4克/天,高血压患病率为4%;美国人为10克/天,患病率为10%;中国人约为14克,患病率约为13%;北京人为18克,在全国高血压患病率名列前茅;北海道农民为27克,患病率高达40%,是世界之最。一般规律是:摄盐量越少,高血压患病率越低。

…赵霖?:咱们吃盐最少的省份是广西,我到巴马去就特别有体会,巴马居民好多菜做的时候根本就不放盐,然后他在旁边放一点点盐这类的东西,让你吃的时候蘸一下。所以为什么这些百岁老人都这么健康,百岁老人一百零九岁照样下地、照样工作,谈起话来是清清楚楚。我访问那个老先生一百零九岁,他是跟邓小平同志一块参加百色起义的,他给我们唱了一首歌: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非常清楚,跟我们交谈也非常清楚。所以我就感觉到一个正确的饮食结构,对于我们的健康长寿是有决定性作用的。那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报告,要求我们每个人每天吃的盐的量应该控制在五克以下。咱们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卫生局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专门给各户发了油壶和舀盐的勺,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我们大家都应该配合政府去做,因为通过这样一种做法就能够用最低的代价来获得健康。

〔画外〕根据我国药食同源的传统理论,膳食寒、热、温、凉四性应该平衡组合,如若忽视食物的性味随意摄取,不但于身体无补,反而引起失衡,甚至有损健康。食物有甘、酸、苦、辛、咸五味,五味调和相得益彰,否则就会使某一味的作用过偏,带来弊端。在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中,赵霖教授对就餐的速度有何建议呢?

平衡五:就餐速度快与慢的平衡。

…赵霖?:“食宜细缓,不可粗速”,就餐速度快与慢的平衡。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肥胖啊,有一部分人我就发现吃饭快的人就容易胖,为什么呢?如果你吃饭比较慢,你吃口馒头进去仔细地咀嚼,你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里的淀粉酶就把淀粉给降解了,最后就变成葡萄糖,所以这个馒头越嚼你觉得越甜。那葡萄糖一吸收以后,血糖就升高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程度脑子就明白了,就发出一个命令——吃饱了。现在好多吃饭快的人,这脑子还没有明白呢,就叽里咕噜全吃进去了,你这脑子反应是滞后的,所以当然就容易肥胖。所以我觉得吃饭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太快,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牙齿的咀嚼的作用,因为如果你食物不咀嚼细了就吞下去,你这个胃的负担就非常重,因为胃里面要分泌胃液来消化它,所以这个过程那当然就伤害肠胃了。所以我们古代有一个治疗胃病的办法,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今天我告诉大家这招,就是每一口饭嚼五十次再咽下去。谁能作得到?那么我曾经试过,就是如果能够嚼到二十多次,就已经是饭团比较细了,如果真的嚼到五十次,我觉得你胃有病的人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相信你的胃病会有明显的好转。我们的唾液有非常强的解毒功能,好多致癌物质在唾液里只要三十秒就失活,所以你吃饭时如果能仔细咀嚼,那就意味着我们用我们的行为建立了第一道防线,你就要以少生病了,何乐而不为呢?现在

好多人吃饭跟打仗一样,呼噜呼噜吃进去跑了,还告诉我说这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看有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人大概都得短命。

〔画外〕对于进餐的速度,《医说》中记述说:“食不欲急,急则损脾,法当熟嚼令细”。《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咀嚼是帮助我们消化的重要环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但万万不可因狼吞虎咽使消化器官难以适应。那么,我们应该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进餐,吃到几分饱适宜呢?

平衡六: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

…赵霖?:“饮食以时”,就餐时间和饥与饱的平衡。咱们讲究“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就是觉得饿了你才吃饭,你觉得渴了再喝水。中午吃了一顿,到晚上还不觉得饿又吃一顿,你就很容易发胖了,填鸭不就这么填出来的吗?所以就是说我们吃东西一定要有张有弛,要有一种有节奏的活动。如果中午这顿吃多了,晚上就少吃一点,你至少要在一天中得保持一种平衡,所以大家可以在家里买一个体重称,咱们每天早晚都称一下。因为咱们人类从古以来就经历各种艰苦生活的磨难,所以人类有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是他的垂体永远记住你长胖了以后的体重,所以长胖是很容易的,减肥是很困难的。所以你要控制体重的话,你每天都要称一称,你发现今天多了零点五公斤到一公斤的时候,你就可以采取行动了,要走路啊,“健康离你有多远,每天日行一万步”,你得走路去。咱们这次国家的膳食指南也要求每天每人走六千步,所以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比较好地保持一种平衡。现在有好多年轻人早上不吃早饭,告诉说特别忙,我就不知道谁能忙得不吃饭,实际是懒。咱们小时候都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现在这年轻人晚睡晚起,然后不吃早饭,而不吃早饭是一个很重要的形成胆结石的诱因。

咱们古代有一个叫废止朝食论,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论点,就认为早饭可以不吃。但是现在我们发现,如果不吃早饭对健康是有很多危害的,特别是它会引起我们胆结石的一个诱因。大家知道,体内的肝脏是我们的一个解毒器官,肝脏每天都要排很多的胆汁,胆汁通过肝脏的小胆管流出来汇总到总胆管,最后到胆囊,胆囊是一个储存胆汁的地方。那么一旦你要吃饭,有吃饭这么一个行动,这时候胆囊就会自动收缩把胆汁挤压到十二指肠里去,来帮助你消化脂肪。如果你早上不吃饭,你胆囊就没有这么一个动作,这样就造成胆囊里的胆汁就会长时间的储存,它又没有及时排出来,它就会浓缩了,浓缩了以后就非常容易形成胆固醇的结晶,而这个胆固醇结晶要是长大了,它不就变成结石了吗?所以我觉得尤其是年轻人早上还是需要吃饭。同时你一上午工作很紧张,我们的大脑只能消耗什么呢?大脑消耗的唯一能源就是葡萄糖。如果你早上不吃饭,你就很难保证你整个机体活动的有效性,所以早上一定要吃早饭。还是一个就是我们说“晚上少吃一口,舒服一宿”,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肥胖,有好多人到晚上就是应酬,早饭、午饭都忙没时间吃,晚上有功夫了,猛吃!喝一肚子酒,吃一肚子饭,回家就睡。吃了就睡这是谁的生活?这是猪的生活呀,他能不肥胖吗?所以晚上你一定要控制进食量,特别要少喝酒,为什么?这酒是一克酒精是7000卡的热量,一克脂肪是9000卡,一克蛋白质和淀粉才4000卡,所以酒喝多了你肯定容易肥胖。所以我们说“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就是古人说的,就是一天里最忌讳的,就是晚上吃得忒饱。“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你吃饱了,晚上吃得撑了,你一定要出去走走,要散步、要运动。否则,吃了就睡“乃生百病”,什么病都来了,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强调饥与饱的这种平衡。

〔画外〕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饥不可太饥,饱不可太饱,这就是饥与饱的平衡原则。赵霖教授提倡:“一日多餐,餐餐不饱;饿了就吃,吃得很少”这种羊吃草的饮食秘诀。同时,饮食时间要有规律,传统的一日三餐制,符合科学道理,早餐应保证。那么,我们一日三餐的冷热应该怎么掌握呢?

平衡七:膳食的冷热平衡。

…赵霖?:还有一个就是“食宜暖”,要注意膳食的冷热平衡。现在好多小孩儿一到夏天就咳嗽,为什么?吃一肚子冰激凌,这胃里温度比外边低了三十度,你胃里的温度一降下去,你旁边肺的温度也降下去了,然后呢?毛细血管不扩张了,当然就咳嗽了。所以我们古代有一句话叫“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就是热了别烫嘴,冷了别凉牙。你说冰激凌哪个不凉牙,给孩子吃一肚子这玩意儿,而且现在冰激凌里边很多都是用什么做的,用植脂末就是用氢化油做的,就是那种便宜的冰激凌,所以你这样的话对孩子从健康、从身体都没有好处。所以我们古代说“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这个话讲的非常非常有道理的。

平衡八:进餐前后的动静平衡。

…赵霖?:再一个就是:“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的动静平衡。咱们有一句俗话叫“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我有一次跟李瑞芬教授在北京医院开会,中午就请她在那儿吃的饭,那天一人一份饭很丰盛,老太太就都给吃了。等我送她回家,好告诉我说:赵霖,你在离我们家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停下来,我得走回去。我说为什么?她跟我说今天吃得多了一些,我需要通过运动来把这个热量消耗掉。所以你看人家老太太八十多了现在神采奕奕,为什么?她始终非常好地保持了这种平衡。

〔画外〕古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即就是说,饮食过凉或是过热对健康有损,应做到冷热平衡,提出“食宜暖”的理念。同时认为“食勿大言,饥不得大语”,说明古人主张食前与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以利消化。那么,进食量和体力活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平衡九:进食量与体力活动的平衡。

…赵霖?:我们要强调的就是进食量和体力活动的平衡。我们的大脑是在血糖和激素的作用下调控我们的饮食和体重,这个平衡极其准确。我们前一段做营养调查就发现一个特别胖的女同志,我们就调查她的生活习惯,最后就发现这个女同志每天晚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葵花子,于是我们就把当天晚上吃的葵花子给她收集了量,给她测了一下相当于六大大卡。咱们每天一天两千三百大卡算,你想她晚上吃这点葵花子就干进去将近四分之一的热量,所以这也是她肥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就是说你这个人本身他就是一个摄入食物和我运动燃烧的这么一个平衡。过去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就是一个大天平让一个人坐在这边,这边给他搁平衡了,然后就发现人这边不断地轻。为什么呢?因为他要发射热量,他要把体内的很多东西转变成热量,所以有一个名词叫基础代谢,就是说你在平静的时候燃烧多少热量。所以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好像吃的挺多也不容易胖,有的人说喝凉水他都胖,原因是什么呢?跟他这个人的基础代谢率是有关系的。所以咱们一定要记住你的进食量和体力活动之间一定要有一种平衡,而

这个平衡就是保持你体重和保持你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我现在有时候下班我就背着我的计算机走回家,大概走二点五公里,为什么呢?我就觉得比如说我今天活动量还不够,我就得走一下。咱们中国人说“百练不如一走”,咱们从类人猿变成人经过五十万年的进化,咱们从爬变成走,现在好多人又不走了,跑车里坐着去了。最近我的一个研究生买了个汽车,买完跟我说:赵教授,我现在连上厕所都想开车去。你想想,如果我们都变成这样的话,你怎么保证健康呢。所以说,你即使是有汽车的人你也得安排一定的时间去运动、去走路,这样就要使得进食量和体力活动之间保持一种非常好的平衡状态。我这次到苏州去访问,苏州有一句话说“天天多吃夜宵,就得少吃年夜饭”。为什么呢?夜宵吃多了,你寿命短了。咱们一辈子吃年夜饭的时间有限的,你活七十岁吃七十次,对不对。所以这一句话我觉得也很深刻,所以大家特别要记住。

现在我就看到很多吃喝都已经超出了美食这种阶段,已经到了什么呢?到了吃面子、吃排场、吃感觉,所以这个浪费非常惊人,而这种吃法本身也造成很大的健康问题。咱们古代有这么句话,叫“常常登高坐,渐渐入祠堂”,就是你老上饭店去吃,你就离那个八宝山不远了。什么意思呢?因为你天天吃宴会,而这个宴会本身它不是日常膳食,它不健康,不能这么个吃法。所以你如果沉湎于“觥筹交错、膏梁厚味”之中,你难免就浑身是病了,所以希望在这一点上大家也特别要注意。你看一到过年,这医院急诊室来的净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为什么啊?这是过年就放开肚子吃喝,他就暴饮暴食,就容易造成好多毛病。还有一个就是希望大家坚持饭前喝汤,我们有一句话叫“坚持饭前喝汤,减肥稳稳当当”、“饭前喝汤,苗条健康”。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饭前喝一碗汤,我说的是汤可不是水,这个汤是比较好的那种熬的汤,你喝了之后就可以控制住三分之一的进食量。所以广东人饭前喝一碗汤,我觉得这个饮食习惯是很有道理的。

〔画外〕中华民族历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从孩提时代朗朗在口的不朽诗句。另一方面又有热情好客的传统,“持家不可不俭,待客不可不丰”。孰不知,馑备珍馐的宴席之举,完全违背了荤素搭配、粗细兼食、酸碱平衡的健康膳食方式。让我们这句古话:饮食有节,身必无灾。在此基础上,情绪对进食有没有影响呢?

平衡十:进食前后情绪的平衡。

…赵霖?:最后一个平衡叫“胃好恬愉”,就是进食前后情绪的平衡。大家到饭店吃饭,有些高级饭店都播放着轻音乐,为什么呢?让你松弛。大家知道我们人除了大脑以外,我们还有一个脑叫腹脑,就是我们人腹部的神经系统。腹脑的细胞的量比大脑都不少,大概有一千亿个神经细胞。那么腹脑的功能呢?当毒素进入我们胃肠道的时候,是腹脑最先察觉,然后就产生保护性反应,同时向大脑发出警报。所以为什么你吃了有毒的东西,你就能够呕吐,把它吐出来;你要生气了就会胃疼,生气了就恶心,这都是腹脑的保护性反应。所以咱们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就是在进食的过程中,吃饭的过程中,一切不良的情绪都要避免,就是吃饭的时候咱们叫“食不言,寝不语”,就是一定把饭吃好。

〔画外〕《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体在气绪紊乱的情况下,怎么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一切不良情绪在进餐

过程中都应尽量排除。平静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进餐前后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健康的意义不言而喻。

…赵霖?:最后我总结一下。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有四句话:

第一句是“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话。所谓“身土不二”就是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一定要消费自己的东西,中国人要吃中国饭啊!那么“天人合一”是什么概念呢?“天人合一”后面就是“药食中源”啊!咱们吃的中药,咱们吃的天然食物都来自于自然界。

第二句就是“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我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注意阴阳的平衡。

第三个就是“药食同源,寓医于食”。这句话我觉得可以用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话说,他说:我们应该以食物为药,饮食就是你首选的医疗方式。

第四条就是“审因施食,辩证用膳”。所以最后我想用一句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话来结尾,孙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边讲过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中国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所以希望大家树立我们民族的自豪感,我们尊重我的传统饮食文化,我们保持好膳食就餐的平衡,使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人民更加健康。

谢谢大家!

第三讲凡膳皆药寓医于食

…赵霖?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我这个《民以食为天》系列讲座的新的一讲,它的题目叫《凡膳皆药,寓医于食――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我为什么要用“食物是最好的药物”这句话呢?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实际上早就认识到了,咱们中国人自古就说“凡膳皆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吃的任何东西都有药物作用。我在欧洲访问的时候,欧洲学者就问我说:你们相信上帝吗?我说相信啊。我说我们中国认为食物就是上帝,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食物在保证我们这个民族的健康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在中世纪,在欧洲曾经闹过黑死病,就是鼠疫,当时欧洲死了几千万人。那么,我们国家几千年繁衍的过程中,从来没闹过像欧洲这样的黑死病,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膳食结构,它有很强的防病治病的功能。

〔画外〕霖观点: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强大的防病治病功能。

…赵霖?食药一体,膳药同功。这个在古代的体现是非常的明确的,像我们东汉时期的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它把药物一共分多少种呢?三百六十五种,就跟咱们一年有多少天一样这个数。然后这里边呢分了上中下三品,那当然上品就是说是副作用最少的药,这里边有大量的食物,收了十八种,包括人参、甘草、大枣、枸杞、山药、胡麻籽、薏苡仁。在湖南发现了马王堆汉墓,这个汉墓我去参观,我发现发掘出来很多很多食药兼用的东西,所以看来古代在保健方面使用天然食物是一个传统。

〔画外〕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炎帝神农氏将人们由渔牧社会带入了农耕社会。他在“尝百草”的过程中,发现了不植物既是食物又是能治病的药物,因此“药食同源”之说一直流传到现在。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从西周到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的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完善的食疗的理论。

…赵霖?在唐朝,我们的药王孙思邈就写了一本书,叫《备急千金要方》。这本书里面专门有一篇叫什么呢?叫“食治”,还有“养老食疗”,这些书大家如果有时间都可以去查了看一看。这里边就收集了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类,多少种呢?一百五十四种。从医药学观点他对这些食物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说。那么到了宋朝有一本书叫《太平圣惠方》,这本书首次列了二十八种粥,来干嘛呢?治病。比如说咳嗽,吃什么呀?杏仁粥;水肿,吃什么呀?黑豆粥。黑豆特别好,我们古代记载黑豆“盐水煮清水下,尤能补肾”。你看农村里一到冬天养马的,都得给马吃黑豆,马吃一冬天黑豆到了春天膘肥体壮,那毛都是亮的。到了元代,忽思慧这个人是个御医,他写了一本书叫《饮膳正要》,这本书非常完整地总结了食疗这方面的理论。所以到《本草纲目》里边收载药物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是一千零九十四种,很多植物都是我们的食物。所以这个历史

整个记载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凡膳皆药”。那么我们面对着“凡膳皆药”这么一个自然状态,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我们要做的目标就是要“寓医于食”。

〔画外〕食疗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国人治疗中的应用,历代名医也都很推崇食疗,孙思邈就著有《千金食治》一书,强调“凡遇疾病,当先以食治”,并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怡情释疾者,可谓良工。”由此可见,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隐含着极其丰富的养生知识。

…赵霖?你到了菜市场,今儿我咳嗽了,我一看有百合、有大枣,我赶紧就弄一个百合大枣汤。我发现我今儿上火,我眼睛不舒服,买菠菜呀。我肝不怎么好,我买什么呀?买茼蒿啊。就是各种各样的菜,都具有各种各样的食疗功能。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使得我们每一个同志到了菜市场你的眼睛是亮的,别在那儿瞎买,瞎吃,这就不行。清朝有一本书叫《本草求真》,这本书的作者叫黄宫绣,他讲了这么一段话,我觉得讲得特深刻,他说:“食物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就是吃到嘴的食物跟吃药治病是一个道理;“合则于脏腑有益”,就是如果符合你的身体条件就有利于你的脏腑健康;“而可袪病卫生”,就是可以袪病呀!就可以保护你免疫功能呀;“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不合就危害你的脏腑;“而即增病促死”。我们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叫张从政,他讲了这么两句话,他说:“养生当论食补”,你要想养生,你要想补,你就得注意食物;“治病当考药攻”,你要治病就得琢磨怎么拿药来攻这病。

〔画外〕食疗养生是根据中医阴阳五行的理论,选择搭配食物和药食共同的原料,用烹饪加工形成的食品来调理、平衡人体内环境,使人体功能趋向正常和旺盛,从而预防疾病,使人恢复健康。药膳食疗具有色、香、味、美、效的饮食享受,符合人类回归自然的本性,是饮食的最高境界。那么,我国历代名医先贤对大自然提供的食物,都是怎么认识的呢?

…赵霖?那么在我们古代《吕氏春秋〃本味篇》里边有这么两句话,叫“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姜指的什么?生姜。桂是什么呢?桂皮。我们在几千年以前,生姜和桂皮就已经是咱们的调料,而生姜和桂皮都是什么呀,都是中药啊。咱们中药有一个治太阳中风,就是治感冒的一个桂枝汤――“太阳中风桂枝汤,芍药甘草大枣姜”,有芍药,有甘草,有大枣,有姜,当然也有桂枝。食药兼用的这么一个理念,它贯穿了我们几千年的中国的饮食文化。

〔画外〕养生古语: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女子不可百日无糖。

…赵霖?咱们古代说: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郑和下西洋,欧洲有一个旅游家就记载说:中国人在他们的船上种生姜。为什么呀?咱们的船员都是男的,男的要想保健就不可百日无姜,你得经常吃姜。那么关于这个生姜,你看我们的繁体字生姜的“薑”是什么,是一个边疆的“疆”的一半加个“草”字头。什么意思呢?疆御百邪。它能够防御各种各样的病,它就有这样的作用,所以咱们有好多好多谚语:“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有很多这样的我们古代的民谚,所以大家是不是应该都记住啊。这些咱们祖宗告诉咱们的,这玩意也不上税,也不骗你,也没有专利保护,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