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②“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目标导学三:归纳总结,探究质疑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三、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严谨、科学

15 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

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

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

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

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

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排比)

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

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

(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任重而道远(曾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C.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语言运用

8.(2016·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班委会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毕淑敏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

贼先擒王。”主要是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强”字像个微电影,描绘了一条卑微小虫的奋斗史。而“大”的本意,其实就是非常单纯地独指一个人。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

④“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你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

⑤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强大的原意指的就是一个卑微如虫的生命,只要将精神弘扬出来,它就有力量。只要你是一个人,天然就强大。

⑥爱因斯坦说过: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

⑦一个再弱小的人,也比一条虫子要有力量。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只不过修复的能力比较强,速度比较快,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⑨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

B10“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B11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

9.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答题思路参考【考点解读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⑧段画线句子有何含义?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选文思考并回答:一个人怎样才能学着强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引导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和作图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四个新的方位词,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确定位置中角度的测量 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用数对确定自己的位置,那么在海上、空中,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位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2. 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 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 3.学生根据图示描述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东北方向。 4.引发冲突:看来,用我们原来的方位知识:光说一个东北方向,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那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还需要说清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提炼建模。 1.小组交流:尝试寻找确定位置所需的条件,并尝试用这些条件再次描述事发地的位置。

2.明确确定位置的几要素。 〔1〕出示正确描述事发地位置的方法:事发地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东30胺较?000千米处。 〔2〕借助手势理解〝北偏东〞方向:从正北慢慢偏向正西方向,这个区域就是北偏东。 〔3〕交流:北偏东30埃闶窃趺蠢斫獾模?北偏东30胺较颍瞧 肽母龇较虻?0埃?/P> 〔4〕追问:如果只说在北偏东30度方向,能确定事发地的位置吗?〔明确:说清了方向,只能确定事发地在这样一条射线上,要精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还需要距离。〕 〔5〕小结:要精确地描述事发地的位置,必须说清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3.认识〝北偏西〞、〝南偏西〞、〝南偏北〞。 〔1〕借助手势帮助理解〝北偏西〞、〝南偏西〞、〝南偏东〞三个方向。 〔2〕介绍为什么通常会说〝北偏东〞而不是〝东偏北〞,强调以南北为基准。 4.练一练。 〔1〕要求学生完整地说说俄罗斯护航舰队的具体位置。〔俄罗斯护航舰队在中国护航编队的北偏西55胺较?000千米处。〕 〔2〕进一步明确:北偏东30啊⒈逼?5岸际且哉狈较蛭嫉摹? /P> 5.小结: 〔1〕回顾刚才两个位置的确定,我们发现,要给一个物体精确定位,必须得说清哪几个要素? 〔2〕只说在〝北偏东〞或〝北偏西〞这个方向,只能确定物体在这样一个〝面〞上,角度确定的是这样一条〝线〞,只有再确定距离后,才能准确的确定物体所在的那个〝点〞。 这就是从〝面〞到〝线〞再到〝点〞的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练习对课文的快速默读,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课文具有说明性质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二)教学建议 紧扣单元目标,做到“有效教学”,“长文”“短教”,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文本的过程里,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然后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 (三)教学示例 炎黄子孙杨利伟,天空探险应点赞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能力目标: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取主要信息。 2. 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

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 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3.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并阅读老师提供的“航天知识小链接”。 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浏览全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全文,如何借助小标题,提取课文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默读扫视法的培训。 (一)导入新课 师:(开场白)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杨利伟就是“揽月”第一中国人,请看那次激动人心的“飞天大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入情地观看“神五”发射视频) (二)问题探讨:宏观整体把握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具体上安排了两遍默读,一次讨论归纳。 一读:运用逐句逐行法,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 二读:让孩子们“跳读”,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抓住小标题,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主要信息。 三讨论归纳: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餐饮空间设计教案

餐饮空间设计教案 室内设计系列教案之二 餐饮建筑 室内设计教案 魏峰编写 2005年5月

室内设计系列教案之二 餐饮建筑室内设计教案 课程内容:1、餐饮建筑室内设计的设计要求和措施。 2、如何对餐饮建筑室内设计进行风格造型统盘构思。 3、如何让餐饮建筑室内设计色彩与材质肌理协调和谐。 4、餐饮建筑室内设计中各功能用房的具体功能分析。 5、如何在餐饮建筑室内设计中提升文化品质 课程目的:通过对餐饮建筑室内的各功能用房具体功能分析,使学生了解人的饮食行为,从而为餐饮建筑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 的依据,让文化品质渗入餐饮建筑室内设计中。 课程重点:1、人的饮食行为与功能分析和交通流线设计的相互关系。 2、文化品质如何渗入餐饮建筑室内设计中。 课程难点:1、人的饮食行为与功能的关系。 2、文化品质如何渗入餐饮建筑室内设计中。

餐饮建筑室内设计教案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餐饮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据估计,在美国大约有4600万人在外用餐,平均每人每天的花费超过3·50美元。在那里,随着闲散时间增多,打发这些闲散时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单身人数不断增加,更多的妇女参加工作以及家庭收人增加等等这些原因都使得人们在外面用餐的次数和花费日趋增加。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此带来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社交活动、商业贸易活跃,大量的流动人员,各种喜庆节日以及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等原因,都使得在外面用餐的人越来越多。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除了进一步讲究食物本身的营养成份和"味、形、色"之外,更应该创造出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餐饮类建筑空间和相应的环境气氛,来满足人们的或舒适、或高效、或隆重、或浪漫的不同要求。比如对于普通餐厅应满足舒适、优美的需要;对于快餐厅则应提倡高效、体现一个"快"字;对于宴会厅或大型餐厅则应着重体现隆重、热烈的气氛和灵活多变的格局;而对于酒吧与咖啡厅、甚至茶室则都应注重营造浪漫迷人的情调。 餐饮空间的分类 餐饮空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首先,顾名思义,餐代表餐厅与餐馆,而饮则包含西式的酒吧与咖啡厅,以及中式的茶室、茶楼等。其次,餐饮空间的分类标准包括经营内容、经营性质、规模大小及其布置类型等。 一、根据餐饮空间的经营内容分类 餐饮空间所涉及的经营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由于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其餐饮空间的经营内容也各不相同。但为了便于讨论,从我国目前众多的经营内容中,可以将餐饮空间归纳出以下凡种类型:中式餐厅、西式餐厅、宴会厅、快餐厅、风味餐厅、酒吧与咖啡厅、茶室。 二、根据餐饮空间的经营性质分类 餐饮空间的经营性质是指该空间为营业性还是非营业性的。营业性的餐饮空间一般要求较高标准的装修及专门的设计,而非营业性的则只需进行简单装修,以实用为原则,一般由建筑设计一次完成。 1·营业性餐饮空间。这类空间指各式餐馆和酒廊、茶室等,

《苏州园林》区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特等奖

《苏州园林》公开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肇庆市第一中学陈焜 (一)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把握苏州园林的特征,整体感知课文;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及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阅读说明文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欣赏苏州园林图片,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示目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要求: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书时,标注并识记文中生字词,标好段序。 2. 任选角度,说说《苏州园林》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篇的文章。 四、速读课文,把握大意 1、速读课文,划出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要的信息的关键的语句。(中心句、总说句、结论句,尤其是段首句) 2、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总体特征,才能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合作探究解读课文 阅读课文2-9自然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合作完成填表。 1、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作者认为设计者和匠师从哪几个方面下了功夫? 2、“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中四个“讲究”的次序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六、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速读新课程p41《北京园林》一文,把握文章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完成填空。 七、学习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阅读方法: 中国园林之美:…… 八、拓展延伸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苏州园林之美还有哪些呢? 现在大家看这幅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大家设计:这幅楹联挂在哪里最合适? 九、作业布置 请以导游的口吻介绍肇庆一处景点(七星岩或鼎湖山),写一段导游词,不少于200字。

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太空一日》教案(优质)

22 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这种想法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 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失重状态下人产生的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遨游太空、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涉外商贸学院 教案 艺术设计学院所在单位 电脑辅助设计教研室所属教研室

住宅空间设计名课程称 师教课授秦学军 1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 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总学时∕学分:54学时∕4学分 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含实验)课(√) 四、学时分配:理论课( 10 )学时实践(含实验)课( 44 )学时 五、授课专业、层次:2010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六、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室内设计操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在室内设计学习过程中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项目实训熟练地掌握家居设计的过程和创意表现的专业技能。 七、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 1.课程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难点 实际现场观察与测量及业主的沟通,平面图介绍、平面功能分区,家居布置与平面尺寸及装修材料的选用等。 八、教材和参考书 1.《居住空间设计实训》,孔小丹编著,东方出版中心, 2010年7月 2.《室内设计原理》,来增祥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第2版

2 《住宅空间设计》教案内容 一、章节内容:第一章室内设计理论知识 二、课时:8学时 三、教学目的 本章让学生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程序及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家居设计功能分区,家居照明照度的控制。 本章难点:家居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灯具布局,室内色彩的设定。 五、教学方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注重技法的示范辅导,及时解决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差和困难。鉴于住宅室内设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须注意:(1)因材施教 (2)多媒体理论讲解 (3)实地考察 (4)命题方案设计 (5)讨论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室内设计介绍 (1)室内设计的含义 室内设计是将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从建筑内部把握空间进行设计的一项活动。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运用物质材料、工艺技术及艺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内部空间;赋予使用者愉悦的,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理想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2)室内装潢、室内装修、室内设计概念的区别 室内装潢从视觉效果的角度来看,指室内地面、墙面、顶棚等各界面的色彩处理、装饰材料的作用及配置效果。室内装修着重于工程技术、施工工艺和构造做法等方面的研究。室内设计指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除室内装修、室内设计两项内容外,还包括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个性 特色等文化环境方面的创造。 3 (3)室内设计的内容 室内设计的内容见图1-1。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学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689.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 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 )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 (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基本的航天常识;2.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3. 能正确使用浏览的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重要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略读,把握文章大意;2.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感受航天人的探险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浏览的学习方法 难点:赏析航天员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1)朗读课文,能够口述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预习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掌握读音和词义; (3)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上交流讨论。 2.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以及成功返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课前看到的视频就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大家有没有很激动特别是进入火箭发射倒计时阶段,有没有心提到嗓子眼儿的那种紧张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一伟大的时刻依然振奋人心。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生回答,想)好,那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单元第22课,告诉老师今天学习哪篇课文(生回答,太空一日,书写板书标题) 二、相关介绍 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大意,我们往往需要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首先是作者杨利伟的相关情况,哪位同学有了解把你知道的说出来。(教师补充)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民族英雄。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河里游泳。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启发学生要从小培养探索精神) 接下来介绍下航天小常识。 载人飞船(PPT显示相关图片) 又称载人航天飞船,它借助于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进行轨道机动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增进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充满好奇,电视或者各种媒体上关于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的报道也比较详细,他们应该有所了解。航天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们肯定想一探究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著名的般天英雄杨利伟要来我们班作一个关于在太空一日生活的报告,你最希望了解哪些有关般天的知识? 预设1:我希望了解在太空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2:我希望了解宇航员在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预设3:我希望了解在太空会遇到一些什么。 教师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去进行一场关于太空的奇妙旅行。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教师引导语:下面我们来读课文,为了便于大家顺畅阅读,我们先订正一些字的音,扫清阅读障碍(幻灯片出示字音,师生订正),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旅行了,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尝试概括作者主要为我们在太空的哪些事件。 幻灯片出示问题: 1.朗读课文,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一日的些见闻? 2.读后思考、合作交流

a.起飞的感受(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b.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 c.神秘的敲击声。 D.惊心动魄的归途。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拨。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三、细读课文,局部探究。 1.教师过渡语:四个小标题把课文分成四节: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2.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3.神秘的敲击声;4.惊心动魄的归途。这四节按照在太空一日的行程顺序,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认真阅读“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部分的内容,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杨利伟在此过程中感受如何?他是如何克服的? 学生自读,讨论完成。 提示:这一部分主要写火箭起飞的过程。此过程中杨利伟因这之前进行了各种模拟试验,所以虽然感受痛苦,但他觉得没啥问题。但在起飞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但杨利伟依靠自身的坚强意志和沉着冷静,终于克服了困难。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部分内容里,杨利伟详细地解说了他在太空看到的一切,小心求证曾经流传很广的说法:能够看到长城,但他始终没有看到。这说明了杨利伟的什么精神?(明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4.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的又有怎样的心理准备?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起飞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使他身体感动非常痛苦;随着共振的不断增强,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让人难以承受;飞船进入轨道,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让人难受。太空飞行时,遇到神秘的敲击声,让人紧张;归途中舷窗出现裂纹让人紧张乃至惊慌,折磨人的“抛伞”过程让人不知所措。 5.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章从哪些地方体现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课文中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各种方法模拟的神秘敲击声不像当时的声音,就不签字。二是实事求是地说在太空没有看到长城或者其他单体建筑。三是各种数据正常,速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四、拓展延伸,想象写作 杨利伟说在太空看到了类似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前飘过,还听到了神秘的敲击声。你认为那些絮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公开课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 2、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3、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英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杨利伟的英雄形象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二、重点: 积累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 三、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四、教法、学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刚才老师播放的视频就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实录,今天就来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

情况。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中国共产党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38岁的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着有《天地九重》一书。 三、写作背景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钟,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四、检查预习 炽热: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严谨:严密谨慎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屏息凝神: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五、整体感知 活动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请

太空一日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积累成语,体会杨利伟太空一日的惊险经历。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为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中华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二、基础梳理 (一)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绕地球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二)字词清单

生字字词 炽热(chì)赫兹(hè)舷窗(xián)模拟(nǐ) 遨游(áo)稠密(chóu)烧蚀(shí)轮廓(kuò) 烧灼(zhuó)无虞(yú)确凿(záo)俯瞰(kàn) 三、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①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②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③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3.文章采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本文的四个小标题“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4.结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说说当今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需要哪些精神。 需要具有严谨、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杨利伟听到“像是用一把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的声音,后来技术人员模拟声音时,他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始终没有签字就体现出杨利伟严谨的精神。而像看到舷窗玻璃出现裂纹,后来的求证等都体现着探索精神。作为中国首飞航天员,敢独自一人面对未知的领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镇定自若,可看出需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5.杨利伟最终克服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出色地完成了太空飞行的任务,从中你看到了杨利伟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有什么感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本课分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部分。那么杨利伟在这四个阶段中都经历了什么,他的心理变化如何。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进行探讨。

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OLOGY COLLEGE 教案 课程名称:公共空间设计 教师姓名:姜佳良 系别:机电系 二○一三年至二○一四年第二学期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公共空间设计 总学时:64 周学时:周4学时 教学起始周: 1 周——16 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工业设计二、三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公共空间设计》杨清平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辅概况: 《室内设计》马澜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1)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的概念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及风格表现 3.公共空间的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概念的理解 公共空间的主要风格 公共空间的主要类型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一周 二、授课课题: 公共空间设计概述(2)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和方法 2.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因素 3.公共空间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公共空间分类的依据 公共空间发展的因素与趋势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演示、实践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教学后记: 课时授课计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二周 二、授课课题: 展馆空间设计案例鉴赏解析 三、教学目的要求: 对湖南益阳博物馆室内设计进行鉴赏 归纳总结展示空间的设计特点与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展示空间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