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复习课件

《鸿门宴》复习课件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于)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来,

连词,表目的揭开帷幕向上,名作状眼眶像全部要裂开握着卫士跪着宾语前置判断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

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

拔剑切而啖之。“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给道谢连词,表修饰一只生的连词,表承接尚且害怕

怎么值得推辞省略句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于)霸上,以待大王来。像(杀)尽施加肉刑,名作动退军

尽来,连词,表目的使……称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

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窃为大王不取(之)也!”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又,并列关系却,转折关系小人的谗言古今异义后续者,动作名认为这

种作法挨着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

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上趁机(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

枝末节,(行)

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节。是为什么要告辞呢助词,无义告辞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

双,欲献(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一双白璧(定语后置句)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宾语前置)

替距(给)想献给项王(省略句)遵命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樊哙、夏侯婴、

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人马徒步逃跑取道,名作动从小路,名作状估计才,副词骑马

鸿门宴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驻军名作动没有能跟派向……报告称王名作动

占有它让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犒劳替当:介词,在劝告古今异义,函谷关以东地区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喜爱美女宠幸形作名,小的方面是通“彩”,五彩颜色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译:明天犒劳士兵们,

替我打败沛公的军队。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译:现在进了函谷关,(竟然)对财物丝毫不取用,对妇女一概不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重点句子翻译: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

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见张良,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判断句跟随具通“俱”,全部省略

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名作状,连夜与……交好到曰:“毋从

(之)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跟随省略句介词,替逃亡离开动词,对付介词,给动词,出动词,告诉曰:“鲰生说我曰:‘距关,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

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

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通“拒”,把守通“纳”,接纳抵挡本来请允许我交情称王,名作

动背叛(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

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交往使……活,使动用法所以幸亏比替像对待兄长一样

,名词作状语通“邀”,邀请和您比,哪一个更年长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之)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

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奉上一杯酒给项伯祝福儿女亲家古今异

义通“毫”,丝毫登记,名作动……的原因进入,偏义复词意外的变故,古今异义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于)项王。”希望

(对项王)详细地说倍通“背”,背叛明天通“早”,早些亲自道歉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把趁机劝说

攻占趁机友善对待却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刘邦的军营中,暗地拜

见张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他。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把守函谷关,不要让项王等进来,您就可在秦国的土地上称王了。3、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问:“他跟您相比,谁(哪一个)年岁大?”张良说:“他比我大。”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您替我叫他进来,我应当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兵遣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

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第二天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带领,使……跟随使动用法

人马道歉表修饰,“地”料想流言通“隙”,隔阂,嫌怨项羽的名黄河以北古今异义省略句这样项王

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于)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于是,就面向东(古今异义)陪坐数:多次目:使

眼色,名作动举起佩带的玉块来多次暗示项王定语后置句省略句范增起,出召项庄,谓(

之)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之)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

若属皆且为(之)所虏!”庄则入为(之)寿。项庄对待你给拿趁机通“座”通“否”你们都将被他俘

虏了?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作为用像鸟的翅膀一样,名作状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用意拿着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兵士阻止,使……停止,使动用法通“纳”,接纳

《鸿门宴》复习课件

《鸿门宴》复习课件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于)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 曰:“客何为 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来, 连词,表目的揭开帷幕向上,名作状眼眶像全部要裂开握着卫士跪着宾语前置判断句“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 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于其)上,? 拔剑切而啖之。“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给道谢连词,表修饰一只生的连词,表承接尚且害怕 怎么值得推辞省略句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于)霸上,以待大王来。像(杀)尽施加肉刑,名作动退军 尽来,连词,表目的使……称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 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窃为大王不取(之)也!”项王 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又,并列关系却,转折关系小人的谗言古今异义后续者,动作名认为这 种作法挨着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 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上趁机(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

枝末节,(行) 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节。是为什么要告辞呢助词,无义告辞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 双,欲献(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一双白璧(定语后置句)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宾语前置) 替距(给)想献给项王(省略句)遵命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樊哙、夏侯婴、 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人马徒步逃跑取道,名作动从小路,名作状估计才,副词骑马 鸿门宴司马迁《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 欲王(于)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驻军名作动没有能跟派向……报告称王名作动 占有它让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吾)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犒劳替当:介词,在劝告古今异义,函谷关以东地区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义 鸿门宴

鸿门宴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讲义鸿门宴 一、课前准备 回忆文化常识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后因李陵辩解,而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写成《史记》。 《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写作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大部分。该书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分析课文 这篇文章一上来就是一个高潮,项羽从曹无伤处得知: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沛公欲王关中”是威福,也就是权势;“珠宝尽有之”是玉帛,是钱财;而且曹无伤的情报里还有一个“使子婴为相”。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 一六国的过程中最艰苦的是和楚国之间的争夺,秦国和楚国的仇恨也是最深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楚国流传有一句话叫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言其少,但是即使如此,灭掉秦国的也一定是楚国的后裔,这 就是在说秦楚之间的仇恨太深了。项羽家族世世为楚将,被楚王分封在 项地,项氏家族的亡国之恨会比一般楚国人要深切一些,而身为楚人就已经是秦的世仇了。项羽一听到曹无伤的情报中有“使子婴为相”,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得项羽更为恼怒。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旦日飨士卒”——这是快速打击,“击破沛公军”——这是要致命打击。同时我们看项羽的口气非常坚决,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而且加上范增的说辞,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说刘邦自我约束这是志向远大的意思,而且令人暗中观察,发现刘邦有天子之气,这还了得,项羽听到刘邦要称关中王已经大怒了,要是他志向不止于此,还有天子之气,那必须要兵刃相向了,一定要在战场上见个分晓。这是范增趁机坚定项羽杀掉刘邦的决心。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项羽此时灭掉刘邦的决心已经很坚决了。可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么重大的军事决策,项羽一不考虑军队的承受力,二不考虑道义的亏损,三不考虑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四不征询别人,马上下令,项羽是不是太过于率性而为了? 在曹无伤提供的情报和范增的说辞中最关键的就是威福,也就是权势,

《鸿门宴》会考复习资料

《鸿门宴》会考复习资料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著有《太史公书》,东汉后称《史记》。 对联写名人:①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屈原) ②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③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居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年的历史。分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种体裁,共130篇,50余万字。《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史记》5种文体知识:(1)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如《项羽本纪》。(2)世家:叙述诸侯贵族的历史。如《陈涉世家》。(3)列传:历代人臣(名官名人)的事迹。如本文。(4)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5)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4、座位贵贱:东向、南向、北向、西向 5、乘:四匹马拉的车 二、时代背景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三、通假字 1、成五采(彩) 2、距关(拒) 3、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纳) 4、要项伯(邀) 5、秋豪不敢有所近(毫)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背)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早) 8、令将军与臣有卻(隙) 9、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座)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 11、沛公不胜桮杓(杯、勺) 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骖) 13、切而啗之(啖)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wàng,做王、称王)不义也(符合正义,坚持正义)吾得兄事之(侍奉,对待)沛公奉卮酒为寿、若入前为寿(敬酒祝健康、长寿)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以目示意)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惩罚)樊哙侧其盾以撞(侧拿)从郦山下(走下来)道芷阳间行(取道) 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弟一样地)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亲自)范增数目项王(屡次)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的翅膀一样地)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从小道) 3、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延续) 4、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5、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今事有急(紧急的情况,急难)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6、使动用法: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

鸿门宴矛盾冲突课件

鸿门宴矛盾冲突课件 公园前xx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已濒于覆亡。反秦力量中的两大主力项羽、刘邦奉楚怀王之命向秦王朝的首都咸阳进击,并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羽因援救赵国,与秦军精锐经过艰苦奋战取得胜利后,才挥师西进。这时,刘邦已经由武关入秦,先占领了咸阳。对此,项羽十分愤怒。《鸿门宴》的故事写刘邦攻入秦都咸阳以后,想独霸秦地称王。刘邦手下的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项羽大怒,想消灭刘邦军。项羽的叔父项伯,素与刘邦的谋臣张良友善,便劝说张良早日离开刘邦军,以免遭祸。张良不肯,反入见刘邦,报告了这一紧急情况。刘邦很惊恐,便通过项伯向项羽疏通,表白自己绝无野心。并于次日亲自来到项羽军队的驻地鸿门来谢罪。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的斗争就这样展开了。在宴会上项羽的谋臣范增看出刘邦是项羽最为危险的潜在敌手,坚决主张在宴会上杀掉刘邦。他几次向项羽示意,项羽皆默然不应,不肯下手。范增令项庄舞剑刺杀刘邦,又得到项伯的掩护。在这紧急关头,刘邦的随从战将樊哙闯进帐来,为刘邦说话,项羽很欣赏他的壮武,赐酒食使他同坐。不久,刘邦便借机溜走了。文章最后写,当范增闻之刘邦已逃时,感叹地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刘邦回军后,立即诛杀了曹无伤。 从“鸿门宴”这一节文字看,《史记》作者十分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这段文字写刘、项集团面对下面的斗争,从发端、发展、高潮到结尾,结构完整,惊险曲折,引人入胜。同时,作者通过这种紧张、复杂的情节描写,也成功地揭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我们看这段文字是怎样写出刘邦和项羽之间不同性格的。 当曹无伤把刘“欲王关中”的野心偷偷地报告给项王的时候,“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意思是,即日大宴兵士,准

鸿门宴ppt优秀课件最详细

鸿门宴ppt优秀课件最详细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出以后为三个组成部分,生动地记述了两家的明争暗斗。 鸿门宴鸿门宴场景画行略定秦地1。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2,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3,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5,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6,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7,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8。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9,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10!”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

鸿门宴 复习提纲

早读资料,请妥善保管 一、通假字: 1、成(“成”通“呈”,呈现)五采(“采”通“彩”) 2、距(“距”通“拒”,把守)关,毋内(“内”通“纳”,接纳)诸侯 3、要(“要”通”邀”,邀请)项伯 4、沛公奉(“奉”通“捧”,捧起)卮酒为寿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倍”通“背”,背叛)德也 6、不可不蚤(“蚤”通“早”)自来谢项王 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8、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9、不(“不”通“否”,否则)者1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进入) 二、词类活用: 1、沛公军(驻军,名词作动词)霸上 2、沛公欲王(称王,名词作动词)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 4、素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留侯张良 5、项伯乃夜(连夜,名词作状语)驰之沛公军 6、臣活(使……活下来,形容词使动用法)之 7、吾得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作状语)事之 8、沛公奉卮酒为寿(祝寿,名词作动词) 9、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动词使动用法)百余骑来见项王10、范增数目(使眼色,名词作动词)项王11、若入前(上前,名词作动词)为寿12、请以剑舞(起舞,名词作动词)13、常以身翼(像鸟展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蔽沛公14、刑(惩罚,名词作动词)人如恐不胜1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使……称王,名词使动用法)之16、道(取道,名词作动词)芷阳间(从小路,名词作状语)行17、拔剑撞而破(使……破碎,形容词使动用法)之18、头发上(向上,名词作状语)指19、此亡秦之续(后续者,动词作名词)耳 三、古今异义词: 1、旦日(明天)飨士卒 2、沛公居山东(肴山以东) 3、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4、项王许诺(同意) 5、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 6、于是(在这时)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7、而听细说(小人谗言)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情况)也 四、重点词语积累: 1、珍宝尽(全都)有(占有)之 2、旦日飨(犒劳)士卒 3、范增说(劝说)项羽曰 4、妇女无所幸(宠幸) 5、急击(攻打)勿失 6、素(一向)善留侯张良 7、具(详细)告以事 8、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离开) 9、亡(逃跑)去不义10、11、鲰生(浅陋小人)说(游说)我曰12、料(估计)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抵挡)项王乎13、固(当然)不如也14、沛公不敢背(背叛)项王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交情)16、秦时与臣游(交往)17、故幸(幸亏)来告良18、秋毫(鸟兽秋天新生的细毛,喻细小的东西)不敢有所近(接近)19、籍(登记)吏民20、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将守(把守)关者21、不可不蚤自来谢(谢罪)项王22、因(趁机)言曰23、不如因(趁机)善(好好地)遇(对待)之24、项王即日(当天)因(于是)留沛公与饮25、因(趁机)击沛公于坐26、因(趁机)招樊哙出27、戮力(合力)而攻秦28、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29、其意(意图)常在沛公也30、范增数(多次)目项王31、举所佩玉玦以示(暗示)之者三(多次)32、若(你)入前为寿33、若(你们)属(这些人)皆且(将要)为(被)所虏34、军中无以(没有用来)为乐35、常以身翼蔽(掩护)沛公36、

(完整版)高中《鸿门宴》完整课件附全文翻译

鸿门宴 教学目标 一、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难及点教学设想 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录音带。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与《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少时随父在长安研习经史,二十岁后,游踪几遍全国,考察风俗,探访古迹,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后继父任太史令,博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承继其父遗志,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后因替降子匈奴的李陵辩解,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它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纪传体的历史学和历史传记文学,为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形成严谨完整的体系,完成了新型历史著作体制──“纪传体”的创造,从而达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目的。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本纪——《史记》的十二本纪写从黄帝到汉武帝历朝、历代帝王的兴废和重大的政治事件(其中《秦本纪》)、《项羽本纪》稍有不同)。司马迁是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的,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用以统率整个历史的论述。 世家——除《孔子世家》和《陈涉世家》外,所记叙的是春秋战国以来各主要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其用意与“本纪”有相近之处。 列传——大多数列传记叙的人物非常广泛,其中有贵族、官吏、学者、政治家、军事家、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复习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烛之武退秦师》 (1)无能为也已.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其乏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伯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秦王必说.见臣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往而不反.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卒.起不意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秦王还.柱而走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0)皆为龙虎,成五采.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张良出,要.项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 (1)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唯君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复习-鸿门宴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鸿门宴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过去有些论述《鸿门宴》的文章,在作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分析时,往往有一种脱离本段文字而从《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全部着眼进行论列的不当倾向;在作刘、项评价时也有这样毛病。我认为我们分析《鸿门宴》时,还是应该抓紧本文。 一词多义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

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言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幸 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去 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当 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故听之(所以,连词) 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从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胜 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击 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辞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为 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 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高中课内阅读】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鸿门宴》

【高中课内阅读】普通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鸿门宴》 《鸿门宴》一、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色彩)2.具告以事(通俱,全,都)3.距关,毋内诸侯(通拒,拒守)(通纳,接纳)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通挡,《鸿门宴》 一、常见的假话 1. 它们都是龙和虎,它们是五种采矿法。” 彩” ,颜色)2 具告以事(通“ “全部” ,全,都) 三 距关,毋内诸侯(通“ “拒绝” ,拒守)(通“ “不” ,接纳) 四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通“ “阻止” ,抵挡)5. 张良初、向波(童) 邀” ,邀请函)

6. “邱浩不敢靠近” 毫” (丝状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 “回来” ,违背) 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早” ,早上)9. 将军和部长们今天怎么样?(汤显明) 隙” ,差距) 10. 因为这次袭击,裴公瑜坐了下来 座” 11 不者(通“ “没有” ,不这样) 十二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 骖 " ,骖马)13.

拔剑割伤?"直(通)" 啖” ,吃) 14. 裴功伟?“北斗七星” 杯勺” (杯子和勺子) 二、词类活用 一 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2. 裴公想让王冠中(著名动作)当国王 3. 这个雄心壮志不小(形式名称)(小方面) 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 (交朋友) 5. 项伯耐是《夜奔北宫军》(名著)(夜间)6沛公今事有急(形作名)(紧急情况) 七 不可不语(名作动)(告诉)8. 秦国可以为王(著名的行动)(称为国王) 9. 生活部长 活)10. 裴公为他的生日祝酒(杰作)(生日)

11. 我必须处理我兄弟的事务(名著)(像兄弟一样)(名著)(待人接物) 12. 秋昊不敢靠近(造型动作)(靠近,靠近)13 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十四 日夜望将军至(名作状)(每天每夜)15. 于是向波去了夜班(名著)(夜班) 16. 裴公从一百多天前骑马去见襄王 跟从)(动作名)(骑兵) 十七 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18. 玉爵(著名动作)(戴) 19. 如果是生日,则进入(著名动作)(向前一步)(著名动作)(生日) 20. 请用剑跳舞(名作)(挥手,跳舞) 21. 经常用身体和翅膀遮住裴公(名著)(像鸟儿展翅) 22. 君安和项伯友(姓名和形式)(旧友谊)23 头发上指(名作状)(向上) 24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使动)(使……

鸿门宴高三复习必备知识点

鸿门宴高三复习必备知识点 高三复习是每位高中学生必定经历的重要阶段,而鸿门宴作为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高中历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知 识点之一。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以及影响等方面,为大 家介绍鸿门宴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楚汉之间发生的一次重要的谈判事件。当时,楚国的重臣项梁和刘邦正在争夺天下的权力,双方实力相当,难分伯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梁决定在鸿门宴上与刘邦进行 谈判。这次宴会的目的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双方的纷争。 历史背景方面,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当时已经发生了 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争霸的局面。项梁和刘邦都是诸侯之间的主要 竞争者,他们的背后分别有着强大的势力支持。项梁是楚国的重臣,而刘邦则得到了韩信的支持,一时间双方势均力敌。 在鸿门宴的事件经过中,项梁首先下令手下的将士不得动刀兵,以示自己的诚意。而刘邦则派遣了一位称为虞卿的使者前来与项 梁谈判。此时,项梁将刘邦关在城门楼上,展示自己的实力。不过,虞卿却表示刘邦是君主,应该与楚国国君周亚夫进行会谈。

在会谈中,刘邦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向项梁提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天下、共治天下的建议和要求,并答应会将楚地交给项梁。面对刘邦的诚意和承诺,项梁感到动摇,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接受刘邦的提议。 鸿门宴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标志着楚汉之间的矛盾激化,成为了两国彻底决裂的标志。其次,鸿门宴也对刘邦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次谈判中,刘邦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使得他在之后的事业发展中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最后,鸿门宴也进一步推动了楚汉之间的战争爆发,最终导致了刘邦的胜利。 在高三复习中,了解鸿门宴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鸿门宴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楚汉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牢记鸿门宴的背景、事件经过和影响,为高考历史科目的复习做好准备。 总结而言,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谈判事件,是高中历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对其历史背景、事件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鸿门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鸿门宴》知识点全梳 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 《鸿门宴》知识点全梳理 (一)文学常识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

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该书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二)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4.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三)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3.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用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用 【《鸿门宴》知识点: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 B 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拓展】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1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鸿门宴复习一词多义习题及答案

《鸿门宴》复习一词多义 1举 ②杀人如不能举尽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发起 ④孙叔敖举于海被推举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②哙拜谢感谢 ③乃令张亮留谢谢罪,辞别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告诫 ⑤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凋落3为 Wéi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作为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③我为鱼肉是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被 ⑤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⑥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Wèi⑦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⑧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替,给 ⑨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行,指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有常,有一定的规律)因为 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为了 4幸 ①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②故幸来告良侥幸,幸亏 ③幸可广问讯希望 ④妇女无所幸宠爱 ⑤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地去 5当 ①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②当死判罪 ③对酒当歌对着 ④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两者相抵 ⑤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 ⑥当是时也方值 ⑦当事者死掌管,担当 ⑧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抵挡 ⑨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⑩螳臂当车阻挡,抵挡 ⑾父有罪,当相坐应该,应当 (12)安步当车当作 (13)先祖当贤,后子孙必显。通“倘”。如果 6善 ①《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喜欢;羡慕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 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 ③《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亲善;友好 ④《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于;擅长 ⑤《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副>好好地。 ⑥《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动>通“缮”。修治;整理。 7籍 jí ①<名>名籍。写有朝臣姓名、年龄、身份、状貌特征,长二尺,挂在宫门上以备官员出入时查对的竹片。《黄生借书说》:“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总结虚词“且”的用法及宾语前置句的类型 2. 能力目标 课前案 了解司马迁的思想,识记《史记》有关名言。 【知识积累】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____”通“____”,______) (2)张良出,要项伯(“____”通“____”,______)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通“____”,______) (4)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__)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十分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今义:行政区划山东省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5、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6、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8、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9、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畜妻子。 四、一词多义: 1.幸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③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④幸可广问讯 () ⑤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2.谢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②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 ③谢家来贵门 ()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人教版九 年级下册)共3篇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 一、教材分析 《鸿门宴》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着名的故事。据传说,公元前200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李斯、韩信等人联合起义,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他们在夺取了西楚政权后,便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原的大战。逐渐壮大的西楚势力,引起了刘邦的忌惮,使西楚愈加危机四伏。此时,项羽等人便策划了著名的“鸿门宴”,诱捕了西楚的领袖,最终使得西楚覆灭。 这一段历史故事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次备课的重点,是为了让九年级下册的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历史故事,并且从历史上剖析汉朝和西楚的政治和文化差异,探究“鸿门宴”二字的意义所在。 二、知识要点 1. 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事件全貌。 2. 分析汉朝和西楚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并探讨差异所产 生的影响。

3. 考察鸿门宴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并探究词语“鸿门宴”的渊源与意义。 三、教学设计 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及事件全貌 通过介绍鸿门宴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汉朝和西楚的政治、文化差异。然后通过资料,阅读历史记录,查看图片,更好地理解鸿门宴的全貌。 2. 分析汉朝和西楚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 通过资料的阅读、探讨与讨论,了解汉朝和西楚的政治、文化差异,包括:制度、政治宣传、文化传统、婚俗、礼俗、名俗等方面的差异,初步探究其产生的影响,例如:民众情绪、地方势力、统治者的心理状态等等。 3. 考察鸿门宴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通过一些阅读资料,了解鸿门宴对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学习数个文化名人陈寿、司马迁、杨修等的相关历史,了解他们各自对这一事件的评价;此外,还可以探讨鸿门宴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 (1)“鸿门之影”:香港影片《鸿门宴》和新中国电影《大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19 《鸿门宴》

学案19《鸿门宴》 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答案①通“彩”,色彩②“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③通“邀”,邀请④通“背”,背弃⑤通“早”,早些⑥通“隙”,隔阂、嫌怨⑦通“座”,座位⑧通“否”,否则、不然 2.古今异义词 答案①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②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③……的原因④意外的变故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3.多义实词 答案(1)①尽②承受③战胜,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2)①感谢②道歉③辞谢④谢绝⑤辞别⑥告诫⑦凋谢(3)①交情②特意③所以④原来的、旧时的⑤原

因、缘故(4)①安放、放下②放弃、丢下③置办(5)①责备②超过、胜过③过分(6)①离开②距离③同“弆”,收藏 4.词类活用 答案①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②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③使动用法,使……活命④使动用法,止,使……止步;内,使……进入⑤使动用法,使……为王⑥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像翅膀一样⑦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使眼色/取道 5.特殊句式 答案①被动句,标志词:为所/为②宾语前置句,“何”是介词“以”的宾语③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④固定句式,孰与……⑤无标志判断句⑥判断句,标志词:为6.文化常识 (1)《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黄帝至________共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________(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________(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________(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________《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方位与礼仪 ①室内宴会座次:最尊的座次是坐西向东(东向),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座。主

《鸿门宴》复习全解

《鸿门宴》复习全解 《鸿门宴》复习全解《鸿门宴》复习全解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史记》:①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②时间跨度: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③体例: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④评价: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名句积累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基础知识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1.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与臣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