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字母表示的公式

路程字母表示的公式

(1)路程字母表示的公式

路程是指一条道路上行驶的距离,可以表示为s,用公式来表示路程的字母表示为:

s = v × t

其中,v 表示车辆的平均速度;t 表示时间。

(2)应用

设有一辆汽车,它行驶了80公里,用90分钟完成,则可以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s = v × t

80 = v × 90

v = 80/90

v = 0.89km/min

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0.89km/min。

- 1 -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s=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π×直径×高 2×π×半径×高 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r2 π×d×h+2×r2 2×π×r×h +2×r2 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 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 s×h 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s×h ×r2×h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关系 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面积单产量=总产量÷面积面积=总产量÷单产量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一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积单位:

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

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2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 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d=2∏r s=∏r2 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nr2/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s=6a2 v=a3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

物理名词对应的字母表示

物理名词对应的字母表示 专有名词字母表示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位移x、l、s 米m(千米km) 路程s 米m(千米km) 时间t 秒s(分min、时h) 速度v 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加速度 a 米每秒平方m/s^2 高度h 米m(千米km) 重力加速度g 米每秒平方m/s^2 线速度v 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千米 每秒km/s) 角速度ω弧度每秒rad/s 周期T 秒s(分min、时h) 转速n 圈每秒r/s 频率 f 赫兹Hz 力 F 牛【顿】N 重力G 牛【顿】N 摩擦力Ff/f 牛【顿】N 拉力T,F 牛【顿】N 牛【顿】N 支持力 <最右边>、N 焦【耳】J,牛每米N/m 功 W 焦【耳】J,牛每米N/m 动能 Ek 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焦【耳】J,牛每米N/m Ep 焦【耳】J,牛每米N/m 机械能 E 瓦【特】W(千瓦kW) 功率 P 质量M,m 千克kg(克g) 半径R,r 米m(千米km) 静摩擦因数μ/ 引力常数G N·m2/kg2 密度ρ克每立方厘米g/cm3 体积V 立方米m3(立方厘米cm3…)

电与磁问题 元电荷e=1.6*10^-19C 库【仑】C 电荷(电量)Q,q 库【仑】C 静电力常量k=9.0*10^9N㎡/C2N㎡/C2 电压(电势差)U,E 伏【特】V 电场强度(场强)E<用下标将场强与电压区分开>伏每米V/m 电容 C 库仑每伏C/V 间距(距离) d 米m 电势φ伏特V 磁场强度 B 特【斯拉】T 磁通量φ特每平方米T/m^2 匝数N,n 长度L,l 米m 自感系数L 亨【利】H(mH,μH) 电流,交流电等 电流I 安【培】A(mA,μA…)电压U 伏【特】V 电动势E,e 伏【特】V 电阻R,r 欧【姆】Ω ****有关量上方已给出就不再重复了~~ 另外,如果需要公式的话,我再发另一个文件给你。

用字母表示数重点知识总结

用字母表示数重点知识总结 信息窗1:用字母表示数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能够记作“·”,也能够省略不写。 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如:a×4能够写成a·4或4a a×b写成a·b或ab 注意:习惯上数字和字母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都省略乘号;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写结果!!如:m×b写成bm a×a=a²,a²表示2个a相乘;a+a=2a,2a表示2个a相加。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例: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新增陆地25平方千米。当前,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1)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5450+25t——————(思路:现在的面积+新造地面积) (2)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步骤: 当t=8时,……………………………………①写“当字母=时” 5450+25t………………………………………②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5450+25×8……………………………………③代入数 =5450+200………………………………………④计算求值 =5650……………………………………………⑤算出结果,注意不写单位名称 答: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5650平方千米。……………………⑥写完整答语。 信息窗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1、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s=vt v=s÷t t=s÷v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长(或边长),b表示宽。 长方形:S=ab C=2(a+b) 正方形:S=a²C=4a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4)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信息窗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加速度 路程 公式

加速度路程公式 加速度和路程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而路程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距离。它们之间存在一种数学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如果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是10米/秒,那么它的加速度就是10米/秒^2。加速度通常用字母"a"来表示。在物理学中,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 这个公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其中,末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结束时的速度,初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开始时的速度,时间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时间。 在物理学中,路程指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走过的距离。它通常用字母"s"来表示。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路程=速度×时间 其中,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时间指的是物

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时间。 根据加速度和路程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不变,那么它的路程和速度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关系。当加速度为常数时,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物体的路程: 路程=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2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给定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其中,初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开始时的速度,时间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时间,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通过使用加速度和路程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加速度和路程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加速度和路程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数学关系。通过加速度和路程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加速度和路程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路程和位移的符号

路程和位移的符号 摘要: 一、引言 - 介绍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 提出本文主要讨论内容: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 二、路程和位移的定义 - 路程的定义 - 位移的定义 三、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 - 路程的符号表示 - 位移的符号表示 - 符号表示的来源和意义 四、路程和位移符号的运用 - 路程和位移符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 路程和位移符号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总结 - 回顾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 - 强调正确使用符号表示的重要性 正文: 一、引言 在物理学中,路程和位移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尽管它们都与

物体的运动有关,但它们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却有所不同。本文将重点讨论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二、路程和位移的定义 1.路程 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度。通常用字母s表示,其国际单位制的量纲为米(m)。 2.位移 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通常用字母x表示,其国际单位制的量纲为米(m)。 三、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 1.路程 路程的符号表示为s,来源于英文单词“distance”的缩写。 2.位移 位移的符号表示为x,来源于英文单词“displacement”的缩写。 3.符号表示的来源和意义 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都来源于英文单词的缩写,这些缩写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用于各种物理公式和文献中。正确使用这些符号,有助于提高学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路程和位移符号的运用 1.路程和位移符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路程和位移的符号表示广泛应用于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各种物理学领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符号表示。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整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整理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时间用t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s=vt v=s/t t=s/v 总价用a表示,单价用b表示,数量用c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a/c c=a/b (2)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的性质:a-(b+c)=a-b-c (3)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2(a+b) s=ab 正方形的.边长a用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4a s=a? 平行四边形的底a用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 三角形的底用a表示,高用h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h/2 梯形的上底用a表示,下底b用表示,高用h表示,中位线用m 表示,面积用s表示。 s=(a+b)h/2 s=mh 圆的半径用r表示,直径用d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c=∏d=2∏r s=∏r? 扇形的半径用r表示,n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表示。 s=∏nr?/360 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表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底面周长c用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s=6a? v=a? 圆柱的高用h表示,底面周长用c表示,底面积用s表示,体积用v表示. s侧=ch s表=s侧+2s底 v=sh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99页“式与方程”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作用。 2.经历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4.在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学生准备:家庭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谈话: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1.小组交流,完善整理。 我们学过哪些可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请同学们把课前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并互相补充,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对较弱的小组适当指导。 2.展示汇报,归纳交流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全班汇报交流整理结果,可以先由一个小组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成果,展示的同时给大家介绍一下整理的内容,其它小组相互补充,完善用字母表示数的有关知识。(各小组将不同的整理形式分别展示)

预设学生回答: (1)文字叙述式:我们组把用字母表示数整理成五部分内容 第一,用字母表示数,如用π表示圆周率。 第二,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如, 那么第n幅中小球的个数就是n²。 第三,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vt; 总价=单价×数量,用字母表示为c=ax;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可以表示为s=at。 第四,用字母表示公式:长方形周长可以表示为C=(a+b)×2,正方形周长则表示为C=4a;长方形面积表示为S=ab,……。 第五,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初一数学《字母表示数》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如:a×4可以写成a·4或4a a×b写成a·b或ab 注意:习惯上数字和字母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时,都省略乘号;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按照26个字母的顺序写结果!! 如:m×b写成bm a×a=a²,a²表示2个a相乘; a+a=2a,2a表示2个a相加。 2、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例: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新增陆地25平方千米。目前,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1)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5450+25t——(思路:现在的面积+新造地面积) (2)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 步骤: 当t=8时,…… ①写“当字母= 时” 5450+25t………②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5450+25×8 …③代入数 =5450+200……④计算求值 =5650………… ⑤算出结果,注意不写单位名称 答: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是5650平方千米。……………………⑥写完整答语。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1、通常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s=vt v=s÷t t=s÷v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长(或边长),b表示宽。 长方形:S=ab C=2(a+b) 正方形:S=a² C=4a 3、常见的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4)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 加法运算律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1)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将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2)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 (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①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②应用加法交换律,可以验算加法;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口算加法。 2、减法运算性质:

小学1-6年级苏教版数学公式(用字母表示)

小学1-6年级苏教版数学公式(用字母表示)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2,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s=π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π×直径×高 =2×π×半径×高 =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πr2 =π×d×h+2πr2 =2×π×r×h +2πr2 3.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Π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3 π×半径的平方×高÷3s×h÷3 πr2h÷3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二.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y=kx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一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公亩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00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 升 1升=1000毫升 1亩=666.666平方米 4.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500克=1斤5.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年一年=四季度一年=12月 一年=36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一季度=3个月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 在六年级期末考试之前,数学科目需要做的就是把小学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过一遍,其中一个就是数学公式,因为这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所有数学公式,快来学习学习吧! 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c=π×d =2×π×r 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s=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π×直径×高 2×π×半径×高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 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 r2 π×d×h+2× r2 2×π×r×h +2× r2 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s×h 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s×h × r2×h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2.反比例关系 常用数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