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24 小时咯血量200ml~300ml 以上或血细胞比容减少30%可以诊断为大咯血。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死亡率极高,达60%~80%,主要为失血性休克或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窒息而致死。

病因

咯血常见的病因以肺结核(38%)、支气管扩张(30%)、支气管肺癌(9%),慢性肺部炎症和肺脓肿(9% )多见,同时肺动脉-静脉瘘、肺动脉栓塞、肺隔离症、肺霉菌病、肺外伤、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曲张、凝血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大咯

血。

临床表现

咯血病人常有原发肺内病变存在,且有反复咯血病史且逐渐加重以及贫血貌。据估计肺泡内积血量达400ml 即可出现明显的氧气交换障碍,并且症状出现与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当病人出现面色、脉搏、呼吸、血压改变和紫绀等威胁生命的症状或需输血维持血容量均可视为大咯血。

解剖基础

支气管动脉的起始咯血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90%以上),肋间动脉等,绝大多数开口于第5胸椎体上缘到第6胸椎体下缘范围内的主动脉腹侧壁。

右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侧肋间动脉(44.9%);主动脉降部(30.6%);主动脉弓(14.3%);右锁骨下动脉(10.2%)

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降部(86.5%);主动脉弓(10.9%)。此外支气管动脉尚可起自头臂干,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冠状动脉等。

支气管动脉的走形及分布

支气管动脉自体循环大动脉发出以后都位于气管、支气管背侧,穿行于同侧迷走神

经各分支组成的复杂的肺神经丛中,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门。

另外亦有分支到食管中段、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肺间质淋巴结等,脊髓前、后动脉均可能起源于肋间动脉或与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程度,再行治疗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血管。自从1963 年Viamonle 成功实施了第一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SBAG),1974 年法国学者Remy首先应用支气

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治疗大咯血成功。

人们已逐渐开始并不断增多利用BAE治疗大咯血,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一般说来,任何急性大咯血或反复较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200ml,经内科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又复发咯血,如支气管扩张症所知的大咯血、肺结核咯血、肺肿瘤咯血、肺部血管畸形咯血等。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而无血管造影禁忌症者均可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包括

(1)反复大咯血,胸部病变广泛功能差,无法作肺切除者(大咯血患者大多有长期肺疾患);

(2)需手术治疗,暂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先控制出血者;

(3)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4)拒绝手术治疗的大咯血病人,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复发咯血者。

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插管局部皮肤感染,碘过敏,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亢,体弱,发热和感染者;

(2)肺淤血以及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

(3)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沟通,在造影或栓塞时,将引起脊髓损伤而致截瘫者;

(4)导管在靶血管固定困难或者试注对比剂明显返流者。

介入手术操作常规

术前准备

1. 术前明确出血部位,为准确栓塞提供可靠的资料,胸部摄片及CT尤其是

HRCT对出血部位的确定明显优于支气管镜,根据临床检查确定可能的出血部

位进行栓塞。

2. 术前有活动性咯血的病人,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

3. 术前可肌注安定10mg

4. 准备好抢救的药物和器械,如吸痰器、面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等,以备急

5. 血管造影必需的介入器材:如穿刺鞘组、造影导管、碘对比剂

6. 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告诉病人家属,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名。

术中操作

支气管动脉术前造影

为栓塞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提供途径,是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的先决条件。可采用5F或6F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等,在DSA监控下,将导管插至胸主动脉弓处并成形,拉至胸主动脉相当于支气管隆突水平,上下滑动,当导管尖滑入支气管动脉入口部时,用手推非离子型造影数毫升确定为支气管动脉后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右肺病变发生率高于左肺,尤右肺上叶易受侵犯,在活动性咯血期间,结合胸部影像学资料,应用DSA能更清晰地显示出血病灶的部位。造影一方面可显示病灶的直接出血征象(病灶区支气管动脉内造影剂外溢,当出血量≥0.5 —1.0ml 可显示外溢),动态观察更为明显,为最可靠的定位指标,但显示率不高,为2%--24%。

具体表现为:

(1)肺实质内有造影剂渗出形成片状或斑点状出血;

(2)同侧同叶三、四级支气管腔内有造影剂涂抹。

另一方面可显示间接出血征象:

(1)患侧支气管动脉增粗;

(2)病灶血管增多、紊乱;

(3)动脉瘤样改变;

(4)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形成;

(5)病灶的肺实质内存在较弥散的浓染区.

支气管动脉栓塞

造影情况明确后,将导管头插入支气管动脉,并尽量深入,再手推注入少量对比剂(2~3ml)证实无返流及无脊髓动脉显影后,进行栓塞治疗。

当肺部有慢性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史,造成肺动脉血运障碍,气体交换不良时,支气管动脉可增粗,起代偿肺动脉的作用,同时血流快,流量大,利于区别病变部位,插管,药物灌注及栓塞剂进入病变血管。

确定出血部位后,采集一张造影片以备参考,然后将导管伸至所需支气管动脉开口,行栓塞治疗,肺癌所致出血则先行药物灌注化疗后再行支气管动脉栓塞。

(1)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SBAE)及同轴超微导管选择栓塞技术(3F的SP导管),首先可以避免或减少栓塞剂返流引起误栓,其次避开支气管动脉肺门附近发出的食管动脉及其他小分支,支气管动脉脊髓支多数起自肋间支气管动脉,由肋间支发出的行选择性插管,避开肋间动脉就可以避免误栓脊髓动脉。

(2)栓塞剂及栓塞方法的选择

1)明胶海绵采用1 ㎜大小颗粒进行栓塞,栓子能够进入小的病灶使之栓塞,减少侧支循环的形成,且分布均匀,又能避免液体栓塞剂所致的广

泛支气管粘膜坏死。但明胶海绵在一定时间内会被吸收,而使栓塞的血

管再通,可采用与末梢栓塞剂鱼肝油酸钠联合应用,鱼肝油酸钠已被证

实为一种有效的末梢栓塞剂。栓塞时采用低压流控法注入。注入过程中

应避免栓子返流。栓塞程度以大部分病理血管不显影为准,切忌过度栓

塞,以免栓塞剂返流而引起其他血管的阻塞。

2)先用明胶海绵颗粒(1 ㎜x1 ㎜x1 ㎜)行末梢栓塞,再用明胶海绵条(1 ㎜x1 ㎜x10 ㎜)行主干栓塞,从而作到栓塞长久,稳定的效

果,明胶海绵经高温消毒后变性,在体内停留可达180 天。

3)用明胶海绵和丝线微粒分别加入造影剂混合栓塞,当见到血流缓慢或完全停止时,立即终止栓塞,避免栓塞剂返流。

4)亦有学者用明胶海绵加红霉素联用,报告有较好疗效。

5)国外文献有报道用直径0.3 ~0.5 ㎜的PVA联用直径2㎜的PVA,或联用直径2--3 ㎜的铂金弹簧圈,或与明胶海绵联用,效果较理想,国

内关于PVA在大咯血中的应用报道较少.

(3)栓塞术后常规造影栓塞剂注入后再注射造影剂证实所有供血支气管动脉大部分栓塞完全,退管于动脉鞘中,注入适量肝素钠盐水后,导管鞘及导管同时退出,压迫止血穿刺点,防止出血。

一般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的止血率约达95%,复发率约10%。提高疗效的关键是对病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的详细了解。首次治疗时,要注意病变区多支血管供血的情况,尽可能栓塞所有供血动脉的支气管动脉,方能达到长期止血的目的。

术后处理

1. 术后平卧返回病房,24h 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咯血情况和无下肢麻

木乏力等脊髓损伤的表现

2. 常规应用止血药及抗感染

3.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辅助治疗

心功能

抗生素治疗

化疗或抗癌治疗

贫血患者补血,以达到满意效果

原发病治疗

注意事项

在支气管动脉未见明确出血血管时,应在异位起源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侧支动脉寻找出血部位。并建议临床拟作支气管动脉栓塞时术前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血管收缩剂,因可能导致出血动脉找不到或找不全。但需注意,盲目追求将导管插至几乎接近出血部位,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引起前向的血流减少,增加栓塞剂返流的危险性。

在介入栓塞术中过程中应:

(1)尽可能探明供血动脉条数,予以栓塞;

(2)每次动脉栓塞时应及时造影。随时调整导管头的位置;

(3)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分流时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以防止细小海绵段随肺动脉循环流入肺内,造成肺梗塞,此时采用明胶海绵条栓塞则较安

全。

(4)栓塞支气管动脉后应行靶血管造影,充分显示血管栓塞后的显影情况,如支气管动脉造影时显示中断,证明栓塞成功,否则采取补救措施或更换

栓塞剂再行栓塞,直至将靶血管完全栓塞为止;

(5)注意导管头深入靶血管的位置及靶血管有无脊髓动脉分支,严防栓塞剂造成脊髓损伤;

(6)术后应用抗生素治疗3 天,同时嘱患者轻咳,防止栓塞剂脱落。

疗效评价

①基本治愈或即刻止血。治疗后,连续3 个月以上咯血未复发,活动性咯血者

栓塞后,立即完全停止。即时止血成功应以术后24 小时出血停止为准。

②显效:咯血复发,但咯血总量小于100ml 或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

③无效:咯血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术后复发咯血

定义为痰中带凝血块或咯出鲜血,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1---2 个月,其主要原因为:原有病变血管未完全栓塞;栓塞物质被吸收。第二个高峰期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1~2 年,主要原因为

原有病变进展,出现新的出血灶和/ 或侧支循环形成。而术后2—3 天,可继续咯出暗红色血,多为肺内陈旧性出血所致。

术后再咯血

术后再咯血的原因:

1)栓塞后的支气管动脉再通

2)肺动脉或异位血管供血(如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分支供血)

并发症及防治

(1)支气管动脉内膜损伤,支气管动脉穿孔,栓塞剂逆流入主动脉;

(2)发热,胸闷,胸骨后烧灼感,肋间痛,吞咽疼痛或困难,肩背痛,穿刺部位血肿,对症处理一周内基本能缓解;

(3)而脊髓损伤致下肢轻瘫或截瘫,肋间皮肤坏死,食道—支气管瘘,肠系膜上、下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应尽量避免。一些作者认为如果有大的脊髓动脉起源于支气管动脉,则应视为支气管动脉栓塞的绝对禁忌症。

其预防一是要提高插管技术,注意识别有无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二是造

影时最好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且量不宜过大,脊髓损伤可在术后数小时内开始出

现不同程度的下肢感觉异常,功能障碍,一周左右达高峰,为可逆性损伤,主要

是由于造影剂毒副作用,或因导管阻断动脉血流而致缺血性改变,多数可在数天

后逐渐恢复正常,因误栓所致其逆转机会相对较小,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截瘫。一

但发生脊髓损伤表现,处理原则是扩血管,脱水,激素治疗,改善神经营养,脑脊液灌洗;

(4)栓塞后数月内再咯血,是因栓塞不彻底或栓塞剂吸收造成部分再通或侧支血管再生所致,可经重复造影证实后再行栓塞术,必要时择期外科手术治疗;

(5)造影剂过敏等。

咯血的护理常规49065

咯血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皮肤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休克。 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窒息的先兆症状: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护理措施 1.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 品,保持床单位整洁。 2.护士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备开口器、金属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加入1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推注,或用脑垂体后叶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高血压,冠心病,孕妇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 Omg肌注。噤用吗啡、派替定,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少量止咳药。 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其咯血。窒息的预防及抢救配合:

(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如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以防窒息。 (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痰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 (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抢救的关键一环,上开口器立即挖出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 (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 (5)如病人神态清楚,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患侧背部促使支气管内淤血排出。 (6)如病人神态不清则应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 (7)清除病人口、鼻腔内之淤血。用压舌板刺激其咽喉部,引起呕吐反射,使能咯出阻塞咽喉部的血块,对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及舌钳协助。 (8)如以上措施不能使血块排出,则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淤血及血块,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镜直视下吸取血块。气道通畅后,若病人自主呼吸未恢复,应行人工呼吸,给高流量吸氧或按医嘱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健康教育 1.向病人讲解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2.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咳嗽。 3.适当锻炼,避免剧烈运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24 小时咯血量200ml~300ml 以上或血细胞比容减少30%可以诊断为大咯血。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死亡率极高,达60%~80%,主要为失血性休克或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窒息而致死。 病因 咯血常见的病因以肺结核(38%)、支气管扩张(30%)、支气管肺癌(9%),慢性肺部炎症和肺脓肿(9% )多见,同时肺动脉-静脉瘘、肺动脉栓塞、肺隔离症、肺霉菌病、肺外伤、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曲张、凝血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大咯 血。 临床表现 咯血病人常有原发肺内病变存在,且有反复咯血病史且逐渐加重以及贫血貌。据估计肺泡内积血量达400ml 即可出现明显的氧气交换障碍,并且症状出现与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当病人出现面色、脉搏、呼吸、血压改变和紫绀等威胁生命的症状或需输血维持血容量均可视为大咯血。 解剖基础 支气管动脉的起始咯血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90%以上),肋间动脉等,绝大多数开口于第5胸椎体上缘到第6胸椎体下缘范围内的主动脉腹侧壁。 右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侧肋间动脉(44.9%);主动脉降部(30.6%);主动脉弓(14.3%);右锁骨下动脉(10.2%) 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降部(86.5%);主动脉弓(10.9%)。此外支气管动脉尚可起自头臂干,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冠状动脉等。 支气管动脉的走形及分布 支气管动脉自体循环大动脉发出以后都位于气管、支气管背侧,穿行于同侧迷走神

经各分支组成的复杂的肺神经丛中,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门。 另外亦有分支到食管中段、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肺间质淋巴结等,脊髓前、后动脉均可能起源于肋间动脉或与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程度,再行治疗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血管。自从1963 年Viamonle 成功实施了第一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SBAG),1974 年法国学者Remy首先应用支气 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BAE)治疗大咯血成功。 人们已逐渐开始并不断增多利用BAE治疗大咯血,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一般说来,任何急性大咯血或反复较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200ml,经内科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又复发咯血,如支气管扩张症所知的大咯血、肺结核咯血、肺肿瘤咯血、肺部血管畸形咯血等。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而无血管造影禁忌症者均可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包括 (1)反复大咯血,胸部病变广泛功能差,无法作肺切除者(大咯血患者大多有长期肺疾患); (2)需手术治疗,暂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先控制出血者; (3)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4)拒绝手术治疗的大咯血病人,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复发咯血者。 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插管局部皮肤感染,碘过敏,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亢,体弱,发热和感染者; (2)肺淤血以及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 (3)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沟通,在造影或栓塞时,将引起脊髓损伤而致截瘫者; (4)导管在靶血管固定困难或者试注对比剂明显返流者。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24小时咯血量200ml~300ml以上或血细胞比容减少30%可以诊断为大咯血。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死亡率极高,达60%~80%,主要为失血性休克或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窒息而致死。 病因 咯血常见的病因以肺结核(38%)、支气管扩张(30%)、支气管肺癌(9%),慢性肺部炎症和肺脓肿(9% )多见,同时肺动脉-静脉瘘、肺动脉栓塞、肺隔离症、肺霉菌病、肺外伤、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曲张、凝血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大咯血。 临床表现 咯血病人常有原发肺内病变存在,且有反复咯血病史且逐渐加重以及贫血貌。据估计肺泡内积血量达400ml即可出现明显的氧气交换障碍,并且症状出现与出血速度密切相关,当病人出现面色、脉搏、呼吸、血压改变和紫绀等威胁生命的症状或需输血维持血容量均可视为大咯血。 解剖基础 支气管动脉的起始 咯血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90%以上),肋间动脉等,绝大多数开口于第5胸椎体上缘到第6胸椎体下缘范围内的主动脉腹侧壁。 右侧支气管动脉起源于:右侧肋间动脉(44.9%);主动脉降部(30.6%); 主动脉弓(14.3%);右锁骨下动脉(10.2%) 左侧支气管动脉主要起源于:主动脉降部(86.5%);主动脉弓(10.9%)。 此外支气管动脉尚可起自头臂干,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腹主动脉,甚至冠状动脉等。 支气管动脉的走形及分布

支气管动脉自体循环大动脉发出以后都位于气管、支气管背侧,穿行于同侧迷走神经各分支组成的复杂的肺神经丛中,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门。 另外亦有分支到食管中段、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肺间质淋巴结等,脊髓前、后动脉均可能起源于肋间动脉或与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程度,再行治疗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血管。自从1963年Viamonle 成功实施了第一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SBAG),1974 年法国学者Remy首先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治疗大咯血成功。 人们已逐渐开始并不断增多利用BAE治疗大咯血,并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目前,大多数学者推荐为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 一般说来,任何急性大咯血或反复较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200ml,经内科治疗无效或经手术治疗又复发咯血,如支气管扩张症所知的大咯血、肺结核咯血、肺肿瘤咯血、肺部血管畸形咯血等。怀疑出血来自支气管动脉,而无血管造影禁忌症者均可考虑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包括 (1)反复大咯血,胸部病变广泛功能差,无法作肺切除者(大咯血患者大多有长期肺疾患); (2)需手术治疗,暂不具备手术条件,必须先控制出血者; (3)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4)拒绝手术治疗的大咯血病人, (5)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复发咯血者。 禁忌症 (1)严重出血倾向,插管局部皮肤感染,碘过敏,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甲亢,体弱,发热和感染者; (2)肺淤血以及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 (3)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与脊髓动脉沟通,在造影或栓塞时,将引起脊髓损伤而致截瘫者; (4)导管在靶血管固定困难或者试注对比剂明显返流者。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

实验1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改善呼吸功能,避免缺氧。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于呼吸道内有分泌物和异物时,无绝对禁忌证。 三、实验主要设备和材料 吸痰器、化痰药、温开水、测量生命体征设备等。 四、操作步骤 1.湿化痰液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保持体液平衡是最有效的祛痰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同时注意湿润空气,使痰液湿化,便于排出。 2.配合药物治疗 (1)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加生理盐水,必要时酌情加入抗生素。也可单纯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湿化痰液。为避免超声雾化吸入降低吸入氧浓度的副作用,可使用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吸入器辅助吸入液体及药物。 (2)气管内滴入。可将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抗生素混合溶液从气管切开处适量滴入。 (3)注射、口服药物。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化痰药及抗生素,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3.翻身、叩背每1~2h改变体位1次,便于痰液引流。必要时用手或“自动扣击器”在胸廓肺区处进行叩击。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此法尤其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的病人。 4.指导有效咳嗽、咳痰 (1)咳出中央气管内痰液:协助病人坐于床上,膝盖弓起,双手抱膝,

上身前倾(图2-1-6),或在腹部置一枕头,用双上肢夹紧(图2-1-7),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两手挤压支持物(腿或枕头)的同时,用力将痰咳出;也可以让病人坐在椅上,曲膝,腹部与膝之间垫枕,上身前倾,指导病人深吸气后屏气3秒钟,双上肢挤压腹部处枕头的同时,用力将痰咳出(图2-1-8)。 图2-1-6 抱膝咳痰图2-1-7 抱枕咳痰图2-1-8 坐位咳痰(2)咳出周边细支气管内痰液:指导病人深吸气后,于呼气时连续做3~4次小力气的咳嗽,直到感觉肺内已无空气为止。 (3)协助卧床不起病人咳痰:协助病人将上身、头部抬高,同时鼓励病人咳痰。 (4)协助腹肌无力病人咳痰:协助病人上身前倾,一手置于病人腹部,于病人用力咳嗽时用手挤压腹部并向上推。 5.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因而又称重力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疾病。 6.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排痰困难、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7.环境舒适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维持适宜的室温(180~200C)和湿度(50%~60%),既要避免寒冷刺激咳嗽,又要避免高温、干燥使痰液干结。 8、窒息抢救护理 (1)大咯血有窒息征兆时:立即取头低足高450俯卧位,托起头部向背屈,轻拍背部,嘱病人尽量将气管内存留的积血咯出。必要时用粗管道吸引血块,也可以直接刺激咽喉,咳出血块,或用手指裹上纱布清除口、咽、喉、鼻部血块,或行气管插管或在气管镜直视下吸取血块。 (2)应用脑垂体后叶素(血管加压素):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先选

大咯血

内容:一次咯血在50ml以上,或24小时内咯血大于500ml者称为大咯血。大咯血90%以上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常见病因依次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癌等。大咯血应与呕血相鉴别。大咯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窒息,其次为失血性休克。大咯血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规处理 1.1 体位:平卧位或略呈患侧卧位。患者健侧肩下垫一小枕头,头略低,偏向患侧,肺部听诊出血侧可闻及痰鸣音或大水泡音,即可确定。禁向健侧卧位和坐位,避免血液或血块堵塞对侧支气管。禁止患者起床活动,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禁止晒太阳,冬天远离暖气片、空调等。 1.2 饮食:温凉饮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禁热、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1.3保持大便通畅,大便时禁用力或屏气,必要时用润滑剂或缓泻剂。 1.4解除患者紧张情绪,鼓励患者尽量将血咯出,毋须强忍咽下,因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时,可少量应用镇静剂。 1.5咳嗽剧烈的患者可用祛痰剂或缓止咳药,禁止使用吗啡等强镇咳药,对老年、体弱、COPD、肺功能中度减退以下患者,尽量不用镇咳药,避免抑制咳嗽反射而导致窒息。 1.6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止血药物的应用 大咯血时针对不同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联合应用3~5种药物 2.1作用于血管或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2.1.1垂体后叶素:强烈收缩血管起止血作用。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药物。应用方法:5~10U溶于20~4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推注,10~15分钟完,续10U于250ml液体中以2U/h维持。每日量控制在30~50U以下。注意事项:孕妇、心衰、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患者慎用或禁用;快速耐药性,应用3~6天后,特别是通过静脉点滴方式给药效果减弱,须适当提高用药剂量;快速失效性,一次用药只能维持10~30分钟;有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泻、便意等副作用,减慢给药速度多可好转。 2.1.2普鲁卡因、酚妥拉明:扩张血管,降低肺循环压力而止血。多在垂体后叶素无效或有禁忌症时考虑使用。应用方法:普鲁卡因,皮试阴性方能使用,40~60mg溶于葡萄糖注射液20~40ml,10~15分钟静脉推注,每日二次,或300~500mg溶于500ml葡

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

主要护理诊断及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与咳嗽、咯血有关 护理措施: (1)置患者于半卧位或抬高床头,安静休息,减少氧的消耗。 (2)给氧根据缺氧程度决定氧流量及供氧。 (3)按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消除肺部炎症,促进气体交换,并观察药物疗效。 2、清理呼吸道低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排痰功能差有关。 (1)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与湿度,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2)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方法为: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成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叩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也可进行体位引流。 (3)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体温过高:与免疫力低下及肺部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天两次紫外线消毒。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减少机体消耗。 (2)高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3000ml。 (3)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体温高达39、0 o C时,,给予冰块物理降温,降温时注意保暖、防虚脱、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 (4)遵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合理安排抗生素输注顺序,保证一定的血药浓度。 (5)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时应将药物4℃冰箱保存,抽取剂量准确,防止药液浪费,使用后应注意定期观察血象的变化。 4、有出血加重的危险:与血小板降低有关 护理措施: (1)经常检查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瘀点、瘀斑,注意观察有无鼻出血、血尿及大便颜色的变化。 (2)抽血时,止血带禁忌绷扎太久,以免引起皮肤粘膜出血点的出现。 (3)避免外伤,各种处置及操作时动作轻柔,禁用热敷与乙醇擦浴,避免肌注,减少静脉穿刺。 (4)饮食质地柔软,禁辛辣、油炸之食、禁硬毛刷刷牙、给予口腔护理,避免刺激、摩擦皮肤、衣着松软、毛巾柔软,保持鼻腔湿润,防干燥出血。 5、舒适度改变:与胸闷伴咳嗽、咯血有关 护理措施: (1)咯血后及时漱口,嘱患者勿将血液咽下。 (2)胸闷气喘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3-5L/分,必要时可高流量面罩吸氧7-9L/分,端坐卧位,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背部叩击,加速痰液的排出。遵医嘱正确及时为患者雾化及吸痰。 (3)细心倾听患者述说不舒适的原因,帮助患者分析问题,减轻痛苦。 6、活动无耐力:与长期卧床、贫血、发热有关

咯血的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样本

咯血介入治疗流程及规范 24小时咯血量200ml~300ml以上或血细胞比容减少30%可以诊断为大咯血。呼吸系统疾病9%~15%可引起咯血,其中大咯血占1.5%,死亡率极高,达60%~80%,重要为失血性休克或呼吸道大量血液堵塞窒息而致死。 病因 咯血常用病因以肺结核(38%)、支气管扩张(30%)、支气管肺癌(9%),慢性肺部炎症和肺脓肿(9% )多见,同步肺动脉-静脉瘘、肺动脉栓塞、肺隔离症、肺霉菌病、肺外伤、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瘤、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支气管动脉曲张、凝血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大咯血。 临床体现 咯血病人常有原发肺内病变存在,且有重复咯血病史且逐渐加重以及贫血貌。据预计肺泡内积血量达400ml即可浮现明显氧气互换障碍,并且症状浮现与出血速度密切有关,当病人浮现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和紫绀等威胁生命症状或需输血维持血容量均可视为大咯血。 解剖基本

支气管动脉起始 咯血大某些来自支气管动脉(90%以上),肋间动脉等,绝大多数开口于第5胸椎体上缘到第6胸椎体下缘范畴内积极脉腹侧壁。 右侧支气管动脉来源于:右侧肋间动脉(44.9%);积极脉降部(30.6%); 积极脉弓(14.3%);右锁骨下动脉(10.2%) 左侧支气管动脉重要来源于:积极脉降部(86.5%);积极脉弓(10.9%)。 此外支气管动脉尚可起自头臂干,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下动脉,腹积极脉,甚至冠状动脉等。 支气管动脉走形及分布 支气管动脉自体循环大动脉发出后来都位于气管、支气管背侧,穿行于同侧迷走神经各分支构成复杂肺神经丛中,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门。 此外亦有分支到食管中段、气管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肺间质淋巴结等,脊髓前、后动脉均也许来源于肋间动脉或与肋间支气管动脉共干。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取性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拟定出血部位、限度,再行治疗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出血血管。自从1963年Viamonle 成功实行了第一例选取性支气管动脉造影(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SBAG),1974 年法国学者Remy一方面应用

大咯血介入治疗操作规程

大咯血介入治疗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 1. 急性大咯血、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且不具备手术条件。 2. 大咯血经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3. 不明原因大咯血,反复发作。 二:禁忌症 1. 有严重出血倾向,严重感染,心肝肾功能严重衰竭。 2. 支气管动脉造影时,导管不能固定靶血管内或靶血管与脊髓动脉有交通而导管不能超过脊髓动脉开口者。 三:术前准备 1. 详细了解病史及全面体检,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胸部CT等检查。 2. 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列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3. 术前和患者及家属谈话,签署手术同意书。 4. 穿刺部位备皮,碘过敏试验,抗生素皮试,术前4小时禁食水。四:药品准备 肝素钠针12500U×1支、地塞米松针20mg、2%利多卡因针200mg、水溶性碘造影剂100ml、罂粟碱针60mg、生理盐水500ml×5瓶、5%葡萄糖液500ml及急救药品等。 五:器材准备 4-5F动脉鞘、超滑导丝、4-5F多功能导管、猪尾导管、 1

微导管、穿刺针、刀片、消毒明胶海绵、弹簧圈等。 六: 操作步骤 1. 实施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路。 2. 选择右侧股动脉入路。 3.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以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置入4-5F动脉鞘,以超滑导丝做引导下置入4F多功能导管,于第4-6胸椎体之间,寻找左或右支气管动脉,插管成功后,用6-10ml造影剂,手推行支气管动脉造影,以明确支气管动脉开口、分支、造影剂外溢及是否与脊髓动脉共干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病侧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膈动脉是否有供血。然后超选择插入靶动脉,把明胶海绵颗粒缓慢注入,有较大血管出血时,可使用弹簧圈栓塞。必要时使用微导管。 七:注意事项 1. 当有肋间动脉或脊髓动脉与靶动脉共干时,应选用微导管插管避开其开口。 2. 每释放一次栓子时,都应手推造影剂明确靶血管栓塞程度,以及确定导管是否还在靶血管内,以免误栓。 3. 栓塞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下肢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 很多病变出血来自多条血管,应当逐一寻找,逐一栓塞。 2

咯血的护理常规完整版

咯血的护理常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咯血的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神志、尿量、及甲床色泽,及时发现休克。 2.咯血颜色和量,并记录。 3.止血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4.窒息的先兆:咯血停止、紫绀、自感胸闷、心慌、大汗淋漓、喉痒有血腥味及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 措施 1.宜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交谈。及时清除血污物 品,保持床单位整洁。 2.护士应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使其放松身心,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将血轻轻咯出。

3.一般静卧休息,使小量咯血自行停止。大咯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翻动,协助病人取患侧卧位,头侧向一边,有利于健侧通气,对肺结核病人还可防止病灶扩散。 4.保证静脉通路通畅,并正确计算每分钟滴速。 5.准确记录出血量和每小时尿量。 6.应备齐药品及器械。如止血剂、强心剂,呼吸中枢兴奋剂等药物。此外应备开口器、金属压舌板、舌钳、氧气筒或氧气枕、电动吸引器等急救器械。 7.药物应用 (1)止血药物:咯血量较大者常用脑垂体后叶素50单位加入10%葡萄糖40ml缓慢静脉推注,或用脑垂体后叶素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中静脉滴注。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孕妇禁用。

(2)镇静剂:对烦躁不安者常用镇静剂,如地西泮5~1 Omg肌注。噤用吗啡、派替定,以免抑制呼吸。 (3)止咳剂:大咯血伴剧烈咳嗽时可用少量止咳药。 8.大咯血者暂禁食,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可给缓泻剂以防诱发其咯血。窒息的及配合: (1)应向病人说明咯血时不要屏气,否则易诱发喉头痉挛,如出血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将造成呼吸道阻塞。应尽量将血轻轻咯出,以防窒息。 (2)准备好抢救用品如吸痰器、鼻导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包。 (3)一旦出现窒息,开放气道是抢救的关键一环,上开口器立即挖出口腔、鼻腔内血凝块,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内的血液及分泌物。 (4)迅速抬高病人床脚,使成头低足高位。 (5)如病人神态清楚,鼓励病人用力咳嗽,并用手轻拍患侧背部促使支气管内淤血排出。 (6)如病人神态不清则应速将病人上半身垂于床边并一手托扶,另一手轻拍患侧背部。

肺咯血的介入治疗附8例报告

肺咯血的介入治疗(附8例报告) 【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咯血患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检塞止血。结果8例患者咯血停止。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咯血是急症止血可靠,有效的方法。 咯血为临床常见症状,引起咯血的疾病至少100种以上,其中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许多患者经内科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可缓解。但少数患者由于病变范围广、部位多、反复咯血或大咯血,通过内科治疗往往不能止血,是呼吸道疾病死亡原因之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已得到临床的公认,成为咯血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首选方法,也是唯一快速有效控制出血的治疗措施[1]。我院通过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咯血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8例患者,女5例,男3例,年龄46~76岁,平均63岁,病程3~45年,咯血频率3~5次,经内科治疗无好转。所有病例均行胸部DR和/或CT扫描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支气管扩张并咯血6例,肿瘤咯血2例。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插管,行双侧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辨确认病变动脉后,超选择导管进入病变动脉, 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行病变出血支气管动脉栓塞,动态观察,确认病变所供出血区域的血管栓塞完好即停止栓塞。

设备为飞利浦AlluraXperFD20数字减影机,导管用COOK公司生产的5F胃左导管即C2导管。对比剂为碘海醇。栓塞前仔细观察供血血管,主要有无异常交通。 2结果 2.1血管造影表现8例均插管成功。其中3例为左侧支气管动脉共干;2例双侧支气管动脉共干患者之一右侧支气管动脉增粗与头臂干形成侧枝循环,另一患者右侧支气管动脉发出畸形动脉血管,并见下部分支有少许结构与同侧静脉血管相畸形;2例可见肿瘤血管,并见肿瘤染色;出血病灶的表现为:供血支气管动脉均增粗且扭曲,病变区血管明显增多、扩张,局部血管呈网状、丝状及团片状,造影剂外溢呈小片状[1]。 2.2并发症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发烧、异物感,经对症处理后消失[2],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咯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保守治疗部分能缓解但易复发,对严重患者无效,而外科手术创伤及风险大,患者痛苦多,且有时临床较难鉴别何侧咯血。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咯血的治疗和预后得到改善,介入治疗具有简易、微创、痛苦小的优点。在咯血的介入治疗中,术前术中与患者的沟通及护理和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术后预防并发症。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咯血是急症止血可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咯血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咯血病人介入治疗的护理 【关键词】咯血;介入治疗;护理 咯血是肺部疾病的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肺组织损伤,及侵犯肺周围的血管均可引起咯血。常见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等。对于咯血的治疗,内科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主要应用药物止血,而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咯血,甚至咯血不止,发生大咯血而危及生命。此时经外科手术止血创伤性大,费用也高,病人不易接受,而介入治疗咯血,病人易于接受,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介入治疗是应用赛尔丁格儿(serdinger)技术经股动脉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确定出血部位和血管,局部应用止血剂,再用明胶海绵行动脉栓塞,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月收治咯血病人50例。经介入治疗,咯血消失48例,咯血减少2例,收到良好效果,临床有效率为96%,详见表1。 2护理要点 2.1术前准备及护理 2.1.1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人对介入治疗咯血的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和焦虑,有紧张情绪,此时护士必须掌握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症护理,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咯血的目的、优点及注意事项,特别要详细说明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性手术,及用此种方法治疗咯血好转病例,使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治疗有一种安全感,解除思想上的顾虑,特别对那些咯血不止的病人能消除紧张心理状态,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准备术前1d因咯血不止病人当天必须做介入治疗的,前2h 遵医嘱给予双侧腹股沟备皮和做洽影落胺过敏试验及出凝血时间的测定,术前仔细询问有无过敏史。术前12h禁喝水,术前晚让患者充分休息,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同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 2.2术后的观察护理 2.2.1术后24h取仰卧位,绝对卧床休息,穿刺部位用重500g沙袋压迫止血4~6h,穿刺侧肢体制动6~8h,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给相应的处置,做好护理记录,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大咯血不同介入治疗效果及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次实验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供血方式分为两组,按照栓塞方法分为三组。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栓塞成功率等情况。结果大咯血患者多支动脉供血的复发率明显大于单支动脉供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咯血的治疗过程中单纯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应用这种组合的治疗方式。单只动脉供血且选用PV 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栓塞能够更好的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大咯血;供血方式;复发率;疗效观察 临床上大咯血常指一次咯血量>100 mL的情况,也指24 h内咯血总量>600 mL的情况[1-2]。在此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不应过分关注咯血的量,而要综合分析患者咯血的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49例大咯血患者,施行不同的供血方式与栓塞方法,论证了单只动脉供血、PV 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等因素在大咯血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详细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供血方式分为两组,单只动脉供血组24名,男12例,女12例,年龄24~62歲,平均年龄(33.5±6.2)岁。多只動脉供血组80名,男40例,女40例,年龄25~61岁,平均年龄(34.5±7.1)岁。两组大咯血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栓塞方法分为三组。单纯应用明胶海绵组43名,男21例,女22例,年龄25~63岁,平均年龄(35.1±5.4)岁。单纯应用PV A颗粒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3.8±4.3)岁。PV A颗粒联合明胶海绵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5.3±6.1)岁。三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大咯血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供血方式分为两组,按照栓塞方法分为三组。本次实验咯血患者均明确出血灶, 栓塞时将明胶海绵颗粒或PV A颗粒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充分混匀后在透视下缓慢注入,视病变血管末梢粗细及是否合并动静脉瘘而选用不同大小颗粒。分析比较不同组别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栓塞成功率等情况。以此来明

1例大咯血紧急介入治疗急救护理

1例大咯血紧急介入治疗急救护理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锁安云 大咯血是常见急重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或出血性休克而死亡【1】。大咯血不仅要看量的多少,还要注意出血速度、频繁程度及患者体质情况,患者精神紧张、出血速度过快、频繁出血,体质较弱者,极易发生窒息和出血性休克。现将我科2006年10月26日收治1例大咯血紧急行介入治疗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 患者因“咯血3天余, 咯血待查”于2006年10月26日月23:35急诊入院,患者于10月24日夜间3时许无明显诱因咯鲜红血100ml无痰液及紫黑色血凝块,无咳脓痰、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予消炎对症治疗,未再出血。次日上午8时再次咯鲜红血150ml,紧急到当地县人民医院治疗,当日下午15:00又咯血150ml,为鲜红色,经消炎止血对症治疗,10月25日未咯血。10月26日晨06:00再次咯血150ml,10:00又咯血200 ml,晚间18:00许开始持续咯血至到我院期间共咯血500 ml,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7.8。C P72次/分 R21 BP107/70mmHg神志清,精神萎,面色苍白,正力体型,营养中等,发育正常,平车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出血点、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唇不绀,颈软,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两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及哮鸣音,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部(一)双下肢无肿胀,神经系统(一)。实验器械检查:胸部CT:右中下肺,左下肺炎症。入院后予心电监护,氧气吸入,抗炎止血,告病危。患者于10月27日09:15突然咯鲜红色血100 ml,但出现SaPO268%,心率56次/分,即予翻身拍背,头低脚高位,吸出血块,提高吸氧流量8L/分,垂体后叶素静滴维持,并紧急送介入科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患者在介入科少量咯血SaPO295%,心率86次/分,律齐,手术顺利。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于11:45安返病房,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于13:24患者再次咯血200 ml,呼吸急促,面色苍白SaPO2下降65~72%,心率120次/分,BP120/75mmHg。立即予叩背,立止血1KU iV,再次送入介入科治疗。在介入科患者咯血不止,予头低脚高45。C俯卧位头侧向一侧,叩背,负压吸引,面罩吸氧。患者脉氧继续下降,即紧急行气管切开术,持续负压吸引,叩背,并建立多条静脉通路予输血输液扩容止血于16:00咯血停止,共出血约1650 ml。再次行介入治疗,18:00介入治疗结束。留介入科观察专人监护于10月28日08:00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安返病房。术后患者血气分析示:PaO255mmHg,T不超过38。C,床边X胸片示:右肺不张。经治疗护理,11月03日床边胸片示右肺不张较前有很大改善,于09:30拔气管切导管,15:00从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抗炎治疗。11月11日病情稳定未见咯血现象住院半月后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大咯血经药物治疗无效,仍反复咯血不止,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应安慰病人进行必要的解释,告知病人除药物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作用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2:29:11.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7期作者:周涛 [导读]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130 大咯血指的是人体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或每次咯血量都在100ml以上,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科急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危险性。通常来说,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白血病等疾病为导致引发大咯血的主要原因,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如患者咯血量较多,往往会合并烦躁、发绀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治疗,极易引发其出现休克,从而死亡。在以往临床中,对于大咯血患者往往采用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虽说有一定疗效,但患者治疗进展较慢,手术治疗风险性较高,一旦术中操作不当将加剧整体治疗的危险性,且很多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一般。如何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大咯血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是临床医生采用5Fcobra导管,并结合Seledinger穿刺技术,在患者胸部5-6椎体之间范围行支气管动脉主干造影检查,以了解其病灶部位血供情况,并在其支气管动脉中采用5Fcobra导管进行栓塞治疗。栓塞主要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微粒为主,治疗完毕后,在行造影检查的基础上,对肋间动脉与支气管动脉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明确其整体治疗、供血情况,对于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对其斟酌进行超选择栓塞治疗。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操作快捷、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措施,伴随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也在不断替代保守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现已成为临床中对于大咯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处理患者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无需为其肺动脉进行手术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治疗原则,但栓塞材料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临床中大多选择明胶海绵颗粒与PVA颗粒微粒,明胶海绵颗粒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可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支气管壁缺血、坏死情况的发生率,PVA颗粒微粒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长期性栓塞剂,可对患者行永久性栓塞治疗,在为大咯血患者行治疗后,可有效避免再通其病灶供血动脉,并阻滞其侧支循环。 在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对患者动脉行造影检查,以将其病变部位、程度合理掌握,但医生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开患者的食管中段供血支、脊髓动脉,且无必要根据电视屏幕进行操作,且操作速度应放慢,推注力度应循环渐进。因如果在操作过程中,某一环节操作不当,或推注力度过快,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栓塞剂反流、误栓等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医生务必要保障操作的安全性,以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并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事件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一旦发生大咯血,将严重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且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一旦病情加剧,未及时进行抢救,则加剧了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大咯血患者,临床应秉承“早发现、早治疗”的处理方式。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大咯血患者数量正呈逐渐年轻化趋势直线上升,且大咯血患者因导致其咯血的原因不同,所以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因此,对于大咯血患者,临床应将其病症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定制可靠的治疗措施。有医学研究表明,如患者每日咯血量在500ml之上,且未及时采用相关治疗手段,将会加剧各种病理反应增加,并降低其体内血液循环速度,以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为最大程度保障其生活质量,患者一旦出现大咯血后,应立刻前往医院就诊。多数患者主要是因为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供血损伤,且其个人肺动脉压力无法达到支气管动脉所产生的压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医生只确保其栓塞情况一切正常即可,无需进行手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加剧整个治疗过程的危险性。大咯血治疗的核心之一便是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支气管出血,在行治疗时,医生务必要保护好患者的食管、器官及周边血管组织,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医院应加强医生的培训工作,以将其操作能力及大咯血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升,以降低在治疗过程中意外事件与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大咯血患者来说,临床中应首先考虑为其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因为这种治疗方式相对于保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方式来说其具有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肺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介入护理体会

肺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介入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7-25T16:25:44.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黄惠莲李燕霞潘鲜丽[导读] 对每一位患者先行内科止血治疗,当症状不能控制时及时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 黄惠莲李燕霞潘鲜丽(东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523000) 【摘要】目的总结对大咯血患者进行肺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大咯血患者行肺动脉栓塞治疗后进行护理干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观察记录大咯血的预后和复发率。结果60例患者均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后,大咯血完全控制者有52例;栓塞后有少量咯血的有5例,经适时地内科治疗后咯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2例患者进行二次肺栓塞治疗后咯血才得以基本控制;1例患者因肺大量出血而死亡。结论用肺动脉栓塞技术治疗大咯血,止血迅速,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进行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大咯血的复发率,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基本的保障。【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大咯血介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229-02 大咯血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指一次咯血量超过300毫升或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500毫升;能使患者误吸而窒息死亡或者因大量出血致休克而死亡,死亡率高达50%- 100%[1]。大咯血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急症,内科治疗常难以奏效[2]。近年来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肺动脉栓塞治疗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对我院60例患者进行该项治疗,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2012年间,从我院收治的大咯血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31-62岁之间,平均为50岁;发病原因为肺结核28例,支气管扩张20例,支气管肺癌为8例,肺炎为4例。 1.2 方法 对每一位患者先行内科止血治疗,当症状不能控制时及时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用Seldinger技术在DSA监测下进行动脉内造影,找到出血的肺动脉血管,选择合适的导管插入成功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直到该处血流变慢或者静止后停止注射。为证实栓塞是否成功,要再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1.3 结果 进行肺动脉栓塞治疗后60例患者中,大咯血完全控制者有52例;栓塞后有少量咯血的有5例,经适时地内科治疗后咯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2例患者进行二次肺栓塞治疗后咯血才得以基本控制;1例患者因肺大量出血而死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不能正确认识大咯血的治疗和危险性,由于大量的出血以及患者身体上存在的疼痛使得患者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这对手术治疗是不利的。在手术前我们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告知本病的基本情况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详细说明该手术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提高他们战胜病痛的信心。如果有条件可带患者参观一下将要进行手术的手术室,消除患者不必有的担忧和恐惧。 2.1.2 术前准备:帮助患者做好术前的各项检查,做好各种过敏试验并准备好术中可能用到的药物,嘱咐患者术前4-6小时禁食、禁饮,术前30分钟应用镇静剂,在手术部位备皮。因为大咯血病人出血量大,故我们在术前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以便在术中及时进行输液或输血以防休克等不良反应发生。准备好后将患者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2.2 术中护理: 2.2.1 安置心电监护装置,严密观测患者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观察患者的神志和在手术过程中的反应,并注意其语言。及时清除患者口内的异物,防止窒息的发生,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2.2.2 在手术过程中,只是对患者实施了局部麻醉,患者的神志应该是清楚的,因此我们医护工作者在术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影响手术的进程和结果。另外在术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2.2.3 肺动脉栓塞术中所用的造影剂为碘试剂,一般不会造成不良反应。但在应用过程中要与患者时刻保持对话联系,以便在发生异常时第一时间停止注入并根据出现的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3]。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在24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并观察该处是否有出血、渗出、水肿等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部位的血栓形成的表现。一般患者3天后才能下床活动。 2.3.2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者的病情,术后有无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发生,观察咯血的情况以及有无脊髓损伤等。其中脊髓损伤是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是由于肺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高浓度的造影剂流入脊髓动脉所致[4]。上述症状如有发生,立即向医生汇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3.3 嘱咐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 小结 在大咯血的治疗中,肺动脉栓塞术能通过DSA监测准确找到出血点并通过栓塞治疗迅速止血,并发症少见且疗效显著。而在术前、术中、术后随时进行护理干预治疗为手术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并在患者术后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应该熟练的掌握护理的基本技能,熟练的操作,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位患者,避免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梦增.介入放射学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2-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