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

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

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现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学问,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沟通平常购物中的一些发觉,学生学会了熟悉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学问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念。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熟悉

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展: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转自数学吧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2、千克的熟悉千克的熟悉这局部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展: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适宜吗?

生答:不适宜。

教师:那应当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

传统的教学中,学问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学问。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熟悉,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很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

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进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熟悉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肯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稳固新知

课件展现: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熟悉假如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熟悉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开心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奇怪好胜的心理,增加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共享受了学习、沟通、体验胜利的喜悦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进展学生分析、比拟、抽象、概括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及合作学习的力量。

5、引导学生关怀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教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教师刚刚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情愿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提醒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情愿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熟悉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熟悉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忙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拟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推断的正确吗 ?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

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适宜吗?

(2)熟悉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 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预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知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熟悉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情愿用你学的学问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教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

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稳固练习、解决问题

1、推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

(5)一箱苹果重300g。( )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拟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教师建议:盼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安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得意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帮忙它们解决一件它

们的烦心事,你们情愿吗?一位糊涂的小朋友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适宜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吗?

2、概括:今日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熟悉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日熟悉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学生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诞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哺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绩来回报父母。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熟悉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熟悉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殊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常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究竟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消失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答复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沟通,一般状况下采纳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日咱们就一起来熟悉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争论,获得方法

1.熟悉克

(1)借助生活物品熟悉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看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

教师:教师给每个小组都预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拟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教师板书:克(g)。

教师:除了教师给大家预备的这些物品以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以克作单位的物品?

教师:这是一枚2分的硬币,教师告知你们,它约重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师:请大家取出教师为大家预备的那枚2分硬币,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悄悄地感受它的轻重,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3)找一找,稳固1克的质量观念。

教师:下面请大家在教师给你们预备的小盘子里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还有哪些物品大约也重1克。

让学生进展充分地活动,借此加强学生对1克的体验和感受,之后通过沟通汇报,提炼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比照着来掂一掂就找到了。为后面的估量作铺垫。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一枚2分硬币重1克,你能从装了黄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黄豆吗?

教师:你取出的黄豆有几颗?你是怎么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师:那究竟多少粒黄豆重1克?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熟悉天平

教师:对,我们就要来称一称。称比拟轻的物品我们常用天平。

教师(出示天平):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

教师(出示砝码):瞧,这些就是砝码。(举起1克的砝码)这是这盒砝码里最轻的,只有1克。这盒砝码里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们听出砝码是用什么作单位的了吗?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O”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教师演示利用天平称1克重的黄豆的过程。

教师:瞧,7粒黄豆的质量是1克。下面请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黄豆,掂一掂。

教师:很好!看来大家都已经充分感受过1克究竟有多重了,下面教

师就来考验考验大家,有信念吗?

教师呈现第101页“做一做”,让学生进展推断,并说明推断的方法。

3.熟悉千克

(1)熟悉千克。

教师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的实物。

教师:请大家观看这两样物品,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教师:谁到黑板前来拿拿这两样物品?

教师:说说你们有什么感觉?轻还是重?

教师:计量比拟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 来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教师:有谁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关系吗?1千克等于多少克?

教师:对,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师:教师这里有2袋盐,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学生1:1000克。

学生2:1千克。

教师:很正确!现在,同学们的桌上也有这样的2袋盐,请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师:再将这2袋盐都放在同一个手上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很好!再闭上眼睛,掂一掂2袋盐,在心里记住它有多重。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凭借刚刚的感觉,在教师给大家预备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师:看看藏在物品里的标签,谁找得最准?

教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吗?

教师:现在请大家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个同学都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熟悉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常见秤

教师:测量比拟重的物品,你们知道用什么秤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盘秤的刻度盘。

教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盘秤。谁来说说这台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盘秤用千克作单位。

教师:千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斤。

教师(用课件演示放入1千克装的洗衣粉后,指针指着1)现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假如指针指着5呢?

教师:很好,认真观看盘秤的刻度,说说你有什么发觉。

学生可能有多种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以1千克为标准去量。

教师用课件出示弹簧秤。

教师:这是弹簧秤,看看弹簧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弹簧秤挂上5个一袋的西红柿后,指针指着1 0 教师:谁能说消失在称的西红柿有多重?有几个?

教师:这个弹簧秤最多可以称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用课件出示体重秤。

教师:看看这台体重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一个学生站上之后,指针指向20和25之间的23的刻度处。

教师:这名学生有多重?当指针指在20和25这两个数之间时,就要从20开头往后数。指着30呢?

教师:通过对这三种秤的观看,你能发觉它们在测量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答复,都以千克作单位,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1千克等,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测量的本质。

三、实践运用,稳固拓展

1.口答

在( )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一个梨重150( ) 一个西瓜重6( ) 一个鸡蛋重50( )

一只公鸡重2( ) 一个汉堡重280( ) 一桶油重5( )

一支铅笔约重180( )

2.完成第106页第6题

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23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3.一抓准

(1)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特别能干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事。比方全国劳模张秉贵,他是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名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2)明确要求:我们每组都有一篮橘子,一会儿请大家从这个塑料袋里往外抓橘子,不用秤,看看哪组同学取出的橘子最接近1千克。

四、回忆沟通,总结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学问?

教师:通过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熟悉,帮忙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测得到验证,很详细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其次课时

1、课前让每位同学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2、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1千克(盐)( )袋

2、同学汇报自身是如何进展调查的。

3、动手实践:

师的桌面上陈设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量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 )克( )克 ( )克( )克

4、从同学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教学反思:

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详细化。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 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

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 教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 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

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板书:克——g) (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5)填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 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 (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得出: 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2)估一估 教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3)称一称 ①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千克大米。 让学生先将大米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称出1千克大米。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公开课用)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p85-86 练习十八1、2、3题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有重的客观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对于“克和千克”已经有所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感觉,动手操作让学生逐步感知克和千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实际表象,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出示主题图)前几天,这几位小朋友陪家长去超市买了一些物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6个苹果重1千克;一盒饼干重110克;一桶豆油重5千克;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1克有多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发的小正方体,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轻,非常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名师教案

《克与千克》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2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2、3、6题。 本课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能力 “克与千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内容,借助掂、估、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说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学习重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五)学习难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与千克》名师教学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101、102页。

(2)逛一逛超市,找一些商品观察它的商标说明,并寻找它的净含量记录结果。 1包口香糖是()克1袋瓜子大是()克 1袋盐大是()克1袋鸡精大是()克 1袋盐大是()千克1袋面粉大是()千克 (3)小调查,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秤物品有多重?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了解质量单位 师:结合自己狂超市的经验或你记录的商品的净含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不但要关心商品的价格,还要关注商品的轻重,像同学们记录的这些数据都表示商品的质量。 师:(搜集学生的记录作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质量,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吗? 师:是的,正像同学们搜集到的商品分成两类一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介绍计量工具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商品有多重呢?就要用到测量物品质量的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工具,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2.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认识克 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克和千克》教案1 一、班级情况、学情分析: 该班有40名学生,男生19人,女生21人。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敏捷,课堂反映灵活,与老师配合密切,能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6页、88、89页 练习十八1—4题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读秤上的质量,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五、教学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质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的?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选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钱)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作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看看数学小精灵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探究体验: 1、认识质量单位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2、认识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们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静静感受,并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组动作最轻,能做到吗?请小组长轻轻拿出洗衣粉,开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觉记在心里了吗?数学小精灵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每一小组还有这几样物品:这样的一袋绿豆、这样的一袋大米、1包鸡精、这样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样物品中哪些约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数学小精灵有什么提示: 1、将四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 2、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1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通用6篇) 克与千克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1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师:这两个方法都不错!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比如: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人教版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老师要教学的内容,克和千克的教案怎么设计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克和千克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难点: 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 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 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 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秀教案及教学实录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优 秀教案及教学实录 教学准备:盘秤、弹簧秤、盐、多媒体课件、学生记录的表格纸、梨等。 学具准备:每组准备若干片2分硬币和1角硬币、方便面、1千克石子、1千克大米或瓜子、1千克苹果、2袋500克的盐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必须用秤来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

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教学实录: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一 一、说课程要求 《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 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1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1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

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说课程要求 《万以内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板块的内容,是有关数概念的教学,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这一单元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估计和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五个信息窗。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两个信息窗理解意义、数数、读数、写数、组成、数位五个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这一信息窗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的方法。估计这一信息窗理解估一部分推想全体这种估计方法。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这一信息窗分为整百整千数加减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两个内容。 二、说地位与作用 小学阶段,对整数的认识,分为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四个阶段,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万以内数的认识》经过学生前面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学段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建立了初步的数感,理解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关系,掌握了简单的读写技能,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总之,对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理性认识。这一单元就是学生认数范围

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3、万以内数的读写。 4、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体会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三、说教学策略 1、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 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与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与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与练习题 对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下面就是课件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与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克和千克》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学会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教师: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 (课件播放主题图中超市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500克、lkg等)。 教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呢 教师: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这里出现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斤、公斤、两等。 教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两和公斤。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讨论,获得方法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 教师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7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3页和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难点: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天平、2分硬币、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观察主题图,交流观察所得。 2.揭示课题,随之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2)学生独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静静感知1克。 (3)集体交流:互相说一说感觉,并找一找、掂一掂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 2.教学例2。 (1)教师介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 (2)理解“净含量”,明确克与千克的关系。 (3)学生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静静感知1千克。 (4)认识用千克作单位的几种秤,会认读各种秤。 三、巩固应用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第101页和第103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g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千克=1000克 千克kg两袋食盐重1000克,即1千克。 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填一填。 (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作单位,它用字母()表示。 (2)一只羊重40(),一个气球重5(),一瓶洗洁精重1(),一个汉堡重100(),一个西瓜重5(),一本书重210(),一盒牛奶重250(),一只小狗重4(),一瓶墨水重100()。 (3)2千克()克800克()1千克5千克()4900克 2500克()3千克6000克()6千克4千克()4200克 9200克()9千克()8800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克与千克》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你们喜欢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有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到底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愿意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 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帮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流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