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板书:克和千克)

学生纷纷回答从图中所了解到的各种数据

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画中初步感知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1)出示2分硬币,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2)出示1袋1千克的盐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3)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每位学生掂一掂。

让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师小结出:1千克=1000克

2、认识常见的秤

(1)师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2)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提问题。(3)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g”来表示。

(4)老师演示怎样用秤称物品的重量。

1、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有多重。

2、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的盐有多重。

3、学生掂一掂2袋500克的砂糖有多重。

4、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

5、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

6、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7、生观察了图画后提问题。

8、学生选择合适的秤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1克、一千克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观念。

2、通过说一说、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和质量观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3、师小结。

1、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第一题。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3、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中实际的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克和千克克、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 1㎏=1000g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对能够基本说出物体重量的同学给予热烈的

掌声;

2、在称一称过程中,对能够正确的使用秤来准确称出物体的重量的

同学奖励五角星;

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篇二: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授课时间学生授课课题年级授

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转化参考资料教学过程复习

巩固新课导入授课内容分析、推导(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

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

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 一、回顾与整理二、例题讲解例 1、看图填空。

(1) 1 号杯中装了()克蚕豆。

(2)估计 2 号杯中的蚕豆大约有()克。

(3)估计 3 号杯中的蚕豆大约有()克。

(1) 理解题目含义:请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千克与克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 提问:你能算出 1 号杯里蚕豆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 学生算出 1 号杯中蚕豆的重量。

(4) 提问:你能估计出2 号杯和3 号杯里的蚕豆大约各重多少克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用 2 号杯中的蚕豆的高度与 1 号杯比较,估一估 2 号杯中的蚕豆大约重多少克?用 3 号杯里的蚕豆的高度与 1 号杯比较大约是

多少克?例 2、甲仓有 70 千克苹果,乙仓有 60 千克苹果,有运

来 20 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仓库的苹果千克数相等?例

3、 .妈妈买来一只鸡、一只鸭、一只鹅,一共重 9 千克。

已知一只鸡和一只鸭共重 5千克;一只鹅和一只鸭重 7 千克。

鸡、鸭、鹅各重多少千克?三、巩固练习一、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和()。

称较轻的物品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作单位。

2、 2 千克比 1500 克多()克, 2900 克比 3000 克少()克。

3、 15 个圆钉大约重 10 克,()个圆钉大约重 20 克。

4、一袋奶粉重 500 克,两袋奶粉的质量正好是()千克。

5、一个鸡蛋大约是 50 克,()个鸡蛋约是 500 克。

6、 1 千克=()克 5000 克=()千克 2 个 500 克=()千克7000 克=()千克 3 千克 50 克=()克 4500 克=( )千克 ( )克

7、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袋大米重 15()一把小刀约重 100()一大袋洗衣粉重 1000() 2 袋精盐重 1()一个乒乓球重 4()小刚体重 30()二、辨一辨 1.称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米尺和台秤。() 2.1 千克棉花和 1

千克铁一样重。() 3.妈妈体重 5000 克。

() 4.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两端一样重。() 5.一枚 2 分硬币重 1 克, 9 枚 2 分硬

币约重 18 克。()三、应用题 1.晓彤买了 4 瓶可口可乐,盈盈买了 7 瓶同样的可口可乐,盈盈比

晓彤多付6 元钱,晓彤和盈盈各花了多少元? 2.小桶一次能装 3 千克水,大桶一次能装 5 千克水,

你能用这两个桶往空桶里倒入 7 千克的水吗? 3.一个空杯子重 60 克,如果倒满水后重180克,这个

杯子最多能装多少克水? 4.一杯水重 120 克,如果倒出一半水后重 70 克,杯子重多少克?小结作

业/思考题课后反思(体会、得失分析、改进) . 学生对于本次课的评价:○ 特别满意○ 满意○ 一般○

差学生签字:教师评定: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2、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

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教师签字:主任签字: 日期徐州龙文教育

【篇三: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生活中虽

然接触过质量单位,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必然

会出现茫然。根据这一特点,本设计从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学生已

有生活经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这两个质量的实际“大小”,从而使

学生正确掌握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体会学习质量单位

的必要性。

课前布置学生分别准备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样物品,让学生深入生活,到超市进行调查。在选择、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质量,拓宽了学生学习、体验的空间,拉近了“克”“千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从而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

2.在活动中建构“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测量意识。

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质量实际有多重,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

一称等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质量的轻重,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使学生充分享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悦。同时通过对天平和秤的认识,使学生体验测

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天平一枚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两袋重500

克的盐、一袋重1千克的面条等实物

学生准备一枚2分硬币分别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

样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了解信息

1.课前布置学生深入生活,到市场、超市等场所调查、采集信息。2.调查内容: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3.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创设情境、关注质量

1.请两位同学举起质量不同的两袋物品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注意观

察这两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你发现了什么?

(举较重物品的同学很吃力……)

师:物体有轻重之分,要表示物体

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克、千克……)

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2.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秤。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巧妙利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学习中。

⊙操作实践,形成概念

1.认识“克”。

(1)借助生活中的物品认识克。

(出示三样物品:2分硬币、一支笔、一块橡皮)猜测哪样物品的质量是1克。

(学生自由猜测,师用天平称量验证)

①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的过程。

得出:一枚2分硬币重约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书: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师:请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3篇(小学二年级 下册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根底。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展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

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置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拟轻的用克作单位,比拟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置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最新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教案(大全8篇)

最新三年级数学克与千克教案(大全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名师教案

《克与千克》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00—102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2、3、6题。 本课教学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通过数学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达到懂得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发展数学思维,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称重的情境,引出质量单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从而理解质量单位在描述物品质量时的功能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核心能力 “克与千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的内容,借助掂、估、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调查和交流,说出常用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 2.在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能以此为标准去估量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学习重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五)学习难点 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克与千克》名师教学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如盐、口香糖等。学生每人准备一枚2分硬币。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101、102页。

(2)逛一逛超市,找一些商品观察它的商标说明,并寻找它的净含量记录结果。 1包口香糖是()克1袋瓜子大是()克 1袋盐大是()克1袋鸡精大是()克 1袋盐大是()千克1袋面粉大是()千克 (3)小调查,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秤物品有多重?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了解质量单位 师:结合自己狂超市的经验或你记录的商品的净含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交流:我们在买东西时,不但要关心商品的价格,还要关注商品的轻重,像同学们记录的这些数据都表示商品的质量。 师:(搜集学生的记录作品)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质量,你能试着给它们分类吗? 师:是的,正像同学们搜集到的商品分成两类一样,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介绍计量工具 师: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商品有多重呢?就要用到测量物品质量的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出示常见的秤,并结合教材第103页“你知道吗?”作必要的补充。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见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工具,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2.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认识克 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重量及其单位千克和克,进一步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比较表示重量的各数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位时间的观念,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只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进一步巩固画角、直角的方法。 教具准备:1千克盐、教具钟面、一副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分别有哪些?(板书) 2、揭示课题。 二、千克和克的复习 1、长度单位复习。 (1)问:长度单位哪个大,哪个小?一米大概有多长?(手势比较)1分米、1厘米呢? (2)问:长度各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千克和克的复习。

(1)问:重量单位哪个大,哪个小?问: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1克呢?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掂一掂1千克盐和1个2分硬币的重量。 (3)问:什么时候应用到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应用到重量单位? 三、时、分、秒的复习 1、问:时间单位有哪些?哪个大?哪个小?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1小时内我们可以做多少事情?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多少下? 3、出示不同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时刻并记录下来。 四、综合练习 完成复习第9、10题。 五、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1、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并说明所用的方法。 3、完成复习第11题。 4、复习画角。 (1)说说画角的步骤。 (2)画一个角。 (3)画一个直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5、练习复习第12题。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 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160-70=504×=7×4-5=5×700= 52+48=7×500=78-49= 二、教学设计: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概念的建立。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上课之前呀,老师去超市给大家挑选了一下礼物?(出示图片),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饼干110克,豆油5千克,苹果重1千克。 师:(评价回答)刚才大家所说的“克和千克”是我们各个国家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齐读。)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国际上使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米”和“厘米”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度),那“克”和“千克”呢?是用来表示物体的......(在生活中我们叫做“重量”,在数学里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物体的质量,板书“质量”单位,克、千克。) 师:和长度单位一样,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也可以用英文字母表示,克:g,千克:kg。 师:谁能说说超市里的这些物品有多重?(出示不同质量的物品。) 二、认识秤 不管是“克”和“千克”,都是用来表示质量的。那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生思考,回答。(用秤称。) 老师带来了一些秤,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1、电子秤:在商场卖食品的地方我们经常见到。

2、磅秤:夏天买西瓜的地方会用到磅秤,卖大米的地方也会用到磅秤。 3、天平:在实验室会用到,比较轻的物品用它称量更加精确。 4、弹簧秤:家里常用的。 5、体重秤:药店。 6、盘秤: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秤:盘秤,有没有会使用盘秤的? 认识盘秤:指针、刻度0 ,500g、1kg) 用盘秤称一包盐,我们看看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说出这包盐的质量? 老师还称了一些水果,请你们看看有多重? 三、认识、感受“1g”和“1kg” 1、认识、感受“1g” 既然可以用秤称出物体的质量,想知道这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猜测)师:那我们来称一称,盘秤纹丝不动,说明这枚硬币?(太轻了)怎么办?师:刚刚我们认识的秤里面有谁可以帮助到它?(天平) 天平称一枚2分硬币。(ppt) 现在我们知道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是1g了,想不想来感受1g到底有多重? 小组合作: 1、找到2分硬币,掂一掂,感受1g有多重。(掂1g时,感觉很轻。) 2、比较2分、1角、5角这三枚硬币,看看谁最重,谁最轻。(2分最轻,5角最重。) 3、掂一掂,估一估1角、5角的硬币有几克? 2、认识、感受“1kg” 师:我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的方法认识、感受了1g有多重。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千克”。 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个袋子。猜一猜几号袋最重?为什么? 称一称:到底谁最重呢?(请同学称,并说出质量。) 通过称一称这四袋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物体有多重的时候能不能只看数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1、出示主题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表示物体有多重,我们通常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板书:克和千克) 学生纷纷回答从图中所了解到的各种数据 让学生从直观的图画中初步感知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掂一掂,初步感知;比一比,找出关系;找一找,加深印象。(1)出示2分硬币,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2)出示1袋1千克的盐请学生掂一掂它有多重。 (3)出示2袋500克的砂糖,让每位学生掂一掂。 让学生明确1枚2分硬币约重1克;一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 师小结出:1千克=1000克 2、认识常见的秤 (1)师出示实物秤: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弹簧秤等。 (2)出示李奶奶从市场买了鸡蛋、苹果和鱼的图,引导学生提问题。(3)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千克可以用“kg”表示,克也可以用“g”来表示。 (4)老师演示怎样用秤称物品的重量。 1、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有多重。 2、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的盐有多重。 3、学生掂一掂2袋500克的砂糖有多重。 4、学生找一找日常生活中1克或约1千克的物品 5、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秤, 6、学习认识常用秤上的数值。 7、生观察了图画后提问题。 8、学生选择合适的秤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有多重。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1克、一千克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一千克的观念。 2、通过说一说、称一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一些常见秤的数值,巩固实际测量经验和质量观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88页第一题。 2、出示健康秤,同学们排队称一称,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3、师小结。 1、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第一题。 2、称一称自己的体重。 3、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 让学生在实践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中实际的生活当中。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克和千克克、千克是质量单位 1千克=1000克 1㎏=1000g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在掂一掂的过程中,对能够基本说出物体重量的同学给予热烈的 掌声; 2、在称一称过程中,对能够正确的使用秤来准确称出物体的重量的 同学奖励五角星; 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篇二: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教师授课时间学生授课课题年级授 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转化参考资料教学过程复习 巩固新课导入授课内容分析、推导(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 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 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 一、回顾与整理二、例题讲解例 1、看图填空。 (1) 1 号杯中装了()克蚕豆。 (2)估计 2 号杯中的蚕豆大约有()克。 (3)估计 3 号杯中的蚕豆大约有()克。 (1) 理解题目含义:请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千克与克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 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质量,初步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关系及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教学难点是: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1、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呈现最小的蜂鸟,最小的狗,袋鼠,蓝鲸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视野。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教材以几个孩子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情感感染中学到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3、让学生经历猜测――体验――验证的学习过程。教材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教案(通用5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教学教案(通用5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熟悉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严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特别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把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把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确定学生的答复,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刚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看、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看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看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教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沟通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拿出有预备的东西展现。 2、克的熟悉。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当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洁介绍天平的构造,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看。 提问:你们发觉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熟悉。 (1、)出示盘称。大家熟悉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在操作中,探究估测物品质量的方法。培养估测质量的意识、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用克和千克描述物品的质量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5课件、回形针、黄豆、花生、2袋500克的食盐、500毫升的矿泉水、1千克的洗衣粉等物品。天平秤、盘秤。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希沃白板5课堂活动——找时间单位、长度单位。指名一个学生上台操作。 二、激趣设疑,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质量单位王国) 师:孩子们喜欢去超市吗?让我们跟着大耳朵图图一块去购物,走进质量单位王国。找一找,你发现了那些表示质量的信息。 三、超市购物,感知质量 师:其实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上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斤和两是我们国家以前的质量单位,现在为了和其他国家方便买卖,世界各国都统一用“克”和“千克”作为质量单位。(板书课题) 称物体的质量,我们常常会借助秤。瞧,这是生活中常常使用的秤。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秤) 四、动手操作,准确感知1千克、1克 (一)师:这是一袋洗衣粉,你找到了它多重?大家都来掂一掂。 老师带来了4袋神秘物品,小组的力量来完成。 小组合作要求: 1.掂一掂:将4个袋子掂一掂; 2.排一排:按从重到轻的顺序将4个袋子排一排;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克和千克的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克与千克》说课稿(3篇) 《克与千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__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环节 本节课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是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二是主动参与,探究新知;三是应用新知,升华体验。 1、游戏发现,激发探究欲 在这个环节中,创设了“背一背”这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受轻和重,然后揭示课题,目的在于利用熟悉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坚实基础。 2、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第一步:认识千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

人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范例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性目标:经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建立过程,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模糊的质量观念,会用观察、掂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直接接触得很少,不了解千克、克代表的实际质量,没有千克、克的概念;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对认识克和千克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在质量单位的使用上错用、乱用的现象多次出现但纠正之后仍频频出现,症结即在于此。 教学重点: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法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讲解法、演示法、操作探究等教学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约2分左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就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因此,我创设学生熟悉的去超市购买水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引发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就需要用人们共同知道的质量单位,自然而然的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践体验,建立概念(约20分左右)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了5个层次来展开,以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具体概念,突出教学重点。 第一层次:认识秤 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有多重必须要有称量工具——秤。再用课件展示各种常用的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秤。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篇一】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