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

【考纲要求】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

2.函数的有关概念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

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

4.函数的解析式

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相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

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

(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

(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

(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

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函数值

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

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三、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一次函数的意义

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

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

,y x

k

=

∴||k S k xy ==,.

考点五、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4.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

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问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 如图:点A 坐标为(x 1,y 1),点B 坐标为(x 2,y 2),则AB 间的距离,即线段AB 的长度为

()()221221y y x x -+-.

2、函数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考点六、函数的应用 1.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2. 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 3.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要点诠释:

分段函数是指自变量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其关系式(或图象)也不同的函数,分段函数的应用题多设计成两种情况以上,解答时需分段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需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因此,分段计算的应用题成了近几年中考应用题的一种重要题型.

【典型例题】

类型一、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题

1.已知一次函数y=(3a-2)x+(1-b),求字母a, b的取值范围,使得:(1)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3)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

【思路点拨】(1)y=kx+b (k≠0)的图象,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b<0时,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3)当k<0,b>0时时,函数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 【答案与解析】

解:a、b的取值范围应分别满足:

(1)由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可知:

当k>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即3a-2>0,

2

3

a>, 且b取任何实数.

(2)函数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1-b),

∵交点在x轴的下方,

∴,即a≠, b>1.

(3)函数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必须满足.

【总结升华】下面是y=kx(k≠0), y=kx+b (k≠0)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示意图,如图1,当k>0时,y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b>0时,图象过一、二、三象限,当b=0时,是正比例函数,当b<0时,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y=x时,图象过一、三象限,且是它的角平分线.由于常数k、b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函数,k决定直线与x轴夹角的大小,b 决定直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由k定向,由b定点.同样,如图2,是k<0的各种情况,请你指出它们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作出函数y=x, 2x y x

=,2

y =的图象,它们是不是同一个函数?

【答案】 函数2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0;函数2

x y x

=在x≠0时,就是函数y=x ;而x=0

不在函数2

x 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之内.

由此,作图如下:

可见它们不是同一个函数. 类型二、函数图象及性质

2.已知:

(1)m 为何值时,它是一次函数. (2)当它是一次函数时,画出草图,指出它的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y 是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还是减小? (3)当图象不过原点时,求出该图象与坐标轴交点间的距离,及图象与两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思路点拨】一次函数应满足: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 【答案与解析】

(1)依题意:,解得m=1或m=4.

∴当m=1或m=4时,它是一次函数.

(2)当m=4时,函数为y=2x ,是正比例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m=1时,函数为y=-x-3,直线过二,三,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直线y=-x-3不过原点,它与x 轴交点为A(-3,0), 与y 轴交点为B(0,-3),.

.

∴直线y=-x-3与两轴交点间的距离为

,与两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

【总结升华】

(1)某函数是一次函数应满足的条件是:一次项(或自变量)的指数为1,系数不为0.而某函数若是正比例函数,则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常数项为0.

(2)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关键是确定直线y=kx+b (k≠0)中k 、b 的符号.

(3)直线y=kx+b (k≠0)与两轴的交点坐标可运用x 轴、y 轴上的点的特征来求,当直线y=kx+b (k≠0)上的点在x 轴上时,令y=0,则,交点为

;当直线y=kx+b (k≠0)上的点在y 轴上时,

令x=0,则y=b ,即交点为(0,b).

举一反三:

【课程名称:函数综合1 369111 :经典例题2】 【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40x m x m --+-=.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方程有一个根大于4且小于8,求m 的取值范围;

(3)设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于点M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恰好是点M ,求m 的值. 【答案】

证明:(1)22224(3)4(4)1025(5)b ac m m m m m ?=-=---=-+=-≥0,

所以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解:(2)由(1)2(5)m ?=-,根据求根公式可知,

方程的两根为:x = 即11x =,24x m =-,

由题意,有448m <-<,即812m <<.

(3)易知,抛物线2(3)4y x m x m =--+-与y 轴交点为M (0,4m -),由(2)可知抛物线与x 轴

的交点为(1,0)和(4m -,0),它们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为(0,1-)和(0, 4m -), 由题意,可得14m -=-或44m m -=-,所以3m =或4m =.

3.抛物线y=x 2+bx+c 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y=x 2﹣2x

﹣3,则b 、c 的值为( ) A .b=2,c=2 B .b=2,c=0 C .b=﹣2,c=﹣1 D .b=﹣3,c=2 【思路点拨】

易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根据平移转换可得原抛物线顶点,根据顶点式及平移前后二次项的系数不变可得原抛物线的解析式,展开即可得到b ,c 的值. 【答案】B . 【解析】

解:由题意得新抛物线的顶点为(1,﹣4), ∴原抛物线的顶点为(﹣1,﹣1),

设原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k 代入得:y=(x+1)2﹣1=x 2+2x , ∴b=2,c=0. 故选B .

【总结升华】

抛物线的平移不改变二次项系数的值;讨论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问题,只需看顶点坐标是如何平移得到的即可.

4【思路点拨】

【答案】-

k <.

【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键是转化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确定k的取值范围.

类型三、函数综合题

5.(2015春?姜堰市校级月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x=﹣,有下列结论:①ab>0;②a+b+c<0;③b+2c<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 B.1C.2D.3

【思路点拨】

根据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确定a、b、c的符号,根据对称轴和图象确定y>0或y <0时,x的范围,确定代数式的符号.

【答案】C.

【解析】

解:①∵开口向下,∴a<0,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b<0,∴①正确;

②当x=1时,y<0,∴a+b+c<0,②正确;

③﹣=﹣,2a=3b,x=﹣1时,y>0,a﹣b+c>0,b+2c>0③错误;

故选:C.

【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熟练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和抛物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抛物线的解析式.

举一反三:

【变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一次函数y=bx+b2﹣4ac与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为()

A. B.C.D.

【答案】由抛物线的图象可知,横坐标为1的点,即(1,a+b+c)在第四象限,因此a+b+c<0;

∴双曲线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由于抛物线开口向上,所以a>0;

对称轴x=>0,所以b<0;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

∴直线y=bx+b2﹣4ac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故选D.

类型四、函数的应用

6.(2015?舟山)某企业接到一批粽子生产任务,按要求在15天内完成,约定这批粽子的出厂价为每只6元,为按时完成任务,该企业招收了新工人,设新工人李明第x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y只,y与x满足下列关系式:

y=.

(1)李明第几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2)如图,设第x天每只粽子的成本是p元,p与x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函数图象来刻画.若李明第x天创造的利润为w元,求w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第几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利润=出厂价﹣成本)

(3)设(2)小题中第m天利润达到最大值,若要使第(m+1)天的利润比第m天的利润至少多48元,则第(m+1)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几元?

【思路点拨】(1)把y=420代入y=30x+120,解方程即可求得;

(2)根据图象求得成本p 与x 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然后整理即可得到W 与x 的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解答;

(3)根据(2)得出m+1=13,根据利润等于订购价减去成本价得出提价a 与利润w 的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答案】 解:(1)设李明第n 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由题意可知:30n+120=420, 解得n=10.

答:第10天生产的粽子数量为420只. (2)由图象得,当0≤x≤9时,p=4.1; 当9≤x≤15时,设P=kx+b , 把点(9,4.1),(15,4.7)代入得,,

解得

∴p=0.1x+3.2,

①0≤x≤5时,w=(6﹣4.1)×54x=102.6x ,当x=5时,w 最大=513(元); ②5<x≤9时,w=(6﹣4.1)×(30x+120)=57x+228, ∵x 是整数,

∴当x=9时,w 最大=714(元);

③9<x≤15时,w=(6﹣0.1x ﹣3.2)×(30x+120)=﹣3x 2

+72x+336, ∵a=﹣3<0, ∴当x=﹣

=12时,w 最大=768(元);

综上,当x=12时,w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768.

(3)由(2)可知m=12,m+1=13,

设第13天提价a 元,由题意得,w 13=(6+a ﹣p )(30x+120)=510(a+1.5), ∴510(a+1.5)﹣768≥48,解得a=0.1. 答:第13天每只粽子至少应提价0.1元. 【总结升华】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问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最值,难点在于读懂题目信息,列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 举一反三:

【课程名称: 函数综合1 369111 :经典例题3】

【变式】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

(1)求证:

1

023

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

(,)2

P m ,Q (1,)n .

① 判断mn 的符号;

② 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A 在B 左侧),请说明116x <,21

12

x <<. 【答案】

(1)证明:∵ 2360a b c ++=,

12362366b a b c c a a a a ++==-=-. ∵ a >0,c <0,

∴ 0c a <,0c

a ->.

∴ 1023

b a +>.

(2)解:∵ 抛物线经过点P 1(,)2

m ,点Q (1,)n ,

∴ 1

1 ,

42

.

a b c m a b c n ?++=???++=?

① ∵ 2360a b c ++=,a >0,c <0,

∴ 223a b c +=-

,223

a

b c =--. ∴ 1112111

()42424312

b c m a b c a a a a +=++=+=+-=-<0.

2(2)33

a a

n a b c a c c c =++=+--+=->0.

∴ 0mn <.

② 由a >0知抛物线2y ax bx c =++开口向上.

∵ 0m <,0n >,

∴ 点P 1

(,)2

m 和点Q (1,)n 分别位于x 轴下方和x 轴上方.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1(,0)x ,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 由抛物线2y ax bx c =++的示意图可知,对称轴右侧的点B 的横坐标2x 满足

21

12

x <<.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2b x a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1222x x b a +=-,由(1)知1

23

b a -<,

∴ 12123x x +<.

∴ 12221332x x <-<-,即11

6

x <.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2012广州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 ++=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2 ax y =的性质 (1)抛物线2 ax y =的顶点是坐标原点,对称轴是y 轴. (2)函数2 ax y =的图像与a 的符号关系. ①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 ②当0a 时,开口向上;当0a b (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③0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 = 1公里 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 15米=()分米 6分米=()毫米 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00分米=()米 1500厘米=()米 3、在计算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单位,如25厘米+15厘米=(4)分米。 二、质量单位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2、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小技巧: 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6吨=()千克 10吨=()千克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2000千克=()吨 15000千克=()吨 3.单位相同直接计算或比较数字大小,单位不同换成相同单位再计算或比较大小。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减法的关系公式。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加法的关系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第3单元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是封闭的。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基础)

苏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函数综合—知识讲解(基础) 【考纲要求】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和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求点关于坐标轴、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求线段的长度,几何图形的面积,求某些点的坐标等; 2.函数的有关概念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函数的图象、函数的表示方法; 3.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常见的题目是确定图象的位置,利用函数的图象确定某些字母的取值,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说明函数值的变化趋势,又能反过来判定函数图象的位置; 4.函数的解析式 求函数的解析式,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来求某些字母或代数式的值.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常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三角形的面积、边角关系、圆的切线、圆的有关线段组成综合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相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象限 (3)点的坐标 2.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 3.特殊位置点的坐标 (1)坐标轴上的点 (2)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 (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 (4)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4.距离 (1)平面上一点到x轴、y轴、原点的距离 (2)坐标轴或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3)平面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5.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利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2)利用坐标表示平移 要点诠释: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 (2)点P(x,y)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考点二、函数及其图象 1.变量与常量 2.函数的概念 3.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函数值 5.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6.函数图象 要点诠释: 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考点三、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一次函数的意义 3.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4.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5.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kx y =(k ≠0)中的常数k ;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b kx y +=(k ≠0)中的常数k 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考点四、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要点诠释: 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图像上任一点),(y x 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为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 ,y x k = ∴||k S k xy ==,.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汇总

函数及其图像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在x 轴上纵坐标为0 , 在y 轴上横坐标为, 原点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 与点p ’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到x 轴的距离等于y (2)到y 轴的距离等于x (3)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2y x + 三、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像法 3、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4、自变量取值范围 四、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初中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合集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人教版数学三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走得最慢的是( 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小时=30分 30分=半小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 ,记忆: 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1)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2)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1)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1)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2)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总复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重物的质量x (kg )有下面的关系,那么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kg )之间的关系式为( ) A .y=0.5x+12 B .y=x+10.5 C .y=0.5x+10 D .y=x+12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上表可知12.5-12=0.5,13-12.5=0.5,13.5-13=0.5,14-13.5=0.5,14.5-14=0.5,15-14.5=0.5,0.5为常量,12也为常量.故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详解:由表可知:常量为0.5; 所以,弹簧总长y (cm )与所挂重物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0.5x+12.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关系,关键在于根据图表信息列出等式,然后变形为函数的形式. 2.已知过点()2?3, -的直线()0y ax b a =+≠不经过第一象限.设s a 2b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 A .352 s -≤≤- B .362 s -<≤- C .362 s -≤≤- D .372 s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过点()2?3,-的直线()0y ax b a =+≠不经过第一象限, ∴0 {0 23 a b a b <≤+=-.∴23b a =--. ∵s a 2b =+,∴4636s a a a =--=--. 由230b a =--≤得399333662222a a a ≥- ?-≤?--≤-=-,即32s ≤-. 由0a <得3036066a a ->?-->-=-,即6s >-. ∴s 的取值范围是362 s -<≤- .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全套精华版)

2020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 纳(全套精华版) 第一章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 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1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 (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整体”代入。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 (2)括号前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4、整式的运算法则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分) 1、方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试卷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压轴题 1.对于实数x ,若231a x ≤+,则符合条件的a 中最大的正数为X 的內数,例如:8的内数是5;7的内数是4. (1)1的内数是______,20的內数是______,6的內数是______; (2)若3是x 的內数,求x 的取值范围; (3)一动点从原点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按如图1所示的方向前进,经过t 秒后,动点经过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中能围成的最大实心正方形的格点数(包括正方形边界与内部的格点)为n ,例如当1t =时,4n =,如图2①……;当4t =时, 9n =,如图2②,③;…… ①用n 表示t 的內数; ②当t 的內数为9时,符合条件的最大实心正方形有多少个,在这些实心正方形的格点中,直接写出离原点最远的格点的坐标.(若有多点并列最远,全部写出) 2.如图1所示,直线:5L 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 OB =时,求点A 坐标及直线L 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如图2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17AM =,求B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接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3.问:当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

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在△ABC中,AB=AC=18cm,BC=10cm,AD=2BD.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2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 4.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解答. (模型建立)如图①,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点D,过B作BE⊥ED于点E.求证:△BEC≌△CDA. (模型应用) 应用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DC=90°,AD=6,CD=8,BC=10,AB2=200.求线段BD的长. 应用2: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纸片△O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QO=QP,P(4,m),点Q始终在直线OP的上方. (1)折叠纸片,使得点P与点O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l过点Q且与线段OP交于点M,当m=2时,求Q点的坐标和直线l与x轴的交点坐标; (2)若无论m取何值,点Q总在某条确定的直线上,请直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 式. 5.在等腰△ABC与等腰△ADE中,AB=AC,AD=AE,∠BAC=∠DAE,且点D、E、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一、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 =++(a b c y ax bx c ,,是常数,0 a≠)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 a≠,而b c 实数. 2. 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二次式,x的最高次数是2. ⑵a b c ,,是常数,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二、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 =的性质: y ax 结论: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总结: =+的性质: y ax c 结论:上加下减。

总结: 3. ()2 y a x h =-的性质: 结论:左加右减。 总结: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总结:

1. 平移步骤: ⑴ 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2 y a x h k =-+,确定其顶点坐标()h k , ; ⑵ 保持抛物线2y ax =的形状不变,将其顶点平移到()h k , 处,具体平移方法如下: 【或左(h <0)】向右(h >0)【或左(h 平移|k|个单位 2. 平移规律 在原有函数的基础上“h 值正右移,负左移;k 值正上移,负下移”. 概括成八个字“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三、二次函数()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的比较 请将2 245y x x =++利用配方的形式配成顶点式。请将2y ax bx c =++配成()2 y a x h k =-+。 总结: 从解析式上看,()2 y a x h k =-+与2y ax bx c =++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后者通过配方可以得到前者,即2 2424b ac b y a x a a -? ?=++ ??? ,其中2424b ac b h k a a -=-= ,. 四、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2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 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0c , 、以及()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画草图时应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2021届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专项训练:二次根式【含答案】

2021届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专项训练:二次根式【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字母x的取值必须满足() A. x≥0 B. C. D. 2.下列各式中最简二次根式为() A. B. C. D. 3.已知是整数,a是正整数,a的最小值是() A. 0 B. 3 C. 6 D. 24 4.函数y=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A. B. C. D. 5.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 B. 2 +3 =6 C. ÷ = D. (+1)(﹣1)=3 6.下面哪个数的倒数是() A. B. -5 C. D. 5 7.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是() A. B. C. D. 8.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和3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4 +3 B. 2 +6 C. 4 +3 或2 +6 D. 4 +6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 B. =2 C. ﹣= D. =2﹣

11.下列各实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A. 5× B. C. D. + 12.设等式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x、y是两两不同的实数,则的值是() A. 3 B. C. 2 D. 二、填空题 13.计算﹣3 =________. 14.当x取________时,2﹣的值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 15.计算:﹣(﹣)=________. 16.是整数,则最小的正整数a的值是________。 17.当取最小值时,a的值是________. 18.(+ )﹣(﹣)=________. 19.已知,,则代数式x2﹣3xy+y2的值为________ . 20.把分母中的根号去掉,得到的最简结果是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 21.某农户用5 米长的围栏围出一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土地(墙面是长方形土地的长),已知该长方形土地的宽为米,则该长方形土地的周长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22.计算: (1); (2). 23.计算:

人教三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秒针走1圈(60秒),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 5、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6、时间的计算方法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7 小明大约每天睡9小时 经常用分:系红领巾/做熟饭 经常用秒:打开电视/深呼吸/脉搏跳动/眨眼/50米或100米短跑/钟表滴答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列竖式步骤: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加法时,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减法的关系公式。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加法的关系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第3单元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身份证厚度/降水量/1分硬币的厚度/书籍的厚度都用毫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大楼的高度/黑板的长度等)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手指记忆法)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公里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 15米=()分米 6分米=()毫米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00分米=()米 1500厘米=()米 3、在计算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单位,如25厘米+15厘米=(4)分米。 二、质量单位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部导学案

苏教版初中数学一轮复习资料(教师用) 目录 1、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 (2) 2、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 .. (4) 3、第3课时整式与分解因式....................................................................... (6) 4、第4课时分式与分式方程....................................................................... (8) 5、第5课时二次根式....................................................................... (10) 6、第6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组) (12) 7、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14) 8、第8课时方程的应用(一)...................................................................

(16) 9、第9课时方程的应用(二)................................................................... (18) 10、第10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 11、第1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图 像 (22) 12、第12课时一次函数图像及性 质 (24) 13、第13课时一次函数应用....................................................................... (26) 14、第14课时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 质 (28) 15、第15课时二次函数图像和性 质 (30) 16、第16课时二次函数应用....................................................................... (32)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 (x,y )到y 轴的距离为 |x|。 点P (x,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y x +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 轴上两点为A )0,(1x 、B )0,(2x |AB|||12x x -= Y 轴上两点为C ),0(1y 、D ),0(2y |CD|||12y y -= 已知A ),(11y x 、B ),(22y x AB|= 2 12212)()(y y x x -+-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11y x 、B ),(22y x M 为AB 的中点,则:M=(212x x + , 2 1 2y y +)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 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A 是否为B 的函数,只要看B 取值确定的时候,A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所得的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简单经过时间计算:(1)可以用钟面的数格计数法, (2)用算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2、4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计算:一般先算整百加减整百数、整十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注意进位与退位) 1 / 6 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 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万以内的加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位满十就要向前进1. 万以内的减法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如果要从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退1当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当10,这时十位上的数 9。 加法的验算:(1)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相.(2)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2)用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识记以下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验算(1)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2)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验算(1)被减数-差=减数(2)差+减数=被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