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结构》说课稿(附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培养算法思想对高中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所学习的是算法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循环结构,是算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种结构,充分体现了算法的优势.循环结构的学习,对于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背景说明

教材的安排是讲完三种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后,再学习对应的算法语句.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特点,同时我校学生具备人手一台CASIO图形计算器的便利条件,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即在学习完一种算法的逻辑结构与框图表示后,立即学习该结构所对应的算法语句,并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整地体会算法思想,系统地掌握算法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是: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所学的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学生学习了当型循环结构后学习的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由于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特点与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的特点恰好相反,故学生初学时不易体会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淆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由于有了学习当型循环的经验,学生在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凭经验,忽略对算理的仔细分析和检验,导致算法错误.因此,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的框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出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而在用直到型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设计程序框图,再用“追踪变量”的方法检验算法的正确性,最后才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现.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实际问题引出对循环结构的第一种形式——当型循环的回顾,并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情景. 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后,引导学生探究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并理解其与当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在CASIO图形计算器的帮助下,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直到型循环的认识,体会算理的重要性以及“追踪变量”在检验算法时的重要作用,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教学手段

教学中使用CASIO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图形计算器模拟器等来辅助教学,并利用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为学生提供实现算法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整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

学生还将使用教师准备的空白框图学案,并在学案上直接设计算法框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阶段:1.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2.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3.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4.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具体实施过程见教案.

五、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1.教法特点:

(1)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计算功能,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方便地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现算法中的错误.既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算法的程序化思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将对算理的探究放在教学的首位,重点强调算法中的程序化思想,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有序严谨地思考与表达问题的能力.

2. 预期效果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归纳得出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并能较深刻地认识直到型循环结构;在课堂上,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解决简单问题,有序严谨地思考和表达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应用的意识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循环结构》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

教学方式:

教师启发讲授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

CASIO图形计算器和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探索新结构

1.以“如何计算123100

++++的值”这个实例入手,回顾解决此问题的第一种循环结构——当型循环,同时强调循环结构中的三种要素:累加变量、计数变量和终止条件.

2.提出思考问题:为了解决相同的问题,在上述循环结构中,终止条件的位置能否改变?

3.通过探究得到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的形式——直到型循环,并引导学生根据此例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

循环体

满足条件?

二.探究对比,理解新结构

1.引导学生通过框图归纳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先运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被满足.

2.用下例帮助学生理解两种形式的循环结构的区别,并通过改变初始条件体会对输出结果的影响.

输出结果:s=0,i=101 输出结果:s=101,i=102

3.通过例1完成对直到型循环程序框图的深入认识.

(1) (2)

例1 判断下列求123100

++++的程序框图是否正确.

实际功能:求2+3+…+101的值实际输出: s=1

三.编程实践,应用新结构

1.教师介绍用CASIO图形计算器实现直到型循环的算法语句:

Do

循环体

LoopWhile条件

2.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计算器将上节课编写的当型循环While语句用Do语句替换,并运行得到结果.

3.通过例2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例2 用直到型循环设计一个求20以内所有正奇数乘积的程序框图,并用

CASIO 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

此例题可引导学生在修改初始变量的值,修改计数变量的步长,修改终止条件,修改语句顺序的过程中加深对循环结构的理解.

4.通过例3强化算理作用及图形计算器的辅助功能.

例3 设计一个求使得不等式3131211<++++n

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的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并用图形计算器编程实现.

四.归纳小结,巩固新结构

1.归纳小结:

(1)直到型循环结构框图表示;

(2)编写算法程序实现直到型循环;

(3)算法基本逻辑结构.

2.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求100199131211-+-+- 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循环结构》说课稿(附教案)

《循环结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A版教材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培养算法思想对高中学生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所学习的是算法三种基本逻辑结构中的循环结构,是算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种结构,充分体现了算法的优势.循环结构的学习,对于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背景说明 教材的安排是讲完三种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后,再学习对应的算法语句.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特点,同时我校学生具备人手一台CASIO图形计算器的便利条件,我将教材进行了整合,即在学习完一种算法的逻辑结构与框图表示后,立即学习该结构所对应的算法语句,并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践.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完整地体会算法思想,系统地掌握算法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及其应用;难点是:如何判断用直到型循环结构编写的算法程序是否正确.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特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掌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了解两种循环结构形式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设计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算法,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初步运用算法语句编写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所学的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在学生学习了当型循环结构后学习的一种新的循环结构.由于其“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特点与当型循环结构“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再决定是否运行循环体”的特点恰好相反,故学生初学时不易体会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易混淆两种循环结构的框图;由于有了学习当型循环的经验,学生在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凭经验,忽略对算理的仔细分析和检验,导致算法错误.因此,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的框图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探究出两种循环结构的联系和区别;而在用直到型循环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设计程序框图,再用“追踪变量”的方法检验算法的正确性,最后才在CASIO图形计算器上编程实现.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实际问题引出对循环结构的第一种形式——当型循环的回顾,并提出新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情景. 在得到直到型循环结构的框图后,引导学生探究出直到型循环的特点并理解其与当型循环的联系和区别.在CASIO图形计算器的帮助下,教师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设计算法并编程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加深对直到型循环的认识,体会算理的重要性以及“追踪变量”在检验算法时的重要作用,获得能力的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完整经历从“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程序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教学手段 教学中使用CASIO图形计算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图形计算器模拟器等来辅助教学,并利用图形计算器的编程功能,为学生提供实现算法的平台,帮助学生完整经历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会算法的实际应用. 学生还将使用教师准备的空白框图学案,并在学案上直接设计算法框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全面版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理解循环结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的初始状态、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例对循环结构的探究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抽象能力;参与运用算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算法分析,算法设计,算法表示,程序编写到算法实现的程序化算法思想;培养学生严密精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循环结构的一般意义及应用方法;培养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及具体,抽象,具体的螺旋上升式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例,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分析类比,归纳提升,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提高算法素养;经历体验发现、创造和运用的历程与乐趣,形成在继承中提高、发展,在思辩中观察、分析并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中的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的有效性和优势体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化的表达能力,构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程序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和个性发展及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点 (1)重点 循环结构的概念、功能、要素、框图及应用 (2)难点 描述和应用循环结构时,三要素的准确把握和正确表达

(3)关键点 跟踪变量变化,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 3.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法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3)学法探索发现式学习法 4.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温故知新,探究发现 课前演练: 问题1:给定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填充完成程序框图:

C语言循环结构for语句的教学设计

C语言循环结构——For语句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C语言的教材多种多样,我参考了几种教材的特征,比如谭浩强的《C 语言程序设计》比较适用于高等教育的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实用教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教材编写的比较合理有趣,但比较适合高职学生或计算机培训班使用。而《Linux C编程一站式学习》体系比较生硬,缺乏整体感,衔接得不好,很多地方没有做到由潜入深、循序渐进。所以综合考虑,最终采用《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作为本教学设计的教材。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教程》是重庆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由张正琼、黄文胜担任主编。该书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主干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新教学大纲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指导思想上,一改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模块——任务——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该书共分为6部分,每部分由若干个模块组成,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基础、程序流程控制、构造数据对象、实现模块化程序、文件操作、程序设计实践。《认识for语句》是该教材程序流程控制部分第三模块任务三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三种循环语句中for语句的结构及用法。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其主要应用方向是让计算机重复做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事情。本任务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种循环语句中的另两个:while语句和do…

while语句。在这三种语句中,for语句功能更强大,使用更广泛,也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一种语句。 本教材只是通过两个程序段引出for语句,给出了它的简单语法格式,应用for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并没有给出其语句的具体执行过程。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根据本节内容将在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的基础之上学习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C语言通常是学生基础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入学的分数较低,基础比较差,底子薄,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入学时基本没有任何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对于毫无程序设计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算法,也不理解程序编制和运行过程,很难读懂流程图,会感觉C语言很难学,茫然不知如何入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C语言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并且学习了循环语句中的while语句和do...while语句,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 2、学生心理分析 中职学生学习C语言难的原因除了基础差之外,在学习上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特别是一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由于跟不上大多数同学的学习速度,很快就失去学习兴趣。而for语句使用灵活、形式多样、容易出错,许多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在运用for语句编写程序时往往无从下手。所以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掌握for语句的内容是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本任务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第三章程序的控制结构—循环结构while和dowhile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案表

算法2: 分析:设想用sum作为累加器,初值为0,利用sum+=i(i依次取值为1、2。。100) 此分析需要解决的3个问题: 1)sum=0,i=1; 2)每执行一次sum+=i 后,i增1(i=i+1); 3)判断如果i小于或等于100,重新执行步骤(2),否则停止计算 main() { int i,s=0; i=1; while(i<=100)/*i<=100为循环条件*/ { s=s+i; i++; /*改变i的值*/ } printf(″s=%d″,s); } 运行结果:s=5050 说明:循环结构的三个术语: 1、循环条件:循环结构中的条件表达式如while (i<=100)其中,i<100就是循环条件。 2、循环体:在每个循环周期均要执行一次的语句序列。如while下用{ }括起来的语句序列。 3、循环控制变量:能够决定控制条件是真是假的量。如while(i<=100)中的变量i 要写出一个正确的循环结构,对控制变量要做三方面的工作: 1、对循环控制变量赋初值。 2、将循环控制变量写入正确的控制条件。 3、对循环控制变量值的更新。 使用while语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while语句的特点是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根据表达式的值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因此,如果表达式的值一开始就为“假”,那么循环体一次也不执行。 当循环体为多个语句组成,必须用{}括起来,形成复合语句。 在循环体中应有使循环趋于结束的语句,以避免“死循环”的发生。 下列情况,退出while循环 条件表达式不成立(为零) 循环体内遇break,goto

初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教案、教学设计

第5 课循环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循环结构在算法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 学会在程序设计中利用循环结构有效地解决问题;理解算法优化的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待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循环结构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代码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 分钟) 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九九乘法表,个别学生回答。再让学生阅读“阅读与思考”,让学生知道九九乘法表的来历。提出中心任务——用语言程序编写九九乘法表。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心任务,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定义变量、常量、运算符、公式、赋值知识进行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原来就熟悉的九九乘法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入本课) 二、启发探究学习新知(24 分钟)

1、循环结构定义:在算法中,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 理步骤的过程。 2、观察分析九九乘法表的排列特点,指导学生分类:一行、第1 行,第9 行、进而到第1 列进行全面分析。 教学处理: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合作探究方式完成流程图绘制、程序界面的创建、代码的生成。 每四人为一组,教师参与到学生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 拨帮助,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流程图。然后教师展示正确流程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精神及协作沟通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画流程图的能力。) 3、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 (1)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循环初始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算法流程图 (3)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 教学处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刚刚得到的程序框图,给学生2 分钟讨论交流时间,让大家互相沟通,从而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最后由学生说出以上对概念的理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创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 4、变式探究: 探究1:再观察列,如第1 列等如何编写程序。 探究2:中心任务的逼近。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说课稿

§5.4《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森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C语言编程基础》,《for循环语句》这一节位于本书第五章第四节,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for循环语句是C语言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最灵活、最频繁的语句,它建立在学生已学习了顺序、选择结 构的基础之上,突破本节课,对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for语句的格式 •理解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作风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大胆探索的精神 4、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f。「语句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难点:利用for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循环体 本节课我的教学对象他们思维活跃,充满热情,优点是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的程序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具有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举例法外, 1、导入新课时采用设问法、趣味教学法。 2、讲授循环执行过程时采用类比法和演示法。 3、练习时采用任务驱动法。 我结合本门课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引导学生采用: 1、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学生先由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将for语句的执行过程和人走路的过程进行类比,再通过逆向思维和正向思维深入探究,突破循环变量初值、终值和增量对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难点内容。 2、尝试实践法。鼓励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大胆尝试,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f。「语句表达出来,知识转化为能力。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出勤,活动手指和颈椎,准备上课(用时21) 【复习导入】(用时4,) 讲授一个故事:古代印度国王舍罕要褒奖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一一他聪明能干的宰相达依尔,问他需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陛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依此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将这张棋盘上所有格子里的麦子给我吧,国王听了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便说道你会如愿以偿的,然而,国王却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多么巨大。那么同学们能够运用以前的知识来帮助国王计算一下,达依尔要的麦子到底有多少粒吗? 启发同学们麦子总数=1+2+4+8+16……这些数字有什么规律呢? 可以表示为:麦子总数=20+2∣+2,+ (263) 学生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会发现因为有很多重复的语句,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程序反复执行一个相同的操作,这样做是很繁琐的,c语言中有没有一个语句能够反复执行同一个操作呢?答案是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一for循环语句。 (设计意图:疑问是建构教学的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利用故事带出问题,力求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有利于建立新的认识结构。)【讲授新课】(用时18') 5.3for循环语句

Python程序设计 循环结构说课稿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现复杂计算程序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教材是由湖北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技术》。其中《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的第七单元“Python程序设计(下)”的第26课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节课选择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循环结构作为Python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对循环结构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并为三种结构的综合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了Python的变量和输出,对Python程序设计基本语法有了一定的解,在这一单元中又学习了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知识难度慢慢提高。随着知识难度的递增或者是说知识的抽象度提升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能会逐渐减退,可能不情愿将自己埋身于难题当中进而去尽全力的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做中学,在实践中去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跟上节奏,学习相关知识。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循环结构的语句、功能,以及如何执行的; (2)能够编制运行程序,解决真实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理解循环结构的语句和实现; (2)分析具体实例,探讨出问题相应步骤,并能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3)体会用任务分布式进行问题求解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内化这种思维方式;(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和具体问题情境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性和热情; (2)内化思维,学以致用,从中体验学习算法的乐趣和奥秘。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什么是循环结构,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了解for循环与while循环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两种循环结构。 二、说教法

for循环教学设计说课稿

《C语言程序设计》之FOR循环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讲课内容为《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FOR循环语句,这部分内容是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 一、本节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逻辑思维及较强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可以概括为四大模块: 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顺序、选择、循环贯穿课程的始终。即是基础又是核心内容。 三种结构中循环结构是重点。循环中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for循环 是前面知识的延续,也是后面知识的基础。 通过for循环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应用举例,使学生掌握FOR语句的语法结构,for

语句执行过程,体会for 语句的灵活方便。 能力目标:通过编程平台,相互学习,提高编程能力,优化算法的能力 及运用循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编程 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FOF 语句的语法格式;FOR 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FOF 语句的综合应用;FOR 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规则 针对课程的重难点及教学目标,考虑到本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 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通过案例教学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 和巩固。 教学手段: 考虑到课程的特点,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四、 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while 、do-while 循环语句。 2?思考问题,引入新课程,介绍for 循环语句语法格式,对语句中各个表达 式的作用 和功能进行讲解。 3. 通过流程图对for 语句的执行过程进行讲解。 4. 根据前面所介绍的知识,教师给出题目,进行适当提示,请学生思考。 5. 结合实例,进一步讲解for 循环结构,提醒同学们在使用for 循环时容易 出现的 问题,特别注意在使用for 循环时要避免死循环的出现。 6. 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O 学生思考 问题 知识讲解 示例解决 学生优化 和创新 学生和老师评价 扩展问题 再解决问题

数学A版必修3《循环结构》说课稿范文

数学A版必修3《循环结构》说课稿 数学A版必修3《循环结构》说课稿范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翟艳丽,来自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小节。课时安排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四大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重要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算法思想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对算法概念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基本算法语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循环结构是程序框图的一种基本逻辑结构。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循环结构的意义,体会循环结构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因此,学生具备类比简单的赋值得出的结论的基础。另外,高一学生形象思维、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抽象认识能力还很薄弱,因此教学中宜选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实例引入,通过对引例的分析,使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五)教材处理 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因此,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点调整,从对概念的分析,逐步引导出框图形式,使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是算法的另一种形式。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神秘感和畏惧减少,更易接受,同时体会到写程序框图的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对引例的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 (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 2

《循环结构的程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2、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3、认识程序的书写规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及实际操作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可以独立完成简单循环结构算法的设计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理念。养成程序规范化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会for…next的格式及其含义 2、“FOR - NEXT”循环结构 【教学难点】 1、For 循环的执行过程,以及循环思想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输出5行竖排“*”,先让学生观察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可能性,然后引申出循环思想。 顺序结构编程: 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

Print“*” Print“*” Print“*” …… Print “*” End Sub (1)什么是循环结构的程序:概念,本质 (2)循环结构for语句语法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值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3)语法说明: a、For- Next语句成对出现,循环变量名必须保持一致 b、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都是数值型变量 c、步长值可正可负,当步长值为1时,Step及步长值可以省略 d、循环次数(终值-初值)/步长+1的整数部分 (4)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a、循环变量赋初值 b、判断是否超过终值,如果没有,则执行循环体 c、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继续第二步 d、如果超过终值,结束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 2、基础任务 例1、输出5行竖排“*”,循环结构编程: Private Sub Command_Click( ) For I=1 To 5 Print“*” Next I End Sub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正式)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说课稿,通过此篇说课稿,可以让你掌握说课稿的基本结构,把握说课稿的重难点!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梓潼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至今已工作十五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和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学我说课的题目是“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板书),下面我从该课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本课,请各位专家多提珍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是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二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2 课时。学生刚刚学习了顺序结构程序及分支结构程序,对程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众所周知,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顺序、选择、循环这三种基本结构,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到今后编程编写的学习以及编程习惯和态度的培养。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计数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

(2)掌握条件循环语名格式和功能 (3)了解多重循环的结构。 (4)会画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5)学会用循环语句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1) 经历实践、分析、归纳,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完善程序,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循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投影,教师精讲,学生练习实践、合作探索、师生互动的方式。 三、学情分析 对同学来说,还是刚刚接触程序设计,已学习了顺序程序设计和分支程序设计,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知识还是相对匮乏的。因此,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应弱化对于某一编程语言的学习,应更注重学生编程思想的培养。 在让学生实践的环节,让学生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让学生与教学的进度同步进行,最后能够较好的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这一思想,并能较为系统地了解算法分

《循环结构》说课稿

《循环结构》说课稿 《循环结构》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学分析:《神奇的输出方法——PRINT》,是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必修模块第六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程序设计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程序设计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电脑基本特性的兴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的途径;同时让年轻一代理解我们真正应该如何利用电脑。 2、教学目标:学习PRINT方法的基本语法,能够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PRINT输出的多样化,学习循环结构的嵌套组合。 认知目标: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体验PRINT方法与LABEL控件输出的区别,了解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电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脑所起作用的认识。 3、教学重点:Print方法中换行语句的使用;循环变量在循环体中的引用。 4、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

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6、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巡堂辅导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对比法、提问法,对学生学习过的输出控件的分析,提出该控件的不足,且提问有没有其他输出的办法。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精心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例题,通过连贯的提问法逐步深入讲解PRINT方法和复杂循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多个程序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巡堂辅导下,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强化PRINT方法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实际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电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案

《程序的循环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理解循环结构。并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引例过程中,学生不断质疑现有的解决方式,产生求变、求新的需求。能总结规律,透过现象抓本质,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为循环结构中的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重难点的突破:本课的重点主要是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考虑到“给学生鱼还是渔”的问题,往往在讲解循环结构的时候会直接出示一个循环结构的流程图给学生,学生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在不断的重复练习熟悉这一结构,这样一来,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思考,因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思路和方法,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恐怕是无法用某种模式去套用的,只有掌握了分析、推导的方法,才能逐步理清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所以我根据引例,

以数列的前n项和递推公式为类比,通过对问题的全面分析自然而然地推导出循环结构执行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即使脱离了这个结构形态,照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推导去解决具体问题。对“循环结构基本要素”的掌握也就是掌握了循环结构的灵魂。 三、教材处理 教材中直接给出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再对循环结构进行讲解,这样做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根本意义很难理解,尤其是对于循环控制条件的理解,以及对于累加运算的理解.因此,我从问题出发,通过体会数列的递推公式和循环体间的联系,自然的过渡到循环结构概念的理解分析,逐步引导出框图形式,使学生明确循环结构的框图表示是算法的另一种形式。通过对让两种循环结构的转换,使学生对两种循环结构的本质加以区别,同时掌握写程序框图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纳入知识系统。主要体现在两部分: 1、循环结构的概念分析和框图的得出过程,主要为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完成。 2、对概念深入理解及对引例分析过程,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完成。(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框图的书写节省时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青年教师观摩大赛教案及说课稿《算法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教案及说明

教案说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治宇 尊敬的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数学教师张治宇,现将本课《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循环结构》的教案设计和自己的一点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选择这节课的初衷。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黑龙江省的推行,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是第一次进入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范畴。这些内容的加入,一方面,丰富了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也更有利于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注重数学实际应用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对于这部分新的知识,对教师也是极大的挑战,如何理解清楚?把握到什么难度?学生的困惑之处又是什么?可能都不再有经验可以依靠,那么,就需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能刻苦钻研,积极思考,不断进步,完善自己。 此次大赛坚持“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促进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思想业务素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推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活动宗旨,而且又建议在新增内容中选择。所以,我选择了必修3算法中的一节内容《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在这部分中,学生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中存在思维上的障碍,所以,我将这部分知识当作本节的授课内容。一方面,希望借此机会锻炼自己,也希望能借此交流的机会,多多听取专家、评委及同行的意见和建议,更好的投入到教学中去。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为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尽点绵薄之力。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也正在成为普通公民的常识,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 那么,在高中开设“算法初步”课有什么重要意义吗?正如前面所说,算法是计算机程序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但算法课决不是计算机编程课,也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语言课。通过“算法初步”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理解算法的基本思想,即程序化的思想,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吴文俊院士曾经指出,数学发展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公理化的思想,另一种是机械化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对数学发展都曾起过巨大的作用。机械化的思想就是算法的思想。再者,通过对“算法”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算法可以看做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即不仅简单地包括对问题的答案,还包括了获得答案的过程、方法。所以,在高中开设算法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将思想表达出来,落于纸上,最终实现于计算机上呢?这就需要了解描述算法的三种方式:自然语言、程序框图和算法语句。就这三者的地位而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然语言,因为它才是人脑思维过程最直接的体现。但是,这种表述方法不够简练也不够清晰。所以,为了把思想描述清楚,而又相对简单的方式就是程序框图了。最终可以利用程序语言实现人机交互,完成算法。那么就三者关系而谈,程序框图无疑又是重中之重,它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思路清晰、简练,便于操作。所以,学好程序框图即是对先前的思想的展现,又是对后继程序语言的铺垫。 在程序框图的知识中,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是我们的学习重点,而循环结构又是这其中的难点。所以,我试图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发现算法的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由此实例出发,使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通过分析两种循环结构的结构差异,准确区分两种循环结构,并能运用两种循环结构框图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从中体会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即循环变量初始值,循环体和循环控制条件对循环结构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那么,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创设合理问题情境,构建课程资源库 问题情境的作用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是整节课的资源库。 那么生活中有关循环结构的例子很多,该用哪一个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呢?我选择的是一个当前的热门话题——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刚刚闭幕,很多同学还沉浸在激烈的比赛当中,以此引入,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所以,我选择的是女子三米板比赛的计分原则作为课前引入。同学们通过对郭晶晶各轮比赛的欣赏,从中抽象出这样一类逻辑结构:一些算法需要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这就是循环结构的概念。 除此之外,这个问题情境还给出了一个累加的算法示例,后面学生可以模仿这一示例解决书上例题。 (二)精心设计问题序列,逐步深化理解概念 借助上一问题情境,给出变量初始值、循环体、循环控制条件等概念。使学生初步了解循环结构的三要素。同时,举出生活中例子,说明循环结构所包括的两种不同形式,即直到型循环结构和当型循环结构,并且概括两种循环结构的结构特征。 那么这里出现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区分两种循环结构。学生对两种循环结构的认识并不深刻,而所谓的区分,也往往是片面的从循环体与循环控制条件的先后顺序,或者是单从循环控制条件的作用来分辨。针对这个问题,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下列四个框图中,挑选出直到型循环结构和当型循环结构。 学生讨论的很激烈,充分暴露出了问题,经过同学互相点评以及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慢慢掌握了这两种循环结构的特征。即:直到型循环结构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对循环控制条件进行测试,直到条件成立,方可退出循环;而当型循环结构是先对循环控制条件进行测试,后执行循环体,当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 教师在给予适当的点评,其实那两种形式不去研究的原因并不是逻辑上存在问题,而是有下列两个原因: 其一,凡是用(1)(4)来表示的结构总可以通过改变循环控制条件而转化为直到型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循环结构》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

课 题: §1.1.3(3) 循环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100321++++ 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100321++++ 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n s s s s s s s s n n +=+=+=+=-1342312,,4,3,2 )100,,3,2( =n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n s s s n n 111 )100,,3,2( =n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n s s n n +=-1中使用了100321,,,,s s s s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 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n s s n n +=-1中提取出共同的结构,即第n 步的结果=第(n -1)步的结果+n 。若引进一个变量sum 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 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第15-16课时 循环结构-2020-2021学年闽教版(2020)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教案

第15-16课时循环结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题1主要介绍了for循环语句的基木结构及其应用实例。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循环语句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材以数青蛙益智接龙游戏为实例,详细地向学生阐述了for循环语句的语法结构和执行流程,让学生在实例中体会循环结构是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主题2介绍了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并通过将数青蛙益智接龙游戏用while语句进行改写,让学生对while和for循环语句有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教材使用电子密码锁为例子,让学生动手实践。 通过多次编程实践,让学生对如何利用循环语句解决实际问题小有心得。最后教材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践创新问题,需要几次才能将纸张折叠出不低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供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教师在授课时,既要注意结合教材传授for和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和执行流程,又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for和while循环对于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帮助,同时为今后编写更复杂的语句打下基础。 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将已经学过的各种C语句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阶段学习的Scratch这种基于图形化界面的编程语言中也涉及循环结构的应用,这对于学生学习本课的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引导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 for循环和while循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具有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循环语句中有多个构成循环的元素,所以学生对于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理解上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通过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for循环和while循环的使用方法。 由于学生尚不具备特别丰富的编程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在具体应用的时候,有可能会混淆for循环和while循环语句的语法元素,产生不必要的编译错误,这点在教学中要有足够的准备,对相应的语法细节进行对比和辨析。 教学目标 1.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和执行过程。 2.能够运用for循环语句编程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while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和执行过程。 4.能够运用while循环语句编程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