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 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 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

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

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让各小组自选、抽题都可以),然后各小组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图组织讨论(如第1小组②题->E图->讨论) 根据A~E几个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 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 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活动与探究

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

2.阅读课本P56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部)

(3)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的有哪几个大洲?(南美洲、欧洲)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单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示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较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虽然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仔细分析,比较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降水的变化,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就是降水量柱状图。如果画成下面的图,降水的变化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那么,如何绘制某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呢?

课件演示: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练习:根据活动中的数据,把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绘制完整。

(三)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分析这儿降水的变化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四)降水变化类型

根据降水变化,可以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多雨型和全年湿润型,课件展示以下各地的降水量,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伦敦──全年湿润型罗马──冬季多雨型开罗──全年少雨型

四、降水的分布及原因探究

(承转)从刚才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降水差异很大,那么,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想一想,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表示过世界气温的分布?与气温相似,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用年等降水量线表示。

(一)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观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独立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1000~2000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2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和内陆少)

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方法:以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为例来说明)(大陆东岸和西岸多,内陆地区少)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读阅读材料,了解雨极和干极。

雨极──乞拉朋齐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二)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原因

(承转)世界降水量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分布特点呢?这要从降水的形成说起。

1.课件展示降水的形成。

从降水形成过程可以看出,降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要有降温条件,只有降温,水汽才有可能凝结。

2.运用降水的原理解释一下:两极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什么少雨?

小组交流、讨论。

(两极地区气温低,水蒸汽少,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水蒸汽少) 但是,沿海地区不一定降水量多,如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边,这里水蒸汽没有变冷的条件。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 降水的分布规律。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 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 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 知识的联 系和迁 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 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 列学习任务。 通过 小组学习, 能够学会 合作,交 往,不断促 进自我发 展的基本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 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 差异?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 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 超过2 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 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 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 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 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 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 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三、知识小结总结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较 再次 巩固知识 点,加深对 知识点的 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记住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3、运用降水量柱状图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三、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两个谜语:(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2)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答案:雨、雪 2、探究新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 展示图片: 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的形式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降水的形成条件: ①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冰晶)增大到能够降落到地面的程度。 2.降水的形成条件 讲述: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那么,如何测量降水量呢? 3.降水量的测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降水量的测量 提问:(1)测量工具是什么? (2)怎样测量?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承转: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4.降水的季节变化

展示图片: 提问:降水量柱状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如右图所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①中间的柱就是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柱状图。 ②纵轴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mm)。 ③横轴表示月份,一般隔几个月标注一个月份。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活动: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给出的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教师适时指导。 第二步:根据绘制的降水量柱状图,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方法: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较多,如7、8、9三个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方法:月降水量低于20毫米,可以认为较少,如12、1、2三个月) (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找出多的月和少的月,分析各属于哪个季节) 承转: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二、降水的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提升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出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 两幅景观主要区别在哪?原因是什么? 两地的降水差异非常大,一起探究降水。

点拨: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追问:雾、霜、露是降水吗? 2.材料引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指的是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提问: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3.互动交流:24小时降水量(mm) 4.温故而知新:你还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 5.提问:这些等级的雨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思考交流:雾、霜、露不是降水。 2.阅读材料,思考降水强度的大小比较: 3.画一画,说一说:降雨的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结合雨的分级认识学到的天气符号: 5.认识测量工具,了解降水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里,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水量的多少。 现在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6.怎样来表示降雨的多少?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地的降水季节上有什么不同? 7.怎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某地降水资料,提示绘制步骤: 8.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6.互动交流: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析归纳: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7.读一读,画一画: 8.读图分析: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农村的传统民居(斜顶房)和河北省的传统民居(平顶屋)景观图。提问:两地的民居屋顶构造有什么不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点拨释疑,合作探究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什么是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 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 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 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让学生对照课本60页活动1问题,观察大屏幕。 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 学生: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当堂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优秀教案

第三节降水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 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教师: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 2.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 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 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

2019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语文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但容量大、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较低,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图,从图中获取降水的季节变化;通过阅读和动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教材P59图 3.22 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了 解降水的季节变化。 2.通过开展教材P59~60“活动”,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 阅读。 3.通过阅读教材P60图3.24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开展教材 P61的“活动”,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锻炼学生的观察 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 的用处,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 识。 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 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重难点重点 1.降水的主要形式。 2.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正确判读年降水量分布图。 4.理解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难点 1.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掌握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建议 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们也都有认识。所以在教学时,不用对降水的概念做过多的解释,应该多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自己说出对降水的认识。对于降水的季节变化,应该教给学生降水量柱状图的读图方法:(1)看全年各季节分配是否均匀。(2)看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通过多读图,使学生主动掌握读图的方法。 教材中关于降水分布的内容非常少,但这却是一个重点,为下节“世界的气候”作铺垫。首先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由图中颜色的变化显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其次由世界降水的分布归纳出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可结合课后活动题,引导学生逐一读图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及教学反思 1. 知识背景与分析 1.1 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 •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 •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类与概念 •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教学步骤 2.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 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 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 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 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 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 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 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降水的分类和概念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 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 学生归纳: 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 (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 (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 (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

最新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 布》教案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定义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 2.降水的影响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不利影响:

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 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 雨大暴雨特大 暴雨 24小时降水量(mm)<10. 10.0 ~ 24.9 25.0 ~ 49.9 50 ~ 99. 9 100.0 ~ 249.9 >250. 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 4.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m) 5.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爱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

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索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 2.课件展现,熟悉形式 雨雪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状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现: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毕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2.想一想,用简洁的材料,你能设计出简易雨量计吗? 沟通一下你的想法,如用一个废饮瓶,剪开后,倒插在另一截上,就制成一个简易雨量计了。 3.比一比,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气温的单位用什么表示? (二)降水的级别 想一想,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有哪些涉及降水? 课件展现城市天气预报符号中涉及降水的。 三、降水变化的表示与判读 (一)降水变化的表示 我们已经知道,栖霞一年中各月降水差异很大,那么,其他地区的降水差异也大吗? 试比拟一下以下两地的降水: 甲地各月降水量 时间/月份 虽然可以知道两地各月降水量是不同的,但需要认真分析,比拟麻烦,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在小学数学里,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各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

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18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课本第54页。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 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 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

人教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1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变化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4.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5.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题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执教者授课日期 课型新授课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要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举例并认识到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 点 降水的形式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 点 降水柱状图的描画;降水分布的特点 教学流程设计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一教师导学 迷语导入: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二学生自学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1降水的形式 2降水的影响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1降水的测量工具 2降水的级别联系生活思 考 除了这两种 外,你还知 道哪些降水 的形式 学生联系生 活感受,各 抒己见。 课件展示: 旱灾和涝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今年夏天,曾经连 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 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 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 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 有什么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 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学生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道了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等知识及学法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降水量的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难点:绘图和读图【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从什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前热身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出学生对于“降水是什么?”的认识。(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1、阅读教材58页1-2段课文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注意区分:露、霜、雾与降水的不同。 归纳: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降水的多少呢?阅读P58阅读材料,自我总结。汇报自学体会。(通过自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自学能力) 降雨的大小怎样表示?课件展示 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等级。课件展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课件展示降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 三、合作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 课件展示北京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数据表认识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互动一: 分组讨论:分析a,b地区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b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b地区那几个月降水最少? 3、b地区降水的特征?a地区的降水特征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技能目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情感目标: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展标导入 课前铺垫:这两天老师嗓子不太舒服,需要多喝热水。(教师当众倒杯热水放在讲桌上,为防止灰尘落入杯中,用干净的玻璃片盖在杯子上) 【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做准备 活动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看谁猜的快!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2.课件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教师解释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成。 3.教师提问:降水对于我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教师作出相应点评。 【设计意图】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图片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降水的概念。通过谈论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承转】看来降水的多少对人们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怎样来测量降水量呢? 活动二:实验观测,理解概念——降水量 1.了解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降水量的测量”,教师提醒学生关注测量仪器,降水量的单位,测量条件等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测量降水量呢? 学生回答:自己在生活中的测量方法,教师给与评价 2.了解降水的等级 教师出示自制的简易雨量器,用喷壶洒水模拟降水。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24小时内降水量数值及相应的降雨等级,观测降水量并说出降水等级 教师点拨:我们把24小时内的降水量称为日降水量,一个月的降水量呢?(月降水量)。一年的降水量呢?(年降水量)。那么,今年的降水量与去年的有无差别呢?(有)。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测,学生不仅知道的了数据获取的方法,而且理解了降水量的含义,为降水柱状图和降水分布图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活动三:绘制图表,分析特点——降水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