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

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

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

量。明确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教师讲解: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让学生举一反三说出怎么计算月降水量、年降水量以及多年平均降水量。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

1)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差异。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很大。

承转: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4.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学生活动2:绘制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动手绘制。

多媒体展示某地多年降水量资料:

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指导:

一横月: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1~12月)。

二纵水: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的刻度。(注意写单位:毫米)

三描线:将表中各月的降水量数据用线段标注出来。

四画柱:在线段处画上长方形柱状,再着上相同的颜色或斜线。最后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强调: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注意刻度均匀。与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对比,区分其异同,便于掌握。

学生活动3:解读柱状图。

学生画好图后,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

(1)根据柱状图,某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某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400毫米)

(4)说明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答案。

教师根据回答,总结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方法:

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

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二、降水的分布

教师: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本相同。

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生读图并分析下列问题。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稀少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教师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不均。

(1)2000毫米左右。

(2)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

(3)南北回归线上,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赤道地区;

教师补充: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是南北回归线的大陆西岸,世界“干极”在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世界“雨极”在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迎风坡)。

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4:分析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

教师归纳、总结: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总体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干极”在新疆托克逊,“雨极”在台湾火烧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学会了降水量柱状图绘制与判读的基本方法,分析和掌握了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知道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板书设计】

一、降水

1.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2.降水的测量

二、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降水的年际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

2.南北回归线两侧

3.中纬度地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根据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 【生答】 【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的定义: 【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下雨了人们打伞出行、小孩在雪地里堆雪人、农田因缺水干旱、道路因洪水被淹、农田因风调雨顺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 【生答】 【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 【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在古代诗词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降雨的美丽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等.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那么气象部门是如何测量降水量的多少的呢?请同学们自学《降水量的测量》. 【学生看书】 【板书】3、降水量的测量:基本仪器:单位: 【师总】气象部门用一种仪器来测量一个地方一天中的降水,它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是毫米.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的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的降水量相加.测量出降水量,气象部门把日降水量小雨20毫米的称为小雨,日降水量为10-25毫米为中雨,日降水量25-50毫米为大雨,日降水量大雨50毫米为暴雨.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3.22,这是两个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A、B两地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从A图我们可以看出该地一年内各月降水都比较均匀,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 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 2.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 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 1. 降水的概念及形式 师:什么是降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示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降水的形式以及降水量的测定方法;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 难点: 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课前准备 制作PPT。 相关资源 降雨的形成过程视频。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谜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1)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雨)。 (2)白色花,无人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原来它从天上来(雪)。 (3)大豆小豆天上撒,人畜庄稼谁都怕,尽干坏事伤天理,掌握科技征服它(冰雹)。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新知讲解】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与形式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教师: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雨、雪、雹、雾等,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多媒体播放视频“雨”。 教师:观看视频,了解了降雨的形成过程,降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降温等。 2.降水的等级 提问:水汽的多少和降温的幅度决定了降雨的不同级别,降雨分为哪些等级? 学生: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承转:我们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的等级。那么降水量又是怎么测量的呢? 3.降水量的测量 请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并思考: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单位、及测量方法。 学生活动1:认识雨量器和降水量的测量,通过观看课件,认识雨量器的构成和降水量的测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 降水的分布规律。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 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 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 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 知识的联 系和迁 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 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 列学习任务。 通过 小组学习, 能够学会 合作,交 往,不断促 进自我发 展的基本

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 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 差异?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 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 超过2 000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 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 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 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 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 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 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 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三、知识小结总结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较 再次 巩固知识 点,加深对 知识点的 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 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出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 两幅景观主要区别在哪?原因是什么? 两地的降水差异非常大,一起探究降水。

点拨: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追问:雾、霜、露是降水吗? 2.材料引入:2020年中国南方洪涝灾害指的是202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的多地发生较重洪涝灾害。 提问:降雨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3.互动交流:24小时降水量(mm) 4.温故而知新:你还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 5.提问:这些等级的雨是怎样测量的呢?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盛水器口径成比例的量筒。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筒内。从量筒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盛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雪。测量降水量时,把储水思考交流:雾、霜、露不是降水。 2.阅读材料,思考降水强度的大小比较: 3.画一画,说一说:降雨的等级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结合雨的分级认识学到的天气符号: 5.认识测量工具,了解降水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筒里,再读取数字就可得知降水量的多少。 现在常使用具有自动记录降水量功能的测量仪器,使得降水的测量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6.怎样来表示降雨的多少? 展示降水量柱状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地的降水季节上有什么不同? 7.怎样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出示某地降水资料,提示绘制步骤: 8.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6.互动交流: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分析归纳: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有的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很大 7.读一读,画一画: 8.读图分析: (1)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年降水量大约多少毫米? (4)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8篇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 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新课] 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 一、大气降水(板书) 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 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问题2.大气中水汽来源于哪里? 出示水汽来源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某.html>总结。(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板书) 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 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 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 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

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 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 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3.降水形成的条件(板书) (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2)有凝结核 (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承转]降水到达地面后,又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二、降水量的测定(板书) 1.出示复合投影片《雨量器》,讲其结构及测量降水的方法,得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2.出示投影片《北京1951年~1980年降水量变化折线图》引导学生得出: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某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承转]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投影片,从这幅图上,大家不难看出: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么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呢?下面我们来学习: 三、降水的分布(板书) 继续观察这幅投影片:A、B、C三点降水量相同,得出等降水量线的定义(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1.等降水量线(板书) [承转]由图可见,等降水量线数值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有的地方等降水量线发生弯曲,有的地方平直,它的分布究竟有什么规律? 2.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板书)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五四学制版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了解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 •掌握降水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特点; •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 •难点: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降水的类型;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分布; •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4.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观察和讨论的方法,其中包括: •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运用案例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5. 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 •利用照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方降水量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地方降水多而另外一些地方降水少。 2.课堂讲授 •讲解降水的类型、变化和分布; •利用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运用案例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小组讨论 •分为小组,探讨某个地区的降水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该地区降水多或少,分析其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4.总结归纳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降水的类型、变化、分布以及地形和气候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了解到的知识,提升他们的表述能力。 6. 教学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表述、绘图、填表等方式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最新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 布》教案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标要求】 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定义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 2.降水的影响 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不利影响:

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 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 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 雨大暴雨特大 暴雨 24小时降水量(mm)<10. 10.0 ~ 24.9 25.0 ~ 49.9 50 ~ 99. 9 100.0 ~ 249.9 >250. 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 4.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m) 5.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 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教案: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认识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2.认识降水量的空间变化。 【教学重难点】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与空间变化。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认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自主探究】认识降水的变化 1.学生读课本P58页内容。 思考:(1)什么是降水?(2)“降雨”就是“降水”的说法对不对? 学生归纳: ①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②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学生完成P59页活动,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技巧。 教师点拨:判读降水柱状图时,要注意获取以下信息: (1)判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降水量最少的月份;(2)估算年降水总量;(3)归纳降水与季节变化的关系;(4)结合气温曲线图,衡量水热配置状况。 3.教师小结: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等高线、等温线特征,讨论等降水量线的特征。 教师点拨:由于都属于等值线,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学生分组合作,解读课本P60页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图。读图要求了解以下信息: (1)从图中表示降水量多少的颜色渐变规律看,降水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怎样? (2)从降水的海陆分布看,降水分布有什么变化?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 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 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 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 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 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 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 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 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降水及主要形式。 (2)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分析降水量柱状图,初步学会绘制并分析坐标式地理统计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判读。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降水和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本节教材内容与上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都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因此,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些相关的活动式课文,化抽象为直观,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以降低难度。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降水形式和季节变化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关于统计图的绘制,在小学已有初步学习,因此,学生具有一定的绘制统计图的基础,很容易融入本课的学习情景中。同时他们好奇心大,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学习积极性高,这对深入学习本节内容非常有利。但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分析理解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描述能力等都显不足。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可能有一些难度,并存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 主要教学手段:实物操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演示法、启发式、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 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章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 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能够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学生学习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知道了什么是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等知识及学法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降水量的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难点:绘图和读图【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从什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气温、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在空间上的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气温这一节课的内容。那么我们以类似的思路来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这一节的内容。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前热身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出学生对于“降水是什么?”的认识。(直观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1、阅读教材58页1-2段课文回答课件展示的问题。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注意区分:露、霜、雾与降水的不同。 归纳: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降水的多少呢?阅读P58阅读材料,自我总结。汇报自学体会。(通过自学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自学能力) 降雨的大小怎样表示?课件展示 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等级。课件展示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课件展示降水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 三、合作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 课件展示北京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数据表认识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 互动一: 分组讨论:分析a,b地区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问题: 1、b地区哪几个月降水最多? 2、b地区那几个月降水最少? 3、b地区降水的特征?a地区的降水特征呢?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18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课本第54页。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第一篇: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

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板书: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 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18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们的地球地理与经济概况复杂,奥妙无穷。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02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

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 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II)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 (II) ■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通过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特点,归纳某地的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3.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 操作演示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图画图话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迷语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迷吗?我们来猜个迷语吧: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打一自然现象) 雨和雪都是降水的形式,本节课我们就探究降水。 讲授新课 一、降水的形式和影响 (一)降水的形式 1.联系生活思考 想一想,除了这两种外,你还知道哪些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 2.课件展示,认识形式 雨雪 冰雹 除此之外,露和霜也被认为是降水。

(二)降水的影响 1.联系生活,分析影响 今年夏天,栖霞曾经连续二十多天下雨,而秋季时,又曾有近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下雨,想一想,这两种情况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各抒己见。 3.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 降水过少──旱灾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承转)既然降水如此重要,我们就有必要测量一下降水究竟有多少。 二、降水的测量和级别 (一)降水的测量 1.自学材料,降水测量 读一下阅读材料,了解降水的测量、降水的单位。

七年级地理上册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一、展标导入 【活动一】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视频,学生欣赏视频 【师生活动】:通过今天天气预报符号读出今天的天气预报,(生读),我们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雪。教师提问,在我们生活中天气我们最关注的除了气温之外,还有降水,引入降水的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前感受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师生活动】自主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 降水主要形式: 学生答后,教师紧接着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降水形式? 学生说出来的就对应点击出图片(将雾、霜、露的图片设置成热键形式,以便学生提到哪一个就能够对应出现哪一张的图片) 补充后教师:以上这些是自然降水,在实际生活中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人工降水,这张图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现场图片。 展示各种大小雨的符号 (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么知道的呢? 3、展示雨量器,(实物展示) 大、中、小雨的标准界定 利用现有仪器,装有不同量的雨请学生来读。 拓展:降水量的测量,老师还想强调一点就是:通常气象部门在每天的8时和20时各测一次降水里,把两次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这一天的降水量,那么请问:我想计算一个月的降水量该怎么做? (承接)通过测量我们能得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 展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的降水资料。回答问题 该地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 4、哪个季节降水较少? (承接)同学想象有没有更形象的资料来展示一地年降水的变化情况呢? 降水量柱状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免一言堂,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让学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