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出一定的特点。以下是中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内容:

1. 东西部差异: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充沛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分布比较均匀。而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高原和山地的影响,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

2. 南北差异:

南北方向上,中国降水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南部地区由于受到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大,尤其是在夏季。而中国北部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3. 山地和平原:

中国的山地地形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山地一侧常常出现较多的降水量,形成降水偏多的区域;而山地背风面由于遮挡作用,降

水量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的降水分布更加均匀。

4. 季节性变化:

中国的降水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降水季节,尤其是在东部地区受到季风影响的地区。而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北部地区,呈现相对较干燥的状态。

总体而言,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东西、南北、山地和平原以及季节性差异。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且分布均匀,而西部地区降水较少且呈现明显的干旱特征。同时,山地和平原、季节性变化也对中国的降水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些空间分布规律对于中国的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

高中地理小练习: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 (附答案解析)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水情。下图为中国水资源丰缺地带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2)三江源地区是澜沧江、黄河和的发源地,这里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水量有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3)上图中,西北地区主体为带,而绿洲依靠河水和成为“西北粮仓”和“瓜果之乡”。 随着北京的城市发展,用水结构发生图了很大变化。下图是2009年与2018年北京市用水总量及用水结构饼状图。

(4)与2009年相比,说出2018年北京市用水的变化。变化1:;变化2:。 (5)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双项选择) A.水稻种植面积缩小 B.工厂全部外迁 C.城市绿化面积扩大 D.人口数量增加 木兰溪是福建省青田市的母亲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经过20年科学治理和规划,实现了从水患之河向生态之河华丽转身。下图为木兰溪流域图。 (6)完成下列结构图,说明木兰溪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7)为综合治理木兰溪洪涝灾害,下列做法适宜的是() ①上游封山育林,保证清水下山 ②下游加高、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 ③中游截弯取直,原河道蓄洪 ④跨流域调水,减少干流水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长江储蓄(调节) (3)缺水高山冰雪融水 (4)农业用水减少;工业用水增加;生活用水增加;环境用水增加 (5)CD (6)①平原②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多)③暴雨(大雨) (7)A 【解析】 (1)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降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三江源地区是澜沧江、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这里众多的湖泊、大面积的沼泽对河流水量有储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3)西北地区主体为缺水带,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绿洲主要依靠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成为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 (4)与2009年相比,北京市2018年用水的变化为:总体用水量增加;农业用水减少;环境用水量增加;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量增加。 (5)北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不是水稻,农业用水量减少可能是因为种植耐旱作物,故A错误;图中工业用水减少但没消失,所以判断工厂不可能全部外迁。故B错误;图中显示环境用水量明显增加,最有可能是因为城市绿化面积增加。故C正确;城市用水总量和生活用水量明显增加,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人口数量增加。故D正确;故选CD。 (6)由图可知,木兰溪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有台风带来的暴雨天气;使河流的水量大。 (7)关于木兰溪的治理,①上游封山育林,保证清水下山;②下游加高、加固河堤,提高防洪标准和③中游截弯取直,原河道蓄洪有利于减少流域内的洪涝灾害,与④跨流域调水,减少干流水量无关,故选A。

中国的降水特点

第二节气候 教学重点: 1、知道我国自东向西跨四个干湿区,并能指出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1 降水: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 成因:距离海洋远近及季风影响。 注意: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它与1月份0°C等温线走向大体一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2000毫米年等降水量水经过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缸底斯山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布: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4—10月,这期间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2)在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降水少。北方大于南方,西北干旱地区变化率更大。这往往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成因;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有关。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的进退迟早有关, (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思考我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我国的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中国干湿区划分

(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及降水期起止时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中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及降水期起止时间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征 东至县气象局章卫华 摘要:本文回顾了对中国降水量及降水期的时空特征的研究。对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研究中,接过表明近40 年来中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与相应时段的雨日数空间分布较一致;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呈现东北-西南分布,其中以西部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增加和华北及川东地区的减少趋势更加显著。对于降水期的研究中,定量计算了全年降水的聚集度和最大降水对应的聚集期,并利用计算出的聚集度和聚集期分析了中国降水期时空变化的气候特征,挑选长江中下游作为关键区,对其降水期进行了区域平均的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的降水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而年代际变化则表现得比较稳定。 关键词:空间分布;年际变化;降水聚集度;降水聚集期;小波分析 1 引言 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多变,降水类型多样,其影响因子也较多,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2-8】,气象灾害造成越来越大的经济损失[ 9 ]。2007年夏季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频发,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其中辽宁、吉林降水异常偏少,其区域平均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最少。南方局部地区发生暴雨洪涝灾害,部分中小河流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洪水。7月,淮河发生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重庆、四川、山东、新疆、云南等地遭受暴雨袭击,部分地区受灾严重;江南、华南以及黑龙江、内蒙古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8月,黄淮南部、江淮大部、江汉及湖南西部和北部、重庆大部、四川东部和西部、贵州大部、广西南部、海南大部、河北西北部、内蒙古中部、新疆东部等地降水量偏多。湖北、安徽、天津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大值或最大值,局地暴雨洪涝灾害频繁。2007年8 月13—17 日,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不同地区降水的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有很大差异,形成了各地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的特征,旱涝成为影响工农业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摸清我国降水发生的规律、研究其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对旱涝等自然综合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的气候特征是十分必要的。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

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原因

影响我国降水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范围广,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时间分布: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冬季少,年纪变化大。各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在东部季风区,随着夏季风向北扩张,愈往北或愈深入内陆,雨量愈加集中。北方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5--75%,而南方不到50%。呼和浩特夏季降水占全年的67.5%,赤峰占72.5%,而南宁和贵阳分别占48.8%和46.6%。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最大降水量在雅鲁藏布江西部河谷占80%以上。全国仅有少数地区,如伊犁河谷阿尔春地区四季降水均匀,各占全年的20--30%左右 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区大于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的一部分和湘西、鄂西地区,其中广西、云南、海南的一些山地以及西藏东南喜马拉雅山东南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南翼迎风坡的巴昔卡年降水量约4500毫米,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降水中心,在全国仅次于台湾岛火烧寮(年降水量6557.8毫米)。五指山迎风坡的琼中年降水量达2447 毫米,位于印度洋西南季风迎风财坡面上的云南西盟达2812.9毫米,均为我国著名的多雨中心。达到800──1600毫米的降水量带,有广西、贵州、四川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达到400──8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大兴安岭山地、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达到200─400毫米的降水量带,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地带。新疆、内蒙古西部、宁夏、青海、西藏北部和甘肃河西走廊的民族地区等西北广大内陆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100 毫米左右。准噶尔盆地为100--200毫米,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在5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降水量5.9毫米,天山东端靠近中蒙边境的淖毛湖为12.5毫米,均是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是季风气候的一个特点,每年季风退时间的迟早和雨带在某一地区停留时间的长短都使得每年的降水量出现差异。一般说,降水量多的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反之,变化就大。我国降水变化最小的地区在云南南部,全国降水变化最大的是西北干旱地区。 影响我国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其中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因素影响的主要是局地降水分布,而、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是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进而影响降水分布。我国雨带的推移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季节移动趋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降水很大程度上受到副高的控制。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北进速度快,则会出现南旱北涝的情况,有的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弱,长期在低纬度徘徊,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的局面。 2.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分布,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初中地理知识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 【知识点的认识】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 1000 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 1500﹣2000 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6558 毫米.东到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 400 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 200 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 25﹣50 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 5.9 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 例: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分析: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解答: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10%. 故答案为:东南;西北;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点评:考查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解题思路点拔】 关键是熟记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1/ 1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天气第 2 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授课目的: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别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理解不同样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适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感情目标:使学生懂得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资源,令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授课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别原因。 授课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解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适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授课方法 读图解析、观察比较、自主学习与研究学习等为主的授课方法。 授课过程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别,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与分布。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研究):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 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依据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 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 毫米、 800 毫米、 400 毫米和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 国哪些地方? 1.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 原东南部;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 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知识点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知识点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地理知识点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⑵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⑶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⑷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点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欢迎参 考! 1、降水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简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而通过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如,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的分析判断,来说明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分析是重要的考点,因此对降水分布及其因素分析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气压带或风带)、海陆分布(距海远近)、大气环流(季风)、下垫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由于降水知识综合性强、空间跨度大,因此降水的分布和成因分析也就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因此对降水知识的拓展分析,有助于降水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化解。 一、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1.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气压带、风带与降水及分布规律的关系如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终年高温多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降水少;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风带→终年温和湿润;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轮流控制→一年中分湿季和干季;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轮流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结合气压带、风带: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二、大气环流(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根据中国年降水量图可知,东南沿海>1000mm,秦淮一线800mm,西北非季风区<400mm,南疆中部<50mm,因而可以得出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主要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例如,山东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毫米之间,全省年平均约710毫米,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降水较丰富的省份。分布规律是:南部多于北部,东南沿海多于西北内陆,其等降水量线多成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 三、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海陆位置即距海的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就会产生差异,从而产生自沿海向内陆递变(如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同时降水分布还具有以下规律: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出现多雨区,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出现少雨区。 如,读我国东北满洲里 (49.5°N,117.5°E)-绥芬河 (44.5°N,131°E)一线的地形 剖面图,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 向,A为呼伦贝尔草原;B为大兴 安岭,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经过之地,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的分界线;C为东北平原;D为长白山。从D到A,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逐渐由湿润、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地区。 四、下垫面条件对降水的影响 下垫面条件的不同对降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山坡方向对降水的影响。 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山地的迎风坡(指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而。背风山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就少。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程度决定于地面坡向、气流方向以及地表高程的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其位于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当然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 2.地势高低对降水的影响。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巩固中国的气候,季风(2023年版)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巩固中国的气候,季风(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招聘题库大纲考点高频考题: 1、单选题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 A :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 由南向北递减 C :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 :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 10%,故选 D. 2、单选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_____ A : 黑龙江北部 B : 新疆北部 C : 吐鲁番盆地 D : 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大部分平均气温在20℃以上,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所以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选 D. 3、单选题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的是_____ A : 东北平原 B : 东南丘陵 C : 黄土高原 D : 塔里木盆地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长,影响的强度最大,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故选 D. 4、单选题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 A : 减少旱涝灾害 B : 增加光热 C : 不用修建水利工程 D : 雨热同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不利影响是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故选 D. 5、单选题 影响我国东部冬季风的风向是_____ A : 东风 B : 西北风 C : 东南风 D : 西南风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 试题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西靠世界上

中国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稳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比照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缺乏全年降水的10%。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局部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兴旺、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形式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变化有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1)降水的空间变化:表现在不同区域降水量不同 (2)降水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不同季节降水量不同,还有同一区域,不同年份之间也有变化(降水的年际变化)。

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可以概括为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多雨(雨热不同期)等。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二、降水的分布 降水的空间分布

一般情况下,降水分布具有一下特点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通常情况下,沿海与内陆相比降水比较多,但必须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前提下,比如风向、气压、地形地势等。比如赤道地区的内陆就比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更多。 1.一般来说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两极地区 D.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A.东岸多,西岸和内陆少 B.西岸多,东岸和内陆少 C.东岸和西岸都多,内陆少 D.东岸、西岸和内陆都少 3.全球降水量最少的纬度地带是() A.赤道附近 B.南、北回归线附近 C.中纬度地带 D.南北极附近 读等降水量图完成4—6题

4.b地的降水量可能为() A.600毫米 B.750毫米 C.900毫米 D.1 200 毫米 5.关于图中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降水量一定大于b B.a的降水量不一定大于b C.b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D.a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 6.a、b之间的降水量差值c为() A.20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