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广普及的一种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西藏的双语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西藏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西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双语教育的现状,对发展西藏双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

学,做到藏汉兼通。”这些都对西藏教育工作提出了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培养藏汉两语兼通人才和公民的要求。

语言学认为,学好一种语言文字,是学习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条件。而一个人的母语则是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的最佳语言工具。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以母语为教育工具的专家会议上指出:“本族语是人门教育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于维持一个土著集团的文化,本族语教育是最好的向导和工具,本族语是号召大众参加开发民族最好的振奋剂和指南。使用本民族语言是进行扫盲教育,扫除愚昧、歧视和贫困的有力工具,对振兴民族具有潜在的摧化作用。”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作为交际工具,特别是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母语和文字进行教学,不仅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表现,而且也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藏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95%以上,基本是属于单一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就西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也是以藏语和汉语为主要语言。藏语使用人口数量多,通行范围广,是本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汉语、门巴语、路巴语在不同地区、部门、场合与藏语同时并用,呈现出以一种语言为主、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局面。

双语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还同权利和政治制度有关系。双语教育能够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的融合,还能够促使一个国家内不同语言团体互相交流。在西藏教育发展中使用双语(即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教学,让藏民族学生通过双语学习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是最便捷、最经济、最实际的方法。西藏通过进行双语教育,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多年来为藏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语言使用范围内,使用功能大的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占优势。为了交际的需要,学习、使用交际中占优势的语言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着眼于藏族更加繁荣发展,学习和赶上政治、经济、文化先进的民族,那么仅有藏语是不够的。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藏族学生仅靠母语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是远远不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汉文历史悠久,记载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藏族要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和民族素质;要发展西藏经济,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现代科技,使自己的民族繁荣昌盛,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

兼学汉语文。特别是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今天,西藏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必要学习、使用汉语文,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队伍。当然必须看到,藏族兼用汉语文并非短时间所能完成,而要经历一个长期积累、逐步发展的过程。就目前来说,西藏各地兼用汉语的情况发展不平衡。各地兼用汉语的人员主要集中于城镇,集中于干部职工中,集中于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中。但随着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镇人口将不断增加,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也将逐渐会从农牧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人数越来越多。随着西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受中等教育的人也会逐年增长,这是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这种总的发展趋势也就决定了藏汉双语的使用将会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对双语使用的趋势没有充分的认识,就会忽视双语教育与使用,就会妨碍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往来,同样不符合藏族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因此,以藏语文为主,开展双语教育是西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对西藏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双语教育的现状

西藏双语教育能否得到有效发展,这不仅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当前西藏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双语教育,事实上这与采用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双语教育的模式,实际上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形式。五十年来,双语教育的模式较多,仅西藏的双语教育就有多种,现归纳如下:

1、汉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这种模式是指主要教学用语全部以汉语文。这种教学形式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汉族学生,还有少部分藏族学生。这种模式过去曾经开设过藏语文课,但因种种原因,目前基本没有开设藏语文课。

2、藏语为主的模式。即把藏语文、汉语文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在开设藏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用语全部用藏语文。这种班级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藏语文。

3、口语辅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开设藏、汉语文的前提下,对少数民族学生教学用语,主要以汉语文授课为主,用藏语作辅助讲解。这种班级在教学

过程中教材、板书等全部用汉语文,授课中遇到难点、重点部分用藏语作辅助解释。

4、先藏后汉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阶段全部用藏语文授课,升入中学后改为用汉语授课。目前,西藏大部分学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5、先汉后藏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用汉语授课,等到考入大中专学校的藏语专业后改为用藏语授课。这种学生大多数来自城镇。目前西藏双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是:在农牧区的小学里,一般全用藏语授课,到三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城镇小学里,实行双轨制的教学体系,小学汉族学生班(也有个别藏族学生)以汉语授课为主,从三年级开设藏文课,课本是由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藏文教材,对藏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藏族学生班略低一些;小学藏族学生班以藏语授课为主,一般也从三年级开设汉语文课,也有少数小学从二年级开设汉语课,所采用的教材也是西藏等五省区合作编写的汉语文教材,对汉语文课教学的具体要求要比汉族班略低一些。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原来在小学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学生,从升学的第一年起,所有课程都用汉语讲授,只是加授了藏语文课;原来在小学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年为预备班,用一年时间突击学习汉语文,从第二年起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初中的全部课程,除藏语文外,其它课程全用汉语讲授。西藏区内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生不按民族分班,而是按所学专业编班,藏语文和汉语文都是西藏所有大学各个专业和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其藏语文教材由各院校的藏文系或藏文教研室编写,汉语的每门课程则采用全国统一的教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西藏的小学自1988年颁布了《关于(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以来,已有90%以上的小学基本上建立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目前教学秩序基本稳定,教学质量在逐年提高,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各方面亦有新的起色。然而,目前西藏双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用语的衔接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西藏全区小学普遍实行了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后,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用语和大中专学校教学用语之问出现了相互脱节的现象。其初中新生多数来源于用藏语授课的小学,这部分学生汉语水平多数在初小左右的程度,很不适应初

中以上用汉语授课的要求,这是藏族学生学习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和大中专学校中的汉族学生均开设了藏文课,但由于受社会不重视藏语文的影响,藏文课有名无实,致使许多藏族学生成了“四不象”,汉文不过关,藏文没学好,外文也不会用。这是汉语授课学校中的藏族学生适应能力差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如果初中仅用藏语授课又难以与高中或中专学校教学语言衔接。因语言衔接的困难和汉语文基础差,适应不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作辅助的教学形式。造成了高中藏语文授课试点班的学生毕业考入高等学校后,听不懂高校用汉语讲授的课程,学习跟不上,既给学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又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加之双语教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进度,为赶教学进度又保证不了教学质量。[2]

2、师资结构不合理,双语教师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师是指接受过师范教育和训练,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并能用两种语言文字讲授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师。从西藏的双语教学现状看,主要是以农牧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并是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而农牧区所需要的师资既不是单用汉语授课的师资,也不是单用藏语授课的师资。而是需要一支学历合格、藏汉两种语言兼通,具备较高专业素质的能用双语授课的、合格的师资队伍。为了满足这一需要,西藏大学从1989年起扩大招收师范专业,重点培养初中双语师资。到1998年已培养了数、理、化、生、地、史、政治等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近900人,全区初中双语教师资格过关考试合格人员99名,其多数分布在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就目前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教师来看,不仅数量少,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十分理想,不少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部分教师藏文程度很低或汉语文水平不过关,不能用藏语授课或不能用汉语授课。此外,西藏培养出来的双语师资分配到基层的专业结构相当不合理,有个别学校同一个专业教师有4—5名,某些专业一名或一名都没有。目前基层最需要的数学、物理等专业教师紧缺,而生物、地理、历史等专业教师过剩。致使有的学校所开设的数学、物理等课程由其它专业的教师代课,因教师本身不是教授此类专业的,故专业名词术语不熟悉,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3、教材的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藏语文教学也和其它任何一门学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如果背离了它的

规律,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和平解放西藏以后,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西藏双语教育的教材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这方面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当前藏语文授课教学班的教师和学生的教材品种短缺、不配套、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编辑出版机构不健全、印刷设备陈旧、教材供应不及时、出版经费严重短缺以及藏、汉对照的工具书极为缺乏等问题还存在,教材供应慢、乱、差以及缺乏相应的辅助教材是严重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此外,在数、理、化、生、地、史等现代学科的民族文字教材方面,有的翻译还不太准确,名词术语不规范、不统一。这样就制约着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3]

三、对发展双语教育的建议

面对西藏双语教育的现状,如何正确解决双语教学问题,确定以哪一种语言作为教学工具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搞好双语教学,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母语入手。如果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感情和思维,用本民族的文字进行写作、阅读、计算,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都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母语基础,而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其对译阶段将大大增加,有的词语甚至无法对译,造成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理解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据目前现有师资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尽可能实行以藏语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基础教育用藏语文教学与专业知识教育用汉语教学衔接的关系。在西藏目前实行小学六年制的情况下,从小学二、三年级开设另一种语文课,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两种语言的变迁,使藏汉两种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混乱不清。根据西藏乡村只有初级小学(四年制),到区、镇才有完全小学的情况下,藏族学生最好从小学五年级开设汉语课,用整个初级小学阶段打好母语基础。在打好母语教育的基础上,到完全小学要集中力量加强汉语文的教学,汉语文教学时数也应适当增加,此后升入中学预备班继续突击学习一年汉语文。这样要求学生在首先学好藏语文的前提下,其汉语程度达到五年级的水平,以基本适应中学用汉语讲授数、理、化等专业课的要求,避免藏语文教学与汉语文教学的脱节。[4]

第二、学习藏族文化与国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关系。为繁荣西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推动西藏社会向前发展,必须正确摆好藏汉双语教学的关系。《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藏族小学生全部使用藏语文教学。在不影响藏语文教学的前提下,从高年级开始增设汉语文课。中学、中专和大专院校的藏族学生的语文课,以藏语文为主;同时学习汉语文,学习全国通用的汉语普通话;其它课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用藏语文教学;有条件的中学还应增设外语课。”这一规定是符合党的民族语文政策的。改革开放的今天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增加信息量才能提高藏族学生的质量。信息来源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人际交流,而这一切都得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由于人力及经济等诸多原因,即使在今天文化、科技及传媒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时时处处都依靠别人的翻译服务,所以实行藏汉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首先,农牧区人口占我区人口的大多数,农牧区人口居住分散,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在制定农牧区双语学前教育规划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主体因素,要聘请熟悉我区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熟悉幼儿教育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出符合科学和自然规律的幼儿学前教育“双语”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更加“专业”。

第三,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幼儿心理学、懂得幼儿成长规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让他们成为农牧区学前教育的开拓者。要避免幼儿教育是“小儿科”,把承担不了小学教师工作的人员派去搞幼儿教育,搞管吃喝拉撒的“保姆”式学前教育。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为基础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农牧区藏汉双语学前教育一定要有专业的教材。不少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为上小学打基础,就是要预习小学课程,导致幼教“小学化”。在笔者的观察中,也有很多孩子由于受到这样的学前教育,上小学一年级时就产生懈怠、厌烦情绪,其学前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一定要紧紧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双语教育的重要性,编写出一套符合我区实际的标准学前双语专业教材,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符合我区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的西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

[2]西藏的教育[M].多杰才旦.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

[3]西藏自治区教育科研论文选编[J].西藏教育研究所.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8).

[4]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M]. 马戎.2004

浅谈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8-12-19T16:19:22.87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作者:李林[导读] 【摘要】藏汉双语教学是以藏语为基础,通过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族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关键词】小学藏汉双语教学教学策略【摘要】藏汉双语教学是以藏语为基础,通过学习汉语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民族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藏汉双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藏汉双语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86-01 一、藏汉双语教学模式 国家为保证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在中小学采用民族语和汉语双语教学,逐步形成了"民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的两种基本教学模式,并积极开展"三语"(民族语、汉语和外语)教学实验。[2]据了解,西北民族地区中小学同样采用这两种教学模式。简称为"藏+汉"和"汉+藏"的教学模式,"藏+汉"类学校教师以藏语进行授课,并另加授一门汉语文,藏汉语文教材均使用西北五省协编的民用教材,内容与普通中小学的统编教材出入较大,其余课程属于统编教材的藏语翻译版本。"汉+藏"类学校教师以汉语授课,教学内容均与汉语类普通学校无异,除此加授一门藏语文。 二、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受到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否则将更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民族教育从无到有。已经完成它的初级使命,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民族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教师费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知难而进,才有可能实现一定的突破。最终获得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三、藏汉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注重藏汉双语教学,正确处理其他教法。 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的种类不同情况,为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见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是极其的重要的。我同时还认为,教师能根据班上学生了解和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要。如给聋哑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手语进行教学。如果对这样的学生,也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教师讲课时语言固然应通俗形象,明白透彻。但我们同时还认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沟通,学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某一种学生并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诸如概念或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 2.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D?D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3.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总之,为了全面教育好全体学生,主要是针对民族地区的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藏汉双语教学法,否则,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种空谈。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一样地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共同获取新知,也只有运用藏汉双语教学法来促进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参考文献 [1]克毛才让. 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新课程.上》.2015.12 [2]泽仁纳机. 浅谈藏汉双语教学.《中华少年》.2016.12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浅析西藏的双语教育 摘要:双语教育是我国在基础教育中推广普及的一种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训练的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因此西藏的双语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西藏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论述西藏双语教育的重要地位、双语教育的现状,对发展西藏双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 一、双语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语言文字是人们日常联系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语言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大都得依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和手段。同时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马列主义的民族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语言一律平等,反对民族语言的歧视、限制和压迫。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就保证了我国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合法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中又规定:“在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或者班级,可以用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并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没有本民族文字的,直接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用本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同时还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文字”。这就是说,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既要开展好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又要教好汉语文,即所谓的“民汉双语”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规定:“在我区逐步建立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教学体系。”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指出:“重视藏语文教学,积极推行双语教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摘要】:中国的双语教学一路走来一直伴随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表示否定的观Array点中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有的提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 学正逐渐显现出了问题,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双语教学也面临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从而发展我们国内的双语教学,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佐证,旨在为中国的双语教学的推进捡柴拾薪。 【关键词】:模式,挫折,实践,中国特色 【正文】: 中国的双语教学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新事物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现状如何,未来又 将如何,值得思考。双语教学的倡导者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改进长期以来我国 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提高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双语教学被认为是当代社会 国际化潮流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和世界接轨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实施双语教学,将有助 于革命性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国际人才。但也还是有很多对于双语教学表示怀疑 甚至否定的声音存在:有观点认为中国并非双语国家,英语在中国始终是“外语 (Foreign Language)”而非“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我国实行双语教 学名不符实。也有人认为在孩子的低龄阶段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双语教学会冲淡学生对母 语的掌握,影响学生用母语思维的能力。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实行双语教学的现 实条件也不具备,比如师资、教材、政策等,所以当前最实际的还是要加强英语学科的 教学。在笔者的耳边也经常听见一些教师同行对于双语教学的消极评价,认为双语教学 只是一时的星星之火,并不足以燎原。 不可否认,中国的双语现状的确有不足之处,知名英语专家包天仁教授曾经对双语 教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作过分析:首先,中国是非移民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 外语教学”(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不是“英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学习”(TES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中国的社会主 流语言是汉语,进行双语教学有违语言教育教学规律;其次,中国的双语教学缺少理论 支持,目前不少地方对于双语教学的基本概念还未搞清楚,并且缺乏得力的教学措施, 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有效而具体的班级组织形式等,还存在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双 语教材匮乏等问题;再者,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很大,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缺乏社会 和家庭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太多,正迁移太少。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加以正确对待和认识,可以看到,它们中的一些 是难以改变的现实,但绝大部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处在教学一线的双语 老师,笔者坚持认为: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革命性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出路所在, 也是中国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双语教学也正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但 我们不能由此怀疑中国选择双语道路的正确性,更不能半途而废,或是将双语教学作为 一个用来展示的漂亮筹码,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亮一下,更多的时候让她深藏闺中。 我们应该抱着为学生负责任,谋发展的态度来正确客观的对待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应该 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为何要强调是中国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概括为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 语言学科的教学,但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美国,澳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浅谈西藏旅游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一、西藏旅游业取得的成绩 西藏旅游业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已发展为西藏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更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1.1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西藏旅游公司只有一家从事外事旅游,员工不足30人,年接待游客总数不超过1000余人,其后20多年来,西藏接待游客年均增长率达到31.7%而年均旅游收入增长率高达38.9%,2012年,西藏旅游又进入了大发展一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度突破1000万人大关,全年旅游收入达到132亿元。 1.2旅游企业不断增多。目前,西藏全区各地,各行业投资兴办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已基本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协调发展的旅游接待服务格局,旅游生产力明显提高。 1.3旅游管理体系不断完善。1986年11月,西藏自治区成立,作文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旅游事业的职能机构,它的设立使西藏的旅游管理工作开始走上正轨,西藏各地相继成立旅游局,在景点比较集中的40多个县也都设立了旅游局或外事旅游局,全区旅游管理基本建立。旅游管理部门结合西藏实际,制定出台了十多个旅游业规章和规定,认真开展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和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旅游管理服务网初步形成。 1.4旅游业对全区经济的促进日益增强。随着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汇创作成效显著,成为西藏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还充分发挥“以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带动区内一大批相关产业效。许多农牧民通过开展旅游服务增加了收入,开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如普兰县巴嘎乡的康沙村,位于“神山”、“圣湖”景区,过去单一经营牧业,群众生活困难。旅游发展起来后,村民通过为旅游者和香客当向导、背夫以及出租牦牛、马匹等,极大地增加了收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二、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条件仍然较差。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且山高路险,运输线长,加之狠毒旅游景区公路由于利益分流问题无人管养,致使一些旅游一路颠簸、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制约西藏旅游业等各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西藏现有的旅游饭店主要集中在城镇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而目前西藏对外开放100多处景区因远离城镇,且无居住设施、使得旅游者只能忙于在城镇——景区——城镇之间奔波。 2.2旅游业引发的破坏生态坏境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无计划地砍伐森林和灌木,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家具、山地自然灾害频繁;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造成建设性破坏,使一些景区的生态系统失衡,湖泊面积萎缩、水质下降、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下降;旅游活动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不到及时清理,污染环境等。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浅析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西藏的生态环境一直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一些违背自然生态法则和浪费资源的人为活动的产生,致使西藏的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影响西藏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出了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西藏目前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工业废水的排水量不大,工业废气的排出标准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全区没有发生过大的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江河湖泊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相继制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草原法实施办法》、《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森林管理条例》、《土地管理实施条理》、《关于贯彻国务院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与国家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规章。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检查力度。促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全区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 第二,强化管理制度。西藏自治区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制,由各级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认真履行环保审批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等管理制度。同时还加大了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彻底清理城镇街巷、集贸市场、居民区卫生死角、流动人口聚居区、沟渠、河道等重点区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健全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淘汰敞开式垃圾中转和运输方式,实现垃圾收集运输密闭化:集中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和生产噪声扰民,规范排污行为。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第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西藏自治区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统一规划,合理采伐,遏止了乱砍滥伐,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进行了大面积人工造林、改良草场、兴修水利,减少了植被破坏,改善了生态环境,风沙明显减少。同时,加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截至2010年,西藏自治区共建立各级各类自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多年来,虽然各级教育部门加强了双语教学工作,对双语教学颇为重视并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但是总体上看双语教学质量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育质量。新疆少数民族虽然从小学一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受双语教学,学汉语,学到大学,汉语交际能力为什么差得还是这么远?此现象,的确令人深思。本文就双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前在实施“双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资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新疆的汉语教师队伍和双语教师队伍在数量和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自治区双语教育事业的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双语、汉语教师基本功欠佳。新疆的教育水平不均匀,北疆与南疆教学成效差距偏大。南疆条件艰苦,语言环境偏差。农村学校的汉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承担的任务重,其他学科教师的汉语授课能力不高。而现有的有些双语教师语音、语调不准;汉语水平也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缺少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知识能力。

1.2偏重读、写能力的提高,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学重视读、写能力的提高,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农牧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视教师讲解词语或课文的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得到听、说的训练机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而是以汉语交际为主的教学。 1.3地区间,城镇,县城间差距很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居住程度越高,聚居的面积越大,双向交流的机会越少,双语的发展越慢,双语教学的实行越困难。城乡间的不平衡。和城镇相比,广大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差,发展慢,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农牧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商品经济不发达,许多地方是贫困地区。 1.4学生对学习汉语的态度和认识不到位。 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思想认识模糊,学习目的不明确。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没有从民族的发展角度去真正认识汉语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初中生,以片面的民族感情为出发点对待汉语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韦燕生在2006年1月《中国旅游文化》一书中提到: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他也提出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查理兹的研究表明,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反映出欧洲旅游需求的重大转变,虽然欧盟委员会并没有把遗产旅游以及文化旅游列为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给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对于古格王国,人们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少量的历史传闻,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加上它只存在了数百年,它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突然消失了,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人们想要了解的欲望也就越加的浓厚了,从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99亿元,占当年GDP的12.7%。但是盲目的旅游不仅是对西藏资源的浪费,也没有满足旅游者期望的要求。所以,如何开发西藏的文化旅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定义与发展趋势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

藏汉双语教学必要性

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益西邓珠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文章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论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藏汉双语教学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反映了党和国家对藏汉双语教学的高度重视。通过描述藏区藏汉双语教学发展情况,透视出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状况,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并提出藏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必要性可行性 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载体。因此,语言文字的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交际的社会功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必须以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实际为前提。 长期以来,藏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处境一直令人担忧,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始终没有根本改观。究其原因,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遵循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基本原则,人们还未清醒地认识到对藏族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没有找到按学生的语言实际出发进行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办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各民族语言平等的论述之需要 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容,各民族都应该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自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坚持民族平等,不同各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族主义者”。1“居民有权受到用本民族语言进行的教育,国家和各级自治机关应拨款创办这种学校,以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每个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的学校,以保证这种权利的实现;每个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在各种会议上发言的权利;在一切地方的国家机关和社团中,本民族语言同国语平等使用”2。斯大林指出:“首先使初等教育成为不分民族的全国公民的义务教育,然后中等教育也如此……为此必须在全国建立稠密的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学校网,供给精通本民族语言的教师干部……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呢?这是因为千百万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才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必须帮助少数民族的广大民族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4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九九二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民族教育,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学制、办学形式等方面,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的路子。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提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浅谈对“双语”教学的作用 纳雍县姑开乡陶家寨希望小学陶健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工具,是信息的符号,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传播。著名社会学家J·A·菲什曼说过:“总的来说,不管哪一门学科领域内,可以肯定的说,最好是以学生最熟悉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一直到学生较差的那门语言熟悉起来,完全能够作为另一门学科的工具的时候。”这一段话精辟地论述了母语对于启儿童智慧,开发儿童智力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少数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他们的祖祖辈辈用自己的语言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因此,每个人在特有的语言环境里长大,并有环境中的语言——母语。国家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后,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进行交流活动。在56个民族的国家里,如果没有一种通用的语言,人们是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活动的。所以作为国语的普通话要推广、要使用。但是,少数民族语言要不要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有没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现就“双语”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见解。 一、进行“双语”教学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宪法》总纲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党和国家为了帮助我们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在20世纪50年代就为苗族创造了苗文,并进行了一个时期的试行。中断后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试行,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期间,民族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语文教学活动,学员们用学到的民族语言文字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为抢救少数民族文化

遗产,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双语”教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意义。 “双语”教学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教育手段,对于发展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同时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因此,推行民族文字与“双语”教学,不但符合民族地区实际教学需要,也是民族地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在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单纯汉语教学是一个缺陷,适龄儿童很难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目前,我们教育者所目睹的厌学、退学现象便是很好的例证。这样一来,能把学生请得来,留得住吗? “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但有利于促进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团结力,从而实现国家文化的统一,以致繁荣昌盛。 三、“双语”教学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知识的需要。 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乡镇,少数民族都占有相应的比例。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地方,大多居住的是苗族,苗语作为母语,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的儿童也如此。而当他们到学校接受教育时,学的知识却是汉文。不懂汉语的苗族儿童在接角到单一的汉语言形式的统一教学时,语言环境的陡然转换,使苗族学龄儿童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是十分微弱的。直接的汉语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半是在抽象的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的前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我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农区、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普同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群众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存方式仍未彻底改变,母语交际的特征十分突出,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藏汉双语教学遇到的困难最多;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由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受外界传媒的影响较大,社会主流文化对其个体浸入程度较深,因而对双语价值的认可程度较高。 双语教学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撑体系,其发展的不平衡,实质上反映的是我省藏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差异,是形成多种双语教学类型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双语学校的分布及类型 据统计,截止2001年,全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共有1040 所,在校学生1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1000所,在校学生93747人;藏族中学40所,在校学生14694人。由于双语教学地区间的差异性,各地根据不同的语言实际,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和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 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五省区义务教育全日制藏族小学、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

浅析西藏国企

浅析西藏国企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04-04-17 来源:西藏发展论坛作者:尹逊国 [进入论坛][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西藏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受历史和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大多数国有企业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有的甚至面临破产和倒闭,致使部分企业职工面临着下岗和待业。这问题如不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直接影响到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与长治久安。那么,怎样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呢?笔者认为,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当务之急,就是要切实转变作风,正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帮助和扶持企业走出困境。 一、当前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基数不清,分类指异缺乏力度。在企业的汁册与统计上,相关部门的统计数字差别很大;在企业的分类和管理层次上也不一致,有的企业名义上归地区管,地区鞭长莫及,县里又不好管,造成了谁都管谁都管不好的局面。这样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和分级管理体制就难以落到实处,从而影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市场竞争无序,资源浪费严重,国有企业形不成规模效益。政府有关部门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区资源优势认识上有偏差,对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客观上认为相关企业多了,就会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事实上却是僧多粥少、你争我抢,各企业都形不成规模效益。三是企业改制工作不彻底、不到位。虽然我区已建立了国资经营公司,但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的资产管理、发展方向,还只是在探讨阶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责履行也不到位。四是资金流动迟缓,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造成的大量物资积压,而现在又卖不出去,企业不知向何处转向,没有效益,只得向银行贷款,有的企业甚至欠债上亿元,把企业的地皮、房子、办公楼都抵押给了银行,再想贷款上项目、搞技术改造又无法贷到款,致使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五是企业市场开拓不够,缺乏自我发展能力。六是企业人才匮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少。有些企业领导即使想把企业搞活、搞好,但限于知识和管理水平,也不知从何处突破,例如在量化产权问题上,有的企业领导搞不清楚,主管部门需要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去作工作;职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个别企业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占职工总数的85%以上,一些国有老企业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加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又不能给他们以优惠的待遇,使急需的人才进不来,现有的人才又留不住。七是政企不分,责权不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在宏观指导上和政策上支持不够,而对企业卡得太多、太死,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八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负担沉重。九是企业职工的工资较低,生活困难。 总之,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区的国有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都很有限。加之计划经济体制自身存在的弊端和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现在市场放开以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就越加突出的展露出来,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羁绊。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对策予以解决。 二、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使得汉语倍受关注成为一门十分热门的语言,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这就要求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从而有能力承担世界与中国交流以及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汉语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语言,一方面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谱系关系都较远。另一方面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方面有它的特点,对于学习者是完全陌生的书写符号系统。尤其是其中特殊的文字系统——汉字。汉语是语素文字,语音和汉字并不是相应的。另外汉字结构复杂难书写,更增加了学习汉语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创建的初期就重视把汉语拼音引入教学和学习中。并且随着汉语拼音 及其正词法的不断完善,不断调整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 一、《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从汉代的“直音”、“读若”法,到了汉末的“反切”法以及后来的“拉丁字母注音”和“注音字母”,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并正式公布,终于解决了几千年来给汉字注音的难题。 《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口语化、音素化以及拉丁化的三个特点。“口语化”是指汉语拼音所拼写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音素化”,是指汉语拼音按照音素来拼写音节。《汉语拼音方案》是第一个比较准确地从音素分析的角度表达和拼写汉语语音的记音体系。“拉丁化”,是指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汉语拼音方案》顺应了国际语言拉丁化的潮流,使汉语拼音不但便于在国内使用,也便于国际交流。《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在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汉字、普通话和人名地名拼写法标准化。此外,汉语拼音在中文信息处理功能、序列索引技术和图书检索技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