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0茶叶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0年茶叶行业现状及 前景趋势 2020年

目录 1.茶叶行业现状 (5) 1.1茶叶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7) 1.3茶叶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7) 2.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10) 2.1茶叶单产低 (10) 2.2劳动效率低 (10) 2.3组织化程度低 (10) 2.4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11) 2.5缺乏龙头企业 (11) 2.6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7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8基础工作薄弱 (12) 2.9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茶叶行业前景趋势 (14) 3.1茶叶正在回归日常饮品的属性,自饮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 (14) 3.2消费习惯随消费群体的分化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观念成为茶 叶消费的新趋势 (14) 3.3创新产品和新的茶叶衍生品,将进一步满足不断分化的消费需求14 3.4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

头角15 3.5产业规模化是趋势 (16) 3.6发展空间广阔 (16) 3.7消费需求多元化 (16) 3.8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品牌 (17) 3.9电商成为茶叶重要销售渠道 (18) 3.10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18) 3.11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8) 4.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1茶叶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0) 4.2茶叶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20) 4.3茶叶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20) 4.4茶叶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1) 5.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茶叶行业竞争分析 (22)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3)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5.2中国茶叶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5.3中国茶叶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4)

中国茶叶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分析范文

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世界茶叶80%产在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大产茶国的茶叶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80%。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93.4万吨,增长了38.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55亿元,增长了72.2%,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并且在2005年,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实现了以吴觉农为代表的近代茶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新的资本进入,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的,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国有(企业)参股20%,10%社会法人股,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有了资金积累,通过几年来的运作,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个体私营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 张树庭] 2008/01/25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一、前言 1978年,我应轻工业部邀请讲授了中国第一期食用菌讲习班课程。此 次培训在北京举行,为期两周。当时,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只有6万吨。可到 了2002年,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已超过860万吨(见表1)。从表1我们还可 看到中国的食用菌产量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和年均增长速率。现在中国已成 为世界食、药用菌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1978年,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只是 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5.7%。如表2所示,中国的食用菌产量占世界食用 菌总产量的比重近年来稳步增长。中国的食用菌年产量到1983年增长到 17.45万吨,占当时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2.0%。1986年的中国食用菌产量增 加到56.8万吨,占当年世界食用菌总产量218万吨的27%。1990年被认为是中国食用菌生产的转折年,因为这一年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第一次超过100万吨,占当年世界总产量的28.0%。从那时起,中国食用菌产量以每年18-20%的增长率稳步增长。1994年中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产量是260万吨,占世界总 产量的54%。估计2002年中国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超过了860万吨约占世界总 产量的70%。尽管产量的高速增长已持续了许多年,但最新数据显示该产业的 发展潜力远没有达到极限。 2002年,国内市场的食用菌消费量超过该年产量的80%,而用于出口的不到年产量的20%。这与上世纪80年代时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当时食用 菌年产量的80%被用来出口外销。仅以北京地区为例,1980年该地区食用菌 年产量只有5吨,1990年已迅速增长到3500吨,到2002年更是达到了22000吨(见表3)。但是这里我们要强调食用菌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其不存 在有毒有害的物质。稳定的质量、鲜明的分级、可信赖的产品对于获得公众 信任、确保稳定而不断扩大的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的扩大,以 食用菌为原料的产品扮演着功能食品和保健滋补品的角色,相关的法规管理 也会不可避免的越来越严格。以下三个食用菌品质控制环节应予以重视:(1)栽培料的质量控制;(2)栽培和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3)制成品的质量 控制。 表1. 中国栽培食用菌的年产量(1978~2002) 时间产量 (单位:千吨) 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 (%) 1978 60.0 - - 1986 586.0 876.7 109.6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析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以“农业富、旅游兴、生态美”为主题,积极探索符合XX实际的特色集镇建设路子,着力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大力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着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XX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超过1.8万亩,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如今,XX镇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集镇品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日益凸显,茶叶产业已跃居“三大产业”(茶产业、养殖业、蔬菜产业)之首,成为全镇第一大支柱产业。当前,如何加快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对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况 XX镇位于XX县东部,距县城40公里,南连A镇,西邻B 镇,北抵C镇、D镇,全镇总面积70.4平方公里,辖岚丰、XX、高果、茅岗、和平、XX等6村(社区)42个村民组,共4801户、17557人。XX镇地处中、低、丘地带,海拔为820-1112.6米之间,镇址XX街海拔924.3米,全镇平均海拔910米,最高点XX社区尖峰顶海拔1112.6米,最低处XX村小龙洞海拔820米,地貌属黔北高原边缘的低山丘陵地带,地表岩石主要以碳酸

盐岩和砂岩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00-1100mm,无霜期320天,年均总日照时数为1112小时,年平均温度15℃,全年主导风为东北方向,风力多为1-4级。镇内有水库两座,马桥水库135万立方米,穿洞水库240万立方米,另有丰富的地下水为全镇部分村镇提供人畜饮水。土地类型为山地黄壤和黄色石灰土,PH值偏酸性,为茶叶的健康生长及优良品质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 通过多年努力,XX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引领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农业富镇”发展之路,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实施农业板块经济,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以打造“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贵州XX贡茶茶业公司发展贡茶产业,打造茶旅休闲产业,建成了万亩茶叶产业基地,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农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二、发展现状 (一)布局合理,基地建设强力推进。XX镇总体规划编制于2011年,规划期限为20年,即2011年~2030年。集镇规划总面积3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集镇人口5000人,远景规划集镇人口9000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0.24平方米。《规划》将XX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茶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标签:茶叶现状对策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 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 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2008年8月31日,在2008(首届)中国绿色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科技部部长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明确目标:到2012年,国内将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在出台政策和制度保证电动汽车更好和更快发展。 2010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世界主要经济体相继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以抢占产业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实质性政策扶持阶段。该阶段不仅把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趋势是销售等茶产业,同时还具备着品茶、评茶、茶赛、茶艺、茶的研究等精神文化表现。中华茶文化包括的面很广,博大精深,包容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等多方面的内容。中华茶文化集哲学、伦理、历史、文学、医学、保健、艺术等为一体,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经济能源、发展潜力等因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润滑剂。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大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一个载体,她具有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她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精神调剂陶冶情操审美教化中华茶文化历史悠久,是在民间土壤里发育起来,几千年来,饮茶风习在民间之盛,已达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成为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的必需品。 根据记载,中国开始研究茶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晋杜育的《荈赋》,唐代中期茶人和诗僧皎然的《饮茶歌·诮崖石使君》,著名茶圣陆羽的《茶经》,明代茶人张源的《茶录》等,一些茶家和爱好者从事研究,并著书立传,以供后人参考研究,使之相互传承发扬光大。茶,可以提神解乏,以茶养生、自娱、敬客、赠友,完全变成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行为。

人类在种植、加工茶叶的辛勤紧张的劳动中,把制作出来的成果,在劳动之余或休闲时候,慢慢捂出一套泡茶和品茶的技艺。随着艺术的提高,现代的茶家们根据冲泡全过程,总结出八道程序:“白鹤沫浴、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尝汤色、品啜甘霖。”把泡饮香茗的全过程用文字来提炼,并提升到茶文化的高层次来表现,使之更精彩生动。茶家们在泡饮时,认真讲究茶质、用水、茶具、冲泡,“水用清泉,炉以炭火,茶具小巧,茶讲形、香、色(汤色)、韵。”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增进娱乐性,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同时,茶家们的品尝方法也很讲究,不是大碗豪饮,而是小啜、含口、徐咽、细品,通过品尝过程中的感受和遐想,产生审美的愉悦,进入诗化的美妙的境界句,达到哲理的高度。 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聚会的时候,用上优质的茶具,拿上一泡好茶,围坐在一起,或是评茶论道,或是促膝谈心,或是畅谈天下大事……;有的和着茶韵吟诗诵赋、挥毫泼墨、读书看报、自娱自乐,激励情感,心胸坦荡,受益非浅;有的自捧一杯香茗,淡然而坐,慢斟细品,清心无欲、抛弃烦恼、修身养息,借品茶体验和领悟清和、俭约、自尊、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境界等等。通过开展茶文化活动,可以激发人们认识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生活情趣和理想。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改变人们的审美态度。 从泡茶到品尝的艺术过程,人们把它归纳为“茶艺”,古代的茶家把它称为“茶道”,亦称作“茶德”。如唐代的刘贞亮就提出“茶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

2015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认定公示名单

附件1 2015年度星火计划项目清单 序号项目(课题) 编号 项目(课题)名称承担单位 北京市科委 1 2015GA600001 两种新型禽用灭活联苗的产业化及推广应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 2015GA600002 移动便携式农业实用技术视频放映成套装置推广与应用中国农业大学 3 2015GA600003 优质高效酵母菌中试开发与示范推广中国农业大学 4 2015GA600004 节能减排下冷季观光农业中观赏甘蓝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5 2015GA600005 设施集群水肥一体化综合管理系统与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6 2015GA600006 中兽医药保障生猪健康养殖北京农学院 7 2015GA600007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协同脱氮成套技术产业化应用北京大学 8 2015GA600008 乳酸菌复合添加剂的开发与示范推广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9 2015GA600009 中兽药香连溶液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 2015GA600010 京津冀板栗早熟新品种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北京农学院 11 2015GA600011 红小豆新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北京农学院 12 2015GA600012 高档食用菌工厂化模式种植示范推广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13 2015GA600013 山野菜无土栽培种植模式示范推广北京农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14 2015GA600014 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黑鸡枞菌产业化示范推广金珠满江农业有限公司 天津市科委 15 2015GA610001 营养素协同功能菌剂降低粮果蔬重金属含量的应用示范天津科技大学 16 2015GA610002 优质多抗番茄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天津市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17 2015GA610003 藜麦秸秆的高效生物利用及在生态养殖中的应用天津科技大学 18 2015GA610004 基于“互联网+畜禽业” 智能化养殖系统的集成与示范天津农学院 19 2015GA610005 畜禽安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0 2015GA610006 适于基层农业的果蔬安全贮运保鲜关键设施集成与示范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21 2015GA610007 无人值守走航式水质监测装备制造与应用示范天津城建大学 22 2015GA610008 海洋生物功能性添加剂的开发及产业化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23 2015GA610009 蓟县山区核桃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1—

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扬海内外。茶业是我市的传统农业主导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倍受政府及农民的关注,对闽北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展、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流量的扩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闽北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闽北茶叶生产的发展 闽北是乌龙茶的起源地,产茶历史悠久,盛产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五大茶类,南平十个县(市、区)均产茶。2011年,南平市茶叶种植面积53.6万亩,较2000年增加2.18万亩,增长4.2%;总产量51000吨,其中绿毛茶21280吨,红毛茶5997吨,乌龙茶19960吨。受近年茶叶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影响,2005-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增加16518吨,增长47.9%,年均增加2753吨,增长6.7%;茶叶产值屡创新高,2011年茶叶产值达22.95亿元,年平均增幅高达39.4%。

表一 1978—2011年南平市茶叶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吨、 (注:以上数据源于统计年鉴) (二)闽北茶叶加工业的发展 多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对茶叶产业化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茶业富民战略,以“稳定、品牌、诚信、文化”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保护品牌为重点,以练好内功为契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使茶产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兴盛局面。 1、茶叶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武夷岩茶热”的持续升温,进一步提高了闽北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使乌龙茶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我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一、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发展变迁和优势 (一)铜仁茶叶发展的历史变迁 铜仁地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据陆羽茶经载(成书于公元760-780年)“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我区的石阡、思南、印江、沿河、德江县属思、夷州地区。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已在全国享有盛名。《印江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梵净山绿茶被列为朝廷“贡品”。《沿河县志》中记载“姚溪茶、野茶坨昔皆为贡品”。由于历史原因,相当的一段时期内,茶叶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发展较慢。石阡县茶叶生产规模相对较大,在50年代初,茶园面积达到万亩,成为贵州省被国务院表彰的两个县之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茶叶得到了较大规模发展,我区利用日本“黑字还流”贷款和综合农业开发项目,把茶叶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发展茶叶生产基地近3万亩,并相继组建了石阡、松桃、印江及沿河县4个茶叶公司和地区武陵山茶场。进入21世纪,地委、行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茶叶领域内引进了山东天目茶业集团、浙江嘉盛武义茶叶公司、和泰茶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外商企业,依托外商的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激活了国有资产,茶叶产业焕发出活力。 (二)铜仁地区茶叶发展优势 优势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铜仁是贵州最适宜种茶的中心区域,是名优绿茶的重点产地。全区宜茶地主要是黄壤、红壤、黄棕壤等ph值为4.5-6酸性土壤类型,质地疏松、底土无硬盘层、排水性好、坡度适中;宜茶地有120万亩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面积20万亩以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13.6-17.5℃,≥10℃的日数,积温在4000-5700℃,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大,是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日照为1067-1497小时,日照率25-33%;光照中漫射光多。全区现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资源120余种,是省保存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份之

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七节世界茶产业与条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茶叶是当今世界上消费量仪次于水的饮料。自17世纪茶叶传入欧洲以后, 条叶国际贸易兴起.饮茶风向成为世界潮流。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茶叫生产 和消费持续增长.茶叶的绿色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UL界茶产业和 条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一、世界茶叶生产与消费 (一)世界茶口十生产 目前,世界五大洲都产茶,种茶国家近60个。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茶 叶消费量的增加,世界茶pf的种植面积呈稳定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的统计,2003年世界各主要产茶回茶寸采摘面积达285万公顷,其小中国 89.8万公顷,KEMET代理商是世界L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此外,印度44.3万公顷,居世界第二;斯里兰k 21.1万公顷,位居第三;肯尼亚14.o万公顷,位居第 四‘印度尼西亚11.6万公顷.位居第五。这5个主要产茶目的茶寸采摘面积 占世界篷量的60%以上。此外,种茶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越南、坦桑尼亚. 乌干达、日本、土耳其、阿柜廷、孟加拉、马拉维等。 自20世纪(Jo年代中期以来,受消费增长的刺激,世界茶冲产量稳步增 长。这一方面是因为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科技的进步而使 单位面积茶园产量提高7,如1995年世界茶叶单产为每公顷962千克,2003 年增加到7每公顷1124千克。2003年世界茶叶总产达到320万吨.其中印度 88.5万吨,占了全球产量的27.6%;个国80万吨,占24.9%;斯里兰卡30.3万吨,占(J.5%;肯尼亚2g万吨.占9%;印度尼西亚159万吨,占5%;5个土要产茶因的茶1—总产量占到当年世界总产量的76%。在世界茶寸 总产量中,红茶所占份额最大,约占总产量的75%.红茶中的9[)%以上为红 辞茶。绿茶和其他茶类的产量约占世界茶1—总产量的25%。绿茶主要产于中 国和日本等国。 (二)世界茶叶消费 茶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t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寸,伙茶人 20多亿。195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51.8万吨,当时世界总人口为25.1亿, 世界人均茶叶消费堡为206克,2000年世界茶叶总消费量达到315万吨,世 界总人口为58.4亿,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为506克,人均消费量增长了 145%。世界各国的茶叶消费水平差异甚大,茶叶消费最多的十个国家其人均 年消费量分别为:爱尔兰2690克,土耳其2560克,利比亚2440克,科威 特2430克,英国2330克,卡塔尔2210克,伊拉克2030克,摩洛哥1400 克,斯里兰卡1280克,突尼斯1250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消费茶叶的嗜好不同,欧美国家主要消费红茶,中 国、日本、韩国、北非和中亚一些国家主要消费绿茶。2001年世界茶叶销售 总额约为169亿美元,红茶占72亿美元。西欧是红茶的最大消费地区,销售 额为18.74亿美元,其次是东欧17亿美元,亚太地区16亿美元,非洲和中东 地区12亿美元。虽然目前世界茶叶消费仍以红茶为主,但近年绿茶消费增长 决于红茶,世界市场上绿茶年增幅保持在7%左右,2001年全球绿茶销售达 33亿美元,西欧和北美地区绿茶消费增长较快。 世界茶叶消费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过去 传统的饮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巳发生改变,并向多样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 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茶叶产品外,袋泡

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0版本)

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0版本) 恒州博智(QYResearch) 2020年

在消费市场方面,亚太地区茶包纸收入占占全球市场份额约49%,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地区。 2019年全球茶叶袋纸市场总值达到了61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增长到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茶叶袋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别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茶叶袋纸的主要生产地区、主要消费地区以及主要的生产商。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产品类型、不同产品类型产品的价格、产量、产值及全球和中国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主要生产商包括: Twin Rivers Paper Company Glatfelter Zhejiang Kan Special Material Co., Ltd. Terranova Papers Ahlstrom-Munksj? Purico Group Yamanaka Ind Co., Ltd Puli Paper Mfg Co., Ltd Hebei Amusen Filter Paper Co., Ltd Hangzhou Xinhua Paper Industry Co., Ltd Yueyang Smile Packing Equipment & Material Co., Ltd Hangzhou Kebo Paper Industry Co., Ltd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热密封茶袋纸 不热密封茶袋纸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红茶 绿茶 其他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美国 欧洲 日本 中国 完整报告请参考恒州博智最新发表《2020-2026全球及中国茶叶袋纸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详细内容可联系发布者(L&D)。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细分行业信息可关注QYResearch。 重要声明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不对外公开发布。本公司不会仅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 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达12万余种,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达6000 余种,可供食用的有2000余种,能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只有40~50种。食用菌在分类上属于菌物介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如平菇、香菇),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如羊肚菌)。中国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卯晓岚(1988)统计,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约657种,它们分属于41个科、132个属,其中担子菌620种(占94.4%),子囊菌39种(占5.6%)。2000年统计中国的食用菌达938种,人工栽培的50余种。 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二、全球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 1、全球产量持续较高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食用菌的产量由2010的3025.6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47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始终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随着食用菌的价值陆续被发掘和认可,预计未来食用菌总产量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 2010-2017年全球食用菌产量统计

2、中国是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由1978年的5.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3596.7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8.4%,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2005年总产量突破1200万吨以来,中国成为世界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占比持续提升,目前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左右。 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产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3、美国食用菌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是食用菌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由2011年的15.4亿美元增长至2016年的20.1亿美元,消费量也由2011年的44.3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53.1万吨,增长迅速。 2011-2017年美国食用菌市场规模及其增长率

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茶产业未来发展的三大趋势 中国作为茶叶故乡,茶业、茶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市场和科技的发展,传统茶饮不断升级,新式茶饮纷纷崛起,围绕茶叶展开的三产融合也越发深入。不过,在中国茶业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茶企坚持品质、打造名牌、持续创新,一方面让中国茶叶“茗”扬四海,一方面把中国茶业越做越大 近日,全球最大的茶叶盛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闭幕。7万平方米的展厅、1500余家海内外企业参展,规模之大、品类之多,充分呈现了中国茶品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展现了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趋势一: 品质好茶受追捧 中国作为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球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钟情于饮茶。茶不仅是一种健康饮品,更是传承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载体。本届茶博会上,一批不同于传统茶叶的高品质特色茶叶备受追捧。 “浙江开化县是一片充满绿色生机的净土。境内自然环境独特,生态功能突出,是全球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五个地区之一,‘晴日遍地雾,阴雨满山云’的独特气候环境,为开化龙顶茶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在茶博会上品饮时,不同的茶艺师都会将茶叶特色娓娓道来。

茶博会上,生态茶、有机茶、高山茶、古树茶等高品质特色茶叶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关注,颇具人气。 高品质茶叶,俨然成为当前国内茶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以恒春源为例,作为福建福鼎市第一批有机茶基地,通过了欧盟、美国的有机认证。”福建福鼎市恒春源茶叶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何川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有了高品质作招牌,茶叶企业在出口和内销上都具备了突出优势,市场认可度高。 湖北恩施炜丰富硒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炜丰在当地平均海拔超过1150米的乡镇发展乌龙茶基地近3万亩,其中官店镇2000亩茶叶基地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规程生产管理。目前,系列产品已通过QS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高品质茶叶成为销量的最好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被认为是茶叶“国际通行证”的雨林联盟认证,也有不少国内企业获得通过。2016年,云南昌宁县翁堵镇与昌宁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全镇3.8万亩的茶园申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并于2017年通过审核验收,成为中国区面积最大、农户数最多的雨林联盟认证茶园。通过雨林联盟认证后,该地区茶叶产业不断向有机化、生态化发展,茶产品可搭载昌宁红茶销售平台直接进入欧盟市场,有效破解了茶农卖茶难题。目前,该茶园茶叶加工企业64家,涉茶农户3510户117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59户7034人,贫困户茶叶产业收入从2014年人均1470元增至2018年人均4500元。茶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帮助了地方脱贫。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挑战 一、韩国食用菌考察慨述 继上次对日本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进行考察之后,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又组织了这一次的韩国食用菌产业考察,随行40多人。 从全球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来看,欧美的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时间长规模大,而除蘑菇外的其它食用菌则是日、韩最有代表性。整体食用菌产业从育种、育菇、采菇、加工等,整个过程搬入工厂车间内已在日本证明是高效农业必然的趋势。 韩国4800万人口,韩国经济从60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到1988年韩国奥运会后10间韩国经济更迅速发展起来,韩国成为亚洲经济奇迹的四小龙之一(香港、新加波、台湾、韩国),为全世界所关注,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才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这一次对韩国食用菌产业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扫描,韩国的食用菌产业借鉴和学习于中国和日本,但目前产业水平已大大超过中国。最近10年间韩国的食用菌发展迅速,90年代韩国从日本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扩大了自动化栽培的面积,到9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设备的国内自主生产。

以此为起点,金针菇、杏鲍菇、平菇的自动化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目前只是香菇和蘑菇的生产与中国模式差不多,较为落后,因此,这两个品种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品种。 韩国市场畅销的5种食用菌:香菇、平菇、双孢菇、金针菇、杏鲍菇。 考察了椴木香菇栽培工厂,全球最大的日产60T的金针菇工厂--大兴农场,菇农的杏鲍菇工厂,韩国最大的平菇工厂,食用菌设备专业工厂,农户香菇栽培模式,韩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京畿道农业技术蘑菇研究所。 自动化和栽培技术,日本和韩国生产模式和水平极为相近,他们都已把一个产业高度的机械化,把一个产业从千家万户的田间生产搬进一个洁净的工厂环境中,把效率GE MING 性地大幅提高,农业的标准化、可控性和定制化,食用菌行业成为一个利用作物费料而不产生费料最环保最高效的农 业产业。 从工厂里可以看到,前面的主要环节:拌料、装瓶、杀菌、种菌、培育、及出菇管理等环节都采用了机械化,只有采摘、称量、包装装箱需要较大量的人工,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日韩的自动化水平差距不大,韩国虽然学自于日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相差不多,栽培技术上日本优于韩国,

茶叶发展未来的三大趋势

茶叶发展未来的三大趋势 我国是茶叶消费大国,这是自古以来的共识,茶马古道的兴起,茶馆自请开始的盛兴就是最好的例证,发展到现如今我国茶业发展已呈现以下三大趋势。 品质好茶受追捧 作为有2000年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的中国,除了传统的优质茶叶,一些新兴的优质茶叶近年来也受到了消费者热捧。例如生态茶、有机茶、高山茶、古树茶等高品质特色茶叶近年来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关注,颇具人气。 而高品质茶叶的热销让很多茶园更注重种植园的经营模式,除了规模化生产外,创新茶叶品种,改良茶叶品质都让不少茶企和茶业园受益颇多,而茶园直接受益者也包括了茶农,近年来我国茶农因种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路。 品牌趋势逐渐明显 想要占领市场,除了注重高品质茶业的致中和制作,还要打响自己的品牌。虽然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云南普洱、安溪铁观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茶叶品牌驰名国内外,但是如果没有品牌,也很难想国外的立顿和川宁等品牌一样迅速占领全球茶叶市场。为此,我国培育了一批大型茶叶集团,产加销一条龙的企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600多家,比2005年增加1000家。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中国茶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国茶叶企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品牌营销和抱团合力三方面做

着不懈的努力,借此来推动产业集群联动,全面提升运营能力而品牌的做大做强也在影响着不少产业产区的脱皮致富路,品牌的力量可以促进贫困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更加突出质量立茶、品牌强茶、文化兴茶。 茶业品种创新日益突出 因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茶叶必须赢车市场完成创新。就比如为了迎合性子比较急,并不喜欢热茶的人来说,穿做出可以冷泡的茶业就意味着扩大茶叶消费市场。一家云南茶叶企业为此特别研发出“冷水泡茶”,涟水泡茶,不仅不影响口感,泡出来的茶还甘甜可口,颇受欢迎。 除了茶叶品种的穿创新,现在的茶业发展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量身定做的概念也愈发凸显,以竺顶茶业为例。扫描茶品包装二维码,手机上就出现了“QyBsm9AMv”一串字符,这不是随意排列的数字和字母,而是为每一罐茶量身定做的。 物联网与传统茶业的合作目前是浙江中国移动联合浙江大学以灵隐寺上天竺20亩高品质茶园的试点项目,利用物联网及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西湖龙井种植、制作等环节的数据追溯,让数据替茶说话。泡茶方面。自助原叶泡茶机的发明让茶业的冲泡更加方便也更加个性化,符合了消费者因人而异的饮茶习惯 除了以上三个发展趋势,产业产业升级,多元化发展也是当今茶叶产业的众多趋势之一。速溶茶、茶饮料、茶多酚、茶氨酸、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新产品势头强劲。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真正学术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始于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受到当时兴起的“文化热”大气候的影响,中国茶文化研究也得到迅 速发展,并很快建立起茶文化研究机构、学会、团体等。 中国茶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大陆已有湖北、四川、浙江、河北、辽宁、福建、山东、新疆、云南、宁夏、贵州等省级茶文化学会或协会成立,还有湖州、广州、昆明、思茅、桂林、宁波、绍兴、抚顺、汕头等市级茶文化 学会和协会的成立。这些研究机构和学会、协会、团体的建立,对 开展茶文化研究和交流,推动茶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发展,起到了积 极作用。 (二)出版和发表了一批中国茶文化研究论著 综观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一是发表了数千篇茶文化论文。以《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为代表,该刊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茶文化杂志,每期约300页,刊发 各类文章130篇左右,每年出2辑,现已出31辑,计约发表文章4000篇。初步统计,20多年来全国刊发的各类茶文化文章约有 6000篇,其中研究论文约3000篇。 二是出版了六百多部茶文化著作。近年来茶文化热不断升温,茶文化著作出版也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共出版的各类茶文化书籍有600多种。 (三)中国茶文化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20多年来中国茶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在茶史研究、茶 艺和茶道研究、陆羽及其《茶经》研究和茶文化工具书编纂四个方面。

1、茶史研究 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中国茶史的研究起步最早,目前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热门。 茶学宗师庄晚芳的《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朱 自振的《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也为茶史学科建设 作出重要贡献。 郭孟良的《中国茶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年)是一部简明的 中国茶史读本。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人民出 版社2001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对近现代茶界大事 记载尤详。 断代茶史著作有梁子的《中国唐宋茶道》(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廖宝秀的《宋代吃茶法与茶器之研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6年),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北京:学海出版社1999年),丁 文的《大唐茶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孙洪升 《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还有少量 地方茶史著作如《浙江省茶叶志》、《四川茶业史》等。另外,一 些综合性茶著如《中国茶经》、《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 化大辞典》中也涉及到中国茶史的内容。 各种杂志上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茶史的研究论文。 当前中国茶史研究的趋势,一是专门史研究,二是断代史的研究,三是综合研究,朝茶学通史方向发展。茶史研究的时间跨度基本集 中于古代(清代及其以前),对20世纪中国茶史的研究则非常不够。 然而20世纪是中国茶学、茶叶科技发展最重要、成就最大的一个世纪,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研究。 诚如凯亚所说,中国茶史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关先秦的茶史,扑朔迷离;汉魏两晋南北朝茶史,语焉 不详;中华民国茶史,新中国50年茶史,亦待补阙如之憾;至今尚无 一部涵盖中华民国、新中国50年的全面、系统、科学的茶史著作。 除陆羽、吴觉农外,古今众多杰出茶人尚无传记。中国茶史研究中 还存在着许多缺憾和空白,亟待从学术上去填补、开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