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问题如下:

第一,谁(机构)来决定货币的本年度新货币发行量,根据是什么。

第二,新货币印刷出来之后如何分配流通呢?

第三,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我放火烧了一屋子的钞票(两个可能,这些钱是我的,这些钱不是我的),谁在我的行为中受益,谁是受害者。国家会重印这些钞票吗?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M0、M1、M2。

在现代经济里,各个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印钱,那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央银行把印出来的钱贷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或者个人收取利息。中央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烧掉一部分现钞,又印一些新钞,维持心目中理想的现钞总数,即M0的数量。大部分贷款是用票据或者电子形势大额走账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钞,总数会大大高于M0的数量,就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例如,支票、活期存款算M1。M2包括M1,还多出了机构存款这样的大头。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的国际兑换币值,由该国的实际经济容量以及中央银行操纵M0、M1、M2决定。中央银行对挣钱没兴趣,因为钱就是它印的,对它没有意义,它的任务是让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就是调控通货膨胀、货币币值之类的。一国经济增长了,中央银行就可以把M0、M1、M2的数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国人却仍然觉得你的货币与原来价值一样。这种无代价多印多贷出来的,就是政府搞经济的直接成果,相当于“铸币税”,政府可以拿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中国政府最近真的是发了,中央银行印钱贷钱增长比GDP增长要快得多,却仍然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还要升值。蒋介石没有多少本钱发动内战,就通过央行疯狂印M0、搞M1之类的捞钱打仗,于是恶性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中央银行乱印钱,一般要求印钱的时候政府有对应的金银、合格票据、外汇、有价证券等等,作发行准备。不过这个很复杂,实际运行是个动态平衡,汇率、通货膨胀的变化怎幺调控太专业了。经常有国家调不过来,就经济危机了,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该国的中央银行失败了,某些数据变得很坏,却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不理这一套,全国就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钱也是它,贷款给个人或者单位也是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计划经济,印出钞票来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算账方便,不搞那么复杂。改革了,这样搞不行了。1984年,弄出“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理论上把人民银行的商业职能接过来了,人民银行专心干中央银行的事。理论上四大行应该是独立奔着利润去的,实际上仍然听命于中国政府,职能不清,乱得很,搞出坏账一堆。最近才包装得比较现代了,可以上市了,每年多少利润都可以象模象样的算出来。所以我们知道,四大行会陆续上市,但是人民银行却不会上市(也没法包装),因为它是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

那为什么香港有好几家发钞行呢?

好像过去渣打和中国银行都能发行港币,是因为它没有中央银行吗?

香港比较特殊,没有中央银行,有三家发钞行。

香港情况特殊,当初就没设中央银行。政府把货币发行交给汇丰和渣打代理,主要是汇丰在管(80%)。后来中银香港也取得了发钞行的地位。

所以汇丰就有半官方的色彩,直接参与港府的金融管理。香港的银行体系确实比较特殊。但原理是一样的,就是有地位特殊的“最后贷款者”,全社会的钱追根究底都是从那里来的。地位特殊的“最后贷款者”可以把全社会的货币计算清楚,并依此进行调控。

严格来说,香港真正的发钞行是美联储。

为了维护港币的联系汇率制,发钞行必须按1:7.8的比例准备美元,以此向金管局申请保证书,从而换取发钞量,当然也可以用以前的保证书,用港元换回美元。所以,香港发钞行最多能做些印钞之类的技术活,央行发钞权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货币供应量决定权,是香港发钞行无法获得的,不然按照商业银行逐利的本性,疯狂印钞,就通货膨胀了。

从上面也可以看出,在这个体制下,美联储实际上获得了香港的铸币税。

社会上的货币量由基准的货币量(也就是说印了多少票子)和货币乘数决定。

假设甲有1000元的现金,存在商业银行(比如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帐户。银行按照中央银行的要求,把其中10%(100元)交纳法定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剩下的900元可以全部贷出去,贷给乙。乙把这些钱再存入乙在工商银行的帐户,工商银行再交给中国人民银行90元,剩下的再贷出去。周而复始,理论上可以产生10000(1000/10%)元的活期存款。那么这个货币乘数就是10。

理论上,货币乘数是法定准备金的倒数。但是实际上,往往达不到。各个国家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应该是各国的机密之一。

什么情况下这个乘数会上升呢?一般来讲,利率低的时候,大家愿意贷款,这个乘数就会上升。反之,利率高的时候,这个乘数就会下降。

央行就是通过控制利率,来调节这个乘数。经济萧条的时候,通货紧缩,东西越来越便宜,失业上升,央行就要降低利率,鼓励大家贷款,发展经济。经济过热的时候,通货膨胀,东西越来越贵,央行就要提高利率,减少贷款,减少社会上的货币量。

另外,信用体系越发达的社会,这个乘数应该越高。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手里都是现金的话,谁也不用活期帐户交易,政府发行多少货币,大家手里有多少货币,这个乘数就是1。

再说,基本货币量。

中国的运行规则,我不太清楚,讲讲美国的。首先,美联储是不准随便印票子的。但是美国财政经常有巨额赤子。收上来的税不够花,怎么办呢?美国就发行国债。现在假设美国的财政部发行1000亿的国债,结果会造成存贷款利率上升,(道理很简单,存款量一定,贷款量多了,自然利率就要上升)。美联储为了控制利率,就决定增加发行1000亿的货币。那么这时,社会上就会增加10000亿的美圆的货币(1000*10)。这就是所谓的债务货币化。

封闭经济体中,基础货币量增加的一个主要来源是财政赤字。

还有的时候,经济发展了,社会上的商品增加了。这时就需要增加发行货币,否则东西就会越来越便宜,形成通货紧缩。这时新增加发行的货币,可以直接作为财政收入。举个例子,如果今年经济总量需要1000亿货币,明年经济总量按今年的价格需要1008亿。央行就要多印8000万的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就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东西,去投资工程。财政部多了多少财政收入呢?8000万减去这些票子的印刷费。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

放的经济体中,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外汇节余,或者说就是外汇储备。

任何一个稍微经济独立的国家也不会允许其他国家的货币在本国境内通行。这个说起来意义很复杂,但是涉及国家经济主权。我个人理解,用金融摧毁一国经济,兵不血刃,杀伤力却不亚于核武器。所以,放弃货币主权比放弃国防还严重。军事同盟很常见,但是成功的货币同盟却很少见,欧元区是唯一比较成功的。

现在再说外汇储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赚了美圆,按照中国的外汇管理规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换成人民币。假设甲企业挣了1000美圆,那么就要换出8000人民币。这1000美圆由外汇管理部门投资到美国,存入专门帐户,或者买美国国债。这样一来,中国境内的基础货币就多了8000人民币。这时甲企业再把这些钱存入工商银行,最终的结果是又多了80000人民币。

这时,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的第二个工具(第一个是利率):短期债券。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短期债券,收回基础货币。或者回购短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

打个比方,调控利率类似地毯式轰炸,短期债券类似精确打击。

其实,央行还有第三个秘密武器: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这个武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旦使用有可能会造成全社会的金融动荡。调整法定准备金,基本属于核武器。

一般来讲,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主要手段是利率。看货币总量,不如看通货膨胀率。

关于发钞行,多数国家的央行就是发钞行,比如美联储,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但是英国体系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些商业银行有发钞的权力。

我曾经请教过一些英国朋友。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与英国金融历史有关。英国的历史上,是各个银行,先各自发行各自的货币,后来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以后,保留了各个银行发行货币的权力,但是这些商业银行要交给英格兰银行等额的英格兰银行的货币作为储备。

比如我在的地区,至少五种英镑纸币,分别来自不同的银行。如果某个银行想增发1000万英镑的本银行货币,就必须先向英格兰银行上缴1000万英格兰银行的英镑,作为准备金。这样的做法,很烦琐,也很麻烦。不过,保留了各个银行的权利。

关于烧货币的事情,我没有遇到。不过,我所在的地区经历过一次银行的劫案。劫匪开车进入某商业银行金库,抢走了几千万英镑。后来,旧版货币作废,重新发行新版货币了事。损失的就是新货币的印刷费,如此而已。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美国的发展及其货币政策。 1.美国的货币制度 (一)美国的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13年12月23日,主要职责是保障美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安全、灵活和稳定。 《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成员银行需向联邦储备银行缴纳相当于其资本和盈余总和的6%数量的资本。联邦储备银行则被要求每年向其成员银行支付其缴入资本的6%的红利,通常每年分两次支付。截止2006年12月31日,联邦储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135.36亿美元,占其总资本的51.2%。 根据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规定,美国在12个主要城市设立储备银行,成为联储体系的组成部分。这12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职责包括为其成员银行进行支票交换、回收损毁货币并发放新币、对合并申请进行评估、向该区的成员银行投放贴现贷款、审查属于联邦储备成员的州立银行、就地方银行和经济状况提出分析和报告,以及进行一般的银行与经济研究并出版部分刊物。 联邦储备理事会是联邦储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事会由七位理事组成。他们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确认,任期14年。联邦储备理事会办公地点设在华盛顿,通常每周会晤若干次商讨与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有关的问题。 (二)美元 美元硬币由美国财政部发行,币值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六种;美元纸币由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发行,面额为1美元、2 美元、5美元、10美元、20美元、50美元和100美元七种。 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目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联邦基金利率。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二)美国货币政策的决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美联储系统中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制定部门。其由7 位联邦储备理事会成员以及5位地区储备银行行长组成,其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为固定成员。一般来说,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主席,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副主席。委员会通常每五到八星期在华盛顿会晤一次,对具体货币政策操作进行投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政策指令及会议概要于会后六周对外公开。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2012-01-17 17:46:06| 分类:百家争鸣!|举报|字号订阅 rmb外汇占款问题。 1、外汇占款是可以调控进出口政策控制的。 2、近几年每年新增外汇占款不过2万亿,相对10万亿左右的新增M2,影响有限。如果政府想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GDP增长率+平减指数,应该是能做到的。 我想是货币供应量只是盯住CPI,只要CPI不涨,货币量就无所谓,政府愿意发的越多越好。CPI 结构只反映人最基本需求,其价格又被行政手段控制,不能正确反应市场供求情况。所以货币大发,不属CPI的资产价格疯长,中国经济体量够大,引发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国际资源价格上涨,过很久再传递到CPI,才引发货币调控。 中国货币发行机制究竟是什么? 抛开了盯住美元的政策之后,不解决货币发行机制这个最紧要的问题,货币政策几乎是无效的。拿到一美元,就可以发行相应的人民币,这个制度本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是唯美元主义,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有了我们自己的货币发行 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是绝对的保证。 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思路,我相信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提前实施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想法如果真能落实,那当然再好不过,可惜,货币政策并非总如那么如教科书中的图形那样有效。当学者们所建议的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他们总是提出货币政策的实施还需要加大力度,再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实在没有办法交代了,学者们又会说这是由于市场非理性因素造成的。 暂且把我与经济学家们的分歧搁置起来。我想起祖父周谷城曾经对我说过,如果你的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让你听不懂,那只能说明他自己对讲课的内容没有理解透彻。我觉得祖父说得对,我听那些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教授们上课时,觉得金融学无比清晰,甚至是无比快乐的。他们讲着新奇好玩的故事,渐渐引导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方式,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据此,我揣测国内有些经济学家可能自己并不真的明白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们只是凭着书本造就的感觉在预测未来。但货币政策既不是占星术,也不是某些学者的读后感,应该是围绕着本国经济运行的实践操作。 若把当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分分类,欧盟、美国和日本的货币政策基础完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增政策为什么没有引起美国大的通货膨胀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增政策为什么没有引起美国大的通货膨胀转载修改2010-11-26 18:46:45 阅读14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直接干预货币市场的分支机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意味着市场上将在半年时间里新增等量的流通货币。宣称必要时会通过“撒钱”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启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给国际货币市场砸下了一个颗重磅炸弹,令世界舆论哗然。 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达成的“避免货币战”的协议墨迹未干,G20首尔峰会召开之前,美国带头食言,使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其经济政策的诚信也瞬间化为乌有。德国、巴西和南非等国纷纷加入对美国声讨的行列中,中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分管对美事务的副部长也双双进行了立场强硬的公开表态,要求美国切实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只见它滥发货币,不见它物价上涨在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的政策毋庸置疑都是首先服务于本国的利益。政府所垄断的两项特权:一是施行暴力,二就是发行货币,而这两项权力也最容易被以各种“正当理由”滥用。通常而言,政府滥发货币都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借口,但它首先伤害的是本国民众的利益,因为它直接导致普通百姓购买力下降,手中财富缩水。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央行制度来防止政府滥发货币,美国严肃的经济学家也都对政府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的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大力鞭挞,将政府滥用货币政策作为罪恶之源。 但本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增发货币,导致整个世界的流动性过剩,但为何没有在国内招致普通民众的反对呢?在美国这样一个选票高于一切的政治环境中,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市场上货币过量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物价上涨。但是,多年来,在美国的日用商品市场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并不会影响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美元非常经花,去超市进行一趟大规模的日用品采购,花不了多少钱。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美国物价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货币政策并不敏感。相反,美国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社会福利的形式

中资企业美元债券发行方式浅析

【摘要】近几年,随着中资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均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债券的收益率降至历史低点,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选择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本文就美元债券三种主要的发行方式及各自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中资企业美元债券债券发行 发行美元债券曾经是少数中资国企的专利,多数中资企业主要借助银行融资。但近几年,由于金融危机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造就的超低利率环境,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创出了近几十年来的历史低点(如图1所示),美元债券的融资成本也随之创出新低,使得美元债券市场异常活跃,大批中资企业也走向国际债券市场,进行美元债券融资。 一、中资企业近几年美元债券发行量创出新高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中资企业2010年境外发债规模约为157亿美元;2011年升至225亿美元;2012年继续攀升至292亿美元;2013年则达到了创纪录的531亿美元债券。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从2011年至2014年,连续4年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成功发行美元债券,发行规模分别是20亿、20亿、40亿和40亿美元,成为利用国际债券市场募集资金最多的中资企业。 中资企业开始青睐美元债,一方面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境外存在真实的美元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量化宽松背景下的美元债券成本优势十分显著;另外,美元债券的市场容量、发行期限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美元债券主要的三种发行方式 在境外资本市场发行美元债券主要有三种方式:S规则(Regulation S,简称Reg S)、144A和美国证监会(SEC)注册发行。前两种方式又被称为非公开或私募发行,第三种方式由于在美国证监会注册,属于公开发行证券。 第一,S规则方式,是指一种在美国之外发行,符合美国证监会第S号条例的发行方式。只要债券不发行给美国法人或个人,债券的发行就不需要接受美国证监会的监管,因此这种发行方式的成本较低,流程较短。相应的,因为不能向美国投资者发行,所以发行规模不能太大,一般是2~10亿美元,否则市场需求可能不足以支持发行规模,将会对发行利率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144A方式,是指一种既可以在美国之外发行,也可以向美国的合格机构投资者(Qualified Institutional Buyers, QIBs)发行的方式,因为符合美国1933证券法第144A 条款,因此不需要像公开发行证券(例如股票发行)那样进行登记和履行披露义务。即使如此,因为债券在美国销售,所以需要准备的发行文件比S规则方式略复杂,所需要的时间也略长。相应的,因为增加了美国机构投资者的需求,所以发行规模可以增加到5-30亿美元。 第三,SEC注册发行方式,是指一种既可以在美国之外发行,也可以向美国机构和个人发行的方式。因为属于公开发行证券,所以必须像股票发行一样履行美国1933证券法的登记和披露义务,以及1934证券法的持续性披露义务。对于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可以通过知名成熟发行人(Well-Known Seasoned Issuers, WKSI)的方式进行SEC注册发行。如果采用SEC注册发行方式,债券将有资格被列入许多重要债券指数,发行利率将可能比S规则和144A方式降低10bps左右。 参考文献 [1]张玉梅.《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境外美元债券比较分析》.《当代石油石化》,2014.1. [2]李湛.《美国144A规则对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启示》.《金融与经济》,2012.7. [3]王亚亚.《去海外发债》.《中国外汇》,2013.10.

货币是怎样发行和流通的

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每个人都知道,货币的发行是为了使商品流通起来的一个基本手段。如果没有作为剩余产品进行买卖流通的商品,人们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生产者自己消费,那就无所谓货币了。因此货币的发行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上都需要一定的生产率作为基础;货币的发行量与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忽略货币周转的速度),生产率越高,商品量越大,货币能够发行的量也就可以越大。 在历史上,每一个当政者在建国时都会发行自己的货币,这是一个当政者主权存在的关键体现。那么他们是如何(第一次)发行自己的货币呢?是不是一开始时便无偿地分发给他的全部民众,让民众自由(或者限定)购买社会上所具有的商品呢?决不是这样,因为如果如此,那民众所得到的这些商品岂不是白得了?白得到一笔货币就等于白得到一笔商品。最终人们肯定会全部抛出手中的所有货币以购买商品,将这些货币全部兑现为商品,如此的话,最后又有多少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呢?就象人们在银行那里挤兑,如果储户们要将他们的钱全部提取出来,银行没有黄金或贵重物资做后盾,又如何能够应付这种挤兑呢?所以货币开始发行时并不是将货币白白分送给社会民众的,而是以新货币购买民众手中的物质产品,作为新货币发行的开端的。以新货币来购买社会民众手中的商品,开始时民众还不一定领受,因为他们还不相信这种货币能够在他自己的手中购买得其它自己需要的商品,如果所有的民众都怀着这样的心态,如何办呢?那么这个新兴政权的金库中就一定要储备有相应量的黄金或其它贵重物资,以做为自己发行的货币系统的后盾,使这个新兴的货币体系得到抵押。这种情况对于明白一定经济道理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种常识,因此不必多说。 但我们不也经常听说国家要提工资给那些国家公务员和其它体制内的人员吗?他们的这些货币工资不也是白得的吗?并没有让他们拿什么东西来换取这工资提高的部分呀。实际上,无论他们是白得也好,不白得也好,这部分钱并不是通过政府增发货币额而得到的,它仍然是现在运行的社会货币总量的一部分。因此政府会说:我们通过增加税收,打击走私,没收非法所得等等,用所有这些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来增发公务员工资,来补贴农业生产等等。可见它并非来自新增货币发行量,通过新增货币的免费派送来实现的。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府要想多发行一些货币量,它自己必须要拥有相应的

论美元是如何成为世界货币的

论美元是如何成为世界货币的 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美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货币一样,都只不过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质印刷品,而事实上,很多美元连纸质印刷品也不是。只不过是存款人在银行账本上的存款数字,是存款人在银行电子信息系统里的电子符号而已。但是令很多人困惑不解的是,美国的美元却可以在全世界市场上叱咤风云,畅通无阻,被各国所普遍接受和储藏,持有美元可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任何商品和服务,而同样是这样的纸质印刷品,同样是这样的存款数字和电子符号的其他很多国家的货币,不但在世界范围内无法发挥货币的职能,就是在其发行国内部,也经常受到排斥和抵触。所以很多人会很自然的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同样是自身没有任何价值的符号,为什么美元具有这样超乎寻常的魔力呢? 事实上,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非货币化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不再是任何一种商品,货币本身也不再具有价值,而且货币和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商品脱离了固定的比例关系,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也不会再像金本位制度下那样,有义务按照法定的比例关系向货币持有者兑现等量的货币商品(如黄金、白银),此时的货币已经完全和商品脱钩,本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而是蜕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价值符号。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很多人对美元会产生更大的困惑,就像当年马可波罗达到中国,看到当时的元朝人使用没有价值的纸钞换取商品时产生的困惑一样:为什么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可以换取实实在在具有价值的财富和商品呢?恰恰就是这个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的价值 符号美元,不但可以在本国境内换取商品和服务,而且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换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各国、各类经济主体竞相追逐、竞相储藏的稀缺资源,--很多国家和地区,竞相把凝聚着本国人民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商品和服务,把本国宝贵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去交换美联储发行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元符号。难道美元真的有什么特殊魅力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懂得世界货币的本质和必要性。货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一个发明创造之一,货币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经济和社会交

美国货币是怎么发行的

美元的发型机制 上海证券陆军荣 当美元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影响日益强化时,这促使我们深入了解美元的货币发行机制。由此,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如何完善我国货币发行制度的诸多启示。 从目前来看,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和地方12家联邦储备银行(FRB)。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各类利率工具调控流通中的广义货币数量。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在理论上,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但是,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 以政府债券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可使我们联系到三个问题: 一是美国财政部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在这种结构下,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二是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至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 65.5%.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14%.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三是美国货币发行与财政赤字的关系。从1940年至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结余与赤字之和为-4.8万亿美元,据预测2008-2009年,每年度仍将继续存在4000亿美元的赤字。 由此可见,能依靠美联储货币发行解决财政赤字仅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而且美联储从设立之时起就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虽然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以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为主,但美国的货币发行无论从程序和规模而言,都难以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渠道。 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最常用的利率调控工具,其主要指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也是我们通常讲的美国基准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

为什么美元会成为世界货币

为什么美元会成为世界货币 刘力军 在很多人眼里,现在的美元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货币一样,都只不过是一堆花花绿绿的纸质印刷品,而事实上,很多美元连纸质印刷品也不是。只不过是存款人在银行账本上的存款数字,是存款人在银行电子信息系统里的电子符号而已。但是令很多人困惑不解的是,美国的美元却可以在全世界市场上叱咤风云,畅通无阻,被各国所普遍接受和储藏,持有美元可以交换到自己需要的任何商品和服务,而同样是这样的纸质印刷品,同样是这样的存款数字和电子符号的其他很多国家的货币,不但在世界范围内无法发挥货币的职能,就是在其发行国内部,也经常受到排斥和抵触。所以很多人会很自然的产生这样的疑问:同样是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呢?同样是自身没有任何价值的符号,为什么美元具有这样超乎寻常的魔力呢? 事实上,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黄金非货币化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不再是任何一种商品,货币本身也不再具有价值,而且货币和任何一种有价值的商品脱离了固定的比例关系,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也不会再象金本位制度下那样,有义务按照法定的比例关系向货币持有者兑现等量的货币商品(如黄金、白银),此时的货币已经完全和商品脱钩,本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而是蜕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价值符号。在这种情况下,估计很多人对美元会产生更大的困惑,就像当年马可波罗达到中国,看到当时的元朝人使用没有价值的纸钞换取商品时产生的困惑一样:为什么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可以换取实实在在具有价值的财富和商品呢?恰恰就是这个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的价值符号美元,不但可以在本国境内换取商品和服务,而且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换取,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各国、各类经济主体竞相追逐、竞相储藏的稀缺资源,--很多国家和地区,竞相把凝聚着本国人民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商品和服务,把本国宝贵的矿产和生物资源去交换美联储发行的没有任何价值的美元符号。难道美国具有精神控制的能力,使全世界人民发了疯,犯了傻?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懂得世界货币的本质和必要性。货币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一个发明创造之一,货币的产生,极大地降低了经济和社会交

美元铸币税--全球财富转移

美元铸币税--全球财富转移 货币发行的财富掠夺行为的载体不一定只是本国货币,还可能是外国货币。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使用和储蓄美元,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向美国缴纳铸币税。人民币的铸币税央行怎么用、政府怎么分配和使用,最终还是中国人的,而美元的铸币税,却流入了美国人的腰包。美国人通过制定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游戏规则,即美元是全球的贸易结算货币,并好不容易让美元与黄金脱钩(按照《货币战争》宋鸿兵的说法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为了美元的发行权可以刺杀美国总统),以此几乎可以零成本地向全球征收铸币税。 对货币发行者来说,向货币使用者、货币储蓄者掠夺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让货币贬值,以此超常规掠夺货币使用者和储蓄者原先积累的财富。如果美国正常印刷美元,可以从全球商品的增量中获取常规的铸币税财富,而如果美国非正常印刷美元(滥发美元),则和到各个国家的公民家中入室抢劫没什么差别了。 假设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是十年前的10倍,而现在使用石油、铜、铁矿石等综合价格是10年前的3倍。美元并不是财富,只是财富的标价物而已,石油才是财富,美元多了,财富并未同比例增多,石油多了,财富才是同比例增多。这十年来,中国人创造了10倍价值的财富换得的美元纸币,到头来只能买到3倍价值的商品。这10年里,单单此项流失的财富就是超级惊人的。 日本一位学者吉川元忠写的《金融战败》有这么一段话“若是在真枪实弹的战争中,谁也不会将自己的利益亲手送给敌对一方,而在人们看

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战争中,失败者往往败在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大好河山拱手送给自己的对手还浑然不知。” 现在的全球的财富转移和财富掠夺已经不是战争,甚至不是普通的贸易了,而是金融。美国是一些列金融游戏的创造者和规则制定者,其中美元就是最大的规则,美国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就能大量掠夺全球的财富,甚至颠覆某一个国家。 1999年1月1日,欧盟顶住美国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是恐吓),创造了欧元,因为欧洲人早就明白了拥有世界货币地位的美元对欧洲的掠夺是何等严重。欧洲人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货币发行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自己创造的财富。不过很显然,欧元是一个有设计缺陷的货币,欧元对美元的冲击没有期待中和想象中那么强。 有学者认为中国穷人向富人转移财富的机制和体系已经建立,并且日益成熟和完善。在中国,精英和平民是对立的,相对来说,美国的精英和平民却可以和谐共处,因为美国的精英不太需要剥削美国的平民,在美国强大的规则下,他们剥削中国的平民和世界的平民就足够了。 美国人制定国际游戏规则,这一点我们暂时无法改变,也无法正面冲突,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心甘情愿的钻进美国人的游戏规则中,用他们的规则、他们的逻辑诠释我们的现实,那边是可悲了。中国的规则制定者不能受美国货币主义的影响,那只会对美元有利、对美国有利,而不会对中国有利。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一个国家的货币如何发行 问题如下, 第一,谁(机构)来决定货币的本年度新货币发行量,根据是什么。 第二,新货币印刷出来之后如何分配流通呢? 第三,我一直有个想法,如果我放火烧了一屋子的钞票(两个可能,这些钱是我的,这些钱不是我的),谁在我的行为中受益,谁是受害者。国家会重印这些钞票吗? 货币由每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央行无商业职能,管调控货币M0、M1、M2 在现代经济里,各个国家只有一个银行可以印钱,那就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政府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中央银行把印出来的钱贷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钱贷给企业或者个人收取利息。中央银行再从商业银行回笼货币,烧掉一部分现钞,又印一些新钞,维持心目中理想的现钞总数,即M0的数量。大部分贷款是用票据或者电子形势大额走账的,并没有对应的现钞,总数会大大高于M0的数量,就是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例如,支票、活期存款算M1。M2包括M1,还多出了机构存款这样的大头。 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的国际兑换币值,由该国的实际经济容量以及中央银行操纵M0、M1、M2决定。中央银行对挣钱没兴趣,因为钱就是它印的,对它没有意义,它的任务是让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就是调控通货膨胀、货币币值之类的。一国经济增长了,中央银行就可以把M0、M1、M2的数值放大一些,老百姓外国人却仍然觉得你的货币与原来价值一样。这种无代价多印多贷出来的,就是政府搞经济的直接成果,相当于“铸币税”,政府可以拿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中国政府最近真的是发了,中央银行印钱贷钱增长比GDP增长要快得多,却仍然没有通货膨胀,人民币还要升值。蒋介石没有多少本钱发动内战,就通过央行疯狂印M0、搞M1之类的捞钱打仗,于是恶性通货膨胀。 为了防止中央银行乱印钱,一般要求印钱的时候政府有对应的金银、合格票据、外汇、有价证券等等,作发行准备。不过这个很复杂,实际运行是个动态平衡,汇率、通货膨胀的变化怎幺调控太专业了。经常有国家调不过来,就经济危机了,其最直接的解释就是该国的中央银行失败了,某些数据变得很坏,却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不理这一套,全国就一个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印钱也是它,贷款给个人或者单位也是它。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它一家包搞,反正是计划经济,印出钞票来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算账方便,不搞那么复杂。改革了,这样搞不行了。1984年,弄出“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理论上把人民银行的商业职能接过来了,人民银行专心干中央银行的事。理论上四大行应该是独立奔着利润去的,实际上仍然听命于中国政府,职能不清,乱得很,搞出坏账一堆。最近才包装得比较现代了,可以上市了,每年多少利润都可以象模象样的算出来。所以我们知道,四大行会陆续上市,但是人民银行却不会上市(也没法包装),因为它是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 摘要:美联储的独立货币当局地位,正在日益受到美国政府和商业银行的侵蚀和滥用,两房债券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当然,从追本溯源的角度来看,这无疑预示着美国的金融体制也需要面临着重大的转变,中国财政部所拥有的权利,在具体的运作当中,实际上往往等同于拥有类似央行的权利。央行和财政部的博弈,实际上也反映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然需要越来越频繁的协调和协同动作。 姓名:赵耀辉学号:2010091212 关键字:基础货币;联邦基金利率;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主要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FED)、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和地方 12家联邦储备银行(FRB)。美联储主要通过买卖美国联邦政府债券的方式来实现美元基础货币的投放,并通过各类利率工具调控流通中的广义货币数量。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 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 7184亿美元,占88.2%。 以政府债券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可使我们联系到三个问题:一是美国财政部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在这种结构下,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二是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至 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 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 65.5%。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 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 14%。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三是美国货币发行与财政赤字的关系。从1940年至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结余与赤字之和为-4.8万亿美元,据预测2008-2009年,每年度仍将继续存在4000亿美元的赤字。由此可见,能依靠美联储货币发行解决财政赤字仅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而且美联储从设立之时起就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虽然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以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为主,但美国的货币发行无论从程序和规模而言,都难以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渠道。 第二,美联储三大利率调控机制。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从境内律师视角剖析中资美元债境外发行

从境内律师视角剖析美元债发行问题 近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境内诸多企业纷纷赴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境外证券交易场所发行美元债券,发行的目的各不相同,抑或融资,抑或对外展示自我等等。境内企业远赴境外发行美元债券的火爆热潮已经持续近两年,同时,2018年部分限制性行业如房地产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境内融资将继续受阻,因此境外美元债发行的热潮仍可能继续保持。笔者结合承办的美元债券发行的案例,欲从境内律师角度剖析境内企业美元债发行的一些重大关注点。 一、境外债券发行的前置程序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管理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改外资[2015]2044号)第一条第一项之规定,外债是指境内企业及其控制的境外企业或分支机构向境外举借的、以本币或外币计价、按约定还本付息的1年期以上债务工具,包括境外发行债券、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等。 同时,根据《通知》第一条第三项之规定,企业发行外债,须事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申请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并在每期发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发行信息。 2016年6月,根据国家发改委《2016年外债管理改革试点省市规模安排的批复》(发改外资【2016】1139号),将内资企业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和境外发行债券的管控权限,下放给天津、上海、广东、福建、厦门和深圳等六个省市发改委,在国家发改委核定外债

控制规模内,其辖区内注册的地方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和借用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由其省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出具《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证明》。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选择了国开行、进出口银行、五大国有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华融资产、信达资产、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工银租赁等、中信集团、中国石化、招商局集团、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四川发展、华为投资控股和海航集团等21家企业开展2016年度外债规模管理改革试点,21家试点企业在年度外债规模内,可自主选择发行窗口,分期分批发行,不再进行事前登记,待发行完成后,及时报送发行信息。 根据上述规定,除外债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所辖企业和21家试点企业外,若境内企业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在境外间接举债或境内母公司直接举借外债,且期限超过1年期,该债务性质属于《通知》中所指的外债,则该举债行为必须事前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备案登记手续。 若境内企业1年期以上的境外举债未在国家发改委事先备案所产生的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及法律责任,笔者已在过往的《关于境外举债事前备案之法律思考》一文中进行过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二、境外美元债发行要素分析 (一)发行主体 笔者在作为境内律师承办美元债发行业务时,通过材料整理及和境内外投行机构沟通,发现2017年共发行美元债2157只,规模达到3139亿美元,债券数目和发行量分别是2016年的2.43倍和6.23倍,整体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彭博数据Bloomberg显示)。

我国货币发行的机制及特征

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及特点IMF发布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的GDP增长9.6%,CPI增长4.7%,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加大。 中国现在的主要经济特征是高增长伴随高物价。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必然的,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货币投放和美元的紧密联系。现在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人民币投放的最主要渠道,这意味着人民银行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抵押品的价值和人民币的价值。当美国推行QE1、QE2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时也就受到了损失,因为抵押品的价值少了。因此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是当前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的最本质的源头。 由于美国在全球推行的是美元本位制,输出美元而换回商品,所以美国必然是结构性的逆差,无论是国际收支还是财政,这是美国的美元制度决定的。中国的通货膨胀之所以无法避免,是因为美国向世界大量的输出美元,人民银行收下美元立即投放人民币,虽然会发行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但是央行票据最终还是会换成人民币的,这仅仅只能延迟流动性的释放。中国的货币发行是被动的,不能在需要紧缩的时候进行紧缩,货币的发行已经和本国的经济脱钩了,只和美元有关。美国进行量化宽松稀释货币是它的本能选择,人民币外汇占款就会越来越多,人民币投放量就会越来越大。所以,只要美国的美元战略方向不发生改变,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不改变,中国的通货膨胀只会越来越严重。 改革中国的货币投放制度才是最本质的解决方法。我在《货币战争3》中提到,中国当年的陕甘宁解放区就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的解决思路是,把其他的货币完全排除到自身的体制之外去,建立起完全独立的货币发行机制,我的货币投放不跟黄金挂钩,不跟美元挂钩,而是根据经济的需要来进行。我认为中国应该恢复当年那种独立自主的货币发行机制。其实,我认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货币主权,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进行微调,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目前人民币的发行完全由外汇储备来决定,尽管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货币发行机制却类似于固定汇率制的货币局制度。目前大家都在热议如何控制外汇储备过度增长对货币发行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即一方面加快汇率市场化步伐,一方面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现在货币发行特点: (一)、 基础货币发行受制于外汇储备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目前人民币的发行完全由外汇储备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 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 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 以政府债券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可使我们联系到三个问题:一是美国财政部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在这种结构下,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二是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至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65.5%。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 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14%。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三是美国货币发行与财政赤字的关系。从1940年至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结余与赤字之和为-4.8万亿美元,据预测2008-2009年,每年度仍将继续存在4000亿美元的赤字。由此可见,能依靠美联储货币发行解决财政赤字仅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而且美联储从设立之时起就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虽然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以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为主,但美国的货币发行无论从程序和规模而言,都难以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渠道。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以外汇储备为主要渠道,货币发行的铸币税收入并没有转化为可提高全民福利的财政支出,同时外汇储备的单向巨额增长,造成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和国内利率水平的不断调高,不仅增加了央行的货币调控成本,也容易扭曲经济运行结构。因此,改革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三个环节,即中央银行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至企业、居民;企业、居民至国民经济各变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三个环节相比较,又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在整个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中,金融市场作用微弱。 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部门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它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其中,外部时滞是主要的。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2007年底的全国经济工作会确定了“双防”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为了落实“双防”,我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进一步发展为“从紧”。 第二,利率调控机制。 美联储主要运用三大利率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联邦基金利率、贴现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联邦基金利率是最常用的利率调控工具,其主要指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隔夜拆借利率,也是我们通常讲的美国基准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一般美联储先设定目标基准利率,然后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进行市场调控,进而影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及美元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及美元 美国1782年成立了北美银行,1791年美国第一银行由国会批准设立,1816年美国会通过设立美国第二银行,这两家银行到期都未能继续注册。1837年后美国货币流通和信用都很混乱,186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货币法案,建立国民银行制度,在财政部之下设立“通货监理署”,监理国民银行的活动。印制规格统一的银行券,要求每家国民银行以公债为担保,发行银行券,当时的通货数量未能适应经济需要。同时,财政部的独立国库制度也使银行系统的货币时而不足,时而泛滥。再加上存款准备制度不完善,所以美国每隔数年即发生一次金融恐慌,1908年5月美国会通过组织国家货币委员会,调查研究各国银行制度,1913年12月23日国会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它将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自愿参加与强制参加、政府所有与私人所有、政府管理与私人管理巧妙地结合和协调起来。联邦储备体系(Federal Reserve System)设有联邦储备局,有委员7人,美国全国分为12个储备区,每区设一联邦储备银行,联储银行以调节区内金融、为公众服务为准则,不以营利为前提。它发行钞票,代理国库,主持清算,保管会员银行存款准备金,对会员银行贷款和再贴现,并进行公开市场活动,故具有中央银行职能。 通过建立12家联邦储备银行,作为成员银行的存款保藏处。美国现在即将有一个中央机构来为银行服务而无需有一个诸如英格兰银行那样单个巨大银行。在签署这项议案形成法令的时候,威尔逊总统使用了几支金笔,并开玩笑地说:“我正在金子储藏上签字。” 美国联邦储备局(FED)为美国最高货币政策主管机关,负责保管商业银行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贷款及发行联邦储备券。FED共分三层组织,最高为理事会,其下是12 个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储备银行的会员银行。 美国联邦储备局以「独立」和「制衡」为基本原则。在制衡方面,该局的七名理事(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内)悉由总统提名,并需经参议院同意。对于货币政策的决议,如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采用合议兼表决制,一人一票,并且为「记名投票」,主席的一票通常投给原本已居多数的一方。总统固然可以掌握理事与主席、副主席的提名,但一经参院通过,任期长达十四年,最多可能历任五任总统。 至于独立性方面,FED以人事独立与预算独立最为人称道,除理事会之外,另外还设有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OMC),负责较长期的货币决策并依据外汇指导原则、外汇操作之授权作业与外汇操作程序进行外汇操作。 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的强势地位,美国联邦储备局在外汇市场的干预行动尤受汇市

美元发展史教学提纲

美元发展史

美国的货币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发行了第一张货币以弥补军事远征的花费,这种做法很快辗转流传到其它殖民地,但因手工雕刻铜版容易磨损、需要不断修版,所以无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结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最终伪钞到处泛滥,于是这些票证很快就被废弃了。 到了1764年,英国当局在对北美殖民地货币多年来的限制后,终于下达一项对殖民地发行货币的禁令。后来,由于对英独立战争,北美殖民地资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银被英国作为税收征收,导致美国国内资金缺乏。13个殖民地的联合政权大陆会议(美国大陆国会)为了筹集资金,于1775年5月10日在马萨诸塞州举行了会谈并于6月22日批准发行了总价值为两百万美元的一种可兑换西班牙银元的纸币,称为大陆币(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于不久便出现了伪钞,因此导致它的价值实用很小,以致在俗话中将不值钱的东西称为“还不如一个大陆币”。该券于1781年被银行券(即为由银行发行的,可在该银行范围内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纸钞)取代。 1781年12月31日,费城的北美银行成为首家国家银行并获得发钞特许权。1789年美国宪法公布后,纽约银行和普罗维登斯银行也获特许发行货币(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国会正式通过将元(Dollar)作为法定货币单位。1791年国会又特许“美国银行”二十年期作为美国财政部国库代理人。此乃第一个为政府履行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一直运作至1811年国会拒绝续订此银行的特许状为止。了解到必须有中央银行系统迎合国家财务的需要,国会于1816年特许第二家“美国银行”再拥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时,财政部制版印刷局开始印刷所有美国货币。 1861年,为了筹措南北战争的费用,国会立法授权财政部直接发4.5亿元无铸币和黄金担保、不兑现的“即期票据”(Demand Notes)。出于防止伪造的目的它使用难于照相复制的绿色油墨(卤化银感光剂对绿光最不敏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钞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绿色,由此被称为“绿背票”(greenback).严格的来说,这是第一种普及流通的美国货币。它被称为联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库号和连号均为红色。每一张“即期票据”皆由财政部登记官的代理人及联邦财政总长亲手签名。此一不实际的措施,激发了准许登记官及财政部长将签名制版印刷于货币上的新法规。此项措施于1862年发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开始实行。 根据1861年美国立法规定,财政部又发行了国库券(TREASURYNOTE),它只有两种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当时可以购买白银和黄金。 1862年到1864年期间国民银行法准许各州指定的银行发行以美国公债为准备金的纸币,称为国家银行券(NATIONALCURRENCY)库印和连号均为棕色,亦称国家券或国家流通券。这些纸币式样繁多,大约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银行发行货币,7000多种面貌各异的法定货币。所有特许发行纸币的私人银行和州立银行于1863年被要求参加国家银行系统或缴纳10%的钞票发行税。1908年又补充法案,准许国民银行以美国公债以外的债券为准备金发行纸币。到后来国家券形成由联邦储备银行和国民银行银行的两种主要版本:国民银行发行的版本连号为6位数字,在正面左右两边还印有两个或四个字体粗大的黑色号码另一种连号为8位数字;钞票正面左侧印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左右方印有4个斜对着的黑色地区代表字母,这是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的。发行较早的国家券有4个负责人签字,两上角为财政部长和国库长签字,两下角是出纳长和总裁的签字。该券于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发行。1928年以后又发行了一种1929年版,这是美国财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筹措军费,于1942年12月以国家券的形式发行的6.6亿美元钞票。 为了兑取黄金,美国政府于1870年开始发行了金币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库印、连号是黄色,亦称金元券。该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凭此兑取金币”字样。它是由美国财政部发行以百分之百黄金作准备的货币。从南北战争结束到1933年,金币券可自由兑换金币,并作为美国货币供应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随着金本位制崩溃,1933年金币券也就停止兑换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