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2008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10,2008

第24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4(总178期)

Tot a l No 1178

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张海红(197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

实践。

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张海红

1、2

(11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1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语言形式是文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文学作品审美或诗学功能,是文本的文学性赖以生成的基础,因此,文学翻译家必须善于发现源语文本中富有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洞悉其中蕴含的诗学或文学价值,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特征,使目的语文本读者感受到原作的丰姿。

关键词:语言形式;文学性;文学翻译;再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8)10—0093—03

翻译是一个从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的转换过

程,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换的,既包含源语文本要传达的思维内容、信息,还包含传达这些信息内容所凭借的语言形式及其所映射出的语言使用者所持的特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包含语言使用群体的共有思维方式,又包含语言使用个体的特有思维方式;二者的结合,尤其是后者,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原文作者区别于同一种语言其他作家和不同语言作家的特有的写作风格。

显然,信息内容是文学翻译的要点,但语言形式也不是文本内容的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形式对于文本思想内容的体现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也赋予了文学作品审美或诗学功能,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语言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或诗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别主要就在于各自的交际目的的不同。Ca mer on 认为,诗学语言和非诗学语言的区别并不在于语言运用本身,而在于运用

语言的目的。诗学语言的目的就是虚拟现实。[3]

非诗学语言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语言媒介的作用主要就是传递信息,为此目的,语言使用者往往会选择规范、常见、典型的表达方式,来保证自己所选择的语

言表达方式不至于妨碍接受者的理解。而诗学语言

的目的决定了在诗学语言中语言媒介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它本身就是文学或艺术审美的目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和文体学家认为,在诗学语言中,语言媒介或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文学的目的,正是由于语言形式的“文学性”决定了文学存在的主要价值。Fowler 指出,与非诗学的语言运用不同,文学“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的运用”(1986:13)和“对陈规旧习的抵抗”。(1986:19)Shkl ovsky 认为,诗学语言旨在使人们感知事物,而非诗学语言旨在使人们了解事物。艺术的目的是传递事物被感知而不是被了解时的感觉。艺术的技巧就是要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变得难解,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就是审美目的本身,必须要予以延长。(1986:55)关于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陌生化”,Fowler 指出,在日常交际中,“符号是透明的、一目了然的、简单化的”;“我们在识别意义时,无需对它们进行仔细的审视”;而“陌生化则是运用某种策略,以迫使我们审视和玩味”。(1986:41-2)可见,诗学或文学语言与非诗学语言不同,追求的除了信息内容的表达之外,还要设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表达方式本身上来。Mukar ovsky 指出,诗学语言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话语加以前景化。

3

9

前景化的对立面是一目了然,所以说,前景化就是要使言语行为不一目了然。(1964:19)作家着力于语言形式的变异和叙事技巧的选择,目的是要使得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某些表达方式偏离成规,从而唤起读者对语言媒介的注意。正是这种前景化和陌生化的形式变异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文学性。Jakobs on指出,“文学性”,就是使一部特定的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Abra m s,1988:235)所以,文学翻译,如果要无愧于文学的称号,就应当最大限度地体现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特征,体现原文的前景化或变异及其效果。这里的限度是以原文的信息内容为参照的,强调文学形式的价值,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内容的价值。

语言形式是文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性赖以生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形式变了,内容也就变了。对于文学翻译过程中要重视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和文体特征,古今中外的学者提出的不同的翻译标准都有所体现。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著,译文流畅,文字典雅,被奉为较为全面的翻译标准。由于时代不同,严复对于“信、达、雅”的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三个字并没有被我国翻译界所废弃,有些翻译工作者仍沿用这三个字作为当今的翻译标准,但已赋予其新的内容和要求,例如,他们认为,“雅”不再是严复所指的“尔雅”,而是指“保存原作的风格”问题。这三个字简明扼要,主次分明,三者之中,“信”和“达”更为重要,而“信”和“达”之间,“信”尤为重要。而“信”即为“忠实”,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相通。这些学者指出,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所谓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同时又指出,有些情况下,译文的通顺程度只能与原文的通顺程度相应或一致。例如,在文艺作品中,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一些非规范语言以刻画人物或渲染某种气氛,翻译时就不应一味追求“通顺”而加以改变,应如实传达。比如,英国小说家狄更斯所著的《大卫?科波菲尔》中有这样一段话:

“I kep it fr om her arter I heard on it,”said M r. Peggotty,“going on nigh a year.W e was living then in a s olitary p lace,but a mong the beautifullest trees,and with the r oses a-covering our Bein’t o the r oof…”

说话人是小说中刻画的一个没有文化,说话不规范的人物,这段引言中就有不少用词和句法错误。如果译得通顺,就不忠实于原作的语言,无法在译文中重现该说话人的神态,所以在译文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地如实传达其不通顺的语言,可译为:“起那时俺听了消息后,”辟果提先生说,“瞒着她快一年了。俺们那时呆的地方挺背,前后八方的树林子说不出的最漂亮,屋顶尽是蔷薇花儿……”

总之,提出“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的学者认为,忠实是翻译标准的首要问题,对原作的内容、风格、语言应有全面的照顾。(张培基等,1980:7-9)可以说,“信”及“忠实”的翻译标准都强调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风格和语言形式方面的一致。

然而,有些翻译理论也有着重信息轻形式的取向。N ida&Taber所说的“最切近的自然等值”就是指译文要最切近于原文词句的“内核”,或原文的信息内容;而“自然”则是指译文语言的纯洁性,要求译文语言没有“任何拗口或陌生的痕迹”。(1969: 13)用N ida的话来说,“要保留原文的信息内容,形式就必须要加以改变”。(1969:5)可以看出,N ida 追求的是原文的信息内容和用没有“陌生”感的形式表达的译文语言,这与文学家对陌生化和文学性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而傅雷先生提出的“传神”论中,也提出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一致,叫“意似”,这是翻译的最低标准;译文同原文在形式和精神上同时一致,称为“形似”和“神似”,这是翻译的高标准;“神似”在突出主题、渲染气氛方面所起的作用大大超过“形似”,因此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应着意追求“神似”。

在这样的翻译观的影响下,很多译者更是对“形”不屑一顾。尽管许多译者都意识到形式在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声称只要形式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形式还是值得保留的,这种意识却在实践中让位于对原文内容的偏重。实际上,一遇到对目的语文本读者来说陌生的形式或者保留难度较大的形式时,他们便弃形式而求内容。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会使原文文体风格发生变化。Lodge也提出,在文学中,形式和内容常常是不可分的,“文体并不是主题的装饰性修饰,而是将这一主题转化为艺术的媒介……”(1966:29)虽然这一一元论的观点引起了一定争议,但他对形式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的关注令人深思。当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文的形式确实常常妨碍译者对原文内容的表达,甚至无法迻译。比如,有人利用汉语的结构特点写成这样一首诗: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该诗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结构特点,拆开表达,组成诗句,却仍然传递一定的意义。英语虽然也有拆

49

词表达的时候,但此时此地却无能为力。[7]在这种情况下,对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通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有不少被译者加以变更的形式,其实并不会真正妨碍源语文本信息内容的传达,而仅仅是因为译者觉得这些形式对于目的语文本读者来说很陌生。我们应该看到,如前所述,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形式上的文学性;陌生化作为建构文学性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必然见诸于任何可以称作文学的文本,只不过密度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在文学文本中,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主要体现在有别于普通言语形式的变异之中。例如,夏洛蒂?勃朗宁的《简?爱》中有这样一段话:

I had had no communicati on by letter,or message with outer world.School rules,school duties,school habits and noti ons,and voices,and faces,and phra2 ses,and costu mes,and p references and anti pathies: such as what I kne w of existence.

《简?爱》是用传统叙事手法创作的经典小说,此例中一个显著的形式特征就是school和and的重复,其文学或诗学意义就在于这样的重复并不是任意的,作者选择这种形式的目的在于宣泄某种情感。从纯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这样的重复是多余的,语法上也是毫无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在常规下显得多余或不必要的特征引起读者对这种变异的思考,令读者体会到主人公简?爱对她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的厌倦和不胜其烦。利用形式的变异来表达言外之意是这两处重复的诗学或文学意义。可以看出,文学文本中的变异其实是作家舍近求远的一种选择,变异或陌生的程度越高,其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就越高。这种变异对于源语文本读者和目的语文本读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是平等的,对于深谙源语的译家来说,他完全能够分得清源语文本中的常规和变异。对他来说是变异的形式,对源语文本读者来说也是变异的,因此译者大可不必担心这样的变异会使目的语文本读者无法接受,而应当采取以变异对变异、以常规对常规的翻译策略,尽量满足读者对异族文学的审美期待。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变异的形式与原文一模一样,关键是变异的模式和效果。例如,对上例的翻译,可以采用其他的重复手段来实现同样的情感联想和诗学意图,可译为:

我和外面的世界既没有书信往来,也从不通消息。学校的规定,学校的职责,学校的习惯和见解,还有那声音、那面孔、那用语、那服饰和那好恶:这一切就是我所知道的生活。

总之,由于语言形式在文学文本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学翻译家必须善于发现源语文本中富有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敏锐地识别原文中的变异,洞悉其中蕴含的诗学或文学价值,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译出文学的精神,使译文读者感受到原作的丰姿。

[参考文献]

[1]Abra m s,M.H.A Gl ossary of L iterary Ter m s[M].Fort Worth:Holt,R inehart and W inst on,1988.

[2]Fowler,R.L inguistic Criticis m[M].Oxford and New York: Oxf 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3]Lodge,https://www.360docs.net/doc/0c7795450.html,nguage of Ficti on[M].Ne w York:Columbia Uni2 versity Press,1966.

[4]Mukar ovsky,Jan.Standard Language and Poetic Language

[A].I n P.L.Garvin(Ed.&Trans.),A Prague School Reader on Esthetics,L iterary Structure,and Style[C].W ashingt on, D.C.: Georget own University Press,1964.17-30.

[5]N ida,E. A.&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 on[M].Leiden,the Netherlands:E.J.B rill,1969.

[6]Shkl ovsky,V.A rts as Technique[A].I n Davis,R.C. (ed.),Contemporary L iterary Criticis m[C].Ne w York&London: Long man,1986.52-63.

[7]刘传珠.可译性问题的语言功能观[J].中国翻译,2000第1期.

[8]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59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第六章文学作品 一、基本概念 文学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与加工,是文学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一种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具有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和表意的含蓄性和丰富性 两个特征。 文学形象:是由文学语言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的具体生活画面,包括人物景色等具体形象极其构成的整体形象,可分为一般文学形象和理想艺术形象两个层面。具有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 统一四个方面的特征。 单个形象:指文学的艺术世界中相对独立的文学形象。比如林黛玉。 整体形象:指文学作品中由若干单个形象共同组成的文学形象整体。如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虚象:通过实象联想出来的形象。 实象:文学作品里具体可感的形象。 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极其总和。 氛围:一般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和情调。 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有暗示性、哲理性、荒诞性、多义性四个特征。寓言式象征: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符号式象征: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形象或单个形象。 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和其发生的审美想象空间。具有情境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的特征。 典型:是文学形象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意蕴: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文学作品意蕴可分为:审美情韵层、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 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具有强烈的情感、跳跃性的言语结构、富有音乐美的凝练的语言三个特征。 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以审美的方式自由地抒发人生感受的文学体裁。具有

文学概论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007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评阅教师 第二次任务 共三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江苏开放大学本科 《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之平时作业(2)

1、口语媒介就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其特点有:一就是简便快捷 ,二就是与身体语言与原始礼仪相伴随,三就是真切生动 ,四就是不易保存。口语媒介往往有两种形态:一就是歌谣 ,二就是流言。 2、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经历了五个阶段: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与网络媒介。 3、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大约 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 4、文学语言具有三种审美特征: 陌生化的形式追求、语境化的意义呈现、与蕴藉化的阅读效果。 5.汉语形象的互文性的主要类型有: 跨语体现象、古语今用现象、与秘响旁通现象。 6.文学媒介的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涉义性、物质性、与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大众媒介及其表现形态特点 答: 大众媒介通常指的就是中间插进的用以重复或传布信息符号的机器与有编辑人员的诸如报纸或电台之类的传播组织的传播渠道。简单点说就是向大量受众传递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统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 2、简要说明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 答:

(一)语言就是文本的物质现实 从文学文本的实际存在来瞧,文学文本就是使用语言完成,并以语言的方式存在。因此,语言就是文学文本物质现实。 (二)语言就是意义的现实处所 意义何处有,只在语言中。从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角度瞧,文学文本中的语言就是相互维系、不可分割的。语言成为意义所不可须臾与之分离的生长地。文学中的意义,即就是文学文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等一切东西,离开了语言,意义将不存在;文学中的语言,即就是按照可以生成某种意义的方式组合起来的符号系统,离开了意义,语言将变得不可知。 (三) 语言再现自身 从语言的文本功能来瞧,任何写入文学文本的语言,都不就是“纯粹”的语言,而就是呈现为携带丰富的社会与文化意味的形态性语言。因此,文学语言不仅表达意义,而且本身就成了意义的组成部分。 (四)语言就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 从文学的审美特性瞧,语言的美就是文学文本美的组成部分。与语言本身构成文学文本的意义的一部分相应,语言也成了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3、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异同 答:文学语言通过一定的比喻、拟人、拟物、对偶、通假、形容、主宾颠倒、语调语序(古代诗歌类的不同平仄)等文学手法,强调主题。 而普通语言对主题的刻画不明显。注意提醒一句的,文学语言并不就是指古代诗歌之类,文学语言之中也有现代诗歌、语言与外国作品。譬如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书面语与口语不同的审美功能

2-4第四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情理的合理性, 侧重于对文本语境所激起的读者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的真实性的考察, 它是对事理的合理性的一种超越。无论在叙事作品还是在抒情作品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不合事理的艺术表现, 而它们在作品中却以相当合理的姿态活跃着,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情理的合理性。清代叶燮曾举杜甫诗中不合事理之句如?碧瓦初寒外?1、?月傍九霄多?2等为例, 细加分析解说, 并以?幽渺以为理, 想象以为事, 惝恍以为情?作为理论总结,成为对诗歌创作中情理的合理性的经典性阐释。 二、音乐性 音乐性,是指文学语言组织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也就是说,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要追求表?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有时还会为着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韵脚的相谐,一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二则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用收音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用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他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卷七《声律》第三十三)?异音相从?属于句子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用,才能取得和谐。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同上)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龙榆生先生讲义) 邱峻先生辑?对山歌?(客家话): 1“碧瓦初寒外”,老子庙是用碧琉璃瓦盖的,这点当时人都看到;时令正是初冬,这点当时人都感到;但“碧瓦初寒外”是诗人独特的感受。诗人感到碧瓦在初寒以外,其实碧瓦不会感到寒暖,这是诗人的感觉。诗人看到老子庙的壮丽,所谓“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在初寒中给人以温暖之感,所以说它在初寒外,写出诗人对壮丽建筑的赞美。 2“月傍九霄多”,九霄指天上极高处,古人把皇宫比做天上,这里带有消极的封建尊君思想。诗人当夜在宫里值宿,用九霄来比宫殿,说在宫里显得月亮的光明特别多一些,正反映了那种消极思想。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重庆市黔江区马喇中学黄成德 37岁中一职称学科论文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 [内容摘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所谓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文学语言的含蓄性、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同时,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也是一种审美的语言,所谓审美,指的是文学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是有明显区别的。首先,科学语言注重理性、抽象和逻辑,文学语言注重感性、形象和情感。前者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如实地反映语言对象,理性地阐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间的联系,从中体现思维的规律性。而文学语言则表现“作家的情感方式”,所以它的价值“决不单纯是写得流畅,文理通达,文法无误”之类。作者要能够在其语言上“按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创性的印记”,以一种情感(作家情感)接受另一种情感(读者情感)的推敲。 除了两种语言各自的目的不同外,还与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特征与功能相关。即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不对称性)。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称的,实际上两个半球的功能趋于单侧化,即某些功能偏重于左半球或右半球。研究发现,人脑左半球主要是对言语、文字、计算、时间等信息的理性加工;右半球主要对图形、音乐、方位等的感性加工。这种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单侧化

现象使人类的左半脑长于概念推理、右半脑长于感觉体念。因此可以说,任何作家都必须借用右半脑进行写作(就语言的生理机制而言)。 由于语言目的的不同,科学语言追求抽象性、明晰性和确凿性,而文学语言则追求形象性、含蓄性、多义性和音乐性。早在先秦时期,有关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片言只语己散见于各种文化典籍及文学作品本身之中,诸如部分历史著作(如《尚书》、《左传》)、诸子哲学(如《论语》、《孟子》、《荀子》、《墨子》、《庄子》)和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如孟子的“以意逆志”说。着是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蒙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各别词句,不懂诗歌语言的艺术特性,以至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文学语言有其特殊性,如暗示、委婉、夸张等,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孟子批评咸丘蒙对《小雅。北山》的误解,指出正确的读诗方法应该“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实,咸丘蒙的错误本质不在于孟子所谓的“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而在于对文学语言艺术表现特殊性的忽视。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萌芽或滥觞,但在当时情况下,还不可能出现任何形式的文学理论专著。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 下面简要谈谈我对文学语言审美特性的粗浅认识。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人们常说“即如历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指的就是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即具体可感性。如梅晓臣所云:“状难写之景,

论文学的审美特性

论文学的审美特性 摘要: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具有想象和虚构的特点。本文从文学与审美之间存在的关系,阐述文学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审美特性 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觉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最终是为了对人生,事物的审美认识。因此,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在艾布拉姆斯认为的四类文学观念中,即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和客观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但是他们也有某种共识,即各种文学观都涉及到了文学的审美性,都意识到了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有关,都承认了文学具有想象和虚构的特点。 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具有主观性和偶然性,但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审美的范围很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之所以需要审美,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东西,

需要我们去取舍,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那部分,即美的事物。有句话说得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套用一下,“上帝为我们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我们用它来寻找美”人的智慧从客观上决定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指挥发现世界上存在的许对美的东西,丰富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以达到愉悦自己的目的。 一、文学与审美之间存在的关系。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在唯物主义中我们认识到,虽然物质第一性,但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具有能动性。并继续努力寻找自身的和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还感受和理解,享受着人生的意义,从而我们可以把上面的称为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2.文学描绘的生活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文学审美价值的特点有(1)通过语言形象的感知而确证人的感性存在,在审美观照的对象身上感受和确证自身生命的感性存在;(2)文学的审美价值通过价值主体由语言媒介所激发起的情感体验而实现,通过情感的体验传达获得审美愉悦;(3)文学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旨在满足人的精神生活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特点。但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也可写丑的事物。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也看到对丑的描写,比如阿Q,正是对他不好的一面的描写,使读者更加关注这一形象,更加对美的追求。 3.文学即人学。所谓的审美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就是从

2018“文学概论”答题

国家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 1. ( )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C. 表现论 2.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B. 实用论 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 。C. 文章和博学 4.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C. 文学 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思路。 A. 体验论 6.文学的狭义阐释是( ) 。 A.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 。 C. 文化论 8.文艺摹仿说以( )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 亚里士多德 9.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B. 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 E. 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10.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 ) 的文论倾向。B. 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D. 以语言论为基础 1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 ) 和观众。A. 作品 E. 艺术家 12.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 。A. 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B. 文学即文章 C. 文学即博学 D. 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1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 。A.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 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C. 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D. 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 14. 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衍意层、语言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一层至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 B. 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 15.以暗示方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文本是( )文本。A. 象征型 16.大众文化文本与高雅文化文本不同,它的主要特征有( ) 。A. 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B. 故事的类型化C. 文体的流行性D. 文体的模式化E. 观赏的日常性 17.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C. 蕴藉 18.高雅文化文本着力书写知识分子的( )趣味。B. 个性化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 ) 文本。B. 再现型 19.高雅文化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的个体理性沉思、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它往往具有如下特征( )。B. 语言形式创新 C. 社会关怀 E. 个性化趣味 20.语言层是文学文本的具体语言构造,主要包括语音、、辞格和语体等具体层面。 A. 文法 21.文学文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一些层面: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余意层、衍意层,其中( ) 应为第一层。A. 语言层 22.文学文本通常包含这样一些层面()。 A. 语言层B. 形象层C. 衍意层D. 意蕴层E. 余意层

文学概论答案(专科)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1、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1)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 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对于文学我们通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在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就是自足,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视角)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2)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3)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 2、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可以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学中,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达的意义--"我爱这土地",就必须专心阅读他写的全部诗句,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是无法知晓他内心要说的东西的。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都必须通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通过语言系统并且在语言系统中,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所以,语言是文学的又一基本属性。文学的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文采"。这里的"文采",约略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语言的形式美。这与西方的"美的艺术"中的"美"的含义是相通的。 文学的语言与普通的消息性语言或科学语言不同,不只是要传达消息或者表述概念,而是要充分地运用语言本身的特性而造成富于美感效果的组织。在这个意义上文学并不是要泛指一切语言性符号,而是特定地指具有一定文采的语言性符号。《我爱这土地》的"文采",正突出体现在:它的语词和语句的独特选择和组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效果。诗人设想自己是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表明它的喉咙并不圆润、清亮、婉转,而已遭受挫折,所以是受损伤的喉咙。那么,这受损伤的喉咙急切地要歌唱什么呢?紧跟着是三个"这......"式排比句:"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里的排比句富有文采,而且成功地渲染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炽热的情感。 在文学中具有一种普通性。诗如此,小说、散文和剧本也是一样。这表明,文学具有一种语言蕴藉属性,它可以通过表层意义而呈现深层意义。语言蕴藉,表示文学作品语言的蕴藉深厚状况,是说一种具体的语言表达可以蕴藉着多重不同的意义。文学正具有这种语言蕴藉性。

文学语言的特点

摘要 语言有文学语言和非文语言之分,其区别就表现在各自不同的特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文学语言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目前文论界和修辞界尚无定论,对文学语言特征一些主要特征的归纳尚有争议,笔者倾向于较为常见的五性说,本文试图在当代学者对文学语言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以及独创性做一浅析和归纳。 关键词:形象性,情意性,音乐性,丰富性,独创性

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指的是广义文学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文学则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1]与之相对应,“文学语言”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广义的文学语言,作为语言学上的一个术语,是指一切加工规范的全民语言。它包括科学技术、新闻政论、公文事务以及文学作品等所运用的书面语言。而狭义的文学语言仅指作家作品所用的语言,即“文艺语言”,也称之为文学作品的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文学语言的特点。 确定了文学语言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对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加以区分。在甄别这二者的过程中,文学语言的特点也随之明晰。有研究者认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认为它们在各自的领域范畴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则和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规范、凝练为主要特点;而后者则有更广阔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征。[2]文学语言虽然允许有某种灵活变通不尽遵守语言常规的地方,但事实上文学语言并没有在普通语言之外,另创一套语法和词汇系统。它使用的还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那套语言。[3]文学作品不过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4]文学语言就是为了构建一个特殊的审美目的服务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学语言要在语言的一般交际功能的基础上执行一种特殊的艺术功能或美学功能,以语言文字为物质材料和表现工具,来刻画形象,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通过形象思维,反映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给读者以美感教育。也就是说,它在传达一般信息之外,还要传达审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便体现出它的一些深层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是指文学语言手段的形象化特征,即以文学语言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抒情所形成的可见、可闻、可感等富有具象性、体验性的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学语言的的首要特征。[5]文学语言如果不具备形象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

论文学语言的审美 [ 摘要] 作为承载主题意蕴的文学语言来说,其审美的特性,是一种高级的组合方式和物化过程。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言语的功能加以审视,阐析文学语言的审美表现,这对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 关键词] 文学;语言;审美 各类艺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塑造具有审美意义的鲜明活脱的艺术形象为其主要任务的。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评判。但所用的物质材料以及相关的艺术手段各不相同。如建筑艺术直接用砖石土木、钢筋水泥来塑造形象,音乐则是借助于一定的节奏、旋律、音响,绘画是靠色彩、线条、光影等手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这一艺术媒介构成了文学与其他艺术性质上的区别:不管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或是造型艺术,都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使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受到形象。而文学必须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由文学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在作家的意向引导下,间接地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魅力。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是道过文学语言塑造的鲜明、独特的形象,在作品与读者间的思想交流中实现的。因而,我们只有了解文学语言的美学特性,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文学审美规律。 高尔基曾以“不是蜜,但是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民间谚语,形象地说明语言的巨大表现力。的确,无论是广漠无垠、色彩纷皇的客观世界,还是精细隐微、丰富复杂的主观情感,无一不可借助语言表现

出来。构成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它是一种个性得到高度薄重、情感享受充分自由、主观被尽量物化了的语言,是一种美的语言。我们把文学语言的美分解为风格美、形象美、通俗美、整体美,并从这四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一粗略的分析和说明。 一、风格美 语言风格美指作者在使用文字语言时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的艺术倾向与格调。语言的风格美是极其多样的,或质朴,或华丽,或隽永,或明快,或洗炼,或缜密,或飘逸,或幽默,或沉郁等。如钱钟书《围城》:“从早晨起,空气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外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半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阵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像揭去了盖。”作家语言的风格的形成,除了由于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客观因素以外,也与作家本身的性格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有关。 语言有朴素和华丽等不同风格。比较而言,人们更喜欢朴素的语言风格,因为朴素的语言是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具有“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有“村姑戴野花”的纯真美。许多作家、艺术家都十分推崇朴素美,“美在朴素中,这是一个真理”(高尔基)。“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语言的朴素美,从根本上来说,还必须求之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挚、淳朴。高尔基指出:“真实和朴素是亲姊妹,美丽是第三个妹妹。”有了纯真质朴的情感,再辅之以平淡朴实的文笔,文章才能闪耀出语言美的艺术光辉。如晓风的散文《也是水湄》:

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2008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 110,2008 第24卷J O URNAL OF E D UCAT I O NAL I NST I TUTE O F JI L I N PR O V I NCE Vol 124(总178期) Tot a l No 1178 收稿日期:2008—07—20 作者简介:张海红(197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 实践。 论文学翻译中对原文语言形式特征的再现 张海红 1、2 (11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1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语言形式是文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了文学作品审美或诗学功能,是文本的文学性赖以生成的基础,因此,文学翻译家必须善于发现源语文本中富有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洞悉其中蕴含的诗学或文学价值,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语言形式特征,使目的语文本读者感受到原作的丰姿。 关键词:语言形式;文学性;文学翻译;再现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8)10—0093—03 翻译是一个从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的转换过 程,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换的,既包含源语文本要传达的思维内容、信息,还包含传达这些信息内容所凭借的语言形式及其所映射出的语言使用者所持的特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既包含语言使用群体的共有思维方式,又包含语言使用个体的特有思维方式;二者的结合,尤其是后者,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原文作者区别于同一种语言其他作家和不同语言作家的特有的写作风格。 显然,信息内容是文学翻译的要点,但语言形式也不是文本内容的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文学作品中,语言形式对于文本思想内容的体现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形式也赋予了文学作品审美或诗学功能,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语言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或诗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差别主要就在于各自的交际目的的不同。Ca mer on 认为,诗学语言和非诗学语言的区别并不在于语言运用本身,而在于运用 语言的目的。诗学语言的目的就是虚拟现实。[3] 非诗学语言以传递信息为目的,语言媒介的作用主要就是传递信息,为此目的,语言使用者往往会选择规范、常见、典型的表达方式,来保证自己所选择的语 言表达方式不至于妨碍接受者的理解。而诗学语言 的目的决定了在诗学语言中语言媒介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它本身就是文学或艺术审美的目的。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和文体学家认为,在诗学语言中,语言媒介或语言形式本身就是文学的目的,正是由于语言形式的“文学性”决定了文学存在的主要价值。Fowler 指出,与非诗学的语言运用不同,文学“是对语言的一种创造性的运用”(1986:13)和“对陈规旧习的抵抗”。(1986:19)Shkl ovsky 认为,诗学语言旨在使人们感知事物,而非诗学语言旨在使人们了解事物。艺术的目的是传递事物被感知而不是被了解时的感觉。艺术的技巧就是要使事物“陌生化”,使形式变得难解,加大感知的难度和长度,因为感知的过程就是审美目的本身,必须要予以延长。(1986:55)关于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陌生化”,Fowler 指出,在日常交际中,“符号是透明的、一目了然的、简单化的”;“我们在识别意义时,无需对它们进行仔细的审视”;而“陌生化则是运用某种策略,以迫使我们审视和玩味”。(1986:41-2)可见,诗学或文学语言与非诗学语言不同,追求的除了信息内容的表达之外,还要设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语言表达方式本身上来。Mukar ovsky 指出,诗学语言的功能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话语加以前景化。 3 9

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文学的典型审美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性格。文学典型呈现如下美学特征: 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黑格尔认为:“性格的特殊性中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方面作为统治方面”,它就是能“把一切都融贯成为一个整体的那种深入渗透到一切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所言所行的同一泉源,从这个泉源派生出每一句话,乃至思想、行为举止的每一个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人物性格的最基本方面可以形成这个人物个性的“总特征”。 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这种“总特征”。他自己一贫如洗,他就想“我儿子会阔得多啦”,骂了别人,觉得自己胜利了。他头上有癞疮疤,人家拿他开玩笑,开始他“怒目而视”,后就对人说:“你还不配”。他被人打了,他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他又心满意足地走了。直到最终人家要杀了他了,他还为状纸上的圆圈画得不圆而羞愧,后来他想“孙子才画得很圆很圆呢”,于是他睡着了。阿Q的许多行为都与他的“精神胜利法”息息相关。有人发现,阿Q的性格中竟有十组矛盾着的侧面:

(1)质朴愚昧但又圆滑无赖;(2)率真任性而又正统卫道;(3)自尊自大而又自轻自贱;(4)争强好胜但又忍辱屈从;(5)狭隘保守但又盲目趋时;(6)排斥异端而又向往革命;(7)憎恶权势而又趋炎附势; (8)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9)敏感禁忌而又麻木健忘;(10)不满现状但又安于现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性格内涵。 然而阿Q并不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这些-矛盾着的侧面,都是一个被压迫的奴隶,带着其“精神奴役的创伤”,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的必然的反应,而每一种性格特征后面,都能透射出一道历史的折光,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文学典型就是这样,在鲜明的整体特征和丰富的局部特征的展示中,成为一个立体的“圆整人物”,成为显示出无穷魅力的个性。 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宝钗的“世故圆滑”,像王熙凤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这些典型的“总特征”,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成为一个鲜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 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展现了女人——这种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妻性、女儿性的全部丰美的意蕴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已经发展到要塑造性格复杂丰满的“圆整人物”的阶段。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典型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典型独特的审美效果。典型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创造的艺术形象,因而分外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一颗心显得那样晶莹、那样高洁、那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_(1)

胡壮麟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翻译表 1. 语言的普遍特征: 任意性arbitrariness 双层结构duality 既由声音和意义结构 多产性productivity 移位性displacement:我们能用语言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2。语言的功能: 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济功能:interpersonal 行事功能:Performative 表情功能:Emotive 寒暄功能:Phatic 娱乐功能recreatinal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3. 语言学linguistics:包括六个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音位学phonology 形态学Morphology 句法学syntax 语义学semantics

语用学pragmatics 4. 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Ferdinand de saussure 提出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对之一:语言与言语language and parole ,语言之语言系统的整体,言语则只待某个个体在实际语言使用环境中说出的具体话语 5. 语法创始人:Noam Chomsky 提出概念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displacement. one of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 we can easily teach our children to learn a certain language b. we can use both 'shu' and 'tree' to describe the same thing. c. we can u se language to refer to something not present d. we can produce sentences that have never been heard befor e. 2.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language? a. interpersonal b. phatic c. informative d.metallingual 3.The function of the sentence "A nice day, isn't it ?"is __ a informative b. phatic c. directive d. performative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 一般说来,语言是一种有规则的系统结构,是一种代码。它由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可用来表达语义。同时,语言又是一个用于交际的系统,可以运用不同的代码形式来指称具体的和抽象的东西,并可创造具有交际价值的信号。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译者不得不做出选择:一是放弃与语境息息相关的交际价值而保持形式上的等值;一是放弃与语境无关的纯语义等值而保持交际功能等值。这种选择事实上是在“逐词译”与“意译”之间做出的选择。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选择就是意义。对于译者来说,在做出选择之前,必须弄清楚翻译的目的,同时要明白哪些语言形式可以使预期的目的得以实现。在这一点上,Halliday 提出的功能语言学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切入点。 Halliday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语言使用。这三个因素是:语场、语旨、语式。这三个因素是情景语境的组成部分,称为语域变体。语场指的是正在发生什么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是什么,透过动词类型、主动被动结构、过程参与者等得以体现。语旨指的是谁是交际者,他们的基本情况、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透过语气动词和副词,譬如“但愿”、“应该”、“可能”和评价词汇,譬如“可爱”、“恐怖”等予以体现。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透过语句结构和词汇的连贯方式予以体现。语场、语旨和语式跟语言三个纯理功能相互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而语式则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语篇功能是三大功能中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研究语篇必须联系其语境,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通常都是先有语境,才会有语篇。语境与语篇是互相依存的;特定的语境要求特定的语篇,特定的语篇创造了特定的语境。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要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意义,在英语中可以说" Close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please.""Please close the door." "Can you close the door?" "Will you close the door?" "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door?"等等。这些可能被选择的形式除了表示“要求某人关门”这一基本的概念意义外,

应有语言学术语翻译整理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dividual Variations Cognitive Variables strategies of learning styles of learning Affective Variables Attitude Motivation Personality Sociocultural Variables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acquisition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intensive courses oral-aural method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ructuralism socio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ism cognition and psycholinguistics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rpus linguistics cultural anthropology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ethno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ecology language and media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 language planning language policy languag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lexicography linguistic theories literature,rhetoric and stylistics literacy minority language and cultures 母语习得 二语习得 个体差异 认知变量 学习策略 学习风格 情感变量 态度 动机 性格 社会文化变量 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 跨学科视角 习得 学得 应用语言学 强化课 听说教学法 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TEFL)结构主义 社会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人工智能 双语现象和多语现象 认知与心理 计算语言学 语料库语言学 文化人类学 文化语言学与人种语言学 话语分析 教育技术 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生态 语言与媒介 专门用途语言 语言规划 语言政策 语言测试与评估 词典学 语言理论 文学、修辞和文体论 读写能力 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语言学与翻译学的关系 [Abstract]Die Feststellung, da bersetzen ohne linguistisches Wissen nicht m glich ist, erübrigt sich von selbst. Auch die Tatsache, da dieses Wissen in mehreren Sprachen vorhanden sein mu, kann als trivial angesehen werden. Somit hat die Linguistik bereits ein weites Feld von Ph nomenen, die sie beschreiben kann, sei es bei der Ausbildung von bersetzern (die in der Regel auch w hrend der Ausbildung unabh ngig vom Grad ihrer Fremdsprachenbeherrschung weitere Sprachkenntnisse erwerben), sei es im Hinblick auf Mehrsprachigkeit in all ihren Erscheinungsformen (nebenordnend, vermischend oderzusammengesetzt und unterordnend). [Key words]Sprachwissenschaft,bersetzung,linguistischen Modellen I. Einleitung Da die F higkeit zum bersetzen jedoch mehr erfordert als gute Fremdsprach- beherrschung, und da bersetzen alles andere ist als eine blo e Umkodierung ist mittlerweile zu einer Binsenweisheit geworden, die sich jedoch leider noch nicht bei allen an einer bersetzung Beteiligten herumgesprochen hat. Bei Wilss findet sich folgende Anekdote: “Verbürgt ist die Weisung eines Bonner Ministerialbeamten an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

国开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形考测验(第一至第九章)答案 第一章章节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的狭义解释是()。D.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2.文学的原初含义是()。A.文章和博学 3.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A.亚里士多德 4.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倾向。C.实用论 5.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狄尔泰从生命体验视角入手思考文学问题,体现了一条明晰的“()” 思路。B.体验论 6.()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A.表现论 7.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 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A.文化论 8.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这是一个重要的 标志性事件。A.文学 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 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 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D.文学即博学 2.文学文化论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它是一种()的文论倾向。 A.以语言论为基础 D.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3.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 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 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 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 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