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_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_杨仁发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_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_杨仁发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_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_杨仁发

摘要: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3~2010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的显著性,服务业聚集显著提高地区工资水平,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明显。(3)从制造业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而Porter 、Jacobs 外部性效应显著,但Porter 负外部性效应远大于Jacobs 正外部性效应。

关键词:产业集聚

地区工资水平

拥挤效应

共同集聚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区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职工

平均工资最高为上海市的71875.36元,最低为鄂州市的13818.39元,两者相差4.2倍,而在2000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8531元,鄂州市为6837元,两者相差1.7倍。目前地区工资差距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面临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地区工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Fleisher 和Chen (1997)、Raiser (1998)、万广华等(2005)、张建红等(2006),这些学者从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地理位置等方面对我国地区工资或收入差距的形成与原因进行分析。万广华等(2005)认为,全球化对于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很大并在逐渐加强,资本成为影响地区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减弱。张建红等(2006)认为工资体制、所有制改革、地方保护、对外开放、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和差距均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运用新经济地理学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Mion 和Naticchion (2005)、Fingleton (2006)、刘修岩等(2007)、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张文武和梁琦(2011)。Mion 和Naticchion (2005)认为意大利就业密度和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均具有正向显著性。Fingleton (2006)运用英国工资数据对比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方程,结果发现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方程的解释力更为显著。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就业密度对工资水平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张文武和梁琦(2011)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集中度上升会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目前各省份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可能进一步扩大地区收入差距。三是运用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

*

——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杨仁发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0YJC790331)、“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2YJA790082)以及欧盟—中国合作项目“URBACHINA (SSH.2010.4.1-3),WP2,2011-2015”的研究成果。作者感谢南开大学刘纯彬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Peter W Daniels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维祥教授、王庆喜博士的帮助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城市经济学的空间集聚理论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Glaseser和Mare(2001)、Ciccone(2002)、Combes等(2003)、范剑勇(2006)、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范剑勇(2006)认为,非农产业规模报酬递增地方化是产业集聚的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对地区差距产生持久的影响。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研究发现,产业内集聚对提高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作用,而产业间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显著。

从上述研究来看,对于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基于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进行的,这样则导致无法较好地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工资不平衡的地理分布这一事实,从而使得许多研究并没有找到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和地区工资差距的内在联系。从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来看,对于解释地区工资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较为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更多的研究是基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等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探讨地区工资差距形成原因较少,已有的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对地区工资水平进行分析的文献更多的是从制造业集聚这单一角度进行的,并没有从更多其他行业产业集聚的角度进行。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在我国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形成了大量的制造业集聚(刘修岩等,2007;韩峰、柯善咨,2012)。同时,我国服务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也形成了大量的服务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大中、陈福炯,2005;陈建军等,2009),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不同行业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以期能从合理制定产业政策的方面缩小地区工资差距。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以2003~2010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尝试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与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不同,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空间集聚理论,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存在的原因提供一个新的解释。(2)本文从不同行业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产业间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差距的效应大小。(3)本文进一步以制造业集聚为例,分析产业集聚三种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的效应,以解释为什么在没有产业拥挤效应情况下我国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希望能从产业集聚的角度为缩小地区工资差距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以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与计量模型设定;第三部分是计量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第四部分是计量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是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外部性效应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启示。

二、理论分析与计量模型设定

(一)理论分析

本文借鉴Crozet和Koenig(2005)、Mion和Nat?icchion(2005)的思想,推导一个理论模型来表示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①。假设有J个地区,人们的消费主要来自于制造业部门和服务部门②。制造业部门在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差异化生产,主要用于最终消费。制造品在垄断竞争市场中进行交易,存在一定的运输成本,这里假设运输成本为萨缪尔森的“冰山成本”,即1单位的最终产品从i地区运输到j地区,只剩余1/t ij。服务部门为本地区及其他地区服务,无运输成本。假定消费者的偏好是同质的且服从Cobb-Douglas偏好,对各种产品的需求服从CES子效用函数。

U j为消费者效用;n i为i地区的产品种类数量,由于存在规模报酬递增,产品均由垄断竞争厂商提供,则产品种类数量就是厂商数量;σ为产品的替代弹性;x ij为i地区的厂商在j地区的产品销售数量。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最优规划,可以得出j地区的消费者对i地区的产品最优需求量为③:

这里,p i为i地区的产品出厂价格;Y j为j地区的总消费支出;μ为消费者用于产品的支出比例;

为j地区的CES价格指数。

将所有地区对i地区产品的需求相加,可以得

U j=?

è

?

?

?

÷

i

n i x ijσ-1σ

σ

σ-1

,σ>1

x ij=

()

p i t ij-σ

m∈J

n m()

p m t mj1-σ

μY j=()p i t ij-σ()G jσ-1μY j

G j=é

?

ê

ù

?

ú

m∈J

n

m

()

p m t mi1-σ

1

1-σ

到i地区产品的总销售量。

接下来转向产品生产,假设经济中生产部门的投入都可用劳动进行衡量,这样只考虑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劳动自由流动,i地区代表性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f+c i q i)w i。这里,f为固定成本,c i为边际生产成本,q i为i地区代表性厂商的产量,w i为i 地区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

一方面,根据Abdel-Rahman和Fujita(1990)、Ciccone和Hall(1996)以及Combes(2000)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要素和技术在一个地区的空间集聚将促进该地区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将通过对边际生产成本影响,导致该地区生产要素回报提高;另一方面,Brakman等(2001)、Henderson (2003)、Brülhart和Mathys(2008)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大量厂商将集聚在同一区域内,可能出现盲目的过度集聚,并且随着土地、劳动、房价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业集聚效应将进入“非经济区域”,产生拥挤效应(congestion ef?fects),从而使得边际生产成本增加,导致该地区生产要素回报降低,因此,产业集聚与边际生产成本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基于此,本文假设i地区边际生产成本c i是产业集聚aggl的函数。

这里,θ为产业集聚水平对边际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γ、θ符号不确定,将取决于产业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大小。

在价格指数给定的情况下,假设所有厂商均确定自己产品的价格,这样,每个厂商面临的需求价格弹性将等于任意两种差异产品间的替代弹性,因此,i地区的代表性厂商的最优规划为:

由上式很容易得出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定价为p i=[σ/(σ-1)]c i w i,并进一步得到厂商最大化利润∏i=w i[c i q i/(σ-1)-f]。

当厂商允许自由进入和退出时,这时厂商的均衡利润为0,因此,厂商的均衡产量为:q?i=(σ-1)f/c i 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产品的需求量将等于产品的生产量,即x*i=q*i。

将p i=[σ/(σ-1)]c i w i和c i=γ(aggl)θ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这样,可以得到i地区工资水平决定方程。

两边取对数,

(二)计量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的理论分析,建立如下基本模型。

这里,i为地区,t为时间,wage为被解释变量,即工资水平,aggl为产业集聚水平,X n为其他控制变量,这里主要选取市场潜能(mp),人力资本(hr)、FDI占GDP的比重(fdir),ε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与空间集聚等理论,在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效应将降低边际生产成本,从而提升地区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当产业集聚出现拥挤效应时,将增加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和生活成本,降低地区生产效率,进而阻碍地区工资水平提高,因此,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将呈二次函数关系,这样,在基本模型中引入ln aggl的二次项,即:

根据Krugman(1991)、Duranton和Puga(2003)、陈建军等(2009)、贺灿飞等(2010)等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形成的动因和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制造业集聚的动因主要是基于原材料产地(减少运输成本)和劳动力市场共享,而服务业集聚的动因则主要是基于厂商间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并且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中,对知识和技术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不同行业产业集聚效应存在差异,从而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厂商边际生产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不同行业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是否存在差

x i=∑j x ij=∑jμ()p i t ij-σ()G jσ-1Y j

c i=γ(aggl)θ

Max∏i=p i q i-w i(f+c i q i)

j

μ()p i t ij-σ()G jσ-1Y j=(σ-1)f c i

?pσi=

c iμ

(σ-1)f

j

(G j)σ-1Y j t ij-σ

w i=σ-1

σt ij

é

?

ê

ù

?

ú

μ

(σ-1)f

1

σé

?

êê

ù

?

úú

j

(G j)σ-1Y j

1

σ

c1-σσi

w i=σ-1

σt ij

é

?

ê

ù

?

ú

μ

(σ-1)f

1

σé

?

êê

ù

?

úú

j

(G j)σ-1Y j

1

σ

[γ(aggl)]

θ(1-σ)

σ

ln w i=lnσ-1

σt ij

é

?

ê

ù

?

ú

μ

(σ-1)f

1

σ

γ

θ(1-σ)

σ

+1σlné

?

êê

ù

?

úú

j

(G j)σ-1Y j+

θ(1-σ)

σln(aggl)

ln wage it=β0+β1ln aggl it+β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β0+β1ln aggl it+β2(ln aggl it)2

+βn ln X n it+εit

异,这里,按照Paulo Guimar?es等(2000)、吉昱华等(2004)、孙浦阳等(2012,2013)的做法,从不同行业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制造业集聚(maggl)、服务业集聚(saggl)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因此,设立的基本模型将变为:

服务业中包含众多的细分行业,并且这些细分行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细分服务业行业特点,将服务业集聚进一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psaggl)、消费性服务业集聚(conaggl)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pubaggl)④,因此,将模型进一步修改为:

此外,地区工资水平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当前地区工资水平可能依赖于过去水平,为防止基本模型的设定偏差,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的滞后项,从而进一步得到地区工资水平的动态模型,将基本模型修改为:

同时对其他3个模型做也作相应的修改。

三、计量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方法

由于本文的模型中考虑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以及模型中选取的解释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为了得到一致无偏的估计量,一般采用工具变量法和广义矩估计法(GMM)。工具变量法一般难以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这样将影响模型的稳健性。因此,本文将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面板GMM估计适合于“大N小T”情况,本文正好符合这

种情况。另外,面板GMM估计有差分广义矩估计

(DIF-GMM)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两种方

法,由于差分广义矩估计估计量的有限样本特征较

差,特别是在滞后项与随后的一阶差分项存在弱相

关时,工具变量将变得较弱(Roodman,2006),而SYS-GMM方法是将方程的差分系统和水平系统结合在一起视为一个系统,从而提高估计的有效性,

因此,本文将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估计,

由于内生性回归系数隐含的偏误,为了增强计量结

果的准确性,需要检验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工具变

量的有效性,这里采用AR检验和Sargan检验。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地区工资水平(wage):这里选取城市职工平均

工资进行表示。在实际中,虽然工资水平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一些规制,但我国统计年鉴的工资包括计

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和补贴、各种津贴和其他工

资,因此,借鉴刘修岩等(2007)、刘修岩和殷醒民

(2008)、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张文武和梁琦

(2011)等做法,认为职工平均工资与各城市的企业

效益挂钩,这符合本文的要求。考虑各城市实际生

活成本因素的影响,本文以2003年为基期根据各城

市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城市职工平均工资进

行调整⑤。

2.核心解释变量

(1)产业集聚水平(aggl):目前有许多指标用来

衡量产业集聚水平,例如Gini系数、Hoover指数、El?lison-Glaser指数,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选取区位熵来衡量产业集聚水平,例如Keeble等(1991)、Donoghue和Gleave(2004)、程大中(2005)、刘军和徐康宁(2010)、陈国亮和陈建军(2012)、孙浦阳等(2012)。区位熵可以消除区域规模的差异因素,能真实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另外,这里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区位熵来衡量产业集聚水平,i地区r产业的区位熵aggl计算公式为:

这里,e ir表示i地区r产业的就业人数。本文采

用各自的区位熵表示制造业集聚(maggl)、服务业

集聚(saggl)、生产性服务业集聚(psaggl)、消费性服

务业集聚(conaggl)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pubaggl)。

(2)共同集聚水平:目前对于产业共同集聚衡

ln wage it=β0+β1ln mag gl it+β2(ln mag gl it)2

+β3ln saggl it+β4(ln saggl it)2+β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β0+β1ln mag gl it+β2(ln mag gl it)2

+βR ln Saggl R it+β

R

(ln Saggl R it)2+βn ln X n it+εit

R∈{psaggl,consaggl,pubaggl}

ln wage it=β0+?1ln wage it-1+β1ln aggl it

+β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β0+?1ln wage it-1+β1ln aggl it

+β2(ln aggl it)2+β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β0+?1ln wage it-1+β1ln mag gl it

+β2(ln mag gl it)2+β3ln saggl it+β4(ln saggl it)2

+β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β0+?1ln wage it-1+β1ln mag gl it

+β2(ln mag gl it)2+βR ln Saggl R it+β

R

(ln Saggl R it)2

+βn ln X n it+εit

aggl=(e ir/∑i e ir)/(∑i e ir/∑i∑r e ir)

量方法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本文借鉴陈国亮和陈建军(2012)的思想,根据产业集聚的区位熵指标,本文使用产业集聚指数的相对差异来衡量r产业与m产业的共同集聚水平,具体计算公式为:

这里,aggl r、aggl m分别为r产业与m产业的区位熵。该指数值越大,则说明r产业与m产业的共同集聚水平越高。

3.其他控制变量

(1)市场潜力(mp):根据Fingleton(2006)、Mion 和Naticchion(2005)、刘修岩等(2007)、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等的研究经验,市场潜力对地区工资差距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市场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可获得的整体市场规模,因此,本文将考虑市场潜力的因素,但是对于市场潜力的度量,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测算方法,最为常见的是Harries(1954)提出的“市场潜力函数”和Redding和Venables(2004)构建的Ma和Sa指标。这里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以及Ottavia?no和Pinelli(2006)认为,在一国范围内,由于贸易的

自由流动,区分Ma和Sa指标意义不大,而且Head和Mayer(2006)将它们进行比较,认为与Harries(1954)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使用Harries (1954)函数进行衡量⑥,计算公式为:

这里Y为城市国内生产总值;d ij为i城市到j城市的距离,本文采用i城市行政中心到j城市行政中心之间的欧式直线距离,使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形数据库,通过使用Arcview3.3软件进行整理得到;d ii 为i城市的内部距离,本文根据刘修岩等(2007)方法取城市区域半径的2/3作为内部距离,即:

这里area i为i城市的区域面积。

(2)人力资本(hr):刘修岩等(2007)、张文武和梁琦(2011)等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人力资本加入到模型中。对于人力资本的衡量学术界一直没能达成一致的看法,这里借鉴面临数据约束下的做法,选取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来衡量。虽然每万人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不能准确度量地区人力资本,但在本文中只是一个控制变量,主要用来减少核心变量的遗漏变量偏误。

(3)FDI/GDP(fdir):一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

(FDI)不仅可以增加地区的物质资本存量,还将通

过技术溢出效应对地区工资水平产生影响,这里,

考虑到各城市本身大小的差异,本文使用FDI/ GDP来进行衡量,且根据各年度汇率中间价将外商直接投资调整为人民币计价。

(三)数据来源

本文在数据可获得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除

去数据严重缺失的城市外,选取2003~2010年我

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分析。数据

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2011年)、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4~2011年)以及部

分城市的统计年鉴,本文对个别缺失的数据采用

插值法进行补充。各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主要

来源于各省份及各城市历年统计年鉴。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系统GMM估计结果

本文首先对制造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对地区

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系统GMM估计,具体结果见

表1中的模型(1),这作为本文的基本模型。为了

增强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对模型设定的合理性和

工具变量的有效性分别进行AR(2)检验和Sargan

coaggl=1-|

|aggl r-aggl m/(aggl r+aggl m)

mp i=∑i≠j Y j/d ij+Y i/d ii d ii=23area iπ

表1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计量结果

解释变量

ln mag gl

ln saggl

(ln mag gl)2

(ln saggl)2

ln mp

ln hr

ln fdir

cons

Abond test

for AR(1)

Abond test

for AR(2)

Sargan test

样本数

被解释变量ln wage

整体服务业

模型(1)

-0.1223***

(-3.30)

0.0638*

(1.84)

-0.0203

(-1.31)

-0.0066

(-0.27)

0.2184***

(7.06)

0.0915***

(5.16)

0.0058*

(1.86)

0.0997

(0.64)

-3.6631

[0.000]

-1.2044

[0.228]

28.8248

[0.264]

1566

模型(2)

-0.1391***

(-3.72)

-0.0309

(-1.19)

0.2207***

(7.33)

0.0913***

(5.14)

0.0057*

(1.84)

0.0747

(0.49)

-3.413

[0.000]

-1.2069

[0.227]

28.3938

[0.287]

1566

模型(3)

0.0895*

(1.69)

-0.0029

(-0.06)

0.2082***

(6.59)

0.0802***

(4.81)

0.0056*

(1.85)

0.0930

(0.62)

-3.976

[0.000]

-1.2045

[0.228]

31.9104

[0.214]

1566

生产性

服务业

模型(4)

-0.1286***

(-3.46)

0.0234

(1.58)

-0.0239

(-1.62)

-0.0129

(-1.34)

0.2240***

(7.46)

0.0909***

(5.07)

0.0059*

(1.85)

0.04685

(0.31)

-3.4412

[0.000]

-1.2034

[0.228]

28.7274

[0.276]

1566

消费性

服务业

模型(5)

-0.1309***

(-3.44)

0.0441**

(2.23)

-0.0227

(-1.50)

-0.0059

(-0.54)

0.2071***

(6.58)

0.0788***

(4.37)

0.0036

(1.12)

0.1013

(0.66)

-3.4523

[0.000]

-1.2164

[0.224]

21.6856

[0.461]

1566

公共性

服务业

模型(6)

-0.1383***

(-2.76)

0.1021***

(2.90)

-0.0031

(-0.13)

-0.0424

(-1.45)

0.3579***

(7.21)

0.0829***

(5.11)

0.0091***

(2.99)

0.1164

(0.76)

-3.2085

[0.001]

-1.2082

[0.227]

26.7954

[0.318]

1566注:表中圆括号内为Z统计值,方括号为p值;***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模型为twostep。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设立是合理的,使用的工具变

量是合适的。另外,本文还在去除一个变量的情形

下分别进行系统GMM估计,具体结果见表1中的模

型(2)和模型(3),与基本回归结果相比,制造业集

聚、服务业集聚回归系数的符号高度一致,只是在

数值大小和显著性有所改变。

在制造业集聚方面,从模型(1)的回归结果看,

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显著性,影

响系数为-0.1223,而制造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的

二次函数关系不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没

有产生拥挤效应,这也与仅制造业集聚进入计量方

程中所得结论一致。同时,从制造业与细分服务业

聚集回归模型(4)、模型(5)和模型(6)来看,制造业

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均为负,影响系数大小

基本相同,与制造业集聚二次函数关系依然不显

著,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没有产生拥

挤效应。而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

负这一结论与之前的多数研究结论不一致⑦,例如Helsley和Strange(1990)、Blasio和Addario(2005)、Guiso和Schivardi(2007)研究认为,随着要素和技术的集聚,厂商将会实现内部规模经济以及通过知识

和技术溢出效应,将会提高该地区劳动生产率,从

而提高工资水平。同时,Henderson(2003)、Rosen?thal和Strange(2004)运用企业微观数据研究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行业的工资水平。但是本文认为,在制造业集聚拥挤效应不显著的情况下,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为负的情况符合我国的实际,主要从两方面尝试进行解释:一是从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来看,我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属于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对劳动力技术进入门槛很低,这就造成我国能够提供大量低技术劳动力,制造业集聚反而使得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业集聚地区转移,这样就容易造成制造业集聚地区劳动力过度供给,从而使得制造业集聚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二是从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大国”,但是离“制造强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同时,制造业集聚没有发挥产业集聚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反而使得制造企业在同一地区进行激烈相互竞争,因此,制造业的“三低”和过

度竞争将决定我国制造企业较低的利润空间,也就造成地区工资水平较低,所以,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将为负的显著性。

在服务业集聚方面,服务业聚集显著提高地区工资水平,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也没有产生拥挤效应,说明服务业聚集发展有利于减少地区工资差距,主要是由于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行业竞争所决定。在我国产业发展初期中,制造业几乎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原则,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进入2001年以后,特别是样本期,服务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时期⑧,而且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门槛相对更高,这样,服务业集聚发展就会引起劳动力存在一定的供给缺口,这种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将提高服务业集聚地区的工资水平。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服务业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技术含量较高,服务企业间的专业技术差异较大,服务业的集聚使得企业间的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较大,从而提高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工资水平。

从细分服务业集聚来看,细分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各不相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不显著,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一定的影响,公共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作用最大,对于原因本文尝试进行解释,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并且近几年从增加值比重的角度来看发展很缓慢,几乎处于停滞发展⑨,另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也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验证了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消费性服务业特别是房地产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这就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且对劳动力要求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这样就造成劳动力的供给不能满足对劳动力的需求,这种对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将会提高地区工资水平。公共性服务业主要是面对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需求的服务,这些行业对技术和知识的要求较高,甚至有些是垄断性行业,这就使得公共性服务业集聚较高的地区工资水平较高。

在其他控制变量方面,市场潜力对地区工资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这与绝大多数研究结论一致(Mion and Nalicciohi,2005;刘修岩、殷醒民,2008)。人力资本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张文武和梁琦(2011)研究结论相同。外商

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除模型(5)外均有促进作用,但是影响系数较低,这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二)考虑共同集聚的系统GMM估计结果

上述分析中只考虑单个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在实际中,有可能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影响。Andersson (2004)、陈建军和陈菁菁(2006)等研究认为,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空间分布来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协同性。陈国亮和陈建军(2012)研究发现,从行业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共同集聚逐渐呈上升的趋势,产业关联关系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因此,有必要探讨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作用。本文使用制造业集聚水平与服务业集聚水平的相对差异大小来衡量产业共同集聚水平,同样使用系统GMM估计产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具体计量结果见表2。

从计量结果看来,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作用,但是作用系数比服务业集聚作用系数要小较多,但这也说明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外溢效应存在,产业共同集聚可以提高地区工资水平,这里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同样没有产生拥挤效应。但从细分服务业集聚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显著。这里注意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有正向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显著,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作用,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它们之间的知识和技术外溢效应作用明显,制造业价值链得到明显提升,大大降低了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了地区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本文采用其他样本分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首先,考虑到样本中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样本,这可能导致计量结果出现偏误,例如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可能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变量,因此,本文将研究样本按照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划分,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大于400万和小于400万进行划

分,最后得到人口规模大于400万的城市有

118个,人口规模小于400万的城市有145

个,有6个城市⑩人口规模在样本期从小于

400万到大于400万,本文将这6个城市剔除

以保持样本的稳定和面板数据结构平稳。

同样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具体计

量结果见表3。

从计量结果看,在按人口规模划分的两类城市样本中,制造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

呈显著负相关,整体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

水平具有正的显著性,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

集聚均没有产生拥挤效应。而细分服务业

集聚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

显著不相关,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

务业集聚均与地区工资水平显著正相关,这

与前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只是在解释变

量的系数和显著性上发生改变,这说明前文

的计量结果的稳健性。这里注意到制造业

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

表2考虑共同集聚的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计量结果

解释变量ln mag gl ln saggl (ln mag gl)2 (ln saggl)2 ln coaggl (ln coaggl)2 ln mp

ln hr

ln fdir cons Abond test for AR(1) Abond test for AR(2) Sargan test 样本数

被解释变量ln wage

整体服务业

模型(1)

-0.1191***

(-3.24)

0.0929**

(2.20)

-0.0052

(-0.23)

-0.0065

(-0.29)

0.0512*

(1.72)

0.2217***

(7.17)

0.0917***

(5.16)

0.0059*

(1.87)

0.1023

(0.66)

-3.3532

[0.001]

-1.2045

[0.228]

28.3154

[0.287]

1566

模型(2)

-0.1006***

(-2.58)

0.1118**

(2.36)

-0.1187

(-0.62)

-0.0051

(-0.23)

0.0272*

(1.64)

-0.0443

(-1.43)

0.2215***

(7.09)

0.0937***

(5.27)

0.0061*

(1.93)

0.1051

(0.68)

-3.3537

[0.001]

-1.2034

[0.229]

28.3582

[0.286]

1566

生产性服务业

模型(3)

-0.1306***

(-3.65)

0.0129

(0.62)

-0.0293

(-1.59)

-0.0150

(-1.37)

0.0232*

(1.67)

0.2231***

(7.41)

0.0881***

(4.93)

0.0057*

(1.78)

0.0520

(0.34)

-3.3771

[0.000]

-1.2053

[0.2281]

28.5975

[0.278]

1566

模型(4)

-0.1265***

(-3.29)

0.0206

(0.84)

-0.0242

(-1.22)

-0.0106

(-1.56)

0.0352*

(1.74)

-0.0194

(-0.65)

0.2251***

(7.48)

0.0879***

(4.91)

0.0057*

(1.79)

0.0381

(0.25)

-3.3659

[0.001]

-1.2046

[0.228]

28.4219

[0.284]

1566

消费性服务业

模型(5)

-0.1437***

(-3.83)

0.0296**

(2.52)

-0.0401

(-1.43)

-0.0206

(-1.51)

0.0660**

(2.24)

0.2121***

(6.77)

0.0816***

(4.52)

0.0037

(1.15)

0.0690

(0.45)

-3.3724

[0.001]

-1.2183

[0.223]

24.3710

[0.358]

1566

模型(6)

-0.1433***

(-3.89)

0.0456*

(1.73)

-0.0339

(-1.20)

-0.0124

(-1.38)

0.1427***

(3.08)

-0.0632

(-1.57)

0.2005***

(6.31)

0.0791***

(4.38)

0.0039

(1.21)

0.1267

(0.82)

-3.4642

[0.001]

-1.2208

[0.222]

22.9219

[0.402]

1566

公共性服务业

模型(7)

-0.1561***

(-3.98)

0.0016*

(1.82)

-0.0248

(-1.32)

-0.0531

(-1.58)

0.0357

(0.83)

0.2238***

(7.11)

0.0929***

(5.05)

0.0059**

(1.87)

0.1103

(0.71)

-3.0969

[0.002]

-1.2086

[0.227]

26.8452

[0.314]

1566

模型(8)

-0.1602***

(-3.96)

0.0030*

(1.66)

-0.0304

(-1.21)

-0.0566

(-1.62)

0.0435

(0.90)

-0.0089

(-0.33)

0.2218***

(6.91)

0.0929***

(5.05)

0.0058*

(1.86)

0.1158

(0.75)

-3.0871

[0.002]

-1.2085

[0.227]

26.8940

[0.310]

1566

注:表中圆括号内为Z统计值,方括号为p值;***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模型为twostep。

在这两类城市中各不相同,制造业集聚对人口规模小于400万的城市工资水平具有更大的负作用,并且服务业集聚的作用更小,这在人口规模大于400万城市样本中刚好相反,这种现象进一步验证了前文分析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原因。

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市场潜力、人力资本与前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外商直接投资占GDP 比重在人口规模大于400万的样本城市中,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正向作用;在人口规模小于400万的样本城市中,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更

为注重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第二,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间在制造业、服务业、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也就会形成地区间在制造业集聚、服务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因此,本文将研究样本按照区域进

行划分,分为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

,划分

后东部城市为99个,中西部城市为170个。这里同样采用系统GMM 方法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4。

从计量结果来看,无论在东部城市还是在中西部城市中,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依然为显著负相关,整体服务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正相关,这与之前的所有研究结论一致,只是在系数和显著性上有所改变,这进一步说明之前研究结果的稳健性。这里注意到,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制造业集聚二次项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制造业集聚在东部城市产生了拥挤效应,且东部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制造业集聚水平高于这个“临界值”时将产生拥挤效应。根据回归结果可以计算出ln maggl “临界值”值为-0.3592,在样本中,ln maggl 高于这个“临界值”的样本为620个,占样本总量的78.28%。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负面影响在中西部城市更大,服务业集聚的作用在东部城市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同样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前文分析制造业集聚与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原因。

在细分服务业集聚方面,这里与之前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在之前分析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在东部城市样本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本文认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为:在东部城市中,制造业借助改

表3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计量结果的稳健性检验(1)

注:表中圆括号内为Z 统计值,方括号为p 值;***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模型为twostep 。

解释变量

ln mag gl

ln saggl

(ln mag gl )2

(ln saggl )2

ln mp

ln hr

ln fdir

cons

Abond test for AR(1)Abond test for AR(2)Sargan test

样本数被解释变量ln wage

整体服务业人口大于400万-0.0960**(-2.14)0.1642**(2.05)-0.0298(-1.51)-0.1394(-1.02)0.0037**(2.17)0.1169***(4.64)0.0176***(3.04)0.3435***(3.20)-3.0305[0.002]-0.3329[0.739]16.6269[0.384]706人口小于400万-0.1579***(-3.01)0.0616**(2.54)-0.0116(-0.52)-0.0113(-0.74)0.3595***(9.40)0.0376**(2.53)0.0004(0.13)-0.0543(-0.35)-2.9340[0.003]-1.0913[0.275]24.0011[0.274]824生产性服务业人口大于400万-0.1321***(-3.59)0.0256(0.56)-0.0383(-1.35)-0.0028(-0.06)0.0014*(1.71)0.1103***(4.51)0.0167***(2.97)0.3032***(3.65)-3.0680[0.002]-0.3083[0.758]18.7304[0.316]706人口小于400万-0.1649***(-3.17)0.0146(0.99)-0.0182(-0.82)-0.1116(-1.16)0.3632***(9.57)0.0384**(2.51)0.00006(0.02)-0.1093(-0.71)-2.9866[0.003]-1.0896[0.276]21.7084[0.290]824消费性服务业人口大于400万-0.1299***(-3.52)0.0121*(1.66)-0.0308(-1.44)-0.0555(-1.62)0.0072*(2.35)0.1019***(4.11)0.0149***(2.64)0.3411***(3.50)-3.1238[0.002]-0.2027[0.839]17.3305[0.352]706人口小于400万-0.1593***(-2.99)0.0107(0.44)-0.0172(-0.80)-0.0123(-1.06)0.3602***(9.34)0.0342**(2.15)0.0012(0.41)-0.1334(-0.88)-3.0293[0.003]-1.0916[0.275]21.6189[0.294]824公共性服务业

人口大于400万-0.1379**(-3.24)0.0079*(1.92)-0.0331(-1.62)-0.2395(-1.29)0.0119**(2.49)0.1067**

(4.14)0.0142***

(2.61)0.2361**(1.96)-3.1511[0.002]-0.1884[0.851]19.8198[0.302]706人口小于400万-0.2011***

(-3.43)0.0321*

(1.75)-0.0299

(-1.29)-0.0391

(-1.08)0.3758***

(10.09)

0.0398***

(2.62)

0.0015

(0.52)-0.0707

(-0.47)

-2.7779[0.006]-1.0867[0.277]

22.0009

[0.288]

824表4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水平计量结果的稳健性检验(2)

注:表中圆括号内为Z 统计值,方括号为p 值;***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模型为twostep 。

解释变量ln mag gl ln saggl (ln mag gl )2(ln saggl )2ln mp ln hr ln fdir

cons

Abond test

for AR(1)Abond test for AR(2)Sargan test

样本数

被解释变量ln wage

整体服务业东部-0.0707**(-2.06)0.1165*(1.71)-0.0984***(-3.50)-0.0436(-0.58)0.2361***(6.38)0.1199***(3.78)0.0151***(3.22)0.1364*(1.84)-3.1839[0.002]0.4236[0.672]7.7881[0.532]594中西部-0.1225**(-2.17)0.0478*(1.78)-0.0079(-0.32)-0.0081(-0.42)0.2413***(8.40)0.1029***(5.43)0.0178***(3.97)0.2389(1.37)-2.8918[0.001]-1.1925[0.233]17.8491[0.260]951生产性服务业东部-0.0624***(-2.80)0.0349*(1.67)-0.0896***(-3.93)-0.0498(-1.58)0.0579**(2.34)0.0628***(3.24)0.0128***(3.08)0.1693*(1.95)-4.2771[0.000]0.1379[0.890]8.7759[0.487]594中西部-0.1221**(-2.17)0.0157(1.25)-0.0111(-0.46)-0.0125(-1.37)0.2476***(8.98)0.1026***(5.43)0.0177***(3.98)0.1784(1.05)-2.8964[0.001]-1.1928[0.233]20.8238[0.234]951消费性服务业东部-0.0580**(-2.54)0.0149*(1.78)-0.0974***(-5.02)-0.0189(-1.30)0.0440**(1.87)0.0530***(2.71)0.0121***(3.11)0.2178**(2.28)-4.4314[0.000]0.1632[0.870]9.4389[0.445]594中西部-0.1120*(-1.94)0.1028***(3.91)-0.0056(-0.23)-0.0201(-1.52)0.2178***(7.26)0.0892***(4.77)0.0147***(3.36)0.3300*(1.86)-2.9618[0.001]-1.2017[0.230]18.4096[0.252]951公共性服务业

东部-0.0658**

(-2.43)0.0193*(1.82)-0.0818***

(-4.10)-0.0736(-0.54)0.0546**(2.25)0.0587***(3.26)0.0137***(3.34)0.1448*

(1.68)-4.2976[0.000]-0.0186[0.985]8.3784[0.496]594中西部

-0.1859***(-2.98)0.0830*(1.81)

-0.0368(-1.46)-0.0969(-1.51)0.2430***

(8.80)0.0951***(4.85)0.0162***(3.59)

0.2305(1.36)-2.8507[0.001]-1.2067[0.228]20.4965[0.241]951

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得到快速发展,远领先于中

西部城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东部城市进

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到中

西部城市,同时不断发展服务业,由于生产性服务

业与制造业间的产业关联作用,东部城市的生产性

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例如,2010年北京生产性服

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5%,远远高于中

西部城市,最先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

务业的高技术、高价值链、高附加值特点,不断发挥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逐渐提高劳动生产率,从

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而消费性服务业集聚与公

共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与

之前分析基本一致。

五、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

水平外部性效应分析

以上分析认为,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对

地区工资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并且没有产生拥挤效

应,即制造业集聚水平越高地区工资水平反而越

低,这与空间集聚理论不一致,根据已有的研究结

论,产业集聚将通过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劳动

生产率,进而提高工资水平。为什么在没有产生拥

挤效应情况下我国制造业集聚会对地区工资水平

有抑制作用?前文尝试给出初步解释,但是需要进

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尝试进一步解释。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聚效应的理论研究,

认为产业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同一产业内集聚效

应和不同产业间的集聚效应,并且与市场竞争程度

相关。一是MAR外部性,这是由Marshall(1890)、Arrow(1962)、Romer(1986)提出,被Glaeser等(1992)称为“MAR外部性”,该理论认为,同一产业

内的众多厂商集聚在同一地区,这样有利于知识和

技术在同一产业厂商间进行扩散,发挥知识和技术

溢出的外部性效应。同时,也认为,垄断比竞争更

有利于发挥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更有利于提高

技术产业创新,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地

区工资水平。二是Jacobs外部性,这是Jacobs

(1969)提出的,他认为,产业集聚的知识和技术溢

出效应主要发生在同一产业集聚之外,地区的产业

多样化集聚是推动地区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一个

地区的产业多样化集聚比单一产业集聚更能发挥

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同时,Jacobs还认为,高度

竞争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地区产业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地区产业增长,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三是Porter外部性,这是Porter (1990)提出的,他认为市场竞争比市场垄断更有利于产业创新,并认为同一产业的空间集聚比不同产业间的空间集聚更有利于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发挥。地区同一产业竞争更容易促进厂商将产业创新技术更快地运用和实施到实际生产中去,这样将更能促进地区产业增长,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

因此,产业集聚的3种效应的发挥与是否在同一产业集聚和市场竞争程度相关,这也将决定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这里假设市场竞争程度(com)是通过i地区边际生产成本c i与产业集聚的函数c i=γ(aggl)θ的弹性系数θ作用的,这里并不知道这种关系的确定形式,根据这3种外部性的条件,借鉴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做法,本文假定竞争程度与这3种外部性效应的函数为:

MAR=aggl/com、Jacobs=coaggl×com、Porter=ag?gl×com

这里com为产业竞争程度,根据Glasser等(1992)、Feldman和Audretsch(1999)、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彭向和蒋传海(2011)的度量方法,产业竞争程度的计算方法为:

该竞争指数值越大说明地区产业竞争程度越高,如果竞争指数值大于1,则说明该地区产业竞争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里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使用各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行计算。

因此,将计量模型设定为:

并进一步改为:

这里同样使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估计,将这3种外部性效应依次加入模型。具体结果见表5中模型(1)~(4),然后分析制造业与细分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外部性效应,具体结果见表5中模型(5)~(7)。

com=r地区i产业企业数量/r地区i产业增加值

全国i产业企业数量/全国i产业增加值

ln wage it=γ0+γ1ln aggl/com it+γ2ln aggl×com it

+γ3coaggl×com it+γn ln X n it+εit

ln wage it=γ0+γ1ln MAR it+γ2ln Porter it

+γ3Jacobs it+γn ln X n it+εit

从计量结果来看,Porte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为负显著性,并且作用系数较大,MA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有正显著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 外部性效应作用不显著。Porte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为负显著性,在所有模型中作用的系数远远大于Jacobs 外部性效应的大小,这说明目前在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和竞争程度较强的地区,由于厂商的激烈竞争容易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容易被模仿,技术创新效应低下,从而使得厂商创新积极性不高,这将不利于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甚至可能抑制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发挥,这样使得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停滞,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造成工资水平的下降。由于技术容易被模仿往往发生在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所以Porter 负的外部性效应说明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低且行业竞争很激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MA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说明在制造业集聚水平较高和垄断性较强的地区,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不明显,没有有效发挥专业化作用,对地区工资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也在一个侧面说明垄断将导致地区工资水平差距扩大。在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与消费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 外部性效应为显著促进作用,虽然作用系数较小,但这也说明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发展,特别是互补性和关联性强的产业间发展,将越有利于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这种厂商之间的邻近有利于厂商间频繁的知识接触和交流,极大方便粘性知识的传播和吸收,为创新提供知识供给,从而不断推动地区产业创新(彭向、蒋传海,2011),极大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地区工资水平。对于市场潜力、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占GDP 比重等控制变量与前文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3~2010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的显著性,服务业聚集显著提高地区工资水平,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在全国层面城市样本中,制造业集聚没有产业拥挤效应,但在东部城市中产生拥挤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明显。(3)从制造业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Porte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为负的显著性,MA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正作用,但作用系数较小,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 外部性效应作用不显著。(4)市场潜力、人力资本对地区工资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在我国目前阶段的作用系数较大;而外商直接投资占GDP 比重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基本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系数较低。

本文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1)在我国目前制造业集聚发展中,除东部地区外,其他地区应考虑从外部性效应着手,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制造业竞争程度,同时也应防止出现拥挤效应,鼓励制造业

表5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外部性效应计量结果

注:表中圆括号内为Z 统计值,方括号为p 值;***代表1%的显著性水平,**

代表5%的显著性水平,*代表10%的显著性水平;所有回归模型为twostep 。

解释变量

ln porter ln MAR ln jacobs ln mp ln hr ln fdir

cons

Abond test

for AR(1)Abond test for AR(2)Sargan test 样本数

被解释变量ln wage

整体服务业

模型(1)-0.0989***(-5.71)0.3311***(10.30)0.0642***(4.24)0.0052*(1.85)-0.2816*(-1.77)-2.3300[0.025]-0.6556[0.512]22.0160[0.396]1566模型(2)0.0068(0.49)0.3548***(9.25)0.0615***(4.48)0.0063*(2.31)-0.0558(-0.37)-2.3429[0.023]-0.3915[0.968]25.7526[0.310]1566模型(3)0.0751***(4.21)0.3355***(10.08)0.0559***(4.08)0.0053**(1.97)-0.3667**(-2.34)-2.3210[0.028]-0.0507[0.959]25.7292[0.314]1566模型(4)-0.1578***(-4.01)0.0016(0.27)0.0802*(1.67)0.3516***(9.40)0.0680***(4.30)0.0069**(2.32)-0.4066**(-2.38)-2.3484[0.022]-0.68441[0.494]24.8329[0.342]1566生产性服务业模型(5)-0.1033***(-4.02)0.0267(0.55)0.0034*(1.74)0.3454***(9.19)0.0721***(4.53)0.0072**(2.43)-0.4016**(-2.32)-2.3394[0.024]-0.6744[0.500]26.5490[0.289]1566消费性服务业模型(6)-0.1137***

(-5.96)0.0372(0.98)0.0356*

(1.69)0.3541***(9.48)0.0679***(4.32)0.0069**(2.31)-0.4108**

(-2.40)-2.3471[0.021]-0.5672[0.569]23.4193[0.361]1566公共性

服务业

模型(7)

-0.1144***(-5.42)

0.0395(0.89)

0.0286(1.27)

0.3528***(9.30)0.0710***(4.44)0.0072**(2.44)

-0.4225**(-2.45)-2.3438[0.023]-0.6800[0.497]24.1809[0.353]1566

产业升级,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

加值。而在东部地区,由于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

取措施促进制造业产业转移,特别加快对低技术及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努力为高技术制造业发展

集聚腾出空间,实现东部地区产业升级。(2)在服务

业集聚中,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特殊性以及对我国

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应采取各种政策促进我国服

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以发挥服务业

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尤其

在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已经初现,应

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3)在产业

共同集聚方面,尽管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集聚的Ja?cobs外部性效应比较小,但是对提高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应根据地区产业发展

优势,鼓励发展互补性和关联性强的产业集聚,提

高地区产业共同集聚水平。同时,应采取措施降低

制造业竞争水平,鼓励技术创新,保护知识产权。

(4)加大对地区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

促进人力资本发展,鼓励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同

时加强地区市场之间的联系,鼓励地区间的经济合

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市场潜力效应,逐渐提高地区

工资水平,不断降低地区工资差距。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责任编辑:蒋东生)

注释

①在新经济地理模型中最初本质解释的是地区制造业工资的差异,这里参考刘修岩等(2007)、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王海宁和陈媛媛(2010)、张文武和梁琦(2011)、谢长青和范剑勇(2012)等在运用新经济地理模型中的做法。

②这里将服务部门理解为除制造业之外的所有部门之和。

③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参见藤田昌久、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3~59页。

④在我国统计年鉴的14类服务业行业中,本文按照细分服务业的定义和特征,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归为生产性服务业,将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归为消费性服务业,将教育、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归为公共性服务业。这里争议较大的是房地产,国外学者一般将房地产归为生产性服务业,但是在我国,房地产主要面向居民居住消费,并且从我国投入产出表计算的中间需求率来看,不能将其归为生产性服务业。

⑤由于在这269个城市中有44个城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难以获得,这里使用该省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替代计算。

⑥关于市场潜力的衡量方法,国内外有的学者用地区GDP

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表示,例如Combes和Ovweman (2004)、Hanson(2005)、韩峰和柯善资(2012)。

⑦这里所得到的结论与多数结论不一致,但是与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所得到研究结论基本相同,例如谢长青和范剑勇(2012)、韩帅等(2012)。

⑧在2000年以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直高于服务业所占比重,但从2001年起,服务业占GDP比重(40.5%)首次超过工业所占比重(39.7%);从三次产业的增长率来看,也正好从2001年起,服务业增长率(10.3%)超过工业增长率(8.7%),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服务业从2001年起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⑨从全国来看,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14.61%,占服务业的比例为35.87%,而2010年分别为15.55%和35.96%,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出现下降。

⑩这6个城市分别为百色、抚州、廊坊、濮阳、清远、肇庆。

本文将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福建、江苏、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11个省份的城市划分为东部城市,将其余省份的城市划分为中西部城市。

参考文献

(1)Abdel-Rahman,H.M.and M.Fujita,1990,“Product va?riety,Marshallian Externallities and City Sizes”,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30,pp.165~183.

(2)Andersson,M.,2004,“Co-location of Manufacturing& Producer Services: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Work?ing Paper.No.08.

(3)Arrow,K.J.,1962,“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29,No.3,pp.155~173.

(4)Blasio,G.and S.D.Addario,2005,“Do Workers Bene?fit from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vol.45,No.4,pp.797~827.

(5)Brakman,S.,H.Garretsen and C.Marrewijk,2001,An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al Econom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Brülhart,M.and N.A.Mathys,2008,“Sectoral Agglom?eration Economics in a Panel of European Region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vol.38,No.4,pp.348~362.

(7)Ciccone,A.and Hall,R.,1996,“Productivity and the Density of Economic Activ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86,No.1,pp.54~70.

(8)Ciccone,A.,2002,“Agglomeration Effects in Europ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6,No.2,pp.213~227.

(9)Combes,P.,2000,“Economic Structure and Local Growth:France,1984~1993”,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47,No.3,pp.329~355.

(10)Combes,P.,G.Duranton and L.Gobillon,2003,“Wage Differentials across French Local Labor Market:Endow?ments,Skills and Interactions”,Processed LSE,London.

(11)Combes,P.and H.G.Overman,200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in Henderson,V.,Thisse,F.(Ed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Amsterdam:Elsevier-North-Holland,vol.4. pp.2845~2909.

(12)Crozet,M.and P.Koenig,2005,“The Cohesion vs Growth Tradeoff:Evidence from EU Regions(1980~2000)”,ER?SA Conference Paper,No.ersa05p716.

(13)Duranton,G.and D.Puga,2003,“Micro-foundation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Economies”in Henderson,V.and J-F. Thisse,eds.,Handbook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nomics,vol.4,New York:North-Holland.

(14)Feldman,M.P.and D.B.Audretsch,1999,“Innovation in Cities:Science-based Diversity,Specialization and Localized Compe?ti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43,No.2,pp.409~429.

(15)Fingleton,B.,2006,“Beyond Neoclassical Orthodoxy: A View Based on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d UK Region?al Wage Data”,Regional Science,vol.84,No.3,pp.351~375.

(16)Fleisher,B.and Chen,J.,1997,“The Coast-Noncoast Income Gap,Productivity and Regional Economic Policy in Chi?n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vol.25,No.2,pp.220~236.

(17)Glaeser,E.et al.,1992,“Growth in C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00,No.6,pp.1126~1152.

(18)Glaeser,E.and D.Mare,2001,“Cities and Skills”,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vol.19,No.2,pp.316~342.

(19)Guiso,L.and S.Fabiano,2007,“Spillovers in Industri?al Districts”,The Economic Journal,vol.117.No.516,pp.68~93.

(20)Hanson,G.H.,2005,“Market Potential,Increasing Re?turns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7,pp.1~24.

(21)Harris,C.,1954,“The Market as a Factor in the Local?ization of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vol.44,No.4,pp.315~348.

(22)Head,K.and T.Mayer,2006,“Regional Wage an d Employment Responses to Market Potential in the EU”,Regional of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vol.36,No.5,pp.573~594.

(23)Helsley,R.W.and W. C.Strange,1990,“Matching an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a System of Citie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vol.20,No.2,pp.189~212.

(24)Henderson,J.V.,2003.“Marshall’s Economies”,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53,No.1,pp.1~28.

(25)Jacobs,J.,1969,The Economy of Cities,New York: Random House.

(26)Keeble,D.,J.Bryson and P.Wood,1991,“Small Firms,Business Services Growth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Some Empirical Finds”,Regional Studies,vol.25,No.5,pp.439~457.

(27)Krugman,P.,1991,“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9,pp.483~499.

(28)Marshall,A.,1920,Principles of Economics,London: MacMillan

(29)Mion,G.and P.Naticchion,2005,“Urbanization Exter?nalities,Market Potential and Spatial Sorting of Skill s and Firms”,CEPR Discussion Paper,No.5172.

(30)O’Donoghue,D.and B.Gleave,2004,“A Note on Methods for Measuring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Regional Stud?ies,vol.38,No.4,pp.419~427.

(31)Ottaviano,G.and D.Pinelli,2006,“Market Potential and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Finnish Regions”,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vol.36,No.5,pp.636~657.

(32)Paulo Guimar?es,O.Figueiredob and D.Woodward,2000,“Agglome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ortugal”,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vol.47,No.1,pp.115~135.

(33)Porter,M.E.,1990,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

tions,New York:Free Press.

(34)Raiser,M.,1998,“Subsidizing Inequality:Economic Reforms,Fiscal Transfers and Convergence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vol.34,No.3,pp.1~26.

(35)Redding,S.and A.Venables,2004,“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Inequal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62,No.1,pp.53~82.

(36)Romer,P.M.,1986,“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94,No.5,pp.1002~1037.

(37)Roodman,D.,2006,“How to Do xtabond2:An Intro?duction to‘Difference’and‘System’GMM in Stata”,The Cen?ter fo r Global Development Working Paper Series,No.103.

(38)Rosenthal,S.S.and W.C.Strange,2004,“Evidence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in Hender?son,V.,Thisse,F.(Ed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Amsterdam:Elsevier-North-Holland,vol.4.pp.2119~2171.

(39)陈国亮、陈建军:《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40)陈建军、陈菁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11期。

(41)陈建军、陈国亮:《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

(42)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管理世界》,2005年第5期。

(43)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44)韩峰、柯善咨:《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管理世界》,2012年第10期。

(45)韩帅等:《产业集聚对教育回报与工资水平的影响》,《现代财经》,2012年第9期。

(46)刘军、徐康宁:《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7期。

(47)刘修岩、贺小海、殷醒民:《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地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9期。

(48)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10期。

(49)吉昱华等:《中国城市集聚效应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3期。

(50)彭向、蒋传海:《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地区创新: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4期。

(51)孙浦阳等:《产业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9期。

(52)孙浦阳等:《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世界经济》,2013年第3期。

(53)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54)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异研究》,《经济评论》,2010年第5期。

(55)谢长青、范剑勇:《市场潜能、外来人口对区域工资的影响实证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56)张建红、J.Elhorst,A.van Witteloostuijn:《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10期。

(57)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学(季刊)》,2011年第4期。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按照时间计算,每份简历通常只能得到招聘者几分钟的青睐,招聘人员会直奔主题,按照国际规范的简历格式,到特定的位置搜寻需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在教育背景的位置没有找到你就读的大学、学历和专业名称,那就意味着会花很多时间去寻找最基本的信息,而一旦在查找许多信息都很费劲的时候,难免会匆忙把你的简历放在非首选之列,甚至打入冷宫。就好像城市规划专业的简历,重点就该放在自身的专业优势上。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番禺区年龄:27岁 户口所在:江西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73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64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房地产:城市规划,房地产:建筑设计,生产/营运:IE 工程师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8000--1xx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重庆,四川 工作经历 时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07-14~至今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项目设计经理/负责人 工作描述:领导建筑、室内、景观、水、电、结构等各专业组成的团队跟进珠海区域公司的2个项目(中山-白朗峰项目:总建筑面积11.5万m2;中山-时代倾城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m2): 1、根据公司开发内容确定总图、指标及建筑单体、外立面设计、部品设计; 2、协调设计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设计质量和进度控制); 3、协调团队内各专业的设计对接及进度,组织团队的设计会审及互提资; 4、配合前期报审报建; 5、组织进行部品材料的定型定版; 6、组织施工图审查及资料小结; 7、工程施工后期的巡查监督及整改跟进。 离职原因: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10-01~xx-07-09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建筑师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_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_杨仁发

摘要: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集聚理论角度,利用2003~2010年我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的显著性,服务业聚集显著提高地区工资水平,且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力较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具有显著性作用,而制造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作用不明显。(3)从制造业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 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效应不显著,而Porter 、Jacobs 外部性效应显著,但Porter 负外部性效应远大于Jacobs 正外部性效应。 关键词:产业集聚 地区工资水平 拥挤效应 共同集聚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区间的工资差距逐渐扩大,201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职工 平均工资最高为上海市的71875.36元,最低为鄂州市的13818.39元,两者相差4.2倍,而在2000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工资为18531元,鄂州市为6837元,两者相差1.7倍。目前地区工资差距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成为我国经济协调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面临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地区工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政策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运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Fleisher 和Chen (1997)、Raiser (1998)、万广华等(2005)、张建红等(2006),这些学者从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地理位置等方面对我国地区工资或收入差距的形成与原因进行分析。万广华等(2005)认为,全球化对于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很大并在逐渐加强,资本成为影响地区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因素,而教育、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减弱。张建红等(2006)认为工资体制、所有制改革、地方保护、对外开放、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和差距均有一定的影响。二是运用新经济地理学进行研究,主要代表有Mion 和Naticchion (2005)、Fingleton (2006)、刘修岩等(2007)、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张文武和梁琦(2011)。Mion 和Naticchion (2005)认为意大利就业密度和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均具有正向显著性。Fingleton (2006)运用英国工资数据对比分析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方程,结果发现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方程的解释力更为显著。刘修岩和殷醒民(2008)研究发现,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就业密度对工资水平具有非线性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张文武和梁琦(2011)认为,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集中度上升会提高地区收入水平,目前各省份人力资本分布不均衡可能进一步扩大地区收入差距。三是运用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 * ——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杨仁发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0YJC790331)、“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2YJA790082)以及欧盟—中国合作项目“URBACHINA (SSH.2010.4.1-3),WP2,2011-2015”的研究成果。作者感谢南开大学刘纯彬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Peter W Daniels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徐维祥教授、王庆喜博士的帮助和提出的宝贵意见。当然,文责自负。

2019年产业集聚区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诸多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虎岭产业集聚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抓规划调整机遇,采取得力措施,克服不利因素,千方百计抓招商,集中精力抓项目,较好的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及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11月份,营业收入完成390亿元,同比增长29.14%,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88.6%;税收收入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9%,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81.4%;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富士康约完成81亿元(其中,富士康40亿元),同比增长285.6%,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124.6%;亿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占任务的130.8%,同比增长257.9%;企业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187.5%,同比增长181.25%。 初步预计,至年底企业营业收入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440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可完成亿元,占年度任务8.6亿元的%,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占年度任务65亿元的%,

低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企业从业人数将达到万人,占年度任务2.4万人的%,同比增长%,高于时间进度个百分点。 (一)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 今年以来,集聚区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总投资112.61亿元,完成投资72.23亿元,年度投资超亿元项目达10个。其中,丰源石油轻烃综合利用、龙星化工四氯化钛、金马焦化苯加氢、济钢高洁净钢锻件、弘鑫电子等31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7.41亿元;对在建项目,虎岭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全力以赴抢工期、赶进度、建厂房、订设备,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投产、早见效;特别是富士康项目以及济钢高强度机械用钢、中原特钢产业园、金马焦化苯加氢、洛阳石化惠康物业CTA氧化物等一批骨干企业的新上项目均按时间要求达到了投资进度、形象进度、投产目标“三落实”。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 2019年,虎岭集聚区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44.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9亿元。至十一月底,完成投资约28亿元。其中110kv变电站及电网配套、济源大道西环—西二环段,沿黄河路、济源大道自来水管网工程等5个项目竣工。目前正在实施的有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编号:FS-DY-17013 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总体上看,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势头较快,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人才和物力,成为当地政府的热切期盼的亮点,但全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不平衡,多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总量不大,质量也不是很高,对母城和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力度还不大,市场体制建设也不够完善,经济运行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功能需进一步深化。如何统筹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健康发

展,值得关注和思考,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 一、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近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决策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最强音,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被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加大了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快,规范高效的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开始凸现。 我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虽然普遍起步较晚,但通过参照周边发达地区开发区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进行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的率先改革。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各管委会均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政府机构垂直对口、机构人员臃肿的局面;在投资管理方面,以优质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上,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因为发挥了体

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

浅谈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提要: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中国注意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国研究生是稀有人才。中国研究生有相应的工资待遇。学历与收入成正比,而不是相反。 关键词: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问题; 2002年4月16日,东方网《技工工资超过硕士生》:“高级蓝领”正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这是近来在江苏省职业介绍中心举办的招聘会上出现的新动向,而该中心近来的一项调查显示,已经成熟的苏南劳动力市场正迫切需要大量的一线产业技术工人,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被市场的价值规律所取代。记者在该职介中心某周日特色招聘会上看到,有 的用人单位打出了“能力大于学历,高薪=能力+机遇”的口号,而有的单位则要求应聘者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证和上岗证,其中有一家公司标出年薪3万元以上的岗位,首要条件就是“精通技术”。种种迹象表明,中专、技校的毕业生由于技术过硬颇受青睐。记者了解到,近来一些技术型行业工人的月薪已排在了劳动力市场指导价的前列,不少用人单位给高级钳工、焊工、铣工开出的月薪甚至超过了一些硕士生。 2005年9月9日,清远日报(记者毛小平)《今年市技校秋季招生爆棚》:据市高级技工学校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企业对技工需求不断增长,各地相继出现“技工荒”,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很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相比,学得一技之长的技校毕业生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技校毕业生普遍就业率在95%以上,高级技能人才就显得更加紧缺,就业的工资水平甚至高于硕士研究生。 2006年12月22日,南方日报《我省技工教育处于全国领军地位》:在最近一年深圳市连续几次向社会公布的“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中,高级钳工的平均月薪多次超过了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深圳还明确提出“让高级技工比博士工资更高”的口号。 2007年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芳)《深圳07年工资指导价:高级技师月薪高于硕士生》: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了深圳2007年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在今年的工资指导价位中记者还发现,尽管硕士的最高月薪为29864元,较高级技师的26706元高近3000元,但其平均月薪却低于高级技师,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的平均月薪为4812元,而高级技师的平均月薪则高达6622元,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体现了深圳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很大。

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 产业集聚区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是我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重要推手。为进一步规范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能力,必须通过集聚优势要素,打破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依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济循环”的发展思路,大力构筑区域发展新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弄清安阳产业集聚区现状如何,有哪些优势,存在的问题等,安阳市统计局最近对全市的产业集聚区进行了调研。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现状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省定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部,规划面积为16.3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约 7.4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纺织服装、旅游商品产业;北区约8.9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区内现有企业57家,其中新入驻企业44家,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 今年1-9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2亿元,同比增长19.3%,总量全市排第3位。实现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全市第3位。主要指标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 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综合优势 1.人文优势鲁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世界刘姓的发源地,曾孕育出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唐代文学家元结、宋代抗金名将牛皋、现代诗人徐玉诺等历史名人。这里是革命老

区,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战斗,鲁山这片热土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 2.政策机遇优势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对投资者实行“一站式”服务,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办理的手续、证照实行全程代理。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县委、县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的办法,单独制定优惠政策,并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跟踪服务。 3.区位优势鲁山交通发达,八方通衢。这里是郑州、武汉、西安、南京辐射交汇地带,311、207两条国道横穿县境,郑尧、二广两条高速交汇鲁山,郑渝、沪陕两条高铁规划在此通过,尧山旅游机场、鲁山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在即,即将形成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4.自然资源优势鲁山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铝钒土、石膏、花岗岩等7大类40多种,森林覆盖率62.3%,有常见野生动植物2500多种。 5.人力资源优势鲁山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河南省“劳务输出基地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5万人左右,劳务人员通过在全国各地务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历练了本领,并参加工作技能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可满足不同企业的用人需求。 6.土地资源优势鲁山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丰富,产业集聚区本着“宁让土地等项目,不让项目等土地”的原则,已完成土地储备12700亩,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土地收储面积,确保项目用地需求。 三、鲁山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薪酬总额 (4) 第三章薪酬元素 (5) 第四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9) 第五章协议工资制 (10) 第六章薪酬定级和调整 (11) 第七章其它规定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件1:行政管理职系薪酬预算表 (16) 附件2:业务管理职系薪酬预算表 (20) 附件3:行政管理职系职等系统 (20) 附件4:业务管理职系职等系统 (21) 附件5:行政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岗薪基数 (22) 附件6:业务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岗薪基数 (23) 附件7:行政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绩效基数 (24) 附件8:业务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绩效基数 (25) 附件9:福利分配表 (26) 附件10:岗位分类表 (27) 附件11:薪酬发放流程 (2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制定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分配体系,激发员工活力,共同分享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城建”)所带来的收益,把员工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整合统一,形成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推进杭州城建总体发展战略的实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杭州城建全体正式在岗员工。 第三条薪酬分配的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岗位价值、能力和业绩。 第四条薪酬设计的性质 薪酬设计的性质在于:薪酬改革重在结构调整,结合适当的总量调整。 第五条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价值分配形式之一,应遵循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一)竞争性原则:在薪酬结构调整的同时,根据市场薪资水平的调查,使杭州城建的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二)激励性原则:打破工资刚性,增强工资的弹性,通过绩效考评,使员工的收入与杭州城建整体业绩和个人业绩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积极性;另外,开放多条薪酬通道,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晋级机会。 (三)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四)经济性原则: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保障出资者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薪酬的特征 (一)可计量性:除了将与员工薪酬相关因素量化为工资数额外,将福利性支出转化为工资性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绩效考评挂钩。 (二)员工根据其所在岗位、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业绩,可预期到个人的年总收入。 第七条薪酬体系 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杭州城建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构成杭州城建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绩效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

最全的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最全的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备注:网上找的帖子,看了下,多数还是有依据的,但是数据不一定是最新的,多数数据更新到2010年和2011年。比如华为最新的调薪和部分央企、国企的改革引起薪资的相对幅度的变动。对某个行业和企业感兴趣的同学,需要在初步参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核实。 快消类: 联合利华:MKT 9500+3000元安家费普通职位8KX12 联合利华销售代表:底薪加提成,总体一般,一般能拿到5K以上 宝洁:本8600、硕9700、博10500发14个月--11年数据 欧莱雅 MKT:6.6K X 13 --11年数据 玛氏中国地点北京,年收入12000*13 税前 ---11年 百威英博地点主要在上海,很多时间是全国转年收入8500*13 --11年 箭牌:普通职位4400×13(09年)管理培训生9600*15 --11年 卡夫上海 4500 可口可乐广州工资4000外加一些补助+五险一金。 高露洁:5500X15 高露洁销售代表(第三方):4000元/月13个月-10年 金融类: 阳光财险:研究生,投资研究岗,全年基本工资+奖金+福利=8万(税前) 汇丰银行:刚刚入职的trainee, 是HSBC China的BDP programme, basic salary是一万元整,所有部门的trainee都一样。还有额外的bonus, 是programme毕业之后分2年拿,加起来有9个月的工资。-11年数据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外汇trader可参考汇丰薪水,起薪不超过1万。 花旗银行MT:8000×13。 高盛香港:所有部门,不分本研,起薪66万港币,但bonus可能不同。 高盛高华:固定收益部trader,本科生:30万。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 ——科技部专题研究班报送材料 河南省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阳高新区于1996年正式运行。作为南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管理经验,根据高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创业发展的态势中不断蕴集。 建区之初,按照“立足区情,用地节约,滚动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南阳产业优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2001年后,高新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南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十一五”以来,在总结“十五”历程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南阳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创业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南阳发展“生态型、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构建南阳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豫西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作为南阳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南阳高新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国家军工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高新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具有市地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置了工、管委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创业服务中心等内设机构和多个派驻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 同时,采取简政放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强化项目工作指导、定期发布投资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联盟,从人才、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系统扶持重点项目实施等举措,倾力打造优良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经营环境,有力地改进和优化了高新区创新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和“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的指示精神,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结合南阳高新区在中部崛起、河南振兴、南阳发展转型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南阳高新区围绕成为南阳发展转型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大型工程水源地发展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进生态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鄂豫陕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南阳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创新带动”,明确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工作重点,并建立了创新带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高新区创新带动工作任务》等文件,明确

2020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2020土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1、施工方向 这是大部分土木毕业生的选择,施工方向是专业对口的一个工作。可是大小不同的施工单位工资待遇相差会很大。中建,中铁这些单位工资待遇能比一般施工单位高出1000多元。但是大的施工单位通常是天南地北到处做工程,不利于人脉资源的积累,同时对于自己成家立业有一定影响。而且由于人多,竞争激烈,要想成为项目经理会很难很难。这些大企业适合那些只想做技术,不喜欢打交道,同时又喜欢接触到大自然,以及对开始的工资待遇有一定要求的人。 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3.5万--5万】工作3年后【5万--10万】(大企业一般外快很少。) 对于小的施工企业,基本是固定在一个地区做工程,开始可能待遇不高。不过由于经常在一个地区施工,很容易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对于日后的社会交际以及做些私活外快倒是很方便,尤其对那些想自己创业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小企业不很在乎高学历,通常你是个大学生,人家就要了。小企业竞争不激烈,跟老板混的好,而且运气好的,有的甚至做到两三年,老板就让你做项目经理了。在小企业,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对于社会上一些吃喝嫖赌的腐败现象无法接受的同学不太适合。小施工企业更适合八面玲珑,能喝酒,会交际的同学去。

参考年薪:应届毕业生【2.0万---3万】工作三年后【4万----6万】{同时外加一些灰色收入(这就看个人能力了,)厉害的角色能拿到10万+} 施工方向的同学在毕业两年后,可以考二级建造师,挂靠5000一年。工作四年后,可以考一级建造师,挂靠2万一年。 2、设计院--结构设计或者建筑设计 由于结构设计关系建筑物的安全,大部分设计院对于设计者的学历和经验都很看中,所以大家都觉得设计院高不可攀,从而放弃对设计院投简历。实际上要求高学历的都是些大城市里的甲级设计院,一些县市级的设计院在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这些工作岗位上还是很缺人的。所以,如果你大学学习成绩不错,CAD画图还行,学过PKPM。那么普通一本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去一些比较大的设计院试试。二本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回家乡的设计院或者家乡临近县市的设计院试试。二者(做结构设计和搞施工)的待遇一般差不多,不过做结构设计工作稳定,同时又有双休,这是施工单位没法比的。如果你认准设计,非设计院不去,而自己学历又不够硬的话,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培训机构的培训,给自己充充电。 土木转建筑设计的也有,但是一般来说不太容易。做些厂房、小办公楼的建筑施工图还行,遇到大规模的厂区规划或地块设计,一般土木人的设计能力是比不上建筑设计毕业生的。不过一些小地方的乙级设计院设计的主要业务就是厂房、小办公楼,他们更希望学土木的去把建筑图和结构图一起做了,所以他们一般会招学土木的,而不太喜欢

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各大公司薪资待遇一览 快消类: 联合利华:MKT 9500+3000元安家费普通职位8KX12 联合利华销售代表:底薪加提成,总体一般,一般能拿到5K以上 宝洁:本8600、硕9700、博10500发14个月--11年数据 欧莱雅MKT:6.6K X 13 --11年数据 玛氏中国地点北京,年收入12000*13 税 前---11年 百威英博地点主要在上海,很多时间是全国转年收入8500*13 --11年 箭牌:普通职位4400×13(09年)管理培训生9600*15 --11年 卡夫上海 4500 可口可乐广州工资4000外加一些补助+五险一金。 高露洁:5500X15 高露洁销售代表(第三方):4000元/月13个月-10年

金融类: 阳光财险:研究生,投资研究岗,全年基本工资+奖金+福利=8万(税前) 汇丰银行:刚刚入职的trainee, 是HSBC China 的BDP programme, basic salary是一万元整,所有部门的trainee都一样。还有额外的bonus, 是programme毕业之后分2年拿,加起来有9个月的工资。-11年数据 东京三菱银行:上海外汇trader可参考汇丰薪水,起薪不超过1万。 花旗银行MT:8000×13。 高盛香港:所有部门,不分本研,起薪66万港币,但bonus可能不同。 高盛高华:固定收益部trader,本科生:30万。中金IBD:本科:111000base,sign on bonus 9250×6。研究生:19万 中信IBD:11000+ 巴克莱:香港sales:40万港币。 瑞银证券(UBSS):operation部门15万、投行部门30万,本科和研究生一样,奖金要看项目。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2010年12月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通过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审批,批复文号豫发改工业〔2010〕2087号。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于2011年2月取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意见(豫环审〔2011〕47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现对该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 一、规划概况 规划名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郑州市城区西北部,规划范围东至郁香路、南至站北路、西至郑州市西环绕城高速东1000米、北至新龙路,规划面积。 规划期限:规划的时间段为2010-202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开发建设阶段。其中,近期为2010年-2012年,中期为2013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 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为主导产业;以超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产业。 发展定位:国家级重点开发区,河南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体制创新改革的综合试验区,郑州市科技创新城。以产业集聚为核心,发挥项目集群效应,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等支柱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和重点发展超

硬材料、文化创意产业等形成集聚区的特色产业;依靠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形成,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规划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产业之城、自主创新之城、生态和人文之城。 二、发展规划及原规划环评执行情况 截至2018年,集聚区规划用地布局与原规划布局基本一致,入区企业符合园区规划要求,规划环评报告及批复中所提到的环保要求大部分已得到落实,规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对比原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环境管理机构及管理体系实施仍需加强。 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空气:通过收集郑州市及高新区例行监测结果及开展评价区域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空气主要超标因子为PM10、。在大力开展大气攻坚的基础上,区域环境质量呈向好趋势,本次规划实施未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集聚区主要纳污水体贾鲁河出境断面常规监测主要水质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园区内地表水须水河水质现状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地下水环境:本次评价收集了集聚区内石佛水井厂常规监测数据,同时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补充监测,由监测结果来看,主要指标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本次评价监测点位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城市规划个人简历范文 按照时间计算,每份简历通常只能得到招聘者几分钟的青睐,招聘人员会直奔主题,按照国际规范的简历格式,到特定的位置搜寻需要的信息,例如,如果在教育背景的位置没有找到你就读的大学、学历和专业名称,那就意味着会花很多时间去寻找最基本的信息,而一旦在查找许多信息都很费劲的时候,难免会匆忙把你的简历放在非首选之列,甚至打入冷宫。就好像城市规划专业的简历,重点就该放在自身的专业优势上。 个人信息 xx 目前所在:番禺区年龄:27 岁 户口所在:江西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73 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64 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房地产:城市规划,房地产:建筑设计,生产/营运:IE 1 / 14

工程师 工作年限:6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8000--12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重庆,四川 工作经历 时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18-07-14 ~至今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项目设计经理/负责人 工作描述:领导建筑、室内、景观、水、电、结构等各专业组成的团队跟进珠海区域公司的2个项目(中山-白朗峰项目:总建筑面积11.5万m2;中山-时代倾城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m2): 1、根据公司开发内容确定总图、指标及建筑单体、外立面设计、部品设计; 2、协调设计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设计质量和进度控制); 3、协调团队内各专业的设计对接及进度,组织团队的设计会审及互提资; 4、配合前期报审报建; 5、组织进行部品材料的定型定版; 6、组织施工图审查及资料小结; 7、工程施工后期的巡查监督及整改跟进。 离职原因: 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7-10-01 ~ 2018-07-09

20家地产巨头设计岗应届生薪资爆料

一晃眼又到了暑期实习季,校招网站上各类实习招聘开始涌现,想要去地产公司的童鞋们可以开始准备啦! 学设计的孩子去设计院还是地产公司呢?这是一个问题。 日前收到小伙伴们关于各大地产公司应届生薪资的爆料,今天就818各地产巨头家的设计岗应届生薪资水平,除了个别注明之外,均为帝魔两都的情况。 数据来源于2013年拿到各公司OFFER的个别童鞋,不代表平均水平,未特别注明的薪资均为税前哦。 1.万科 应届生称为万科新动力,各项加完大概7000RMB/月左右,不算奖金,奖金由月度、季度和年终奖组成。据说个别城市(如扬州)的建筑设计岗每月可以拿到5000RMB基础+1.5倍奖金+包吃包住。这么看看扬州也不错呢= = 小伙伴吐槽:万科的结构化面试对于学设计的单纯孩子真是魔障啊,当你觉得你和HR 聊得非常HIGH的时候多半就快挂了。他们只是在旁边看着你HIGH而已,不像你一样是真入戏了。。。还有,每天晚上12点通知第二天的下一轮面试真的很摧残心智好么。话说万科副总毛大庆日前在哈佛的小讲座上表示,建筑行业已经开始全面衰落,万科努力往城市服务配套商转型,大家不要再入行了。。。

2.恒大 恒大给球员的奖金丰厚,设计岗员工工资也算不错,内部设计院10000RMB/月,不过要做设计哦,不只是设计管理哦,某规划同学想去不用做设计的开发岗。。。就只有6000了。 小伙伴吐槽:恒大招聘如天雷地火一般霹雳啪啦,某同学总结的是形式化,看缘分,你不了解它,它不了解你,莫名其妙进了莫名其妙被刷。笔试有行测和与恒大企业相关的问题,想必恒大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很是有心得,因此要考考大家对它的了解。 3.保利 基本工资6000RMB/月,补助2000,只有年终奖的说。 小伙伴吐槽:反正一句话,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懂得。某工程岗同学在保利和万科之间纠结啊纠结选了保利,实习了一周后,打电话给万科说欧巴你还要我吗,万科欧巴浅浅一笑道来吧少年。 4.万达 据说万达招聘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最后没招几个。软妹8呀8最后还是没抓到拿到OFFER 的童鞋,不过校招页面上写了4000-6000RMB/月,简直不敢相信。 小伙伴吐槽:万达出了名的狼性文化,撕咬砍杀风风火火,鸭梨山大大滴。作为商业地产大神,人才被挖也是家常便饭。据说万达内部的设计院有一千多人,模式化做得相当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七月

目录 1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概述 (1) 1.1 规划位置及规划范围 (1) 1.2 规划期限 (1) 1.3 规划发展目标 (1) 1.4 产业导向 (1) 1.5 功能区布局 (2) 1.6 用地规划 (2) 1.7 产业布局规划 (4) 1.8 道路系统规划 (4) 1.9 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 1.10 环境保护规划 (5) 1.11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1.12 分期实施情况及近期建设规划 (7) 2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现状 (9) 2.1 入园项目基本情况 (9) 2.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9) 2.3 环保搬迁情况 (9) 2.4 产业集聚区现状及建设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15) 4 规划方案协调性分析 (16) 5 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 6 规划实施的承载力分析 (21) 7 规划选址及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7.1 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22) 7.2 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 (22) 8 集聚区环境准入条件 (23) 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4) 10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及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5) 10.1 规划方案优化建议 (25)

10.2 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调整 (26) 10.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26) 10.4 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 (28) 11 总体评价结论 (30) 附图: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位置及宜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用地规划图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产业布局规划图

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XX城市建设发展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某管理咨询公司 二零零四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薪酬总额 (4) 第三章薪酬元素 (5) 第四章岗位绩效工资制 (9) 第五章协议工资制 (10) 第六章薪酬定级和调整 (11) 第七章其它规定 (13) 第九章附则 (15) 附件1:行政管理职系薪酬预算表 (16) 附件2:业务管理职系薪酬预算表 (20) 附件3:行政管理职系职等系统 (20) 附件4:业务管理职系职等系统 (21) 附件5:行政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岗薪基数 (22) 附件6:业务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岗薪基数 (23) 附件7:行政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绩效基数 (24) 附件8:业务管理职系各职等和薪档绩效基数 (26) 附件9:福利分配表 (27) 附件10:岗位分类表 (28) 附件11:薪酬发放流程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制定适合市场化运作的分配体系,激发员工活力,共同分享杭州市城市建设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城建”)所带来的收益,把员工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整合统一,形成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推进杭州城建总体发展战略的实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杭州城建全体正式在岗员工。 第三条薪酬分配的依据 薪酬分配的依据是:岗位价值、能力和业绩。 第四条薪酬设计的性质 薪酬设计的性质在于:薪酬改革重在结构调整,结合适当的总量调整。 第五条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 薪酬作为价值分配形式之一,应遵循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一)竞争性原则:在薪酬结构调整的同时,根据市场薪资水平的调查,使杭州城建的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二)激励性原则:打破工资刚性,增强工资的弹性,通过绩效考评,使员工的收入与杭州城建整体业绩和个人业绩紧密结合,激发员工积极性;另外,开放多条薪酬通道,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晋级机会。 (三)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考评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四)经济性原则: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保障出资者的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薪酬的特征 (一)可计量性:除了将与员工薪酬相关因素量化为工资数额外,将福利性支出转化为工资性收入,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绩效考评挂钩。 (二)员工根据其所在岗位、工作努力程度和工作业绩,可预期到个人的年总收入。 第七条薪酬体系 依据岗位性质和工作特点,杭州城建对不同人员实行不同的工资制度,构成杭州城建的薪酬体系,包括岗位绩效工资制和协议工资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