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工艺设计

棉纺工艺设计
棉纺工艺设计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 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 纯,记忆 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 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 源电缆送 图2整机装配顺序 (箱、柜级)(插箱板级 )(插件级 ) (元件级 ) 第四级组装第三级组装第 二级组装第一级组装

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 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研习中国书画的一名学生,也许对中国的传统美学体会更多更深刻一些,兴趣也更浓。可以说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下面从以下几点试析:人生哲学,独特性,人生美艺术美,其价值。 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中,确立人的地位,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等一系列问题,而这种哲学观念又影响到中国传统美学,使其在对于人于天地间的地位、人的道德精神、人的心灵世界、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以“仁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家哲学,构成儒家美学的哲学基础。儒家美学所体现出的特征乃是以人为本,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特征的美学思想。 基于美根源于人、人心、人的义理、道德,因而,受儒家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极为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人格因素。道家美学将“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在道家看来,“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的、无限的;另一方面道又是“无所不在”,因而中国道家的思想,体道、观道、游道,以便使人的现实生命获得安顿,转化为艺术化的人生。而道,则不过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最终依据的设定而已。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体现在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这种美学思想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成并建构起来的,强调由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的,深入到内部实质的领悟,并最终沉潜于深层生命意蕴的感悟,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其认为审美体验活动是主体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心与物、情与景、神与形、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融合,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体验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把审美体验概括成“味”,并发展出诸如“体味”、“玩味”、“寻味”、“品味”、“研味”等一系列丰富的范畴、理论,它们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性质,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或表明审美体验的不同方式。审美体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体验,是生命体验的最高存在方式,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人生美与艺术美。如果说人生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孕育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根与干,艺术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花与果。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澄心静虑,通过直观感悟,顿悟人生真谛,获得审美极境。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趋于合一。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美学,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与最高的审美境界。在道家美学中,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庄子美学更有着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向往。佛教禅宗美学追求超越人世的烦恼,摆脱与功名利禄相干的利害计较,使心与真如合一,来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人生审美境界的追求,也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中国工艺美术经典赏析 赏析题目: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学院信息: @#$%^&*()_+@##$$%%^^&&&*@##$ 学生姓名: @###$$$%$^% 学生学号: @@###$%$^%^&%$

赏析国之重宝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外形简介 上口最大径:44.4厘米 高:58.6厘米 重:34.6千克 用途:盛酒器 所处时期:商(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出土时间:1938年 出土地点:湖南省宁乡市 2.详细信息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通体以细密云雷纹为地,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上饰四条高浮雕式盘龙,羊前身饰长冠鸟纹,圈足饰夔龙纹。方尊边角及各面中心线,均置耸起的扉棱,既用以掩盖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此器采用了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将四羊与器身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原本造型死板的器物,变得十分生动,将器用与动物造型有机地结合成一

体,并擅于把握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之间的处理,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出土器物的湖南洞庭湖周围地区在商代是三苗活动区,在此地发现造型与中原近似的铜尊,表明商文化的影响已远及长江以南的地区。 3.文物特点 3.1浑然一体 尊的四肩、腹部及圈足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的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用以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因为技艺高明,使全器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3.2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的造型以动静结合,寓雄奇于秀美之间,可谓巧夺天工。 4.文物详介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四羊方尊的出土地湖南宁乡,由于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出土了大批

试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一)

试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粹和谐思维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思想精粹主要包括: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等和谐思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最高审美标准;“协调之美”是贯穿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始终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善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精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规律的科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却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精粹,对于丰富中国现代美学,促进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中和之美 所谓“中和”,是指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易传》中有关“中和”的论述不下三十处,其中凡带“中”的卦艾都是吉卦、吉艾。“凡吉占都是因为能‘正中’、‘得中’、‘中正’、‘黄中通理’等”。这说明当时人们对“中和”、“执中”、“尚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执中”、“尚中”的中和思维在儒家学说中得到了发展,并逐步演化成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除了受“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外,中和思维集中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和思维的理论基础。“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在为人处世方面采取“适度”原则,反对“过”与“不及”。从哲学视角看,中和思维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的表现。辩证法认为,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就是度,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度两端的关节点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因此,凡事必须掌握“适度”的原则。中和思维正是对“度”的正确把握。从伦理学的视角看,“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孔子明确提出了“中庸之德”的观点。《论语·雍也》说:“中庸之为德也”。在孔子的影响下,荀子一也主张根据“中庸之道”来修身养性,培养中和思维。 从美学的视角看,“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审美标准。《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孔子主张执两用中,注重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在做人方面,孔子认为“中和”是君子应有的美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Lzl在艺术创作方面,孔子评价《关唯》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实现了“中和之美”。《乐记》把“中和”作为音乐的审美标准,认为“中和”是音乐的本质,以“中和”为美;“乐者,天地之中和也”。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和之美”成了中国历代艺术家推崇的审美标准。与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相比,西方古代也有讲“中和之美”的学者,只不过时间稍晚于中国。德漠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虽然也谈及过“中和”问题,但未能展开。在古希腊,对“中和”或“中庸”研究最深刻的人是亚里士多德。他明确指出:“过度与不及都属于恶,中庸才是德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他还说:“人们对于优秀成果的评论,习惯说增一分则过长,减一分则过短。这就是说过度与不及都是对优秀的破坏,只有中道才能保持它”。川可见,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之美”与中国传统的“中和之美”十分相似,反映了人类审美思维方式的共性。但西方的中道思维未能传承下去,后来被西方近代的“对立思维”所取代。而中国传统的“中和思维”却一直延传到今天。因此,可以说:“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显著特色。 二、协调之美 所谓“协调”是指事物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各种相关事物之间的和谐统一。协调或和谐是世界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这就是说,物以和为常,协调和谐是万物共存的一种稳定秩序,认识了“和”,也就认识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了规律(常),人就变聪明了。《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荣亡”;“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善以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必须遵循

整机装配工艺

GHFD93-2000/Ⅲ风力发电机组 整机装配工艺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内蒙古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3风机概况.................................................................................... 3.1风机简介 .............................................................................. 3.2 风机主要参数.......................................................................... 3.3主要机械部分组成....................................................................... 4装配要求与说明 .............................................................................. 5机舱总装工艺............................................................................. 5.1机舱总装概述........................................................................... 5.2整机装配简图........................................................................... 5.3机舱总装所需控制的尺寸和装配工序的检查点............................................... 5.4机舱总装零部件配套卡................................................................... 5.5整机装配标准件配套卡................................................................... 6附录..................................................................................... 错附录1:紧固件紧固顺序简图.......................................................... 错误!未附录2:2MW风力发电机组紧固件力矩值表 .............................................. 错误!未附录3:2MW风力发电机组润滑油脂配套表 .............................................. 错误!未附录4 ............................................................................. 错误!未

中国的传统美学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 中西方历史进程不同、文化源不同,对美的认知异然 “美学”一词源于西方,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18世纪,随着西方哲学和科学的蓬勃发展,美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作为一个特殊门类开始确立。鲍姆加登于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后的康德、黑格尔等人赋予美学更进一步系统的理论形态,使之在他们的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借助西方美学系统理论,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中国哲学体系中没有西方谓之的“美学”理论,但对美的本质、美的意识的感觉、情感,乃至悟性、性情的理解和诠释,在儒家、道家的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中却比比皆是,这种理学体系至今保持完整并具有相当的生命力。对事物本质、意识的认知,古籍《易经》、《尚书·洪范》、《论语》、《大学》、《诗经》等皆涵盖其中。客观世界的主观意识起点高,主观世界的客观意识视野广,传统文化中以儒家、道家为主导的哲学理论延续至今,与西方哲学体系中建立的美学理论有所不同,这就是中国学者理解西方文化及美学理论较容易,西方学者真正明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相当不易的道理。 当然,文化本身不是用来比较的,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中。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着眼现实世界,认知中西文化的优秀与伟大,使之坚守与传承,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快乐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所

在。深入探究美学的意义,真正理解人类哲学思想的建立与发展,从意识形态的演变、长期社会实践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并促进社会进步和美学理论的完善提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学追求的特点。 中西文明的历史进程、哲学体系不同,宗教、伦理及社会制度的发展不同,所以对美的本质的认知、审美意识、审美对象有明显的区别,其皆因文化源不同。 西方文明是海育文明的结果。旧石器时代,人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神,只有图腾,图腾是禁忌符号。对美的感知是“牙饰”。新石器时代以后,人们开始感觉有神的存在,神存在于大自然,也是大自然本身。神应是美的,光明的。 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地中海文化,城邦的建立、氏族的解体、商业的兴起,这是人世之事,孕育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伦理意识。人凭借对自然的感知,创造出诸神,并将神人形化。男神,健壮的身体,发达的四肢,刚毅的面容;女神,丰盈的体态,柔美的线条。神是美的,古希腊的几何学(点、线、面)对处于萌芽状态的美学意识之美的形态认知,体现在诸神的雕像和为其建造的神庙中。哲学理念的建立,使其显示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力量和超越自我的精神。由此建立的古希腊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国家篇》第七卷给出著名的“洞穴之喻”,极为形象地阐明这一抽象的二元论哲学概念。柏拉图认为,在我们生活的可见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越可见世界之上的更为真实的理念世界。没有走出“洞穴”的囚徒喻指常人,走出“洞穴”来到理念世界的人喻指

结构件工艺设计手册附录

附录《结构件工艺设计手册(软件版)》软件目录 1 钢铁材料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1.1 一般用钢 1.1.1 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 1.1.2 碳素结构钢的力学性能 1.1.3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1.4 低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1.5 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2 钢材 2.1 钢板 2.1.1 常用钢板、钢带的标准摘要 2.1.2 热轧钢板和钢带 2.1.3 冷轧钢板和钢带 2.1.4 钢板每平方米面积理论重量 2.1.5 锅炉用钢板 2.1.6 压力容器用钢板 2.1.7 镀锌板、镀锡板、镀铅板 2.1.8 不锈钢冷、热轧钢板 2.1.9 耐热钢板 2.1.10 花纹钢板 2.2 型钢 2.2.1 弹簧扁钢尺寸 2.2.2 热轧圆钢、方钢、六角钢 2.2.3 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交货状态的力学性能 2.2.4 热轧等边角钢 2.2.5 热轧不等边角钢 2.2.6 热轧槽钢 2.2.7 热轧工字钢 2.2.8 协议供货的窄翼缘H型钢 2.2.9 H型钢与工字钢型号对照及性能参数比较 2.2.10 热轧部分T型钢 2.2.11 冷弯等边角钢 2.2.12 冷弯不等边角钢

2.2.13 冷弯等边槽钢 2.2.14 冷弯不等边槽钢 2.2.15 冷弯内卷边槽钢 2.2.16 结构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 2.2.17 结构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 2.2.18 客运汽车用冷弯方形空心型钢 2.2.19 客运汽车用冷弯矩形空心型钢 2.2.20 起重机钢轨 2.2.21 重轨 2.2.22 轻轨接头夹板 2.2.23 重轨用鱼尾板 2.2.24 轻轨用垫板 2.2.25 重轨用垫板 2.2.26 热轧扁钢(1) 2.2.27 热轧扁钢(2) 2.2.28 H型钢、H型钢截面图(1) 2.2.29 H型钢、H型钢截面图(2) 2.2.30 冷弯外卷边槽钢 2.2.31 冷弯卷边Z形钢 2.2.32 轻轨(1) 2.2.33 轻轨(2) 2.3 钢管 2.3.1 低压流体输送焊接管 2.3.2 直缝电焊钢管力学性能 2.3.3 直缝电焊钢管(1) 2.3.4 直缝电焊钢管(2) 2.3.5 传动轴用电焊钢管 2.3.6 结构用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尺寸偏差 2.3.7 结构用无缝钢管中优质钢、低合金钢管的纵向力学性能 2.3.8 结构用无缝钢管中合金钢管的力学性能 2.3.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的纵向力学性能 2.3.10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1) 2.3.11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2) 2.3.12 无缝钢管尺寸、重量(3) 2.3.13 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2.3.14 结构用和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内径和壁厚的允许偏差2.3.15 不锈钢无缝钢管尺寸系列 2.3.16 液压和气动缸简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1) 2.3.17 液压和气动缸简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2)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中国传挽美学的独特品格众其当代价值 论文关键词:传统美学独特品格人生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于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从而独具风采,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又是体验美学。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于现代美学的重要理论意义与价值,并且也体现于对于当代审美与文化、社会与人生所具有的重要的实践意义。 每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模式、生存方式、哲学观念以及感知方式等等多方面因子的影响、制约下,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而中国传统文化,“从其发展的表现上说,它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它有它的独特性与根源性。”因而,由此而孕育生发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有着它的独特品格,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 中国传统美学是在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孕育生成的一种很不同于西方传统美学思想的思想体系。中国美学的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这一特质是深契于美学的根本精神的。美学在其实质上只能是存在的诗性之思。 一、人生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总是与人学思想有着血脉相关的联系,正如许复观所指出:中国文化特征是“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出艺术的根源,把握到精神自由解放的关键。”中国古代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基于对人的生存意义、人格价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

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

28tex纯棉纱直贡的织造工艺设计大学论文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设计(论文)

28tex纱直贡(纯棉)的织造工艺设计摘要 摘要 介绍了纯棉纱直贡织物的风格特点,从原料的选择、整经、浆纱、织造等方面对纯棉纱贡缎的生产工艺作了论述,成纱要求条干均匀、毛羽少;整经应保证经纱张力,排列、卷绕均匀;浆纱应侧重增加耐磨性,被覆毛羽;织造时要调整引纬参数。 关键词:棉织物;纱直贡;织造工艺

Abstract Describes the style of pure cotton satin fabric characteristics, from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warping, sizing, weav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pure cotton satin have been discussed, yarn required evenness and hairiness less; Warping should ensure that warp tension, arrangement, winding evenly; Sizing should focus on increasing wear resistance, coating hairiness; Weaving weft to adjust the parameters. Key Words :cotton fabrics; yarn satin; weaving process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织物的引进和发展 (1) 1.2织物分析与性能 (1) 1.3品种风格与用途 (2) 第二章规格设计与工艺流程 (3) 2.1规格设计 (3) 2.2工艺流程 (4) 第三章原料选配 (5) 第四章络筒工艺设计 (6) 4.1设备选型 (6) 4.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6) 4.3具体的工艺配备 (6) 4.4产质量管理 (7) 第五章整经工艺设计 (8) 5.1设备选型 (8) 5.2工艺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8) 5.3具体的工艺配备 (8) 5.4产质量管理 (9) 第六章浆纱工艺设计 (10) 6.1浆纱的目的和要求 (10) 6.2设备选型 (10) 6.3浆料配方及各成分作用 (11) 6.4具体的工艺配备 (11) 6.5产质量管理 (12) 第七章穿织工艺设计 (13)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 高泽斌 机械交通学院机械工程教研室 2005年10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一、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进行了生产实子之后进行的下一个教学环节,它方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能够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另外,也为以后作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学生应当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在下述各方面得到锻炼: 1、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的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二、设计要求 设计题目:设计连杆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条件:连杆零件的生产纲领为中批(5000件/年),附连杆设计图纸一套(3张)。 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制定“连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分组制定加工连杆“大头孔”、“两端面”、“小头孔”、“螺栓孔”表面各工序的工序卡;设计相应工序的机床夹具。 1、连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1份 2、制定表面的机械加工工序卡1套 3、机床夹具设计装配图1张 4、机床夹具设计零件图1~2张 5、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按教学计划规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三周(包括国庆周),其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熟悉零件,选择加工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加工机床和工艺尺寸,填写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5天; 工艺装备(夹具)设计,包括总装图及夹具体零件图等8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1天; 准备及答辩1天。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整机装配工艺设计分析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0 研究所张爱平 1 前言 1.1装配的概念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整机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 产品的质量是以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和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的。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产品提出了若干项装配要求,这些装配要求应当在装配过程中予以保证。所谓装配精度,就是产品装配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工作性能等参数的符合程度,即主要指各个相关零件配合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包括配合面之间为间隙或过盈的相对位置,以及由于装配中零件配合面形状的改变而需计及的形状精度和微观几何精度(如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 1.2问题的提出在产品逐级装配这一复杂的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设计怎样才能发挥其指导生产的作用呢?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按设计目录(物料名细表)来组织生产的。而且从现行的设计、工艺文件分析,所谓的物料名细表只能说明装配所需的物、料,没有表示物料需求的先后顺序。所以对指导生产计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完全反映整个产品的装配结构、层次、顺序以及所需物料的数量。现今国际上的技术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已经提出了制造业中优化生产计划的根本思想——按需求来组织生产,值得我们借鉴。这种需求不仅是用户的最终需求,还包括制造过程中加工、装配各工序间的需求。需求计划一般以周为单位,甚至可落实到以天为单位。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库存控制法来组织生产的方式,九十年代美国把这一系列思想方法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要按“需求”的方式组织生产,就必须弄清楚整个装配过程中的“需求”是什么?即什么时间、需要什么物料,数量多少。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导出什么时间加工、什么时间制造毛坯等等。而装配过程中的物料需求正是装配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可见,一个复杂产品的装配不但要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组织、装配工艺装备、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有关,否则不能保证装配的质量和按期完成产品的装配。从装配周期分析,较复杂的产品装配需要一个月到几个月、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其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等(物料)的需求也是陆续的,应按照装配工艺的要求提供,否则不是停工待料,就是物料积压。所以改善当前拖拉的生产现状,应先从总装配开始安排生产计划,从下道工序向上道工序发出需求指令(看 板管理的形式),形成“拉动”的生产方式。分析这一拉动过程,就是研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需求,这一需求正是首先由装配工艺设计确定。可见改革现行的装配工艺文件与设计的内容,成了改革计划管理、使我所由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使先进的工艺设计发挥作用,获得应有效益的关键。 2复杂系统的装配工艺设计(以某雷达稳定平台为例)

纺织工艺设计试题A

一、名词解释:(共21分,每小题3分) 1、纺织品设计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织物设计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一、适销对路。二、实用、美观、经济相结合。三、创新与规范相结合。四、设计、生产、供销相结合。 2、纺织品工艺设计中的织物组织设计的基本法则有哪四个? 织物组织设计必须遵循四个基本法则是:一、变化与统一;二、均衡与对称法则;三、过渡法则、四、节奏与韵律法则。 3、什么是棉布“丝光”?涤纶“酷丝棉”主要是仿制棉纱的什么特性? 将全棉制品在5%的烧碱溶液中,赋予一定的张力,使棉纤维的屈曲沟槽拉直一些,从而使棉呈现出一定的光泽的现象叫丝光。“酷丝棉”丝线主要是仿制棉纱短纤有毛羽的及光泽灰暗特性。 4、奥斯卡影院的银幕是用全棉帆布做的,请问是什么组织?写出其坯布规格? 电影银幕是用的全棉帆布是2/2方平组织,21S/1JC+21S/1JC×21S/1JC+21S/1JC 70×40PICK/INCH 63” 5、仿真丝织物要达到“迷宫绉”效果,经纬向除了加强捻以外,其经纬向丝线的线型设计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涤纶复合丝雪纺主要是仿制真丝的什么特性? “迷宫绉”除了经向加强捻以外,经纬向的线型设计必须满足经纬向捻向相同这个条件。涤纶复合丝雪纺主要是仿制真丝的手感。 6、什么叫“雨露麻”和“温水麻”?采用加捻“乐丽丝”仿麻大多是仿制亚麻的哪个效果? 亚麻收割回来以后,放置在露天让其日晒雨淋,进行沤制,去表皮与秸杆留下的精干麻仿制而成亚麻纱,经过退煮,不经漂白与染色的亚麻纱,叫雨露麻,亚麻收割回来以后,放在池塘、河塘进行沤制,去表皮与秸杆留下的精干麻仿制而成亚麻纱,经过退煮漂与染色的亚麻纱叫温水。仿麻大多是仿制雨露麻效果。 7、绍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毡帽”应用了羊毛的什么原理? 因羊毛的鳞片在热湿条件下,在推、搓、揉的外力作用下,使羊毛纤维的鳞片相互堆积,这个现象叫羊毛缩绒反应。绍兴“乌毡帽”主要应用了缩绒原理。 二、填空:(共20分,每小格0.5分) 1、32支全棉绉布,经为32S/1JC普捻纱,其捻系数是320~340,纬纱32S/1JC必须加强捻,其捻系数是540~560 。全棉迷宫绉除了经纬纱强捻外,经纬纱的线型设计应是同一线型Z捻或S捻。因为棉纤维是在原生细胞上堆积了一层一层次生细胞,层与层之间有果胶果酸、糖类物质、灰份等填充,经退渚漂后,层与层之间留下很大空隙,故其抗折皱性能较

化工工艺设计常用的标准规范和参考文献-2016-04

化工工艺设计常用的标准规范-2016 搞工艺设计需掌握的东西大致如下: 1、标准类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2008 《工艺系统设计管理规定》(HG20557-93) 《工艺系统设计文件内容的规定》(HG20558-93) 《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规定》(HG20559-93)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HG/T20549-1998)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20546-2009) 《过程检测和控制系统用文字代号和图形符号》(HG20505-2000)《化工管道设计规范》(HG20695-198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26-89)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 《量和单位》(GB3100~3102-9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HG20667-2005) 《化工建设项目噪声控制设计规定》(HG20503-92)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T8175-87)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97) 《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HG/T20679-1990)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HG/T20519-92) 《化工蒸汽凝水系统设计技术规定》(HG/T20591-97) 《化工装置管道机械设计规定》(HG/T20645-1998) 《化工装置管道材料设计规定》(HG/T20646-1999) 《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14-97)[欧洲体系]《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安装设计手册》(1~4册修订本) 《管架标准图》(HG21629-1999) 《变力弹簧支吊架》(HG/T 20644-19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7)《工业设备、管道绝热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2)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91)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2、书籍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程手册,化学工程师技术全书等 3、软件类 办公软件,AUTOCAD,PROJECT,ASPEN,PDS或PDMS 4、工作经验 最好是有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这样作设计就会比较容易些。 5、其它

12.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

12.如何欣赏工艺美术(选修) 教学课题:《如何欣赏工艺美术》 教学类别: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工艺美术更是如此,工艺美术是实用艺术, 是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工艺美术包含的范围很广,知识细分很多,我们根据 中学生的特点主要让学生认识工艺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工艺美术的基础 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表现设计意图; 让艺术与科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树立现代化设计意识和审美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工艺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学习工艺美术的基础知识。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技能 表现设计意图。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让艺术与科 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树立现代化设计意识和审美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工艺美术品的方法,运用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对作品进行描述与 分析。 教学难点: 思维方式的培养,设计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引导法、鼓励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1、学生欣赏图片,并对作品逐一观察、分析、比较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小组讨论,然后点评,引 出主题。 二、新授部分: 我们该如何去欣赏和感受一件工艺美术呢从品类形 式、材料工艺、题材内容、文化历史几个方面去认识,会 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欣赏和理解工艺美术作品。 1、工艺美术: 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 的工艺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日用工艺,即经过装饰加工的 生活实用品;二是陈设工艺,即专供欣赏的陈设品。 2、工艺美术分类: 品类形式: 因功能的不同,分为实用或审美为主的类型。 碧玉炉是清代宫廷用来焚香的用器,陈设地点既可以 是厅堂,大殿,也可以放在书房的几案上。此件碧玉炉形体较 小,不仅实用,而且可以作为陈设品供人们观赏。 材料工艺: 工艺美术是人类采用不同工艺制作方法对特定的材料进 行加工创造的过程,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构成了工艺美术的最大 特征,如木工艺、漆工艺、陶瓷工艺、 工艺美术非常讲究因材施艺,选材与加工时都要考虑材 质、肌理、色彩、形态等。 《翡翠三秋瓶》巧妙地利用石料中的绿色创作出秋虫 和秋果的形象,使他们与白色的瓶身相得益彰。 题材内容: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整机结构设计工艺规范

整机工艺规范 简介 变频器作为一个电力电子产品,它集计算机软件控制,电力电子、结构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结构设计作为实现其预定功能的载体,其设计优良与否,不但决定其能否稳定可靠的工作,而且直接决定其在市场上是否有良好的竞争力。 对于变频器整机设计,通常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设计需求一一器件选型一一整机设计一一零件设计及图纸绘制一一加工生产。 一、设计需求 设计之先应先通过市场调研搜集相关设计需求。通过市场意见反馈,结合早期产品的缺陷,对整机设计提出设计目标。 1.设计规格 变频器整机通常以电压等级、功率范围来划分每款整机。明确设计电压等级,设计功率。 2.外观设计 a.外形尺寸要求 因成本降低,节省安装空间,超越竞争对手等市场需求,对整机外形尺寸要求越来越小 通过调研应明确设计的目标尺寸。 b.安装形式 通常安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壁挂式安装,一种是柜式安装。 c.外观要求 外观设计应新颖、独特、美观,可通过专业的美工设计对外观进行造型设计。 3.材料选用

通用变频器的整机结构设计通常选用两种材料(见“附一常用材料列表”):塑胶和钣金。塑胶材料通常用在15kW(也有设计30kW)及以下功率,钣金常用在18kW及以上功率。 4.进出线方式 目前通用变频器常见的进出线方式有两种: a.下进下出 较为传统的进线方式,特点是输入输出线均在变频器下端,用户接线方便,对于大功率而 言,输入线在内部占据一定空间,且影响整机布局。 b.上进下出 目前设计应用较多,特点是输入线在变频器上端,输出线在下端。用户接线稍有不便,但整机布局较合理,能节省一定空间。 二、器件选型 在明确设计要求后,由硬件工程师对该款机型用到的所有电气元件进行选型,确定该器件的 品牌、厂家、价格、采用渠道等。结构工程师收集已确定的元器件的资料。 三、整机设计 在相关资料准备好后即可开始整机设计,整机设计分两条线:一是PCB板设计,二是结构设计。两条线同时开展工作。 1.建立模型 对于已确定的采购件,标准件等,先建立其3D或2□模型。建模遵循以下原则: a.对于公司标准库已有的模型,应直接调用; b.对于公司标准库没有的模型,建立其准确的3D或2D模型。建模完成后应经相关工程师确认, 且对该模型给予新的编码并存入标准库。 2.装配图设计 装配图设计应综合考虑各设计需求,经相关计算后分部件设计。 a.装配图设计考虑事项: 各部件设计应能满足其使用功能; ②整体布局应首先保证功率器件、电容等散热满足整机散热性能要求; ③整机各零部件间走线:强弱电尽可能分开走线,各零部件排布应尽可能使走线最短,考虑导线在机壳表面行走时固定。 ④结构件设计:装配、拆卸应方便(考虑公司目前使用工具),易损件(主要是电气元件)的便于更换性,考虑各零件的加工工艺性等。 b.底板设计 中小功率机型多是壁挂式安装,该功能主要靠底板完成。故底板设计时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安装孔设计,二是强度设计。下表是传统设计安装孔大小及底板板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